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思维下的钢琴教学论文

2022-04-23

(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县抚宁镇中心学校,河北抚宁)[摘要]:新课标下的中学音乐教学要潜心研究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做到三个转变,培养创新型人才;欣赏教学要让学生“动”起来,在有动有趣的活动中去感受音乐、锻炼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创新思维下的钢琴教学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创新思维下的钢琴教学论文 篇1:

基于“研究性教学”理念的高校《音乐名作鉴赏》课程教学探索

摘 要:“研究性教学”把学生课上课下的学习、研究行为均纳入课程教学领域,学生在任务驱动下,通过合作性学习环境中的个别化学习,亲身体验并深度理解知识的生成过程,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被有效激发。融入“研究性教学”理念的高校《音乐名作鉴赏》课程,其教学过程体现出现代教育的教学目的:不单纯是知识技能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独立获取与运用知识的能力,即不仅重视“学到什么”(学习成果),更要关注“怎样去学”(学习策略)。

关键词:研究性教学 音乐名作鉴赏 叙事曲 高校音乐教学

随着当代知识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对人的能力和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传统的教育模式已不能完全适应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调整学习方法,从被动接受知识改变为主动探究知识。在这种背景下,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和科学探索能力的培养为目标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研究性教学,正成为新世纪教育改革的一大热点。2005年教育部明确提出,要“积极推动研究性教学,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譹?訛。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紧锣密鼓进行的当代中国高校,研究性教学也日益得到关注,于各类课程中不断被实践和运用。本文将在高校《音乐名作鉴赏》课程专题教学的基础上,就此问题进行一些探讨,求教于广大同仁。

一、“研究性教学”理念融入高校《音乐名作鉴赏》课程的必要性

“研究性教学”通常又被称为“研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以区别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和“接受式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研究性教学是“以探索和研究为基础的教学”,其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为宗旨,通过改变学生单纯、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在帮助学生进行接受式间接学习的同时,形成一种对知识的主动式的直接探索。?譺?訛

在高校本科音乐专业课程设置中,《音乐名作鉴赏》是一门具有高度综合性、开放性的专业基础课程。通过欣赏音乐及其他多种形式的艺术实践活动,使学生充分理解、体验蕴藏于音乐中的美与丰富的情感,从而获得完美的艺术享受。但是,我们应清醒地看到,虽然当下高校《音乐名作鉴赏》课程已融入了多媒体、信息技术等教学手段,却仍然受传统课堂授课模式影响颇深,很多教师还沿用着“以知识灌输为主,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以音乐体裁为教学单元的乐曲解说,依然是主要的教学套路。整个教学过程基本围绕着教师的讲授进行,师生互动较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强,学生自主学习和沟通协作能力亦难以得到有效提高。就该课程授课对象而言,本科生的生理和心理皆趋成熟,处于人生学习知识的黄金年代,他们精力旺盛、眼界开阔,个体能动性强,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和创造性等都有了较为突出的发展。如果继续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不仅对他们来说没有太大的吸引力,也无法达到充分展示个性和培养其创新思维能力的教学目的。因此,从《音乐名作鉴赏》课程本身特点及学生心智发展的需要两方面看,在课程进行中融入“研究性教学”这种新的理念实有必要。

二、“研究性教学”在高校《音乐名作鉴赏》课程的应用实施——以“叙事曲”体裁教学为例

为了有效地进行研究性教学,获取宝贵的教学实践经验,笔者尝试以“叙事曲”体裁为案例,在所任教高校进行《音乐名作鉴赏》课程的研究性教学实验。这次教学实验可划分为三个阶段:创设情境、研究体验、成果交流。

