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电视剧论文

2022-04-15

“现实题材”是近两年来国产电视剧最核心的关键词,它频繁出现于官方的通知、学界的研讨和媒体的有关报道之中。2005年曾被广电总局定为“现实题材创作年”,当年总局通过严格历史剧、古装剧的审批,提高现实题材立项比例,以及把播出现实剧的情况作为对各级电视台年度考核的指标等方式,试图为打造现实题材的精品力作创造政策和舆论环境。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国产电视剧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国产电视剧论文 篇1:

浅析国产电视剧海外传播现状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稳步推进,国产电视剧作为讲好“中国故事”的直接载体,其海外传播已经成为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策略。国产电视剧是“自塑”中国形象的有力手段,也是提升中国文化全球影响力的快捷方式,正在全球范围内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粘性用户。本文梳理总结国产电视剧的海外传播现状,为国产电视剧未来开拓海外市场提供有益参考。

一、译制主要以UGC形式进行,极少数由OGC形式推动

国产电视剧的海外传播本质上是一种跨文化传播行为,由于“巴别塔”的客观存在,打破语言屏障就成为了提升国产电视剧海外传播效果的首要因素。目前在海外大热的国产电视剧,主要依赖UGC即字幕组方式自发制作各种语言版本的字幕,极少数靠OGC即国家机构和影视公司等组织内部翻译人员进行专业译制。

字幕组本质上是一种网络社群,依赖用户对电视剧的共同兴趣集聚到一起,自发、自愿进行语言译制和字幕制作。一个字幕组一般有十几个或更多人,以翻译工作为核心,其他人负责总体协调、寻找片源、视频分发和后期字幕编辑等。例如专做正版授权亚洲电视剧、目标用户地域为北美、西欧、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地区的视频网站VIKI,其3570部电视剧的字幕全部由粉丝制作而成,字幕语言总数超过200种,一部新的热播剧集一般要翻译成30种左右的不同字幕。翻译流程一般是先由英文组翻译出英文版本,其他语言组再根据英文字幕翻译成其他国家的语言。以《他来了,请闭眼》为例,其字幕就有阿拉伯语、德语、希腊语、英语、西班牙语、法语、印尼语、意大利语、日语、波兰语、罗马尼亚语、泰语、菲律宾语、土耳其语、越南语等30种语言。很多VIKI的字幕组成员都制作了上万条字幕,例如,自我介绍为“喜欢中国的一切,男朋友也是中国人”的匈牙利用户“jiangshi”共制作477,446条字幕,自我介绍为“完全爱上中国,业余时间学习中文”的意大利用户“theparrot”共制作151,430条字幕。VIKI网站正是依靠这些志趣相投的字幕组成员,拥有了远超一般影视公司和翻译机构的译制能力。①

与依靠用户自发进行字幕制作相比,由国家机构和影视公司组织进行的译制工作,除字幕外还会进行外语配音,投入较大,效果显著,但产量较低。例如2013年习近平主席访问坦桑尼亚的演讲中专门提及的《媳妇的美好时代》,是第一部翻译录制成非洲本土语言、并在非洲国家电视台播出的中国电视剧,也是广电总局“中国优秀电视剧走进东非”项目的开局之作,该剧让坦桑尼亚人民了解到中国百姓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备受热捧。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组织译制的《北京爱情故事》,是第一部使用西非地区主要语言豪萨语进行配音译制的国产剧,专程从尼日利亚甄选出适合剧中角色的演员到北京进行配音,还专门配备了语言专家进行现场指导。

二、题材主要以古装剧为主,有助于形成文化吸引力

古裝剧是指时间背景设定为古代的电视剧,其主要特征是人物穿着古装,并可以架空历史进行自由虚构。②古装剧一般包括武侠剧、历史剧、神话剧、魔幻剧、宫斗剧、穿越剧、宫廷戏和传记题材等子类别。

如表1所示,与国内大部分古装剧因为改编历史和演员演技等原因遭到诟病、在豆瓣等评分网站上得分较低的情况不同,在海外传播的国产电视剧不仅以古装剧作为题材主体,而且绝大部分评分很高,以至于国内国际媒体上频现某剧海外大热的新闻报道。

以VIKI网站为例,如表2所示,自2014年至2017年上半年,古装剧的绝对数量在2016年翻了一番,所占比例也大幅上升。尤其是2017年上半年,仅仅39部国产剧中就有15部是古装剧,比例接近四成。

值得注意的是,台湾地区在VIKI网站上进行海外传播的电视剧清一色都是各种都市言情剧和偶像爱情剧,例如评分9.5的《就是要你爱上我》,评分9.7的《下一站,幸福》,评分9.4的《必娶女人》等等。正如台湾资深影剧记者褚君所感慨道:“台湾已太久没有自制古装剧!”台湾地区制作的电视剧近十年来一直以都市剧为主。③台湾地区的电视剧题材固化有其现实基础,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原本排名亚洲四小龙之首的台湾经济增长放缓,之后近二十年的经济缓慢增长和时有发生的负增长,令“小确幸”成为了台湾岛内的社会心态,再加上两岸长期隔绝和台独势力否认历史等因素,导致以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史实为背景的古装剧在岛内“绝迹”,而体现“微小而确实的幸福”的都市爱情剧成为几乎唯一的影视文化产品。

台湾地区古装剧的衰落与大陆地区古装剧的兴盛正是社会文化发展的不同走向导致的。这一现象从侧面证明,无论古装剧是否架空历史、改编过多,其深层次的文化内涵仍然是有别于西方的中国传统文化,只要形成广泛传播就会增强中国文化的海外输出力,提升中国文化在海外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从海外用户的角度讲,古装剧直观地展现了中国文化的思维模式和传统生活方式。这正是软实力在实践层面形成效果的前提条件,即吸引他者模仿首先要令他者获得认知。

