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基础体系管理论文

2022-04-17

摘要:本文以薪酬理论为指导,用系统科学的思想引导薪酬管理,分析薪酬管理体系现状,定位原因并针对性提出了制定科学的薪酬管理体系、建立规范薪酬管理过程、构建完善薪酬管理制度、丰富薪酬管理激励手段等具体建议。这些针对性建议不仅能够有效提高企业人力资源支出的效率和员工的薪酬满意度,还可以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企业基础体系管理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企业基础体系管理论文 篇1:

面向ERP实施的制造企业生产系统管理基础评价体系研究

[摘 要] 通过对中国制造企业ERP实施情况及其问题分析,提出并建立了生产系统管理基础评价体系。面向ERP实施的制造企业生产系统管理基础评价体系从现场管理的人、机、料、法、环五方面建立指标,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各指标的参考权重并讨论其算法,为制造企业ERP实施提供科学的、定量化的决策支持工具。

[关键词] 生产系统;管理基础;评价体系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0. 01 . 025

以欧美等工业化国家制造方式为背景产生的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企业资源计划)系统,经过50多年的不断应用、发展和创新,已成为企业管理的有效工具。ERP在带来全新信息技术架构和集成的企业流程的同时,也存在着诸多问题,这既有实施企业能力与实施过程保证方面的原因,也有理论研究与应用指导方面的问题。在对ERP在我国实施存在问题分析的过程中不难发现,多数企业ERP实施失败主要是因为管理基础薄弱,无法支持企业持续稳定的发展。对于制造企业,生产制造系统是管理基础最核心、最重要的部分,它的好与差不仅影响供应链、财务、人力等系统的有效实施,更能影响企业的生存发展。子系统良好有效地运行是ERP实施的保证,尤其作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生产系统更是企业实施ERP的原动力。也就是说要保证ERP的实施,就要确保生产系统的成功运转,即要保证生产系统的管理基础处于ERP实施的基准之上。

因此,本文拟对面向ERP实施的制造企业生产系统管理基础水平的评价和测度问题进行研究,建立面向ERP

实施的制造企业生产系统管理基础评价体系,以量化的方式回答制造企业是否具备实施ERP的能力。

1 我国制造企业ERP实施情况与问题分析

1981年,沈阳第一机床厂从德国工程师协会引进了第一套MRPⅡ软件,开始了MRPⅡ/ERP在中国应用的艰难历程。从20多年的实践看, ERP在中国企业的实施效益与效果并不尽如人意,能够真正发挥软件的优越性能,并将其转化为实际经济效益的企业并不多。据不完全统计,在国内所有的ERP系统应用中,按期按预算成功实施实现系统集成的只占10%~20%;没有实现系统集成或实现部分集成的只有30%~40%;而失败的却占50%。并且在实施成功的10%~20%中大多为外资企业[1]。笔者通过查阅大量国内外相关文献与资料,从管理角度对我国制造企业ERP实施中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原因大致如下:①实施过程支持不够;②企业能力不足,管理基础差;③对ERP技术与管理的认识存在误区;④评估与诊断活动的开展不充分不到位;⑤实施策略照抄照搬;⑥子系统融合、集成不够等[2]。

我国企业实施ERP是一个管理问题,而管理基础差,不能满足ERP实施的基本要求是造成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当前的信息技术虽已提供了能够完全实施ERP系统的环境,但ERP仍不能完全实施,除了企业管理基础差这一根本原因之外,还在于企业整体管理系统中存在与之不不相适应的薄弱环节,生产制造系统、分销系统、采购系统都会影响最终的实施效果。作为制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生产系统不仅可以保证供应链、财务、人力等系统的有效实施,更能保证企业的生存发展。要保证ERP的成功实施,就应首先确保生产系统的成功实施,即要保证生产系统的管理基础处于一定的标准之上。因此,我国制造企业在实施ERP之前,就应该对生产系统管理基础的评测理论、评测技术等方面展开系统研究,以期建立科学的、可量化的方法,为制造企业ERP实施工程提供有效的决策咨询。

