全球石油资源分布论文

2022-04-20

摘要:全球四大地热带的分布同板块构造和地壳活动密切相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此四大地热带具有密切的关系,东侧为环太平洋地热带,中部为喜马拉雅一地中海地热带和红海一亚丁湾一东非裂谷地热带。随着“一带一路”合作进一步开展,全球对环境及新能源利用问题日趋重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热资源开发逐渐提上日程,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将成为下步能源地质工作的重点。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全球石油资源分布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全球石油资源分布论文 篇1:

石油资源的分布与消费

自去年年底以来,国际石油价格一直呈波动上扬趋势。2004年8月,油价屡创新高。9日,纽约市场原油期货价格终盘升至每桶44.80美元,创下历史最高纪录。这一纪录很快被刷新。17日,纽约商品交易所轻质原油9月份期货价格收盘时达到每桶46.75美元,盘中曾一度逼近47美元。

石油价格高企引发人们对经济增长的忧虑。据美国媒体报道,接受调查的经济学家中的1/3认为,倘若原油价格突破每桶50美元,则将严重威胁经济复苏,并可能使经济重新陷入衰退。近1/3的经济学家认为对经济复苏构成威胁的原油价格的临界价位是每桶60美元。

事实上,由于石油价格飞涨,美国6月份贸易逆差创历史新高。8月中旬,美国商务部公布的报告称:6月份美国商品及服务的国际贸易逆差从5月份修正后的468.8亿美元上升至558.2亿美元。逆差远远高于华尔街分析师们此前的预期。之前,经济学家曾预计美国6月份贸易逆差将达到475亿美元。

对于国际市场油价屡创新高,欧佩克主席普尔诺莫·尤斯吉安托罗认为,这并非由市场供应短缺引起。尤斯吉安托罗说,欧佩克目前日产量为3000万桶,还有200万桶左右的剩余产能。他表示,市场对石油供应中断的担忧情绪导致每桶至少15美元的溢价,随着委内瑞拉、伊拉克局势恢复正常,俄罗斯尤科斯问题得到解决,2005年世界石油价格可望恢复到每桶30美元的水平。

去年3月以来,欧佩克和墨西哥等非欧佩克产油国达成并实施限产保价协议,同时受亚洲经济复苏对石油需求增加的影响,世界石油价格猛涨到每桶40多美元,这是海湾战争结束以来首次上涨到如此程度。

石油价格的急剧上涨已经成为二战后美国多次经济衰退的主要因素,至于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5月3日国际能源机构发出警告说,油价一年升10美元/桶,亚洲(不含日本)的GDP就要下降0.8%。

对现今世界经济而言,石油价格是重要影响因素。无论从数量或是价值上,石油都是最大的国际贸易商品。此外,与能源相关的商品和服务受能源价格影响较大。尽管不能完全替代天然气、煤炭和电力,石油在某种程度上也与这些燃料价格相关。由于这些原因,石油价格的震荡对石油生产国和消费国都会产生广泛的影响。

真实的案例不胜枚举。1997年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石油出口国印度尼西亚货币贬值75%以上,加上国际油价低迷,该国外汇收入大减。在双重打击下,苏哈托总统解除了燃油和电费补贴,致使国内燃油价格猛涨71%,电费猛涨60%。这一决策遭到失业者和赤贫阶层的强烈反对,引爆震动全国的骚乱,执政32年之久的苏哈托最终被迫辞职。

当石油供应过剩和价格过低时,会产生不同的政治经济后果。石油价格急剧下跌,将有利于石油进口国,损害净石油出口国的利益。对石油净进口国来说,石油价格降低的效果类似于减税,增加了消费者的可支配收入,这经常导致宽松的货币政策,低利率与低通货膨胀率并存,由此,经济通常会迎来强劲增长。但对石油出口国而言,则是一场灾难。1998年,当每桶原油价格跌破10美元时,俄罗斯因石油收入锐减而陷入了债务危机;石油富国文莱国王被迫让位。

