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投资思考论文

2022-04-15

[摘要]风险投资作为一种新型的投资模式起源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日益认识到高新技术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而一些发达国家通过大力发展风险投资事业来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化的成功经验也日益引起各级政府和科技界高度重视。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风险投资思考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风险投资思考论文 篇1:

产业集群内中小企业利用风险投资的思考

[摘要] 产业集群内中小企业的发展面临着竞争激烈、技术创新压力大、自主创新少、融资难、社会化服务体系支持不够等问题。风险投资在资金、管理和技术等方面能够给予集群内中小企业以支持,同时产业集群内中小企业的特点也决定了其利用风险投资的优势。

[关键词] 产业集群 风险投资 技术创新

一、产业集群内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1.竞争激烈,技术创新压力大

目前我国产业集群内的中小企业主要以一般性竞争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进入门槛较低,集群内的大多数中小企业资本规模较小,主要靠中低档产品的标准装配线和传统工艺来组织生产,以低成本作为主要的竞争手段。“发生在集群内部的绝对性压力,包括竞争性压力、同等条件下的压力以及持续比较的压力激励着集群内企业进行技术创新以突出自己”(波特)。由于产业集群相对狭小的地理范围内存在着众多生产同类或相似产品的中小企业,因此竞争非常激烈。我国产业集群内的企业主要以低成本作为竞争手段,而并非以产品和服务差异化来获取竞争优势,由于在资金、技术等方面的竞争差异很小,因此从长期来看,企业必须通过不断地技术创新来获取竞争优势、确立自己的独特地位。所以说,产业集群内的中小企业与产业集群外的中小企业相比,更具有实施技术创新的动机。

2.自主创新少

在产业集群内,非正式交流、正式交流十分普遍,企业间的网络关系十分复杂,彼此之间十分熟悉和了解,企业间进行合作的可能性、合作的空间都比较大,这种合作不但可以促成企业间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而且参与合作企业还可以把生产要素进行重新整合,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生产工艺,从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集群内创新者通过创新所取得的收益,会极大地给其他企业带来竞争压力和刺激,无形中促使其他企业进行模仿创新,从而推动集群内所有企业不断地进行技术创新。以上的这些特点,加之资金的约束,使得产业集群内的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主要以合作创新和模仿创新为主,企业的自主创新较少。

3.融资难问题比较突出

产业集群内的中小企业发展资金紧缺,融资难、贷款难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根据一项调查(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南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重庆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四川省泸州市)表明:产业集群内的中小企业中有75%严重缺乏资金来源;50%的企业并不缺乏技术人才,仅有29%的企业认为人才问题严重。这些企业都有明确的产品开发计划或已经开发出新产品,企业基本能够及时获得技术和市场信息,这说明这些中小企业面临的最大困境是发展资金的制约。由于中小企业的发展主要依靠自身积累,而自有资金的缺乏则严重制约了产业集群内的中小企业发展。

4.社会化服务体系支持不够

产业集群内的中小企业缺少必要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及配套服务设施的支持,或者支持力度不够,如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中心、培训中心等。中小企业在发展中需要创业辅导、企业诊断、技术支持、信息咨询、职工培训、对外经济合作等多种服务。但是当前我国产业集群关于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尚不健全,相当部分中介机构行为有待规范,服务能力较弱,难以为集群内中小企业提供令人满意的服务。

二、风险投资对产业集群内中小企业发展的促进作用

1.提供资金的支持

由于产业集群内的中小企业发展面临市场、技术、管理等众多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因而从资本市场、银行贷款等获取发展资金的融资渠道不畅,而地下的民间借贷成本又过高,所以产业集群内创新型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最大困境是资金的制约。而风险投资主要针对的就是初创型的新技术、新产品类型的中小企业,并且无需抵押。这样风险投资就可以对很难从其他融资渠道获取资金的产业集群内中小企业的发展和成长提供必需的资金支持。

