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市场结构合理化分析论文

2022-04-22

改革开放以来,中资企业注重自身的原始积累,并快速增加对于各个领域的投资比重,尤其是我国加入WTO以后,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步伐开始加快。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更多的企业家认识到,单纯依靠国内市场很难与国际企业相抗衡,一些实力相对雄厚的企业开始将业务拓展到海外,广泛开展海外投资。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保险市场结构合理化分析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保险市场结构合理化分析论文 篇1:

保险代理人监管的中外比较研究

摘要:本文分别介绍了美国、日本、新加坡对保险代理人的监管模式,也分析了我国对保险代理人的监管。我国应充分借鉴国外对保险代理人的有效管理,按照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改革开放的客观要求,坚持我国保险代理人的市场化、规范化和国际化。

关键词:保险代理人;监管;比较

文献标识码:A

一、发达国家保险代理人监管模式比较

(一)美国保险代理人的监管模式

美国保险代理人按保险人授权范围分为总代理人(General)、地区代理人(Local Agents)及特别代理人(SpecialAgents)。美国对保险代理人的监管由联邦政府与州政府共同完成,联邦政府与州政府的职能范围较为明晰。联邦政府主要进行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控、直接的行政监管、设计保险计划等。对保险代理制度的约束主要通过各州保险法律或法律中的特别规定、自律性规则和保险中介合同体现。

1.严格的审核体系。以纽约州为例,个人代理人必须通过保险总监举办的书面考试,完成保险总监批准的预备课程,才具有从业资格。绝大多数州规定,保险代理人必须取得执照才可正式从业。在纽约州,个人领取执照以通过保险总监的教育培训、资格考试或获取CLU和CPLU专业资格为条件。申请执照,应送检保险公司的委任证书连同其他文件并缴纳有关费用。代理人的执照必须每两年续延一次,续延时须提交续延申请和执照费。

2.完善的教育培训制度。美国非常重视对保险代理人的培训,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培训:①学院培训体系。主要围绕保险基本原理、保单技术以及保险营销流程开展。②专门组织培训体系。根据保险代理人涉及的不同业务范围,分别组织培训课程。(保险公司或雇主培训体系。主要内容包括公司文化、经营理念、营销技巧、营销商品的状况以及对以往营销经验的总结。另外,专业代理人的发展历经合同前代理人→代表→代理人→主代理人→高级主代理人五个阶段。每一阶段都要接受为时90天到两年不等的系统课程培训,培训内容包括职业介绍、销售程序、业务规划、财产规划、目标市场规划、保险营销等。另外,对不同种类的保险代理人实行不同的培训计划。

3.高度的市场透明度。首先,美国绝大部分监管信息是公开的,如保险代理人的资格申请程序、保险代理人的有关信息及消费者对保险代理人的投诉情况。另外,NAIC拥有全美范围内保险机构财务状况的数据库,包括近5000家保险机构最近10年的年度财务信息以及近两年的季度财务信息。各州保险监管部门及其他数据使用者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从中获取信息。其次,监管部门采取透明的监管制度。再次,保险市场中有很多信誉卓著的信用评级机构,这些机构把普通人难以理解的财务信息和经营情况转化为简单易懂的等级,非常有利于消费者对保险机构的了解。最后,美国保险市场上还活跃着为数众多的独立保险行业组织,它们对公众提供大量最新的行业信息。此外,美国的大众传媒对市场透明度的提高也起了重要作用。

(二)日本保险代理人的监管模式

日本保险业的营销体系分保险代理人(店)及直接营销两种制度。财产保险市场上兼业代理机构占了非常大的比重。企业代理人主要经办与企业主营业务有关的保险,以及职工个人的汽车和火灾保险等。在日本,销售能力很高的专业代理店、有背景市场的企业代理店、投保便利性高的汽车经销商代理店,是保险销售的三种主要代理店。

1.保险代理人的行政管理机构。日本保险代理的行政监管机关是大藏大臣,对保险业务的招揽作了全盘规定。目前大藏大臣根据保险业法中关于“保险营销”的规定执行监管,具体事务由大藏省保险部和检查部负责。大藏省银行局保险部保险第一课对寿险公司的经营业务进行全面的监督管理,主要的监管内容包括:保险公司的保险营销、展业行为的正规化、展业制度的合理化,同时具有授权大藏省各地方派出机关,实行保险营销人员注册的权力。根据法律规定,并基于大藏省的授权,各地方派出机关在进行保险营销人注册时具有给予保险营销人注册、拒绝注册或取消注册的权力。

