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低碳经济论文

2022-04-18

[摘要]为应对气候变化和全球变暖,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商业银行应把握低碳经济的机遇,加快业务创新,推动绿色信贷、CDM项目信用增级、碳排放权及其衍生品等金融服务在我国的发展,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经济结构的转型。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商业银行低碳经济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商业银行低碳经济论文 篇1:

论商业银行支持低碳经济的对策建议

摘 要:低碳经济是我国实现经济转型、保护我国环境、提高经济效率的必经之路。本文介绍了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制约与困境,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低碳金融服务的意义及不足之处,并提出加大银行对低碳经济支持力度的对策建议,包括践行国家环保政策、合理配置信贷资源、强化低碳金融产品的创新、支撑低碳产业链集群化、加快完善企业征信系统等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等,并结合银行对低碳经济的支持案例,证明银行支持低碳经济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低碳经济 商业银行 低碳金融服务

“低碳经济”经济发展模式的特点是强调对环境低污染和低程度的能源消耗,强调采用清洁能源,并积极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是一种强调保护环境、降低污染的新型经济模式;其核心要求在于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发展观念的更新。我国发展低碳经济不仅顺乎世界潮流,也是落实科学观、实现经济转型期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1 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制约与困境

1.1 内部环境

从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上讲,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现代化进程不可能停止,大规模建设仍然以较高的速度进行,对环境的保护已成为一个严峻的话题。我国能源结构富煤、少气、缺油,仍然以高碳的煤矿为主,这种国情会对环境有严重的影响。另外,由于我国电力基础设施和技术还不够先进,低碳技术还没有得到大规模的应用,政策资金方面尚缺乏有力的保障。这些都是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内在制约与困境。

1.2 外部因素

发达国家为了实现自身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社会安全,不仅将环境保护与社会安全、能源危机挂钩,除抢占产业调整的先机和环境监督政治的主导权外,还指责我国在碳排放上的控制不力,而且发达国家还组建了所谓的低碳国际组织,制定了国际上的碳减排规则和相关贸易制度,这无形中对我国碳金融和低碳经济的发展设置了障碍。

2 我国商业银行低碳金融业务的意义与不足

2.1 低碳金融业务的意义

低碳金融业务对我国经济发展和就业增加有着明显的促进意义。首先低碳经济行业的市场前景比较广阔,相应产业投资也会增幅较大,根据相关数据显示,风险投资机构对清洁能源行业的投资额大幅增加,我国这几年在綠色行业的风险投资额大约翻了一倍,占据风险投资总额的19%。清洁能源项目2007年获得的投资额同比去年增长91%,数额达到108亿美元之巨,目前我国太阳能产业在全球发展上处于领先地位,2005年该产业已经有了25亿美元的营收。其中根据有关权威智库机构预测,环保节能产业将会带来2500万个工作岗位。

而且绿色经济会带来大批的就业岗位,再生能源领域就会提供230万个就业岗位,联合国研究显示低碳产业会创造新的经济发展形态,也会提供新的经济增长领域,更会创造更多就业岗位,例如交通、清洁能源、环保、水电供应等就业领域。2005年我国太阳能产业中的企业,就能提供15万个工作岗位,而且该产业还在不断发展,预估2030年新能源产业将至少会创造850万个就业岗位。

2.2 低碳金融服务的现状及不足之处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在低碳金融业务上的信贷工作还不够积极,对于低碳环保产业了解程度还不够深,相关研究还不够深入,对低碳环保产业中的企业和项目尤其是中小企业和项目的盈利能力信心不足,导致很多低碳环保产业中的中小企业向银行借贷比较困难。因此,商业银行应提高对环保企业的融资力度。

虽然目前我国政府不断出台支持低碳环保产业发展的政策,商业银行也在提高对低碳环保产业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但是环保产业由于风险大,目前还处于微利状态,仍然以政府扶持为主要金融支持方式,银行信贷支持目前只是辅助渠道。虽然政府对低碳环保产业提供了很多优惠政策和资金补贴,但是很多低碳环保行业企业尤其是该行业的中小企业难以满足银行贷款标准,所以商业银行对低碳环保行业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还不够。

3 提高商业银行低碳经济信贷支持工作完善程度的路径建议及案例分析

3.1 践行国家环保政策,合理配置信贷资源

商业银行对环保项目要按照供给侧改革的要求,大力支持国家产业政策所鼓励的环保产业项目;应当加强对信贷资金投向的规划,包括产业结构、区域结构和企业分类结构的分析、预测及放贷后的监测,对不符合供给侧改革政策要求的、产能过剩行业的落后生产能力和工艺严格限制信贷投入,加强对环保行业,特别是低碳经济的支持。商业银行对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政策要认真贯彻,坚持区别对待原则,将信贷资金向低碳环保行业倾斜。对于低碳环保投资项目,应简化信贷手续,提高金融服务效率,尤其是对于低碳环保行业的中小企业,应当创新信贷模式,可以考虑引入由产业链上龙头企业担保的供业链融资模式、由应收账款或订单作抵押的项目融资方式,甚至可由银行开辟专门支持低碳环保行业的中小企业的低门槛的小额贷款项目。