2.有利风险企业的管理狀况改善,部分弥补社会化服务体系的不足

风险投资资本一般占被投资企业资本总额30%以上,风险投资机构向风险企业投入风险资本后就成为风险企业的股东,这使得风险投资者可以以股东的身份参与风险企业的决策与管理,既是投资者又是经营者。这样,风险投资家就参与到风险企业的发展规划、生产管理、市场营销、资本运营等实际管理过程,可以说,风险投资机构为风险企业提供的不仅仅是资金,更重要的是专业特长和管理经验,这样就一方面部分弥补了社会化服务体系的不足,另外一方面又十分有利于推动中小企业改善内部管理,而这恰恰是集群内中小企业所缺乏的。

3.为技术创新提供了支持

风险投资一方面可以对产业集群内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资金的和管理上的支持,同时也会对风险企业的技术创新产生帮助。资金的充裕可以使得技术创新得以持续,管理的改善可以使得研发活动更具科学性,甚至提供技术上的指导和帮助,通过风险投资机构先进的管理技术来指导企业的技术创新,来实现企业的技术进步和产品升值。除此之外,风险投资机构还可以把一些科研成果转嫁到企业,来提高企业的技术能力。

三、产业集群内中小企业利用风险投资的优势

1.产业集群的网络关系利于技术创新

在技术创新方面,由于在集群内国内外的用户、经销商、供应商都联系紧密,各种最新的市场信息、产品信息和技术信息也汇集于此,使信息在企业间传递的费用大大降低,信息沟通的便捷性提高。同类企业之间,上下游企业之间接触很便捷,可以很方便就某一技术问题、产品质量问题进行直接交流,共同攻克技术难关,因此这种经常性地交流和探讨十分有利于技术创新。除此之外,由于集群内的竞争,包括与用户、经销商、供应商、同行业的竞争,也迫使企业为应付更迫近的竞争而进行技术创新,从而推进技术进步。在技术扩散方面,由于竞争的存在,将激发集群内各企业之间的技术学习,形成一种学习或模仿效应,使得先进的经验、技术、各个企业的创新成果通过产业集群所特有的社会关系网络,更为迅速地在集群区域内传递,从而使企业更快、代价更低地获得新技术。这样产业集群内所特有的网络关系,提高了创新效率,缩短了创新周期,有利于降低风险企业的风险性,提高技术创新的成功率。

2.产业集群内中小企业成功的几率较高

由于集群内存在着产业链空白或者产业链短的现象,为中小企业的发展和创建提供了机遇,所以可以很便捷地找到产业链的空白地带而进行投资。并且在产业集群内各个企业之间形成了紧密的劳动分工和高度的专业化协作体系,大多数企业只作为工序型企业存在,专门生产某一产品的某一个环节,这种弹性专精的特点,使各个企业的技术创新专注于某一环节或一点,降低了企业技术创新所需要的资金和技术创新的风险,有利于企业在单个生产环节上的技术创新,获得技术创新的成功,因而产业集群内中小企业的成功几率也会比较大,成功率自然会高得多。这些投资可以使产业配套体系和服务体系日趋完善,产业链条不断延长,因此说,产业集群是一种很好的发展民营中小企业的企业孵化器,中小企业在产业集群中创业成功的几率也会比较高。

3.可以有效地依托政府、行业协会进行创新

技术创新对于集群中的单个中小企业而言绝非易事,当产业集群创新型中小企业遇到一些难以攻克的技术难题时,可以从行业协会和相关的中介服务机构以及地方政府获得帮助,来获得相应的信息和技术支持进行协作创新,并且可以进行跨行业、跨企业的协作,这是产业集群内中小企业与集群外中小企业相比所具有的优势。产业集群内的中小企业通过借助政府、行业协会的力量,可以整合有限资源进行重点技术突破,减少技术研发风险和不确定性,推动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发展。

