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管理论文

2022-04-26

摘要:新时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的实施,为加快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必须加大投入,深化农村小型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加大对粮食主产区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重点扶持力度,大力普及节水灌溉技术,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新机制、新办法。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管理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管理论文 篇1:

探究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现状及改进措施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也在不断加强农村建设,农业发展是农民生活质量的保障,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是农业发展的基础。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对我国农村经济建设具有积极地促进作用。因此,本文将针对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现状进行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決对策。

我国作为世界第一农业大国,发展农村经济具有重要作用。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能够使农业在经济市场竞争中长久稳定的发展,加强对农田水利的基本建设,是各农村经济建设中的重要内容,使其保证农民的经济收入,从而促进农业的发展。

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现状

资金无法有效利用。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农业发展中,也要注重利益的最大化。在传统的农业管理与发展中,我国各地农村在开展水利建设工作中主要依靠当地政府的相关调控,并且用强制手段来开展建设工作,建设时间会选择在农闲时,集中生产资料以及人力进行集体建设。但是,当下我国农村在采用土地承包制,在实行土地承包制度下,分散了生产资料,导致农田水利建设不能适用于传统模式。在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中,资金具有重要的位置。在开拓新的模式中,要合理利用资金。

制度不完善。各地农村在建设农田水利中都处于计划经济时期,一些地区农田水利在设计中落后,并且运转水平较低,但体系完善能够使农田水利正常运转,但是这些设施都是建立集体所有制基础上,强制动员大家开展建设工作。国家便会依照行政要求,对各地区农田水利建设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

体系构成有待完善。农田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农田水利在实际建设中要充分考虑社会体系中各环节的关系,保证形成一个农田水利有机整体。布局要科学,规划要合理,将农田水利社会设备各个功能与形态有效的结合在一起,最大程度发挥作用,使其能够相互影响,相互补充。但是,我国很多农村在实际建设中,并没有将各形态进行有效的结合,农田水电建设体系构成并不完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业的发展。

改革不合理。在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中,不仅会受到当地环境的影响,还会受到水资源问题以及国家政策的影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市场也在进行不断的改革,农田水利在基本建设中进行市场化改革是必然发展的趋势。但是,一些改革相关的工作人员推行改革过程中会存在强制的、不合理的改革手段,这样不仅不能对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更能会产生新的问题。

技术相对落后。我国作为人口数量第一大国,由于人口众多,导致人均耕地面积较少,在这样的环境下,农民的经济收入受到一定的影响。另外农民的文化水平较低,导致农业在技术上改革上进程较慢。目前,我国很多地区在农田水利建设中,灌溉技术依然较为落后,采用传统的漫灌进行灌溉,不仅不能提高工作效率还严重浪费水资源。有关数据显示,我国采用传统灌溉技术的农田占总面积三分之二,由于缺乏先进的灌溉技术,便导致我国各农村在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中受到一定的阻碍,不能更好的发展。

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改进措施

近几年,我国很多地区农业欠收,不仅仅是关于自然灾害、恶劣气候等,还有很大原因是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无法进行有效管理所致。对于旱涝灾害,可以依照天气预报。提高防范意识,通过科学手段来进行管理;对于人为因素,要建设科学有效的水利体系,保证农民实现最大的利益化。

加大资金投入。在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中要加大政府的预算,用来维护专项投资,保证能够顺利开展建设工作。解决资金问题是农田水利在基本建设中最重要的内容,政府的投资也有一定的限制,这便会造成在实际建设中,出现资金缺乏的情况,可以协调政府及相关部门加大在财政上的投入,如出让土地、中央财政的支持,这便对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另外,可以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管理,制定免保低息的信贷政策制度,各农村在进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中,也能解决资金问题。

完善制度。我国有关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制定了相关的规章制度,但是是从宏观的角度上去考虑,各地农村的自然环境、水资源都有一定的差距,现有的制度没有针对性。各地政府可以根据农村的实际情况,来制定相关的制度,保证能够有效解决在建设农田水利中出现的问题,这样才能使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顺利开展,从而有效推动农业发展。

建立构成体系。想要保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顺利开展,不仅要有足够的资金作为支持,还要受管理制度的影响,导致水资源出现严重浪费。所以,各地要加强完善管理制度体系。要制定科学、有效、合理的管理制度,第一就是明确政府在农田水利建设中的主体地位;第二就是要清楚水利的产权问题;第三,不断加强基层水利服务建设机构。

合理进行改革。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在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中,进行相应的改革是必不可少的,相关工作人员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实行有效的改革策略,不能一味的追求改革的效果,保证改革中的每个环节具有合理性,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持。使其农田水利在实际建设中,有良好的技术、设备支持。

