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机械液压系统故障处理论文

2022-05-01

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与普遍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成为了一门与计算机、信息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传感检测技术等具有交叉性的系统技术,其当前正向着光电一体化技术方向发展,实际应用范围领域将会越来越广泛。本文主要对煤炭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实践中的应用进行详细地阐述,旨在为煤炭企业机电一体化建设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煤矿机械液压系统故障处理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煤矿机械液压系统故障处理论文 篇1:

机械电子学理论在煤矿机械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当前,我国的煤矿生产已经进入一个机械设备与机械电子学理论紧密结合的时期。本文就机械电子学理论进行了简要介绍,并以MGTY-930为例从机械化采煤、带式输送机、采煤机、矿井安全生产监控系统四方面阐述了其在煤矿机械中的实际应用。

关键词:机械电子学理论;煤矿机械;应用

一、机械电子学理论概述

机械电子学理论俗称机械电子工程学,是一个涵盖多门学科的综合性较强、科技含量较高的技术。它不是简单的“机”和“电”相加,而是成为集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信息技术、液压技术、机械技术以及其他技术有机融为一体的一门全新技术。这门技术首先应用于机械,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的国外。80年代以后,随着以微电子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的发展,并与机械技术的有机结合,使机械制造技术得到质的飞跃,特别是随着微型计算机及微处理技术、信息处理技术、传感技术和检测技术等的发展,以及这些技术在机械上的应用,都极大增强了煤矿机械等机电产品的性能,使其翻开了一个智能化、自动化、数字化以及柔性化的新篇章。就当下而言,机械电子学理论设备或产品在国外机械上的应用已在大范围普及,在我国也是处于紧密结合的时期,是煤矿机械设备应用与发展的趋势。

二、机械电子学理论在煤矿机械中的应用

目前煤矿机械中引用机械电子学理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在综合机械化采煤中的应用

第一套国产综合机械化采煤工作面于1970年在我国研制成功,并在大同矿务局持续试验到80年代后期。该项技术的使用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煤矿自动化进程的发展,也标志着我们国家的煤矿综合机械化采煤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与此同时,采煤设备也逐渐由电牵引替代液压牵引的方向发展,其液压支架的控制系统也进入了计算机智能控制化阶段,形成了以计算机为控制核心,使用电液动力驱动,移架配合自动化的新格局。另外,与之关联的工作面刮板运输设备也配备了计算机监控设备,实现了计算机自动化控制的改进和升级。

采煤机控制系统控制中心采用工业可编程控制器。控制箱体和端头站的操作按钮,把各种操作信号送给控制中心,控制中心根据各种逻辑关系,输出控制信号,送给执行部件,进行各种控制。

(2)在带式输送机中的应用

带式输送机在我国煤矿井下原煤输送装置中普遍使用,近年来,与机械电子学理论结合的愈加紧密。目前主要为机、电、液一体化的CST可控软启动装置的设计与应用,该装置专为实现在运送大惯性负载时可平滑起动而研制,通常设计为一台或多台CST驱动一条带式输送机。然而,受在线监控术、动态分析和启动延迟等技术的制约,我国带式输送机的中间驱动点一般仅为3点,尚不能设计过多,减低了输送机的整机运量和单机长度。并且,与发达国家相比,设备普遍存在着可靠性不高、灵敏度较差、监控设备功能弱以及使用寿命较短等较大差距。

(3)在电牵引采煤机中的应用

机械电子学理论在采煤机中的应用中,表现较佳的就是电牵引采煤机的使用。与液压装置相比,该设备的动力牵引具有以下几个突出优点:①牵引具有双向畅通的优越性。在采煤机上升时,它能提供足够的向上牵引力,轻松克服阻力前行;在采煤机下滑时,也可实现把设备的机械能转换为电能,实施制动发电。②牵引力更强,适应于倾角更大的煤层运送。牵引电动机轴端停机防滑制动器的特别设计,使其电动机制动力矩甚至可达额定转矩的2倍以上,较好的满足40°~50°较大倾角煤层的输送需求。③运行更平稳可靠,使用寿命更长,产生的故障更少以及维修强度更小等特点。与液压牵引装置不同的是,电牵引大量的使用了电子元器件,不会出现由于零件相互接触而产生磨损的情况,也不会出现像液压牵引受液压介质的传递等影响造成运行不稳的状况,所以具备了上述特点。④机械结构更简单,重量更轻,尺寸更小,使用效率更高。电牵引采煤机大量电子器件的使用,使其机械结构更加简单,整机尺寸变得更小,重量也大幅度降低,而且实现电能变机械能的转换效率更高,接近于100%。