三、渠道主要以网络传播为主,商业出售方兴未艾

虽然部分涉及盗版侵权问题,但现阶段国产电视剧“走出去”的主要渠道仍然是视频分享型网络传播,其快捷、便利、免费的特点极大地扩展了国产电视剧的传播范围,部分网站仅播放时长一个指标就远超欧美传统的NETFLIX和HULU等内容付费平台。但另一方面,由于国内影视公司主动开拓海外市场的意识不强,商业出售的制度和规模目前还尚处于起步阶段。

在网络传播方面,YouTube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视频分享网站,是通过正规授权方式进行传播的主要网上平台。以2017年6月5日首播于湖南卫视的《特工皇妃楚乔传》为例,出品方慈文传媒已经在YouTube上开设了专门的官方频道“特工皇妃楚乔传Princess Agents”,与国内同步更新,2017年6月底时订阅量已经超过10万,总播放量超3200万次。尽管慈文传媒在YouTube上主动开设频道并同步更新的行为已经走在国内各影视公司的前列,但仍存在两方面不足之处。一是受公司人力成本所限,外文字幕制作缓慢且语言类别有限。视频更新后而没有外文字幕的问题时有发生,而且字幕类型仅限于英文,难以充分发挥YouTube世界性视频分享网站的优势。二是受版权问题所限,难以在世界范围内同时播放以形成传播热度巅峰。《特工皇妃楚乔传》在已经上映30集的情况下,仍然在泰国、韩国、台湾、澳门、香港、新加坡、菲律宾、马来西亚、日本、越南和印尼地区因版权原因无法观看,而亚洲地区恰恰正是当前中国古装剧的主要海外市场。正版授权传播的滞后,不仅将变现权利拱手于网络盗版,影响行业正常发展,也不利于充分发挥一部优秀剧作的文化影响力,达到本应具有的海外热度。

除YouTube之外,国产电视剧的海外网络传播还有很多平台可以利用。例如上文中提到的VIKI网站,起初只是一个字幕制作和分享社区,但2014年被日本乐天株式会社(Rakuten)以两亿美元的惊人价格收购后,开始在字幕社区的基础上运营正版视频服务,结合其UGC译制字幕的运作优势,月活跃用戶超过3500万。美国华纳兄弟娱乐公司旗下的面向欧美中东用户的Dramafever网站,拥有15,000多集亚洲影视剧,在全世界15个国家有70多个视频合作商,774部亚洲剧中有124部中国电视剧,月活跃用户超过800万。④东南亚国家由于影视制作生产能力有限,因此大量引进国外影视产品。以互联网用户仅有3000多万的越南为例,其最大的视频网站ZingTv有近400部中国电视剧,播放量几百几千万次的比比皆是,例如评分9.8的《微微一笑很倾城》播放量超过4400万次,评分9.6的《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播放量超3500万次。但该网站经常出现因版权问题而中途下架热播电视剧的情况,例如以5800万的播放量创下国产剧播放记录的《武媚娘传奇》就在热播之时被撤下。

与依托视频分享网站的海外传播相比,商业出售渠道仍处于起步阶段,交易额一直处于贸易逆差状态。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国际合作司数据显示,2014年国产电视剧出口数量为1万多集,与我国每年电视剧行业超过15万集的产量相比,占比太低,且国产剧出口价格相对较低,营收效益较差。根据第三次《剧领天下——全球电视剧产业发展报告》统计,2015年我国电视剧市场规模高达882亿元,但海外销售仅5亿元。在出售机制上,国内目前有十多家从事海外发行的代理商,负责对接海外核心电视台或与电视台合作的核心公司,每家代理商对应不同的版权区域。中小影视公司大多把影视剧的海外销售委托给代理商发行,大型影视公司则会设有海外发行部。例如欢娱影视公司自己的海外发行网络就已经覆盖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越南、加拿大、日本、美国等23个国家和地区的3.8亿海外收视人群。该公司2017-2018年片单中的八部电视剧中,《朝歌》和《凤囚凰》两部作品将会同时面向海外发行,是影视公司积极探索推动中国电视剧“走出去”的典型代表。

四、现象级电视剧频现,传播效果地域差异较大

随着国产剧自身制作质量的提升和中国文化“走出去”相关政策的助力,口碑和收视双丰收的现象级电视剧频现,国产剧海外传播效果不断提升,但地域差异较大。实际上,近年来大量在欧美视频网站上取得成功传播的国产剧证明,尽管文化差异客观存在,但只要国产剧的制作质量稳步提升,就一定能够吸引更多的用户,取得更好的传播效果,所谓的文化差异也会成为文化特性和文化品牌反过来助力国产电视剧的海外传播。

中国国产电视剧海外传播效果较好的是亚洲国家,尤其是传统上大中华文化圈范围内、当前文化同质性仍然较高的东南亚国家。这些国家本身的文化产品生产力较弱,尤其是优质影视剧的创作难以满足本国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也客观上为中国电视剧在这些地区的成功传播提供了条件。2017年6月25日,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曾报道称,中国电视剧的“华流”在越南席卷年轻人圈子,掀起汉语学习热。东亚的日韩等国,中国电视剧也取得了不俗的传播效果。2017年6月12日,《日本经济新闻》网站《“完全被迷住了!”——日本人如何看待中国电视剧?》的文章称,从《步步惊心》开始,《甄嬛传》《琅琊榜》和《人民的名义》在日本收获了一大批中国文化和中国电视剧的粉丝。

