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建筑毕业论文

2022-04-16

【摘要】由于近年来建筑业人才需求旺盛,部分地方性普通院校大量增设土木工程建筑专业,导致毕业生逐年递增,然而这部分院校由于毕业生竞争力不强、知名度不高等原因,毕业生就业出现困难,毕业生的就业形势非常严峻。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工程建筑毕业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工程建筑毕业论文 篇1:

浅议建筑工程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对策

摘 要:近年来我国建筑行业受到国家经济形势的影响,发展速度逐渐放缓,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因此,如何积极引导建筑工程专业毕业生就业,改善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湖北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学院为例,从建筑类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严峻形势来分析当前建筑类毕业生就业的困境的原因,并根据本人的个人经历,探讨解决当前建筑类毕业生就业困难的对策。

关键词:建筑工程专业;毕业生;就业;对策

2015年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尤其是建筑行业受到国家经济形势的影响,发展速度逐渐放缓,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趋向严峻,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高质量就业”的战略目标,具体表现在:企业满意、毕业生满意、高校满意、社会满意。在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对就业毕业生要求越来越高的情况下,如何解决好毕业生就业问题,提高就业质量直接关系着高校自身的发展前途,同时也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与和谐,高校就业问题愈来愈得到社会各界普遍重视。

1 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我国高校扩招自1999 年拉开帷幕后,高校招生人数逐年递增。据教育部官方网站公布的数字显示,2015年有942万人参加了高考,其中74.3%的考生将最终被录取。截止到2015年9月,全国高校在校生约2547.7万人,应届毕业生高达749万人。与高校招生人数逐年递增相反的是,高校应届毕业生就业率却逐年下降,2014年官方公布的应届生初次就业率为70%,实际数据有可能低于这个数字。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特别是2015年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建筑行业受到国家经济形势的影响严重,发展速度放缓,导致大量的毕业生就业困难。根据对我校毕业生就业意向调查发现,我校毕业生就业受经济发展水平影响较大,很多建筑工程专业学生,多倾向于呆在一些繁华的城市或者社会经济条件优越的区域,他们总认为在大城市中会获得更多发展机遇,能拥有更大的进步空间,往往不情愿去一些相对偏远和社会与经济条件较差的区域。另外,很多建筑工程专业学生就业意向比较倾向于大中型施工企业、国有大型施工单位和设计院,学生普遍认为,在这些大型企业,能够参与大型的工程建设,能学到更多的知识。

2 毕业生就业中存在的问题

2.1 就业观念存在问题

现在的毕业生多为90后,很多学生不愿意下基层就业,不愿去三线、四线城市就业,认为在大城市中会获得更多发展机遇,能拥有更大的进步空间,往往不情愿去一些相对偏远和社会与经济条件较差的区域。学生就业观念的滞后给毕业生的就业造成了不小的困难。

2.2 建筑类就业招聘中性别歧视现象严重

由于建筑行业工作性质的特殊性,决定了建筑类毕业生中女生在就业时受到招聘单位的挑剔,就业压力格外大。在当前中国就业环境下,女生就业存在众多困难,尤其是建筑施工单位,长期出差,工作环境比较恶劣,很多工地条件艰苦,种种因素致使很多单位在招聘毕业生的时候会考虑不招女生。男女就业差别矛盾凸显,存在严重的“重男轻女”思想。

2.3 缺乏职业生涯规划

毕业生面临就业压力时,对就业定位偏差导致出现“就业迷茫”期,缺乏对职业岗位正确的认识,对就业没有正确的预期。

3 提升毕业生就业率的对策

3.1 将学业和职业相结合

班级班主任及辅导员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中发挥着专业学习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引导的作用。班级班主任及辅导员与学生接触过程中,让学生了解到行业的用人需求,并引发学生学会思考、认识自我、弥补与用人单位差异的技能和知识。班级班主任及辅导员持续动态关注学生专业学习和职业发展的情况,并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强化学生职业意识的教育过程