2 面向ERP实施的制造企业生产系统管理基础评价体系分析

对于面向ERP实施的制造企业,其生产系统管理基础是通过现场管理表现出来的,反映在生产现场五要素——人员、物资、设备、制度、环境等方面。因此,在评判生产系统管理基础能否确保ERP的实施时,可从人、机、料、法、环等角度分析并建立评价体系,使评判更加具体、全面,更具说服力,更能如实反映制造企业生产系统的管理水平。

一个理想的制造企业生产系统管理基础的评价体系应满足以下目标:员工对生产系统有一定的认识水平和驾驭能力,能满足岗位要求,并得到学习成长空间;确保设备在良好的受控运行状态,可以让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建立在最佳的物质技术基础之上;确保物料符合要求,摆放便于操作,保证生产的随时正常进行;确保生产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保证各项工作有秩序和高效率的进行;创造干净、安全、舒适、环保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提高生产工作环境的现场管理水平;确保生产系统能够及时、准确地发现运作的薄弱环节和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改进、更新等反馈信息,促进生产系统管理基础的改善优化。面向ERP实施的制造企业生产系统管理基础评价体系的设计应坚持科学性、系统性、可操作性、可比性、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为面向ERP实施的中国制造企业提供决策依据和量化工具,该评价体系由指标体系和评价算法两部分内容组成。

3 面向ERP实施的制造企业生产系统管理基础评价体系构建

3.1制造企业生产系统管理基础评价指标体系

构建面向ERP实施的制造企业生产系统管理基础的评价指标体系,既要考虑能充分评价生产系统管理基础的指标,又要从整体的角度去衡量生产系统能成功实施的管理基础应达到的标准。通过前面的分析和大量的文献调查研究,本节在建立面向ERP实施的制造企业的生产系统管理基础的评价指标体系时主要从人员、设备、物料、制度、生产环境5个角度进行划分,见图1。

(1)人员因素

人是组织内的第一资源要素,企业生产管理一切工作都是由人去完成,ERP的实施也是通过人对生产系统的有效管理来体现的,人力资源管理的好坏将直接影响ERP实施的结果。

管理者的重视与推动是实施ERP的首要问题,只有管理者的充分理解、持续支持、亲自参与,ERP实施才能成功;员工效率是指在给定生产投入和技术的条件下,员工是否有效地使用生产资源并带来最大可能性的满足程度的利用,该指标可以从员工的劳动生产效率和生产技能完成程度来评判;员工素质主要是指各级管理人员与全体员工文化层次的高低,该项指标主要从员工的能力(包括知识水平、专业素质)层次与素养方面进行评价[3];员工参与性是在生产管理过程中,全体员工都要有主人翁意识,积极参与,发挥自身能量并创造价值,从而达到更高的经济效益目标;人员考核是对各级人员在生产管理中的表现进行绩效考评,可从关键考核项、过程考核项、过程加分项进行考核;员工培训主要对象是各部门业务人员,目标是使他们在精通本部门业务的同时,对相关的业务做到全面了解,培训的指标设计可涉及培训计划和教育培训效果两方面;员工满意主要是指员工在生产管理工作中对生理、安全、尊重、社会交往、自我实现等方面的满意,主要从员工业务能力、员工知识水平、员工服务意识和态度、员工流失率、员工保持率、员工培训次数、经营管理者素质等方面进行评判。

(2)设备因素

良好的设备管理可以让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建立在最佳的物质技术基础之上,保证企业的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进行安全文明生产,从而获得最高经济效益[4]。