保险部对保险代理人的监管重点:一是负责保险代理人的注册事宜。二是负责检查保险代理人的行为是否规范。三是负责检查、指导保险代理人使用的图文材料。四是负责稽核保险代理人的帐簿文件和其他物件。

2.业务范围。人寿保险和财产保险不能兼营,原则上保险代理人(店)的业务范围仅限于财产保险业务,但受寿险公司委托的个人招揽代理店或法人招揽代理店亦可经营人寿保险业务。专业业务员也可受雇于保险代理店。日本对保险代理店有一行政命令,即“人寿保险招揽代理店基本纲要”,其中将“招揽代理店”规范为A、B、C、D四种,限制其业务范围。

3.资格取得。经营保险代理业务的代理人,应先参加保险公司举办的研习班接受培训。通过财产保险公会资格考试后向大藏省申请注册,方可从事保险招揽工作。并有专门的“保险招揽管理法”对从事招揽财产保险业务和寿险保险业务的人分别制定资格条件,只有符合条件的人才能从事相应的保险业务招揽。根据代理店的机能将其分为三种:营销代理店、介绍代理店和代收保费代理店。日本现将财险代理店分为一般分级代理店与未分级代理店(特种代理店)。财险保险代理店分为初级代理店、普通代理店、上级代理店及特级代理店四个等级,每次晋级均须经过相应的审核并达标。

4.考试培训制度。完善的教育制度是保险代理人保持较高专业水平的重要保障。日本对其保险营销员设计的教育考试制度则是值得我国借鉴的。在日本,保险营销员手中多一种保险营销资格证书,意味着营销的保险产品种类就多。随着资格证书的升级,也意味着保险营销员的基本工资以及能力工资的提成比率在提高。这种阶梯式的营销体系促使保险营销员不断学习、进取,使其营销水平不断提高,从而使保险营销员的业务水准保持在较高的水平。

(三)新加坡保险代理人的监管模式

新加坡实行的是一体化金融监管制度。金融管理局(MAS)属于法定机构,其主要监管机构是金融监管司(Financial Supervision Group)。在对外开放的压力下,政府决定对中介监管制度进行改革:一是对中介监管的法律制度进行全面清理,修改《保险法》,并颁布《财务顾问法》。二是改革代理人尤其是寿险代理人的监管制度,在放松管制的同时实行审慎监管。

新加坡对保险代理人的监管离不开行业协会的作用。MAS集中精力加强对保险机构的审慎监管,规范主体的经营行为,提高整个行业服务水平。MAS将思路及原则传达给行业协会,由其研究、制定经营行为准则,以《协会准则》的形式规范、约束和督促本行业发展和技术进步,规范市场行为和改善行业形象,对保险机构的市场行为、代理人的市

场准入等负责。同业行会与MAS积极互动,形成政府监管、公司治理和市场约束三位一体的运作机制。

新加坡保险市场发展较为成熟,在新建的MAS构架中,专门设立了策略规划办事处,研究国内外经济金融以及保险发展规律的动态、趋势,为MAS的宏观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二、我国保险代理人监管的基本情况

目前,我国的保险代理人有个人代理人、兼业代理人和专业代理人三类。自实行保险代理制度以来,代理人就成为我国的保险市场中一支不可缺少的力量,在沟通保险人与投保人、降低签单成本、宣传保险以及促进保险业的发展等方面起到了不可限量的作用。个人代理人在提高公众的风险防范意识、促成投保行为等方面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一)保险代理人监管的监管主体

1.保监会。其主要任务有:拟定有关商业保险的政策法规和行业发展的规划;依法对保险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监督管理和业务指导,维护保险市场秩序,依法查处保险企业的违规行为,保护被保险人利益;培育和发展保险市场,推进保险业改革,完善保险市场体系,促进保险企业公平竞争;建立保险业风险评价与预警系统,防范和化解保险业风险,促进保险企业稳健经营与业务的健康发展。

