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界经济哲学论文

2022-04-16

摘要:本文从五个方面对我国学者关于中国经济哲学的讨论进行了综述:中国当代经济哲学的发展历程及其特点;中国当代经济哲学的理论基础;中国当代经济哲学的意义;中国经济哲学产生、发展的历史背景和现实基础;马克思主义经济哲学原理与中国当代经济实践重大问题的结合。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学界经济哲学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学界经济哲学论文 篇1:

马克思经济哲学及当代意义的研究

摘 要:本文通过对马克思思想中关于哲学与经济学相结合的经济哲学的研究,从而吸取马克思经济哲学中有价值的东西,应用于当代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中。

关键词:马克思;经济哲学;当代意义

一、关于经济哲学定义的探讨

关于经济哲学,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这个提法就频繁出现于我国的哲学和经济学文献中。有人认为经济哲学是“处于哲学和经济学的交叉地带”,所研究的内容是各个经济形态的“共有的、基本的规律和问题”。然而,与此相反者则认为,经济哲学“不是经济学和哲学相结合所形成的交叉学科,而是一门部门哲学。所谓部门哲学,就是对世界的某一部门或某一领域的哲学问题的哲学思考”[1]。在这两种表面看来截然不同的观念之外,还有一种似乎中立的看法:“经济哲学是用哲学方法研究经济问题,或用经济学方法研究具有哲学性质的经济问题的一门学科。”[2]所谓经济哲学就是经济学的哲学,是对经济生活和经济学进行哲学反思的一个学科门类,旨在通过经济学和哲学的联盟,发挥两门学科的优势,对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社会存在和发展问题进行整体性的综合研究。西美尔认为,包括经济学和货币学在内的任何经验性学科,上下两端都靠哲学支撑,没有这样的支撑,经验性学科难以成为自身。上端者指学科起步时的逻辑前提,如西方主流经济学中的人性自私论、天赋人权论和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论就是这种情况。下端者指经验事实意义和价值性质的解释。经济学能够用经验的方法确定和描述基本事实,如我国目前的贫富两极分化现象。但是,这些现象仅仅是经济行为主体活动的结果,经济学没有能力回答这些问题,非要回答,只能像加里·贝克尔的“经济学帝国主义”一样在哲学面前出丑。他在其代表性著作《人类行为的经济分析》中不知天高地厚地说:“经济学的分析方法高于和优于边沁、康德和马克思的方法。”[3]

二、对马克思经济哲学的认识

经济哲学的兴起是经济学和哲学相互融合和范式变革的产物。马克思是将哲学与经济学相结合的典范,他既重视经济学的研究,也重视哲学的研究,他留给后人浩如烟海的文献,奉献给人类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

首先,马克思所研究的经济哲学既非单纯的经济学也非纯粹的哲学,而是在融合了两者基础之上而形成的一种客观性与主观性相统一的全新科学,它打破了当时的一些哲学家和经济学家考察经济问题的方法。马克思首先对唯心主义经济哲学的思想进行批判,这在他最初的经济哲学研究成果《哲学的贫困》中就有着充分的体现。他批评蒲鲁东从普遍理性出发建构经济学的哲学体系,把经济范畴视作“不依赖实际关系而自生”[4]的思想不过是一种先验的唯心主义的经济哲学。而马克思所要实现的是关于经济学要能够真正揭示现实经济生活的本质和规律,必须跳出哲学的圈子研究经济现象,这是一种蕴含着从经济现实、物质生产出发的唯物主义经济哲学思想。同时,他还对机械唯物主义的庸俗经济学思想进行了反思,这使马克思意识到,经济哲学要走出“在表面的联系内兜圈子”,对“最粗浅的现象作出似是而非的解释”的误区[5],就必须突破以往的理论,冲破思想障碍,敢于进行理论创新。

