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发城市经济论文

2022-04-16

内容提要:后发展地区社会整体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在经济市场化过程中存在诸如政府和企业定位不当、企业之间关联度低、农民市场化及组织化程度低等问题。为创新后发展地区的经济市场化模式,一是要以政府为主导;二是要实现中小企业集群化;三是要加快农民的市场化、组织化;四是要以人为本,凸显资源、区位的市场优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后发城市经济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后发城市经济论文 篇1:

苏北后发优势的实现机制及发展的策略建议

摘要:笔者在对苏北地区存在的后发优势进行分析的基础之上,进一步阐述了苏北地区后发优势的实现机制,并结合该地区的资源优势和后发优势条件提出了发展战略设想。

关键词:后发优势;实现机制;策略建议

苏北地区拥有矿产、海洋、土地等较为丰富的自然资源,农业在全省占据着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苏北地区的GDP基数大,增长率高;地区居民收入水平增长迅速;产业结构较以前合理,第二、三产业比重增长加快;经济发展的政策环境宽松,社会支持力度大;人口素质不断上升,基本设施建设正在逐步完善中,生态环境良好。这些都为苏北地区利用后发优势发展经济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是要想使地区潜在的后发优势变为现实,就必须进行创新。

一、制度创新方面

制度创新是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能够有效地推动经济的快速发展。苏北地区要想达到“制度创新”,就要革新观念,从整体上进行制度性建设,为后发优势的实现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一)观念革新

苏北地区要发展,首先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增强苏北自我发展能力。我们可以看到,近几年来,省委、省政府已经加大了扶持力度,帮助苏北改善发展条件,增强“造血”功能,增强发展后劲。这就为苏北发挥后发优势,加快社会经济发展,创造了很好的条件。但是,改变苏北的面貌,最终还是要靠苏北广大干部群众自己。要负重奋进,自加压力,自强不息,坚决克服“等、靠、要”的思想,把发展的立足点放在自身努力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增强自我发展能力,走出一条切合自身实际的发展路子。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打破因循守旧、等待观望的思维定势,树立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意识,实现发展理念和发展思路的与时俱进。同时,要着力在环境建设上创新,让在苏北投资的中外企业,尤其是个体、私营企业、乡镇企业有一个宽松的创业和经营的制度体制、人文环境。

(二)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

苏北地区要发挥地方政府对地区发展的积极推动作用,建立可对苏北地区统一协调、指挥的政府机构。从宏观上对整个苏北地区进行调控,发挥政府职能,争取国家的倾斜政策,建立完备的市场制度并积极推动行政体制创新。

1.建立对苏北地区统一协调、指挥的政府机构。通过这一专门的机构,规划苏北发展战略的实施目标;协调省级部门发展苏北的政策制定和行政行为;指导苏北五市协调发展。

2.适时调整苏北地区的行政区划。发挥苏北发展的政府推动优势,应适时调整苏北的部分行政区划。可以在特大城市近邻撤销县级市,改设市辖区;调整县域的镇、乡行政区域;设置城镇型建制镇(中心镇)。

3.推动苏北行政发展。苏北行政发展对于苏北发展极其重要。苏北地区要改革行政体制,精简政府机构;强化能力培训,提高公务员素质;理顺经济调控职能,规范政府经济行为;提高行政效率;加强廉政建设等等。通过这些行为进一步为地区的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二、技术创新方面

苏北地区要想达到技术创新,就要大力发展教育,提高人口素质,为技术创新创造必要的人才条件,积极培养、发挥地区的自主创新能力,最终实现地区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一)大力发展教育,提高人口素质

苏北地区的人力资源中蕴藏着巨大的潜能,发掘这种潜能的主要形式是教育,教育的发展会促进人力资本的形成。苏北地区要继续加大对教育和科研的投入,发挥高校促进产业发展和人力资源开发的作用。

1.规划和引导普通高校及其研发力量的聚集。高校的建设和规划也应该讲究规模效应,只有形成了规模(如大学园区、大学聚集区、大学群),才能形成一种学术及创新氛围,从而最大化的发挥高校的研发能力,带动经济的发展。

2.依托高校聚集群,建设科技城或科技产业区、科技一条街,为普通高校产学研结合和研发力量创办产业提供“市场”。许多为开发普通高校资源而建立的“科技一条街”、“科技产业城”已经获得了成功。苏北要看到这种成功榜样的示范作用,学习这种经济发展模式。通过对相应的科技城、区的建设,有效的将高校的科研成果转化为实用性的技术,推动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

3.设立苏北普通高校群建设专项基金。省政府可以对苏北已形成聚集优势的大城市的普通高校群建设投资的专项基金。苏北高校群的聚集优势对苏北发挥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具有动力源作用。省政府可以将省级财政年增长额的一定比例列为苏北普通高校群建设专项基金,有重点地投入,支持发展快的普通高校规模扩大、人才引进和重点学科建设。

(二)加强城市经济带建设,培养、形成经济增长极

苏北通过近几年的城市化发展,已经初步形成了一些城市经济带。

1.徐连城市经济带。它横贯苏北北部,是目前苏北城市经济带中发展较快的一个。因此,要继续加强这一经济带的建设,发挥这一城市经济带的带动效应

2.徐宿淮盐城市经济带。该经济带中的市、镇东西贯穿苏北腹地,具有十分重要的增长极作用。目前除徐州、淮安、盐城3个大城市外,该经济带的其他市镇的规模都不大,扩展速度不快,与其应有的增长极辐射半径不相称。因此,苏北地区要以超常速度发展徐宿淮盐城市经济带的城市、城镇,这是苏北发展的重大举措。

