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污染规划分析论文

2022-04-18

摘要:结合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编制工作的需求,设计了利用地下水质量、水源地的分布、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防治工程和监测系统等数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评价,并绘制和输出评价结果的方案,完成了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信息系统开发,从而为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的制定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水污染规划分析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水污染规划分析论文 篇1:

明确目标,分区防治,保障重点流域水质安全

环境保护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和水利部于今年5月17日联合发布了《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2011-2015年)》(以下简称《规划》)。这次规划的出台有什么新的意义,对我国未来水污染防治又有着怎样的指导作用,本刊特为您详细解读。

一、出台背景

“十一五”期间,我国重点流域水污染治理取得了积极进展。与2006年相比,2010年国家控制断面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的比例增加了13.4%,劣Ⅴ类断面比例下降了16.9%。具体来看,松花江、淮河流域由中度污染改善为轻度污染,辽河流域由重度污染改善为中度污染,巢湖湖体水质由中度富营养改善为轻度富营养,太湖环湖河流由中度污染改善为轻度污染,太湖湖体由中度富营养改善为轻度富营养。

“十一五”专项规划实施以来,虽然流域水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但区域间实施不平衡、治污效益体现不足等问题依然存在,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十二五”期间又是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时期,水环境形势不容乐观。这主要表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对水环境保护的压力将继续增加,流域水污染空间格局将面临新的变化;有机污染尚未完全消除,重金属、持久性有机物污染等长期积累的问题开始暴露,流域面源污染防治、水生态保护和修复任务艰巨;石油化工等沿江(河)分布的高风险污染行业布局短期内难以根本改变,跨界纠纷时有发生,流域水环境风险防范面临严峻挑战。

二、扩展解读

解读一:兼顾水环境改善需求与可达性,合理制定水污染防治目标。不仅要解决环境质量评价体系与群众感觉不一致的问题,还要在未来切实推进水环境质量全面改善,而不是某些指标或局部区域改善。

《规划》提出了“以流域—控制区—控制单元三级分区体系为框架,以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为依据,以污染物总量减排为抓手,以规划项目为依托,以政策措施为保障,综合运用工程、技术、生态的方法”的综合防治战略,制定了水质目标:到2015年,重点流域水质持续改善,总体由中度污染改善为轻度污染,Ⅰ类~Ⅲ类水质断面比例提高10%,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降低10%。滇池流域主要入湖河流总体水质由重度污染改善为轻度污染,辽河、黄河中上游、巢湖流域总体水质由中度污染改善为轻度污染,松花江流域总体水质由轻度污染改善为良好,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流域总体水质保持为优,三峡库区及其上游流域总体水质保持良好,淮河、太湖流域总体水质在维持轻度污染的基础上持续改善,海河流域重度污染程度有所缓解。

在检测标准上,将评价因子由12项增加到21项,即按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表1中的21项指标(不包括水温、总氮、粪大肠菌群)进行评价。对于巢湖、滇池等湖库特点突出的流域,出于防治富营养化的需要,总氮也作为重要水质指标之一。水质全指标评价,不仅解决了环境质量评价体系与老百姓感觉不一致的问题,而且也是为了切实推进环境质量全面改善,不是某些指标或局部区域改善。由于“十一五”期间该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注重“不欠新账,多还旧账”,消除了一批劣Ⅴ类水体,因此,在“十二五”期间,各断面水质将进一步提升。

环境保护部污染防治司司长赵华林表示,为实现各项目标,《规划》设置了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提高工业污染防治水平、系统提升城镇污水处理水平、积极推进环境综合整治与生态建设、加强近岸海域污染防治、提升流域风险防范水平6大重点任务。将重点流域划分为315个控制单元,其中确定了118个优先控制单元和197个一般控制单元,实施分级防治,确保水污染防治取得实效。这反映了流域生态逐步向精细化管理模式转变。

综合分析规划期内重点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压力和水环境质量改善需求,《规划》筛选了骨干工程5998项,估算投资约3460亿元。同时,要求各省(区、市)组织筛选本辖区内的一般工程项目,建立水污染防治项目库。

财政部经济建设司夏喜全介绍,环境保护已经成为公共财政支出的重点。目前,中央基建投资加上各类环保单项资金总额已经达到每年600亿元。“十二五”期间,将继续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如果加上《规划》外的太湖以及丹江口的治污投资,重点流域治污投入将达5000亿元,远远超过“十一五”的3000亿元。国家发展改革委地区司环境处处长黄微波认为,投入如此巨大,各地还需拓宽渠道,多元化投资。筹措资金中将积极邀请社会和企业参与。但国家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暂无征收水污染税、环境税的考虑。