石油资源分布的资本格局

由于石油资源的重要性,在争夺石油资源和控制石油市场的博弈中,产油国和石油消费国总要尽量维持使自己获取利益最大化的供需格局。

据英国石油公司(BP)最近发表一份报告,称截止到2003年底,全球石油储量为11477亿桶,仅够用40年。同时,石油在全世界的分布极不平衡。整个近东地区拥有全球63.3%的石油储量,欧洲和中亚的石油储量占9.2%(仅俄罗斯就占6%,拥有691亿桶石油储量)。此外,非洲地区石油储量占全球8.9%,拉丁美洲和中美洲占8.9%,北美地区占5.5%,东南亚和大洋州占4.2%。

产油国中,仅三大产油国储量就占世界总量的近50%。沙特阿拉伯拥有2627亿桶石油储量,占全球的22.9%,位居第一。伊朗的石油储量为1307亿桶,占11.4%,位居第二。接下来是伊拉克,拥有石油储量1150亿桶,占10%。

1960年,一些产油大国联合起来,组成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成员国包括阿尔及利亚、印度尼西亚、伊朗、伊拉克、科威特、利比亚、尼日利亚、卡塔尔、沙特阿拉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委内瑞拉等11个国家。2003年,石油产量超过200万/天的13个国家中,有6个是欧佩克成员国。欧佩克成立的宗旨,在于通过消除有害的、不必要的价格波动,确保国际石油市场上石油价格的稳定,保证各成员国在任何情况下都能获得稳定的石油收入,并为石油消费国提供足够、长期的石油供应。不过1998年后,尽管伊拉克是欧佩克成员国,伊拉克的产品并不包括在欧佩克限额协议中。

美国能源信息管理局的调查认为,欧佩克组织的探明储量约占世界总量的2/3。不过欧佩克并不能控制国际石油市场,因其成员国的石油、天然气产量分别只占世界石油、天然气总产量的40%和14%。但是,欧佩克成员国出口的石油占世界石油贸易量的50%以上,因此当其决定减少或增加石油产量时,对国际石油市场具有很强的影响力。

非欧佩克国家份额稳定增长

过去的三十年中,非欧佩克国家俄罗斯、挪威、墨西哥等石油供给大大增加,在蚕食欧佩克市场份额中起到重要作用。非欧佩克石油供应的增长导致欧佩克市场份额一直低于1973年52%的历史高点。2003年欧佩克成员国的产量只占世界总产量的38%。

1970年代早期,北美支配着非欧佩克国家的产油;1980年代,北海地区和墨西哥发展成重要的产油地;1990年代,新的产油国大多来自拉丁美洲、西非、中东地区的非欧佩克国家以及中国。非欧佩克国家的已探明储量稳定增长。1980年代晚期及1990年代早期,有预测悲观地认为,从长远来看,资源的局限性将使得非欧佩克国家的产量陷于停滞状态或者减少。事实上,尽管有几个时期石油价格相对较低,但是从1993年以来,非欧佩克国家石油产量逐年增长,从1993到2001年每天增加580多万桶。同时,随着新探测和生产技术的出现,石油行业成本的降低,以及产油国政府以优惠条件吸引外资、鼓励探测和发展的种种努力,非欧佩克国家有望恢复生产能力。

非洲特别是几内亚湾地区存在巨大的石油资源潜力。近年来,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对非洲石油投资不断增加,非洲成为世界能源市场上的又一个竞争高地。

作为世界八大产油区之一的非洲,近年来由于深海勘探技术的运用和几内亚湾地区新油田的发现,探明的石油储量不断增加,引起世界广泛关注。

非洲石油储量从1997年的92亿吨上升到2000年的102.59亿吨,2002年的104.59亿吨,占世界总储量的7.4%。2001年新发现的80亿桶石油中有70亿桶在几内亚湾。以苏丹为例,2004年1月,苏丹的原油探明储量估计达到5.63亿桶,2001年的储量还仅是2.63亿桶。与此同时,非洲石油产量、出口量较前10年也有了大幅度上升。到2001年底非洲日均原油产量已达870万桶,占世界石油总产量的11%。

