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泉方案优化设计论文

2022-04-18

一、研究背景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通过对近些年的相关报纸杂志等文献的检索,我发现有关利用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文章不是很多,而对人教社2006年5月第2版的高一、高二化学新教材的实验进行优化设计及其与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的关系进行系统研究的,目前还是空白。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喷泉方案优化设计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喷泉方案优化设计论文 篇1:

园林景观施工中水景施工技术的应用分析

摘要:当前,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已大大提高。同时,人们开始更加重视环境建设,并寻求更健康、更稳定和生态的生活。因此,园林项目发展迅速,在城市建设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其中,水景的建设非常重要。它不仅可以与建筑物、植物等结合使用,而且还可以独立出现,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因此在设计和施工中需要多加注意。基于此,本文就园林景观施工中水景施工技术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园林景观;水景施工;技术应用

1水景建设在园林景观建设中的重要性

水景是一种以水为主要成分的水生景观,水是花园景观中的重要元素,极大地丰富了花园景观的形状。水生景观的融合使花园景观更加生机勃勃。根据水景观的形状,它可以分为静态和动态水景观。静态的水生景观主要营造出宁静的氛围,常见形式包括湖泊和泳池;水的动态特性创造了充满活力的氛围,常见形式包括小河、人工瀑布、喷泉等。

在园林景观建设中,合理增加水景观建设可以结合当地特色来反映当地文化。这是一个针对游客的文化展览,也是针对当地人的文化遗产。同时,水景的建设可以成为美化花园景观的要素。通常将植物、岩石和拱桥等元素添加到花园设计中。这些元素非常异质,可以使整个花园景观与实际环境更加相关,并且居民可以在景观中感受到更加真实的感觉。此外,水景建设经常使用电动水磨机来循环水,这反映了自然界中的活水概念,并允许水在水景中流动,这可以使整个景观从花园变得更加生机勃勃。通过将灯光和音乐结合使用,花园的景观更具观赏性,可以给观众带来流畅和开放的感觉。水景设计可以根据水流的方向更好地划分整个园林绿化空间,可以指导整个园林绿化空间的整合。

2园林景观施工中水景施工技术的应用

2.1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

水景施工技术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需要做好相关的设计准备工作,确定好水景施工技术工作,也是说在对施工现场进行全面勘察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园林周围环境合理地规划水景建設,确保水景建设可以达到环境保护的作用,并在与园林景观进行结合的作用下,降低城市噪声。在对园林景观现场进行勘察后,需要通过数据信息,建立园林景观整体模型,从而对现场进行科学布置,计算出所需要的水管数量以及长度,对施工成本加以控制,从而保障水景施工质量。除此之外,在园林景观中实施水景施工技术,需要严格地根据实际方案,对水景进行施工,确保施工质量达到工程建设标准要求,同时根据施工建设情况,对施工工序以及管道施工等进行全面的规划,并做好施工安全防护工作。

2.2管道施工质量控制

管道施工属于水景施工技术中的一种,管道施工对水景施工质量具有直接影响,所以在进行水景施工的过程中,需要对管道施工质量加以控制。管道在园林景观中属于隐性状态,如果暴露在园林景观中,会严重影响到园林整体美观感。因此,在管道施工中,要想保障管道施工质量,就需要对管道材料以及管道安全施工质量加以重视。在管道安装施工中,必须严格遵守水景景观设计要求,将管道合理地埋设在地下,根据管道施工路线进行安装。在管道材料控制中,管道材料在进入施工现场后,相关管理人员就需要对管道进行检测,避免出现劣质管道,应当达到水景建设质量。

2.3水渠的优化设计

水渠是水景景观建设中的一种,也是园林景观中重要的景色之一,在对水渠进行建设前,需要对水渠工程进行优化设计,确保水渠的建设可以有效地提升园林整体美观感,在园林水景施工设计的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需要通过对现场的实际考察,对水渠路线加以规划,并在施工前,全面做好水渠建设施工方案,选择合适的材料制作水渠,同时需要注意在水渠建设中,对周围的景观以及周边建筑环境加以设计,保障水渠建设与周围环境协调,提高园林美观感。