3.连盐城市经济带。该经济带位于苏北地区的东部,从苏北发展进程看,连盐城市经济带形成缓慢,但其形成后对苏北沿海发展的聚集力是不能低估的。因此,扶持连盐城市经济带的城市、城镇扩展对苏北发展具有战略意义。

4.新淮城市经济带。新淮城市经济带因新长铁路和京沪高速公路建成营运而形成,呈南北走向贯穿苏北腹地。其发展水平低于徐连城市经济带,但它是徐连城市经济带向苏北腹地延伸的重要经济轴,具有将徐连经济带的辐射、带动效应进一步扩大的作用。

5.做大、做强淮安市。做大、做强淮安市区对培育苏北后发优势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目前徐州市区已被江苏省规划为徐州都市圈核心城市,但其在苏北发展中的增长极区位严重西移,缺失苏北中心城市区位。从苏北接受上海、苏南经济辐射的区位看,地处苏北快速交通网主骨架枢纽点的淮安市区优于徐州市区,这就决定了淮安市区拥有苏北最具发展潜力的特大城市区位。因此,把淮安市区建成苏北的又一个“徐州”,是实施苏北大发展战略的一个基本战略举措。

(三)依托资源优势,培育特色经济

苏北地区要发展,就要依托其独特的资源优势,着力培育特色经济,形成地区的优势产业和产业集群。

1.发展绿色农业,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农业是苏北的基础产业,2007年粮食、油料、肉类等产量占全省的比重分别为59.24%、42.12%、53.88%。近年来,苏北地区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初见成效,农业内部结构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优化,农民收入水平有明显的改善。这些都展示着苏北农村经济的后发优势。

(1)结合地区优势,创建主导产业部门体系。徐州是林业科技开发试验示范区,是中国银杏之乡、苹果之乡,还是全国四大胶合板加工基地之一、年生产量占全国五分之一。宿迁是中国杨树之乡,全市木材蓄积量达1000万立方米。连云港盛产板栗、银杏,拥有全国著名的“芦笋之乡”、“板栗之乡”,林果茶资源也非常丰富,云雾茶是全省三大名茶之一。因此,苏北地区应当依托这些优势资源,建立大规模的杨树等速生丰产林、工业原料林种植基地,以及银杏等经济林培育基地;同时大力发展林产品加工业,扶持几家木材加工和制浆造纸龙头企业,带动当地林业产业链的全面发展;沿海地区要发挥滩涂优势,建设果树生产与加工基地。洪泽湖、高邮湖等环湖地区,可以大力发展耐水林木的生产。

(2)发展绿色农业,创建绿色食品基地。苏北地区面积大,受工业污染和生活污染少,土壤肥沃。苏北地区要根据自身的资源优势,重点规划生态农业和绿色食品基地,建立绿色食品产业带和产业区。可以依托徐连城市经济带建立江苏省最北部的绿色食品产业带,大力发展粮棉油生产基地、大规模蔬菜产区、杂果生产基地等优质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出口基地的建设;可以建设沿海滩涂绿色食品产业带,那里沿海滩涂多,可开发大米、海产品等加工产品;还可以在环湖及河网湿地建立绿色食品产业区。

(3)农业产业化经营与龙头企业工程。农业产业化经营从根本上推动着苏北农村经济发展。苏北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实质是农户与市场的连接。苏北农业发展的基本途径是开拓市场。农业产业化经营为分散的农户与大市场架起了“桥梁”,将农户的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整合为一个完整的产业经营系统,有效地解决了分散农户直接进入市场销售农产品的困难,从而提高了农户的经济收益。苏北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也推动着农业标准化、国际化进程。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关键是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农户利益保护和龙头企业的壮大。因此,要创新农业产业化经营体制、培育龙头企业。

一是制定、实施保护农户利益的政策。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关键之一是利益与风险的一体化。健全利益机制是农业产业化的核心,因而苏北地方政府要在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必要的行政手段的同时,积极运用好政策,以协调好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各种利益关系。

二是发展、壮大龙头企业。龙头企业是以农产品基地生产的原料为加工、流通对象,并与农产品基地的经营者为利益共同体的企业。培育和发展龙头企业是苏北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核心问题。

三是地方政府的扶持。苏北农业产业化经营仍处于起步阶段,龙头企业自我发展的能力还比较脆弱,在市场竞争中往往处于不利地位,因而需要地方政府的支持和保护。苏北地方政府要对龙头企业的发展给于一定程度的政策扶持,财政政策优惠,积极引导大中型工商企业向苏北投资,使其在苏北落地生根,进而加快苏北地区整体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

2.狠抓工业化,发挥工业技术性后发优势。工业历来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根本”,要想成为农业强者,必须成为工业强者。因此必狠抓工业化,这是实现苏北地区发展的“根本”所在。

(1)发挥工业技术性后发优势的政策选择。技术进步是提高生产效率和资源配置效率的主要途径,是苏北工业化进程的一项基本内容。因此,实施推进技术进步、发挥苏北工业技术性后发优势的政策选择尤为必要。

一是拓宽苏北工业科技投入渠道。资金不足是发挥苏北工业技术性后发优势的制约瓶颈,应首先从政策上给予扶持。首先,引导增加地方政府财政和企业对苏北工业科技的投入,并使增长幅度高于财政收入或企业资本积累的增长幅度。其次,设置苏北工业技术创新研究项目基金、高新技术开发基金、风险投资基金和产业化基金,以帮助苏北工业进行技术开发和产业发展。最后,建设投资软环境,吸引国内外资本向苏北工业技改投入。