在目标考核方面,赵华林表示,环境保护部将积极联合有关部门,严格执行《规划》实施情况考核制度,对考核不达标的地方暂停项目环评审批。赵华林介绍,与以往的规划仅考核主要污染物相比,这个《规划》的考核最为严格。

“除了以往的区域限批等手段,有没有更严厉的惩处措施?”面对疑问,赵华林再次强调调动地方政府积极性的意义。“惩处手段都是迫不得已,我们不希望采用。要让地方政府明白,这不是要求做的事,而是地方政府应主动做的事。”

在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目标方面。“十一五”期间,水污染物总量控制的主要指标是化学需氧量(COD),并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从影响重点流域水环境质量的污染指标来看,氨氮已成为河流型水体的首要污染指标,湖库型水体总氮、总磷超标也较为严重。《规划》根据全国水质改善的需求程度、污染排放统计数据完整性、污染物减排可行性等实际情况,将化学需氧量和氨氮作为水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同时,对于太湖、巢湖等湖库特点突出的流域,明确提出降低入湖总氮、总磷等污染负荷的要求。在削减率的确定上,由于“十一五”期间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已有较大幅度削减,经测算后,基于实事求是原则,将“十二五”期间化学需氧量(工业和生活)排放量削减率目标确定为:到2015年,排放量为713.2万吨,比2010年削减9.7%。同时,由于氨氮(工业和生活)排放量第一次进入国家层面的总量控制指标体系,经测算后,减排潜力相对较大,削减率目标确定为:到2015年排放量为88.0万吨,比2010年削减11.3%。其中,重点流域的削减率要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解读二:分区防治是提高污染防治科学性的重要途径,是进一步实施分级防治和分类指导的基础,因而是“十二五”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要着力实现的技术特点。

《规划》出台后,不少官员认为实施起来难度较大。首先,经济社会发展对水环境保护的压力将继续增加,流域水污染空间格局将面临新的变化;其次,重金属、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等长期积累的问题开始暴露,流域面源污染防治、水生态保护和修复任务艰巨;最后,石油化工等沿江(河)分布的高风险污染行业布局短期内难以根本改变,跨界纠纷时有发生,流域水环境风险防范面临严峻挑战。

为此,环保部确定了精细化管理的战略。

一是建立分区防治体系,体现水污染的空间差异。重点流域“十二五”规划涉及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各地区的人口规模、经济发展水平、水资源条件、土地利用状况、植被覆盖程度等不同,决定了水污染特征和水环境问题的空间差异性。为提高水污染防治措施的针对性,实施分区防治策略十分必要。为此,《规划》要求“明确各重点流域的优先控制单元,实行分区控制”。这一要求包含两个层次的空间单元:一是流域,二是控制单元。流域决定了产汇流以及污染物迁移转化的基本格局,是最高层次的空间单元;而控制单元则根据流域内不同区域具体水环境特征而划分,是层次相对较小的空间单元。实际上,由于各级地方政府是水污染防治的责任主体,为便于落实水污染防治责任以及组织实施水污染防治工作,在流域与控制单元两个层次中间还需要增加一个层次,即控制区层次。控制区边界一般根据省级行政区边界与流域边界相切割而确定。“流域—控制区—控制单元”三级分区体系构成了“十二五”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的基础空间格局。其中,流域层面重点把握水污染防治的宏观布局,明确流域水污染防治重点和方向,协调流域内上下游、左右岸各行政区的防治工作;控制区层面重点落实地方政府水污染防治目标、责任和任务;控制单元层面针对更为具体的水环境问题提出更具针对性的措施,确保水污染防治取得实效。根据实际需要,控制单元下面可进一步划分控制子单元。以此分区体系为依据,可将流域水污染防治任务逐级细化落实,为实现水污染防治精细化管理奠定基础。需要强调的是,由于分区防治是提高污染防治科学性的重要途径,是进一步实施分级防治和分类指导的基础,因而是“十二五”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要着力实现的技术特点。为此,《规划》在深入分析各重点流域经济社会与水环境特征的基础上,花费了较大篇幅来详细阐述各重点流域的防治策略,力求实现“一河(湖)一策”。此外,各重点流域的防治策略还蕴含着“点、线、面”全面推进的防治思想,即各重点流域要着力抓好重点城市(点)、重点支流(线)和重点农业面源(面)的水污染防治。