3园林景观施工中水景施工关键技术应用

3.1在驳岸中的应用

在园林景观采用水景施工技术的过程中,一般建设的驳岸都是采用砌石类材料,这种材料可以更好地融入自然环境中,为人们带来更好地美观体验。在施工的过程中,需要对园林整体地形以及水景施工现场进行全面地考察,并科学地构建施工图纸,确保水景施工图纸设计可以达到景观的需求。同时,在施工图纸中,需要对驳岸水平位置进行合理地设计,并做好相关的放线定位工作,为后续的水景施工建设提供保障,在开挖土方工作实施的过程中,相关施工人员需要对园林坡度加以控制,在开挖工作完成后,还需要对地基进行夯实。如果在园林水景施工现场中存在大量的软土层,则需要对该地区土质进行改善,并对该地区尽心夯实,尽可能地采用混凝土,提高该地区的强度。在混凝土浇筑施工的过程中,需要对水景驳岸各石块之间的距离加以进行控制,对每一个石块设计分格缝,并对石块之间的缝隙做好填充。一般填充物可以选择沥青或者橡胶等防水材料。在现场施工准备工作完成后,需要及时地对施工进行验收与检测,从而确保驳岸的稳定性,提高园林水景景观建设的安全性。

3.2瀑布中的应用

瀑布是园林水景施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能够有效地体现出园林景观,为人们带来良好的视觉体验。在一般的情况下,建设瀑布前需要对瀑布水景建设加以分析,确保瀑布建设能够与园林环境进行充分结合,全面展示出瀑布的壮观感,将瀑布自身优势与景观价值全面地展现出来。在瀑布建设施工过程中,需要控制好水流的速度,需要对地势结构加以利用,同时控制好瀑布的水流落差,从而使瀑布可以达到良好的视觉效果。另外,还需要将瀑布与周围自然环境进行充分地集合分析,在最大程度上,控制好瀑布的施工建设质量,避免发生意外风险。同时,对瀑布周围的石壁建设加以关注,瀑布周围的山石色泽以及地质等,与瀑布之间构成良好的对景,提升瀑布的观赏性。

3.3在喷泉中的应用

喷泉在园林水景的应用中,可以展现出喷泉不同种形式,与园林景观进行有效地结合。例如,音乐喷泉。音乐喷泉在我国城市建筑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且音乐喷泉已经在当前的城市中,成为标志性建设。因此,在满足城市规划原则的基础上,可以在园林水景规划中,融入音乐喷泉,并在喷泉建设中采用激光技术以及射灯技术,全面提高音乐喷泉的美观感。但是,需要注意,在园林景观建设中,需要结合水景选择合适的音乐喷泉,通过音乐喷泉的不同展现形式,发挥出水景的美观感。音乐喷泉可以结合园林水景,在流动的湖泊当中,建设音乐喷泉,在音乐中融入水流的律动节奏,可以更好地展现出音乐喷泉的美观体验以及听觉体验,水源与音乐喷泉进行有效地结合,有效地避免了对水资源造成浪费。

4结束语

水景在园林工程中不仅起到画龙点睛作用,还能供工人们欣赏、体验,同时有利于改善局部气候环境,提高空气质量。在现代化水景工程施工过程中,其涉及专业逐渐增多,施工技术越来越复杂,想要打造良好的水景工程,就要从环保、经济、功能等角度出发,合理选择管材和水泵,规范采用施工技术,从而充分发挥水景工程作用和功能。

参考文献

[1]张岩.园林景观布局与园林工程施工中新技术的应用探究[J].中国地名,2019(10):42.

[2]汪星明.浅谈新技术在园林景观布局与园林工程施工中的应用[J].居业,2019(9):85,87.