其次,马克思的经济哲学思想是科学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他分别从物与人的角度,充分体现出了人类对世界的两种基本态度和价值取向。科学性强调客观性和事实评价,人文性强调主体性和人文关怀,马克思经济哲学研究的对象,无疑是“现实的人”[6]。马克思认为,“现实的人”既是“社会关系的总和”[7],又是能动的、有价值、有理想追求的主体。因此,经济哲学要研究“物”,也要研究“人”,应是科学性与人文性的辩证统一。马克思既反对从所谓“纯粹的客观性”或单纯的技术理性模式出发考察经济现实的做法,他认为这种做法撇开了主体的人,而且缺乏对人的地位体现,把人降低或等同于“物”;同时,他又反对从抽象的人、人性、人道主义出发考察经济现实的做法,认为这种做法抛弃了客观的物,只能使人成为虚假的主体和片面的“道德人”。所以,马克思经济哲学的独到之处就在于他既能够揭示资本主义经济结构和人类社会历史本质的同时,又能够把它们视为以人的生产实践为基础的过程。

再次,马克思经济哲学的思想侧重于从实践角度表述主客观关系,是决定性与选择性的统一。决定性就是承认人类社会历史及其经济运动是有自身规律可循的自然历史过程,肯定了客观世界和其规律的必然性及其对人的制约性;选择性即承认社会历史及其经济运动又是历史主体的人有目的的活动过程,肯定了主体的人的能动性和创造性,认为作为历史主体的人一身兼任“剧中人物”和“剧作者”双重身份[8],因为人类社会历史和经济运动的规律是通过现实的人的有选择的能动性活动而得以实现的。人的实践是联接两者的中介,正是在实践基础上,两者达到了辩证的统一。经济哲学研究的目的之一,就在于通过对经济现实的理性考察,为发挥人的自主能动性提供理论根据,因此它应当从决定与选择的统一角度研究作为客体的世界与作为主体的人之间相互作用的辩证关系。

最后,马克思的经济哲学思想是实证归纳与理性概括的统一,这是马克思经济哲学研究中又一个基本的方法论思想。马克思的经济哲学不仅仅从经济现实出发,而且在研究经济现实中进行哲理性的分析推论,并从中引出世界观、方法论的结论。同时,在对经济现象进行哲理的分析的过程中,融入经济的实证,使之有根有据,而不是流于形式的空洞思辨和抽象演绎。马克思在创立经济哲学之初,就批判地审视了当时的经济理论,反对蒲鲁东用先验原则、抽象哲学理念投射经济现实,认为这只能导致“可笑的哲学”[9];又批评一些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停留于纯粹经济事实的肤浅表述和实证归纳,认为他们不从经济关系的社会历史性考察、深究经济现象的本质,导致了他们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为固定永恒的规律的唯心史观结论。纵观马克思的经济哲学思想,其哲学与经济学在相互交融基础上达到了辩证统一。马克思的经济哲学理论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既是社会的、历史的、哲学的经济学,又是经济的社会学、历史学和哲学。

三、研究马克思经济哲学的当代意义

经济哲学在我国发端于哲学界的呼唤,但实际上也是经济学界的需要。正处于机遇与挑战并存的中国,面临经济发展、制度转型、走向世界过程中一系列棘手的、复杂的、整体的、深层的问题,迫切需要经济哲学的发展。就实践意义而言,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实践急需理论的正确指导,而中外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似乎滞后于社会主义经济实践,因此,经济哲学在我国具有深厚的生存土壤,同时也具有光明的发展前景。

首先,虽然由于时代的巨变使得马克思那个时代的经济哲学研究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与现在这个时代存在极大的差异,但是马克思当年从客观性与主体性相统一的角度研究经济哲学的思路和方法,仍能为我们从事当代经济哲学研究提供有益的启迪。在此,不妨借用马克思的一句名言,经济哲学要想成为“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就必须“不仅从内部即就其内容来说,而且从外部即就其表现来说,都要和自己时代的现实世界接触并相互作用”[10]。同时,我们还要充分发挥每一个主体特有的主观能动性,打破陈旧的传统观念,解放思想,积极创新,与时俱进。

其次,科学性与人文性辩证统一的经济哲学方法,有助于我们研究经济全球化以及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经济增长、转型、变化和发展的现状、历史和未来趋势,从而立足于科学的实证经济学,从客观世界中认识到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规律,理解人的价值需求、人生的现实性、时代的变易性、社会生活的真实性等,从而为确立与之相对应的人格模式提供客观依据。与此同时,也有助于我们研究人在当代社会中的自身价值,从而运用科学的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达到自己的愿望和要求,最终实现人的生存意义。

