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化论文范文

2022-05-13

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农业信息化论文范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智慧农业作为农业信息化和现代化高度发展的产物,对解决“三农”问题有着积极的实际意义。青岛市的智慧农业发展起步较早。早在1999年,青岛市政府就将建设青岛市农村经济信息网列为当年在城乡建设和改善人民群众生活方面重点办好的12件实事之一。

第一篇:农业信息化论文范文

农业信息化:现代农业新引擎

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在信息时代如何跨越数码鸿沟,有效推进信息化进程,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关系社会和谐与长远发展的系统性课题。一大批长期从事农业发展研究的科研工作者长期进行这方面探索研究,对我国的农业信息化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甘国辉研究员就是其中的一名佼佼者。他长期从事农业发展研究,是我国“九五”、“十五”期间科技部农业信息化项目的首席科学家,在经济地理学、农业信息化、环境经济学方面有着深厚造诣,参加主持过多项国家重大科研项目,曾获得过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特等奖和“全国农业科技先进工作者”称号。

信息化助推产业化

科技部的农业信息化项目是由现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主任王宏广发起的,王主任在这方面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提起这事,甘国辉感触颇深。“九五”期间,他开始担任首席科学家,开始负责组织实施农业信息技术研究。当时互联网在我国方兴未艾,但因为看到了互联网在推动信息化的功能,甘国辉组织该项目参加单位,共同建立了我国较早的大型专业性农业信息网站“中国农业专家热线”。该网站发挥了重大的影响力,培养了一大批农业信息化人才,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有效推动了该领域的壮大发展。目前,当初从事“九五”项目的很多人都已成长为该领域学术带头人,持续推进我国的农业信息化进程。

甘国辉告诉《中国科技财富》,农业现代化是个热门议题,农业现代化某种层面上说就是产业化再加上现代技术。其中,很重要的就是要实现农业的产业化。很多人认为用现代技术来武装农业就是农业的现代化;如果用了现代技术,而实行的是小农经济,那根本不叫现代农业。现代农业一定是产业化的,是比较集约化的商品农业。十多年来,我国农业信息化进步是比较明显的,但成效不如预期,不如国外的重要原因就在于农业的产业化水平不够。甘教授常说,中国农业信息化高速发展必然要取决于农业的产业化水平。

现在农业信息技术应用还是比较多的,信息技术的推广面临的问题不再是应用面多广,而在于真正的推广效果,能不能真正实用。不能简单的说“电脑进千家万户,千家万户联起来”就是农业信息化,常说最后一公里,认为把这根线接到农户手上就解决了是把问题想简单了,“电脑下乡”对推动农业信息化的意义值得推敲,农民真正需要的是方便无偿有用的信息。

甘国辉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曾去美国参观访问过一个农场。对于一个几百公倾的农场就几个人,几台PC机来管理的专业化水平有很深的感触。美国农场主知识水平偏高,有成套的管理耕作体系,有专业的技术公司提供技术支持。几个人几台电脑,有个专门负责订货,有个专门核实气象信息与市场信息,实现了管理信息处理的流水线式作业。他们有自己独立的一套专家管理系统或由技术公司来提供这样的一套系统。我国与这样的信息化水平相比有着很大的差距。他指出:促进信息化的发展,政府的扶持很重要。工业反哺农业,转移支付都是为了要做好农业发展,补贴农业。必须要扶持一些公益性的网站,给农业提供一些免费有效的信息。作为一级政府,有必要每年要有一定的费用来支持公益性的农业信息网站,为农业服务。

现代技术武装农业

现代农业高新技术主要指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和新材料技术。用现代技术来武装现代产业化的农业,这是中国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在“十一五”农业信息化项目中,甘国辉承担的就是农村信息协同服务的问题,研究如何将现有各种农业信息服务协调起来,一起服务于农业发展。

甘国辉认为:现有的各种信息服务如能协同起来,进行资源与服务方式的整合,提供相关有效资讯,可以提高信息服务的效率,节省大量的资源。现在用的比较好的农业110与农业呼叫中心也一样可以纳入到协同服务的体系中。这方面目前国内才刚开始做,通过进一步发展,很有较好的发展前景,应该能成为未来发展的一种导向。