二是以优惠政策扶持苏北工业企业R&D中心。支持苏北工业企业建立一定数量的R&D中心,是工业技术创新的需要。R&D中心的建立和发展需要优惠政策的扶持,如出台鼓励工业企业增加R&D投入政策,尤其要鼓励将R&D资源放在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上面,鼓励把R&D活动与加工制造和市场营销更紧密地联系起来,并巧妙地利用外部技术资源,以求事半功倍。

三是扶持工业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苏北工业化中的复制效应、跨越效应和递增效应都是工业企业行为的结果,因而扶持工业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的政策尤其必要。要扶持大型企业建立开放型科研机构和技术开发中心,瞄准市场潜力大的高新技术和产品,加大技术开发力度和科研成果转化速度;扶持民营企业走科技创新之路,成为工业技术创新的生力军;扶持科研事业单位以不同形式进入企业或改组为技术开发研究机构,以增强工业技术创新能力和实力。

(2)发挥工业技术性后发优势的制度创新。发挥苏北工业技术性后发优势,必须进行制度创新,形成制度性后发优势。制度性后发优势是苏北向上海、苏南等先进区域的制度学习优势,即效仿或借鉴各种先进制度并经苏北本土化改造所产生的效率和好处。因此,进行制度创新,是发挥苏北工业技术性后发优势的重要举措。

(3)依托地区资源优势,建立地区特色工业体系。苏北地区应抓紧规划建设沿东陇海线产业带。沿东陇海线区位优势明显,战略地位突出,自然资源富集,基础设施比较完备,发展腹地广阔,完全有条件成为苏北工业化的突破口和区域发展的“助推器”。其他地区要主动策应和支持沿东陇海线产业带建设,积极捕捉机遇,促进共同发展。目前,苏北地区工业体系初步形成,涌现出徐州的工程机械、盐城的汽车、连云港的医药、淮安的钢铁、宿迁的酿酒等一批特色优势产业。

徐州拥有丰富的矿物资源。在工业化道路上,徐州要充分发挥徐州市重化工业优势,强化工作思路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发展路径创新,集中力量发展先进制造业,优化提升产业层次。围绕工程机械及专用车辆城建设,以徐工集团、卡特彼勒徐州有限公司等骨干企业为龙头,以徐州经济开发区、铜山经济开发区等为载体,做大做强工程机械主机、专用车辆、关键零部件和专业物流四大板块,充分发挥大企业大集团的规模优势和吸纳功能。同时,注重发展壮大县域经济。

盐城目前已拥有江动、悦达、森达、中大等一批在全国有较高知名度的企业集团,所以要全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做大做强汽车、纺织、机械装备等支柱产业,加快发展新能源、新材料、船舶等新兴产业,扶持壮大一批特色产业集群,积极培育高新技术产业,着力推进汽车及零部件、高端纺织业发展,着力发展船舶制造、化工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灯具等特色产业集群。

宿迁的酿酒业发达,拥有“洋河大曲”、“双沟大曲”、“分金亭”、“双洋”等系列白酒。要继续做大做强酿酒这一具有地方特色的工业体系;宿迁矿产资源也十分丰富,石英砂、陶土、蓝晶石、黄砂储量居全国省辖市之首。要重点培育宿迁玻璃及其制品检测业,同时要着力引进一批织布、印染、服装加工项目,延伸纺织产业链,进一步壮大纺织产业规模。将宿迁打造成华东地区最具影响力的新兴纺织工业基地。

3.发挥比较优势,培育特色旅游经济。可以把特色旅游作为带动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根据苏北地区拥有的独特资源,徐州可发挥两汉文化、军事文化和山水文化等知名品牌优势,打造徐州汉文化景区、云龙湖风景区、马陵山景区等景区景点建设,做好吕梁风景区规划和启动工作,打造点线面相结合的旅游精品;连云港则要全力打造以山海风光为特色的旅游业,推进连云港连岛旅游度假区的建设;盐城则是以建设盐城湿地生态国家公园为重点,大力推进丹顶鹤、麋鹿、九龙口等特色沿海滩涂自然风光旅游带建设,同时创树富有海盐文化、红色文化的人文景观,推进新四军纪念馆的旅游景区建设,打响“东方湿地之都”、“红色经典”等特色旅游品牌。

综上所述,经济相对落后的区域,是有可能突破初始条件的约束,实现快速发展的。苏北地区要发展,其中最重要的条件之一是要培育地区的自身能力,发挥地区的自主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陈春园,林艳新.农民为主体,走自己的路[J].瞭望新闻周刊,2006,(1):22~23.

[2]李为民.发挥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发展[J].南方经济,2005,(9):19~21.

[3]朱舜,蒋昭侠,高丽娜.发挥苏北后发优势的制度创新[J].现代经济探讨,2004,(6):48~50.(责任编辑/陈雅莉)

作者:李 婷

后发城市经济论文 篇2:

后发展地区经济市场化模式的主体作用

内容提要:后发展地区社会整体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在经济市场化过程中存在诸如政府和企业定位不当、企业之间关联度低、农民市场化及组织化程度低等问题。为创新后发展地区的经济市场化模式,一是要以政府为主导;二是要实现中小企业集群化;三是要加快农民的市场化、组织化;四是要以人为本,凸显资源、区位的市场优势。

关键词:问题;主体;市场化

1.后发展地区经济市场化中存在的问题

后发展地区相对发展地区而言,社会整体发展水平相对落后[1]。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更是举步艰难,也暴露出了诸多问题。