在欧美方向,国产电视剧的传播效果喜忧参半。尽管被视为中国文化进军海外市场里程碑的《甄嬛传》精简版在北美Netflix首播遭遇冷遇,但也并非某些媒体所分析的文化差异造成的传播过程中的“文化折扣”,而是由于几十集的国产剧被“美式”精简后的信息丢失。在YouTube、VIKI、Dramafever和My Drama List等拥有大量欧美用户的视频分享网站上,几十集的国产电视剧仍然好评如潮。VIKI网站的波兰用户Maja认为,“中国电视剧就好像一扇窗口,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华丽的过去,也看到了中国现代的努力。”她创办的字幕组“gone with the shirt”,目前已经翻译了包括《芈月传》《思美人》《他来了,请闭眼》《青云志》等在内的大量热播国产剧。⑤

非洲地区是国产剧极具潜力的市场,中国都市情感剧传播较广。得益于中国家庭的情感纠葛、婆媳关系等与非洲家庭故事有相似之处,《媳妇的美好时代》在坦桑尼亚等国家热播,“毛豆豆”一度成为非洲人民口中耳熟能详的名字。之后,《奋斗》《我的青春谁做主》《北京青年》等40多部国产剧也被译制成当地语言,在肯尼亚、埃及、赞比亚等46个国家播出。⑥总体上,国产剧已经在非洲国家成功打开局面,尽管主要靠国家相关机构组织译制进行推广,但相似的文化背景令非洲市场后续发展潜力巨大。

五、展望

综上所述,国产电视剧的海外传播尽管仍有不足之处,但随着现象级电视剧的不断面世,已经收获了一定数量的粘性受众,开辟了一定规模的海外市场,总体而言发展前景向好,潜在市场巨大。建议在国家政策推动的基础上,加强与国际上译制模式先进的网络视频平台合作,充分利用UGC生产模式的优势,提升国产剧译制质量和效率。同时,影视公司应提升海外市场意识,在影片策划和制作前期就利用国际互联网进行口碑营销,消除版权壁垒,最终实现全球同步上映,形成国产电视剧的世界品牌。其次,在国产剧的题材上,应坚持发挥好古装剧这一题材优势,并进一步拓展其他中国文化背景尤其是现实题材的影视剧目,既讲好文化悠久、文明灿烂的“中国历史故事”,也讲好改革开放、蓬勃发展的“中国发展故事”。最后,由于文化异质性客观存在,国产电视剧的海外传播还应充分考虑分众传播因素,将全球视野、文化自信融入国产电视剧的生产制作、传播流通的每一个环节,最终打开全球市场,迎来中国电视剧的春天。

「注释」

①见https://www.viki.com/,网站最后一次浏览时间为2017年6月30日。

②张智华:《论古装剧的主要特征》,《中国电视》2008第7期。

③许墨:《大陆古装剧在台湾热播现象研究》,华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4年。

④J.T. Quigley:Post-acquistion, DramaFever has more muscle to spread Asian entertainment to the West,见https://www.techinasia.com/dramafever-postacquisition

⑤《老外追国剧,痴迷堪比韩剧粉》,《北京日报》2016年1月19日。

⑥《国产剧出海正在发力》,《人民日报海外版》2016年6月6日。

作者:吴伟超

国产电视剧论文 篇2:

迟来的“现实题材创作年”:2007年国产电视剧综述

“现实题材”是近两年来国产电视剧最核心的关键词,它频繁出现于官方的通知、学界的研讨和媒体的有关报道之中。2005年曾被广电总局定为“现实题材创作年”,当年总局通过严格历史剧、古装剧的审批,提高现实题材立项比例,以及把播出现实剧的情况作为对各级电视台年度考核的指标等方式,试图为打造现实题材的精品力作创造政策和舆论环境。2006年,广电总局又出台多项措施,对国产电视剧题材进行引导和规划,使得当年国内生产的500部共计13847集电视剧中,现实题材占到了全年产量的70%。尽管2005年和2006年的国产剧创作现实题材占据了主流,但是真正直面现实、具有深刻现实主义精神的现实题材力作却难得一见。2007年初,在一篇回顾2006年国产电视剧的文章中,笔者曾对国产现实题材电视剧的质量表达了深深的忧虑和失望。2007年即将过去,今年现实题材电视剧创作终于出现了令人欣喜的局面,这不仅体现在现实题材剧作的数量稳中有增,也体现在各种类型的国产剧中均出现了几部体现现实主义精神的精品剧作,特别让人欣慰的是,不少现实题材剧作中开始传递出积极健康的主流价值观。从各种媒介的反馈中,我们明显可以感到,这一年群众满意的现实题材作品多了,广大观众对今年国产剧的不满情绪大大降低,在此意义上,我们说2007年是迟来的国产剧“现实题材创作年”。

2007年是广电总局确定的“电视剧质量年”,总局要求从2月份起的至少8个月时间内,所有上星频道在黄金时段一律播出主旋律电视剧,而播出时则要经过省广电局、省委宣传部、广电总局、中宣部“四级”审查。2007年全国的上星频道在黄金时段90%以上播放的是现实题材电视剧,一批把握时代脉搏、反映社会实际、贴近普通百姓、充满现代生活气息的电视剧作占据了荧屏的主流,其中涌现出一批具有较强现实主义精神的精品剧作,比如军事题材的《士兵突击》、农村题材的《喜耕田的故事》、家庭题材的《金婚》、少儿题材的《家有儿女》、工业题材的《大工匠》、反映交警生活的《交通警察》以及反映军垦生活的《戈壁母亲》等。此外,《奋斗》、《亲兄热弟》、《文化站长》等现实题材剧,也都是收视与口碑双赢的剧集。