3.2 树立正确的就业择业观

在未来几年甚至几十年中,建筑行业的发展即将从大城市转移到中小城市,尤其中西部地区的建筑行业存在一定的人才缺口,建筑类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机会更广。因此,一定要转变在校学生的思想观念,转变择业态度。毕业生应摆脱以往的就业观念,不断适应市场发展,通过对自身的科学定位,选择合意的就业标准,不断提升自己的就业机会,从而实现就业。

3.3 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

职业生涯规划可以挖掘自我潜能,增强个人实力,提升大学生成功的机会,提升应对竞争的能力。因此学校应从大学生入学开始,加强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同时,毕业生应当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合理规划,要依照自己所具备的能力来制订相应的目标。同时,也要为达到所期望的目标进行职业生涯的合理安排。

3.4 加强就业指导教育

高校應加强就业指导教育,摆正大学生的择业观。充分利用网络等新媒体平台,宣传就业政策,及时更新并推送校园招聘会信息、网络招聘信息、企事业单位招聘信息等,增加毕业生就业机会和就业率。邀请建筑行业内不同类型的特色企业,开展建筑行业内的“岗位解析”,使学生直观明确业内岗位种类、特点及差异,帮助学生丰富求职选项,结合自身特点,更好地进行自我定位,避免出现“自认为除了设计院,无路可走”的想法。

3.5 加强对女大学生的就业指导

女生就业难是建筑类高校的突出问题和普遍问题,但这个行业的特殊性暂时无法改变,需要毕业生找到自身突破点。严峻的就业形势下,高校要加强对女大学生的就业指导,使女大学生对就业形势有清醒客观的认识,引导女生进行科学的职业测评和分析。高校要引导女生对人才素质要求有清醒的认识,必须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了解目标单位的用人标准,努力提高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

4 结语

由于我国建筑行业受到国家经济形势的影响,发展速度逐渐放缓,导致企业的招聘规模减少,而毕业生人数的增长,导致严峻的就业问题日益突出。为解决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各建筑类高校应积极引导建筑工程专业毕业生就业,通过让学生树立科学的观念,来改善毕业生的就业情况。

参考文献

[1] 刘彦柱,张力学,杨薇,赵成刚.建筑类高校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J].科技与企业,2012(06):366-368.

[2] 王金诺.论高职院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现存问题及改进[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7,(01):127-128

[3] 杨硕.建筑大类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提升策略—以昆明理工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为例[J].时空教育,2015(05):150.

[4] 唐华汤伟.建筑类高校就业情况对高校招生计划制定的影响研究[J].时代教育,2016(03):104.

作者简介:周逸凡(1995- ),男,湖北宜昌人,湖北工程学院土木工程专业,本科。

作者:周逸凡

工程建筑毕业论文 篇2:

地方普通高校建筑工程专业毕业生就业的困境及对策

【摘要】由于近年来建筑业人才需求旺盛,部分地方性普通院校大量增设土木工程建筑专业,导致毕业生逐年递增,然而这部分院校由于毕业生竞争力不强、知名度不高等原因,毕业生就业出现困难,毕业生的就业形势非常严峻。本文针对近年来我校建筑工程毕业生就业质量不高的现象,调查分析了毕业生的就业意向,剖析了毕业生在就业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能为正在毕业的或者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提供帮助。

【关键词】土木工程;建筑工程;毕业生;就业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筑房地产业繁荣发展,使得土木建筑行业对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也随之不断增长,建筑业人才需求旺盛[1]。据有关资料统计,由于建筑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近年来建筑业在国民经济中占的比重大致为5~7%之间,建筑业的从业人数已经达到4000万人[2]。由于建筑工程专业的就业形势近年持续走高,部分地方性普通院校大量增设土木工程专业。找到一份工作,对大多数毕业生来讲并非是难事,但是由于地方普通高校由于高校毕业生竞争力相对不强,毕业生知名度不高,目前社会上提供的就业岗位较多,但就业的质量相对较低,毕业生的就业形势趋向严峻,就业形势不容乐观,给建筑工程专业毕业生就业带来一些新的问题[3]。高校毕业生特别是地方高校的毕业生就业困难成为了一个普遍的社会性问题。在这种日益严峻的形势下,解决好毕业生就业问题直接关系着高校自身的发展前途,同时也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与和谐,高校就业问题愈来愈得到社会各界普遍重视。