适用于薄煤层、可强力爬底的电牵引采煤机于1991年在我国研制成功,它是我国第一台使用交流变频调速装置的煤矿设备,为波兰玛克公司与我国煤矿总院上海分院联合设计。该设备的问世,带动了我国其他煤矿企业的蓬勃发展。经过20多年的不断完善,我国的电牵引采煤机技术已逐步完善,为我国煤矿事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动力。

(4)在矿井安全生产监控系统中的应用

在矿井安全生产监控环节中,主要针对煤矿机械的电动机、工作装置、传动系统、液压系统和制动系统等装置可能出现的问题,实施在线运行状态监控。若设备产生故障,则可自动报警并准确地判断出故障的部位,给出合理的解决方案,从而提高设备的整体稳定性,简化设备维护检查工序, 减低设备操作者的工作强度,减少使用维修消耗和停机维修时间,最终达到延长设备使用寿命、提高设备工作效率的目的。但从我国多数煤矿企业使用监控系统的实际情况分析,任有一些技术需要改进,传感接收这一环节尤为突出。从设备使用情况看,普遍存在传感器件使用寿命短、稳定性较差等问题,虽然相关科研机构也投入了大量资金和人力,对一些关键技术也积极进行改进和提高,但整体效果仍显欠佳,致使其在煤矿机械中的实际应用受到了限制。而在国外,由于其科技水平有相对较高的水准,以发展为信息传输介质由光缆代替同轴电缆、信息媒介由声像代替字符的计算机网络监控传输时代发。这些较大的差距,还需要我们国家的加大投资力度,煤矿企业与科研单位一起合作,早日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930采煤机监测系统监测中心采用工业控制机。采煤机监测中心,利用微电脑技术及专家系统,把实时数据库理论和相关的现代控制方法融合在一起。通过接口电路板采煤机送来的信号.状态.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完成采煤机恒功率控制和故障诊断等功能;并对采煤机运行状态进行记录,预报警及相应的紧急故障处理,故障状态下的事故分析,操作指导及提示等功能。

三、结束语

从上面的叙述中我们可以看出,随着当代科技的不断进步,机械电子学理论在煤矿机械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虽然其设备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诸多问题,但与其他技术相比,其高智能化,高性能化以及高系统化等突出优点,使它成为现在以及未来我们煤矿机械设计制造发展的趋势,在我国的煤矿工业生产经营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参考文献:

[1] 李庆林.浅谈煤矿机械电子学理论的发展[J]. 经营管理者. 2011,7(02):111-115

[2] 时玉明.机械电子学理论在煤矿中的应用[J]. 河南科技. 2011.5(04):157-159

作者:黄秀

煤矿机械液压系统故障处理论文 篇2:

浅谈煤炭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煤炭生产中的应用

摘 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与普遍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成为了一门与计算机、信息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传感检测技术等具有交叉性的系统技术,其当前正向着光电一体化技术方向发展,实际应用范围领域将会越来越广泛。本文主要对煤炭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实践中的应用进行详细地阐述,旨在为煤炭企业机电一体化建设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 能源 应用

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煤矿生产中的应用,为企业的自动化生产奠定了一定的技术基础。 新时期,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就要在煤矿生产中对机电一体化技术引起重视,并积极运用到生产中,提高企业自身的竞争力,实现企业健康、稳定、可持续地发展。 本文通过对煤炭机电一体化技术及其应用意义进行分析,探讨了煤矿生产中对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具体应用,以提高企业的自动化生产水平,促进企业的发展。

1.煤炭机电一体化的意义

机电一体化技术是一门跨学科、综合性较高的新兴技术,随着微型计算机及微处理技术、信息处理技术、传感与检测技术等的发展,以及在设备上的逐步应用,使得煤矿机械一体化进入一个蓬勃的发展阶段。煤矿机械自动化程度,在煤矿开采以及煤矿生产的经济性角度来说关系都十分重大。对于煤矿的安全运行供电、通风、排水、提升等都有直接影响。煤炭机械各控制系统的优劣,与机械电气的好坏,对煤炭机械的可靠性、经济性和动力性都有影响。煤炭机械的质量,影响生产质量、工作效率的提高、和产品的使用年限。电子(微电脑)控制系统,逐步成为了现代煤炭开采中机电一体化不可缺少的部分。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提高,煤炭机械的现代化性能也在不断提升,一体化的范围也越来越广,其技术复杂性也不断增强,这就使煤炭企业对于设备维护人员,以及设备管理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我国运用的现状