1.1政府和企业定位不当

在市场经济体制中,政府一个很重要的职能就是制定市场经济运行规则和保证规则得以公正、公平地执行。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后发展地区政府、企业常常定位不当。有的企业套行政级别,而不是研究企业自身的激励机制;有的国企改制后,政府仍对企业经营管理干预过多,法人治理结构有名无实。企业很多问题的解决仍然过分依赖于政府,政府管了一些本来应该是市场和企业管的事情,自身的一些职责又没有做好,政企双方都没有找准自己的位置,导致经济运行环境不佳、企业缺乏活力。

1.2企业间关联度低,发展滞后

从产业关联度来看,怀化市的工业、商业和农业之间,城市经济和农村经济之间的关联度不高。本市各类产品年销售额超过20亿元,但属于本市生产、加工的产品不到15%,本市的农副产品加工产值仅占工业总产值的25%,工业发展与当地农业、商业的发展不协调。同时,工业总体规模小,规模以上企业中大型企业仅12家,中型企业18家,小型企业349家占92.08%,大部分企业设备相当落后[2]

商贸物流虽然发展比较迅速,但其仍存在以下不足:一是规模较小,布局分散,相互关联少,不能形成上下游整合的企业集群,发挥企业集群效应;二是发展水平低下,研发投入少,产品档次低,发展潜力不足;三是特色不明显,与当地特色资源(自然资源、生物资源、旅游资源、人力资源等)的结合不紧密甚至没有结合;四是梯度转移的污染企业日益增多,破坏生态、危及民众的身体健康。这些使得农村工业化和农村城市化的进程缓慢,农村的商贸物流产业发展也相对滞后,农民收入增长过缓、城乡差距拉大,严重影响经济竞争力的提升与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1.3市场化意识不强,组织化程度低

后发展地区农民长期处于计划经济的模式管理下,观念比较陈旧、思想比较僵化。从意识上看,一方面竞争意识不强,习惯于行政计划,依赖政府职能部门,怕担市场风险;另一方面长期自给自足,与外界隔绝,信息量小,市场参与意识不强。从组织实践上看,农民多是分散经营,没有形成规模经营,产业结构不能适应市场,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低,这加剧了农民的市场边缘化,导致农民运用市场机制能力差,不能适应市场的残酷竞争。

因此顺应时代潮流,以市场化促进经济发展,是后发展地区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

2.发挥主体作用,创新后发展地区经济市场化模式

2.1以政府为主导,创新经济市场化

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政府职能,已不能适应当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为了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内在要求的政府干预新模式,就必须深化政府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在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经济落后的后发展地区,尤其需要借助政府干预,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对市场经济建设进行组织和管理。没有国家和政府对市场经济的有效组织和管理,市场机制的构成要素就很难得到发育,传统的经济模式也很难彻底转换到市场为底盘的经济体制上去,因此,怀化市三级政府通过转变政府职能,发挥其培育市场、组织市场的积极功能,削弱和抑制其干扰性功能。具体而言,分为两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政府造市场”。后发展地区极度缺乏市场发育因素,要进行市场经济体制建设,依靠原有的行政系统启动市场机制,在经济体制中强行植入市场因素,并使之发育起来,这就是“政府造市场”[3]。首先,适当有步骤地放开消费品和生产要素的价格管制,使价格生成和运行机制市场化;其次,积极有组织地培育各种类型的市场,培育各类市场主体,矫正企业行为,实现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再次,制定健全的市场规则,防止市场发育的畸变,增加市场透明度,减少市场初步发育与原有行政体制的摩擦。为了打造市场,怀化市委、政府围绕商贸物流中心、生态宜居城市这个主题,引导、培育市场,初步建成了目前的以火车站为中心的商贸零售市场、河西开发区批发物流市场,建成了工业园,因地制宜引进了沃尔玛集团、泰格林纸集团等著名企业,为怀化经济的腾飞描绘了美好的蓝图。

第二阶段,强化服务职能,实现“市场造市场”。经过“政府造市场”后,市场因素已积聚到足够的数量。这时,政府就要及时转换职能,加强宏观调控和市场的服务管理职能,使市场发育的职能由市场自身实现。在“市场造市场”阶段,政府应该加强对市场发育的组织和管理。一要彻底使价格的生成和运行机制市场化,政府完全不参与或很少参与价格的形成过程,实现政企分开,真正实现政府调节经济的间接化;二要规范市场主体,完善市场竞争规则;三要建立统一的大市场规划,消除各种市场的壁垒和障碍。

2.2中小企业集群化,促进经济市场化

2.2.1强化中小企业的集聚效应,提高市场竞争力。

在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随着其不断集聚,规模不断扩大,市场竞争能力不断提高,不断形成不同类型的企业集群[4]。企业集群规模扩大——市场竞争力提高——更多中小企业加入——集群规模进一步扩大,形成了良性循环,最终形成后发展地区的区域竞争力。集群内部交易成本降低、资源集聚以及分工和协作效应,吸引了大量专业化供应商、专业技术人才,聚集了专业化信息,进而形成了专业化市场,为集群内企业的生产和销售提供了有效的支撑,这些促使企业集群的市场竞争能力不断得到提高[5]。怀化武陵城集团正是走企业集群化的模式,与佳惠集团公司强强联手,提高了企业集群的竞争力,取得了良好的效益。

2.2.2集群化促进技术创新。由于企业集群内强大的竞争压力和技术吸纳能力,使得集群内企业技术创新的步伐较快。这一方面使得把握先机的集群内企业不断得到发展壮大,总体规模和个体规模日益扩大。另一方面,也不断催生一些掌握先进技术的个人或组织创立企业,不断加入到企业集群中来,从而扩大集群规模,提高竞争力。