军事剧《士兵突击》成为2007年度人气最旺且最具话题性的电视剧出乎很多人的意料,然而看似偶然走红的背后却有其成功的必然性。近年来军事题材剧一直是国产剧中质量最稳定的剧种,从2002年到2006年的5年间,各种题材的军事剧都表现不俗,比如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的《井冈山》、《延安颂》、《八路军》、《雄关漫道》等:表现我军高级将领的《陈赓大将》、《上将许世友》等:表现当代军事生活的《突出重围》、《波涛汹涌》、《DA师》、《石破天惊》、《垂直打击》、《沙场点兵》等:表现军人“激情岁月”的《激情燃烧的岁月》、《历史的天空》、《亮剑》等:另外还有《炊事班的故事》、《水兵俱乐部》等轻喜剧,都得到了观众和评论界的认可。军事题材电视剧创作水准整体上的提升为《士兵突击》在2007年的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与前几年最成功的军事剧《激情燃烧的岁月》和《亮剑》从历史写起不同。《士兵突击》是纯粹意义上的现实题材。而比起前两年出现的纯现实题材的军事剧,《士兵突击》在收视和口碑方面都更胜一筹。 《士兵突击》讲述的是当代中国军人的传奇故事和普通士兵的心路历程以及纯男人的情感世界。它不仅成功地塑造了一组当代中国军营中个性化的人物群像,展现了中国军人的精神风貌和卓越品质,而且还向观众传达出一种百折不挠、奋发向上的励志精神,其精髓就是剧中主角许三多反复强调的“不抛弃、不放弃”的执着的人生态度。它通过对“坚持就是胜利”这一信念的理想主义诠释,让很多人开始重新审视纯粹与美好的内涵。《士兵突击》所渲染的自强不息、奋发有为、百折不挠的精神正是当下很多人所缺失的,借由互联网的传播,它的镜像作用和精神引领效应被迅速放大。就像《阿甘正传》里的阿甘成为当年美国人观照自身的镜子一样,透过许三多这面镜子,当下许多中国观众也开始尝试反思自己的成长和人生,一部电视剧能发挥出如此功能,实在是让人欣喜的事情。

农村题材历来是管理者重点关注和扶植的现实题材,只要质量过关,农村剧总能占据央视黄金时间的播出平台。2007年农村剧的投拍和播出热度不减,在2007年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申报公示的剧目中。农村题材较前又有大幅增加。2007年的农村题材电视剧展现了社会主义新农村风貌,塑造了全新的农民形象,其中的代表作如《喜耕田的故事》和《文化站长》等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较高的艺术性。赢得了城乡观众的共同喜爱。《喜耕田的故事》是一部向党的十七大献礼的重点剧目,它以2006年中央免除农业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决策为故事背景,通过外出打工的农民喜耕田返乡务农时发生的种种新鲜事,比如“流动厕所”、商标侵权官司等浓缩了当今农村出现的新事物、新变化和新风貌,并且塑造了以喜耕田、二虎、三鬼等人为代表的现代新农民的典型形象。它不仅是一部反映国家利民政策激发农民创造热情的电视剧,更因它的摄制几乎与现实生活同步,因而生动地诠释了“艺术源自生活,镜头当随时代”的基本道理。该剧从文学“山药蛋”派传统吸取了不少营养,剧中的“山西腔”突出了山西的地域风情,也给听惯了“东北味”农村剧的观众带来了新鲜的感受。

十七大期间在央视一套播出的《文化站长》是对中央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政策在文艺上的迅速回应,无疑具有十分突出的时效性和政治意义。作为一部反映当代乡村文化生活的轻喜剧,《文化站长》通过乡文化站站长“管文化”这个小人物形象展开生动、活泼的故事情节,展示当代农村的现实生活,着重从文化的角度来表现当前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要性,在一定层面上反映了当前中国农村和农民的文化生活和精神生活,是一部思想性和观赏性俱佳的优秀剧作。剧中主人公“管文化”是以黑龙江一个乡村的普通文化站长为原型塑造的,编剧为创作这个剧本花了四、五年的时间到辽宁、黑龙江等地的基层文化站实地考察,正是因为创作者能够扎实地深入农村生活,才最终为观众呈现出这样一个“熟悉的陌生人”的生动形象。有评论认为,该剧是电视剧中第一次正面刻画文化站长这样一个人物,可以说是填补了艺术创作的空白。是荧屏的一个新亮点。

2007年农村剧的代表作还有由现代著名作家叶紫的小说改编而成的《星火》,尽管它表面上与现实无涉,属于革命历史题材,但是该剧涉及到当前思想文化界关注的很多与农村相关的重要话题,比如如何认识中国革命,如何认识中国农民等,作品本身凸显的史诗性品格和作家导演独特的艺术追求,也迥异于最近几年来主导农村剧市场的轻喜剧风格的东北农村剧。

除了展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就的《文化站长》外,在献礼十七大的剧作中,还有一部全景式展示交通警

察事业和生活的《交通警察》,该剧通过表现交警与百姓之间的关系,充分表达了建设和谐社会、建设魅力城市的主题,播出后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引发了人们对交通问题和民生问题的关注。值得一提的是。基于交通警察职业的特殊性,《交通警察》在拍摄手段上采用了新闻纪实的方式。很多镜头拍摄于生活中的真实场景,因而使作品具有了较强的生活质感。