1、毕业生的就业意向分析

根据我校的一份毕业生就业统计调查发现,毕业生就业受经济发展水平影响较大,毕业生到省会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就业的逐年增多,西部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对毕业后需求少,吸引力小,因此去西部企业的毕业生很少。从毕业生到就业单位的类型角度分析,到施工单位就业的毕业生逐年增加,到设计院工作的毕业生逐年减少,就业的主要方向为建筑施工企业,而设计、造价、监理、房地产开发、工程招投标、企事业单位的基建部门也有需求,但是去这些单位就业的很少。根据我校今年毕业生的调查问卷统计,我校土木类毕业生就业去向主要是大中型施工企业和设计院,学生普遍认为,在这些大型企业,能够参与大型的工程建设,能学到更多的知识。

2、建筑工程专业毕业生在择业就业中存在的问题

2.1就业观念存在问题

现在的毕业生多为90后,很多学生不愿意下基层就业,不愿去三线、四线城市就业,更不用说去乡镇企业工作,这些学生吃苦能力有限,眼高手低,哪里工资高就往哪里跳槽,学生就业观念的滞后给毕业生的就业造成了不小的困难。

2.2毕业生就业信心不足

普通高校对企业的吸引力不足,导致去学校招聘的企业很少,能在学校招聘岗位就更少、在竞争较为激烈的情况下.毕业生容易出现就业信心不足,怠于就业。消极就业现象在毕业生中存在且有扩散的可能,这也是造成就业困难的一大因素。

2.3毕业生就业意识和竞争意识不强

毕业生在就业初期普遍存在就业意识和竞争意识不强,“等”、“靠”思想严重。很多毕业生严重地依赖父母动用社会关系找份较为满意的工作,很少主动去去招聘会或是在网上寻找就业机会。还有一些毕业生对于有意向的岗位,在参加完招聘会或投递简历后,被动的等待信息,而不是主动联系和争取,造成自身的被动。

2.4毕业生所学知识不能满足用人企业的需求

现在的用人单位一般要求毕业生上岗就能派上用场,一上班就能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然而现实的情况是毕业生就业后要用的知识没学上,学了的知识一下子又用不上,专业知识掌握不扎实、特色不明显则是当前普通高校就业难、出路窄的根本原因。学生就业困难正暴露出学校培养的人才适应不了蓬勃发展的建筑市场的需要,不从根本上改革现行的教学模式,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就得不到保证。

2.5学校就业指导工作存在不足

目前我校的就业指导课主要是对就业形势进行分析和教給毕业生一些求职技巧,以提高就业率,这远远不能适应就业形势发展的需要。

3、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的措施

3.1做好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

每一个毕业生都满怀着憧憬和希望去找寻自己的工作,而在他们踏上征程之前,给他们一个好的建议和正确的方向,将会对毕业生起到很关键的作用。因此学校应该负起责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为主要目标,从学生的专业出发,帮助学生分析就业形势并对自己完成正确的自我评价,尤其是面对机会的时候要鼓励学生主动争取,发挥所长。同时学校应该做好招聘会前的“预热”,保证招聘会后的“跟进”,提高毕业生应聘成功率。招聘会举行之前,对参加招聘会的企事业单位进行详细的介绍,从招聘单位情况、招聘岗位、要求等向毕业生进行深入分析,并结合毕业生自身情况进行定位,做到有的放矢,减少投递简历的盲目性。

3.2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对自身的主观因素和客观条件进行分析、总结和测定,确定自己的事业奋斗目标,并选择实现事业目标的职业,制定和安排相应的工作教育和培训的行动计划,并付诸行动,实现职业生涯目标的过程。职业生涯规划可以挖掘自我潜能,增强个人实力,提升大学生成功的机会,提升应对竞争的能力。因此学校应从大学生入学开始,加强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尽早的推行生涯规划,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去干一项自己不喜欢的工作,那无疑会将扼杀很多的工作激情。