2.2.3集群文化优势促进市场化发展。

集群文化增强了集群的凝聚力,集群下企业往往可以凭借畅通的关系网络通道进行各种资源的交流与分配。通过集群关系网络的运用和实施,往往能够使行为主体获得额外的社会资源、社会资本。在这个集群文化共同体内,各个行为主体均可以凭借其社会关系获取对自己行动有利的信息资源。同时,集群文化体内部共同的规范体系往往能够通过内在或者外在的约束,引导或者制约各个行为主体的行为,从而促进整体协调、有序地发展。

2.3农民市场化,促进经济发展

2.3.1后发展地区的经济市场化需要提高农民的组织化、市场化程度。

要推进后发展地区的经济市场化发展,首先就必须提高农民的组织化、市场化程度。后发展地区的农业生产,基本上是自供自足的生产经营方式,可以说没有实行过全方位开放的市场经济贸易体制,农民对政府和管理机构仍然有较强的依赖性。农村实行农业生产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以户为生产单元的生产经营机制,与现代的以企业集团为主体参与市场竞争的经济发展趋势已经不相适应。一家一户既没有规模生产的基础,也不可能生产出能够大量上市的优质产品,更不具备进军市场和抗拒市场风险的能力。只有将分散的一家一户组织起来,组成产销贸易经济实体,才能统一步调,形成合力。

2.3.2创新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提高农民的组织化、市场化程度。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是市场经济的产物,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要加快后发展地区市场经济化,必须创新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一是合作形式由农民之间的合作逐步向农民与龙头企业、科研机构等相互联合转变,形成企业(科研机构)+专业合作组织+农户+基地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二是合作内容由单项合作逐步向产、供、销全程合作转变,形成产前、产中、产后的配套服务;三是合作机制由松散型逐步向紧密型转变,形成 “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共同体;四是合作区域由区内合作逐步向跨区合作转变,形成跨行政区域的广泛联合。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巨大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推进”: 其一,推进了支柱产业的加速形成。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能够根据当地的资源条件和产业发展情况,以共同利益为基础,把农民组织起来,围绕主导产业或特色产品共同从事产、加、销等经营活动,有效促进了优势产业的发展,加速支柱产业的形成。其二,推进了大户经济的发展。加入专业合作组织的农户能有效地规避市场风险,可以放心大胆地增加投入,扩大生产规模。其三,推进了龙头企业的扩张。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由于上联企业,下联农户,较好地协调了双方利益,不仅能帮助农民增收,也使企业能集中精力搞好加工,开拓市场,做大做强。通过兴办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提高农民进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使农民的市场竞争力得到明显提高,改变了单家农户闯市场的弱势地位,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买难、卖难”问题,保护了农民的利益。如中方县桐木镇湘珍珠葡萄协会为会员开展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统一在国家工商总局注册了“湘珍珠牌”商标,并取得了湖南省无公害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打响了品牌,一般年景,葡萄销售价比周边地区都要高出每公斤0.2元至2元不等,有效地抵御了市场风险。

实践表明,农民合作组织是广大分散的小规模经营的农户进入市场、改善自身经济地位的有效选择。目前怀化市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总数已达1 289个。通过兴办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一方面将千家万户的农民连成一片,变小生产为大生产;另一方面,又将农民与龙头企业连成一体,架起了生产、加工、销售的桥梁,延伸产业链,有力地适应了市场、推进了农业产业化经营。如怀化市溆涌县观音阁镇坪里村,以种植大户邓龙瑞为主,成立溆浦县草莓专业合作社。现已发展周边乡村会员108入(户),带动农户180户,仅坪里村就有30户种植草莓,面积达50多亩,其中一亩以上大棚种植户20户,常年产量在50吨左右,产值在50万元以上。草莓已发展成为观音阁镇一项特色产业,极大地推进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促进了农民增收。

2.4以人为本,凸显资源、区位的市场优势

后发展地区有自身的区位比较优势,以怀化市为例来看,其位于湖南省西南边区,面积为27 600平方公里,位置重要,素称“黔滇门户”、“全楚咽喉”,在经济发展中有着自身的比较优势。要发展怀化市的社会经济,必须立足于500万的劳动力,使怀化的资源优势与物资集散优势在市场中得以充分发挥。

2.4.1以人为本是创新经济市场化模式的立足点。

怀化市有着500万人口,46个民族,各民族的风俗习惯不一样、文化传统不一样,经济发展的模式也不完全一样。在经济市场化发展的过程中,必须以人为本,以各民族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群众、依靠群众,充分发挥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把广大的农村劳动力转变成为高素质的劳动者,为社会主义的经济市场化提供生生不息的人才资源。

2.4.2依托资源,凸显市场化的魅力。

怀化市共有山地207万公顷,耕地24.139万公顷,形成了多种生态环境,有着丰富的土地资源与生物资源。全市森林面积155.6431万公顷,覆盖率达63.6%;水果面积8.5万公顷,70多个品种,是全国的柑橘生产区之一;中药材方面,年产100吨以上的大宗药材有100多种;饲养畜禽以养猪为主,另有可利用草坡、草地106万公顷,形成了诸多畜禽优良品种;流域面积26 803平方千米,年径流量688.5亿立方米,地理落差大,水能理论蕴藏量346万千瓦;矿产资源已探明总量28.9亿吨,矿种52种,矿产地382处,其中黄金、磷矿石、重晶石、硫铁矿等矿储量大,质量好,在全省居前列,全市矿产资源潜在价值估计达到5 718.65亿元。丰富的自然资源,为处于工业化初期的怀化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巨大潜力[6]