该一级指标主要由设备运行情况、设备应变性、设备柔性、设备维护与保养、设备维修、设备布置6个方面落实:设备运行情况是指明确设备在生产管理中的状况,一般来说可以从设备作业率、设备利润率、设备故障率、设备完好率来判定设备的运行好坏;设备应变性是指当生产等作业性质发生变化时,设备在不需要特别调整的前提下,能完成多种操作能力,主要从转换操作数、转换时间和转换成本来评判;设备柔性是指设备能在短时期内适应新零件新产品的加工能力,这是企业能否进行柔性生产的一个衡量指标;设备维护与保养是从日常的维护保养、一级保养、二级保养、设备的清洁、润滑、检查、及时调整等方面去衡量;设备维修应做到日常维修和预防维修,一般从计划制订情况和及时性两方面评判;设备布置就是确定设备在场所中的放置状态,根据生产活动的目的,考虑生产活动的效率、质量、安全等制约条件,划分出适当的放置场所。

(3)物料因素

物料是企业生产产品的第一道门槛,企业常常会由于生产缺料而推迟出货。面向ERP实施的制造企业生产系统中物料管理可从物料准备程度、物料供应及时性、物料质量、物料定置4个方面进行探讨。

企业在生产前应将所有需要的直接物料、间接物料列明并核对其信息是否完整,同时填写物料清单并保证物料清单的准确率,物料准备程度可从完整性和数据准确度两方面进行评判;物料供应及时性是衡量一个企业生产线平衡的标准,因此企业在制订物料需求计划前就必须具备主生产计划、物料清单、库存记录、提前期等基本数据;物料质量指标主要是从用料合格率、产品合格率和质量问题统计分析改进能力3个方面进行评判;物料定置是指通过对物料摆放的设计、实施、调整使生产、工作的现场管理达到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

(4)制度因素

其核心是以明确的岗位职责、规章制度为基础,以准确的科学规范、标准和系统性管理,保证各项工作有秩序和高效率地进行[5]。制度管理主要从以下方面考察:人员管理制度、员工操作规范、设备设施管理制度、质量管理制度、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与信息化考评制度,其中的信息化考评制度可从企业信息化指数和信息化水平指数的提高率两方面衡量。

(5)生产环境

整洁舒适环保的生产环境可以使员工心情舒畅,保障生产的有序高效,提高劳动的效率和产品质量,培养员工养成良好的文明生产习惯,自觉不断改进工作场所的环境[5]。该指标主要从以下3个方面进行衡量:安全生产、环保绿色性和优质、高效、均衡。

安全生产是保证生产现场舒适、明亮、无污染、无毒害,可从事故率和处理及时性两方面考核;环保绿色性就是保证生产过程中的温度、湿度、光照、噪声、粉尘等都应符合规定,防止由生产和生活活动引起的环境污染;优质、高效、均衡是保证生产现场的环境整洁和井然有序,并在此基础上实现现场管理系统的优化,该指标从生产率、交货期、成本和质量4个方面进行评判。

3.2面向ERP实施的制造企业生产系统管理基础评价算法

由于在企业管理中,很多的目标和控制的界限是模糊的,所以面向ERP实施的制造企业生产系统管理基础评价适合采用多层次灰色综合评价,其步骤如下:

根据图1所示的指标体系,设置各个指标的权重,使之归一化。通过专家评定法设置各个指标的权重,笔者在各个指标后面试着给出了各个指标的权重,见图1。由于该指标体系模型中部分二级指标拥有三级指标,因此拥有下级指标的二级指标的评价权向量通过三级指标的灰色评价方法来得到,而无下级指标的二级指标通过专家打分再经过灰色评价方法的处理得到。专家评价打分时,依据优、良、中、差4个等级分别对应为4分、3分、2分、1分,指标等级介于两相邻等级之间时,相应评分值为3.5分、2.5分和1.5分,实现所有指标的统一定量化。

通过确定评价灰类的白化权函数,计算灰色统计数、灰色权向量及权矩阵,由底层指标开始,一级又一级地向上合成,最后得出生产系统管理基础的总评分,从而得出管理基础能否实施ERP,同时也可以看出哪些地方还有待于改进,从而实现管理的持续改善。

4 结束语

良好的管理基础是ERP成功实施的先决条件,管理基础唯有处于较高的水平之上,才能保证ERP的成功实施。作为制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生产系统不仅可以影响供应链、财务、人力等系统的实施,更能影响ERP实施的最终效果及企业的生存发展。因此,制造企业在实施ERP之前对其生产系统管理基础进行评价,对于制定正确的ERP实施决策,决定企业该不该上以及如何上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主要参考文献

[1] Liang Zhang,Matthew K O Lee,et al. Critical Success Factors of Enterprise Resoucre Planning Systems Implementation Success in China[C].Proceedings of the 36th Hawaii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ystem Sciences,2003.