再次,借鉴马克思的决定性与选择性相统一的方法来考察当代中国选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路,有助于我们制订新世纪现代化战略决策,走出“超越论”和“循序论”误区,立足于“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研究诸如中国与世界体系的联系与交往中,经济的调整、重组、改革、开放等关系;又充分发挥主体的能动创造性,在历史的决定性与选择性的交错点上“抓住机遇”,切实把我们应该做的事情做好。同时,也有助于我们走出“人类中心论”或“生态决定论”的两极,进而深入研究诸如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与自然成本、生产效率、物质生产、人口生产、精神生产等等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

最后,借鉴马克思经济哲学中实证归纳与理性概括的相统一的方法,研究和建构当代中国经济哲学。一方面,在探讨诸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济全球化等具体问题时,运用世界历史理论、社会形态论加以理性抽象;另一方面,在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结构论、形态论、本质论、动力论等基本理论时,根据世界、中国的社会经济变化现状和趋势,以及新科技革命、信息革命等理论加以验证。最终,在融合两者特征的基础上,创建能够指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的经济哲学理论。

参考文献:

〔1〕刘敬鲁.经济哲学需要研究的三类问题[N].光明日报,2001-10-23.

〔2〕于文军.经济哲学的学科归属[N].人民日报,2000-3-9.

〔3〕加里·贝克尔.人类行为的经济分析[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19.

〔4〕〔8〕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140,149.

〔5〕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98.

〔6〕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23.

〔7〕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18.

〔9〕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476.

〔10〕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l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121.

(责任编辑 孙国军)

作者:程瑞

学界经济哲学论文 篇2:

关于中国经济哲学几个重大问题的综述

摘 要:本文从五个方面对我国学者关于中国经济哲学的讨论进行了综述:中国当代经济哲学的发展历程及其特点;中国当代经济哲学的理论基础;中国当代经济哲学的意义;中国经济哲学产生、发展的历史背景和现实基础;马克思主义经济哲学原理与中国当代经济实践重大问题的结合。

关键词:经济哲学;马克思主义经济哲学原理;经济实践

在深刻的时代和学术背景之下,经济哲学作为哲学与经济学的“联姻”在改革开放的中国大地逐渐必起。它的出现及其发展给中国的学术界(无论是哲学界还是经济学界,特别足哲学界)带来了新的学术热点。面对中国当代的经济实践,专家学者们对这种被视为具有“回归”意味的“联姻”(哲学与经济学的统·传统)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而这些讨论对于经济哲学理论自身的发展、对于中国当代的经济理沦和实践都意义重大。理论界对当代中国经济哲学的研究已有一些综述,本文拟从以下五个重要方面,对中国经济哲学的研究再进行一个简要的综述。

一、中国当代经济哲学的发展历程及其特点

第一阶段:20世纪80年代,由于改革开放时代的到来,学者们在对过去社会主义建设的反思与对未来发展的展望中,进行了有关社会主义经济哲学的讨论。当时,经济哲学被看作应用哲学的一个分支,主要是哲学界的学者参与了讨论。至于经济哲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的理论体系建构、学科性质、研究方法等都还没有得以深入。

第二阶段,20世纪90年代有关经济哲学学科建设的大讨论,研究出现了经济学与哲学两大学科直接参与并对话的局面。“联盟”、“联姻”意识不断推出和强化,研究人员数量、内容范围,都大大超过了第一阶段的规模。这一阶段,国内经济哲学研究总的来说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主要围绕三种研究思路展开的:一是作为哲学的经济学;二是作为经济学的哲学;三是作为交叉学科的经济哲学。此时所运用的哲学原理已经大大地超出了80年代的话语系统,经济哲学学科体系研究得以大大开拓。个别学者第一次从理论经济学领域打开了经济哲学研究的重要思路。总的来说,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较多,深入细致而又全面地研究成果不多;逻辑的演绎和原理的阐发较多,而历史的分析和学术梳理较弱。