3.3转变择业观、拓展就业态度

转变在校学生的思想观念,转变择业态度,将会对就业的可持续性发展产生积极影响,面对多元化的社会,毕业生也应当有多元化的选择,学校应当努力拓展就业市场,让毕业生可以遍布于相关的更多行业当中,而不是非国有大型企业不去。

3.4加强大学生的实践教学

强化社会实践与实习,实现社会实践与就业的有机结合,让学生尽早适应日后工作的状态及环境,让毕业生尽早进入工作状态,满足用人企业的人才要求。

参考文献

[1]田忠喜.山东省地方院校新增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就业举措分析[J].科技视界, 2012(28): 118.

[2]李延,冯环,梁成燕.扩招背景下高职土木类专业就业形势的分析与探讨[J].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11(3): 20-22.

[3]汤永强,李明,徐嘉,刘振鹏.土木工程专业就业分析[J].才智, 2011(25): 259.

作者:杨承平

工程建筑毕业论文 篇3:

高职建筑工程专业群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研究

摘 要:对建筑工程专业群2012-2014年连续三届毕业生和相关用人单位进行了跟踪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发现专业群毕业生在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中的知识、技能和素质方面得到企业认可,同时提出建议,有利于深化建筑工程专业群教学改革和提升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职业教育;专业群;就业质量;人才培养

一、调研背景

根据(苏教高〔2012〕1号),“十二五”期间围绕江苏省产业发展需求,高职院校重点建设200个左右专业群。重点专业群建设,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为依据,从岗位工作过程看,技能型人才处于生产、建设、服务等实际操作一线环节,而技术型人才则处于操作一线环节中的技术岗位和管理岗位。因此,从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视角来看,专业建设内容必须和行业实际需求对接,有关专业群毕业生就业质量的调研工作则是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前期开发论证的一项重要工作。我校建筑工程专业群由建筑工程技术、工程造价、工程监理、市政工程和装饰工程技术五个专业组成。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标准,目前主要是从知识、技能和素质三个方面要求毕业生达到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规格,最终得到企业认可。

二、调研目的

主要目的有两个:一是了解建筑产业群新时期发展对建筑工程专业群人才培养的要求,为进一步深化专业建设和改进教学改革提供参考依据;二是摸清建筑工程专业群毕业生的真实就业质量,找出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和偏差,提供相关建议。

三、调研过程与数据分析

通过设计调研问卷《建筑工程专业群毕业生就业情况调研表》,对2012-2014年连续三届毕业生采取了网络填报、集中填写和分散交流多种方式进行调研;利用各类职业资格考试培训机会,向现场培训的人员发放《面向建筑工程专业群的行业企业人才需求调研表》,并通过网站链接和电话、邮件,对江浙沪的中小企业进行了人才需求调研;通过深入走访校企紧密型重点合作企业,了解企业对人才中长期需求和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职场能力的真实反馈。围绕建筑专业群毕业生就业质量,相关统计指标及数据分析如下:

(一)生源情况分析

表1 建筑工程专业群毕业生生源结构分析表(2012-2014)

从毕业生生源结构来看,呈现男生较多,女生偏少;省内多,省外少;高中后生源多,其他生源多样化的特点。生源逐年增长10%左右,体现了目前专业群招生势头较好,行业中长期需求强劲。

(二)建筑工程专业群就业岗位分析

表2 建筑工程专业群毕业生职业岗位分析表(2012-2014)

从职业岗位分布情况来看,均是面向基层一线的技术岗位,施工员这一岗位在不同专业均有分布,且比例最高。另外,各专业均有一个主要就业方向,及多个就业选择方向;岗位分布反映出需求较大的依次是:施工员>资料员>监理员>造价员>质检员;装饰专业明显分化为设计与施工两类。

(三)建筑工程专业群就业单位分析

1.就业单位性质分析。调研发现:以工程监理专业为例,国有企业8.4%,民营企业86.3%,其他(事业单位、个体经营户聘用)占5.3%,专业群中其他专业相差不大,绝大多数学生就职于一般的民营企业。