同时商业银行应改善和加强对低碳减排行业的信贷服务业务。首先要将国有商业银行的信贷资源向技术创新改造领域倾斜,这就需要商业银行认真研究低碳环保行业的发展规律和特点,积极实施信贷管理体系和金融产品创新。充分利用商业银行渠道将财政资金输送到支持低碳环保产业技术升级改造与创新上来,并落实为常态化的长效机制。我国商业银行应当对国家政策所鼓励的低碳环保行业中的重大科研项目、产业化项目、科研成果转化、引进、消化吸收等项目,还有低碳环保产业的产品服务进出口项目,重点提供信贷支持。

整个清洁发展机制交易市场的建立健全过程中,商业银行不仅要适当地提供资金、融资渠道和金融服务等多方面援助,还要鼓励和帮助清洁发展机制项目中的开发设计企业,为这些企业提供信用增级,条件成熟时可以从原始的清洁发展机制交易延伸至核证减排量相关的金融创新工具。除了信用增级服务,还可以开展清洁发展机制项目的清洁发展机制项目设备融资租赁服务、账户管理服务、清洁发展机制项目财务顾问服务等创新项目。

例如某国有银行2007年曾出台了“绿色信贷”这一金融经营政策,下属分行积极支持低碳环保产业发展,发放对应贷款多笔,低碳环保产业的贷款余额甚至占到了其全部境内贷款余额的90%以上,实现了银行信贷业务积极向低碳环保产业倾斜的发展目标。

3.2 强化低碳金融产品的创新,支撑低碳产业集群化

低碳环保产业也应向产业集群化的方向发展,商业银行也应积极顺应这一产业发展规律,将低碳环保企业及产业集群作为一个整体看待,找到提高整个低碳环保产业链集群金融服务能力的路径。对于低碳环保产业集群的信贷需求及金融服务的多元化需求,我国商业银行应当主动适应,并推出适合低碳环保产业集群的信贷模式及服务。应当对传统信贷模式加以创新,从国内外投资建设、技术升级改造、兼并收购等低碳产业发展的需要出发,为其出口信用保险和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等多种金融服务;对低碳环保产业园区等基建项目应积极提供信贷支持,推出适宜低碳环保产业的基建信贷支持模式和金融服务。商业银行可引入为自愿减排经营单位提供“碳银行”金融服务,即实施碳信用登记托管、碳排放信用、结算清算等金融服务,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进自愿减排市场的发展。此外,商业银行可在发行低碳理财产品、碳基金托管服务、参与构建碳排放权交易平台等方面开展碳金融创新服务,充分发挥商业银行金融龙头地位的作用。

3.3 加快完善低碳环保企业征信系统等信贷支持系统建设

我国商业银行应当加强同环保局、环保行业中介机构的合作,积极将低碳环保行业企业的内部治理信息、环保产业投资信息、信用状况纳入人民银行的企业征信系统中,这样商业银行就能在拟向企业提供信贷服务时,及时调阅企业的环保信息、信用状况,以作为提供信贷业务和金融服务的重要参考,以更好提高和完善低碳环保产业的信贷支持和金融服务。商业银行也应积极学习、吸收和借鉴先进金融理念、相关技术和管理经验,发挥我国商业银行的规模优势,积极搜集低碳环保产业金融支持相关的数据、案例并进行分析研究,以加强信贷基础产品的服务能力和相关金融产品的创新能力,拓宽和完善直接融资產品种类,以提高对低碳环保产业的信贷支持效率和成本。

其中我国银行在低碳环保产业的金融服务和信贷支持方面制定完善了信贷工作中的“绿色信贷”政策和相关金融体系建设,结合我国政府出台的环保政策和低碳环保产业特点,借鉴国际上的赤道原则、IFC绩效标准、相关指南,银行不断完善和细分对低碳环保产业企业贷款的分类标准,并根据绿色信贷分类标准对全部信贷对象的环保风险、环保投入、环境污染程度实施全面分类和管理,建立了覆盖低碳环保产业的绿色信贷风控体系,促进了整个银行环保绿色信贷业务的良好风险防控能力。

我国商业银行应主动顺应全世界产业结构向低碳环保及技术密集型产业的调整大方向,积极响应我国供给侧改革的号召,严控对高污染、高排放领域的信贷资金,从绿色信贷原则角度,应重新结合绿色环保政策制定贷款前调查、信贷审查、信贷审批、信贷合同签订以及贷后监控阶段的各项要求与关注重点,实现绿色信贷管理对整个信贷项目和金融服务流程的全覆盖。特别是在商业银行的贷款前审批环节,应严格执行“环保一票否决制”,对申请贷款的经营单位,无论经营绩效、财务指标多么优秀,盈利能力有多高,只要环保指标不达标就要坚决否决,切实落实供给侧改革的要求,使不符合低碳环保要求的企业和项目得不到金融资源的支持,加快对污染工艺和落后产能的信贷退出步伐。