第三阶段,目前经济哲学研究已经进入个案研究阶段,…以重大现实问题、特别是经济问题的现实极其逻辑解读为特征,体系构建也更趋成熟。

第四阶段,即是对2l世纪我国经济哲学发展前景的展望。其一,“经济哲学史”的研究将成为新世纪经济哲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其二,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中的一系列重大现实问题和理论问题的研究将成为新世纪经济哲学研究的重点。其三,经济哲学既要研究宏观经济大系统运行的一般规律,又要研究微观经济单位行为的人本主义问题。中西经济哲学的交流与融合,应该成为新世纪经济哲学发展的显著特征。

二、中国当代经济哲学的实践基础和理论基础

理论来源于实践,但不仅仪来源于实践,它还米自于历史上理论先驱的思想总结,来自于同时代的理论碰撞。即理论来源于实践批判、理论批判以及在实践批判和理论批判辩证统一基础上的自我批判。中国当代经济哲学理论基础问题上的探讨基本上就是循着这样的思路而进行的。

谈到理论基础问题,就有一个按照理论基础对经济哲学进行分类的问题。由于经济哲学是经济学与哲学联盟的产物,所以当我们淡联盟之时,其内容和边界应该明细化。即中国当代经济哲学是用什么样的哲学与什么样的经济学的联姻?以不同的经济学和不同的哲学联姻,其结果是完全不一样的。比如有的学者是用西方哲学和西方经济学进行联姻,而西方哲学又分为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两支,以科学哲学与经济学联姻,则重经济方法论,以人本主义与经济学联姻,则重经济伦理学;并且,西方经济学也是流派纷呈,交叉联姻的结果,就更加众说纷纭了。又比如,另一些学者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进行联姻,而大家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又都有不同的理解,以苏联教科书的“两物”哲学体系和政治经济学体系联姻,与以“实践哲学”和“价值实现经济学”联姻的经济哲学,理论与观点也会大相径庭。但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框架内,理论分歧毕竟要小得多。基于此,有同志就提出,可以把中国当代经济哲学划分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哲学和非马克思主义经济哲学两大类。我们这里主要谈谈占主流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哲学的实践和理论基础问题。

(一)实践“批判”——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实践问题的审视与研究是中国当代经济哲学构建与发展的根本动力和源泉

应时代要求而产生的经济哲学要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的精华,就得像马克思说的那样,“不仅从内部即就其内容来说,而且从外部就其表现来说,都要和自己时代的现实世界接触并相互作用”。‘所以,中国的经济哲学的建构与发展,关键是要张扬经济哲学的应用本质,回应实践的挑战,发挥经济哲学横跨哲学和经济学两大学科的优势,植根于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沃土之中,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不断进行审视和追问,在审视和追问中进行理论创新。通过对重大经济实践问题的研究带动基础理论的研究,以基础理论研究促进对现实问题研究的深入,自觉形成由感性具体到理性抽象再到感性具体这样一个循环往复的认识过程,以此不断提高人们的理论认识水平,推动经济哲学稳定和健康地发展。此外,笔者认为,就目前阶段而言,我国经济生活的实践还不足以为中国的经济哲学建成体系提供足够的基础条件,因此,经济哲学研究的重点,应当放在经济生活与经济哲学自身必不可少的重大问题的深入研究上。俟这些“点”的数量足够多时,才能将它们联成学科体系的“面”。

(二)理论批判——在实践“批判”基础上对人类思想史上各种经济、哲学和经济哲学思想的批判、扬弃和继承

1.注重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西方经济学的整合。具体地说,也就是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前提下,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高层建瓴地对西方经济学进行辨证地对待、批判地借鉴和应用,以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理论与实践的辨证发展,从而赋予马克思主义新的时代内涵,进一步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哲学、甚至中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学提供更丰富的理论基础。

关于这方面的观点,我们简介如下:有的经济学家指出,中国经济学的发展,必须超越性地综合马克思经济学和现代西方经济学两者的理论优势,使经济学中的哲学分析方法与数量分析方法耦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学。而要实现此目标,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建