在现实题材创作中,工业题材电视剧创作一直处于较为薄弱的地位,业界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工业题材剧难写又难拍,市场前景也不被看好。最近两年,这种现象有所改观。2006年有过一部讲述新中国第一代石油工人故事的《西圣地》,取得了比较好的收视率,2007年的《大工匠》则在赢得收视的同时,博得了评论界的一致好评。该剧从上世纪50年代一直写到改革开放之后,镜头对准了普通的钢铁工人,将对人物情感命运的展示与共和国经历的风雨历程有机结合起来,以独特的视角展示了工人阶级的生存状况及精神面貌。在电视剧产业化程度越来越高的背景下,工业题材电视剧被市场冷落是客观现实,然而越是如此,越是需要有《大工匠》这样的好作品来鼓舞士气,因此我们有理由为《大工匠》叫好。

与2006年一样,2007年的现实题材国产电视剧仍然比较多地以亲情伦理剧的面目出现,但是与之前的同类剧作相比,2007年的亲情伦理剧“苦情”色彩明显减弱,没有刻意渲染“婚外恋”、“第三者”等情节作为卖点,苦情、畸情、矫情等“情感失真”的现象得到了有效遏制,表达真实的普通人的正常的情感渐成潮流,以《新结婚时代》、《亲兄热弟》、《金婚》为代表的家庭伦理剧更多地聚焦于扎根平凡生活的普通情感,这也是现实主义创作原则最为看重的“真实”的情感。《新结婚时代》演绎的是一段由于城乡差异而产生了不少矛盾的婚姻,但是出身背景的不同和观念的碰撞终究不敌彼此的真情。《亲兄热弟》讲述的是底层老百姓面对生活的乐观态度,性格各异的四兄弟凑在一起体现出真挚的兄弟情谊。《金婚》讲述一对50年代结合在一起的年轻夫妇,经历了热恋、争吵、冷战、甚至差点离婚到最后相濡以沫的金婚历程。折射了共和国50年的风风雨雨。《金婚》讲述的是最常态的家庭和最平常的夫妻,它尝试用艺术的方式探讨婚姻的真谛,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多么美好的愿望,然而如何相守一生?《金婚》给出的答案其实很简单,就是平平淡淡才是真,婚姻的最高境界是平淡,是奉献,是忍让,是坚守。

2006年,一部《武林外传》意外大火,其不今不古亦正亦邪的无厘头风格一度颇受年轻观众的追捧,但其热度持续性似乎不够,迟迟不见其续集出台。2007年情景喜剧回归正道,《家有儿女》第三部摆脱了很多情景剧一味耍贫的老毛病,它把视点集中在一个重组的家庭,一对再婚的夫妇,三个年龄差异较大的子女身上,用老少皆宜的方式呈现了当代家庭所面临的种种人际考验,并以此透视出孩子成长中的种种烦恼,在轻松幽默中传递出一些朴实的生活哲理,也算是一部够得上“三贴近”标准的现实主义作品吧。

2007年的国产剧不只是现实题材全面占据荧屏,更主要的还在于现实主义创作精神的回归。现实主义创作精神的回归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首先是人物塑造上坚持“还我普通人”的策略,这些年来。广大观众在国产剧中看到了太多的帝王将相、才子佳人、达官显贵和侠客隐士等等“超现实”的人物,普通老百姓实在是太渴望在荧屏上看到与自己的生活密切相关的普通人物了。2007年的国产剧让普通人重新成为中国荧屏的主角,其意义非同一般。《士兵突击》、《交通警察》、《文化站长》、《金婚》等现实题材的优秀作品,无一例外关注的都是平常人,这些剧作挖掘普通人对待生活和人生的执着、善良和真情,最后指向人格崇高,真正体现了从平凡中间发现崇高,从日常中间发现美好的创作思路。《士兵突击》塑造了平凡而又真实的战士许三多及其周围军人的群像:《交通警察》表现的是我们最熟悉的交警,塑造了以张立伟为代表的交警群像,讲述他们如何本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投入到平凡的工作中:《文化站长》选择了一个在农村非常不起眼但又非常重要的文化站长的角色,塑造了一个最普通的基层农村文化工作者“管文化”的形象:《金婚》中的佟志和文丽夫妇以及大庄夫妇,更是我们生活中司空见惯的越吵越恩爱的世俗夫妻的形象。

其次是以多种形式传递主流文化价值观。当前中国的主流文化价值观,应当是以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为核心,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来塑造全社会的伦理道德与价值观念。检视2007年现实题材的优秀国产剧,它们的共同之处就是通过多样的艺术形式对“热爱祖国、服务人民、崇尚科学、辛勤劳动、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等等价值观的传递。主流文化价值观和艺术上的主旋律要求在很大程度上是契合的,广电总局有关领导近期对主旋律作出的最新诠释是:“所有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展示真善美、鞭挞假恶丑的作品都是主旋律作品。所有表现社会和人生积极健康、和谐有益的题材、内容、思想和情感的作品都是主旋律作品。主旋律是指作品反映的思想和精神而不是指题材,有人片面认为,只有重大题材才是主旋律,这个看法是片面的。主旋律不是说教,越是弘扬主旋律的作品,越是要讲究思想内容和艺术质量的完美统一。”按此标准,2007年的一系列优秀现实题材电视剧都是主旋律作品。