例如兴业银行作为中国首家“赤道银行”,以践行科学发展观为己任,坚持企业经济责任与社会责任的有机统一,将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发展战略与公司治理之中,并将其贯穿于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近年来推进了多个项目案例,环境金融传统融资项目贷款、环境金融创新融资产品特许经营权质押融资、多元化融资模式综合产品运用案例、重点领域营销生活垃圾处理处置项目等,践行社会责任、推动可持续金融发展。2015年12月22日,在由新华网联合中国社科院经济学部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心、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中华思源工程扶贫基金会等举办的“2015中国社会责任公益盛典暨第八届中国社会责任峰会”上,兴业银行荣获“绿色环保奖”。

对于非低碳环保类的企业,我国商业银行应当积极从信贷供给角度鼓励其转变生产经营模式,向低碳环保经营战略发展,采购环保物资和设备,在经营管理中注重环保考核指标,积极承担环保社会责任,这样有利于更顺畅、高效地获得银行的绿色信贷支持和相关金融服务。

4 结语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在支持低碳经济上进行了大量的相关制度建设和信贷工作,但是对低碳企业的金融支持还不够全面和高效,尤其是对中小低碳环保企业的金融支持还不够。商业银行应紧跟低碳行业的发展,加强金融创新和低碳授信制度的建设,助力我国低碳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1] 文平,丁丁.安徽省碳金融发展浅议[J].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6(11).

[2] 李小娟.我国碳金融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时代金融, 2016(21).

[3] 王经政.基于碳权交易推动碳金融发展——以江苏省为例[J].人民论坛,2015(20).

[4] 王朝晖.碳金融发展制约因素及政策启示[J].中国市场, 2014(15).

作者:霍祎

商业银行低碳经济论文 篇2:

低碳经济下商业银行碳金融业务的创新

[摘要]为应对气候变化和全球变暖,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商业银行应把握低碳经济的机遇,加快业务创新,推动绿色信贷、CDM项目信用增级、碳排放权及其衍生品等金融服务在我国的发展,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经济结构的转型。

[关键词]低碳经济;碳金融;商业银行;绿色信贷

[收稿日期] 2011-02-28

一、低碳经济与中国的低碳战略

所谓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发展低碳经济是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但其深层次的意义绝不仅限于此,低碳经济更是一次新型工业革命,各国都希望借此抢占市场规则的制定权、维护利益的话语权、制衡他国的主动权。[1]美国、欧盟、日本均已意识到低碳经济对于未来发展的战略意义,并着手从发展战略、经济模式、交易机制、标准确定、市场准入等层面进行积极的谋划与部署,以期在未来一轮经济增长中占据有利位置。在奥巴马政府的大力推动下,美国以发展可再生能源、降低化石燃料在国家能源结构中的比例为手段,快速推动国内低碳经济的发展,并抓住金融危机带来的契机,大力推动改革;欧盟则希望通过建立全球范围内的碳减排交易市场,成为未来全球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主导者与规则制定者;日本出台“经济危机对策”的新经济刺激计划,以低碳革命促进经济增长。低碳经济正演变成为规制全球经济社会发展格局的新规则。

中国正处于快速的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中,CO2的排放量由1978年的13.8亿吨激增到2007年的60亿吨,1978~2007年期间,化石能源燃烧排放的CO2年均增速达到5.2%。中国的单位GDP能耗是日本的8倍,按照这种增长模式,中国缺乏持久的可持续发展创新能力,环境恶化和能源短缺将是今后30年中国发展过程中最大的障碍。因此,中国积极实施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

中国的低碳经济发展战略是,坚持在发展中减排的同时,积极控制人口和发展森林碳汇、调整经济结构和实施节能措施以减少单位GDP能耗,以及加快发展清洁能源以降低单位能耗碳排放量。但由于经济结构不合理、核心技术缺乏和支持服务体系尚未确立,要实现低碳经济发展目标,仍存在不少难点和挑战。未来中国将从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开发和应用节能技术、积极发展可再生能源以及全面推行煤炭的绿化生产和清洁利用等四个方面采取行动,而这些都有赖于新技术的突破。

中国低碳经济的实质是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核心是清洁能源技术与节能减排技术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四项内容:(1)节能。主要包括工业节能,比如余热回收发电、工艺改进以及节能材料;建筑节能,包括智能建筑、节能家电、节能材料与节能照明;汽车节能,包括电池部件及原料、电池制造及组装及新能源汽车制造等。(2)减排。[LL]主要包括大气污染处理、污水处理、固定废弃物的处理等,也包括清洁燃煤、IGCC(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CCS(碳捕获与封存)。(3)新能源。主要包括清洁能源的生产与运营,如风能、太阳能、地热、潮汐、生物质能、水电及核电等;也包括新能源的配套产业,比如高压、超高压以及由此衍生出的智能电网业务。(4)碳交易与陆地碳汇。主要包括CDM(清洁发展机制)项目和农林产业减排增汇等。