构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哲学,为经济学的发展和市场经济实践提供直接的方法论养料;也有学者指出,马克思的经济哲学思想对于批判地吸收西方经济学理论,建构新的完整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正确理解“经济全球化”等当代理论和现实问题,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在进行改革、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首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但是为了尽快发展社会化生产,还必须吸收西方经济学在组织市场运行中一切有效的观点。如何在坚持社会主义中更好地利用西方发达国家组织社会化商品生产的各种手段,建立社会主市场经济,是我们当前进一步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婵论,建立马克思主义经济哲学,应该重点探索的课题。把马克思主义定性分析与西方经济学的定量分析结合起来,不断总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经验,使我们认识由感性具体到理性的抽象再到理性的具体,不断深化;经典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西方新占典综合派经济学与凯恩斯学派理论各有长处,同时也各有缺漏,应当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加以综合,才能实现经济学研究的飞跃。

2.挖掘、比较、整合历史上的既是伟大经济学家又是伟大哲学家的理论,找出其经济思想与哲学思想之间的内在逻辑与联系,将其归纳凝聚成经济哲学理论发展的一般规律并用来指导我们的理论研究,从而使我们的经济哲学研究具有厚实的历史基础。这样,既可促进我们经济哲学认识能力的提高,又有利于我们发现新的理论生长点。

3.发掘和整理中国优秀思想文化并赋予其时代内涵,以期在中西思想理论的碰撞和交流中实现经济哲学理论研究的不断突破。

(三)自我批判——即对我们已构建的经济哲学理论自身的反思、扬弃和超越

对自身理论的反思、扬弃与超越,是理论发展的必然要求。对成长着的当代中国经济哲学而言,自我批判尤其重要。这是对辩证法的遵循,是与时俱进的体现,是变化着的实践的要求,是与发展着的其他理论的共鸣。但是,当代中国经济哲学的自我批判,做得还很不够,论者们还处于“各唱各的调”状态。

三、中国当代经济哲学的意义

(一)实践意义——中国当代经济哲学应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呼唤而产生,它对实践问题的回答对于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有着重大的实践意义

对我国社会大转型带来的各种矛盾的认识,迫切需要把哲学和经济学融为一体的经济哲学进行综合概括,对改革和市场经济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作深入、全面、乃至前瞻性的分析研究,以取得历史必然性的真知,为实际决策和操作提供理论支持。经济哲学作为理性思维与经济实践的最佳结合部,它既能以科学的经济世界观和方法论层面上规范和指导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又能使自身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获得生生不息的活水源头,充满不断发展的勃勃生机。

(二)理论意义——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需要而产生的中国当代经济哲学,作为经济学与哲学联姻的产物,作为对哲学的经济学传统和经济学的哲学传统的继承,它的发展对于经济学、哲学都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

1.经济哲学是经济学和哲学走出各自“危机”的需要

经济学方面,一是现代西方主流经济学把“理性经济人”研究模式泛化和抽象化,成为了“黑板经济学”;二是我国的经济学研究重实证轻人文、重数学轻思辨,把经济学变为单纯的逻辑推理和一连串数字符号。它们都远离了实践、远离了生活。而哲学方面,则出现了“贫困化”的尴尬情况。由于我们曾经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有过许多方面的教条化、模式化理解,片面强调思辨而脱离现实生活,使哲学遭受冷落。而经济哲学则可以作为一个中介,使经济学和哲学两大学科重新统一于对“市民社会”的关注中,使二者更加贴近现实生活,以调整和加强自身学科的建设。因为发展市场经济需要经济哲学的理性关照,哲学的振兴也要从经济生活中获得思想养料。

2.经济哲学对经济学的特殊意义

观点一:(1)只有经济哲学能够解决经济学的逻辑前提问题。(2)只有经济哲学能够解决经济本体论问题,即何谓“经济”的问题。(3)只有经济哲学能够解决经济认识论问题。经济学是对经济现象的认识过程及其结果,既然是认识过程,其中就存在着认识论问题,而这一问题只能交给经济哲学来解决。(4)只有经济哲学能够解决经济学方法论问题。经济哲学方法论是经济学发展的不可或缺的。(5)只有经济哲学能够解决经济学价值观问题。