对保险代理人的监管主要是对代理人实行立法监督和行政管理。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具体表现在:①监管人员数量太少、监管机构的覆盖面太窄。②监管的透明度有待提高。保监会的工作分析、审核方法以及监管行为不够透明,市场主体和社会公众不能对法律法规制定有较高的参与度,因此不仅增加了监管者的监管成本,还增加保险代理人的经营成本。③监管人员的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2.保险同业协会。就对保险代理人的监管而言,保险同业协会的基本职能应为:辅助保监会对保险代理人进行管理和协调,强化行业自律;协调保险代理同业之间以及保险代理业与其他行业之间的关系,规范市场行为,维护保险代理市场的公平秩序,遏制恶性竞争;开展对保险代理人的专业培训,组织代理人的资格考试。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仅北京和上海等少数城市成立了地方性保险同业公会;并且已成立的保险行业协会未能发挥其监督、协调、自律以及规范市场行为、维护各方利益、建立平等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等作用。其原因:一是市场结构问题,我国保险代理机构的数量是从2003年才逐渐增多的,而且少数先发展起来的代理机构所占市场份额较大,在竞争中占绝对优势,与其他小公司谈判时地位不对等,难以通过协商解决问题;二是监管部门对市场插手过多,保险代理机构过分依赖监管部门的决定和行动,行业自律机制和自我调整的机制没有发挥作用的空间。因此,保险同业协会的作用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3.保险公司。就保险公司而言,各保险公司对保险代理人管理的内容主要有业务、考勤和服务品质管理。但从实施的情况来看,保险公司对保险代理人的管理比较混乱,缺乏有力的管理措施。这具体表现在:①对保险代理人的资格审核不力。保险公司在委托保险代理人时,只将其业务量作为考查的唯一指标,甚至招揽一些没有取得保险代理人资格证书的人员从事保险代理业务。②对保险代理人的培训流于形式。目前保险公司对个人保险代理人进行的“训导”主要是以展会形式出现,只注重业务技能的培训而忽视职业道德及职业规范,注重口头方式而忽视书面形式,也忽视了经常性的监督、检查工作。③保险公司没有严格的自律规章。在保险单证的管理方面比较混乱,甚至将空白单证提供给代理人,让代理人自己出单,为道德风险的滋生创造了温床。④缺乏监管的透明度。保险公司没有将其代理人的个人信息(从业情况和处罚情况等)对外公布,导致违规从业的保险代理人可以继续在市场中生存,不知情的公众也依然将他们作为规范的代理人,无形中对业绩优良、规范经营的保险代理人构成了一种损害,市场竞争和优胜劣汰的机制难以发挥。⑤保险公司滥用授权。有的保险公司甚至下放一定限额的理赔权给保险代理人,由于保险代理人非法利用手中的权利对客户进行滥赔,严重损害了保险公司的利益。

此外,应市场专业化分工的需要,各地纷纷成立保险代理公司,但就其经营状况、公司行为如何,不是一般的监管者所能够了解的,借助专业性的中介评级机构的专业评级对其各方面的状况进行综合评价,将复杂的经营行为以简单的等级向社会公布,也是对保险代理人的整体监管体系不可缺少的。

(二)法律体系

我国对保险代理人监管的法律体系虽向着完善和系统方向发展,但总的问题在于立法的效益不高,现有的法律和规章制度得不到完全的执行,法律缺乏实质性内容,可操作性内容少,难以指导监管行为的实施。

1.民法通则缺乏一些最基本的代理原则和代理制度。中国民法受大陆法系的影响虽然较深,但1986年颁布实施的民法通则没能吸收德国在1900年颁布实施的民法典中堪称完善的代理法律制度,最明显的是缺乏表见代理的有关规定。表见代理,即代理人往往是以保险公司推销员的名义办理保险业务,足以使投保人相信他们享有全部代理权,这时如果代理人超越了代理权限,越权部分即构成表见代理。出于保护善意无过错第三人利益之目的,表见代理的法律后果由被代理人承担,而我国只在《民法通则》第66条规定了一种形式的表见代理(默认他人以其名义为代理行为的表见代理),其效力远远不够:没有规定狭义无权代理中相对人的催告权和撤回权,没有规定对代理权的限制和撤回不经通知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的原则。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确立,保险代理变得更加活跃,民法通则中的代理法律制度显然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甚至有些格格不入。

2.保险法的不足。首先,对一些理论界和实务界都关注的问题没有以规范的形式规定下来。例如,由于保险代理行为是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的,但《保险法》却没有要求保险代理人在从事代理业务的之前提供任何诚信证明,以至于许多保险代理人为了谋取私利,严重损害公众利益。其次,保险代理人的某些管理条款含义模糊。

3.保险代理法规的不足。保险代理人法规的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没有针对产、寿险的特点对保险代理人的考试、培训分别做出规定,不利于保险代理人的专业性发展。②没有对保险代理人的职前教育培训做出任何规定和要求,这是导致中国保险代理人队伍综合素质普遍偏低的主要原因之一。③尽管在职业管理中增加了禁止行为的规定。但是对违规行为的判断标准以及制裁的手段缺乏详尽的说明,以至于造成无法可依的局面。④缺乏保护客户利益的措施,没有关于客户投诉规定。⑤有些条款缺乏现实意义。例如对保险代理人的资格规定中有:“凡年满十八周岁、具有高中以上学历或同等学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均可报名参加保险代理人资格考试。”将保险代理人的资格要求在高中学历不切实际。另外,保险代理手续费的标准不尽合理,各种保险代理人的代理手续费都规定为8%,体现不出从事财产保险与人身保险、团体保险与个人保险、短期保险与长期保险等的手续费区别,容易造成保险代理人在几种保险产品上形成激烈竞争,同时冷落其他险种。⑥对个人保险代理人规定的处罚方式单一,以罚款形式为主,而且不易具体操作。如罚款数额在5000-10000之间,如此大的监管空间,让监管人员不易把握。罚款并不是监管者的最终目的,针对不同的情况,轻者采取媒体曝光、重者吊销执照的做法也许更能起到规范保险代理人行为的目的。