二、碳金融市场与金融业的发展机遇

(一)国际碳金融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所谓碳金融,是指由《京都议定书》①而兴起的低碳经济投融资活动,或称碳融资和碳物质的买卖,即服务于限制温室气体排放等技术和项目的直接投融资、碳权交易和银行贷款等金融活动。

在碳金融市场交易平台建设方面,2008年1月23日,纽约-泛欧交易所(NYSE Euronext)与法国国有金融机构信托投资局展开合作,宣布共同[JP3]建立一个排放权的全球交易平台。这个被命名为BlueNext的交易平台涉及CO2排放权的现货交易与期货交易,最终涉足各种与环境有关的金融衍生品交易。这意味着CO2排放权市场的广度和深度的进一步扩展,是对CO2排放权商品属性的肯定。在欧盟内部,建立有以减排CO2为主要标的的欧盟排放交易机制(EUETS),欧盟内的欧洲气候交易所(European Climate Exchange)、北方电力交易所(Nordpool)、未来电力交易所(Powernext)以及欧洲能源交易所(European Energy Exchange),这些[JP]交易所希望通过CO2排放权的交易来套利,从客观上也促进了CO2排放权交易量的增长。此外,加拿大、新加坡和东京也先后建立了CO2排放权交易机制。在亚洲,碳交易所通过电子交易系统来买卖由CDM产生的CERs(核证减排单位)。

在碳金融市场的参与机构方面,随着排放权商品属性的不断加强以及市场的成熟,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看中了碳金融市场的商业机会。最初金融机构仅担当企业碳交易的中介机构,后来一些基金看准了排放权的升值潜力而直接投资。金融机构的参与使得碳金融市场的容量扩大,流动性加强,市场也更加透明,这反过来又吸引更多的企业、金融机构甚至私人投资者参与其中,且形式更加多样化。2006年10月,摩根士丹利宣布投资30亿美元于碳市场;2007年3月,参股美国迈阿密的碳减排工程开发商,间接涉足CDM减排项目;8月成立碳银行,为企业减排提供咨询以及融资服务。2007年,荷兰银行与德国德雷斯顿银行推出了追踪欧盟排碳配额期货的零售产品。碳排放管理已成为全球金融服务行业中成长最为迅速的业务之一。

在碳金融市场的产品与服务方面,金融机构的产品重点已从最初的以配额为基础的排放交易向减排项目融资转变,被称为“碳资产”的减排项目正成为对冲基金、私募基金追逐的热点,投资者往往以私募股权的方式在早期介入各类减排项目。根据京都议定书框架下的清洁发展机制,尽管发展中国家减排的成本要低于发达国家,但由于项目建设的周期长且审批手续繁复、项目初期的不确定性大,发达国家的企业更倾向于购买碳资产的成品或是半成品,缩短资金投入周期!①。对于基金而言,一方面,“碳资产”像传统风险投资或私募所投的项目一样,本身就能带来收益;另一方面,项目建成后实现的减排量在二级市场上出售给有需要的企业可再次创造利润。此外,碳资产的价值与传统股票债券市场关联甚微,基金也完全可以利用它来对冲传统投资的风险。2000年,世界银行发行了首只投资减排项目的碳原型基金(Prototype Carbon Fund),共募集1.8亿美元。2003年以来,类似性质的基金以每年10只的速度增[LL]长。2004年,私人资本开始涉足碳基金领域。2005年底,私人资本在减排项目上的投资总额已超过政府机构主导的资本。私人资本的积极参与加快了碳金融市场的流动,扩大了市场容量,使碳金融市场进一步走向成熟。

在碳金融市场交易量方面,据世界银行统计,自2004年起,全球以CO2排放权为标的的交易总额从最初的不到10亿美元增长到2007年的600亿美元,四年内增长了60倍;交易量也从1000万吨攀升至27亿吨。

综上所述,被誉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低碳经济,不管是对于全球经济发展,还是对于金融业的未来,都提供了崭新的发展空间和巨大机遇,金融机构需要也能够在低碳经济发展中发挥关键作用。

(二)中国碳金融市场的初步形成

世界银行估计,发达国家在2008~2012年间需要的减排量约为50~55亿吨CO2当量,其中一半由其国内行动完成;另一半则需要通过CDM、JI和ET完成。目前,中国温室气体排放量位居世界第二,碳减排市场备受瞩目。点碳咨询公司2007年10月的研究结果显示,中国是最适宜发展碳减排项目的国家。国际能源署(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IEA)预测,到2020年中国潜在CO2交易量约8亿吨,远远超过其他潜在供应国。从签发项目数量看,我国目前申请和注册的CDM项目主要集中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节能和提高能效这两大领域,但从已签发项目的减排量来看,我国主要减排量来自于HFC-23(三氯甲烷)和N20(氧化二氮)项目。这两类项目只需要在现有[CM(82mm]设备上稍微进行技术改进,即可获得大量温室气体减排,开发成本低,风险低,收益大,项目开发者最乐于开发。但是,此类项目对我国的区域环境改善、社会环境效益增加和可持续发展贡献不大,在占据大量CERs额度的同时,也驱逐了包括风电在内的优质CDM项目。