4.产业集群有利于降低风险投资机构的考察评估成本

风险投资机构对风险企业考察时所花费的时间和费用,包括搜寻成本、谈判成本、监督成本和其他成本等通常会比较高。但是由于产业集群内众多中小企业围绕同一产业发展,并且地理位置接近,因此风险投资机构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较容易地收集和掌握有关风险企业的规模、财务状况、诚信、投资方向等信息,所以对产业集群内的中小企业进行考察评估就有可能有效地降低考察评估成本。

5.产业集群内广泛存在的企业家精神有利于风险投资决策

企业家精神是吸引风险投资的重要条件,是影响一个风险投资项目能否成功的重要的因素,风险投资机构评价一个风险投资项目不仅要考虑项目的技术水平和能力,而且也非常注重企业家的综合能力和企业家精神。整个产业集群的发展是由许多具有企业家精神的企业家共同创立发展形成的,因此在产业集群内企业家精神是广泛存在的,而自治、创新、冒险、预见性和竞争等特征的企业家精神完全符合风险投资的理念。

四、产业集群内中小企业利用风险投资的对策

1.政府加大支持力度

政府部门一方面可以在税收、融资和鼓励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另外一方面,政府应尊重集群的发展规律,注重集群内风险企业的培养和重点支持,通过风险企业的发展来带动与其具有紧密分工与协作关系的关联企业的发展,达到加深、拓展和完善产业链的目的,从而推动整个产业集群的成长和网络体系的形成。

2.规范风险企业的管理

风险投资机构通过派出董事或监事对风险企业进行监控,并且特别重视管理团队。目前产业集群内中小企业多数是家族式的管理,管理上并不规范,因此应该在管理层的素质与能力、管理工作程序等方面加以规范。尤其要注意的是,财务混乱是风险投资过程中的最大障礙之一,因此,集群内的中小企业要想获得风险投资,应该建立完善和清晰的财务体系,以便为获取风险投资提供基础。

3.注重诚信

对中小企业而言,要想成功获取风险投资,中小企业不但要对风险投资有一定的了解,更为重要的是要知道如何根据风险投资公司的评估要求来提升企业诚信。首先企业的管理层要注重诚信的积累和培养,其言行和举止给予外界留下的印象和评价将有可能影响到风险投资机构对于企业信用的评价。其次,企业行为要注重诚信,避免在银行、工商、税务等部门有不良的信用记录等。

4.提供完备的商业计划书

风险投资公司筛选、评估风险企业的重要依据之一就是企业的商业书,因此,风险投资申请是否能够成功,商业计划书的好坏是一个关键。商业计划书应该包括创业思路和周密的计划,以风险企业强烈的成功愿望,必要时甚至可以请专业的咨询公司来完成商业计划书。

5.培育风险投资中介机构

在产业集群所在区域培育包括标准认证机构、知识产权估值机构、科技项目评估机构等相关的中介机构,并加强从事中介机构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

参考文献:

[1]王缉慈:关于地方产业集群研究的几点建议.经济经纬,2004(2)

[2]Michael E. Porter Location, Competi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Local Clusters in a Global Economy, Economic development quarterly,2002(1)

[3]魏东岚张新立:风险投资业的产业集群机理研究.科技创业,2006(12)

作者:赵丽洲

风险投资思考论文 篇2:

对中小企业的风险投资若干思考

[摘 要]风险投资作为一种新型的投资模式起源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日益认识到高新技术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而一些发达国家通过大力发展风险投资事业来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化的成功经验也日益引起各级政府和科技界高度重视。