[3]王淼,刘殿行.水景施工技术在园林景观施工中的应用[J].居舍,2019(25):113.

浙江嘉华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温州分公司

作者:郑芳垦 夏乐洁

喷泉方案优化设计论文 篇2: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创新研究

一、研究背景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通过对近些年的相关报纸杂志等文献的检索,我发现有关利用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文章不是很多,而对人教社2006年5月第2版的高一、高二化学新教材的实验进行优化设计及其与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的关系进行系统研究的,目前还是空白。本研究旨在进一步挖掘化学实验的教育教学价值,探究在高中化学中加强实验设计、改革实验教学方法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作用。

二、目标及方法

1.研究目标

通过研究,寻找和发现实验教学设计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之间的关系,我总结出了实验教学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探索创新人才培养的方法和途径;通过重新认识化学实验教学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特殊地位,帮助我们提高实验教学设计的能力和方法,帮助广大教师以实验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调查研究法、实验研究法、比较研究法和行动研究法。

三、研究过程

经过课题组老师四年多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下面对课题研究过程进行一个简要综述。

1.高中化学教学中实验教学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1)我们对淮安市部分初三、高一、高二、高三学生进行了有关化学学习兴趣的问卷调查,结果是,初三学生中有93%对化学感兴趣,高一学生中有75.3%对化学感兴趣,高二学生中有46.5%对化学感兴趣,高三学生中有24.1%对化学感兴趣。并且在对化学感兴趣的同学作进一步调查时发现,他们对化学感兴趣的原因主要是喜欢化学实验。

(2)现行化学教材特别是中学化学教材中的部分实验还不完善,不适应教育、教学发展的需要,具体表现在:①实验装置、实验操作比较复杂,容易失败;②某些实验的现象不够明显;③某些实验在安全性能和环保性能上比较差;④某些实验的内容、方法、手段较为陈旧;⑤某些实验缺乏学科之间的联系,不能体现化学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不能满足当今科技发展的需要。

(3)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实验教学的设计创新问题多数停留在观念上,真正去实践并加以研究的人并不多。究其原因,一是传统的以课本为标准的观念在我们的头脑中仍然根深蒂固,很多时候人们不愿推翻课本,不愿重建新的实验模型,就是对课本实验的改进,也认为是为了考试出题的需要,从观念上也未转变到对实验设计的创新上来。二是受现行高考制度的制约,师生的精力主要投入到研究考题、进行训练中去了,使得研究实验教学方法创新的人越来越少。

2.研究课本实验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方案

只有创新型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创新型的学生。教师新颖的实验设计、对实验装置的改进与创新,对学生有很强的感染力,会不知不觉地在学生的心田播下创新的种子。而且,通过反复研究、讨论,我们对所提方案进行筛选、完善,并在实验室进行实验,形成相对优化的方案。

3.改革实验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创新能力

(1)利用典型的实验史实,培养学生的创新人格。化学科学发展史本身就是一部无数科学家艰苦奋斗、不断实践、不断创新的历史,展示中外化学家锐意进取、勇于探索、知难而进的创新精神,对学生具有很强的感染力。例如:居里夫妇为了从半吨重的沥青铀矿矿渣中提取纯镭化合物,在破旧阴冷潮湿的厂棚实验室里,每天用酸处理矿渣,并日夜奔走在几百个蒸发皿之间进行重结晶操作,在这样艰难困苦的条件下整整工作了四年,才分离出0.1 g氯化镭。

(2)设计实验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例如在氯化氢的喷泉实验中,我们通过设计相关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

①形成喷泉实验的原理是什么?若实验失败,其可能的原因是什么?实验成功的关键是什么?

②喷泉实验对气体和溶液有什么要求?

③教材中喷泉装置中的胶头滴管有什么作用?在实际操作中,此胶头滴管吸满水且需用双孔塞,易造成装置漏气导致实验失败。若不用胶头滴管,其他部位不变,能否形成喷泉?若能形成喷泉应怎样操作?