三、小结

国外发达国家对保险代理人监管的共同点在于:第一,保险代理人的监管模式都是在适应本土具体情况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第二,政府对保险代理人的管理都是以完备的法律为基础。第三,较好地发挥了政府、保险公司及行业协会对保险代理人的监管职能。第四,教育培训和考试制度有效提升了保险代理人的综合素质,规范了保险代理人的市场行为。第五,充分发挥保险行业外的组织(如资信评级机构、注册会计师事务所)对保险代理机构的评级作用。这些都是值得借鉴的方面。但任何事物对异己的东西都具有“排异性”,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成功经验不一定都适合我国的具体情况。因此,应在充分考虑我国保险代理人现状及发展趋势的前提下,结合分析目前监管中的问题,对国外及地区的成功经验进行借鉴和吸收。

我国保险代理人刚刚起步,真正发展不过十几年时间,因此,无论从监管框架,还是从实施机制来看,都不能与美国、日本等相比。另外,国外已有对保险代理人进行有效监管的模式,它们在发展过程中总结出来对保险代理人监管的经验在很大程度上是值得我国借鉴的。但制度只具有“部分可移植性”,从历史来看,由于我国在借鉴它国保险代理人监管的法律、模式时,没有充分考虑我国保险代理人的具体状况,因此可操作性差,相应这些制度也缺乏实用价值。规范我国保险代理人的市场行为、提高其素质,不是在短期内就能实现的,保险代理人与监管制度必须经过相当长的磨合期才能最终达到融合的目的。在此阶段,借鉴它国的制度更应该考虑我国保险代理人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责任编辑 刘凤刚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作者:邬松卿

保险市场结构合理化分析论文 篇2:

中资企业对法国投资问题研究

改革开放以来,中资企业注重自身的原始积累,并快速增加对于各个领域的投资比重,尤其是我国加入WTO以后,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步伐开始加快。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更多的企业家认识到,单纯依靠国内市场很难与国际企业相抗衡,一些实力相对雄厚的企业开始将业务拓展到海外,广泛开展海外投资。同时,在和平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经济领域成为了国与国之间竞争的重要形式,为了顺应这一国际潮流,我国政府推出了“走出去”发展战略,鼓励那些经济实力雄厚的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开展国际市场,合理而又有效的利用国际资源。为此,本文重点论述了中资企业对法国投资的相关问题,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一、中资企业海外投资现状

(一)中资企业投资规模持续增长

2019年4月,《欧盟外商投资审查框架》生效,这标志着欧洲开始加强对外国投資,特别是中资企业投资的监管力度。调查数据表明,2018年中资企业海外并购交易金额显著降低,从2017年1225亿美元降低到2018年的941亿美元,中资企业欧洲并购交易金额大约为509亿美元。2018年,中资企业对西欧并购强势复苏,共上涨了78.3%。

(二)中资企业投资领域持续拓展

中资企业最开始的投资领域集中在某几个方面,当前几乎延伸到了整个行业。受到国家相关政策与结构调整的影响,很多企业开始向资源以及农业等领域投资,海外投资的门类更加齐全,像制造业、金融业以及建筑业等领域的投资存量超越了100亿美元,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三)中资企业投资形式趋于多样性

海外投资形式从最开始的绿地投资逐渐转变为交叉换股以及收购等多种形式,甚至,还有很多中资企业也开始采用跨国并购的形式,并购的数额持续增加。

(四)中资企业海外投资的区域多元化

开始的时候,中资企业投资的区域集中于欧洲以及港澳等地区,还有一些非洲国家,区域相对较少。现在,投资的区域日益多元化,在东欧、周边国家以及南非等区域内也有中资企业的身影。