[关键词]中小企业;风险投资;对策

1 目前中小企业风险投资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1.1 金融制度不完善

第一,针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法律不完善,导致风险投资运作无法可依的问题。第二,贷款担保制度效率低下。这是许多中小企业高新技术的项目不能产业化的根本原因。第三,股票、债券发行的歧视性。我国中小企业要想公开发行股票和债券相当困难,这给风险投资的退出带来困难,也是风险投资不选择中小企业的直接原因。第四,不发达的风险投资制度。风险投资制度不发达,就不能在风险资本和高风险企业搭建一座桥梁,一方面抑制了风险投资的偏好,另一方面也使得高风险企业大大降低了融取风险资本的机会。第五,融资渠道单一。从直接融资渠道来看,我国资本市场强调为大中型国有企业服务,上市门槛太高,对大多数中小企业而言,是可望而不可即的。中小企业发展的高风险、高收益性质,迫切需要风险投资的参与。但是,风险投资在我国刚刚起步,总体规模偏小,还远远不能满足“孵化”中小型企业的作用。

1.2 中小企业的风险投资环境问题

第一,国内对知识产权的管理相对较松,中小企业更为突出。第二,项目源问题。中小企业的项目源存在专利少、高科技含量低、高附加值少的现象。这样的项目使投入的资本大,资本回收期长且资本增长率低。在资本市场上,这样的企业也没有较大的增长空间。

1.3 中小企业自身的原因

第一,中小企业的管理效率不高。管理包括生产运作管理、销售渠道管理和高新技术项目产业化的管理。这些管理的效率不好,使风险投资需要付出更高的时间价值,并且减少了风险资金的边际效用。第二,中小企业的信用普遍不高,这使风险资本承受更高的风险。在同样风险收益的情况下,风险资本更偏好信用高的大型企业。第三,中小企业的资源缺乏。其中的资源主要包括人力资源和企业的各渠道资源,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在国外的资源相对很少。

2 针对问题的对策

第一,重组政府机构,整合政府职能。经济转轨包括政府机构及其职能的转轨。在中国经济漫长的转轨过程中,政府在促进经济增长等方面仍将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客观上要求政府的机构及其职能进行相应转变。

第二,全面实施金融创新,深化金融制度,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①鼓励创办风险投资公司或风险投资基金。②政府提供优惠,支持委托担保。③对中小企业的股票债券发行提供便利。④政府、银行和中介等机构和部门要提供中小企业的信用信息,建立健全的信用评审和授信制度。⑤进一步拓展融资渠道。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加以引导,逐步形成包括个人、企业、金融或非金融机构在内的风险投资网络,只有这样我国的风险投资事业才能获得长足发展。

第三,创造有利风险投资和风险资本的政策环境:①加大政府对风险资本的投入支持。②出台税收优惠政策。

第四,放宽投资领域准入限制。我们要深入研究产业内部的可竞争性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放开一切可以按市场原则进行运营的产业和子产业领域,包括道路、桥梁、污水、垃圾处理、电信、邮电等基础设施,乃至于文化、卫生和教育等“软产业”领域。

第五,中小企业要改善企业管理:①专门设立一批新式高级经济职务即“知识主管”或“智力资本主管”。这些人给公司提供智力资本,使企业在生产经营中,研究开发、分析、决策、管理、企业策划、形象设计,软组织功能得到充分发挥。②引进先进的管理技术。③自主开发高科技技术。④改善中小企业的形象,严格遵守信用制度,提高公司的信用。

第六,投资和经营方式上的创新。风险投资公司对中小企业在直接投资方式上可以采取与国外企业合资、合作在国外生产等方式,如果有人才优势及较强的国际管理经验的话,可以在国外设立新的公司,也可以收购既成的公司,采用“买壳上市”方法。

[作者简介]张罄心(1988—)女,满族,辽宁本溪人,东华大学2007级自动化专业。

作者:张罄心

风险投资思考论文 篇3:

完善和构建我国风险投资法律的思考

[摘要] 风险投资的健康发展需要良好的风险投资法律环境作为保障,而我国当前的有关法律法规的内容已经对风险投资业的发展产生了限制性影响,有必要从立法角度予以系统性构建。