《士兵突击》中,出身寒微的许三多秉持着“人活着要有意义”的座右铭和“不抛弃,不放弃”的承诺,从被人轻视的普通一兵逐步成长为高级特种兵,活出了生命的意义与价值。《士兵突击》全剧充盈着对于理想和信念的充分肯定,在朴实无华的人物、朴实无华的剧情和朴实无华的生活中,挖掘出这个时代稀缺的精神气质,即真诚、质朴、执着与崇高,它们曾经是我们的社会和亿万民众的主流价值观念,然而在当下的实际生活中却已逐渐弱化以至渐行渐远。《士兵突击》的成功证明,不靠美女大腕儿大制作。依靠健康向上的精神传递也能成为吸引观众最有效的手段。

2007年的国产偶像剧的质量有了较大的提升,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偶像剧借助时尚的元素开始传递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励志”和“奋斗”成为偶像剧的主题词。励志剧走红荧屏应该是从湖南卫视播放韩剧《大长今》以及重播日本经典励志剧《阿信》开始的。前两年国产剧中也出现过一些贴着励志标签的作品,比如《篮球部落》、《起跑天堂》、《超级女生》等,但它们至多只能算是青春偶像们的都市情感剧,并没能真正发挥励志功能。真正的励志剧出现在2007年,从《士兵突击》、《奋斗》到《五星大饭店》、《恰同学少年》,2007年的偶像剧已经有了深刻的变化,最主要的表现就是它们都带有时代励志特征,并在特定的受众群体中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赵宝刚执导的《奋斗》将国内的青春偶像剧从风花雪月的虚假童话世界中解放出来,让剧中人物面对真实得有些严

峻的现实生活。剧如其名,《奋斗》讲述的是一群80后的大学毕业生,在走出校园后,如何为爱情而奋斗,为事业而奋斗,为友情而奋斗。他们在迷茫中奋斗,在坎坷中成长,无论奋斗的具体结局如何,奋斗中的每一个脚印都见证了一代人的成长历程。《奋斗》中描写的生活对于80后的年轻人是如此熟悉,找工作,谈恋爱,交朋友,买房子,购汽车,等等,看似平常的琐事却是80后生活状态的真实写照,正因为它离生活比教近,充满了时代鲜活的气息,所以它引起了在激情与迷茫间徘徊的80后的强烈共鸣。

《奋斗》被赵宝刚称之为“话题式”电视剧,一部剧作之所以能成为话题,恐怕就在于它传递的某种观念激起了普遍的共鸣,或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对于坐在电视机前的80后一代,甚至是70后一代的很多人,《奋斗》表达的昂扬向上的青春朝气的确令人感动。该剧在宣传时的定位是献礼毕业生的青春励志片,尽管有质疑者认为剧中主角的奋斗不是靠自己,其生活背景与当代大多数大学毕业生不太相符,但是无论背景如何,《奋斗》展现的年轻人对待爱情和事业的态度依然是真实的,他们遭遇的生活就是一代人生活的缩影。

海岩精心打造的偶像剧《五星大饭店》脱离了以往海岩剧惯用的“悬疑+爱情”的固定模式,在风格上偏向写实,其关注的视角也转变为“行业+偶像”剧的模式,该剧以几个年轻人的创业为主要脉络结构剧情,其励志色彩颇为浓厚,一定意义上也可以说是一部励志青春剧,因而它得以在央视一套黄金时间播出。还有一部被称为中国版《大长今》的励志剧《女人不哭》,尽管不及《奋斗》和《五星大饭店》的影响力,但它在各地播出时也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收视佳绩,该剧以一对姐弟的成长故事为线索,表达了女性艰辛的成长过程以及在生活的压力面前仍然乐观追求幸福生活的励志精神。

《恰同学少年》播出后被论者冠以“另类红色经典”、“革命青春偶像剧”、“红色青春励志偶像剧”等名称,主流媒体纷纷给予其很高的评价,《人民日报》评价它是“艺术创新与革命传统题材相结合的典范”,《中国青年报》评价它“唱响了大时代背景下的青春之歌”,《光明日报》认为它“塑造了最酷的青春偶像”,可见评论界普遍认同该剧在偶像剧类型创新以及创作风格上的突破和超越。它打破了以往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严肃、视角单一的感觉,以更清新的手法解读革命历史人物的成长历程,既青春唯美却又有严肃主题,在讲述历史往事的同时不乏强烈的现实观照,是一部公认的非现实题材但是却具有现实主义品格的优秀作品。此外,以《金婚》为代表的家庭伦理剧体现了还原生活真实的现实主义创作原则。《金婚》是一首普通人的编年史和编年体的史诗,它在讲述一对夫妻的金婚历程的同时。浓缩了我们国家半个世纪的历史变迁,因此具有比较深厚的社会学的意义。剧中描写的历史的大背景是真实的典型环境。在典型环境中的人物性格和人的命运也具有典型性,《金婚》所表达的中国人的韧性、坚持何尝不是中华民族延续至今的一种典型性格。而剧中通过展示代际之间、个体之间观念的冲突,以及个体独立意识和家庭需要相互磨合产生的冲突,表达了对建立家庭和谐的可能途径的一种思考。我们说《金婚》是一部具有现实主义精神的作品,就在于它没有刻意回避生活中的矛盾,而是在尽可能的情况下揭示了很多社会矛盾。比如佟家三姐妹的婚姻生活、李天骄的婚姻悲剧都折射了当代年轻人的婚姻生存状态。剧中展现的尖锐的父子冲突、令人心酸的老年夫妻生活,也是当下中国社会代际矛盾和老年群体真实生活的写照。《金婚》的广受欢迎,再次证明了现实题材电视剧有着扎根于生活和时代的艺术所具有的强大生命力,为现实题材和现实主义创作方法赢得了荣誉。

