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灾害与农业经济论文

2022-04-21

摘要2013年3月1日起,《农业保险条例》正式实施。该条例对我国农业保险具有深远的影响,其明确了农业保险将作为现代农业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标志着我国农业保险进入了有法可依的新阶段,并在多个领域实现了对现有农业保险体系的突破与创新。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自然灾害与农业经济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自然灾害与农业经济论文 篇1:

自然灾害与粮食生产

【摘 要】本文运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对自然灾害与粮食产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关键变量粮食产量和成灾面积均有单位根,协整检验表明粮食产量与成灾面积具有协整关系。这说明了自然灾害与粮食产量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关键词】自然灾害;粮食生产;协整检验

1 引言

民以食为天,粮食问题永远是人类生存发展面临的首要问题,解决好十几亿人口吃饭问题始终是我国政府面临的首要民生问题。粮食产量不仅与一国的耕地面积,农业劳动人口,农业科技水平等因素相关,还与一国的自然气候有着密切的关系。中国是一个自然灾害多发的国家,因此研究自然灾害对粮食生产的影响,对于我国应对和解决粮食问题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赵志兰等[1]指出,政策、科技、投入、服务是影响粮食生产的主要因素。朱健[2]认为农村土地产权界定对粮食生产有着重要的影响。然而这些研究都没有考虑自然灾害对粮食生产的影响。近年来,关于自然灾害经济学的研究不断增多。Ilan Noy[5]对自然灾害的宏观经济后果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发展国家受到自然灾害的冲击更为严重。中国目前仍是一个发中国家,尤其是在农村,基础设施和农业科技水平都比较落后,因此农业生产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比较大。目前已有一些学者对自然灾害与粮食生产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马九杰等[3]运用描述性统计和相关分析等方法,注重讨论了农业自然灾害风险对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粮食安全的影响。然而相关分析并没有控制其它变量,因而不能真实反映自然灾害对粮食生产的影响。因此,本文基于全国的数据,构建时间序列模型,具体检验自然灾害对粮食生产的影响,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本文的剩下部分的写作计划如下:第二部分是实证分析,包括数据和变量说明,计量模型及检验;结论和政策建议将在第三部分给出。

2 实证分析

2.1 数据及变量说明

本文所用数据均来源于新中国五十年资料汇编,选取1970年到1999年的数据,共三十年。选择粮食产量作为被解释变量,用成灾面积表示自然灾害的程度,并选取了农作物播种面积、农业人口、化肥使用量和国家财政用于农业的支出作为控制变量,考虑到选择的时间段内包含明显的农业政策变迁,又引入了农村改革这个虚拟变量。具体的变量及说明见表1。

2.2 计量模型及其检验

根据变量的选取,建立如下的时间序列模型。

用OLS对该模型进行回归,得到结果如下:

从OLS回归的结果可以看出,成灾面积对粮食产量有负的影响,其它控制变量的方向均符合实际的情况,尤其是农村改革对粮食产量的影响很大。

然而对于时间序列模型的OLS估计,一般是有偏的。因此,首先需要对每个变量进行平稳性检验。本文采用Eviews对模型中的各个变量进行了平稳性检验,结果见表2。

3 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文通过构建时间序列模型,对自然灾害与粮食生产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用ADF检验发现关键变量粮食产量和受灾面积均不是平稳的。因此,本文运用EG-ADF检验对粮食产量和成灾面积进行了协整检验,结果发现这两个变量之间存在这协整关系。这说明粮食产量受自然灾害的影响很大。基于本文的分析,提出以下三点建议。

第一,增加和健全资金投入机制, 提高农业基础设施抗灾能力。第二,加強农业生态保护,提高农业经济系统承灾能力。第三,建立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完善农业减灾保险工作。

参考文献:

[1]赵志兰等.政策、科技、投入、服务四到位: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J].中国农业信息2006(5).

[2]朱健.我国农村土地产权界定对粮食生产的影响分析[J].农业经济,2009(01).

[3]马九杰等.农业自然灾害风险对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影响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05(4).

[4]Jeffrey M.Wooldridge, Introductory Econometrics: A modern approach, Third Edition, 2007,清华大学出版社.

[5]Ilan Noy, The macroeconomic consequences of disasters, 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88 (2009) 221–231.