非洲20个产油国中,尼日利亚、阿尔及利亚、利比亚、埃及和安哥拉5个国家的产量占非洲总产量的85%。其中,安哥拉的产油量仅次于欧佩克成员国尼日利亚。1980年以来,安哥拉的石油产量增长了6倍。2003年,安哥拉石油平均产量是92.3万桶/天,到2008年产量预计将是现在的两倍。出口也增长迅速,2003年安哥拉对美国出口原油达到35万桶/天,占美国进口总量的4%—5%。由于开采成本较低、接近欧洲市场、基础设施完善等因素,非洲成为一个有吸引力的产油地。近年来,安哥拉、埃及等国家相继调整了石油政策,国有石油公司的垄断地位正在被打破,对外开放,引进外资和技术,非洲石油市场空前扩大。2004年6月,苏丹产量由去年的27万桶/天提高到34.5万桶。赤道几内亚、乍得等也跻身于非洲产油国之列。

在未来5年内,国际市场上新的非波斯湾出产的石油有1/4来自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美国石油金融公司预计,安哥拉的日产量预计会翻一番,接近200万桶。2004年通往喀麦隆的耗资37亿美元的输油管道建成后,乍得的石油产量将达到22.5万桶。3年之内,赤道几内亚的日产量预计将增加近1倍,达到35万桶。

从更长远来看,未来20年,非洲石油产量可能增至日产石油1100万桶,比现在增加40%。这些数字虽然不能从根本上打破世界石油分布的格局,但随着几内亚湾新油田的继续发现,非洲在世界能源市场的地位有所提高,世界石油航线将有所改变,对非洲经济乃至世界经济影响重大。

目前,美国从撒哈拉以南非洲进口的石油占美国总进口量的16%,相当于从沙特阿拉伯进口的石油数量。据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预测,到2015年,美国从非洲进口的石油占其石油进口总量的25%,超过从海湾国家进口的总和。

东北亚石油需求激增

一直以来,世界能源消耗大的国家绝大多数是净石油进口国。在世界消费总量中,北美占30.2%(仅美国就占27%),欧洲占27%,亚太地区(不包括中国)占22%,而非洲仅占3.3%,南美占6.3%,中东为6%。2003年世界前十大能源消耗国中,只有俄罗斯和加拿大是净石油出口国。

国际能源组织预测,未来世界能源需求的主要增长将基本产生在经济增势明显的亚太地区,尤其是亚洲地区。亚洲很可能将取代北美成为世界石油消费市场的中心。21世纪前30年,世界经济发展热点在东北亚环日本海地区,该地区对能源的需求增长将最快,可达8~10%。随着中国的崛起,预计中国在2010年前原油消费量将以年均4.5%的速度递增,2010年将达到3亿吨,需进口原油1.2亿吨;2020年原油消费量将增加为3.84亿吨,需进口原油1.82亿吨,进口依赖率将高达50%以上。

近十几年来,东北亚地区的能源需求总量在世界能源需求总量中所占的比重不断提高。目前,东北亚地区(包括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台湾、日本、韩国、朝鲜、蒙古,不包括俄罗斯)的能源需求占世界能源需求总量的比重已近1/5。其中,日本、中国大陆和韩国的能源需求占东北亚地区能源需求总量的98%以上。

在东北亚地区,中国的石油消费去年第一次超过日本而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日本居第三位,韩国也是世界石油消费大国。这三国中,日本是传统能源进口大户,目前仅在日本海沿岸拥有为数不多的几个油田,产量仅占全国石油供给量的0.2%,其他则全部依赖进口。日本的石油进口不仅居东北亚地区第一位,也是亚洲地区进口石油最多的国家。韩国的石油则完全依赖进口。我国对进口石油的依赖程度也已达32%。

韩国、中国既是东北亚地区石油进口的第二、第三位,也是整个亚洲地区进口石油的第二、第三位;韩国还是整个世界的第四大石油进口国。日、中、韩三国也是世界石油加工大国,日本、中国、韩国的石油一次加工能力目前分别居世界第三、四、五位,合计能力约占世界总能力的15%以上。另外,朝鲜虽有煤炭,但迄今未发现石油,所需石油也全靠进口。蒙古虽有油矿,但由于开采能力有限,也基本依赖进口。