2007年是香港回归十周年,香港两大商业电视台亚洲电视(ATV,简称亚视)和无线电视(TVB,简称无线)分别联手央视以及一些内地电视台和民营影视公司,拍摄了为数不少的“回归剧”,其中《香港姊妹》、《岁月风云》和《荣归》是其中的佼佼者。这三部“回归大戏”均以香港回归十年的风雨历程作为故事蓝本,因而也是不折不扣的现实题材作品。《香港姊妹》讲述内地两姐妹到香港奋斗的经历,透过两姊妹的成长故事,讲述了回归十年来香港人的生活和心态的变化,《岁月风云》讲述一个家族三代人的离合聚散以及共同奋斗、振兴民族工业的风云故事,《荣归》讲述香港上层社会与内地平民阶层两兄弟及其代表的两大家族的生死抉择和情感纠葛,试图展现一幅香港港回归十年与内地同呼吸共进退的全景图。这三部作品中,《香港姊妹》惟一跻身于央视1套黄金时间播出,然而观众和评论界普遍认为它剧情俗套,港味不足,是一部与回归并无实质关联的“失败的青春偶像剧”。央视与TVB合作的《岁月风云》被视为最具“港剧气息”的一部回归大戏。但也有评论指出,该剧内地导演和香港演员在配合上不够默契,在风格上有明显的夹生感,像是水土不服的“港式主旋律”,而剧中过于明显的广告宣传痕迹也多少影响了观众的收视热情。《荣归》虽没能在央视播出,但它在地方卫视亮相后却赢得了较好的口碑。还有一部回归剧是根据香港著名作家梁凤仪小说《心涛》改编的《女人本色》,讲述香港金融风暴中一位事业有成的女性在感情和生活方面遭遇的重重波折,尽管没有三大回归剧瞩目,但其独特的女性视角也使它赢得了特定的受众群体。

我们从上述“回归剧”不仅感受到些许励志意味,而且还能发现十分明显的主流价值观的传达。比如《岁月风云》将人物行为的主要动机归结为振兴民族汽车工业的百年梦想,《荣归》中哥哥李国荣告诫弟弟李国凯,人的寄托不在于个人的财富而应该在于对国家的贡献等。总体而言,因为是“主题先行”,所以“回归剧”难免剧情图解主题的痕迹,内地和香港两地电视界的磨合不够也影响到这些合拍作品的质量,与上文论及的《士兵突击》、《金婚》、《大工匠》等优秀的现实题材国产剧相比,“回归剧”无论是收视还是口碑方面都有不小的差距。

2007年的国产剧依然流行翻拍,《三国演义》和《红楼梦》等古典名著改编炒得沸沸扬扬,但要真正走上荧屏估计要等到明后年了:张纪中的金庸武侠剧翻拍渐进尾声,2007年完成的《鹿鼎记》和《碧血剑》反响平淡:还有根据经典港剧翻拍的《新上海滩》和《霍元甲》,在勾起内地观众怀旧情怀的同时,也取得了较高的收视率。值得一提的是翻拍剧也融入了现实中最时尚的元素。比如湖南电视台出品的根据琼瑶小说改编的《又见一帘幽梦》。不仅把发生在90年代台湾的事情搬到了21世纪的上海,而且还出现了MSN、BLOG等等网络时代的新元素,在这个意义上它也算是一出现实题材的电视剧了。

最后说说在现实题材的挤压之下日渐边缘化的武侠剧和历史剧,在我们为现实题材取得突破大声叫好的同时,也应该为多样化的创作留下舆论空间。其实2007年播出的武侠剧也不在少数,除了张纪中翻拍的金庸武侠剧之外,质量稍好一点的《少年包青天3》、《少年杨家将》等收视效果均差强人意,另一部登陆央视的武侠剧《大旗英雄传》基本没能传递出古龙原著的味道,当然难以满足口味挑剔的武侠剧迷的要求了,收视惨淡也就在意料之中。岁末登场的《大人物》也是改编自古龙的同名小说,虽然收视好于《大旗英雄传》,但是在整个电视剧市场上也是波澜不惊。2007的历史剧集中在年初播出,号称雪藏6年才播出的央视大戏《秦始皇》于大年三十与观众见面,但收视平平。在此前后,包括《大明王朝》、《卧薪尝胆》、《贞观之治》、《贞观长歌》、《越王勾践》等几部大制作轮番播出,一定程度上引发了观众的审美疲劳,这些作品共同遭遇收视寒流。以收视率论,成绩最好的可能是尤小刚秘史系列的第四部《康熙秘史》,如果是放在前些年,《康熙秘史》或许能有更大的斩获,但是2007年的荧屏显然不欢迎“秘史”的插足。客观而言,《贞观长歌》、《大明王朝》等历史剧在制作水准方面并不亚于前些年走红的那些历史正剧,遗憾的是它们实在是生不逢时,在它们面世的2007年,国产剧正是现实题材的春天。

作者:张宗伟

国产电视剧论文 篇3:

国产电视剧到海外“霸屏”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西游记》、《三国》等国产电视剧就已经开始尝试涉足境外市场,但更多的是面向海外的华人市场,特别是华人相对集中的港台、东南亚地区。但不成规模、没有规划,也难称之为产业现象。

而如今,从《甄嬛传》、《步步惊心》,到《何以笙箫默》、《媳妇的美好时代》,再到《琅琊榜》、《芈月传》……“出海”的国剧不仅数量和质量大幅提高,题材也越来越广泛,很多甚至在海外都成为了话题性事件。更为重要的是,中国电视剧行业“产业化出海”的想象力正在被打开,一股汹涌的“华流”或许已经指日可期。
《琅琊榜》韩国版海报