在服务对象上,甘国辉也有独到的见解。他认为可以把农业生产专业户、农业合作组织、农业企业作为主要服务对象,通过这些服务对象把农民联接起来,农民接受农业企业的信息而生产,从而在根本上为农民服务。信息化要有不同的层次,服务对象的不同层次,不能只针对农民,应该包括生产企业、流通环节、上层决策评估机构,建立完善体系。他感叹道:现在国内的农民太苦了,什么都得自已管。说来说去还是市场化水平不够,市场结构不完善,缺乏市场的中间环节填充,市场制度不健全。

调整结构保和谐发展

甘国辉非常赞同国家的土地流转制度,他说土地轮转的目的是把土地集中起来,使农户化经营往农业企业化经营转变。农户收取租金,空闲后进行生产力转移,以利于减少农业人口,发展第三产业,实现结构优化。我国现在直接从事农业人口占40%-50%,这还是太多,能够达到20%左右,就相对合理了。只有才能真正起到规模效益,达到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集约化水平不高,对信息化的需求就不强烈。大规模的农场与专业户对信息的需求会迫切的多,有了比较大的集约化,信息化将会更加顺畅。我国目前的农业信息化推进速度还不是太理想,主要依靠政府推动。

甘国辉告诉《中国科技财富》,我国曾投入到精确农业的研究。精确农业一般上说要采用大型农机具,我国也曾引进过,但没办法推广,技术方面不成问题,主要是成本问题,还是一个规模经济的问题。要实施精确农业必须走有中国特色的道路,在规模适当的情况下,发展中小型高技术农机具。精确农业的关键是集约化经营,一定要考量成本与效益的问题。这就要求科研人员一定要有市场眼光,相关技术的推广成本一定要评估,做出适合市场需要的东西。

环境经济学也是甘国辉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他对现在严重的农业环境污染深感担忧。他呼吁对面源污染、污染水灌溉、大棚污染等问题加大关注力度,积极探索解决方法。他认为如果能够实现精确施肥能在相当大层面上解决农业污染问题,这也是实施精准农业的效果之一。

作者:许声毓

第二篇:发展智慧农业 推进农业信息化

智慧农业作为农业信息化和现代化高度发展的产物,对解决“三农”问题有着积极的实际意义。青岛市的智慧农业发展起步较早。早在1999年,青岛市政府就将建设青岛市农村经济信息网列为当年在城乡建设和改善人民群众生活方面重点办好的12件实事之一。确立了“一个平台、两个中心、三个服务系统、八个数据库”的建设方针,紧紧围绕农业和农村工作,面向农村基层和广大农民群众,以农村经济、科技、市场信息开发利用为重点,采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按照高起点、高标准的设计、规划和建设方针,建成功能先进、反应灵敏、渠道畅通、信息丰富、服务青岛、辐射山东、连接全国和世界的农村经济信息服务网络系统。并以统分结合、需求导向、联合共建、扩展性和公益性等为原则,建立起了一个综合性的农业信息化平台,为今后智慧农业的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同时,为了解决电脑及电脑操作普及问题,2001年青岛市农业部门开展了“金农工程”,旨在建设“电话语音服务平台”和“涉农企业电子展台”。“金农工程”的建成,在青岛市智慧农业的建设过程中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其运行模式在国内也尚属首创,开创了国内农业信息下乡入户,信息资源共享的先河。

2007年,青岛市启动了“12316情系三农服务热线”建设工程,并于2008年6月16日正式开通。组建了100名市级农业专家咨询团,每天安排5名专家坐堂服务,其他专家通过小灵通与12316呼叫中心相连,为农民提供咨询服务。同时,还组建了80名市区级农业专家组成的农技服务队,为农民提供现场诊断服务,形成了上下联动的服务机制。截止到2008年年底,共发展农村会员用户23万户,帮助农民解决了许多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受到了农民的广泛欢迎。

根据农业部和省农业厅的部署,青岛市积极指导各市区、各乡镇开展了农村“供求信息”全国联播“一站通”注册业务,利用农业部网站开设的“一站通”系统,即时发布当地供求信息和查询国内外信息。并对龙头企业、农产品批发市场、中介组织和种养大户开展了“一站通”注册技术宣传活动,到2005年6月,青岛市已在农业部网站注册一站通站点238个,2008年年底,全市所有乡镇都注册了“一站通”站点。通过“一站通”注册应用,胶南市王台镇、平度市南村镇等许多乡镇都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为青岛市的农产品流通和农民致富探出了一条新路子。