作者:夏宗和

自然灾害与农业经济论文 篇2:

完善农业保险法规的思考

摘 要 2013年3月1日起,《农业保险条例》正式实施。该条例对我国农业保险具有深远的影响,其明确了农业保险将作为现代农业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标志着我国农业保险进入了有法可依的新阶段,并在多个领域实现了对现有农业保险体系的突破与创新。但我国现行的农业保险法规正处于起步阶段,在实行过程中遇到诸多在《农业保险条例》下仍无法解决的问题,特别是近年来,我国农业保险在一些地方进行了一些试点,但实施过程中对于一些问题依然模糊和争议,鉴于此,对我国完善农业保险法规的现实意义进行初步思考。

关键词 农业;保险法规;冲脉镇

中国地大物博,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自然环境对于农业生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每年不可预料的自然灾害给农业经济造了巨大的影响,严重影响农民的经济收入和社会的稳定。为了保护因为受自然灾害、各种意外情况给农业经济的造成的损失,农业保险(简称“农险”)已成为必不可少的一种“补救措施”,这有利于稳定农民的经济收入和社会的稳定健康持续发展。

1 我国农业保险的历史及现状

1.1 我国农业保险的发展历史

我国从1982年恢复办理国内农业保险业务,1997年开始启动农业保险立法的调研工作,但进展十分缓慢。尽管我国农业保险经历了30多年的发展,但直至2013年3月1日《农业保险条例》的正式实施,才终结了我国农业保险一直无法可依的状况[1]。2004年,保监会在部分地区启动了农业保险试点工作。2007年,中央财政启动对部分种植业和养殖业保险产品提供保费补贴的试点。

1.2 现行农业保险开展情况

2008年7月,柳城县冲脉镇开始试行农业保险之中的甘蔗保险,具体是试行甘蔗火灾保险。2014年,冲脉镇试行甘蔗火灾、冻灾、洪灾、内涝、雹灾、风灾保险。自2008年冲脉镇开始试行甘蔗保险,至今已经过了7个榨季。随着甘蔗保险逐年推进,参保范围囊括全镇一个社区五个村民委,参保户为全镇所有甘蔗种植户,参保面积也逐年增加,由2008年的33 hm2递增到2014年的

1 355 hm2,参保形式也由当初的现金缴纳转变成银行代扣[2]。2008年,除财政补助外,农户自己承担参保费为

6元/667 m2,受灾赔付最高金额800元/667 m2;2014年,除财政补助外,农户自己承担参保费4.8元/667 m2,受灾赔付最高金额800元/667 m2。

2015年6月,由自治区相关政府部门、甘蔗研究所专家、保险公司理赔专业人员共同研究制定《广西政策性糖料甘蔗种植保险定损标准》。柳城县一保险公司在柳城首次开展了甘蔗火灾保险业务,由保险公司承担因火灾造成蔗农的经济损失。目前,柳城糖业中心与该保险公司已组织召开了各乡镇分管糖业工作的领导、糖办主任及蔗农代表专门会议,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完善了火灾保险的各项条款。据了解,2014年11月1日至2015年10月30日,甘蔗险主要投保条款为:按照自愿的原则,甘蔗种植户的进厂原料蔗按4.8元/t缴纳保险费;火灾发生在当年糖厂开榨后,按进厂磅单60元/t赔偿损失;火灾发生在当年糖厂开榨前,造成甘蔗无法进厂的,将按600元/

667 m2赔偿;水灾造成开榨前绝收的将按照600元/667 m2进行赔偿;保险期限为1年。

2 我国农业保险推行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2.1 农业保险责任范围窄,出险起赔点过高

以甘蔗保险为例,甘蔗保险只保水灾、火灾、冰雹、风灾等自然灾害造成的减产、绝收损失,现实对于甘蔗种植户来说,他们希望可以把旱灾、病虫害等其他减产也增加到农业保险赔偿的范围之内。甘蔗损失率80%以上才能理赔,出险起赔点过高。由上一级的气象部门出具的等级证明作为依据进行理赔。现阶段的保额是赔偿600元/667 m2,

已经无法抵抗种植过程中经济的投入成本价值。

2.2 农业保险赔付过程中存在问题

2.2.1 损失需求与赔偿金额不符合

在农业种植过程中,遇到保险赔偿范围内的灾害时,缺少专业的仲裁机构来对损失进行专业的计算,因此极易导致农民要求赔偿金额与保险公司所付的金额相一致,自然会发生理赔纠纷问题。