从石油进口地区来看,日本石油进口基本全部来自中东地区。日本日平均石油进口量在430万桶以上,其中来自阿联酋的约占24%,沙特占23%,伊朗13%,卡塔尔10%,科威特7%,阿曼6%,其他17%。韩国的日原油进口量也在300万桶以上,石油进口有70%以上来自中东地区,石油进口在韩国进口总量中占到13%以上,且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约5%。虽然俄罗斯远东地区有丰富的石油,但迄今为止,由于开采困难等原因,俄远东地区对中、日、韩三国的能源出口仍非常有限。目前,日本每天从俄进口的石油仅约6000桶。

美国著名能源问题专家卡尔德认为“一方面,能源可能造成大国对抗从而加剧地区紧张;另一方面,通过重要的新形式的合作,各国之间的矛盾可得到化解。积极推进能源合作,将对整个东北亚的稳定起建设性作用”。

石油资源的分布地区与消费地区存在巨大差异。为加强对石油资源的占有,石油资源出口国主要是通过国有化由国家不同程度地控股,并形成石油国家之间的合作组织来维护自身利益。而发达国家主要通过资金与技术投入对资源国资源取得不同形式的占有,常常用经济、政治乃至军事的渗入相结合以掌握自身油气消费的来源。

在中东—北非、中亚—俄罗斯、中国南海等地区,竞争已经加剧。中东—北非是世界石油资源最丰富的地区,由于各国经济对石油依赖程度不断加大,该地区纷争不断。中亚—俄罗斯作为新开放的石油市场,资源潜力大,地理位置优越,介于欧、亚两大消费区之间,中国、日本等国已经在某些项目如安大线上有过交锋。中国南海油气资源丰富,且是中东石油东运的咽喉要道,战略位置十分重要。显然,石油分布与消费地区的不平衡,将随着经济的发展,进一步加剧各国对油气资源的争夺。

全球石油资源分布论文 篇2: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热发电开发前景分析

摘要:全球四大地热带的分布同板块构造和地壳活动密切相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此四大地热带具有密切的关系,东侧为环太平洋地热带,中部为喜马拉雅一地中海地热带和红海一亚丁湾一东非裂谷地热带。随着“一带一路”合作进一步开展,全球对环境及新能源利用问题日趋重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热资源开发逐渐提上日程,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将成为下步能源地质工作的重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拥有丰富的地热资源,并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开发利用。通过了解这些国家的地热地质条件,针对不同国家政策特点及地热发电现状,采用购买区块、合作开发等方式,开展相应的工作。

关键词:地热资源;地热带;地热发电;“一带一路”

0前言

随着2017年“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雁栖湖召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将进一步加强。我国积极推进的“一带一路”政策贯穿亚欧非大陆,将会把活跃的东亚经济圈、发达的欧洲经济圈和中间广大腹地连接起来。随着全球对环境的高度重视,新能源的开发利用首当其冲。“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地质,尤其是地热的重视,将迎来我国和沿线国家地热资源勘探开发的广阔前景。理论上讲,地球蕴藏着无穷无尽的地热资源,是可再生能源中最具竞争力的能源之一。地热由于其可再生性、干净、高效、无污染,而受到相关专家和民众的青睐(汪集旸,2012)。

地热在发电领域的利用,一直是行业前沿的代表。我国本土除西藏羊八井、羊易和广东丰顺外,还未曾进行地热发电。我国开展地热发电已有40多年历史,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可以同相关国家开展合作,共同勘探开发地热资源。

1全球地热分布特点

汪集旸(2016),Glassley(2017)等研究表明,全球地热分布主要同板块构造和地壳活动特点密切相关。全球存在四大地热带,其分布对应全球四大地震带。全球四大地热带包括环太平洋地热带、大西洋中脊地热带、地中海一喜马拉雅地热带和红海一亚丁湾一东非裂谷地热带。四大地热带具有一定的特点,各地热带分布位置及特点如下(图1、图2):

1.1环太平洋地热带

又称环太平洋火山带、环太平洋地震带,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之间,地壳运动频繁。环太平洋火山带全长4万余千米,为环形构造体系,北侧相对闭拢,南侧开口。环太平洋火山带上有一连串海沟、列岛和火山,板块活动剧烈,共有活火山512座,占全球活火山数量的80%。环太平洋火山带的直接成因是板块的移动和碰撞。火山带东部是由于纳斯卡板块和可可斯板块潜没于向西移动的南美洲板块之下。太平洋板块的南面部分情况较复杂,一些面积较小的板块从马里亚纳群岛、菲律宾、布干维尔岛、汤加和新西兰与其碰撞。西侧为太平洋板块俯冲到欧亚板块之下。我国东部紧邻环太平洋地热带。由于处于活动性大陆边缘,我国東部地区拥有丰富的地热资源。