[关键词] 风险投资 法律构建

风险投资是指在高风险的情况下,向处于起步阶段或发展初期,具有市场前景和风险的高科技项目进行的投资,是一种高风险和高收益的长期投资。它不需要任何资本抵押和担保,一般通过企业上市或收购、兼并获得回报。健全的风险投资体系一般由风险企业(科技资本家)、风险投资家、投资者、中介机构和政府等构成。与传统投资相比,风险投资具有以高科技产业为投资目标,以资本增值而非企业分红为目的,以某些项目的高额回报补偿另一些失败项目的亏损等特点。

一、发展我国风险投资的法律障碍

1、我国没有规制风险投资的专门国家立法。但可适用的规范性法律文件主要有以下几类:一是全国人大常委会颁布的法律:《公司法》、《合同法》、《民法通则》、《合伙企业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科学技术进步法》、《证券法》等;二是国务院及相关职能部门颁布的文件: 《关于加强科技进步的决定》、《关于“九五”期间科技体制改革的决定》、《关于以高新技术成果入股若干问题的决定》、《关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若干规定》、《关于设定风险投资机制的若干意见》等;三是地方政府规章、政策:如深圳的《深圳市关于进一步扶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若干规定》等。但到目前为止,我国尚没有一部专门有关风险投资的国家立法,这使我国的风险投资长期因法律地位缺失而无法引起足够的重视,严重阻碍了我国风险投资的发展。

2、我国自2006年1月1日施行的《公司法》相关规定,仍然没有完全考虑风险投资行业的特点。《公司法》于2005年10月27日经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修订,自2006年1月1日起施行。虽然即将施行的《公司法》许多条款相比原《公司法》有利于促进风险投资的发展,但仍存在许多障碍:

2.1《公司法》规定的“授权资本制”,考虑到了风险投资项目的滞后性和资金分阶段投入的特点,但分期缴纳出资的期限仍然过短。我国最新《公司法》第26 条规定“有限责任公司的注册资本为公司登记机关登记的全体股东认缴的出资额。公司全体股东的首次出资额不得低于注册资本的20%,也不得低于法定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其余部分由股东自公司成立之日起两年内缴足。”,第81 条规定“股份有限公司采取发起设立方式设立的,注册资本为在公司登记机关登记的全体发起人认购的股本总额。公司全体发起人的首次出资额不得低于注册资本的百分之二十,其余部分由发起人自公司成立之日起两年内缴足。”

2.2 最低资本额的规定对风险投资业构成准入障碍。我国最新《公司法》规定非上市的股份有限公司的最低股本规模为人民币500万元,上市公司的最低股本规模为人民币3000万元。股本规模的要求仍然较高,与风险投资业以小搏大的特征不符。

2.3《公司法》对股份转让的限制,严重影响了风险资本的退出。《公司法》第七十二条规定:“股东向股东以外的人转让股权,应当经其他股东过半数同意。股东应就其股权转让事项书面通知其他股东征求同意,其他股东自接到书面通知之日起满三十日未答复的,视为同意转让。其他股东半数以上不同意转让的,不同意的股东应当购买该转让的股权;不购买的,视为同意转让。 ”

2.4股东人数和认购股份的限制。对于有限责任公司而言, 最新《公司法》第二十四条规定:“有限责任公司由五十个以下股东出资设立。”这里对股东人数规定了上限,而“五十个”股东的上限显然不足以为风险投资公司筹集大量的风险投资资金。对于股份有限公司而言,虽然在股东人数上未规定上限,但在《公司法》第八十五条规定:“以募集设立方式设立股份有限公司的,发起人认购的股份不得少于公司股份总数的百分之三十五。”。

3、目前在国际上已被证明的最有效率的风险投资公司形式为有限合伙制。在采用有限合伙的公司中,少数掌握广泛专业知识的风险投资家作为普通合伙人对内管理公司,对外承担无限责任,在承担高风险的同时也享受高回报,能够有效地激发其工作激情;提供风险投资资金的投资者作为有限合伙人对内不直接参与日常管理,对外承担有限责任,也可以获得相对稳定的回报,从而可以保证风险投资资金的来源。而我国法律规定可供选择的组织形式为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普通合伙等,未包括有限合伙。《民法通则》第三十条规定:“个人合伙是指两个以上公民按照协议,各自提供资金、实物、技术等,合伙经营,共同劳动”,第三十五条规定:“合伙人对合伙的债务承担连带责任”,这些规定表明我国的个人合伙是普通合伙,合伙人需承担连带无限责任。《合伙企业法》第五条规定:“合伙企业在其名称中不得使用‘有限’或者‘有限责任’字样”。