二、中资企业对法国投资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对投资进行科学、合理规划

法国用工制度是投资者首先要考虑的重要问题。法国工人罢工的频率相对较大,工人一旦认为自身的利益受到了损害,机会聚集罢工,这类罢工事件通常会产生连带效应,不仅会对企业正常的经营活动产生影响,同时也会交通瘫痪。此外,法国工人对于细节要求较高,工作效率较低,不会在假期加班,这些都是与中国不同的地方,同时也是中国投资者在投资的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的内容。因此,对于在法国投资的中资企业来说,不能继续依靠国内的廉价劳动力优势,要注重提升企业的研发水平,这将是中资企业对法国投资的基本战略。

从实际情况来看,中资企业的投资行为多集中于短期行为,很多企业投资失败的原因不单单是前期投资策略选择不当,还有人力资源层面的问题。为此,中资企业需要拓展眼界和思路,扎根于法国文化,分析投资的重点与关键,对市场结构进行合理化布局。正如法国企业在中国投资一样,他们的成功就在于顺应中国市场的基本特征,利用中国模式经营企业,最终获得成功。中资企业可以借鉴法国企业的这一做法,从法国本土化发展考量,为企业的发展做好长远规划。

(二)某些行业禁止外资进入

法国对于部分行业是禁止外资进入的,比如,保险、运输代理、饮料与烟草出售、药品零售、私人侦探、市场与道路上的商业、赌场等领域。法国实施的行政管理内容包含了职业经验与学历审查、特别资格、商人证制度、特别资格等。在法国从事上述行业的人员要具备法国国籍。法国政府为了保护本土企业的发展,希望通过行政干预手段有效的保护国民经济中的敏感行业以及战略领域,不让产业外迁,有效维护就业。采取行政管理但是不限定国籍的领域包括了旅行社、模特公司、房地产、金融信贷、眼镜店、汽车租赁、旅馆、电影制作、货运等领域。因此,中资企业在法国投资的时候要熟悉法国的政策法规,明确哪些领域是不允许外资企业进入的,哪些领域是限制外资企业进入的,避免出现投资失误的情况,防止不必要的损失。即便是那些允许外资企业进入的领域,也要申请商人证。

三、结语

在中国与法国政府均大力推动两国间经贸合作的背景下,中法经贸往来日益密切,发展速度较快。中国逐渐成为了法国亚洲区域的最大贸易伙伴,两国之间的合作重点集中在航空、能源以及铁路交通运输等领域,带动了两国企业的紧密合作。但是,法国为了保护本土企业的发展,通常会对中资企业在法投资设置一定的门槛,为此,中资企业在投资的时候需要进行合理化的投资规划,了解哪些领域允许外资进入,从而提升投资的成功率,让中资企业在法国可以获得长远的发展。(作者单位:湖北师范大学)

作者:艾玲

保险市场结构合理化分析论文 篇3:

我国P2P网络借贷面临的主要风险及防范

摘要:近几年,我国P2P网络借贷迅速发展,平台数量与成变量大幅增加。有效助推了普惠金融的发展。但与此同时,P2P网络借贷过程中也存在一系列风险,包括信用风险、欺诈风险、隐私与信息安全及操作风险等。严重扰乱了互联网金融市场秩序。基于此。本文在概述我国P2P网络借贷发展状况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当前P2P网络借贷面临的主要风险,并提出防范风险的具体对策,以期规范我国P2P网络借贷秩序,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

关键词:P2P网络借贷;互联网金融;主要风险;防范措施

P2P网络借贷是新金融业态的典型代表。也是互联网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随着我国互联网金融的普及,P2P网络借贷逐渐发展。但在我国P2P网贷平台数量、成交量与网贷人数均不断扩大同时,也出现了诸多信用、安全与诈骗问题。为此,2016年10月13日,国务院发布了互联网金融整治工作的牵头文件,即《关于印发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其中明确了对P2P网络借贷的整治机制。此牵头文件的发布,一定程度上规范了我国P2P网络借贷的运营秩序,有效削减了非法运营的网贷平台数量。据《中国P2P网贷行业月报》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5月底,我国P2P网络信贷正常运营平台数量下降至2148家。并且,我国也开展了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但由于P2P网络借贷中存在的风险较多,且相关管理机制与法律制度缺乏,致使本应于2017年3月完成的整治工作大幅延期,将在2018年6月接受监管验收。因此,识别我国P2P网络借贷面临的主要风险,并对各类风险采取相应防范措施,对推进我国互联网金融业态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我国P2P网络借贷发展的基本状况