二是实施分级分类指导,突出水污染防治重点。《规划》明确要求各流域要确定优先控制单元,这是“全面推进,重点突破”原则的体现。同时,《规划》还明确了“分类指导,分级管理”的原则。具体到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则是在控制单元中,综合考虑水体敏感性、水环境问题重要性、排污量大小、水体受污染程度、环境风险高低等因素,进一步划分为优先控制单元和一般控制单元,实施分级防治。优先控制单元是流域水污染防治的重点区域,承担着流域总量削减、水质改善和风险防范的主要任务。要加大投入,制订水污染防治综合治理方案,力求水污染防治取得明显成效。同时,要根据各单元水污染状况、水环境改善需求和水环境风险水平,将控制单元分为水质维护型、水质改善型和风险防范型三种类型,实施分类指导。其中,现状水质较好的控制单元,加大水环境保护力度,重点实施水源涵养、湿地建设、河岸带生态阻隔等综合治理工程,维护良好水环境质量;现状水质较差的控制单元,采取综合性的治理措施,大幅削减污染物排放量,确保城市水体和重点支流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环境风险较大的控制单元,加大环境监管力度,着力降低资源能源产业开发的环境风险,加强沿江化工、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风险隐患排查,提高风险防范水平。

解读三:城镇饮用水源地三年内将全面达标。

我国水质按水质标准分为五类,Ⅰ类、Ⅱ类、Ⅲ类水质可以饮用,Ⅳ类水是工业用水,Ⅴ类水是农业用水。环保部污染防治司司长赵华林介绍,目前,部分城市水体水质仍劣于Ⅴ类水。随着城镇人口的增加,仍有约7%的饮用水水源地达不到功能要求,部分城市尚无备用饮用水水源地,饮用水安全依然存在隐患。

水利部水资源司副司长于琪洋介绍,2010年监测评价的3902个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仅为46%;17.6万公里河流中,38.6%的河水水质劣于Ⅲ类水;339个省界断面中,有48.7%劣于Ⅲ类,直接威胁城乡饮水安全。

最近,一则“全国普查自来水合格率仅50%”的消息引发公众担忧。而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供水水质监测中心回应称,据2011年最新抽样检测,我国自来水厂出厂水水质达标率为83%。对此,于琪洋介绍,通过调查和监控,目前在我国污染负荷居高不下的背景下,我国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仍在80%以上。此外,175个重要水源地监测的数据,优于Ⅲ类的占87%。整体上,城市水源地的状况是不错的。

赵华林介绍,通过实施《规划》,到2015年,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稳定,达到功能要求。于琪洋表示,争取到2015年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80%,到2030年水质基本达标。

作者:赵清爽

水污染规划分析论文 篇2:

基于GIS的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摘要:结合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编制工作的需求,设计了利用地下水质量、水源地的分布、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防治工程和监测系统等数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评价,并绘制和输出评价结果的方案,完成了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信息系统开发,从而为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的制定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关键词:地下水;信息系统;制图

Design and Implement of Groundwater Pollution Prevent and Control Plan

Information System Base On GIS

WANG Qian, ZHANG Li-zhong, ZHANG Yong-bo, CAI Zi-zhao, LIANG Guo-ling

(Institute of Hydrogeology and Environmental Geology, CAGS, ShiJiaZhuang 050061,China)

Key words: ground water; information system; mapping

1 引言

当前,我国水资源利用率低、地下水污染严重,使得我国地下水环境形势日益严峻,为了遏制我国地下水污染趋势,改善地下水环境质量,迫切的需要制定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的编制需要全面掌握全国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环境质量、地下水水源地的分布、地下水环境质量状况、防治工程与监测系统等现状。为了能够为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编制提供地下水环境、水源地分布、防治工程和监测系统等方面的成果图件资料,我们开发了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信息系统。

2 系统设计

2.1 系统总体设计思想

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信息系统是以GIS软件为开发平台,实现对地下水环境质量、水源地分布、污染防治工程与监测系统等数据资料的统一管理,并在这些数据资料的基础上,动态设置空间范围、时间范围、评价指标和评价因子等条件,对地下水的环境质量状况、监测系统等现状进行合理分析评价,绘制和输出地下水开发利用状况分布图、地下水水源地分布图、污染源分布图、地下水质量分级分布图和地下水污染防治工程分布图等一系列的成果图件,从而为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方案的制订和防治工程布局提供准确、生动的图件资料。