(3)增加学生做实验的机会,培养学生创新技能。我们提倡增设一些确实能有利于学生探究新知、发展实践能力的学生实验。例如通过镁与盐酸反应放出大量热的实验认识氢分子共价键的形成过程。要打破学生实验“照方抓药”的实验习惯,就应对实验内容进行调整,适当增加具有趣味性、应用性、创新性的内容,增加学生自选试剂、自己组装实验装置并完成实验的实践机会。如在铝和氢氧化铝的化学性质实验中增加铝线“长毛”、铝热剂焊接铁制品、自制明矾净水剂等。实验改革不仅要让尽量多的学生多做几个实验,关键是要创设“追根究底”,设计新的实验,解决“异常”的实验问题和学生最关心的问题的情境,以此唤起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他们的创新技能和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

4.总结得失,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

教师对化学实验的热爱和执著追求、精湛的实验技术、丰硕的实验创新成果、高超的教学艺术与化学实验的魅力、化学家的实验创新精神的完美结合,将会吸引更多学生热爱化学学习乃至倾心投入化学科学的怀抱。有不少化学家就是在中学阶段受到执教老师的感染和化学实验特有的魅力吸引而走上终身研究化学科学之路的。通过几年的研究与探索,我们找到了一些实验教学的新途径、新方法,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科学素养的同时,教师自身对化学教学的理解水平和执教水平也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也有了长足的进步。

四、研究结果

1.学生实验能力明显提高

近几年我校学生在省级实验考查中化学学科通过率为100%,高三学生在综合科会考中通过率均超过95%。

2.学生创新能力得到了培养

在各级各类统考中,学生的化学成绩进步明显,其中实验题得分逐年提高。学生参加中学生化学学科奥林匹克竞赛取得了很好的名次,这也得益于化学实验教学对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完成家庭小实验、实验探究课题的能力及学习化学的兴趣比以前也有了明显提高。

3.本课题的研究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和专业知识

教师重新认识化学实验教学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特殊地位,帮助我们提高实验教学设计的能力,帮助广大教师在以实验为载体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同时实现自身的专业成长。有多位老师撰写的有关实验教学创新研究的论文在各级各类报纸杂志上发表,或在各类论文竞赛中获奖;许多教师在市县级化学实验技能比赛中获奖。

4.坚持边研究、边实验、边推广的研究思路

先后多次在教研组、学校、县、市等范围内开设有关实验教学创新的观摩课、研究课、示范课,受到了专家、领导及同行的一致好评,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五、结论与展望

1.研究结论

通过对人教社2006年5月第2版的高一、高二化学新教材的实验进行系统研究,使我们清楚地认识到优化实验设计,改革实验教学方法,可以实现学生的实验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可以更加充分地发挥化学实验的教育教学价值。

2.研究展望

由于课题组成员皆为一线教师,平时工作繁忙,用于课题研究的时间相对不足,加上理论水平欠缺,搞课题研究的经验相对薄弱,影响了研究的进度和质量。另外,在本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只解决了部分问题,还有许多问题有待我们进一步去研究,比如怎样进行实验习题的教学创新?怎样在实验教学中发挥科学探究的功能?怎样在更大范围内推广我们的研究成果等。

参考文献:

[1]冯守华.化学的黄金时代[J].谭持恒,译.化学通报,1998(7).

[2]刘怀乐.中学化学实验与教学研究[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3]孙志宽.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研究[M].杭州大学出版社,1992.

[4]陈加柱.基于“知与不知互动”的课堂教学模式及案例[J].化学教学,2011(11):21-23.

[5]姚湘仁.布点教学法的运作特征及教学有效性分析[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0(5):1-5.