2.2.2 理赔标准低

当前理赔标准相对较低,以2008年为例,冲脉镇甘蔗保险的理赔金额最高是800元/667 m2,据调查发现蔗农实际得到赔偿的金额较少;再如2014年风灾赔付每667 m2赔18元。从蔗农角度来算,种植的投入包含化肥、农药等,都已经超过此赔偿的标准太多,这样的保险赔偿对农民经济损失严重无法起到必要的保险作用。

2.2.3 赔付时间慢

勘赔、理赔都是需要一个申报审核的过程,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导致实际理赔款到账较慢,没有专业的仲裁机构来确定准确的赔偿金额,都会延长理赔的时间,长期现状会影响农民对农业保险购买的积极性。

3 完善我国实施农业保险的建议

3.1 加大农业保险的政策扶持,提高农户的参保率

首先,提高农户保费补贴,增强其购买农业保险的支付力。由省级财政按各险种保费的3%安排专项工作经费,专项用于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宣传、发动以及补贴试点县市相关部门协助承保公司进行承保、查勘定损、理赔等相关费用支出,以保证试点工作的顺利进行[3]。同时,建立政策性农业风险准备金。对农业的风险准备金按照一定比例,建立包括国家、省、市、区县等多级的农业保险准备金,形成与中央财政相补充的能有力支撑农业政策性保险的货币资源。

其次,向保险经营主体提供经营农业保险业务的费用补贴,调动其开展农业保险业务的积极性。一是各级财政应对工作成本高、保费收缴难的农险业务给予必要的经营费用补贴。二是切实提高中央财政对农业保险的保费补贴比例,特别是对种植业保险的保费补贴比例,同时,探索建立农业保险制度及风险保险体系。2014年,冲脉镇农业保险保费规模较2008年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中央财政承担保费补贴资金不断增长,通过财政政策支持的制度性变革,使财政补贴由过去的“事后补”改为现在的“事前补”,由此鼓励老百姓积极购买农业保险,把市场化的风险分担机制建立起来,借以推动整个农业保险工作的全面开展。三是改进农业保险产品。针对现行农业保险条款费率与柳城县甘蔗产业生产实际相脱节的突出矛盾,要主动改进农业保险产品,实现保障水平与柳城县农业生产实际成本联动反应、承保责任与柳城县农业生产面临主要自然灾害基本对应、产品价格与不同地域的风险水平基本匹配。

3.2 加强农业保险的监督管理,解決赔付难的问题

第一,加强对农业保险中政府行为、合作保险组织、社团组织的监管。在我国的政策性农业保险中,政府虽然不是签约人,但在某种意义上却是“第一推动力”,或者说扮演“催化剂”的角色,既要给投保方提供价格补贴,并在灾害损失发生后协助进行损失查勘、定损和理赔工作,还要动员和组织农户投保。加强对农业保险特别是政策性农业保险的监管,是保证农业保险健康、快速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

第二,对勘赔定损进行监督。勘赔定损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可以由保险公司牵头,联合当地的农技、农机、水利、财政等机构人员及受灾乡村负责人实行联合勘赔定损,一方面保险公司必须要有精通业务的专业人员,另一方面各参与定损人员也必须做到客观公正。

第三,健全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面对《农业保险条例》施行,且参保农民维权意识将大幅上升的趋势,大力推进信息公开,规范承保理赔公示工作,畅通参保农民投诉与建议渠道,积极开展简化凭证发放工作,确保主要操作在阳光下运行,全面接受参保农户监督,减少《农业保险条例》施行中因消费者保护机制不健全所引发的信访、诉讼风险。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办公厅.农业保险条例[Z].2012-11-12.

[2]赵学军.政府干预与中国农业保险的发展[J].中国经济史研究,2004(1):89-98.

[3]龙文军,张显峰.农业保险主体行为的博弈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03(5):76-79.