观点二:一方面:(1)经济哲学是克服经济理论体系内的混乱与自相矛盾、促使经济理论尽可能完善的有效工具。(2)经济哲学使人们更清醒地认识经济学的学科性质和特点。(3)经济哲学有助于正确认识经济理论的真理性与局限性的相互关系,克服盲目的信仰和独断论的倾向。经济哲学的根本意义就在于,它有助于打破对经济理论的盲目迷信,把握经济理论的应用范围和使用条件。另一方面:(1)克服简单、绝对地看待经济理论的独断论心理状态,进一步推动中国的经济学与经济理论的繁荣。(2)防止盲目照抄照搬某种经济理论观察中国现实问题的教条主义倾向,避免现代化与经济建设中的重大挫折的发生。

3.经济哲学对哲学的特殊意义

作为理性思维与经济实践的最佳结合部的经济哲学,既是当代哲学摆脱困境、寻求新发展的一种努力,同时也是现代哲学理论活动的重要内容和历史使命,更是其实现历史性突破的前进创新的革命性契机。特别是在马克思主义的中国,研究经济哲学更是探寻历史唯物主义产生之源,发展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途径。

总之,当代中国经济哲学是一个时代课题,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使经济哲学的建设和深入研究显得尤为迫切,这不仅表现为经济哲学自身的发展,也表现在对哲学、经济学发展的极大促进上。通过经济哲学这个中介,既可以改造哲学,也可以改造经济学。

四、中国经济哲学产生、发展的历史背景和现实基础

(一)现实背景与基础

从世界范围来看,随着人类步入智能化和数字化生存时代,全球经济的发展将更加呈现多元、振荡、非均衡、信息非对称的趋势;而世纪之交的中国,正在经历着一场全面而深刻的历史性变革。党的十四大以后,我国的改革日益进入攻坚阶段。一方面,社会上各种矛盾不断分化和重组;另一方面,改革模式的选择和建构又不断产生新的矛盾。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深入推进,社会发展对经济哲学的要求将更趋强烈,迈向新世纪的经济哲学会出现长足的发展。

(二)学术背景与基础

1.现实经济哲学兴起的背景源于两个“危机”

首先,经济学研究出现了“危机”。一方面,现代西方主流经济学派的理性经济人假设走向褊狭,成为“黑板经济学”。另一方面,中国市场经济初期发育阶段的经济学研究急需实现本土化。其次,哲学陷入“贫困”中。为走出思辨的象牙塔,投入到经济

现实生活中去,哲学理论工作者有必要促成理论研究的范式转换,借鉴经济学理论成果及研究方法,加强与现实的结合。

2.现实社会向社会科学提出了一系列全球性重大热点问题,要求以协调方式研究与解答,各学科的相互渗透和结盟成为大趋势。

3.取得对我国正在发生的深刻社会转型的真知,从而掌握主动权,已成为我国社会科学工作者的共同任务。

五、马克思主义经济哲学原理与中国当代经济实践重大问题的结合

1.将马克思主义经济哲学原理与中国当代经济实践结合起来,从整体上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并进而为“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理论支持。这是当代中国经济哲学的重大历史使命。

2.借鉴马克思经济哲学的科学方法论,构建当代中国的经济哲学体系。这是当代中国经济哲学的重要历史任务。这就要求:第一,借鉴马克思经济哲学客观性与主体性的统一;第二,借鉴马克思经济哲学科学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第三,借鉴马克思经济哲学决定性与选择性的统一;第四,借鉴马克思经济哲学共时性与历时性的统一;第五,借鉴马克思经济哲学实证归纳与理性概括的统一。

3.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尤其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还向马克思主义哲学、向当代中国经济哲学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课题

第一,一般的哲学问题。其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一实践唯物主义的根本问题。其二,社会大实践问题。其三,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性问题。其四.社会主义大发展问题。其五,关于社会经济发展中物的因素和人的因素的关系问题。其六,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效率和公平的关系问题。其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负效应的关系及其评价问题。其八,关于集体原则和社会原则在个人利益中的贯彻及其辩证关系。其九,市场经济与人的主体性。其十,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前景问题。