(作者单位 江苏省淮安洪泽中学)

作者:陈加柱

喷泉方案优化设计论文 篇3:

实验是进行化学探究性学习的主旋律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它是人们不断在实践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从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的。本文以化学实验为中心,谈一谈化学教学中如何开展探究性学习的一点体会。

一、化学实验是对规律的肯定与否定的统一

学生的思维活动是在他们感到迫切需要解决新问题时开始,因此在教学还应充分发挥实验设疑作用,使实验内容和所学知识具体化、条理化、问题化,启发学生强烈求知欲望,使学生始终处于有效的积极思维状态。在实验中,教师应不失时机地设置疑惑、制造悬念、营造强烈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验途径进行积极探索,促进手、脑结合和创新能力培养。如在《苯》一节的制溴苯的实验演示中,由于实验过程中溴与苯反应是放热反应,为避免因溴、苯的挥发导致溴苯产率降低、干扰溴化氢的检验,教材采用了下图的装置。教师可从不同的角度引导学生思考如下的问题:①长直角导管的作用是什么?②要达到冷凝回流效果有没有比长直角导管更好的仪器?③如何除去挥发而混在溴化氢中的溴?④能不能用其他方法检验溴化氢的生成?⑤该装置有什么缺点,可用什么仪器代替?通过设疑,引导学生思考、观察、评价,设计一个较理想的、最安全、效果好的实验装置。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化学实验是探究科学规律的前期工程

17世纪下半期英国科学家波耳通过实验为化学元素作出了明确的定义并把化学确定为科学;从1777年开始,拉瓦锡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创立了“燃烧就是与氧化合”的新燃烧理论;瑞典科学家诺贝尔先生如果不是经过无数次冒着生命危险,反复不懈地坚持化学实验,就不会成功地发明安全炸药的配方;居里夫人的一生都是在实验室度过,正因为她把一生的青春年华和心血都奉献在化学实验上,才换来一生中两次诺贝尔化学奖。所有这些发明,都是通过无数次实验而取得的。可以说,没有化学实验就不可能有近代和现代的化学科学,没有实验就不可能有化学科学的进步和发展和现代文明。

中学化学学习中的实验,绝大多数是对已学过物质及其变化的再认识,但教师在学生实验时,适时指导学生在掌握实验基本技能的同时,恰当地诱发学生的创造动机,创造良好的研究氛围,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实验,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实验观察和实验操作,从不同角度设计多种实验方案,善于对所获得的实验现象和事实,通过理论思考、抽象概括出物质的性质及其规律,形成正确的化学概念。如在做氨气溶于水的“喷泉实验”时,学生很容易回答出“喷泉实验”证明氨气极易溶于水的结论。但是,难溶于水的气体能否也可做“喷泉实验”么?激发学生思考、分析、讨论氨气能形成“喷泉”的主要原因是什么?通过全体学生认真讨论分析,并进行实验验证,最后他们会得出结论或规律:任何气体只要能溶解于某一溶液,引起容器内、外压强差(变化较大)均能做“喷泉”实验。

三、化学实验是对自然科学规律不断完善的过程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没有绝对的真理,真理有时间性、空间性,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空间的改变,很多原来的真理也会随之在不断修改和完善,使之更符合客观实际。任何新的发现都是经过假说——验证假说的实验过程。即发明或明确要解决的问题——收集解决问题的有关信息——提出假说——验证假说——发现或总结问题的规律性。所以,教师作为培养学生良好探究性思维的人,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为学生提供情景,提出问题,并通过课堂的提问教学让学生学会提问。

中学化学教材中有不少有探索性实验,它是探究性学习化学的很的好素材。在进行化学教学时,教师可以在不改变教材中原有内容基础上,仅通过对教学过程的优化设计来增加实验的探究性。如氯气能使湿润的红色布条褪色。对于使红色布条褪色的物质,同学们的看法不一致,认为氯水中存在的几种粒子都有可能。于是设计实验进行探究,从而得出正确结论。