在創设情境阶段,为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笔者首先抛出问题:你怎样来理解叙事曲这一音乐体裁及相关经典作品?然后,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一项课题研究来回答这个问题,研究成果要与自己所学专业有较为密切的联系,准备时间为一周。在研究体验阶段,学生按照自愿结合的原则,5至6个人组成一个小组,并推选出一名组长。小组成员课下需集体讨论制定总体研究计划,后由组长统筹安排研究任务。小组成员按照任务分工,根据个人的学习经验,结合教师介绍的参考书单及网络检索方法,积极利用图书馆、互联网等多种手段和途径全方位、大面积、多角度地检索和分析自己所负责模块的相关资料。接着,再通过小组研讨将个人思考内容汇聚整合成最终汇报成果,以PPT形式在课堂予以呈现。这一阶段,笔者频繁走访各小组了解情况,并以现场参与、QQ、微信等多种方式积极加入小组研讨给予鼓励,随时答疑解惑,并适时指导学生调整研究方案。

一周后的成果交流阶段,每个研究小组推举一至两位代表进行汇报,内容包括讲解本小组的选题、研究思路、研究中遇到的困难及收获等。同学们的发言十分精彩,新奇、有趣的见解迭出,现场气氛十分热烈。成果交流结束后,笔者都做了详细点评,肯定了同学们的认真努力的学习态度与探究精神。现撷取不同班级研究小组的一些选题与读者分享:音乐学班某小组《“体裁”与“内容”的完美结合——谈肖邦的<叙事曲>》,认为肖邦的叙事曲是肖邦在用自己的音乐语言来叙述被音乐的浪漫主义诗意化的故事,他的叙事曲体现了叙事性、抒情性、戏剧性的完美统一;作曲班某小组《勃拉姆斯g小调叙事曲(Op.118 No.3)分析》,谈到这首作品的是一个拱形曲式结构,主题激动有力,节奏型旋律化的动机贯穿全曲并形成强烈的音乐对比;键盘班某小组《肖邦< bA大调第三叙事曲>演奏体会》,在比较霍洛维茨与齐默尔曼两位钢琴大师对这首作品不同演绎处理的基础上,主要从触键方面讲述了自己的演奏心得;民乐班某小组《二胡独奏曲<兰花花叙事曲>鉴赏》,通过演、讲结合的方式,为大家介绍了此首乐曲的音乐形象、演奏技巧、音色处理、演奏版本等多方面情况;演唱班某小组《电影<钢琴家>中的肖邦<第一叙事曲>》,结合乐曲在影片里出现的两次片段的播放,分析了电影画面与钢琴音乐在内容表达、情景叙事、人物刻画、主题思想等方面配合的成功之处。并认为该部影片以影像化的方式赋予了肖邦叙事曲具象化的内容,这种将电影与钢琴音乐两种艺术形式的结合,不失为音乐鉴赏的可贵探索和有益尝试。但同时同学们也向影片导演及配乐师提出了自己的疑问:为什么《第一叙事曲》的呈示部副部主题、展开部、再现部没有在影片中出现?原因何在?

三、教学后的反思

研究性教学把学生课上、课下的学习与研究行为均纳入课程教学领域,学生在任务驱动下,通过合作性学习环境下的个别化学习,亲身体验并深度理解知识的生成过程,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被有效激发,真正实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

融入“研究性教学”理念的高校《音乐名作鉴赏》课程,与传统课堂相比,教师从照本宣科的知识主宰者转变成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引导者和驱动者。学生则在教师创设的内容情境中,结合自己的专业方向积极主动地完成学习任务,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换为真正意义上的知识的合作者与探索者。此种教学方式能够较为有效地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成果交流环节有了展示自我的机会,能够充分获得求知的成就感。这对学生养成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和追求卓越的进取精神大有裨益。整个过程亦体现出现代教育的教學目的:不单纯是知识技能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独立获取与运用知识的能力,即不仅重视“学到什么”(学习成果),更要关注“怎样去学”(学习策略)。