为加快青岛市现代农业的发展,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2012年青岛市建设开通了“农业科技110”综合信息服务平台。青岛市“农业科技110”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依托云计算、互联网、网络通讯、移动通信、视频诊断领域的最新技术,通过整合青岛市农业系统信息资源,建立了统一、开放的青岛市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实现了农业资源数据的高度共享。它在传统的农业信息服务范围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建立了全新的农业信息服务理念。它集农户档案信息管理、专家服务、视频诊断、测土配方、网上摊位等云存贮、云数据、云计算、云服务于一体,让广大农民用户通过12316热线电话、电脑、手机、农民一站通等任一设备,都可接入平台,接收平台提供的各种服务,拓宽了农民接受信息的方式,满足了农民多样化场景应用需求。

“农业科技110”作为青岛市政府在智慧农业领域又一次革命性的创新,在原已建成的“12316情系三农服务热线”基础上,规划建设了青岛市“农业科技110”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指挥中心,建立了热线指挥调度服务平台。在五市三区农业部门建立了市区分指挥中心;在全市50处农业科技区域工作站建立了“农业科技110”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服务站;在每个村设立了1名科技信息联络员,由此建立起“四位一体”的农业科技信息服务体系。并且组建了以12316热线指挥调度服务平台,百万农户信箱服务系统,3G远程农技视频诊断系统,青岛市农业服务门户网站,短信服务,农经信息化监管系统,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与追溯系统等为主的七大应用系统。结合由“农业科技110”专家咨询团,“农业科技110”技术服务队,村级农业科技信息服务联络员队等组成的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的专家服务队伍,使农业现代化的脚步遍及青岛市各基层。并通过建立分级负责、上下联动的服务机制,对各服务端点的工作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和调度,真正做到信息共享、反应迅速。并为部分“第一书记”任职的村庄和新型社区安装了“农民一站通”设备,共在平度市、莱西市、即墨市、胶州市、黄岛区五区市安装“农民一站通”设备29台,用以查询农村政策、农业科技、市场价格等农业信息,并能为农民提供农业技术培训和远程农业视频诊断等服务。

为进一步提高农业科技110服务水平,2013年青岛市政府又启动了智慧农业建设工程,编写了“2013年度青岛市智慧农业建设工程实施方案”。该平台以云计算技术为核心、以构建基础网络为支撑,建设“农业服务信息化系统”、“农业监控信息化系统”、“农业信息采集信息化系统”三大系统,实现了各类农业应用系统运行环境、平台数据与信息的统一,有利于为农户服务、政府监管提供全面的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撑。 (王昊 青岛农业大学)

第三篇:农业信息化促进农业经济增长探讨

摘 要 首先分析了农业信息化促进农业经济增长的原理,接着从注重农业信息化技术在农产品自动化管理上的应用等方面提出了推进农业信息化、促进农业经济增长的举措。

关键词 农业;信息化;经济增长

市场经济的发展使我国的农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在将科学技术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过程中,农业经济发展受到了中央和地方地府的重视。农业信息化在推动农业经济增长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农业信息化建设,加快农业经济转型升级,加大城镇化、产业化发展力度,从而为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1 农业信息化概述

信息时代的到来,计算机信息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到多个领域,农业领域也不例外。跟其他行业相比,农业领域应用计算机技术的起步较晚,但由于其发展势头比较强劲,短短几十年的时间,计算机信息技术在农业方面的应用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基本深入农业生产的各个方面[1]。所谓农业信息化,就是在农业生产中运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对农业信息资源进行深层次的开发和利用,实现农业经济的增长。农业信息化的含义比较丰富,包含的内容也很多,如农业社会信息化、农业生产信息化、农业教育信息化以及农业科技信息化等。农业信息化的发展目标是通过农业活动的信息化来提升农民的综合素质,让农民群众能够运用信息技术开展农业原料采购等活动。

2 农业信息化促进农业经济增长的原理

1)计算机技术让信息交流变得更加方便,农民可以利用计算机技术在网络中查阅农产品种植的相关技术知识,关注农业市场的实时动态,并根据市场反馈的状态来调整具体的种植计划,特别是在农产品种植方式、种植时间等方面的选择上,网络上的农业专家能够提供很多中肯的意见和建议,让农民受益。农业信息化除了能够推动农业经济增长,还能实现农业的集约化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农民的业务水平,同事相应地节约了资源,提高了农业经济的发展成效,增强了农业经济增长的宏观调控能力,实现了农业生产要素的合理利用。总之,通过信息化平台在基层推广农业技术,让农民能够接受新的技术手段,在提高农民群体提文化知识水平的基础上,也提高了其生产管理水平,为增加其经济收入服务。

