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业信息化论文

2022-04-20

摘要:信息技術的发展为我国的农业转型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互联网+”为现代农业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新路径和方法。针对农业信息化中建设项目分散、条块分割、投资主体不明确,发展内生动力不足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互联网+020电子商务平台的农业信息化建设框架。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现代农业信息化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现代农业信息化论文 篇1:

现代农业信息化建设发展分析

摘要:我国正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转型期,农业的发展迫切需要新的力量来推动。农业信息化的发展还是比较缓慢,在一定程度影响了农业的发展。农业信息管理是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服务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发掘农业信息资源深度价值的关键手段,实现农业生产作业、经营管理、科技活动的信息化建设。本文对信息化建设的一些现状及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信息化建设;现代农业;发展

农业信息化是指在农业领域全面地发展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使之渗透到农业生产、市场、消费以及农村社会、经济、技术等各个具体环节的全过程。

农业信息化的建设过程中,认清农业信息化与农业电气化、农业信息数字化、农业智能化、农业自动化、农村信息化、农业现代化的关系,抓住当前阶段的建设重点,是十分重要的。农业信息化的先导是农业电气化,电能在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领域中的广泛应用,是农业信息化和农业自动化的重要技术基础。农业信息化的基础是农业信息数字化,农业信息数字化要求农业的各个结构要素(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等)与各种过程(生产、加工、储运、经销等)全面数字化、农业以及农业各相关部门(生产、科研、教育、行政、流通、服务等)全面数字化与网络化管理。农业信息化是农业智能化的前提,农业信息化是农业自动化的支撑,农业信息化是当前阶段农业现代化的内容和建设重点。

1.加快信息化建设推进现代农业发展重要性

推进农村经济进步。通过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有助于提高农民的素质和信息化意识,使农民轻松获得农业技术以及其所需信息和农产品的行情,可以帮助农民规避农业生产风险,推进农村生产经营方式的改善,增加农民收入,降低生产成本,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农业信息化具有快速传递信息的先天优势,农民通过互联网、多媒体等渠道,可获得所需的生产技术、新技术、新知识和应用经验等各种重要信息,还可指导农业生产活动,促进农业技术推广,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

我国的农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现代农业技的建设离不开技术的支持,最为突出表现的是袁隆平的杂交水稻的成功试验,并在全国进行推广,使得我国的粮食产量有了极大的提高,在农业的发展过程中,信息化的推动是重要的一个环节。通过技术的和信息化的引导,促进现代农业水平的进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升级,转变农村经济增长方式。

2.农业信息化促进现代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

以计算机和现代通信技术为主的信息技术在农业上的广泛应用,能促进农业产业化过程信息化、高效益化。农业生产率将大幅度提高,生产成本下降。粗放式大批量生產和高消耗的农业生产模式将被高度集约式的“高产、高效、优质”生产模式所代替,农业产业中服务、销售比重逐渐加大,劳动密集型比重下降,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的比重将提高。农业产前、 产中、 产后全产业链规划将更加合理,联系更加紧密,这些都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进一步升级和优化。

3.农业信息化提高现代农业经营管理水平

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创造的智能工具改造和装备农业各部门,建立农业信息网络体系,可为农业服务、生产、销售等各阶段的经营管理决策者提供强大的技术手段和高效、畅通、丰富的信息渠道,将农业各阶段经营管理提高到一个新水平,解决管理效率低、调控不及时等问题,促进管理科学化、合理化和最优化,从而加快农业的全面发展。

利用农业信息技术中的管理信息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技术辅助农业决策者、经营者进行包括农业生产方案选择、过程控制、农事管理、施肥配方、成本核算、产品销售等工作,将使农业生产实现以最小投入获取最大利润,从而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

目前,农业信息化已然成为农村建设规划的重中之重,通过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及服务企业的不断努力中,各种农业信息工具得到更新完善,农业信息化管理办法也不断增多,有效扩大了农业信息化建设的覆盖区域。关注无锡恺易物联网,可获取更多农业信息化相关方案及案例分享。

4.农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4.1农民素质不高、农民对农业信息化理解的缺失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农民对于新的信息化的理解不很全面,政府在这方面要做的就是对农民的宣传、推广。政府做得不到位,农民的了解程度就会大打折扣。另外一方面,农民的思想上对此认识的程度做得也不是很足,在自己追求服务和满意度上主动性不强。农村的各个领域和各个层面都是需要了解的,在理解程度上加强了,那么农村信息化的建设也会好很多,农民认知和信息的全面推广,不然很难达到效果。

4.2产业化程度较低,难以形成信息需求

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农业信息化是始终与现代农业紧密的联系在一起。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的促进和提高,在加快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方式上,实现高效安全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宋淳.北京市林业第三产业发展现状分析[J].中国城市林业,2014(2):17-20.