笔者通过教学实践意识到,研究性教学是优化高校《音乐名作鉴赏》课程教学的一种有益探索。同学们也在课程学习中获益匪浅,课后LSQ同学说:“一开始觉得很难,但最后还是坚持了下来。这种教学方法,让我扩展了知识面,培养了团结合作的精神,学到了很多课本以外的宝贵知识。上课不再是应付老师,被动听课,而是自己身心的全情投入,学习也有了乐趣。”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也发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首先,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有待加强。发现、提出问题才能分析、解决问题,从而达到提高认知思维能力的学习目的。课程进行中学生的批评精神明显欠缺,特别是在成果展示后的点评互动中,主要以教师点评为主,学生组内自评、组间互评基本处于失语状态。个中原因,笔者分析,一方面是学生囿于面子,另一方面则是学生将研究中的感悟转化为口头表述方面的能力仍有提高的空间。

其次,研究性教学鼓励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与传统的教学模式有着本质的区别。但由于近年大学扩招,学生人数翻倍增长,学生个体差异较大,专业背景、理解能力与兴趣点各不相同,导致教学结果参差不齐。大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热情高涨、勤于动手,但也有一些同学团队精神与合作意识欠缺,加之努力求知的探索精神不足,虽然老师一直在跟进、督促,却总是敷衍了事,对研究性教学参与度不高。

再次,学生的研究视野尚待拓展,学术问题不容忽视。在创设情境阶段,笔者为使学生对于叙事曲这一体裁的欣赏体验更为开放、多元,曾经将《新格罗夫音乐与音乐家辞典》(2001版)的“Ballade”(叙事曲)词条等外文参考资料推荐给学生阅读,但就最后呈现成果看,由于跨文化学习导致的畏难情绪,学生对这些外文资料基本没有触及。另外,由于本科阶段没有相关课程的指导,学生在PPT成果汇报中暴露的学术失范问题比较严重,主要表现在引用他人观点、资料与数据时没有注明出处,注释与参考文献标示随意粗放等。这点尤其需要高校教育工作者予以警觉,因为,良好的学术道德规范是高校课程教学与学术研究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对于树立优良学风、培养正直诚信的现代创新型人才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高等音乐教育改革的中心议题,就是反思以灌输知识为主的教学传统,重建以学生主动学习和创造性实践为灵魂的现代教学模式。高校教学应该顺应青年大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提供合适的土壤。作为一种新的课程观、知识观与教学观,“研究性教学”能够为这片土壤提供旺盛的生长基,能够促进包括《音乐名作鉴赏》在内的高校音乐课程进行更深层次的教学探索,对于推进和深化高等音乐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办学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当然,因其没有固定的教学套路,没有可供操作的“本本”,也给授课教师的知识水平与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挑战。

注释:

?譹?訛李剑萍.大学教学论[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8.

?譺?訛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教育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教高[2005]1号)[A].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第二次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会议资料汇编[C].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作者单位:广西艺术学院音乐学院

作者:蒋燮

创新思维下的钢琴教学论文 篇2:

浅谈新课程标准下的中学音乐教学

(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县抚宁镇中心学校,河北 抚宁)

[摘 要]:新课标下的中学音乐教学要潜心研究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做到三个转变,培养创新型人才;欣赏教学要让学生“动”起来,在有动有趣的活动中去感受音乐、锻炼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中学音乐教学 新课程标准 创新

《音乐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为音乐教育改革增添了浓重的一笔。新课程代表着新的教育理念,既给教师的音乐教学提供了广阔的创新空间,又给音乐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在当前信息技术广泛应用的情况下,如何加强音乐教育教学的自身建设,完善音乐课程体系,推进美育的发展,已成为摆在音乐教师面前的一个十分重要和紧迫的课题。

一、在新课程标准下的音乐教学要研究教学方法,培养创新人才

著名教育家钟启泉认为,在教法上教师尤需确立三个新观念:(1)有效教学观。从科学教育学的高度探讨包括引进电脑技术在内的教学设计技术,追求“高效教学”。(2)学生进步观。教师是为每个学生的进步而教学,每个学生进步与否是衡量教学优劣的尺度。(3)教学媒体观。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让学生借助教材获得一定的知识、技能、概念、认识的手段或媒体。