2.2 系统设计原则

系统要能够录入、汇总全国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环境质量状况、地下水水源地分布、防治工程以及监测系统等数据资料,并对其进行系统地、有机地管理,还要能够根据给定的不同查询条件,查询检索出相关的属性信息。同时,还需要对数据资料进行检查预处理和分析评价,并将处理和分析结果以成果图件地形式表达处理,实现成果图件和属性数据进行统一的管理,以及成果图件的空间范围检索和条件检索等功能。

2.3 系统的开发环境

系统以中地公司的MAPGIS66为二次开发平台,以微软的 SQL Server 2000 数据库系统作为数据库支撑软件,利用Viusual C++ 6.0和Delphi 7.0开发工具,集成了组件式开发技术,实现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系统等设计和开发。该系统需要的硬件环境:Intel奔腾1 000 Mhz主频,128 MB内存,1 024 × 786 × 256色,500 MB可用硬盘空间以上的PC兼容机。如需打印输出,则要求配有Windows驱动的打印机。系统运行需MAPGIS66的加密狗支持。

3 系统的模块划分和实现

根据系统的设计思想和设计原则,从功能上可以划分为6个模块,主要包括:属性数据的录入、属性数据的查询、专题图的绘制、专题图的浏览、专题图的检索和专题图的输出,功能结构图见图1。

3.1 属性数据的录入

因为本系统开发的前期已经提供了数据录入系统软件,并利用该系统建立了地下水数据库。所以,该模块主要功能是通过数据录入、数据汇总、数据备份与恢复等功能,将前期建立的属性数据库导入、汇总到本系统。

3.2 属性数据的查询

该模块的主要功能是通过输入一定的查询条件,从数据库中检索出相关属性数据。其目的主要是提供分析评价的数据基础。其实现过程通过在SQL 的查询设计器中给定查询的条件,将检索的结果提供给用户。

3.3 专题图的绘制

该模块是系统的核心模块,主要是根据《全国地下水污染规划大纲》提供的评价方法和评价指标,以及《全国地下水污染规划制图要求和说明》的具体要求,将给定区域范围内的地下水环境质量状况、地下水水源地的分布情况、污染源的分布情况以及监测点、污染防治工程的布局情况,通过专题地图的形式直观、动态的反映出来,从而为地下水污染防治方案的制定和防治工程的布局提供依据。其主要包含的成果图件有:

地下水开发利用状况分布图

地下水水源地分布图

各种污染源分布图

工业企业分布图

农药施用分布图

化肥施用分布图

污水排放分布图

污水灌溉分布图

主要矿山分布图

危险品化学品生产厂分布图

各种污染源负荷分级图

工业企业排放污染负荷分级分布图

农药施用污染负荷强度分级分布图

化肥施用污染负荷强度分级分布图

城镇生活污水排放污染分级分布图

污水灌溉污染负荷强度分级分布图

主要矿山排放污染负荷分布图

地下水质量分级分布图

地下水水源地污染风险分级图

地下水监测点分布图

地下水污染防治工程分布图

实现方法:首先,通过输入查询条件,将制作专题图件所需的数据资料从数据库查询出来,从而确定专题图件的空间范围。该空间范围的确定是根据制图的需要和数据库中的数据情况来确定的。如:在全国数据库的基础上进行某省的图件绘制,只需要将该省作为查询条件进行查询操作,提取该省的数据资料进行制图。倘若没有输入查询条件,系统将利用数据库中所有的相关数据进行绘图。其次,查询到数据资料后,系统将根据选定的数据指标和数据年份进行检查,并将检查的结果提供给用户,用户可以修改或删除错误数据。但是,由于在制图的过程中不允许对数据库中的原始数据资料进行修改、删除操作,所以在进行检查后,数据是以临时表的形式存在,用户的修改、删除操作是对临时表的进行操作,不影响原始的数据资料内容。对临时数据表中的内容修改完成后,根据选定的数据指标动态进行分级设置,并设定专题图件中各个级别的表达方式,主要包括填充图案、填充颜色、图元符号、图元符号大小以及颜色的设定,见图2。