2.就业单位规模分析。调研发现: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为例,大型企业(300人以上)占11.4%,中小企业(30人~280人)占81.2%,微型企业(事务所类)占7.4%,专业群中其他专业相差不大,特别是装饰工程技术的学生,几乎全部在中小企业和微型企业从事有关室内外装饰的设计、施工、监理以及文员资料工作。

3.就业行业性质分析。调研发现:以工程造价为例,建筑房地产85.1%,市政工程与基础设施类9.2%,其他占5.7%,专业群中其他专业相差不大,主要集中在传统的建筑业与市政类行业,其他非对口行业较少。

(四)建筑工程专业群就业质量分析

1.毕业生就业收入状况分析。调研发现:专业群内以市政工程平均收入为最高,但差别不大。以市政工程专业为例,实习期月收入800-1500元的为78.9%(苏锡常区域),1 600-2 800元的为18.4%(省外如上海、浙江、山东、新疆等)。在毕业生转正后,半年内月收入:2 500~3 500元(包括三险一金)的为85.3%;毕业2年后月收入(包括三险一金)为4 000~5 500元的为74.3%。毕业生整体收入较好,这方面的整体满意度较高。

2.毕业生工作稳定性分析。根据调查统计结果,专业群内89.7%的毕业生有过跳槽经历。其中72.7%的毕业生一年内更换过1-2个单位,一年内更换过3个单位的也占了8.1%,甚至3.9%的毕业生一年内更换过4个以上单位。中小企业新招大学生的离职率一般较高,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自由流动也是正常现象,但是学生频繁地在同一行政区域内跳槽,其实是缺乏忠诚度和缺乏基层岗位锻炼的积极心理准备。毕业生整体流动性较大,不利于技术节能型人才培养的岗位初期磨合阶段,这方面的整体满意度较低。

(五)用人单位对专业群毕业生就业情况反馈分析

利用专业群建设理事会平台,总共向78家用人单位征询我校建筑工程专业群的毕业生就业情况,做出书面意见或口头评价的多为人事部门负责人和现场技术主管人员,具有一定的可信度,具体见表3如下:

表3 用人单位对建筑工程专业群毕业生的综合评价反馈统计分析表

通过上表发现,建筑工程专业群毕业生在基础知识、岗位适应能力、工作态度、自学能力和岗位技能及技术应用能力等方面的综合素质得到了认可,表明人才培养质量标准所要求的知识、技能和综合素质得到所在单位的认可,而沟通合作、组织管理能力和工作创新意识等素质方面,离一线工作岗位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这一方面说明毕业生工作时间不长,需要一定成长空间和磨炼,同时另一方面,也提醒我们要进一步加强这方面的潜在素质或能力方面的深入培养。

四、调研启示与反思

通过本次调查得出的结论是,建筑工程专业群毕业生的人才培养质量还是比较好的,得到了较多单位认可,就业质量也较好。然而,在沟通能力、组织管理和工作创新意识能力方面存在一定差距,建议从以下方面加强,以推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

第一,推进实践教学环节改革,重点加强综合岗位技能培养,推动岗位技能与技术应用能力的不断提升。专业群毕业生在cad绘图、测量方面单项技能突出,但是综合运用能力还有待提高,要强化综合技能的训练,因此在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中,更要突出综合技能的提升和考核措施。

第二,加强第二课堂建设,从多方面提升潜在素质培养。专业群学生所缺乏的沟通、组织协调和创新意识,并非通过单纯课堂教育就能够实现,更需要在课后以社团、工作室和学生自我拓展的方式,进行引导,潜移默化培养。

参考文献:

[1]柯羽.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现状调查及趋势分析——以浙江省为例[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7):84-88.

[2]刘霞.基于产业链的高职专业群建设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3):36-37.

[3]徐秀维,顾艳阳.以工程造价专业为例论高职教育质量标准体系构建[J].教育与职业,2014(2):37-39.

作者:任国亮 徐秀维

上一篇:6S现场管理论文下一篇:创新社会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