怀化市正是依托这种比较优势,因地制宜,在经济体制改革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特别是农业改革相对超前。具体表现在,国有企业改制率达到65.3%,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有56家,非公有制经济在商贸流通领域中占有70%以上,作为全国的农村改革试验区,怀化市进行了一些超前改革探索。这些探索一是推出了山地制度建设改革试验,明晰了产权,建立了山地有偿流转机制;二是进行了多种开发形式试验,培育了一大批新型的一定规模的专业生产经营组织;三是创新农科教体系,建立了农业科学体系的培训、示范和推广体系;四是探索了资源加工企业与基地、农户的联合以及林业、水果、中药材和畜牧产业一体化经营的模式;五是在城乡结合的改革中,推出了小城镇体制的综合改革试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4.3借助市场机制,发挥物资集散优势。

从地理区位看,怀化市属于多重过度地带。在地理上,怀化市属于云贵高原向江南丘陵地带过渡的地段。在全国的经济格局中,怀化市属于我国中部次发达地区与西部欠发达经济地区的过渡地带,同时还是华东经济区到成渝经济区、华中经济区到华南经济区的过渡地带。由于以上区位的特点,奠定了怀化市作为东部地区技术向西南辐射和西南地区物资向东流转的必经之地,具有经济“二传手”的地位,也是成渝经济区最便捷出海通道上的重要枢纽和沿海地区产业西移的“桥头堡”,这些使怀化占有物资集散的优势和承接西移产业的技术的先机。焦柳铁路与湘黔铁路在怀化呈十字形相交,使这座“火车拖来的城市”具有发展成为亚省级经济区中心的战略地位,在区位贸易中具有比较优势。怀化市根据这个优势,制订了发展规划,着力打造商贸物流中心,形成了以火车站站前广场为中心,辐射成四大商贸物流圈,吸纳了包括世界五百强的沃尔玛集团为代表的一大批企业入驻怀化。在经济的市场化中,怀化这座山城初步展示出了她巨大的魅力。

参考文献:

[1]世界银行.1996年世界发展报告:从计划到市场[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6.

[2]国家统计局. 2007怀化统计年鉴[M]. 国家统计局, 2007.

[3]刘易斯.经济增长理论[M].上海:三联书店,1990.

[4] Porter.N.E.Clusters and New Economics Of Competition,Harvard Business Review[J].1998,(11).

[5] 阿尔弗雷德•韦伯.工业区位论.李剐剑等译[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6] 杨载田.湖南乡土地理[M].中国文史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邬国盛(1966—),男,怀化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区域经济等。

[收稿日期]2009-04-21

(责编:启方;校对:黄晓梅)

作者:邬国盛,谢少平

后发城市经济论文 篇3:

后发展地区城市对儿童成长的影响

【摘 要】后发展地区城市对儿童成长的影响,可以通过儿童文化的变化表现出来。以南宁市为例,围绕儿童课余生活、儿童话语权观念等方面,讨论后发展地区城市对儿童价值认知发展的影响。

【关键词】后发展地区城市 儿童成长 儿童文化

【文献编码】doi:10.3969/j.issn.0450-9889(C).2011.11.003

一、调查概况

近年来,随着中央加大对广西发展的支持力度,作为广西首府的南宁市,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南宁市开始由一座普通的南方省会城市向区域性国际化大都市转变。然而,巨大的机遇总是与巨大的挑战相伴随。本课题在此背景下,以儿童文化为研究对象,选取南宁市作为调研地,分析在后发展地区城市之中儿童成长发展的新特点。本课题坚持文献研究与实际调查相结合的研究思路,采用抽样的方式,以问卷调查为主,对问题展开深入研究。

笔者于2010年8月15日至8月30日在南宁市新华书城、图书批发市场、广西科技馆、南宁市星湖小学、南宁市红星小学、南宁市天桃小学及南宁市七星路部分社区等地发放问卷。调查共抽取学生50人和家长60人。其中学生年龄跨度为9岁~13岁,所在年级跨度为二年级~七年级。由于截至2009年,南宁市青秀区小学生人数为36188人,其中男生19650人,女生16518人,所以调查男女学生比例保持在14:11。调查对象中家长设定为他们的孩子正上小学且年级低于初三。由于后发展城市中父亲更多地承担家庭收入责任,教育孩子的任务更多是落在母亲身上,所以本次抽样中家长男女比例保持在17:43。

此次调查采用自编问卷考察儿童价值认知发展状况及家长对儿童价值认知发展状况的反应现状。问卷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学生基本状况、儿童兴趣班辅导班参与现状、学生校外时间安排情况、儿童阅读观看课外读物及动画片情况、校内学习情况、家长与子女互动情况。

家长对儿童成长变化关注状况也是采用自编问卷进行调查。问卷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家长的基本状况、家长为学生报名兴趣班辅导班现状、家长与子女互动状况、家长对儿童课外读物及动画片质量反馈情况、家长期望状况。

二、后发展地区城市发展对儿童成长的影响

(一)南宁市城市发展的特点

2010年第一季度,南宁市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016元,同比增长10.28%,而城镇居民人均可消费支出3087元,同比增长2.56%,生活消费支出增速比收入增速低7.72个百分点。截至2010年3月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556.25亿元,比年初增长10.05%,比上月末提高3.02个百分点。在消费结构方面,全市消费市场呈现出平稳较快增长的良好态势,据市统计局初步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一季度,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4.88亿元,同比增长19.84%,增幅比2009年同期提高1.66个百分点,比全区高1.24个百分点,比全国高1.94个百分点。其中,3月份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6.60亿元,同比增长19.33%,增幅比2009年同期提高了1.93个百分点,继续保持两位数以上平稳增长。