[2] 霍艳芳.制造企业实施CIMS工程能力评测与管理改进策略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2.

[3] 晏齐.企业ERP实施能力评价体系研究[D]. 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07.

[4] 曾焱.ERP与设备管理信息系统的管理要素 [J].中国设备工程,2003(4).

[5] 蔡启明,张庆,庄品. 基础工业工程[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作者:陈媛媛 李 军

企业基础体系管理论文 篇2:

企业薪酬管理体系的基础研究

摘要:本文以薪酬理论为指导,用系统科学的思想引导薪酬管理,分析薪酬管理体系现状,定位原因并针对性提出了制定科学的薪酬管理体系、建立规范薪酬管理过程、构建完善薪酬管理制度、丰富薪酬管理激励手段等具体建议。这些针对性建议不仅能够有效提高企业人力资源支出的效率和员工的薪酬满意度,还可以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关键词:薪酬管理体系;薪酬理论;薪酬管理体系现状;薪酬管理体系建议

21世纪的商业竞争本质上是人才的竞争,为了更好地在市场上生存与发展,企业需注重人的作用,完善本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尤其是在人力资源体系中至关重要的薪酬管理制度[1]。目前企业员工的流动性在逐渐增强,企业人才流失严重,同时优秀员工的招聘也困难重重,薪酬管理不善是其中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合理的薪酬体系有助于公司的人力资源体系的发展,可以大大节约公司的招聘、培训、人员流动的成本,同时极大的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薪酬体系的合理与否是企业能否进一步发展的关键。为促进企业的发展,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关键问题就是做好企业薪酬管理体系的设计[2]。

企业薪酬管理体系的设计牵一发而动全身,有必要进行系统性考量。为了全面地解决目前存在的诸多问题,需要对企业的薪酬策略进行整体性的设计和诊断。

1.薪酬管理基本理论

薪酬管理具体内容主要包含:明确制定薪酬管理目标、选择薪酬政策、制定薪酬计划、调整薪酬结构。高效合理的薪酬管理能够大大促进公司的团结性,也能够吸引很多优秀的员工。现代社会重视人本管理,企业越发看重员工的作用,提升职员地位,提高职员的工作积极性,优化员工的生活品质等范畴,薪酬管理起到的作用将越发被人重视[3]。合理的薪酬管理制度,可最大限度激发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采取积极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策略,在管理中不断总结经验,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从而可以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4]。

2.薪酬管理现状分析

(1)企业薪酬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分析

企业薪酬管理体系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薪酬管理战略定位不准确,薪酬政策与企业总体战略和人力资源战略相脱离,就薪酬论薪酬,没有从总体战略角度出发。

薪酬管理过程透明度低、缺乏沟通,薪酬管理中的不透明和缺乏沟通会极大地影响信息的传递与员工之间的团结协作,给企业完成目标造成阻碍。

薪酬管理中激勵性不强,薪酬管理过程中激励主要包含外部激励和内部激励。很多企业只看到外部激励的积极作用,而忽视了内部激励的作用。

(2)企业薪酬管理体系问题的原因分析

对人力资源管理缺乏正确的认识,人力资本尤其是髙素质的人才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关乎企业的生死存亡。