1.2大西洋中脊地热带

大西洋中脊亦称中大西洋海岭,沿大西洋南北轴线延伸的海底山脊,是出露于大西洋中脊扩张带的一个巨型环球地热带,沿美洲与欧亚、非洲等板块边界展布。该地热带普遍具有很高的热流,地震频繁,地热活动强烈,与活火山作用及现代断裂活动密切相关。沿大西洋中脊分布有许多火山岛,最年轻的是位于冰岛西南部的瑟尔塞岛。大西洋中脊出露海面的部分主要有冰岛、亚速尔群岛、阿森松岛等。冰岛地表地热显示强烈,活火山广布,喷发频率较高(平均每五年就有一次较大的火山喷发)。冰岛著名的高温地热田都分布在新火山带内,如北部的克拉布拉和纳马菲雅尔、南部的亨吉尔、西南部的雷恰角等,构成大西洋中脊地热带的陆上主体部分,热储温度多数在200°C~250°C以上。已有大量证据表明,在大西洋中脊地热带洋底部分,存在强烈的水热活动。如在北纬26。处观测到洋脊扩张中心之上水温异常,而且,对水热蚀变矿物的研究说明,水热活动至少在一百万年以来是连续发生的。

1.3地中海-喜马拉雅地热带

地中海-喜马拉雅地热带能量,主要来源于印度洋向太平洋板块俯冲。该地震带主要分布于欧亚大陆,从印度尼西亚开始,经中南半岛西部和我国的云、贵、川、青、藏地区,以及印度、巴基斯坦、尼泊尔、阿富汗、伊朗、土耳其到地中海北岸,一直延伸到大西洋的亚速尔群岛,横贯欧亚两洲并涉及非洲地区。其中一部分从堪察加开始,越过中亚,另一部分则从印度尼西亚开始,越过喜马拉雅山脉,它们在帕米尔会合,然后向西伸入伊朗、土耳其和地中海地区,再出亚速海。欧亚地震带所释放的地震能量占全球地震总能量的15%,主要是浅源地震和中源地震,缺乏深源地震。另外5%的地震能量释放在海岭地震带。这条地震带也是近代地壳运动活跃的地带,它又可分为几个段落,其中印度北部是重要一段,称“喜马拉雅地震带”,东西长约2400km。青藏高原位于地中海一喜马拉雅地热带,是我国最重要的地热带。在板块碰撞隆升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地热资源,水热显示点有600余处。我国地热发电电厂为羊八井、那曲、郎久电厂,都在青藏高原。青藏高原不仅水热资源十分丰富,还具有丰富的干热岩资源。从干热岩地热资源区域分布看,青藏高原南部约占我国大陆地区干热岩总资源量的1,5,资源量巨大(孙知新等,2001;曾梅香等,2007;殷秀兰等,2007)。

1.4红海-亚丁湾-东非裂谷地热带

该地热带是出露于阿拉伯板块与非洲板块之间洋脊扩张带及东非大陆裂谷带的地热带,位处非洲板块与阿拉伯板块的边界,以高热流、活火山作用及断裂活动为特征。其分布范围自亚丁湾向北至红海,由阿法尔三角地向南可能与东非大裂谷连接。该地热带地热资源十分丰富,已经勘查开发了众多的地热田。已经勘查的地热田,有吉布提、埃塞俄比亚的达洛耳和肯尼亚的奥尔卡里亚等,热储温度在200°C以上。此外,在红海海底发现的热卤水渊,温度介于34°C~57°C之间,并含有大量的铁、钴、锰、铜、铅、锌、金、银等金属元素,现代成矿作用正在进行。

2“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热发电地热资源勘探开发切入点

“一带一路”周缘的地热带主要是环太平洋地热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地热带和红海-亚丁湾-东非裂谷地热带。东南亚的印尼、菲律宾,西亚的土耳其,非洲的埃塞俄比亚、肯尼亚,欧洲的波兰、乌克兰、捷克、克罗地亚等国家,是地热资源丰富但需要进一步发展地热资源的国家。