因为我国的经济和技术比起国外发达国家来说起步较晚,所以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煤矿企业中发展也比较落后。随着计算机的逐渐发展与应用,加速了机电一体化在煤矿工作中的应用,但是跟西方发达国家之间还是存在着很大的差距,除了具体的机械设备上的落后,我国的自动化技术还未成熟。但是我国的煤炭机电一体化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主要体现在对综合液压支架的应用、对钢丝绳损耗定量检测系统的应用等方面,都取得了明显的进步。下面就煤炭机电一体化的主要功能进行介绍:

2.1自动报警、在线监控以及故障的自动处理功能。微电脑控制系统可以有效的对煤炭机械的制动系统、传动系统、电动机、和液压系统等系统进行在线监控,发现问题及时报警,并能够找到故障所在的位置。这样就大大提高了工作的效率,使技术维修人员更快的发现设备部长位置与故障情况,使维修检查工作更加方便快捷,大大降低了维修时间和维修费用。缩短了因维修停机而影响生产的时间,增长了使用寿命。如采煤机上变频器就采用 PLC 控制,智能化效果在在线监控和故障处理上都非常的方便。

2.2节约能源,使生产率大大提高。变频起动、PLC 控制系统在通风机、胶带输送机、提升机等设备上的使用,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并且节能电量就为 30%左右。提升机矿山大型设备中实现机电一体化较好的,数字化,交、直流控制系统。内装式提升机大大简化了机械结构,将滚筒和驱动合为合二为一,成为了一个整体,是典型的机电一体化设备。输送机中的应用和制动装置、可编程电控装置以PLC为核心,驱动系统采用行星齿轮减速器和调速型液力耦合器,我国现如今已经自主研发生产制造了多品种和类型的带式输送机。

2.3半自动化程度和自动化程度有所提升。煤矿机械的半自动化和自动化控制系统,对于操作者大大减轻劳动强度,减少因经验不足,操作者对于作业精度影响。例如,由德国 MARCO 公司与北京天地玛坷电液控制系统有限公司合作生产的 PM31 型液压支架电液控制系统,采用的就是微电脑控制,操作者在支架操作控制器上对程序输入后,支架会连续自动动作,同时也可以无人操作和实现远程操作。

2.4在采煤机上的应用。现如今,在综合机械化采煤机上我国也采用电子(微电脑)控制,配备了无线遥控装置,也可以无人操作和远程控制。由于煤矿的特殊性,煤矿机械大部分井下作业,受各种井下恶劣环境变化的干扰。所以,微电脑控制系统必须能夠适应井下各种恶劣环境,有效预防水分和污物的侵入,具有较好的密封效果,抗振、抗压、抗老化、耐冲击,并有很强的抗干扰能力。能够稳定的工作。煤矿机械微电脑系统的可靠性非常重要的一项性能指标。

3.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我国的发展方向

3.1智能化

智能化系统作为一门新兴的技术,是很多技术都想达到的最终效果。煤炭机电一体化在智能方面还存在很多缺陷,所以在以后的发展中,要开发更多的技术应用在煤炭机电一体化技术上,增加煤矿机电一体化的功能与应用。使其更加的智能,为煤矿开采工作带来更多的方便,尤其是在作业时,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不仅保证了工作质量与工作进程,更是最大程度的提供了矿井内的准确、全面的信息,保证了矿井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3.2微型化

在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中,微型化尚未成熟。随着微电子技术的开发和兴起,微型化也随之流行。微电子技术在机电技术一体化技术的应用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大型的生产机械在很大程度上为煤矿工作带来了不便,而且使其受阻碍不能正常运转的因素有很多。而微电子技术发展而来的微型化则解决了这些问题,微型机械也备受关注和应用。虽然在煤矿机电一体化发展的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但是也是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中不得不走的道路。