南宁市近年加大了对教育的投入力度。一方面,扩大各类小学规模,据广西教育事业统计报表的统计,南宁市2010年的学校数量为1515所,校均规模为284.30人/校;而2005年的学校数量为1657所,校均规模265.13人/校。即2010年相较2005年虽然学校数量有所下降,但是学校规模相对提升。另一方面,加大对初等教育的投入力度。据广西教育事业统计报表的统计,2005年南宁市普通小学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用支出为1173.7元/人,而2009年则提升到了2631.63元/人。相比之下,全国2005年的普通小学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用支出为1327.16/人,而2009年为3356.85元/人。可见南宁市普通小学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用支出与全国水平虽仍有距离,但值得欣慰的是其增幅仍正向全国水平看齐。

(二)儿童文化的特征

后发展地区的转型期社会对儿童成长的影响很大程度上表现在对儿童文化的影响上。但儿童文化的内涵广泛,包罗万象,本文从以下角度概括其特征。

1.“文化,是人类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文化的核心或者说狭义的文化是指人们的价值判断”。即儿童文化是儿童的一种价值判断,且儿童的这种价值判断相较成人的更为直接、形象化、生动灵活。比如在描述事物时儿童相较成人更倾向于用比喻、拟人等方式传达信息。

2.儿童文化是儿童在课内外学习、生活娱乐中形成的,受到校园环境、家庭环境影响的价值判断。

3.儿童文化是一种屏障式的存在,它确保儿童享受儿童时代的纯粹。然而,随着近年来成人文化对儿童文化侵袭倾向越发严重,儿童文化能抵挡成人文化影响的年限向前推移不少。饱受争议的“五道杠少年”黄艺博就是成人文化侵袭儿童文化的典型表现。

(三)南宁市的发展对儿童文化的影响

1.调查结果与分析。

社会与文化具有紧密的联系。一座城市就是一个社会,城市的发展变革对其中居民特别是儿童的文化形成具有重要影响。在问卷制作的过程中,笔者主要针对作为后发展地区的城市出现的新特点,如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居民消费结构不断调整,休闲、家电、汽车等大类商品销售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分析这些变化给儿童带来的影响。专注于考虑城市发展过程中的新变化给儿童带来了哪些影响,这些影响又对儿童文化的发展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1)儿童参加课外学习情况。

通过分析问卷统计的结果,儿童参加课外补习班的情况较为普遍,并且儿童参加的课外补习班数量较多。这说明儿童不仅获得了越来越优质的学校教育,同时儿童的课外素质教育也在发展,儿童愈发能够发挥自身的特长与爱好,开拓视野,全面发展。

通过给家长发放的问卷,我们发现儿童家长对于给儿童报名兴趣班的态度也趋于理性。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家长对于儿童参加兴趣班的态度,普遍是希望孩子真正能学到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从而开拓视野,全面提升各方面的文化素质。

(2)儿童文化娱乐方面。

从以上数据统计的结果不难发现,当下南宁市父母对儿童的精神文化生活非常重视,而儿童对于各类书报刊物也能够渐渐形成独立的欣赏态度。这对于儿童形成属于自己的价值认知是非常有帮助的。

(3)儿童表达意见情况。

调查结果表明,相当大一部分的儿童在一个相对宽松的语言环境中成长。在学校方面,教师给予儿童较大的观点自主权,并且营造出较和谐自由的意见交流机会,让大部分儿童敢于并且能够在课堂上发表个人意见和看法。在家庭方面,父母也相当重视儿童的话语权问题。儿童对于自己观点的捍卫程度,对于自己话语权的珍惜程度体现了儿童的自我意识存在状况。儿童在这种言论自由的环境之下,更能形成独立的价值认知。这对于儿童文化发展有良好的影响。

(4)课外时间分配。

伴随城市的发展,竞争氛围日益浓烈,越来越多的儿童感受到竞争的激烈,而趋向于选择呆在家中学习或参加补习班,而不是外出与小伙伴玩耍。并且,很大一部分的儿童开始对因玩耍而造成学习时间不足产生担忧的意识。

根据调查结果,越来越多的南宁市儿童认为,当前的很多儿童读物和动画片一味说教,越来越无法满足他们对于知识文化、娱乐放松的需要。

2.结论。

通过调查发现,南宁市的发展对儿童文化的影响是两面的,既有良性的促进儿童文化发展的一面,又有不良的对儿童文化发展起到一定负面影响的一面。

(1)良性影响。

一是儿童教育水平得到全面提升。通过调查结果可知,南宁市儿童在校外的素质发展获得丰富的空间,儿童在校外兴趣班以及课外读物方面存在较多选择机会。除此之外,儿童还能够通过大量的课外读物汲取知识,获得其价值认知形成所需要的营养。这些都是儿童教育水平全面提升的表现,这对儿童文化的形成具有良性影响。

二是儿童与成人的平等对话机会增加。作为后发展地区城市的南宁市,一方面巨大的发展机遇吸引了大批文化水平较高的知识分子涌入,另一方面经济发展促使本土市民的文化水平提升、观念转变。这一批家长促使南宁市在教育儿童的理念上,更多地呈现出将儿童作为一个独立的存在来关注的特点。这种氛围之下儿童与成人的平等交流增加,有利于儿童形成相对独特的儿童文化,并且更好地保存儿童文化的特质。父母能够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珍惜话语权,儿童注重自我观点的表达,这样双方都能重视儿童的自我意识,对儿童发展具有良性影响。