现代薪酬管理理念缺失,很多企业延续传统经验管理方法,企业的管理人员理论修养低下,企业的领导风格趋于强权与独裁,企业的复合型管理人才缺失员工激励效果差,职业路径与薪酬增长不够协调,公司对员工的职业路径的发展规划比较单一,没有在岗位中分设层级,没能使薪酬管理发挥应有的激励作用。

3.薪酬管理建议

在企业薪酬管理体系的现状与存在问题分析基础上,提出企业薪酬管理体系的建立是一个动态过程,需要综合考虑企业发展规划与战略目标实现等因素。

(1)制定合理薪酬管理体系:

一、建立具有战略高度的薪酬管理体系,将员工需求和企业战略相结合,致力于使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相一致。

二、建立以人为本的薪酬管理体系,人力资源是最强大的资源,更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核心。

三、建立公平公正的薪酬管理体系,薪酬管理过程要求具有公平性,必须把握合理的薪酬管理体系设计原则,使得公平合理的薪酬理念深入人心。

(2)建立规范的薪酬管理过程

薪酬管理过程必须是公开的、透明的,公开的薪酬体系能为企业内部的每位职工提供一条工作发展道路,一个有用的薪酬体系不单能反映出每个职工的绩效和岗位价值,应当还能让每位职工有晋升空间,使得人人都朝着自己设定的近期和远期工作目标努力。

(3)构建完善的薪酬管理制度

一、提倡全面薪酬管理制度,企业在开展薪酬管理工作时,可适当把经济性、非经济性的报酬互动起来,让职员在感受到自身价值的同时能看到企业发展的愿景。

根据企业内外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和优化薪酬系统,即便是一个非常合理科学的薪酬体系,在面对具体企业诸多职工具体问题的时候,往往也会失去原本的合理性。

从人本管理转变为能本管理,在企业发展中,一切的管理活动,都要依托于人,人的能力既是出发点又是落脚点,真正地做到以人为本,继而发挥薪酬的激励作用。

(4)丰富薪酬管理激励手段

企业过于重视外在薪酬,而忽视了内在薪酬。要不断去创新内在薪酬的管理与实施,争取更好地为员工着想,为企业长远发展着想。

4.结语

人才资源是企业最大的资源,关系到企业的发展壮大,应当把人才视作为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企业想发展,必须要把人为资源管理的基本工作做实。企业的发展要始终注重人才的管理工作,薪酬作为连接企业和职工之间的最基本桥梁,必须要发挥其激励性。企业只有实施科学合理的薪酬管理体系,才能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发挥职员最大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

参考文献:

[1]何 炜,曹诗琪.科创型中小企业薪酬策略的基本设计思路[J].商业经济2019(12):106-107.

[2]黄敏.浅析现代薪酬理论在科技型中小企业中的应用[J].经济导刊,2011(4):9-10.

[3]杨欣,孟庆铂.科技型中小企业人才薪酬定价问题探讨[J].经管空间,2015(1):37-39.

[4]姚小龙.科技型中小企业薪酬管理体系的设计—以青阳 X 企业为例[D].安徽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

作者:杨文娟

企业基础体系管理论文 篇3:

“三集五大”体系下地市级供电企业会计基础工作管理研究

【摘 要】会计基础工作管理要想提升工作质量,就必须要以“三集五大”为依托,实现财力集约化、信息化体系构建,以使得供电企业的财务工作转型升级。地市级供电企业在供电企业会计基础工作管理过程中,要对细化要求的遵行,将基础工作和和集约化建设加以综合,起到集约化建设从上到下的导向性作用,从而打下基础工作管理从下到上的支承作用。

【关键词】“三集五大”;财力集约化;基础工作

一、引言

1.专业管理的理念或策略

会计基础工作在会计工作中是最基本一项,是达成现代化企业管理以及经济管理的一大基石。无论哪一种财务体制性和导向性的减少,都会最具体落实刀片各项会计基础工作当中。地市级供电企业要不懈提升自己的会计基础工作管理水平,严格依照工作要求,依据财力集约化、信息化机制来进行工作的自检、自评和改革。达成工作质量和工作能力的补充和提升,并构建起对财务“两化”的体系和考核的有力支承。