3.3系统化

当前煤矿企业中机电一体化所包含的范围越大越广,所涉及的技术范围也随着增加,正是因为应用技术繁多,人们就将关注点转移到如何组合来自各个方面的技术,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将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进行系统化的探究与应用,最大化的避免在运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充分的利用他们的优势,使机电一体化技术以最大的效率运用在煤矿开发工作中。

3.4绿色化

现在全球都在提倡环保,进行绿色生产。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额增强,对各个企业的环保工作也越来越重视。因此,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应以绿色安全无公害为里程碑,优化生产模式,在每个环节都要环保放在首位,实现经济和生态保护的共同发展,不能因为眼前利益而忽视了长远利益。所以实现煤矿机电一体技术的绿色化,是迎合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结语

总而言之,机电一体化技术是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具体体现,同时也是企业技术进步的必然结果,煤炭生产中对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具有很强的广泛性, 其涉及了煤炭生产中的各个环节,其使我国煤矿企业的生产综合能力得到有效提升,人工劳动负担减轻,安全保障提高,工作效率提升,增加了企业的经济效益,促进其完美转型。

参考文献:

[1] 张锐. 谈谈机电技术在煤炭生产中的应用[J]. 现代企业教育. 2012(01)

[2] 徐茂军. 机电一体化设备在煤矿中的应用[J]. 内蒙古煤炭经济. 2011(09)

[3] 张念超. 我国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现状浅析[J]. 商业文化(学术版). 2008(03)

[4] 光一. 中国鼓励发展煤电路港一体化企业[J]. 中国水运. 2008(03)

[5] 官地矿煤炭生产再铸辉煌[J]. 记者观察(上半月). 2006(09)

作者:焦林涛

煤矿机械液压系统故障处理论文 篇3:

掘进机液压系统的故障分析与排除

摘要:以掘进机液压系统油温过高、噪声过大、元件卡紧等故障为立足点,探讨相适应的应对策略,涉及控制油温、缓解噪声污染、基于既有元件加以优化等多个方面,从而给掘进机液压系统的稳定运行提供了保障,有利于充分发挥出该类机械设备的作用。

关键词:掘进机;液压系统;故障机理

0    引言

液压系统为掘进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整体装置实现高效行走、连续截割的重要支持。在现代煤矿矿建二三期工程建设领域,掘进机逐步具有大功率、高精度的特征,与之相配套的液压系统综合运行能力需提升至全新的层次,但随之也容易引发各类系统故障。工程实践表明,液压系统的故障发生率呈逐步提高的变化趋势[1]。为给生产作业提供可靠的硬件支持,有关技术人员必须对液压系统形成全面的认识,采取科学的故障排除方法,保证液压系统的稳定性,以维持掘进机的稳定运行状态。

1    工程概况

陕西延长石油巴拉素煤业有限公司巴拉素矿井距榆林市西约40 km,行政区划隶属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巴拉素镇管辖,采用全立井开拓方式,目前主立井正在装载硐室上室浇筑混凝土,副立井、一号回风立井井筒正在进行射孔注浆工作,二号回风立井外壁掘砌施工已成井92 m。巴拉素矿井及选煤厂项目二期部分矿建及2102工作面巷道工程分为一标段和二标段,二标段和一号风井临时改绞工程由中煤第三建设有限责任公司三十工程处承接,一标段和2102工作面部分巷道工程由中煤第五建设有限公司承接。在巴拉素煤矿二期工程中,施工巷道均为岩巷,对此施工设备方面采用石家庄煤矿机械厂的EBZ-200H及大同中科EBZ-260H型综掘机。为了保证工程质量,文章针对掘进机液压系统的典型故障制定了相应的处理措施。

2    掘进机液压系统概述

掘进机液压系统内部组成复杂,包含速度切换电磁阀、行走溢流阀、各类马达等[2]。各部分组件的功能具有差异性,其中速度切换阀具有调控速度的作用;行走溢流阀和行走马达协同运行,为整机设备的双速行走提供支持;马达制动器可有效调控液压系统的启停状態;马达变速缸的变化可带来掘进机工作速度的改变;平衡阀和中心环转接头的主要作用在于给液压系统提供安全保障,使其可稳定运行。

3    掘进机液压系统的典型故障分析

掘进机液压系统的典型故障有以下几种:

(1)液压冲击。掘进机液压系统启停过程中或换向运行时,内部运动元件和油液均会在惯性的作用下发生状态变化,导致液压系统内的压力大幅度提升,产生较显著的液压冲击作用。此条件下相比于常压值而言,液压系统的实际压力将达到该值的3倍甚至更多,并且伴有较明显的噪声污染问题,导致液压系统内部零部件发生大幅度振动,甚至出现零部件受损、管路破裂等质量问题。

(2)油温过高。掘进液压系统得以稳定运行的关键在于得到油液的辅助和润滑,但此过程中易出现油温异常增高的情况,随着温度的逐步提高,当超过液压系统散热器所能承受的最大极限温度时,则会破坏液压系统的运行状态,特殊情况下甚至引发爆炸事故,威胁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和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3)噪声过大。现阶段,掘进机液压系统的硬件配套水平依然具有滞后性,其在运行期间伴有较明显的噪声污染,随着时间的延长,掘进机液压系统的元件将发生不同程度的损伤,同时难以给工作人员营造舒适的环境。究其原因,与液压冲击、气穴、气蚀等方面有关。

(4)元件卡紧。元件卡紧的覆盖面较广,例如活塞、速度切换电磁阀阀芯、润滑阀阀芯等零部件均容易发生卡紧现象,其原因在于惯性和吸附力的作用过强,或是液压未维持平衡的状态。

(5)元件爬行。元件爬行的主要特征在于液压系统各阶段的运转速度具有差异性,将严重影响到液压系统的正常运行。此类故障的出现与系统润滑效果欠佳有密切关联,部分气体杂质混入液压泵内,导致其油量供应缺乏持续性,最终出现元件爬行现象[3]。

(6)液压系统泄漏。泄漏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液压系统的元件发生松动和管路破裂现象,其主要与元件固定不到位或是质量不达标有关;二是油液泄漏,与液压系统的储油密封性能欠佳有密切关联。

(7)气穴和气蚀。液压系统运行期间,若油水分离的压力未得到有效控制,当该值超过油液压力时将出现气穴、气蚀问题,不利于液压系统的持续性供应,并且伴有较明显的噪声污染。出现气穴和气蚀现象,将严重影响液压系统相关元件的正常使用。

4    故障排除措施

(1)减缓液压冲击。液压冲击过程中的噪声污染问题较为明显,可见液压系统发生大幅度振动现象,零部件受损严重,管路存在破裂的风险,严重时将出现液压系统整机瘫痪的情况。对此,必须采取减缓液压冲击的相关措施,例如配置蓄能器,以维持行走溢流阀运行的稳定性。

(2)控制油温。油温的检测工作需要得到信号式温度计的支持,由此确定油液的温度情况。若液压系统的油温异常提高,则容易引发爆炸事故。对于此问题,应通过油位计及时检测油位的状态,以保证油箱油量的合理性,若超出阈值则适当放油,偏低则添油,另外要密切关注并及时检查冷却系统的运行情况,以保证稳定运行。

(3)降低噪声污染。对于噪声污染问题,则要综合考虑液压冲击、气穴及气蚀方面的具体情况,并适时优化液压系统设备,例如可安装消声器,利用该装置有效降低噪声污染,给员工提供安全且舒适的作业环境,并延长液压系统的耐久性。

(4)改良元件装置。通过改良元件装置的方式,可以有效处理元件卡紧及元件爬行的故障,具体可配置均压槽,以保证元件的受力维持在均衡状态;同时加强对元件质量的检查,适时采取润滑处理措施;定期清理油液泵,避免杂质堆积现象。

(5)防止系统泄漏。全面检查液压系统的元件,准确掌握元件的松动情况以及管路的破裂情况,若存在异常则及时采取处理措施,例如固定元件、及时更换受损管路。若液压系统存在漏油现象,首先要准确分析漏油的具体成因,再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适应的处理措施。若为焊接漏油,则通过高分子复合材料封堵;若为密封件漏油,可以使用耐油橡胶棒密封;若为法兰连接处漏油,此时需对法兰的表面采取密封处理措施;若为螺栓或管子螺纹处漏油,则需要密封螺栓,具体可选择高分子复合材料,此外也可将螺母取出并向该处均匀涂抹福世蓝脱模剂,此后再对其采取固定措施;而对于散热器漏油现象,在处理时必须及时关闭散热器的上下平板阀门,切断油路连通渠道,再针对性清理漏油处,恢复洁净状态后涂抹福世蓝材料。