2.1埃塞俄比亚

埃塞俄比亚是非洲拥有大量地热发电资源的国家之一,总量超过10000MW。资源分散在埃塞俄比亚裂谷和阿法尔(Afar)洼地。目前调查较为充分的地区有6处(表1),当前只在Aluto Langano热田有一台7.2MW的试验机组运行,需要进一步加快勘探开发。

埃塞俄比亚准备大力开发地热资源,具体开发计划见表2。在埃塞俄比亚大力发展地热资源的时候,进入埃塞俄比亚市场是一个很好的契机。要进入埃塞俄比亚市场,需要进—步了解埃塞俄比亚地热地质情况及相关政策。

埃塞俄比亚地热资源的特点:①国家垄断资源。所有的发电以及地热资源都在埃塞俄比亚电力公司(Ethiopian Electric Power Corporation,EEP)手上,他们负责前期勘察工作,并招标确定开发合作方。我们有途径直接与EEP洽谈。②经济发展迅速,但底子薄。连续10年GDP年增长10%,但人均GDP只有760美元,发电装机仅3000MW。③社会较为稳定,有长期发展的基础。廉价劳动力,低腐败水平,新的投资政策和法律,大力发展清洁能源。计划2030年GDP增长3倍,至2130亿美元。

2.2土耳其

土耳其处于红海沿岸,是典型的地热有利区,地热资源量位居世界第七,目前的利用率还不到10%,开发潜力十分巨大(崔磊等,2007),同时政府对地热的开发利用十分重视。目前,土耳其的地热资源利用率与其它国家相比存在很大问题,土耳其的地热资源每年产生的经济效益能够得到有效开发,其能量相当于93亿美元的石油或者300億m3的天然气。在20世纪60年代,土耳其就已经在地热温泉资源丰富的代尼兹利开始进行地热发电,迄今为止,在土耳其高温地热资源丰富的西部,已经建起了6座地热发电设备。土耳其政府鼓励新能源开发,对地热发电在电价和设备上给予补贴。

土耳其有世界著名的地热区盖迪兹(Gadiz)地堑,其南方14km处有两座地热电站。土耳其的地热开发相对比较成熟。Maspo项目位于Manisa市以东55km处,马尔马拉湖边,占地47.3km2,在世界著名的地热区盖迪兹(Gadiz)地堑内,其南方14km处有两座地热电站。

该项目为土耳其TURKHAN公司所有,拟转让,可以考虑购买区块。

2.3印度尼西亚

印度尼西亚位于环太平洋地热带,地壳活动强烈,地热资源十分丰富。印度尼西亚的火山约有400多座,其中活火山77座。印度尼西亚自然资源十分丰富,除了有丰富的油气和矿产资源,它的煤炭储量也相当丰富。尽管资源丰富,随着绿色能源理念的提出,印度尼西亚加快地热能、太阳能这些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并计划在2025年使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耗总量中的比重提升到17%。印尼的地热资源十分丰富,从绝对储量来说,占全球的40%,已探明的印尼地热资源发电潜力约达2800万kW。在已经查明的地热资源中,约1400万kW处于苏门答腊岛,900万kW在爪哇岛和巴厘岛,200万kW在苏拉威西岛。印尼的地热资源开发缓慢,除资源丰富外,还因在印尼2003年的《地热法》中,将地热资源划归矿业开采,而印尼的地热资源有一半都分布在林区。因此,目前印尼地热资源利用率仅为5%,现有地热电站发电总量约134.1MW。印尼矿能部共规划了58个地热开发区,但只有9个投入生产。2014年8月底印度尼西亚重新制定了《地热法》,此法案的目的是为了充分利用其庞大的地热能源储备,加大开发力度。此外,印尼财政部已拨款2万亿盾(约2.1亿美元),支持地热项目勘探以及研究论证。能源部门也为市场打开通行绿灯,提供了很多支持地热开发商和建设企业的鼓励扶植政策,在关税、融资等方面均提供支持,银行为地热项目开发商提供便利;增加地热等再生能源项目的补贴。未来地热电站项目将成为印尼最具吸引力的能源项目之一,印尼将掀起投资开发地热资源的新高潮,可以考虑采用合作开发或购买区块的方式,进入印度尼西亚地热市场。