(一)网络借贷规模不断扩大

当前,我国P2P网络借贷迅速发展,整体行业规模不断扩大。一方面,我国P2P网络借贷的成交量持续增长。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新闻网统计,2010年,我国P2P网贷行业成交量仅为6亿元,而到2016年末,已增至28049亿元。截至2017年5月底,我国P2P网络借贷的累计成交量达11499亿元,是上年同期水平的7.12倍;历史累计成交量达到45790亿元,2016年同期为20361亿元,上升幅度达到124.89%。另一方面,P2P网络借贷运营平台数量不断增加。据《全国P2P网贷行业快报》统计,2010-2016年间,P2P网贷运营平台累计数量由不足10家增至6635家;截至2017年5月底,P2P网贷行业累计平台数量达到6772家。总体而言。近几年,我国P2P网络借贷行业规模不断扩大,具备较大的发展潜力。

(二)P2P网贷与银行实现资金存管的初步对接

当前,我国P2P网络借贷机构与银行初步实现了资金存管的对接。据第一网贷发布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2月末,我国共有26个省市共371家P2P网络借贷机构的资金存管,实现了与45家银行资金存管税务的直接对接,在我国正常经营网贷平台中的占比为17.11%。其中,已上线银行资金存管的网贷平台有222家,占比为10.24%;已签订银行存管协议,尚未上线的有149家,在正常经营网贷平台中的占比为6.87%。并且,已上线银行资金存管的网贷平台,共对接了38家银行。且已完成网贷平台资金存管接入的银行较为集中,主要为华兴银行、江西银行、恒丰银行和浙商银行,分别有49家、32家、25家和15家,共占全国已经上线的54.50%。整体来看,当前我国P2P网络借贷机构已与银行实现了资金存管的初步对接,对接银行主要集中于华兴、江西、恒丰和浙商四家银行。

(三)综合年利率与收益丰趋于稳健

P2P网络借贷经过2013年的爆发增长期后,其平均综合年利率与综合收益率均呈单边持续下行态势,P2P网贷行业逐渐趋于稳健发展。据新闻网统计,2013-2016年间,P2P网贷平均综合利率逐渐下降,分别为25.06%、17.51%、12.05%和9.06%。而2017年5月,平均综合年利率为8.34%,同比下降0.58%。此外,P2P网贷的综合收益率也一直下降,逐渐回落于8%-10%的最佳收益率区间。据第一网贷快报显示。2013-2016年间,网贷行业总体综合收益率分别为21.25%、13.92%、12.93%和10.45%。到2017年5月末,综合收益率下降至9.21%,同比下降175个基点。综上,近年来,P2P网贷行业在经历激烈的竞争后。平均综合年利率及收益率逐渐下滑,趋于稳健。

(四)网贷评估指标进一步完善

目前,我国P2P网贷的评估指标主要由成交额、借贷期限、参与人数、贷款余额、银行资金存管等构成。为了进一步提升P2P网贷的信息披露程度,以及完善P2P网贷的评估指标体系,2016年10月底,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发布了《互联网金融信息披露;个体网络借贷》,其中进一步扩充P2P网贷的信息披露标准。随后,2017年4月,中国P2P网贷透明指数课题组发布了中国P2P网贷透明指数,并且将当月调整为基期,指数为100点。另据中国P2P网贷透明指数报告显示,2017年5月,全国网贷机构的透明度评估值为35.56分,环比增长4.48%,得分率35.65%,当月的全国P2P网贷透明指数为104。可见,我国P2P网贷行业透明指数的发布,进一步完善了网贷评估指標。

二、我国P2P网络借贷面临的主要风险

(一)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即借款人到期不愿或无力偿还其足额债务,而为债权人带来的风险,又称违约风险。其本质是信用债,是P2P网络信贷面临的最大风险。现阶段,国内P2P网络借贷主要依靠借款人提供的财产、个人身份、信用报告等相关证明材料进行信用评级。而上述证明材料存在一定的片面性,极易造假。且一般而言,P2P网络借贷针对的服务对象主要是从银行贷款受阻的人群,如未满18岁的在校大学生及中小微企业等。此类人群本身缺乏一定的抵押物,及稳定收入来源,在银行的授信等级普遍不高,极容易发生无力还款的违约状况,为债权人带来一定风险。除此之外。P2P网络借贷高昂的借款成本,也加大了信用风险。据悉,我国P2P网络借贷规定的借款利率普遍是银行同类借款的2-3倍,甚至高达4倍,借款人除了需承担借款利率外,还需向平台缴纳服务费与管理费。例如,人人贷按贷款期限收取管理费,根据借款人的信用等级,每月收取贷款本金的0.i%-0.35%不等,加大了贷款人的还款负担与信用风险。以上海市第一起网络平台贷款催收案为例,2014年,李某向当地一家P2P网络借贷公司借款42.4万余元,但到还款期限时因无力还款,为80位投资者带来了巨大的利益损失。