2.專业管理的范围和目标

根据国家电网下发的最新的《国家电网公司会计基础工作管理标准》,对会计基础工作进行自评和整改,并对所有会计基础工作进行全面检查,并对上一年度内外部会计审查结果进行有针对性的繁复整改,以达到会计基础工作管理的争优水平,达到对以后工作的更高层次提升。

二、专业管理的主要做法

1.组织体系保障

在“三集五大”系统构建的愈发深入,财务工作在地市级供电企业的内部包涵的范围和以往相比明显要更大。诸如ERP系统、财务管理系统、现金流预算等系统几近把所有公司部门全部覆盖。要达成会计基础管理的有效性,就要在公司领导支持的前提下,对各个相关部门和人员的积极参与和配合。

为此,建立起自查工作小组是有必要的。可以由公司总经理直接领导,财务部所有人员作为工作主体,结合多部门专责来辅助工作。制定自查工作计划。确立自查时间、范畴和人员职责,敲定工作协调方案,以保障自查工作能有效率和效果的进行。

2.全面开展对照自查

在自查时,对于财务上的诸多工作的梳理要按照下面的流程来一一进行:公司会计整体、行政不违规→工作人员配置合理有序→从业人员有良好道德和→核算流程标准化→信息化规程使用有序、合规→报告规范→存档循序、合规。这样就能构建起全面覆盖财务工作的各个方面的自查体系。

(1)工作人员和其岗位的分派

在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当中应构建其岗位责任机制,定员定岗,将职责精细化,使得会计人员的能有更高的工作的效率,并使得工作在整体上能达到规程化,也能促进人员责任的落实和钻研分管的业务,提升会计基础工作的整体质量。会计工作在分配岗位时要遵照内部牵制要求的规定,出纳不可负责稽核、以及会计档案的保存、收入、费用、债务的记录工作。会计人员的岗位要有规律的进行调换,这样也能让会计人员更好的熟悉各种职能的工作,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另外在会计人员中也要注意一些回避。譬如:单位领导的直系亲属不应任单位会计机构的管理岗。会计机构管理人员的直系亲属不应在机构中任出纳。

(2)会计人员职业道德

会计人员的应恪守职业道德,会计机构也要对人员的行为加以制约。公司药定时对会计人员遵行职业道德的情况进行检查,并以此作为会计人员升职、晋级以及任专业岗位的参考凭据;要求会计人员不懈的提升业务水平,公司可以通过绩效考核作为激励方式,并对会计人员在专业、学历教育上给予实际支持。

(3)会计核算规范

会计核算要以现实产生的经济业务作为凭据,依据规制的会计处置规程来进行。在构建集约化、信息化的今天,SAP、财务管理、员工报销等多个系统的使用,让资产成本和收支等各个业务的源头都发生前移,前端操作很可能会对财务处理的质量和效率产生极大的影响。

供电企业要严格依照国网公司规定的会计核算机制流程,需要求原始凭证需要有:凭证名;填写凭证的时间;填写凭证的单位或个人名称;经手人签章;接收凭证单位名;何种经济业务、业务量、单价和总价。原始凭证应该及时传递,且不可涂抹修改,若找到存在错误的原始凭证,就要由填制单位重制或修正,修正处要盖填制单位的公章。全部的记账凭证要由系统机打印制,填写凭证的时间、凭证的编号、经济业务的概述、会计项目、金额所带有的原始凭证按照系统必须性要求真实、且输入全称,填写凭证之后要尽快打印好,并要求所有经手凭证的填写人员、审查人员、记录人员、管理人员进行签章。收付款的记账凭证额外需要出纳人员进行签章。

(4)财务报表

财务报表涵盖会计报表和说明。财务报表依照公司规定可分成:按月、按季和按年。报表应做到数据真实、计算精准、内容完善、会计报表的全部项目间,对应关系的数字,不可有任何出入。企业管理者要确认报送的报表合法、真实,并为之负责。由计算机系统制出账目册和报表,让比较、分析和考评工作更为规范。