(责任编辑:赵中正)

作者:韦秋艳

自然灾害与农业经济论文 篇3:

稳定植保测报队伍及加强农技推广服务的有效举措

摘 要 植保工作是保证农业增产增收、抗灾减灾的重要举措之一,河南省叶县地貌西南高东北低,四季分明,日照充足,自然条件优越,但农作物复杂,自然灾害与病虫害发生频率较高、发生范围较广、为害程度较大。因此,做好植保工作至关重要,不仅要抓好植物的虫害测报工作,完成防治任务,而且要提高测报技术水平,稳定植保测报队伍,搞好农技推广服务,更好地为农民服务,才能保证农业的正常生產。

关键词 植保工作;测报队伍;农技推广

长久以来,农业都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保证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的正常发展,随着我国农业经济的不断发展,为了保证农业经济继续呈现良好态势发展,实现农业增产增收,越来越多的业内人士着眼于病虫的系统测报工作,目的是为了做好农植物的保护工作,防止植物受到各种自然灾害或者虫害的侵袭。因此,必须建立植保测报队伍,通过各种手段搞好农技推广服务,鼓励社会各界重视组织、管理和实施全国的农业推广工作。

1 稳定植保测报队伍的举措

1.1 建设植保测报队伍,注重测报人员的专业素质及业务水平

农业始终占据我国经济的极大比重,为了保证农业的正常发展,实现农业增收,做好测报工作显得十分重要,建设植保测报队伍、健全测报体系是测报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是能够提高测报水平、提高测报人员专业素质的必要条件。目前,市场植保测报队伍基本包括七名专职测报员,其中的高、中、初级的人员结构需要稳定合理,而针对于测报队伍的选择,需要通过严格的考察把关,选择业务水平及专业素质相对优秀的人员进行测报工作,并在其任职期间定期考核,继续聘用合格的队员,在聘用期间实行阶度制工资,对于优秀的队员升一梯度工资,不合格的队员直接解聘下岗,不能纵容不良之风。落实当地政策,稳定测报队伍,保证政府对测报队伍的补助、福利、住房等最基础的举措照顾测报人员,同时需要从思想上教育测报人员,帮助其克服怕脏怕累的想法。同时,要抓好基层队伍建设工作,县、乡配备好测报人员,不定期举办经验交流分享会,各地测报人员交流经验,互相分享学习,共同提高测报技术[1]。

1.2 重视干部职工的自身素质,稳定测报队伍的水平

1)鼓励干部学习,提高业务素质。各个干部应时刻充电专业知识,加强学习能力,通过媒体等渠道不断地学习,并组织测报队伍交流分享会,定期与站内人员相互交流,与各层领导充分沟通、切磋技术,全方面提高站内专业人员及干部自身的专业素质。

2)采用外来相关经验,掌握先进技术。引进外来先进经验,提高干部职工的业务水平及专业素质,先与高等院校的教师、专家进行学习交流,得到植保工作的新知识新经验,同时可以聘请科研部门的教授讲课,借此提高干部职工的技术水平。除此之外,还可以组织植保工作干部职工参观学习,掌握外地的相关技术,学习先进的知识经验,了解不同市场的农业经济信息,保障农业技术的科学先进性,借此提高测报队伍的水平。

1.3 开辟多种渠道,提升监测预警水平

1.3.1 争取领导重视,统一思想意识

作为基层的植保测报队员遇到重大的自然或者生物灾害时,要及时汇报和请示上级,才能得到上级领导的重视,得到工作方面的大力支持,基层得到支持,做好植保工作,提高灾害的监测能力,才能更好地保证农业生产的质量,保证生态的安全环境。只有充分认识到监测预警的重要性,并采取相关措施,加强宣传工作、思想工作,将监测预警作为植保工作的关键重心,才能逐渐稳定植保队伍的建设工作。

1.3.2 应用新型的技术手段,提高监测预警的能力

植保监测预警过程中,必须重点注意技术手段,通过利用现代化的新型技术,使用信息化的科技手段,改变植保测报的工作环境,减少队员不必要的工作量,提高监测预警能力,进一步稳定质保测报队伍。以自动化的监测预警为吸引点,吸引到更多专业人员加入到植保测报队伍,不断提高监测的专业水平[2]。通过科技的不断发展,大力推广线上远程监测技术,实现植保工作的线上监测及远程诊断指导工作,解决传统监测的人手不足、效率不高及监测不到位的问题。

1.3.3 落实资金支持,提高监测预警水平

目前,河南省叶县地区重点建设自动化植保建设网点,深度推进智能化监测设施,实现自动化监测预警,通过智能化的新型技术,加持互联网的体系,重点落实政府方面的资金支持,对于监测设备进行改善,进而提高监测预警水平。

1.4 积极创新研究新技术,大力推广植保新技术

随着种植结构的大力调整,植保工作将会面临更多的新挑战,而为了做好新形势的植保工作,稳定植保测报队伍,河南省定期召开农业技术推广协会,在各类技术的研究与推广方面作出大量的讨论研究,推出了《2013—2022年叶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发展规划》及《叶县科技人员包百村科技服务行动实施方案》,全县建立了行政村1 000个重点科技示范户,在虫害防治方面,提供了科学的植保新技术[3]。