教师要创立适合初中学生年龄特点的音乐实践方式,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首先,要积极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求知欲望。教师创设的问题小而具体,新颖有趣,善于将所要解决的课题寓于学生实际掌握的知识基础之中,造成心理上的悬念;其次,要丰富呈现手法,通过图画、投影、录像、教学多媒体课件等多种方式来激发学生的浓厚兴趣;第三,要及时反馈,激励进取。教师的任何反馈对学生来讲都是评价的含义。教师如何进行评价是影响学生学习动机最主要的外部因素,教师的反馈应以鼓励为主。

音乐活动的过程原本就是三度创作的过程,一度创作是谱面静态的,二度创作是动态的表演,三度创作是欣赏者,课内的说、唱、奏、等活动都是在创作中进行。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应挖掘教材中可进行创造性教学的内在因素,为学生提供创作素材及语汇。另外,教师要具有广泛的兴趣,还要有渊博的知识,这样的课堂教学才能轻松、灵活、自如。

二、新课标下的音乐教学要实现三个转变

1.教学方式要转变。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从本学科延伸到跨学科。学生接受音乐教育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因此,音乐教育必须具有宽阔的视野,保持开放的态度。例如,在初一第二单元的《走进大自然》的教学中,我让学生利用网络等手段收集相关资料,让他们尝试用自己的音乐语汇表现自己生活中的音乐。

2.教学重心要转变。要强调培养表现能力、强调创造探索精神、强调音乐的人文内涵。新课标提出要“培养学生自信的演唱、演奏能力及综合性艺术表演能力,发展学生的表演潜能,使学生能用音乐的形式表达个人的情感并与他人沟通、融洽感情,在音乐实践活动中使学生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情感的陶冶。”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教师每节课、每个音乐知识都要投入情感,做好正确的启发和导向工作,让学生在每次音乐学习过程中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美的享受。

3.教学评价要转变。教学评价是教学工作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基本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也是教育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新课标要求:“应在体现素质教育目标的前提下,以音乐课程价值和基本目标的实现为评价的出发点,建立综合评价机制。”这就与我们以往的“成绩考核”有着重大的区别。新课标所要求的评价是包括对学生的学业成绩、对教师的教学效果、对学校的教学管理、教学质量,以及对本课程的建设和发展进行全面的评价。

总之,音乐教师只有深入生活、深入学生,把握音乐教学的变化与规律,才能使音乐教学尽可能地做到生活化、社会化、多元化与个性化,才能使学生不断提高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

三、中学音乐欣赏教学应该强调学生活动的重要性,让学生“动”起来

中学的音乐欣赏教学是作为艺术欣赏课程之一,中学生正处于生理、心理发展趋于完善和成熟的特殊阶段,自我意识强,有一定的文化基础,对知识信息的摄取有较强的主动性和明显的选择性。如果说小学音乐课的活动设计理念是和学生一起“动”的话,那么中学音乐欣赏教学的活动必须做到让学生和你一起“动”。

1.“情”动。课堂的活动设计必须突出音乐性、情感性,以情为先,引导学生在音乐听觉的时空中进入人类丰富多彩的情感世界,让学生打开心灵之窗,在情绪的勃发和激动中享受美感,陶冶情操。如欣赏圣•桑的大提琴小品《天鹅》,梳理完大提琴和钢琴的音色功能,让学生随着音乐欣赏一段由老师表演的配乐诗朗诵:“月光朦胧波光粼粼的湖面上,由远而近进入我们视线的是一只天鹅,它高贵而典雅,不时梳理一下岁月的羽毛……”钢琴清澈明亮的音色衬托着大提琴柔美深沉的形象描绘,在教师柔和和富有情感的演绎中,将学生带入一个静谧、幽美、神奇的音乐诗画的情景中;