【提出假设】①氯气使布条褪色;②HClO使布条褪色;③盐酸使布条褪色;④H2O使布条褪色。

【验证假设】实验①把红色干布条放入充满氯气的集气瓶中,布条不褪色;②把红色布条伸入氯水中,红色布条褪色;③把红色布条伸入稀盐酸中,红色布条不褪色实验;④把红色布条放在水里布条不褪色。

【得出结论】次氯酸使布条褪色

这就使得学生不但学到了现有的知识,视野也开阔了,思维习惯形成了,思维能力提高了。

通过以上实验过程,让学生亲身体验到类似于科学家发明,发现过程,不仅培养了学生探索意识,同时也感受和体会了科学家研究的曲折性,既培养了学生实践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四、开展探究性化学实验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旋律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结构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化学与社会、化学与生活、化学与生产都有着广泛而又密切的联系。我国著名化学家戴安邦曾经说过:“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强调化学实验,无论如何不会过分。”这是因为,化学教学过程是将人类已有的化学科学知识转化为学生的认识并进一步转化为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过程。在化学实验中有许多生动鲜明的现象,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尤其是能使学生通过视觉来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经过分析、比较、抽象、概括,逐步上升为理论。然后再应用理论知识来分析和解决在实践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从而实现认识的飞跃。

在中学化学的教学过程中,一方面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研究性的化学实验课,对扩大学生的知识眼界,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和独立思考能力,培养学生各方面素质起着重要作用。学生把学科课程中学到的知识,通过探究性的实验活动运用到实践中去,不仅可以丰富直接经验、激发学生深入钻研化学的兴趣,而且可以培养学生从事实际操作的能力,锻炼学生勇于实践、不怕困难的顽强的探索精神,从而逐步树立攀登科学高峰的志趣和献身化学事业的理想。这就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另一方面,化学实验所涉及的活动内容可以不受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的局限,还可以拓展到其他学科领域,只要这些活动的目标服从于总的实验目标就可以进行。显然,在化学实验中,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学到在化学学科课程中学不到的知识,凭借这个优势,自圆课本上的缺憾,自悟难辨知识的真谛,自谋解决实际问题的良方。如高一课本《硝酸》一节有铜与浓、稀硝酸反应方程如下:

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3Cu+8HNO3(浓)=3Cu(NO3)2+2NO+2H2O

学生对浓、稀硝酸氧化性大小问题往往保持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认为稀硝酸氧化性强,理由是浓硝酸与铜反应,硝酸还原产物是NO2,氮元素化合价下降一价,而稀硝酸与铜反应,硝酸还原产物为NO,氮元素化合价下降三价,氮元素在反应中得电子稀硝酸比浓硝酸多。另一种观点则相反,理由是浓硝酸与铜反应速率快,稀硝酸反应速率慢。持后一观点的学生还列举出浓硝酸常温下可使铁、铝钝化等事实,但这么还说服不了持第一观点的学生。于是笔者又展示出反应式:3NO2+H2O=2HNO3+NO,问学生记不记得它的作用是什么?二氧化氮溶于水后得的硝酸是稀的还是浓的呢?回答是肯定的。于是笔者又提出了第三个问题,激励学生探索创新:有什么实验可以证明平衡关系:

2HNO3(浓)+NO=3NO2+H2O的存在?问题一提出,持第二种观点的学生立即发表意见:让NO气体分别通过浓硝酸和稀硝酸溶液,如浓硝酸能将NO气体氧化成红棕色的NO2,而稀硝酸不能氧化NO,则不但证明了浓硝酸氧化性比稀硝酸强,同时说明了铜和浓硝酸反应的还原产物只能是NO2,稀硝酸还原产物必然是NO。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走出了堂,在与社会的真实接触中,让学生深切了解社会的责任和危机意识。并且让学生学会了把观察、实验控制、收集事实、分析和统计结果等科学方法融于一体。通过化学实验,可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和团结协作的科学作风,这些都是探究性学习的必要条件,也是学生在走向社会所必需的基本素质。

作者:何德朝

上一篇:民族图案艺术设计论文下一篇:日本企业财务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