[2]王伟,张悦丹,孔婷婷.农业信息化发展战略研究[J].农机化研究,2013,4(08):14-18.

[3]钟亚玲.中国农业信息化技术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11):237.

作者简介:张楠(1987—),女,汉族,农艺师,在职研究生,研究方向:农业农学。

作者:张楠

现代农业信息化论文 篇2:

基于互联网+020电子商务平台的农业信息化建设框架

摘要:信息技術的发展为我国的农业转型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互联网+”为现代农业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新路径和方法。针对农业信息化中建设项目分散、条块分割、投资主体不明确,发展内生动力不足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互联网+020电子商务平台的农业信息化建设框架。该框架以线上线下电子商务平台为核心网络,吸引农业信息化利益相关方逐步扩展农业金融、智能化生产、网络经营、农业管理及第三方服务等应用。

关键词:农业信息化;O2O电子商务平台;系统框架

1概述

伴随互联网的高速发展,日益便捷化、智能化的互联网正在彻底改变人们的消费习惯和消费方式。借助于随处可触的互联网,用户几乎可以完成衣食住行等所有日常事务。未来,“互联网+”将会把一切看似不相关的载体连接在一起,推动各行各业的信息化建设。“互联网+”农业正是运用互联网思维和现代农业信息技术改造农业传统流通方式,通过数据化和在线化,推动多环节、多主体、多渠道的传统流通模式向扁平化、直供直销化方向转变,实现消费引导生产。在此过程中,利用“互联网+”打通农业现代化全产业链,实现新一代信息技术对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的全程覆盖,研究制定具体的、可操作的实施路径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2互联网+现代农业信息化建设相关研究

对于农业信息化,研究角度和侧重点不同,大家对其有不同的定义。综合专家们的观点,我们认为,农业信息化是指在农业生产、管理、经营、服务等各个领域,广泛应用互联网、3S技术(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深度开发和应用信息资源,推进农业高效、精准和可持续发展的全过程。

信息化是当代农业现代化的制高点,能大幅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和经营管理水平。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制造业、农业、服务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互联网+”就是利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与大数据,实现传统农业资源的数据化和在线化。“互联网+”现代农业是互联网理念、技术和方法在农业领域的实践,它是新一代信息技术革命下互联网与现代农业产业融合的新业态和新模式。

2015年的《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中明确要求要利用互联网提升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水平。中国未来的农业信息化在生产环节,农业信息化主要以精准农业的形式体现;在流通环节,将以农业电子商务的形式体现。刘婕等人提出要将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融人农业生产、流通、消费、管理等各环节,沿着智能化交易路径对农业全产业链进行全面的升级改造州。

国外在“互联网+”现代农业前沿技术应用领域上,农业传感器、农业航空和农业机器人技术将成为重点嘲。欧盟《信息技术与农业战略研究路线图(2012)》中就已经明确提出农业信息技术发展的若干重点领域:智能变量播种、机械自动耕种、精准畜牧业、室内环境自动控制系统、质量自动控制系统、农业机器人、农场管理和信息系统等。

综上所述,关于农业信息化方面的研究主要是“互联网+”现代农业的发展现状及相关政策,“互联网+”现代农业发展的实施方法及其经验二个方面。对于如何通过构建互联网平台,吸引各利益相关方积极参与以共同推动农业信息化建设方面的研究还很缺乏。

3互联网+现代农业信息化建设的特征

3.1农业信息化核心信息技术

农业信息化,就是充分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入农业现代化,创新基于互联网平台的现代农业新产品、新模式和新业态。