2.“思”动。“思”即思维,知识技能的掌握不是教学惟一的目的,良好思维习惯的养成和思维能力的提高,更是施教者们关注的主题。作为教师,在教学中要设计与学生知识经验相关的问题情境,选择与音乐作品本身特点想吻合的思维形式,善于捕捉学生创新思维的闪光点;

3.“行”动。学生的课堂行为活动是学生对课堂内容主观心理反映的外显,也是课堂交流活动的组成部分。如果说设计情感和思维的活动是一种内在的静态的“动”的话,那么“行”动的教学设计则是一种外在的具体的音乐学习活动。让学生自主、合作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自然而生动地进行才艺展示、锻炼能力。

4.“心”动。“心”即“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好的音乐课以其独具魅力的音乐性,大容量的文化储备和生动有趣的课堂活动形式,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终生热爱音乐的情感,这是音乐教学的长远目标。中学音乐教学的课时有限,我们要真正培养和维持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还必须注重课外进行有目的的有选择的引导,让音乐活动成为校园文化的一部分。如组织有益的课外文娱活动、音乐知识讲座、校园舞会、生动的多媒体视听展等等,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让他们在音乐的氛围中感悟音乐,做到心中有乐。

总之,中学音乐欣赏教学应该强调学生活动的重要性,让学生“动”起来,在有动有趣的活动中,感受音乐体验音乐;在民主开放的气氛中培养自信锻炼能力;在自主探究、团结协作的情境中培养自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保证音乐课程的实施,音乐教师要适应形势,加强自身学习,注意音乐教学各领域之间的有机联系;更新观念,建立平等互助的新型师生关系;努力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音乐课的创新,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创新性人才。

作者:吴宪奇

创新思维下的钢琴教学论文 篇3:

话题“你别无选择”等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在物质日益丰富的现代社会,“省”似乎显得微不足道,于是奢靡之风大行其道,铺张浪费现象比比皆是。为了遏制“舌尖上的浪费”“车轮上的腐败”,中央八项规定应运而生。

原属丰雨地区的台湾,今年却逢大旱。因此,从政府部门到企业、民间,节水策略纷纷出台。就连台湾水价太便宜的问题,也再度被提出来反省。

“当年走的是错误的道路。结果淮河两岸人民非但没能富起来,生态也被破坏了”。2015年3月5日下午,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参加安徽代表团审议,当听到代表建议明确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战略时,他坦言以前在安徽任职时,自己的治淮之路是错误的。如今,恢复淮河生态确实是安徽的“心头大患”。

与“省”息息相关的事情还有很多……

读了这则材料,你有何感想?请结合自己生活中的感受或见闻,以“省”为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立意点拨】

“省”是一个多音字,材料主要涉及其“节省”“反省”之意,这契合了当下很多社会的热点议题,如日本对历史的认识问题、美国对亚投行的态度问题、全球节能减排问题,等等。写作时宜将这些问题化大为小,化虚为实。

从省(shěng)的角度:节省是一种永不过时的美德,对个人、社会、国家都有利;欲速则不达,成功没有捷径;省略之美,美在含蓄,在文学、艺术、建筑等领域,适当的省略往往能够给人留下思考的空间。

从省(xǐng)的角度: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自我反省,弥补缺漏,提升自我;反省历史,让世界更加和平。

【优秀立意】

1.追求速成,只会把自己逼上绝路。2.真诚的反省,永远不会迟到。

【高分素材】

不可省略的阳光

蕨菜,是一种营养丰富的野菜,以前对外出口的销路非常好。然而,后来却被国外客商拒绝。

蕨菜的美味,在于采摘和晾晒有讲究。蕨菜的采摘时间一般只有十天左右,这个时候的蕨菜最鲜嫩,过早不行,太迟也不行。采下后,需要在阳光下晾晒两天,让水分蒸发掉,然后捆好入箱。食用时,把蕨菜放到水里泡一泡,即可恢复当初的鲜嫩。