1.5 大力倡导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做好农业技术推广

河南省叶县植保站在实际工作中有明确的人员分工,在测报过程中。当地政府需要做好测报人员的基础保障,避免出现没有补助、下乡没有交通工具,打消测报人员工作积极性的情况。要招聘具有业务特长的技术人员,并发挥每个岗位上技术人员的独特优势;要充分调动技术人员的积极性,通过评定职称或奖惩机制的方法,提高测报人员的工作效率。目前,病虫造成的为害已远远超过了自然灾害,极大地限制了农产品质量及产量,因此,测报人员可以利用植保站现有的仪器设备,凭借多年经验、新媒体设备及先进的技术手段,向更广大农民群众推广更多的新技术。

2 搞好农技推广服务的有效举措

农业生产中,农业技术推广极为重要,但在目前实际操作过程中,却没有呈现良好的态势,因此需要在各个方面满足农业技术推广,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测报队伍的工作环境,增加农技推广的财政预算,提高测报队员的基本待遇。为了推进农业的进步,必须要做好农技推广,将工作落实到实处,充分发挥特色,配合政府的惠农政策,实现农业的增产增收。

2.1 将农业技术推广作为农民与市场的桥梁

随着现代经济及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重视科学技术,因此当地政府应通过各种渠道提高农民的科学意识,为其提供最新的科学技术、最可靠的信息服务,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及时获取官方可靠的农业信息,同时将当地有价值的农业技术通过网络发布出去,为更广大的农民提供先进技术。此外,政府可以设置专门的热线,鼓励农民拨打,更好地为农民服务,促使测报人员成为农民与市场推广农业技术的桥梁。

2.2 完善基层的植保监测体系

改变传统的农业工作模式,避免出现不能适应现代农业的供给侧结构改革的局面。对于稀少同时十分易引发虫害的粮油类农作物来说,按照传统的植保监测方式完成植保监测工作是一场十分艰难的任务。为了健全完善基层植保监测体系,河南各县尤其以叶县为主建立了虫害的重要监测点,在每个检测地点安置多名专业的监测人员进行相关工作,定期采用诱蛾法进行监测,必须全面严格开展农作物的虫害监督工作,确保不留下任何虫害隐患,主要的工作内容不仅是要进行监测工作,还需要将特殊情况向县级植保部门直接汇报。而叶县作为河南省的重点绿色病虫害防控基地,为了全面适应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的要求,增加蔬菜监控的监测手段,该举措的正常运行将会改变今后的防控点监测手段。

2.3 做好基层农业技术推广

我国是典型的农业大国,农业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举足轻重,因此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不可小觑。随着农村经济的逐步发展,农民更加迫切地希望可以通过改善植物的种植技术达到增产增收增加经济效益的目的,这不仅是农技推广的机遇,更是一种挑战,因为农民对于农技的重视,需要农技更加的科学先进。基层植保技术推广部门的作用是要全面地了解农民需求,为自身提供更大的工作空间,进而更好地为农民服务。植保农业部门内部应形成一种奉献精神,营造一种民主的、活力的服务氛围,深入基层,推进农技推广事业的发展,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4]。

3 结语

农业一直以来都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随着我国农业经济占比的逐渐增大,为了保证农业经济持续增长,促使农业增产增收,减少农业自然及生物灾害,要提高测报队员的专业素质及业务水平,進而稳定植保测报队伍[5]。同时,为了适应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搞好农业技术推广,提供良好的监测体系、农业环境,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方驰,翟福丽,袁秋华.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对策[J].江苏农村经济,2020(12):53-54.

[2] 彭艳华.兰陵县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现状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20(23):234-236.

[3] 梅莹,黄冲,卜应露.农技推广对茶叶生态种植的影响研究[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14(6):62-67.

[4] 李俊生,吴春柳,张瑞雪,等.稳定植保测报队伍  搞好农技推广服务[J].河北农业,2017(12):56-59.

[5] 于忠云.乡镇农技推广服务体系的现状及保证其稳定的几点建议[J],上海农业科技,2003(2):11.

(责任编辑:赵中正)

作者:张东艳 宋小芳 华旭红

上一篇:学校体育课安全教育论文下一篇:人文精神与科学技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