2.4菲律宾

菲律宾地热资源十分丰富,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地带,接近印度洋板块,处于环太平洋地震地热带,地壳运动活跃,板块碰撞使火山、地震频发,岩浆容易沿岩层裂隙喷出地表,菲律宾群岛上有200多座火山,其中活火山有21座。

菲律宾本国虽然富有石油资源,但由于低碳排的国际性环境规制日趋严格,菲律宾调整能源结构,寻找适合本国的能源主体发展方向,十分重视地热能的开发利用。地热发电在菲律宾总发电量的比例逐渐上升,2006年菲律宾的整体发电量中,燃煤电站占29.75%,水电站占20.78%,燃油电站占19.52%,燃气电站占17.49%,其余是地热电站和绿色能源。到了2012年,菲律宾的地热发电比例提升到将近20%,其他清洁能源所占比例也在逐步上升。经初步统计,菲律宾的地热资源资源储量预计约有600万kW,目前菲律宾正在运转的地热发电站最大发电量约有188.4万kW,仅次于美国,超越印度尼西亚,位列世界第二,亚洲第一,可以考虑采用合作开发的模式来进入菲律宾地热市场。

3结论

全球四大地热带的分布同板块构造和地壳活动密切相关,地热带主要分布在板块构造边界和地壳活动带上。“一带一路”及沿线国家与3个地热带密切相关,因此拥有丰富的地热资源,可开发地热资源用来发电、供暖、洗浴等。利用地热发电是地热利用的前沿和发展趋势,需要加强研究。通过研究地热丰富国家的经济、政治和地热地质条件,指出可以通过购买区块或者合作的方式,跟相关国家开展合作。埃塞俄比亚政府着重开展地热资源开发,制定了长达10年的地热发展规划。土耳其Maspo项目具有一定的合作前景,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地热资源丰富,且引起政府极大的重视,都有利于地热的合作开发。

作者: 王卓卓 郭帅

全球石油资源分布论文 篇3:

海洋石油装备现状及国产化发展探讨

摘要:石油一直都是各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种重要资源,如今世界经济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对于石油资源的消耗也变得越来越快,陆地上的石油资源已经渐渐无法满足各国日渐增长的石油需求了。为了更好的保障石油资源的充足,不少国家都已经把目光投向了海洋石油资源的开采和利用,我国自然也不例外,通过科学合理的对海洋石油进行开采和使用,可以更好的保障我国能拥有充足的石油资源,促进我国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然而我国的海洋石油开采和装备技术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因此还需要不断的改进优化和提升,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发展和进步。

关键词:海洋石油资源;开采装备;现状;国产化发展

引言:

当今的世界,各国的经济都在不断的发展和进步之中,对于石油资源的需求也变得越来越大,但是石油资源作为一种不可再生资源,本身储量就是有限的。随着各国石油开采力度的加大,陆地的石油资源已经渐渐无法满足各国经济发展的需求了。如今人类的发展离不开石油,为了更好的保障石油资源的充足,开采和使用海洋石油资源是各国发展过程中的必然选择。相较于陆地上的石油开采,海洋石油资源的开采面临着更多的问题和困难,相关国家唯有不断提升相关技术和水平才能更好的开采和使用海洋石油资源,从而促进自身的发展和进步。

1全球海洋石油资源的开采和装备现状

1.1 海洋石油开采的重要意义

由于石油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因此全球的石油储备量是有限的。然而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石油资源,没有了石油,各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就失去了动力源。在陆地石油资源越来越少的今天,越来越多的国家把目光投向了海洋,不少西方发达国家在海洋石油开采方面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收获和成就。而且据相关研究和探索表明,海洋中蕴藏着大量丰富的石油资源,如果能够科学有效的进行开采,可以有效解决当前各国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石油资源危机。因此,如何提升和发展自身的海洋石油开采技术,对各个相关国家而言是至关重要的[1]。