(三)商业银行发展碳金融的必要性和意义

低碳经济,无论对全球经济发展,还是对商业银行的未来,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更是历史性的机遇。无论是在提高能效领域,还是在发展可再生能源领域,商业银行的支持不可或缺,商业银行需要也能够在低碳经济发展中发挥关键作用;另一方面,低碳经济的发展,也为商业银行提供了崭新的发展空间和巨大机遇。低碳技术开发领域及排放权市场的发展,为低碳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提供了一定的激励,吸引了大批企业和银行参与其中。

在全球碳金融市场快速发展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目光投向中国。中国政府做出的“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至45%”的承诺,更让国际金融业对中国碳金融的未来充满期待。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表示,碳配额交易和减排融资与货币政策有一定关系,碳配额和减排融资是将来很重要的话题,也将是资本市场和金融市场重要的组成部分。银监会主席刘明康在第五届中国金融论坛上也指出,银行业要在低碳经济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银行业金融机构主要是要扮演好两个角色,即成为低碳理念推广的“践行者”和成为低碳金融服务的“创新者”。

我国商业银行应当围绕低碳经济的发展,积极创新碳金融相关业务,可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是在向低碳经济转型过程中有大批传统产业需要改造升级,大量新兴产业不断成长,绿色信贷需求巨大。二是商业银行提供碳金融服务创新的空间巨大,包括为项目开发者提供信用咨询服务,开发相关的理财产品和金融衍生产品,开展低碳项目的各类融资等。三是商业银行参与碳交易有明显优势,利用这些优势,银行可以直接参与碳交易市场,也可以作为中介为交易者提供相关的、新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三、低碳经济下商业银行的碳金融业务创新

目前,包括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保险机构、风险投资、基金等金融机构纷纷涉足碳金融领域,国际领先的商业银行已经成为碳金融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其业务范围渗透到该市场的各个交易环节。如在原始碳排放权的生产中,商业银行向项目开发企业提供贷款;在二级市场上充当做市商,为碳交易提供必要的流动性;开发各种创新金融产品,为碳排放权的最终使用者提供风险管理工具等。[2]具体而言,低碳经济下商业银行的业务可涵盖如下领域:

(一)绿色信贷业务

1.国际商业银行绿色信贷的实践

为应对信贷可能面临的环境风险,国际主流商业银行倡导“绿色信贷”理念,在信贷业务中积极开展对相关贷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估,以减少对高能耗、高污染项目的贷款;并在贷款过程中严格执行环境风险的监测。此外,积极加大对低碳消耗项目的贷款,如为CDM项目提供贷款和资金支持,促进清洁技术的开发和应用。[3]

根据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绿色信贷业务的实践经验,国际绿色信贷产品主要分为七类,分别为项目融资、绿色信用卡、运输贷款、汽车贷款、商业建筑贷款、房屋净值贷款、住房抵押贷款。

国际商业银行在实施赤道原则①时,形成了较为通用的环境评估决策机制以及评估和审核信贷要求机制,绿色信贷的基本流程:

2.我国商业银行绿色信贷的发展

伴随着2009年产业振兴政策、淘汰落后产能政策的相继出台,以及2010年国家对经济发展政策的[LL]微调,“绿色信贷”被提升到空前的高度,国内各大银行积极响应。未来十年我国将面临着巨大的节能环保投资要求,企业具有向商业银行贷款的迫切需求,这为商业银行发展绿色信贷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4]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绿色信贷业务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不少银行在该领域作出了许多有益探索,如兴业银行是中国首家“赤道银行”,通过与国际金融公司(IFC)的合作,全面落实绿色信贷政策,开发出专为节能、清洁能源和减排项目提供资金支持的气候变化类融资产品——能效贷款。能效贷款是商业银行向合格借款人发放的在中国境内的涉及能源设备并旨在改善建筑、工业流程和其他能源最终应用方面的能源效率的项目或商品和服务的贷款。民生银行将节能减排贷款与碳金融相结合,创新推出以CDM机制项目的排放指标作为贷款还款来源之一的节能减排融资模式,为寻求融资支持的节能减排企业提供了新的选择。浦发银行推出针对绿色产业的《绿色信贷综合服务方案》,包括法国开发署(AFD)能效融资方案、国际金融公司(IFC)能效融资方案、清洁发展机制(CDM)财务顾问方案、绿色股权融资方案和专业支持方案,旨在为国内节能减排相关企业和项目提供综合、全面、高效、便捷的综合金融服务。