然而,一些菜农为了节省时间,把蕨菜采回后,就直接把蕨菜放到热炕上烘,只需两个小时,就把水分烘干了。他们自以为找到了捷径,因为这样处理的蕨菜,从表面上看,和晾晒后的一模一样。可等到顾客食用时,区别立即显现:把它们放到水里,不管怎么浸泡,始终都像老树根一样,根本嚼不动。这直接导致备受国外客商青睐的蕨菜被“封杀”。

素材化用:那些一心想速成的菜农,省略了两天的阳光,但是没想到最终被“烘干”的却是自己。追求速成,不懂得循序渐进,只会把自己逼上绝路。

勃兰特跪下了,德意志民族站起来了

1970年12月7日,刚刚对捷克、波兰进行国事访问的联邦德国总理维利·勃兰特冒着凛冽的寒风来到华沙犹太人死难者纪念碑。勃兰特向纪念碑献上花圈后,突然双腿下跪,并发出祈祷:“上帝饶恕我们吧,愿苦难的灵魂得到安宁。”勃兰特以此举向二战中被纳粹党无辜杀害的犹太人表示沉痛哀悼,并虔诚地为纳粹时代的德国认罪、赎罪。勃兰特在华沙犹太人纪念碑前的这一跪,被誉为“欧洲约一千年来最强烈的谢罪表现”。

素材化用:反思历史,忏悔罪行,真诚道歉,德国以实际行动弥补伤害。正因为如此,曾有“血海深仇”的以色列与德国才逐步建立了牢固互信的双边关系;曾兵戈相向的法国与德国如今才会共同成为欧洲经济发展的中流砥柱;曾遭纳粹残暴蹂躏的波兰也才会与德国友好相处。不得不说,承认历史和对历史问题真诚的反省是各国和平发展的前提。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的期末考试“神题”——“容嬷嬷拿针扎紫薇,桂嬷嬷告诉容嬷嬷这不对,请问这体现了法律的什么作用?”该“神题”引发的公众议论还没停,媒体接着又报道了南京理工大学人文学院2013级法学专业刑法学课程考试的试题“玩穿越”的新闻:三国人物纷纷入题,诸如计算机高手刘备被曹操、许褚劫持到赤壁别墅区偷窃,刘备帮助解开密码锁,窃得近20万元财物,问对本案应当如何认定。这些“神题”引来了公众的围观和社会的激励争论。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立意点拨】

“神题”是一种教育现象,也是一种文化现象。考生可以就事论事,对“神题”这一现象加以评价,或肯定,或否定,或辩证看待;也可以对校方出“神题”这一现象加以剖析,分析其成因,探究其影响。

从肯定“神题”的角度看:用生动活泼、贴近生活的形式进行教学,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教学效果;为“神题”点赞,过去死板的考题容易让学生形成应试套路,现在接地气的“神题”能激发学生思考;有利于培养具有创新思维模式、敢于创新的人才。

从否定“神题”的角度看:动机不纯,“神题”的横空出世往往是为了吸引眼球和提升媒体以及社会公众对学校的关注度;徒有其表的“神题”是一种只有噱头而无实质的“创新”,是一种伪创新;“神题”被娱乐化,对经典、传统缺乏敬畏之心,容易影响学生的价值观,教育的意义也会因此大打折扣。

从辩证的角度看:教育(文化)的创新,既要看形式,更要注重内容,“神题”可以往形式多样、内容接地气的方向发展,但要避免低俗、媚俗、庸俗;要敬畏文化、经典和传统,也要让它们与时俱进,适应时代发展。

【优秀立意】

1.要穿越,更要创新。2.经典是民族文化之根,守护经典是每个人的责任。

【高分素材】

“穿越水墨画”