最后,根据成果图件内容的不同,调用不同的评价分析方法进行评价,绘制评价成果图件。该模块的工作流程见图3。

3.4 专题图的浏览

系统中图形数据是以MAPGIS格式存储,属性数据是以MS SQL Serve 2000 的数据库格式存储,系统将两部分内容在不同的视窗中进行显示,并将属性数据和图形数据进行连动浏览。专题图的浏览主要包括放大图形、缩小图形、漫游图形、上级窗口、复位窗口、清除窗口、刷新窗口、连动浏览、可视化图元等操作。

3.5 专题图的检索

专题图的检索主要分为基于空间的特征检索和基于属性的条件检索。基于空间特征数据的查询是对当前图层的操作,主要包括图示点检索、图示矩形检索,通过多边形、缓冲区、经纬度坐标和查询结果等方式构造区域范围,进行区域内、区域外的相关和非相关检索。基于属性的条件检索是通过输入SQL 语句检索条件,进行检索。不论是基于空间的特征检索还是基于属性的条件检索,其检索的结果都是以图形的闪烁显示和属性数据的选中连动浏览形式呈现出来。

4 实例验证

利用黑龙江省的地下水污染数据库中的基础数据,对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信息系统软件的各项功能进行测试,得出了地下水开发利用状况分布图、水源地分布图、监测点分布图、污染防治工程的分布图、各种污染源的分布图和各种污染源负荷强度的分级图及地下水质量的分级图。并根据县级行政区域范围和条件,统计制作了大量的统计报表。验证表明系统运行相对稳定、操作简便,信息表达直观。

5 结语

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信息系统依靠GIS平台软件,在全国地下水数据库的基础上,将地下水的环境质量状况、地下水水源地分布情况、污染源的分布情况、监测点的分布情况和地下水防治工程的布局情况以成果图件的形象、动态、直观的表达了出来,为全国的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的编制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参考文献:

[1] 武汉中地软件公司.MAPGIS地理信息系统开发手册[K].武汉:中地信息工程有限公司,2003.

[2] 中国标准出版社.计算机软件工程规范国家标准汇编[G].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0.

[3] 潘爱民.Visual C++ 技术内幕(第四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7.

作者:王 乾 张礼中 张永波 蔡子昭 梁国玲

水污染规划分析论文 篇3:

针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现状的几点建议

摘 要 针对城市发展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从水污染综合整治规划、大气噪声污染综合整治规划、垃圾污染及生态环境综合整治规划三方面,提出几点城市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整治规划策略。

关键词 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物污染;城市整治规划

一、城市发展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1.城市水体环境污染问题较突出

全国城市河流中有80%以上河段的水质不能满足饮用水要求,地下水约50%受到污染,约70%的城市存在资源性缺水,加上工业废水处理率仅为70%左右,生活污染处理率仅为10%左右,城市不仅饮用水源和水量严重缺乏,同时90%以上城市水域遭受严重污染,致使水环境遭受严重破坏,水污染问题非常严重,有的城市甚至出现“无河不枯、无水不污、无可靠饮用水源”等可怕局面,严重制约了城市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城市大气及噪声污染日趋严重

煤燃气燃烧、工业废气、施工场地扬尘、机动车尾气等,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而不断增多,造成城市大气环境的破坏。城市大气污染中约60%~70%污染物来自于机动车尾气排放,城市“雾霾”已严重影响到居民的身体健康和工作效率,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气体污染,净化城市大气环境。交通噪声、市政施工噪声、社会生活噪声、工业生产噪声等,也严重影响着居民的正常生活。

3.垃圾污染及环境恶化呈不可逆恶态势

城市是一个人口密度极高、流动人口集聚的地方,不管地域是否繁华,均有大量人员在流动。人在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垃圾,加之市政施工中产生的固体建筑物垃圾等,随着城市发展和人口数量增加而快速增多,不仅给城市环境带来污染,给城市环境卫生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同时还抢占有限的城市空间。高度集中、高密度社区已在城市地球与环境快速发展中形成特殊的人工环境,建筑密度大、容积率高、生态绿化率低、道路拥挤等,造成城市生态和水环境自愈功能不断被破坏和蜕化,呈现不可逆的恶性发展趋势。