2)农业信息化的发展,相关部门通过信息技术举办农民产业技术培训等,为农民拓展就业渠道,提高农民的就业率,促进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政府运用信息化系统进行招商引资,企业能够对农村地区的市场优势进行深入挖掘,运用独特的市场运营手段,运用信息化手段在本地建立生产、加工以及销售等贸易体系,在企业发展中吸纳当地劳动力,帮助他们就业,提高他们的经济收入水平,还能刺激当地群众的消费,推动经济的良性发展[2]。农业信息化的发展为群众带来了新的发展思路,让他们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思想模式。结合国家和当地的扶贫政策发展个人事业,通过互联网为农村家庭创业提供信息支持。结合当地的创业优惠政策,扩展民营企业的影响力,发挥农民的创造力,引导技术人员与致富能手带头创业,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3 推进农业信息化,促进农业经济增长的举措

3.1 注重农业信息化技术在农产品自动化管理中的应用

在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利用物联网信息服务系统,通过感知技术、定位技术以及监控等技术对农业生产基地进行全程的监控和追踪,并进行自动化感应和识别,能够轻易获取农业生产基地的综合数据,如温度、湿度、土壤酸碱度等,计算机系统在对这些元素进行感知時,还能够对那些超出合理数值的状态进行预警,更好地对农产品种植基地进行监测,对病虫害防治有很好的效果,减少了种植基地的风险系数。现代农业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能够精细化地计算和掌握施肥技术,根据土壤性质、地理位置、时节等因素计算缺乏的元素和需要施肥的时间,进行科学化施肥。

3.2 积极推进农业信息网建设

要实现农业信息化,就要注重农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让传统媒体跟现代化的信息网络有效地融合在一起,为农民解决信息传递问题。积极开展计算机技术培训,鼓励农民利用计算机技术,建立信息网络平台。因此,政府部门要加大农村信息化技术的宣传力度,提高农业生产者的农业信息化意识。要不断加快科技入农户工作的速度,可以发展绿色农业科技园区以及示范基地等服务模式。通过示范基地建立,让生产者感受运用现代农业信息化技术带来的经济效益,明确信息化理论与实际操作,起到榜样和示范作用。还可以实施基层农业信息化技术人员包村到户制度,重点培养示范户的农业信息化技术,用示范户带动普通户,进而实现农业信息网全覆盖[3]。

3.3 营造有利于农业信息化的良好环境

农业信息技术投入较多,面临的风险也较大。政府要加强政策方面的引导,投入相应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制定相应的扶持政策,为农业信息化发展创造优良的环境。还要强化对社会各个方面力量的引导力度,让各种类型的农业服务结构参与进来。此外,还可以利用农业组织跟政府相关部门一起带领农民走“科技致富”的道路。积极发挥信息技术的力量,着手运用现代传媒来推动农业科技服务现代化工作。使科技入农户工作的速度不断加快,发展农业科技园区以及示范农场等服务模式。根据本地的市场需求和资源特色,把握好发展方向,让当地农业生产过程中种植什么、怎么种植等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促进地区农业生产朝着集约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对于一些农产品资源丰富的地区而言,要建立健全的产品全程配套服务体系,利用信息技术把产前、产中、产后等流程完美结合,打造产品生产加工销售和产业化的完整服务平台。

4 结语

农业信息化在推动农业经济增长方面的作用不言而喻,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举措。在推进农业信息化的道路上,政府除了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还要培养农业信息化的专业人才,让农民真正享受到信息化带来的便利,实现农业的增产增收。

参考文献:

[1] 魏晓涛.农业信息化带动农业经济发展的模式分析[J].北京农业,2014(15):43.

[2] 王梦雪,马永俊,钱娟娟,等.现代化进程中农村经济转型的过程与动力研究—以浙江省东阳市花园村为例[J].湖南农业科学,2013(9):124-126.

[3] 王璐,杨华宏,常扬,等.乡村旅游人才对农业经济转型发展的作用研究[J].科技展望,2014(16):164.

(责任编辑:刘昀)

作者:潘应仙

上一篇:企业评职称论文范文下一篇:中国画鉴赏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