愤怒小鸟歇枝头、萧何骑车追韩信……毕业于南京某艺术院校的网友夏阿创作的“穿越水墨画”在网上走红。从古人使用自拍神器、萧何骑自行车到张飞开挖掘机,夏阿画的这一幅幅“现代古人”水墨画着实趣味性十足,每一张都让人忍俊不禁。有些作品在网上的转发量很多,受到众多网友的青睐。夏阿认为,“穿越”作品之所以受欢迎,是因为自己的作品能突破常规,给人以眼前一亮的感觉。他坦言:“大家的生活中充满了太多一本正经和自以为是,碰见一个不太严肃、好玩的事情,轻松一下,也挺不错的。”

素材化用:这种“穿越水墨画”缺乏水墨画的神韵,也破坏了古风意境,艺术价值也不高,但何尝不是一种新的创作方式。“古人+潮物”的创意,戏谑的画风能让读者会心一笑,何乐而不为?

“杜甫很忙”

2012年3月,新浪微博上流行一组图——“杜甫的一天”。高中语文课本中的杜甫图像被学生们涂鸦成各种形象:端着狙击枪凝视远方,开着坦克向前冲,戴着墨镜骑电动车出门,骑着自行车去买菜,跟美女翩翩起舞,穿着运动服打篮球……对此,网友纷纷赞赏:“子美真是个居家好男人。”这一组“杜甫很忙”的课本涂鸦图片,顿时让1200多年前的诗圣杜甫,突然变成了微博红人。

素材化用:拿杜甫开涮,看似无伤大雅,但是没有底线的恶意炒作,恰恰折射出了当下社会人文精神的失落和弱化。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在威廉·斯泰伦创作的小说《苏菲的选择》中,被关在纳粹集中营里的苏菲面临着一个残酷的选择。自己的一双儿女,她只能选择一个活下来,另一个则要被即刻送往焚尸炉。苏菲无法做出选择,她本能的选择就是不选择,但是,这便等于她默认了纳粹军官的选择——将两个孩子都送往焚尸炉。万箭穿心的危急时刻,苏菲还是做出了选择,她选择让儿子活下来,然后眼睁睁地望着幼小的女儿走向死亡。

假如我们处在苏菲当时的境地,又该如何做出选择呢?面对丰富多彩的人生,有时,我们可以有不同的选择;有时,我们又别无选择……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怎样的感悟与联想?请以“你别无选择”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立意点拨】

我们要准确解读“你别无选择”的含义。“别无选择”指的并不是“没有选择”,而是“除……之外,没有别的选择”,我们要根据所需要“选择”内容的不同而做出相应的对策。此材料对命题起提示作用,而非限制作用。在面对某些无可选择的东西,如家庭、出身等,我们应该敢于直面,付出努力以走出困境;在面对某些可以有所选择的东西,如对与错、是与非等,我们“别无选择”,只能选择捍卫公平和正义。

【优秀立意】

1.努力才能证明自己的价值。2.规则没有空子可钻。

【高分素材】

大仲马:我最得意的作品是小仲马

小仲马是法国著名小说家大仲马与一个女裁缝的私生子。私生子的身份使小仲马在童年和少年时代受尽世人的嘲讽,所以他决心通过文学改变自己的命运。可热爱文学创作的小仲马寄出的稿子总是碰壁。一天,大仲马对小仲马说:“如果你在寄稿时,给编辑附上一封短信,或是只写一句话,告诉他们‘我是大仲马的儿子’,情况或许就会好转了。”然而,年轻的小仲马不但拒绝以父亲的盛名作为自己事业的“敲门砖”,还不露声色地给自己取了十几个其他姓氏的笔名,以避免那些编辑把他和大名鼎鼎的父亲联系起来。面对一张张冷酷无情的退稿笺,小仲马没有沮丧,仍不改初衷地坚持走文学创作这条路。最终小仲马凭借《茶花女》一举成名。

大仲马临终前留下一句话:“我最得意的作品就是小仲马。”