(6)避免发生气穴和气蚀现象。对于气穴和气蚀的处理,较为关键的是调整油泵吸油管的管径,以免在节流口出现气穴现象。此外,还需通过有效的隔绝措施避免油与空气直接接触,降低发生气蚀现象的概率。

5    液压系统故障的主要影响

液压系统故障的成因错综复杂,体现在液压油质量欠佳、外界环境影响、人员操作不当等多个方面。对其带来的主要影响具体做如下分析:

(1)液压油质量对液压系统的影响:液压油是液压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兼具传递能量、润滑、降低热量、防锈蚀等多重功能,因此在组织掘进机液压系统维护工作时需高度注重对液压油质量的控制,严把液压油质量关,从源头上规避液压系统故障。

(2)液压系统温度过高对液压系统的影响:油液质量欠佳时容易导致液压系统的整体温度大幅提升,此环境下油液的粘度较正常状态而言有明显下降,润滑油膜的厚度减小,液压元件受损程度加剧,油泵的容积和工作效率均大不如前。从液压元件的角度来看,在高温环境下将出现较为明显的热膨胀现象,配合间隙随之减小,最终表现出元件失灵或者卡死等异常状况。此外,也会由于密封元件变形而漏油从而影响整台机组的正常运转,最终影响生产进度。

(3)水分对液压系统的影响:水分占比对液压系统运行状况将带来较显著的影响,若该值超过0.05%,可见液压油愈发浑浊、油品老化程度加剧且部分金属存在锈蚀或腐蚀现象。与此同时,含水量偏高时油品容易乳化,所带来的润滑效果欠佳。

(4)空气对液压系统的影响:液压系统因密封性不足等原因而混入空气后,若压力经减压阀降低,此时空气快速从油中释放,由此会产生气穴、气蚀等问题,同时振动幅度异常增加,噪声污染较大。

(5)颗粒物对液压系统的影响:液压系统受污染的原因可归结为两个方面:一是内部污染,例如液压油在氧化过程中逐步形成油泥,或是摩擦副在运行过程中形成磨粒等,此类物质将直接污染液压系统;二是外来污染,较为常见的有加工期间产生的残留金属屑、源自于空气的尘土等。液压油受到污染后将难以维持正常的使用状态,金属和杂质的存在会导致摩擦副发生剧烈磨损现象,而产生的金属碎屑会对油液造成不良影响,使其发生氧化现象,在此期间产生的油泥与周边其他杂质混合后将产生大尺寸的固结物质,成为油线管道堵塞、润滑槽堵塞的重要成因。而此过程中的作用机制较为复杂,故障判断难度较大,将使故障处理周期延长。

(6)其他油液混入对液压系统的影响:液压系统对油液质量提出了较高要求,不允许出现以其他油品替代或混用的情况,若在液压系统运行中掺入其他油品,将导致原有的液压油性能发生变化,系统故障发生概率提高。若油液内的清净分散剂用量较为丰富,则会导致液压油的破乳化性能大幅下降,水难以从油中快速分离,油液的润滑效果欠佳,液压系统的零部件易锈蚀。

6    结语

总而言之,掘进机在现代化矿建二三期施工中获得了广泛应用,而在掘进机的组成中,液压系统占据较大的比重,其运行质量将直接影响到掘进机的整体工作状况。因此,需要以合理的方式应用液压系统,加强对其内部各零部件的质量控制,若存在故障则深入探讨原因,采取针对性的处理措施,以提高掘进机的工作性能。在后续的工程实践中,有关技术人员依然要对掘进机液压系统展开深入的探索,合理应用掘进机,为生产作业提供可靠的硬件支持。

[参考文献]

[1] 巨长锐.掘进机液压系统常见故障分析及排除方法[J].黑龙江科学,2014,5(1):162.

[2] 刘澎.掘进机液压系统故障机理分析与排除措施[J].河南科技,2014(15):89-91.

[3] 亓俊国,余在敏.四柱液压机液压系统常见故障的分析及排除方法[J].硅谷,2013(17):104-105.

收稿日期:2020-08-19

作者簡介:鲁德刚(1972—),男,江苏徐州人,工程师,从事矿山建设工作。

作者:鲁德刚

上一篇:刑法犯罪行为因果关系浅析论文下一篇:新课程综合性学习小学语文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