二、城市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规划策略

1.水污染综合整治规划

做好水环境污染综合整治规划工作,是目前缓解城市水资源供需矛盾和实现有限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重要举措。要在对城市水环境污染现状进行全面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有效分析城市水源的污染因素和占比,根据受纳水体的环境容量合理计算城市废水、污水的最大允许排放指标,并充分整合城市现有的水利基础设施,以确定技术上可行、经济上优越的水环境深度预防和治理方案。水污染综合整治规划,应创新改革落后的生产工艺和用水体系,采用少废、无废等生产工艺更新改造传统生产工艺和用水体系,实现清洁生产,从生产源头控制工业生产污水的排放量,提高废水、污水的处理效果和资源化利用效率。通过合理规划城市给排水管网,修建有效的污水处理设施,增加污水处理厂规模和处理效率,并合理规划利用处理后的再生水(如城市园林绿化、道路喷洒、公厕冲洗等),一方面加强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综合治理效率,另一方合理开发城市有效水资源的再生有益使用功能,最终达到水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要重视医院、化工企业等单位废水的综合治理规划,防止病源、毒素等传播。要建立企业污水排放动态监察管理机制,确保企业污水排放达到标准指标限制值以上,有效提高城市水资源的综合承载力。

2.大气噪声污染综合整治规划

大气环境污染主要与燃煤废气、汽车尾气排放等有关。在城市道路街头绿化规划中,要非常注重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废气净化功能。要优选地方性特色植物,通过合理多层次配置营造有序层次感,优选乔灌花、乔灌草等组合搭配,实现降温遮阴、滞尘减噪、净化空气等生态环保功能。要根据噪声类型、分贝量等现状,并充分结合城市发展趋势,进行详细的城市功能区规划,并按拟定的环境保护目标规划噪声污染治理方案。要认真分析引起噪声污染的主要因子,并按照污染因素采取针对的防治措施。通过功能区规划、道路交通规划和宣传鼓励使用公共交通等措施,打造出绿色环保的交通结构,有效控制噪声源,真正实现“以人为本”,改善城市环境的质量,推动城市低碳目标顺利实现。要大力推荐使用太阳能、天然气、地热能等新能源,逐步改变传统燃煤方式,有效降低空气中悬浮颗粒物及SO2等污染物的排放量。合理规划运用废气回收处理系统,一方面进行工业废气的有效处理,减少其向大气中的排放量;另一方面,合理处理回收措施可以实现废气中热能等资源的回收再利用,“变废为宝”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要加强对市政施工和建筑施工扬尘及二次扬尘的全面整治规划和管理力度,要求施工场所必须实行围挡作业。运输、存放施工原料及施工垃圾必须规划专门的堆放场地,并要求其施工全过程必须严格执行覆盖或喷淋处理措施。

3.垃圾污染及生态环境综合整治规划

通过鼓励企业内部或企业间的固体废物的循环利用和回收利用,提高固体废物资源的再生循环利用效率,降低固体废物乱堆、乱放、偷倒等环境污染问题。合理规划建设垃圾焚烧和固体废物安全填埋场所,规划布局和建设资源化再利用、焚烧处理与安全填埋等相结合的综合处置体系和工程设施,实现垃圾和固体废物的中心资源化集中处置。要进一步加强城市环境卫生的规划和监督管理工作,强化城市道路清扫保洁和车辆清洗保洁等工作力度。做到生活垃圾储存、投放和搬运的分类化管理,做到收集和储存容器化、投放运输密闭化和处理无害化。对于规模较小的城镇,针对其自身抵御外来粉尘侵扰能力较弱、自愈能力较差等特点,要结合城镇发展的整体规划,积极建造城镇周边和郊区绿化隔离带,以增强其抵御外来粉尘能力,确保城镇具有较好的空气质量。

三、结语

城市规划是城市环境保护的重要基础,城市建设必须严格服从城市整体规划,而城市规划则必须以城市环境质量和环境保护为核心。城市环境保护与治理是一项涉及行业多、内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在城市规划环节结合城市环境保护现状和资源利用情况,全方位、統一、强有力地构建城市整体规划方案和配套环境污染综合整治措施,努力实现天蓝、水清、地绿、现代化的可持续建设发展的良好局面。在城市环境保护整体规划和污染治理中,除了注重上述相应的整治规划外,还应加强城市规划中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确保各项规划均具有较高的可实施性和应用效果,认真督促各项环境保护措施的落实,最大限度降低各污染因子对城市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并合理规划实现城市有限资源的再利用,促进城市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和谐可持续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淑荷.当前城市规划中存在的环境问题及对策分析[J].现代商业,2007(23):252-253.

作者:周子坤

上一篇:中西方文化比较论文下一篇:语言修辞广告语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