(二)欺诈风险

近几年,我国P2P网络借贷中网贷机构诈骗投资人资金的现象频发,P2P网络借贷存在着极大的欺诈风险。其中庞氏诈骗最多,即在资金链断裂或大量违约时,为了维持平台运转,发放虚假借款信息,利用短期高利与虚构投资回报丰厚的项目来吸引新投资者,并用新投资者的资金用偿还之前资金,以此循环往复骗取投资者钱财的诈骗方式。以e租宝为例,2014年7月,钰诚集团的e租宝正式上线运营,以“1元起投,随时赎回,高收益低风险”为宣传口号吸引投资。2015年12月资金链断裂后,e租宝进行了资金转移、证据销毁,公司高管也有潜逃迹象。据第一黄金网2017年2月报道显示,在短短的一年半时间内,e租宝利用高额利息、95%的虚构融资租赁项目,以及持续采用借新还旧、自我担保等方式,非法大规模吸收资金,总额超过500亿元,涉及全国31个省市区的90万投资人。除e租宝外,上海百银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登记的经营范围是电子产品、计算机专业领域内的技术开发、咨询、转让、服务等,且不从事金融业务。而实际上,该公司却充分利用P2P网络借贷平台大肆诈骗,至2015年曝光以来,共诈骗金额超过2亿元。可以看出,当前我国P2P网络借贷存在较大的欺诈风险。

(三)信息安全风险

P2P网络借贷交易前,借款人需向网贷平台提供自己的信用证明材料,包括身份、财产信息及人民银行查询到的个人信用报告等。而P2P网络借贷平台需在互联网条件下运作,一旦有黑客破解了平台网站的安保技术,便会造成借款人与借款企业的隐私与信息泄露。例如,2015年4月初,芝麻金融网络数据库受到了黑客攻击,近8000余份客户资料被泄露。且曝光了近300人的隐私信息,包括姓名、网购账户、身份证号和银行卡号等。据媒体统计,截至2017年初,我国已有约200家P2P网络借贷平台受到黑客攻击,造成系统瘫痪、数据被恶意篡改及借款人信息泄漏等。除此之外,部分P2P网络借贷平台,如拍拍贷、信用宝等,为了提高借款人的违约成本,会将违约者的个人信息列入黑名单.在曝光栏进行曝光,造成借款人隐私与信息的泄露。例如,2016年10月,一家名为“中国信用黑名单”的网站公布多家网贷平台提供的网贷逾期者个人信息,共计4242条,包括贷款人身份证号、手机号、微信号、支付宝账号、家庭住址、学籍信息,以及父母、兄弟等多位第三方的姓名、电话等。总体而言,当前我国P2P网络借贷的借款人面临着极大地信息安全风险。

(四)操作风险

操作风险是由不完善的操作程序、系统或人为因索而导致P2P网络借贷平台产生直接或间接损失的风险。P2P网络借贷的操作主要借助计算机与网络进行,如果客户不熟悉网贷平台的具体操作规范与要求,将会引起不必要的损失。同时,互联网交易系统的设计缺陷、系统漏洞及安全性与运行稳定性等,也可能引发借贷业务的操作风险。据国家互联网金融安全技术专家委员会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2月底,系统共发现互联网金融网站漏洞1023个,加大了借款人与借贷平台的操作风险。另外,P2P网络借贷还存在平台员工的人为操作风险。P2P网络借贷平台的客户信息量巨大,工作人员在信息审查时,很容易漏掉错误信息,导致借款人实际情况失实。并且,部分P2P网络借贷平台的员工职业道德缺乏与素质低下,利用自身工作便利条件,参与P2P网络借贷,设置虚假账户;或为抢夺客户、获得额外收入,窃取客户个人信息。并进行私下售卖等。例如。2013年阿里巴巴旗下支付宝某员工在工作3年内。下载了支付宝用户共20G的资料进行非法出售。可见,由于操作不当、网站漏洞与部分员工职业道德缺失等,当前我国P2P网络借贷中存在一定的操作风险。

三、我国P2P网络借货风险的防范措施

(一)引入信用评级机构,完善网贷平台评价体系

为了有效评估P2P网贷平台与客户的信用风险,我国應引入信用评级机构,进而促进P2P行业的信用评价体系的完善。在此过程中,政府应出台相关优惠政策,鼓励信用评级机构的发展。而信用评级机构则应通过不断加强信用产品和服务水平的创新,着力提升自身公信力,以充分发挥征信、信用担保、信用评级的重要作用。同时,现有的信用评级机构应进行并购重组,有效整合多方优势资源后实现强强联合,形成高效运行、服务规范、种类齐全的信用评价中介服务体系。通过积极借鉴国外相关的先进经验和组织形式,进一步提升信用评级机构的服务水平和诚信水平,从而促进市场结构合理化与信用评价体系的完善。此外,P2P行业内部应建立信用自律组织,推行内部征信激励与黑名单互换机制,积极促进信用信息的对接与沟通,进而助力P2P信用评价体系的完善。