物联网可实现“物物相联”,可通过感测器件或无线射频标签等实现远距离感知测量,以通信技术实现信息传输或自动控制。通过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海量数据分析,在大田种植、设施园艺、畜禽养殖、农产品安全溯源等方面具有广泛应用。农业大数据将成为农业生产的定位仪、农业市场的导航灯和农业管理的指挥棒,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核心要素。已在精准农业决策支持、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农业数据监测预警、农情监测、农业生产环境监测与控制等领域广泛应用。农业云是云计算商业模式面向农业的应用载体,能够统一描述、部署异构分散的大规模农业信息服务对计算、存储的可靠性、扩展性要求。人工智能已成为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可有效助力农业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农业生产经营的科学管理。农业人工智能涉及专家系统,自动规划,智能搜索,智能控制,机器人,语言和图像理解,遗传编程等多项关键技术。通过遥感数据分析、深度学习、专家系统、决策支持,大数据应用等技术手段,人工智能可以为政府部门掌握更为全面、准确、精细的信息提供保障,从而为政府的宏观管理提供有力支持。农业企业可以借助于特征提取、视觉分析、机器学习,大数据处理等技术手段,实现对病虫害的及时管控和有效的田间管理,预测农作物未来长势,并通过分析及预测数据,进行合理自动化管理。消费者也可以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追溯可靠的产品信息,并进行健康、绿色指标的分析等。空间信息技术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和分析手段,在土地利用动态监测与资源调查、自然灾害监测与评估、农作物长势监测与估产、土壤侵蚀调查、农用地适宜性评价以及农作物病虫害监测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

3.2互联网+现代农业信息化建设特征

3.2.1互联

现代农业信息化建设要在农业领域全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使之渗透到农业生产、管理、经营和服务等各个具体环节的全过程。互联网+潮流下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核心特征之一是连接,要把农机设备、生产过程管理、农田管理、农资供应商、农产品营销、农业生产者和消费者紧密连接在一个网络内。在现代农业信息化场景中,人们要能够以各种方式连接到网络中,基于感知、传输、处理的各类系统成为网络的终端,人、物、数据在网络环境下进行传输和处理,连接是必要前提。

3.2.2集成

农业专家系统、精准农业、智慧农业、农产品电子商务、农业大数据、农业物联网等应用,本质上都是某些信息技术的集成应用。农业信息化的实现需要信息技术的集成应用,包括更透彻的物联网感知技术、更广泛的互联网互通技术和更深人的智能化处理技术,实现农业生产、管理、经营和服务链条中信息流、资金流、物流的有机协同和无缝连接。.

3.2.3数据

信息化的核心是数据。马云在2015年的一次演讲中提到:“未来最大的能源是数据”。农业信息化应用中,数据快速积累,会变得十分庞大复杂,如果不加以分析,没有任何用处。通过数据分析,可以打破信息迷障,帮助农民求解生产什么、生产多少、怎样生产和为谁生产问题。

3.2.4创新

“互联网+”的实施过程实际上就是农业创新发展的过程。从生产角度来说,以专业合作社为代表的生产经营主体可以运用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化技术,进行精准化操作与管理,进一步提高农业效益。从经营角度来说,通过发展农业电子商务,可以极大地缩短物流时空距离,减少流通环节,使农户能直接对接市场,也让市场直接了解农产品。从管理角度来说,信息化建设可以保障农业经营主体就地了解农业政策、市场、生产技术等多方信息,同时,行政管理部门也能更加准确地了解农户的需求,从而提高农业管理效率。

4基于互联网+020电子商务平台的农业信息化发展框架

4.1O2O电子商务

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清晰定义了020(0nline To offline线上线下)电子商务:“以互联网为载体、线上线下互动的新兴消费”,并强调要将020搞得“红红火火”。020通过整合线上线下资源,利用二维码、在线支付、实时地图等新技术工具,构建了一条“资讯(线上)——体验(线下)——购买(线上线下结合)——评价(线上)——售后服务(线上线下)”的服务流程。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在线旅游、餐饮、订票、共享单车、电子优惠券等诸多领域,成为电子商务发展的热点。对于企业来说,在品牌和用户定位的基础上,利用社交媒体、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和大数据等技术,对线上线下多个渠道多个结点实施深度融合,实现企业用户社区化和内部资源电子化,是020电子商务的典型模式。农产品020电子商务可以通过线上平台实现产地集中供应、销地社区化门店配送,产地直供销地、田间直供厨房。这一全新农产品流通模式,可以直接对接生产者和消费者,也为农业信息化应用提供了大量原始数据。