由于我国商业银行的绿色信贷刚刚起步,业务现状与预期目标相比还有一定距离,绿色信贷业务的推进还存在着绿色信贷的可操作性不足,执行标准需要完善,银行操作有待规范等问题。例如,商业银行如何制定环境政策,通过特定的程序、承担责任来实现其经营目标;确保与环境风险相关的贷款以一贯且公平的方式承做;为与环境风险相关的银行业绩的评价提供明晰的标准。因此,面对日益增长的节能减排融资需求,商业银行应尽快制定绿色信贷项目的准入标准,为银行深入拓展节能减排的绿色信贷提供技术咨询和支持;并成立相关金融服务部门,专门负责碳金融、能效金融、环境金融等可持续金融业务的经营、管理和营销统筹工作,这将为今后一段时期内商业银行绿色信贷业务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基于CDM项目的业务

1.CDM项目账户管理服务

我国CDM(清洁发展机制)项目开发潜力巨大。据测算,2012年以前,我国通过CDM项目减排额的转让收益可达数十亿美元。商业银行可为CDM项目设立专门资金账户,担当CDM项目的账户管理人,有效管理CDM项目下的资金流动。

2.CDM项目设备融资租赁服务

我国CDM项目增长迅速,截至2010年10月12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共批准CDM项目2732个,众多的CDM项目带来节能减排设备的巨量需求,商业银行应适时开展CDM项目设备融资租赁业务,利用商业银行下属的金融租赁公司或与专业租赁公司合作,为CDM项目建设阶段提供设备融资租赁服务。[5]

3.CDM项目信用增级服务

除为CDM项目提供绿色信贷、账户管理等基本服务外,商业银行的碳金融业务还可延伸到为CDM项目提供信用增级服务。由于原始CDM交易类似一种远期交易,不确定性和风险较大,其发展面临一定的障碍。在这种情况下,商业银行可为CDM项目开发者提供信用增级,由此创造出经担保的CERs,从而促进碳金融市场的发展。

4.CDM项目财务顾问服务

CDM项目财务顾问服务是指凭借商业银行的信息优势,协调项目发起人、国外投资者、金融机构和政府部门之间的业务关系。

CDM项目财务顾问方案可由商业银行联合国际专业机构,为国内减排项目提供CDM项目开发、交易和全程管理的一站式金融服务。其中,商业银行可利用渠道优势,协助CDM项目业主选择具有良好交易记录和履约能力的买家,从而大大降低CDM项目业主的交易风险;利用信息优势,为CDM项目业主提供并锁定合理的CERs报价,帮助企业实现最佳收益;利用资金结算优势,确保CDM交易资金快速到帐。

(三)基于碳排放权的基金业务

目前,国际商业银行均设立有与碳减排相关的投资基金,对减排项目进行直接投资或间接投资。例如,荷兰银行推出“低碳加速器”基金,直接投资于那些未上市,但致力于降低碳排放和提高能效的公司;德意志银行设立的“德银气候变化基金”,集中投资于在适应气候变化方面取得显著进展的公司。除对企业进行直接投资外,国际商业银行还设立了与碳金融市场挂钩的基金,有效地提高了碳金融市场的流动性。目前,商业银行推出的与碳交易价格(现货价格或期货价格)或价格指数挂钩的基金类产品,已成为金融市场上最引人注目的创新产品之一。在基于碳排放权的基金业务不断创新的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可在以下方面开展碳金融服务:

1.碳基金托管服务

低碳投资的重要资金来源是碳基金。所谓碳基金是集合各类投资者的资金,专门投资于温室气体减排项目(主要是CDM项目和JI项目)或在碳交易市场从事碳信用交易的基金。最早的碳基金是世界银行于1999年发起的原型碳基金,经过10年的发展,世界银行碳金融事业部管理的碳基金已达到10只,总融资额超过25亿美元。除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设立的碳基金外,还有国家层面的碳基金,如意大利碳基金、荷兰碳基金、丹麦碳基金、西班牙碳基金、英国碳基金、日本温室气体减排基金等;此外,还有许多非政府组织管理的碳基金和私募碳基金,如美国碳基金组织和复兴碳基金等。这些碳基金在国际碳金融市场上扮演着重要角色,是温室气体减排项目的重要资金来源,并在节能减排项目融资中起到引导作用,吸引金额庞大的风险资本、对冲基金、共同基金与养老基金,寻找节能减排领域的市场机遇。

在中国,以“低碳经济”为主题的投资基金开始出现。政府引导型的碳基金有广东绿色产业投资基金、南昌开元城市发展基金。2010年3月,国内首个明确以低碳经济产业为投资方向的创投基金——浙商诺海低碳基金挂牌成立。同时,首个具有外资背景的低碳基金,由瑞士ILB-Helios集团和北京中清研信息技术研究院共同出资成立的新能源低碳基金也获得国家发改委的批准,该基金主要用于捐助中国西部省份的新能源与低碳经济工程。低碳节能也成为证券投资基金的投资热点。2010年6月,汇丰晋信基金管理公司设立了国内首只低碳经济概念的股票基金——汇丰晋信低碳先锋基金,低碳基金正成为证券投资基金的发行热点。