国产电视剧海外热播 甚至被“盗版”

“梅宗主”和“靖王”在国内“霸屏”之后,又要去海外圈粉了。人气古装电视剧《琅琊榜》在国内热播的同时,也全面开启了海外发行。据《琅琊榜》制片方介绍,该片已经收获大量的海外订单,不仅包括美国、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还将登陆非洲各国。

不仅如此,《琅琊榜》甚至已经开始遭遇“盗版”,海外的“字幕组”们已经先于版权方制作出了英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等多种语言的字幕,并上传到了YouTube上,不仅播放火爆,而且评论也很活跃,英文、中文、西班牙语、韩语都有,可见粉丝群体颇为广泛。

《琅琊榜》并非孤例,近几年国内的热门影视剧几乎都在尝试拓展海外市场。比如《陆贞传奇》、《宫锁连城》、《美人心计》等,在马来西亚、韩国、日本、加拿大、美国等国都登上了当地主流电视频道,获得了良好口碑。

如果说《琅琊榜》的海外圈粉还只是无心插柳,那有一些国剧则是有计划、有步骤地“走出去”。

四达时代集团(下称“四达”)是一家已经扎根非洲多年的中国公司,目前已经成为非洲发展最快、影响最大的地面数字电视运营商。在投资非洲之初,四达只是想开设一个频道给在非洲的中国人播放一些国内的影视剧,但后来发现,当地人其实也非常喜欢看中国的电视剧。特别是2011年,四达将《媳妇的美好时代》引进到坦桑尼亚,讲着斯瓦西里语的毛豆豆几乎引发了“万人空巷”的收视热潮,以至于很多当地人看到中国女人就会用中文喊“豆豆”。

后来,四达又先后将《奋斗》、《我的青春谁做主?》、《北京青年》、《舌尖上的中国》等40多部近千集国内影视剧译制成当地语言,在肯尼亚、埃及、塞内加尔和赞比亚等46个国家播出。

还有一件被视为中国电视剧“走出去”过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发生在今年3月,国产古装剧《甄嬛传》的片方请美国团队操刀,将76集的长剧精编并制作成了6集、每集90分钟的英文版电视电影,并在美国收费视频网站Netflix播出,这也是中国电视剧首次在美国主流媒介平台以付费的形式播出。

“近年来,国产电视剧不仅在华人市场影响力越来越大,而且影响力已经逐渐超出了华人范围,像《甄嬛传》在日本开播的时效果很好,美版《甄嬛传》在Netflix上评分也达到了3.7,已经相当不错了。”乐视控股高级副总裁高飞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甄嬛传》由乐视网旗下花儿影视公司出品。

而《甄嬛传》的姐妹篇——《芈月传》干脆在国内还未播出之时,版权就已经卖到了海外。“凡是播出过《甄嬛传》的外国频道,包括Netflix,都已经买了《芈月传》的版权。《芈月传》在国外播出的覆盖面比《甄嬛传》更大。”高飞说,但他表示并不方便透露具体的版权金额,“其实价格还是很不错的,而且《芈月传》比《甄嬛传》的发行价格增加了不少。”他说。

古装剧、现实题材剧、网络剧

“抱团出海”

“韩流”的出现,并从风靡亚洲变为席卷全球,给整个中国文化影视产业带来巨大的触动和鼓励。如今,影视行业“出海”也由肩负国家使命的“国家队”为主,变为了大批民营资本的大胆尝试。

韩流的成功看似偶然,好像是韩国政府对文化产业是“无为而治”,但实际上,“韩流”背后最强大的推手正是韩国政府,通过一套复杂而系统的政府工程,文化产业不仅在韩国经济中占据了支柱地位,还不断输出整个国家的软实力。业内人士建议,我国也应该从国家层面出台一系列产业、税收政策,鼓励越来越多的国剧“出海巡航”,一旦这个引擎被激发,“华流”完全有逆袭“韩流”的可能。

根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国际合作司公布的数据,近几年来,国产电视剧出口规模在稳步增长,仅2014年就出口了1万多集,但相对于国产电视剧一年超过15万集的总量还是比例很低 。而且电视剧行业至今仍是一直处在贸易逆差状态。

但特别值得关注的是题材的拓展。以往走出去的电视剧主要是古装剧,而近年来,现实题材电视剧的出口数量和金额都在大幅增长。比如今年年初,国产电视剧《何以笙箫默》在韩国收视火爆,韩国三大台之一的MBC干脆购买了版权,决定翻拍成韩国版。

高飞认为,国产剧之所以频频出海试水,本质原因还是“大剧、好剧自然会有大野心”。近年来,国内影视剧在制作水平上,故事剧本、美学韵味、技术水准等方面均大幅提升,很多国产大剧、精品剧集的投资已经跃升到四五百万元一集,从制作预算来讲,甚至超过了日韩。

但也正是由于巨额的制作成本,电视剧出品方自然希望市场越大越好,加之“一剧两星”、题材限制等政策的原因,行业自身都在积极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走出去不失为一种有益尝试。

“内地电视剧制作能够使用的资源和成本其实已经是港台没法承载的了,所以,从品质来讲,尤其中国内地古装剧应该是从全世界最好的,而海外市场对于古装片的需求几乎是刚性的。”高飞说。他还表示,随着网络剧的精品化,未来可能成为“国剧出海”的另外一个重要主角,甚至会比传统电视剧更早形成规模化出海的趋势,毕竟网络平台天然具有国际化的优势。

作者:孙冰

上一篇:电网经济论文下一篇:舞蹈类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