素材化用:身为私生子,小仲马别无选择,他深知,只有通过不懈的付出才能证明自己的价值;虽然父亲是有名的作家,小仲马也别无选择,他拒绝父亲的光环庇护,默默耕耘,最终拼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使父亲以自己为荣。

哈佛大学校规:规则没有空子可钻

1764年的一个深夜,一场大火烧毁了哈佛大学的图书馆珍藏馆——哈佛楼。在大火发生前,一名学生违规把一册名为《基督教针对魔鬼、俗世与肉欲的战争》的图书带出了馆外,打算在宿舍阅读。

第二天,当这名学生意识到自己从珍藏馆带出的那本书已是珍藏馆唯一一本存世的书时,他陷入了纠结之中。最终,他还是敲开了校长霍里厄克的办公室。霍里厄克收下了书,非常感谢他能主动归还图书,随后很快下令把他开除出校。理由是,这名学生违反了校规。

素材化用:对遭遇厄运的哈佛大学图书馆而言,违规学生将珍藏图书归还,算得上是功过相抵,甚至可以说是功大于过。但是,在校长霍里厄克看来,校规的权威毋庸置疑,规则没有空子可钻。

【标杆佳作】

你别无选择

江西省南康中学 李金梦

选择,是我们时时刻刻都会面临的难题。有时候,让自己别无选择,反而是生活的大智慧。因为当你别无选择的时候,你的潜力就会被激发出来。

当人们面对诸多选择时,往往纠结不已,不知道要选哪一个。而选了之后,抱怨声通常不绝于耳,“要是当时选那一个就好了……”由此可见,让自己别无选择,你便会全心全意专注于当下,然后全力以赴去践行自己的选择。不给自己留退路,你才会找到出路。

你别无选择,便只能坦然接受既定的处境,然后全心全意地做好能力范围以内的事情。

欧阳修被贬至滁州,一腔治国才华没有用武之地,可他并没有灰心丧气、酗酒度日。既然别无选择,那只能坦然接受,然后全心全意地经营滁州这片小天地。兴修水利、减轻赋税、返田于农……欧阳修的利民政策,使滁州百姓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在《醉翁亭记》里,在同饮醉翁亭的觥筹交错中,欧阳修给我们展示了一派人民和谐安居的风光。正是欧阳修别无选择之时坦然接受命运态度,滁州才迎来了新气象。

你别无选择,便只能选择风雨兼程,全力以赴,勇往直前。

无臂钢琴师刘伟,10岁时因触电意外失去了双臂,成为职业足球运动员的梦想由此而终止。12岁时,他开始学游泳,两年之后,在全国残疾人游泳锦标赛上获得了两金一银。最后却因过敏性紫癜而被迫离开泳坛,放弃了自己的游泳梦。刘伟别无选择,只好将目光放在了自己的双脚,把情感寄托于他的另一项爱好——音乐,用双脚为自己铸起一个钢琴梦。这条钢琴之路,他走得格外艰辛。可是,只有双脚的他只能选择全力以赴,为梦想奋力一搏。他每天练琴的时间超过7个小时。脚指头一次次抽筋、被磨破,凭着超凡的毅力,他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种种困难。时间没有辜负他,刘伟最终夺得了2010年第一季“中国达人秀”总冠军,并且站在了“2011年感动中国人物”的领奖台上,成了千万年轻人的励志偶像。

背水一战吧,在没有退路时,你的潜能才会爆发出来,从而领略到世界别样的风景。

让自己别无选择,没有退路,你便无所畏惧,只有全力以赴,勇敢直前。最终,你将闯出一片前所未有的晴朗天空!

名师点评:本文构思严谨,着眼于“你别无选择”之时,揭示了“挖掘潜力,奋勇拼搏”的道理,准确把握了材料的内涵。文章选用欧阳修、刘伟两个事例,联通古今,将课内课外素材相结合,典型而精当。此外,文章语言流畅不拖沓,条理清晰。

作者:黄绍文

上一篇:我国教育机会均等研究论文下一篇:历史教育专业本科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