商业银行可发挥托管各种基金的经验优势,参与托管正在快速成长并大规模进入中国的碳基金。[6]

2.发行低碳理财产品

商业银行还可根据对碳排放权市场发展趋势的判断,推出与碳排放权挂钩的理财产品。该类理财产品的低碳性主要通过以下方式体现:与证券交易所上市的环保概念股票挂钩;与气候交易所的排放权期货合约挂钩;与世界级权威机构的水资源、可再生能源、气候变化等环保指数挂钩。由于低碳理财产品所投资的环保领域属于未来成长潜力巨大的新兴行业,因此,该类理财产品适合于那些熟悉环保概念、看好其长期发展趋势、且具有价值投资理念的投资者。

(四)参与构建碳排放权交易平台

目前,全球碳排放权交易的基础设施还在建设中,与碳排放权交易相关的结算、清算以及其他金融交易(如碳信用的出借、回购等)的平台远未完善。由于这些基础设施带有公共品的性质,在企业自己组织的自愿减排市场上,这些设施的发展更是相对滞后。国际商业银行已经开始尝试为自愿减排市场提供“碳银行”服务,即进行碳信用的登记、托管、结算和清算工作,并尝试进行碳信用的借贷业务,从而极大地促进了自愿减排市场的发展。我国商业银行应积极参与到全球碳排放权交易的平台建设中去,熟悉国际碳金融市场的交易规则,增强我国金融机构的话语权。

参考文献:

[1]兴业银行.兴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年度报告[R].福州:兴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10.

[2]初昌雄.我国碳金融发展现状与发展策略[J].经济学家,2010,(6):80-86.

[3]王毅,傅蓉.低碳经济下商业银行的信贷战略[J].现代金融,2010,(7):36.

[4]杨志,盛普.低碳经济背景下中国商业银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社会科学辑刊,2010,(3):143-146.

[5]叶朝晖.低碳经济——商业银行新的战略选择[J].银行家,2010,(4):64-66.

[6]周行健,林明恒.低碳经济背景下商业银行的经营策略[J].南方金融,2010,(3):74-76.

(责任编辑:李秀荣)

①1997年在日本京都召开的《气候框架公约》第三次缔约方大会上通过的《京都议定书》,为各国的CO2排放量规定了标准,即:2008~2012年,所有签署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发达国家要将其温室气体排放量在1990年的基础上减少5.2%,而发展中国家没有减排义务。这一约定为碳交易市场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①为减少发达国家实现减排目标而付出的代价,《京都协议书》引入了三种灵活的减排机制:清洁发展机制(CDM)、联合履行(JI)和排放贸易(ET)。在这三种实施机制中,JI只在发达国家(工业化及向市场经济转型的国家)之间进行,而CDM是唯一与发展中国家直接相关的减排机制,其核心内容就是具有减排义务的国家,通过与没有减排义务国家合作(CDM项目),发达国家获得项目产生的全部或部分经核证的减排量(Certified Emissions Reductions,CERs),用于履行其在《京都议定书》下量化的温室气体减排义务;同时,发展中国家可以获得额外的资金或先进的技术。这种机制的实施,一方面,对发达国家而言,给予其履约的灵活性,使其以较低的成本履行义务(目前发达国家企业平均每吨CO2减排成本在100美元以上,而发展中国家的减排成本仅为几美元到几十美元)。另一方面,对发展中国家而言,利用其减排成本低的优势,可从发达国家获得资金和技术,促进其可持续发展;对世界而言,可以使全球在实现共同减排目标的前提下,减少总的减排成本。

①“赤道原则”是由国际金融公司(IFC)与荷兰银行联合发起,参照IFC的可持续发展政策与指南建立的一套金融行业基准,其宗旨是帮助借款人和金融机构解决项目融资中可能遇到的社会和环境问题。目前“赤道原则”已成为国际项目融资中的行业标准和国际惯例。

作者:贡峻 陈磊

商业银行低碳经济论文 篇3:

浅谈低碳经济框架下商业银行碳金融发展

摘要:商业银行在碳金融服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旨在分析在低碳框架下商业银行应对碳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商业银行发展碳金融的一些对策。

关键词:低碳经济;碳金融;商业银行

去年12月份在丹麦哥本哈根举行了世界气候大会,在这次被誉为“拯救人类的最后一次机会”的会议上,组会再一次强调了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性。因此,发展低碳经济,是全世界的必然选择。在此背景之下,我国的碳金融就就孕育而生。

碳金融的概念

碳金融源于《京都议定书》。通过开展碳金融,不仅可以促进环境内生型低碳经济的发展,对于商业银行履行社会责任、开拓中间业务收人、促进经营的战略转型也具有重大意义。

碳金融顾名思义就是指与碳有关系的金融活动,基于《京都议定书》对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进行总量控制的要求,碳金融包括三个层面的运行机制:

1、是允许具有减排义务的发达国家之间转让他们剩余的碳排放配额,这就是 “国际碳排放贸易”机制(IET)。

2、是允许发达国家从有减排义务的其他发达国家投资节能减排项目中获得碳减排信用,用于抵减排义务,这就是 “联合履行机制”(JI)。

3、是允许发达国家的投资者在发展中国家实施减排项目中获取“经核证的减排量”(CERs),以抵减其排放义务,这就是 “清洁发展机制”(CDM)。

商业银行发展碳金融现状

利用这些机制,具有减排义务的发达国家及经济实体可以选择世界上任何成本更低的地方实施减排,获得减排信用,用于抵其减排义务,由此,这些全球配置刺激国际间金融发展,为各国实现“低碳”的经济发展提供更有效率的手段。

正因为有大量具有发展潜力的碳金融需求, 目前国际银行看好这一发展潜力巨大的低碳市场。总部设在伦敦的低碳经济专业投资银行—气候变化资本集团(Climate Change Capital),目标是通过投资管理、为减排项目提供资金支持等, 使全球低碳的同时创造可观的回报。他们管理的私募碳基金达亿8.5欧元, 其中投人中国的达3.5亿欧元, 该碳基金的投资者包括两个世界上最大的政府养老基金, 一家英国最主要的电力公司和一家领先的新兴商业银行, 业务遍布中国、俄罗斯、东南亚、拉丁美洲和非洲。

由于碳金融的CDM最终产品CERs具有虚拟和衍生性,仅代表合同一方获益权力或某种义务。所以商业银行发展必须以实体经济的发展为基础,顺应实体经济发展的趋势。通过金融产品设计,促进低碳项目的建设进一步深化碳金融的市场。也在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同时实现我国商业银行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制约商业银行碳金融业务发展的因素

尽管我国碳金融业务有着广阔的利润前景,但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并未广泛介入其中,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制约因素:

第一,商业银行对碳金融业务的认识不足。由于碳金融的兴起的时间不长,我国商业银行对其利润空间、运作模式、风险管理、操作方法等多方面的内容的理解还处于低层次水平,对碳金融业务没有充分把握的情况下,商业银行不敢贸然介入其中。

第二,商业银行相关机构和人才的缺失。碳金融业务的开展需要商业银行拥有对应的机构,以完成碳金融产品研究、产品设计等必要的前提工作,而大多商业银行还缺乏这样的机构。较传统业务言,碳金融业务对具备金融、低碳等知识的综合性人才依赖较大,目前这样的综合性人才储备还不足。造成商业银行碳金融业务开展的内部动力不足。

第三,碳金融业务风险较大。商业银行开展碳金融业务,除了面临传统的市场风险、信用风险以外,还存在较大的政策风险和法律风险。根据《京都议定书》的协议,该框架下的三个减排的机制仅持续到2012年,之后如何,包括我国在全球碳金融领域中的角色还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

商业银行发展碳金融的建议

促进碳金融交易平台建设

中国目前作为碳排放出售方,与国际碳金融机构之间开展交易往往缺乏经验、在谈判中处于弱势地位,缺乏必要的交易平台,这点严重制约了碳金融业务的开展。国内商业银行的投资银行部门应积极与国外投行沟通合作,在中国发挥积极作用,银行自身充当财务顾问、提供咨询业务以获取手续费。借发展低碳经济,商业银行可以探索在碳金融交易中发挥作用,促进业务经营转型,使商业银行经营更加多元化。

发展碳金融相关的理财产品

随着国内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不满足于把钱存放在银行获取利息收人,而是投资股票、债券和等理财产品。尽管碳排放权是一个虚拟的概念, 但荷兰银行、中国银行推出的与碳排放权挂钩的理财产品深受市场欢迎。只要国家重视低碳,环保企业表现优于其他行业,与碳金融有关的理财产品前景广阔。

碳基金也是充满潜力的融资方式。目前世界上碳基金有58只, 2007年10月-2008年3月近5个月中,新成立的碳基金多达12只,而中国目前碳基金领域发展很慢,预计未来会出现较大的发展。拥有托管国内证券基金经验的商业银行,也应积极参与托管碳基金业务中去。

规避碳金融交易风险

CDM 项目贷款整体上呈现出供不应求的态势,意味商业银行在项目融资中有较强的议价能力。因此,商业银行应选择那些经济强度高、外部担保强的项目降低贷款的信用风险;项目的本息大多采用外币偿还,商业银行应该实行必要的套期保值以防范汇率变化风险。对于政策风险,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创新相关的合同条款,尽量将不可承受的风险转移给国外投资者。(作者单位:教育部人文重点研究基地重庆工商大学长江上游经济研究中心)

参考文献:

[1] 张坤民.发展低碳经济要有紧迫感[J].求是,2009(23);

[2] 世界自然基金会.2008中国项目年报[R].WWF,2008;

[3] 吴玉宇. 我国碳金融发展及碳金融机制创新策略[J].上海金融,2009(10).

作者:李科 王娜 马堃

上一篇:口语交际理论管理论文下一篇:课前预习语文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