4、缺乏完善的法规与政策支持,风险投资退出难。一是我国尚未出台风险投资法,风险投资机构的设立、运作和退出缺乏法律依据。目前缺乏完善的市场化退出渠道是制约我国风险投资业发展的最大障碍。二是目前国际上通行的风险资本退出方式主要有公开上市、股份回购等。最新《公司法》对于公开上市仍然提出了较高的上市标准,而大多数风险企业通常无法满足上市标准,因而其股份无法上市流通。

5、我国《保险法》和《商业银行法》对风险投资的限制。《商业银行法》规定商业银行只能从事公众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等业务,禁止商业银行向非银行金融机构和企业投资。而对于保险机构、社会保障机构与资本市场对待的问题, 《保险法》第104条规定:“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限于银行存款、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和国务院规定的其他资金运用形式;保险公司的资金不得用于设立证券经营机构和向企业投资。”

二、构建和完善我国风险投资的法律思考

2004 年5 月17 日,中国证监会正式发出批复,同意在深交所设立中小企业板块,标志着始于1985 年的我国风险投资体制建设开始昂首迈出第三步.但由于风险投资涉及的关系较为复杂,加上其固有的高风险性质,以及我国现行相关法律法规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完善和构建我国风险投资的相关立法内容应当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我国应该加紧制定《风险投资法》。其内容应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风险投资的宗旨,即促进风险投资发展,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提高我国的国家竞争力;风险投资的基本原则,即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建立风险投资机制;风险投资的主体,包括风险投资的初始投资者、风险投资机构、创业企业,另外还应该包括国家,中介组织等广义风险投资主体;风险投资的投、融资,主要规制风险投资家为组建风险投资机构与原始投资者之间的投融资法律关系,风险投资机构与创业企业间的投融资法律关系;风险投资的退出,包括企业购并、企业清算、企业上市等风险投资退出方式。[1](p105)

2、我国现行修改的《公司法》相比之前的《公司法》作了如下有利于风险投资的修改:(1)取消了原《公司法》第12 条的“公司转投资不得超过公司净资产50 %的限制”。(2)改革了现有的公司资本制度,以“授权资本制”代替“法定资本制”。原公司法实行的是严格的法定资本制度,要求股东在设立公司时,必须足额地、一次性地认缴经工商部门登记的公司注册资本。这对处于成长期的创业企业来说,极易造成早期资本闲置,也有碍于风险资本的高效利用。(3)取消了“工业产权、非专利技术”的出资比例限制,最高出资比例可达80%。提高“工业产权、非专利技术”在高科技企业中的出资比例,体现了国家鼓励高新技术产业化和促进风险投资发展的精神,对科研工作者创办高新技术企业,加快科研成果的产业化,促进风险投资的发展是一个极大的推动;(4)相应降低了“公司上市标准”,风险资本进入创业企业的目的,不是控制创业企业,而是最终通过退出创业企业获取资本增值。

3、修改《合伙企业法》,引入有限合伙制法律制度。它既具备减少投资者的风险、鼓励众多投资者踊跃投资的聚合资金功能,又具备提高风险投资机构信誉,强化风险投资家责任的人合功能,还通过灵活的合伙合同安排解决风险投资机构中棘手的代理问题,建立了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但是,我国的许多地方已经在鼓励风险投资的政策法规中,明确了有限合伙制作为企业组织形式。《中关村科技园区条例》第25 条明确规定:风险投资机构可以采取有限合伙形式,有限合伙的合伙人由有限合伙人和普通合伙人组成。风险投资公司采用公司制有利于保证资金安全,而有限合伙制最大的特点是决策机制灵活,适应于风险投资活动的特点,而且较好地解决了激励和约束机制问题。因此,我国法律,包括《公司法》、《合伙企业法》应当确立有限合伙制这种风险投资公司组织形式。[2](p28)