(2)不良影响。

一是父母角色缺位对儿童造成影响。后发展地区城市儿童大多为独生子女,其父母多为受教育水平较高,是后发展地区城市社会经济建设的生力军。在儿童成长的过程中,其父母因工作繁忙而长时间独处或由祖父母、外祖父母照顾,成为城市留守儿童的情况很常见。这一批城市留守儿童,相对农村的留守儿童拥有相对优越的物质生活水平和文化素质提升机会,但同时与同龄人交流的机会相对较少,大部分儿童在课外选择不与同伴在外玩耍。据问卷的统计结果,这部分孩子缺乏足够的时间与相同年龄层的孩子交流、玩耍、共同面对问题,难以形成共同的价值观。

二是大众传媒观念转变对儿童产生影响。大众传媒对大众具有强大的引导作用,加上儿童对儿童节目越发觉得乏味,无法接受,就会促使儿童追逐成人节目进而习惯成人的价值认知,从而导致儿童的价值认知超越年龄层次,形成一种被成人文化侵入的不纯粹的儿童文化。

三是消费结构变化对儿童产生影响。南宁市的发展,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际品牌进驻,城市的消费结构也在悄然发生改变,贫富差距逐渐出现在儿童的视野。作为价值观尚未能完全形成,消费观念尚不清晰的儿童,消费结构的变化会影响其文化的形成。儿童价值认知的纯洁性可能受到消费结构改变、贫富差距逐渐拉大的影响,可能加快儿童理解、接受成人的价值观念。这本应该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城市发展和贫富差距加快了这个过程,就导致儿童文化的遗失。

三、发展儿童文化的建议

鉴于学校、家庭、社区、社会对儿童文化发展起到的重大作用,笔者认为,要更好地促进儿童文化的发展,学校、家庭、社区、社会几个方面必须共同努力。

(一)学校应适当增加家校活动

家庭和学校对儿童的成长影响深远,但由于后发展地区城市经济发展迅速,儿童的家庭与儿童的学校接触相对较少,两方对儿童文化发展的投入力量较为分散,适当增加家校活动有助于双方加强联系,集中力量促进儿童文化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二)家庭应当加强平等亲子沟通

部分父母对于儿童成长的长时间缺位已成为难以避免的普遍现象。笔者认为,父母抓住与儿童相处的时间,加强亲子间平等沟通,增进情感交流,就成为避免儿童文化向成人化或不良风气方向发展所必不可少的手段。

(三)社区应当建立促进儿童交流的相关组织

儿童文化难以发展起来,很大程度是由于儿童之间缺乏交流的机会和平台。社区作为儿童日常生活重要的场所,让儿童之间形成良性影响,形成一个拥有不过度受成人文化影响的价值认知非常有必要。随着近年来南宁市的发展,各个住宅小区开始形成相对独立的社区,因此建立社区儿童组织的条件已经存在。社区儿童组织可以由每个社区的居委会等部门或者社区中关心儿童成长的家长组织建立,通过组织儿童自主决定参与一些户外活动,共同上兴趣班等方式增进儿童之间的联系,建立属于儿童的精神家园。

(四)社会应该完善儿童读物、儿童影视作品的制作开发

鉴于汲取知识和形成价值认知更多的时候是由儿童自己完成的,儿童读物、儿童影视作品就是儿童汲取知识、形成价值认知的主要途径。但是目前社会上的儿童影视作品、儿童读物良莠不齐,无法跟上儿童快速发展的精神文化水平,这就导致很大一部分儿童转而关注成人读物、成人影视作品。完善儿童读物、儿童影视作品的制作开发既能帮助儿童发展价值认知,又能确保儿童文化平稳发展。

综合上述,儿童文化是一种儿童的价值认知,受到后发展地区城市的影响,儿童文化在这种影响下呈现出一种成人化趋向。只要社会给予儿童文化发展足够的关注度,相信还可以确保儿童文化的纯洁性。

后发展地区城市对儿童文化的影响说到底就是一种社会环境的变革对其环境下居民的影响。这种影响在青年型城市尤为显著,但并不是说这种影响只在青年型城市出现。事实上,南宁市的现象只是一个缩影,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的中国许多城市对儿童文化的影响都相当显著。这种影响带来的问题,是城市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所必经的阵痛。只有经受住这一系列问题的考验,才能真正实现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参考文献】

[1]让·雅克·卢梭著,方卿译.爱弥儿[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8

[2]尼尔·波兹曼,吴艳莛译.童年的消逝[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3]尼尔·波兹曼著,章艳译.娱乐至死[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4]龙应台,安德烈.亲爱的安德烈[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

[5]程丽英.解读儿童文化——兼析童年真的消逝了吗[J].当代学前教育,2008(3)

[6]王争艳,侯静.儿童行为抑制性发展的研究综述[J].心理发展教育,2002,18(4)

[7]马以念,苗雪红.性别因素与儿童教育[J].学前教育研究,2002(2)

[8]齐学红.儿童:一个悖论式的存在[J].教育科学研究,2002(1)

[9]边霞.论儿童文化的基本特征[J].学前教育研究,2000(1)

[10]袁宗金.是谁蒙住了儿童的眼睛[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5(2)

[11]刘晓东.论儿童文化[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5(2)

[12]边霞.儿童文化与成人文化[J].学前教育研究,2001(3)

[13]申继亮等.当代儿童青少年的研究进展[M].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

[14]马维娜.局外生存(相遇在学校场域)[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15]王浩.作为“存在的儿童”简论[J].教育学术月刊,2009(12)

(责编 黄鸿业)

作者:覃天

上一篇:信用经济研究论文下一篇:西周国家审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