1.2西方国家的海洋石油开采技术发展现状

不少西方发达国家在很早之前就已经把石油开采工作从陆地转向了海洋,时至今日,相关国家已经拥有了相对成熟的海洋石油开采技术。在几十上百年的实践和开采工作中,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建立起了科学且完善的海洋石油开采技术,并且具备了与之相对应的知识体系和相关理论。可以通过对这些理论和技术的合理运用,了解和掌握海洋的地质以及石油资源的分布情况等信息,从而更好的采取科学的方案,进行石油开采。

2我国海洋石油资源的开采和装备现状

2.1我国海洋石油的装备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进步,我国也逐渐进入了海洋石油开采的队伍行列之中,并且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取得了相应的进步和发展。然而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海洋石油开采技术仍处于较低的水平,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和缺陷,对于相关技术和装备的掌握都还不到位,还需要结合实际情况,不断提升、优化和改进相关技术和相关知识理论体系,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发展和进步。

当前,我国的海洋石油开采技术和相关装备系统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通过国家和相关高校的合作,我國的海洋石油开采技术在不断的优化和改进,相关的理论知识和系统设备也在不断的优化和完善,尽管当前我国的海洋石油开采技术还处于发展阶段,和发达国家之间也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但是相信在相关研究机构和相关工作人员的探索和努力中,一定会取得更好的发展和进步,不断提升我国海洋石油开采能力,保障石油资源的充足,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健康稳定发展和进步[2]。

2.2我国的海洋石油装备与国外的差距

近些年来,我国对海洋石油的开采工作越来越重视,在不断的努力和实践过程中,也取得了不错的进步。但是总体而言,我国的海洋石油开采水平还处于一个较低的阶段,与发达国家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在很多核心技术和相关设备系统方面,我国还处于探索阶段,还需要不断的努力来完善和优化,才能取得更好的发展和进步。

很多西方发达国家的海洋石油开采工作都已经有几十上百年的历史了,相关的技术和设备也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总体上已经较为成熟。而我国的海洋石油开采还处于发展阶段,相关的研究机构以及对应的理论知识体系,相关技术设备等都还有所欠缺。因此,相关部门必须要结合我国当前海洋石油开采工作中存在的具体问题,进行具体的分析和解决,不断提升我国的海洋石油开采能力和水平,这样才能促进相关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3如何提升我国的海洋石油装备

相比较于陆地石油资源的开采,海洋石油资源的开采工作有着更多的困难和限制,因此也需要有更高水平的开采技术和装备才能实现。我国在这些年的实践和探索过程中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专业开采技术和相应的装备制造能力,但是面对复杂且庞大的海上石油开采工程,我国仍然面临着许多的问题和挑战,相关部门和工作人员唯有在这个过程中结合实际,不断探索努力,提升海洋石油的相关开采技术能力水平,不断促进相关设备设施的发展和进步,才能进一步提升我国海洋石油的开采能力和水平。

要提升我国的海洋石油开采装备和技术,不是一朝一夕的工作就能完成的,它需要的是相关机构、企业和相关工作人员长期的坚持和努力。当前我国的相关研究机构和企业在海洋石油开采的装备技术方面已经取得了不少的突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关于海洋石油开采的相关理论,技术和设备必然也会更加的成熟,我国的海洋石油开采工作必定能在不远的未来不断发展壮大。

4结语

石油资源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实现海洋石油资源的开采和使用,对于我国未来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和意义。随着我国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水平的提升,我国的海洋石油开采技术和相关的设备设施也在不断的进步和发展。尽管这其中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和不足之处,但是在国家和相关机构、企业以及工作人员的坚持努力下,我国未来的海洋石油开采工作一定能取得更好的发展和进步,保障我国石油资源的充足,促进我国社会的健康稳定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定亚, 朱安达. 海洋石油装备现状分析与国产化发展方向[J]. 石油机械, 2014, 42(3):33-37.

[2]张践. 海洋石油装备现状分析与国产化发展方向[J]. 通讯世界, 2017(2):248-249.

作者简介:苏宁宁,男,1986年12月,汉族,山东聊城,青岛天时海洋石油装备有限公司,机械结构工程师, 毕业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工程力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海工油气装备

作者:苏宁宁

上一篇:立法程序公开原则论文下一篇:政府信息公开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