第二,经济哲学问题。其一,关于经济建设的目的和手段问题。其二,关于计划体制和市场体制的哲学根据。其三,经济发展和道德进步的关系问题。其四,一元与多元的问题。

第三,市场哲学问题。其一,研究生产力的发展与市场发展的关系。其二,研究社会经济形式与资源配置方式发展的一般规律,进而揭示社会经济形式的发展规律和资源配置方式的发展规律。其三,研究市场经济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其四,研究市场规律、市场机制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其五,研究计划配置与市场配置的关系以及政府在市场经济运行中的作用。其六,研究市场经济运行中的共性和个性、原因和结果、必然和偶然、有序和无序等问题。其七,研究市场结构、供给与需求结构、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以及企业内部结构和这些结构之间的关系。其八,研究人们对市场经济及其运行规律认识的辨证发展过程。其九,研究市场经济中的道德环境问题。其十,研究市场经济发展与整个社会发展的关系。

当然,上述这位学者所讲的“市场哲学”问题,也属于经济哲学范畴。总之,无论是重大历史使命也好、重要历史任务也好、重要理论课题也好(我们的分类可能一定准确),都是当代中国经济哲学理论工作者应该完成的。我们在此再次综述一下当代中国经济哲学研究的几个重大问题,目的也就是为完成这些使命、任务和课题再发出一次呼吁,再提供一点便利。

责任编辑:钟 犸

作者:汪 强

学界经济哲学论文 篇3:

论马克思经济哲学方法

【摘要】马克思在批判与继承古典经济哲学方法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经济学哲学方法。以《<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方法一节为例,马克思采用了“抓典型分析”、“从抽象到具体”、“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其方法中体现着科学性与人文性,社会性与历史性的统一,并对当代西方经济学与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都有着借鉴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政治;经济;方法

席卷资本主义国家的第一次世界性经济危机,进一步暴露出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也促使了马克思加快对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和写作进程。《<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虽是马克思未完成的手稿,却是一篇系统地论述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的文稿,特别是其中的政治经济学方法,在如今仍具有着重要的学术研究意义、理论价值及时代借鉴意义。

一、马克思经济哲学方法的背景

在西方主流经济学不断丰富与发展的同时,其弊端也日益暴露出来。马克思在批判与继承古典经济哲学方法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了自己的经济哲学方法。

1、马克思经济哲学。经济哲学是关于经济学的哲学,是经济学与哲学辩证融合所形成的产物,也是一门对经济学本身及经济活动作出哲学反思的学科。马克思经济哲学是在融合了经济学与哲学的基础上而形成的,也是在批判经济学家和哲学家在研究经济问题时出现的问题的过程中产生的。马克思经济哲学以“现实的人”作为研究对象,从经济现实出发,不拘于空洞的思辨与抽象的理论推理。不仅在批判的过程中拆穿国民经济学家的谎言,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结构及其弊端,还得出了人类社会历史的本质及其规律的伟大思想。

2、马克思经济哲学方法的形成与发展。马克思經济哲学方法是在马克思的哲学思想发展及经济学研究深入的过程中形成的,也是在与经济学家论战中发展起来的。马克思经济哲学方法形成的转折点与他发现古典经济哲学方法弊端,着眼于经济学及经济生活的研究是密不可分的。《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第一次系统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他开始分析生产力和社会关系的矛盾运动。《哲学的贫困》在批判普鲁东的“政治经济学的形而上学”的过程中,把唯物史观具体化为经济学的研究范式。但此时的马克思的经济学方法总体上仍没有超出李嘉图的水平。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马克思把自己的哲学思想充分应用于经济现实问题的分析中,基本完成了马克思独特的历史唯物主义经济哲学方法。《资本论》是马克思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形态的巅峰之作,也是马克思经济哲学方法不断提炼、升华, 真正运用科学的经济哲学方法系统研究资本主义生产总过程。

二、马克思经济哲学的方法

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哲学的成功不仅仅体现在理论之中,更体现在它独具特色的研究方法之中。马克思经济哲学的方法是科学性与人文性,社会性与历史性的统一,也是区分与西方主流经济学差别的关键。