(5)会计档案管理

公司按照《会计档案管理办法》,分派专人全职对档案进行管理,这一职务不可由出纳兼任。负责档案管理的人员第二月5日前依照凭证存档的号码来进行整理,并审查账目记录凭证的信息完整性,按照审核没有问题的凭证订制成册并进行编号和归案;第二年2月末前通过套装软件来编制出明细账、总账以及年度财务决算报表印制好订册归档,保障整套资料的精准性和完整度。

三、专业管理的评估与改进

1.专业管理的评估

财务部门要按照会计基础工作管理的进行流程和效果加以总结,应遵行“三重一紧跟”体系来进行工作。

(1)“重体系”

在“三集五大”的机制下,会计基础工作将有着时间跨越幅度广、涉及范围大的特征,这需要会计人员处理问题不可零贴碎补,应着眼大局、标本皆顾,以机制构建全面高效地处理某种问题。

(2)“重应用”

会计基础工作要深植在部门的平时工作的使用当中。公司财务部要考虑和结合工作中使用面较大的财力集约化、信息化纵向传输考核机制,籍由各种自查自改,在部门乃至全企业对现金流及成本上的预算、省级对账、协同抵消、业务凭据质量方面的问题进行查找和改革。

(3)“重提升”

会计基础工作管理上应着力对各个单位的工作做出深入的检查。公司财务部要将被动检查化作主动自查,制订全面可行的自查手册并遵循其内容实施,精简考评流程判据,在达成自查合格的基础上,探索多种形式的评价标的和系统查询计算模式,提高财务人员的专业技能,为以后的工作提供切实保障和经验引导。

(4)“紧跟随”

会计基础工作应该紧随“三集五大”整体构建走向来进行,才可保障其实际效果的达成,务必减少“事倍功半”的情况出现。

公司财务部要跟紧财务构建新形式,在基础工作的薄弱方面有目的性的进行发力。地市級供电企业农维费账务大多在先期账务规程、原始凭证规范性上不高,一般会成为会计基础工作不到位的短板。所以财务部应该着手进行检查和整治,以多种有效形式来快速解决问题。保证了“三集五大”诸多部署的正常接合、和迅速落实,让会计基础工作能够有更好的提升效果。

2.专业管理的缺陷及更正

人员的素养和工作的态度是让会计工作效率和质量产生变化的的关键要素,公司财务人员是否足够专业,工作时是否主义总结经验、企业是否积极组织工作课题研究,对外公布、宣传的效果也能对会计基础工作产生一定的影响。对于这一情况,财务人员就要更多的进行学习和研究、并主动转变观念,并注重部门的财务文化构建,制订有关工作的定性定量标准,促成作风养成、成效产生。

四、总结

“三集五大”体系为地市级供电企业会计基础工作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但也为会计基础工作管理指名明了方向。在基础工作管理上做好组织体系保障、开展对照自查,并进行专业管理的评估与改进,能让供电企业会计基础工作管理更进一步,也能为企业的平稳运转和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罗慧,高正平,刘文涛. 国家电网“三集五大”体系建设实践与经验分析[J].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6,(05):83-86.

[2]陈锦,杨珊珊,李宗英. 三集五大规章制度体系建设的经济学分析——以冀北电力公司为例[J]. 管理观察,2015,(15):60-65.

[3]陈锦,杨珊珊,李宗英. 制度经济学视角下的“三集五大”规章制度体系建设——以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为例[J]. 现代经济信息,2015,(09):16-21.

[4]吴艳. 电力企业基于信息化平台支撑“三集五大”体系建设分析[J].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5,(05):177-178.

[5]余立军. 从企业价值链看电网企业“三集五大”集约化管理[J].能源技术经济,2011,(05):57-61.

作者:王常雁

上一篇:三维数字社会管理论文下一篇:养老保险制度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