4、修改限制风险投资资金供给的法律法规,拓宽风险投资资金渠道。修改《商业银行法》、《保险法》《养老基金管理办法》,适当放宽对这些机构投资者的投资限制,允许他们适度地参与风险投资,如允许一定比例的养老基金、保险金和商业银行存贷差额资金参与风险投资,同时规定只能采用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基金和风险投资基金的形式进行。

5、修改和完善税收法律制度,完善税收法律环境。税收法律体系的建立健全需要较长的时间,现阶段应尽快完善相关税种中关于风险投资的税收优惠政策。主要考虑以下几个税种:

5.1增值税。一是尽快实行消费型增值税,减轻风险型企业的税负。由于风险企业的范围较小,实行增值税转型不会给国家财政造成过大的压力。在2004年东北三省部分行业实行增值税转型试点后,应尽快在我国风险企业中推广。二是扩大增值税进项税额抵扣范围。除允许享受一般企业的进项税额抵扣外,还应该允许企业将研究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人员培训等费用按比例从增值税税基中抵扣。可以对企业购进无形资产的费用经税务机关核实后,按一定的扣除率抵扣进项税额。三是放宽风险企业关于一般纳税人认定标准,以此鼓励中小风险企业的发展。

5.2企业所得税。其一,延长风险投资企业和风险企业的免税年限为5年,同时把规定中对高新技术企业的“自投产年度起”改成“自盈利年度起”。其二,对于研发费用的加扣,建议取消盈利企业和增长比例的限制,可规定企业科研支出达到年销售额一定比例的,就可享受加扣费用。其三,实行加速折旧政策。允许对高新技术企业为研究开发项目服务的仪器设备等固定资产实行加速折旧。其四,实行再投资退税政策。即风险投资企业把其从风险投资中取得的收益再用于风险投资,则这部分收益应免征所得税。其五,允许把风险投资的损失直接用于抵减投资的资本利得。风险投资发生亏损是很常见的,这项措施可以直接降低风险投资的风险,有利于增强风险投资者进行投资的愿望和信心。

5.3个人所得税。促进风险投资发展还要充分发挥风险投资资金提供者和管理者的积极性,应从以下方面着手:一是应给予风险投资者和风险投资企业管理者特别的个人所得税减免待遇。二是提高风险投资者的免税额,并减少税率级次,扩大各档次级距,使其在获利年度也能享受到税收优惠政策。对风险投资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的期权之类的风险报酬收益适用优惠税率,并在其所得实际收到时纳税。三是取消风险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给其作为股东派送的红股计征个人所得税的规定。

6、修改相关法律、法规,完善风险投资退出机制。我国当前规制风险投资退出的法律、法规主要有《证券法》、《破产法》、《民事诉讼法》、《外商投资企业清算办法》等。目前我国二级市场上虽然正在实行股权分置改革试点,但仍有大量国有股禁止流通,法人股限制流通,阻塞了风险资本从二级市场退出的道路;在我国,完善的产权交易市场远没有形成。至于破产清算制度,我国目前的《破产法》只适用于全民所有制企业,外商投资企业的清算适用《外商投资企业清算办法》,其他企业的清算则适用《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实践操作中非常困难。因此,应完善破产法律制度的相关规定。

[参考文献]

[1]于永锋,周霞琴.从立法层面构建我国的风险投资法律环境[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2004,(6):105.

[2]李磊.风险投资法律问题研究[J].学术探索,2004,(11):28.

[3]刘梦红. 风险投资:创新与金融[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作者:陈群平

上一篇:经济责任审计论文下一篇:音乐通识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