1、根本方法。在现实的经济与社会历史活动中,存在着多种多样的矛盾。如何在矛盾的特殊性中揭示出矛盾的普遍性,达到窥一斑而知全豹的效果,关键就在于抓住典型。“人体解剖对于猴体解剖是一把钥匙”,正如“低等动物身上表露的高等动物的征兆,只有在高等动物本身已被认识之后才能理解”一样,剖析资产阶级经济也是为以前社会形式的经济提供了钥匙,解剖一个典型资本主义国家就是为整个社会历史提供了钥匙。马克思以英国的资本主义经济作为分析的典型,在充分占有英国经济现实及历史材料的同时,揭示经济运行的规律。抓典型的方法是其它方法的核心,也是其它方法之所以能够充分展开进行的前提。

2、主要方法。《<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方法一节中提到的第二条道路是马克思经济学中要研究的道路。从最抽象最简单的范畴开始,比较具体的范畴的递进,再到把握整个对象总体的“从抽象到具体”的方法。经济学的研究应该从反映事物本质的逻辑起点——“抽象”开始,回到“具体”。这里的“具体”是理性的,是理解的产物,也是把直观和表象加工成概念过程的产物。从抽象上升到具体,是正确建立完整的政治经济学体系的方法。而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范畴逻辑顺序也应是与历史发展趋势相统一的。如,“现代资产阶级社会”中起主导作用的经济范畴是资本而不是与其他社会形式一致的土地所有制,这与逻辑演化顺序中“先资本,后土地所有制”是一致的。逻辑永远无法改变历史规律,非重复性的偶然并不能代表历史的必然。在认识与实践的相互作用中,历史生成逻辑,逻辑再现着历史,历史是逻辑的前提。

三、研究马克思经济哲学方法的意义

马克思经济哲学中存在着许多科学合理的方法,在当代的经济哲学中也仍然具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不仅对当代西方经济方法论起着重要的借鉴意义,更对中国社会主义的经济现实起着正确的指导作用。

1、对当代西方经济学方法论的意义。西方经济学方法论的发展丰富了经济学理论,但同时也暴露出了西方经济学的危机。过分地追求形而上学的自然主义方法论,回避历史的必然性,片面地理解经济现象,使经济学理论日益与现实的经济生活相脱离。马克思经济哲学方法批判地继承了古典经济哲学方法的科学、合理的内核,并结合现实经济,揭露经济运行的正确规律,对当代西方经济学方法论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2、对中国现实的意义。中国经济现在正处于低迷与繁荣、萧条与泡沫并存的时代。面对经济转型等一系列复杂的现实环境,正确借鉴马克思经济哲学方法,是经济学界与哲学界共同的心声。中国的发展是理论滞后于实践,“摸着石头过河式”的模式不利于经济的稳定发展,因此,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现实急需正确的方法进行指导。抓典型现象进行分析,提高经济问题的应对解决效率;从抽象到具体,做到认识的两次飞跃,实现认识与实践的相互作用;逻辑顺序与历史趋势的统一,提高理论素养,增强逻辑基础,归历史科学。

当今经济学出现的危机,要求我们要重新审视经济学的学科性质,特别是要关注其研究方法。长久以来人们之所以关注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必然是离不开方法中的独特魅力。当然方法的研究过程中也存在着种种弊端,这就要求我们在分析马克思的理论时,要以基本文献作为切入点,回归到原生态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上来。

【参考文献】

[1] 宫敬才. 马克思经济哲学研究[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4.

[2] 姚顺良.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从创立到第二国际[M].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

[3] 吴锦华. 政治经济学方法探析——重温《<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J]. 当代经济研究, 2010(6).

[4] 宫敬才. 比较视域中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研究范式论纲(二)[J]. 理论经济学, 2014(5).

[5] 程 瑞. 马克思经济哲学及当代意义的研究[J]. 赤峰学院学报, 2015(4).

【作者简介】

谷菁菁(1989—),女,河北省唐山市人,河北大学政法学院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

作者:谷菁菁

上一篇:难治性妇产科论文下一篇:海洋经济发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