(二)引入第三方存管制度,提升资金管理安全性

引入第三方存管制度,能够强化P2P行业的资金管理与监督,有效降低P2P行业的资金流转风险。因此,政府相关部门应积极引入第三方存管制度,并要求P2P网贷平台机构使用第三方资金管理平台,禁止使用公司账户进行资金周转。同时,由第三方资金管理平台存管银行对P2P网贷平台进行“专户专款专用”监控,并定时提交托管报告。引入第三方存管制度,意味着构建了P2P清结算分离系统,P2P网贷平台将不再建立资金池,所有资金均存放于第三方存管机构。投资人和借款人将在第三方资金管理平台开设虚拟账户,当双方发生融资交易时,资金只在双方账户流转,不经过P2P网贷平台。而且,存管银行应采用大数据技术,保证每一次的交易必须经过验证码与密码的双重验证,进而有效控制资金流转风险。此外,银监会和人民银行的派出机构,应对P2P网络借贷公司的网络借贷等相关金融指标进行实时监测,根据属地原则,及时发现与控制资金流转风险。进而提升P2P网贷的融资安全性。

(三)建立网贷平台档案数据库,提高行业信息披露水平

行业信息披露是P2P网贷实现互联网金融市场“三公”原则的基础,同时是维护投资者利益的基本保证。园此,我国应建立官方P2P网贷平台档案数据库,强制性要求P2P网贷平台遵循统一的行业标准,提交规定披露的基础数据与指标,进而强化借贷双方的信息透明度。其中,规定披露的信息为96项指标,主要包括经营许可信息、信息安全测评认证信息、地方金融监管部门备案登记信息等,且公众能够随时查询网贷平台的各项数据。同时,监管部门应开设随机抽查、举报受理、违规行为曝光等配套机制,能够及时受理举报与投诉,一经查实,将P2P网贷平台的违规事实。以及披露P2P网贷平台的信息加入网贷平台档案数据库。此外,P2P网贷平台应积极履行信息披露责任,充分披露融资项目、借款人以及网贷平台的相关经营管理的信息。并且,P2P网贷平台通过审计和公布信息披露情况,保证披露信息的真实、及时、完整及准确。

(四)实行“负面清单制”管理模式,明确P2P网贷禁止行为

为了进一步规范P2P网络借贷平台的运作与经营,我国应对其实行“负面清单制”管理模式,严格禁止P2P网贷平台开展与金融信息中介无关的业务。可根据2016年底银监会、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四个部门联合发布的《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行动管理暂行办法》,对P2P网贷平台采取负面清单制管理模式,明确规定平台的业务经营范围与经营活动。具体而言,P2P网贷平台应禁止向关联借款人提供融资;禁止向资金提供方提供保本保息承诺及其他任何形式的担保;禁止设立资金池与吸收公共存款;禁止平台自身发放贷款与发售金融理财产品,包括保险、理财、信托等金融产品;禁止拆分借款人融资项目的期限;禁止开展类资产证券化等形式债权转让;禁止发布虚假宣传、夸大收益、隐瞒信息与风险的融资项目。通过实行“负面清单制”的管理模式,进一步明确P2P网络借贷的信息中介定位。进而引导P2P网贷行业有序健康发展。

(五)优化P2P网贷平台业务流程,降低投资风险及损失

由于我国P2P网贷平台的发展规模差异较大,业务流程存在诸多漏洞,使得借款与投资双方面临着较大的风险与损失。因此,P2P网贷平台应根据“可操作性强”原则,优化平台业务流程,提高平台操作与运营的规范性。具体而言,P2P网贷平台应优化信用审查和风险控制流程,通过制订严格的资质评估、核查制度、业务管理流程,保障资金与平台运行的安全发展。同时,P2P网贷平台积极引进国际领先的信用资质评分技术,进行风险评估和管理,从业务流程链源头控制客户品质与投资价值,进而有效降低出借人的投资风险。并且,平台应依据客户需求匹配融资项目,遵循信用评估流程与风险分散原理,将出借人资金分配至多个借款人,从而避免资金过度集中产生的风险。此外,P2P网贷平台还应设立风险准备金,当出现出借人资金回收的问题,平台可以及时调用准备金,补偿出借人本金及利息损失。有效降低出借人的投资风险及利益损失。

作者:刘超 崔玉静

上一篇:银行信贷业务中财务分析论文下一篇:政策性金融监督制度探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