4.2互联网+020电子商务平台的农业信息化建设框架

目前,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系统条块分割,统筹力度有待提升,农业生产、农产品交易、农业服务三个环节通常处于相互孤立状态,制约了数据的统一收集、共享与分析应用,影响智慧农业的建设与应用。“互联网+”潮流下的农业信息化是一项系统工程,离不开政府相关部门将多个规划融合为“一张图”的整体规划。推动农业信息化建设必须要做好顶层设计,突破部门和行业界限,实现基础设施共建共管、信息资源共享共用、信息系统互联互通。

我们提出的基于互联网+020电子商务平台农业信息化建设路径,如图1所示,重点在于实现农业生产、交易、服务、管理四者有效对接,线上数据收集与分析,线下服务与实现,形成农业信息化应用系统互通互融格局。在互联网+020电子商务平台基础上,相关方通过各项分系统,切人农业市场,将生产者、流通者、服务者、管理者、消费者联系在一起,解决现代农业为谁生产、生产什么、生产多少、怎样生产的大问题。

互联网+020电子商务平台的农业信息化建设框架以020电子商务平台为核心,通过经上信息收集处理,协助线下完成生产与服务,实现信息、生产资料信息输入。线下平台以服务作为入口,通过物联网、智能化农业机械等技术实现农业生产的智能化、标准化和可视化,完成线下信息的采集。金融服务以信息沉淀为农业生产者信用评级,开发相关金融产品,促进农业发展。

智能化农业生产平台通过智能化管理、智能灌溉等应用,不断扩大物联网应用的规模化程度,通过按需控制和精细管理实现农业生产智能化。网络化农业经营平台帮助实现农产品、农业生产资料、涉农服务业的网络化经营,提升农产品批发市场和龙头企业的网络经营能力。高效农业管理平台改造升级现有农业管理信息系统,革新管理方式,建立起涵盖电子政务、监测预警、质量追溯、数据调查等领域在线化、数据化管理体系,通过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提高管理效能。便捷化农业服务平台通过线下线下结合方式,为农业提供生产上的产前、产中和产后技术指导;引入互联网+金融服务模式,满足农业生者和消费者的金融服务需求。

5结束语

农业信息化建设是具有前瞻性和复杂性的系统工程,需要基础设施、科技手段、人才保障、发展环境等支撑体系建设,更需要统筹规划建设路径,吸引利益相关方积极投入,不断丰富应用内容。我们提出的基于互联网+020电子商务平台的农业信息化建设框架正是坚持线上和线下结合、实体服务和网络应用结合,实现全息化运营。政府可以扶持有实力的企业建设核心020网络平台,吸引农业经营、管理、生产、服务各方不断扩展应用,破解农业信息化建设项目分散、条块分割發展瓶颈。

作者: 郭伟光 王晨

现代农业信息化论文 篇3:

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国家热带农业人才培育工程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与农业信息化培训班开班

7月16日,在澜沧江-湄公河中国秘书处、中国农业农村部国际合作司的大力支持下,由中國热带农业科学院信息所主办,院培训中心组织实施的“澜江—湄公河流域国家热带农业人才培育工程—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与农业信息化培训班正式开班(图1)。来自柬埔寨、缅甸、老挝、泰国和越南5个澜湄流域国家的20名学员参与本次为期10天的培训。

开班典礼上,科技信息所刘恩平所长表示长期以来,热科院院通过技术援助、人才培养、合作研发、高层互访等方式,与澜沧江-湄公河流域五国的农业科技教育机构和企业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希望通过此次培训,增进友谊,促进热带农业的发展与各国之间的友谊。

本期培训班学员分别来自柬埔寨农林渔业部、缅甸农业、畜牧及水利部、老挝国家农林研究院、泰国农业部和越南国立农业大学。其中处级以上官员共18名,含5名司局级。

(摘自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网,http://www.catas.cn/index.html,2018-07-17)

上一篇:高职生思想教育论文下一篇:教师新课程改革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