创新灌溉技术。我国农村在用水过程中,存在水资源总量缺乏,并且落后的灌溉技术会使水资源过度浪费。首先,各地要积极兴建水利设备,加大农业用水库存量,来解决水资源总量不足的问题。对于浪费水资源问题,可以采用先进的滴灌、喷灌、渗灌等,使其能够有效提高农业水资源的利用率,将水资源发挥出最大的价值。另外,可以根据各地农村的实际情况,如果干旱较为严重的地区,可以选择耐旱性强的农作物,减少对水资源的使用。

综上所述,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对农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不仅能有效提高农民的收益,更能促进农村的经济建设,加快我国社会的经济发展。农田水利在建设中,要保证有足够的资金作为支持,并且要制定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度,最大程度保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顺利开展。保证农民在耕地中有足够的水资源使用,更好的满足农民自身的需求,同时也能提高我国在国际竞争中的竞争力。

(作者单位:白水县水土保持工作站)

作者:赵莉莉

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管理论文 篇2:

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夯实新农村建设基础

摘要:新时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的实施,为加快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必须加大投入,深化农村小型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加大对粮食主产区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重点扶持力度,大力普及节水灌溉技术,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新机制、新办法。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农田水利建设

1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存在的问题

1.1水利设施年久失修。全省的小型水利工程大多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工程建设标准低,施工质量较差,配套不齐全,加之经过几十年的运行,工程老化、机电设备陈旧、能源单耗高、效益下降的现象普遍存在。

1.2水利设施破坏严重,大量电力设施被损坏、被盗现象严重,灌区渠道被侵占、侵种和人为毁坏的现象屡禁不止,不少渠道成了随意倾倒垃圾的场所,给渠道行水安全带来后患。

1.3水源干枯严重,许多河流来水量的减少,水资源状况日益恶化,地下水逐年下降,形成多处大面积漏斗,导致许多地区农用机井吊空报废。

1.4水价节节攀高,农民种植成本增加,农业效益大幅减少。另外,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投入不足,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适应发展现代水利的问题仍然是重要的制约因素。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解决,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就很难取得突破性进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缺少了重要基础。

2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农田水利建设提出的新要求

2.1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保证国家粮食安全,使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面临着严峻挑战。甘肃省人多地少,耕地后备资源十分有限,少浇地、高产稳产地尤其短缺。干旱缺水是农业发展最大的威胁,洪涝灾害也给当地农业生产和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一定影响。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和有限的水土资源条件,决定了稳定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必须不断改善农田水利条件,提高现有耕地的产出率。这就要求大力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严格保护和科学利用水土资源,促进水利工程技术和粮食种植管理技术有机结合,为提高粮食综合生產能力提供有力的物质技术保障。

2.2增加农民收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标准。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是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从传统的大田粮棉作物种植到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农业生产在供水量、水质、灌排保证率等方面对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提出了一系列更高的要求。今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要由主要适应增加粮食生产向适应增加粮食生产和发展多种经营转变;由主要适应小规模生产向适应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建设优势农产品产业带转变;由主要适应传统农业向适应农业集约化、精细化、产业化转变,更好地促进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

2.3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产品国际竞争力,使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面临着新的形势。随着农业国际化的发展,我国农业面临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激烈竞争的压力。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要适应发展特色农业和优质农产品的需要,适应农业标准化的需要,为提高农产品质量,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供支持,把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作为健全农业支持保护体系的重要内容,不断增加投入,加快改善农田水利设施条件。

2.4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对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长期以来,我国主要是外延式地开发和利用水土资源,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重视不够。一些地方水土流失严重,地下水位下降,土壤次生盐碱化,水环境污染加剧。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必须高度重视改善生态环境,围绕水土资源的综合利用和可持续利用,加强水土保持,推行节水灌溉,整治农村水环境,加快农村沼气、小水电代燃料和电气化建设,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2.5甘肃省达到安全饮水标准的农村人口只有700万人,还有8%约160万的农村人口由于居住分散、偏远、交通不便、没有水源而饮水困难,有1 200万农村人口饮用达不到安全卫生标准的水或苦咸水、含氟水、污染水,严重损害着人们的身心健康。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既要考虑到发展农业生产的需要,又要考虑到改善农民生活的需要,尽快解决一些地方存在的农村人畜饮水困难,保障农村饮水安全。

3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工作的措施

3.1增加对小型农田设施建设的投入。要进一步调整财政支出结构,重点向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倾斜。各级政府要用好财政支农资金,统筹安排好农业综合开发、水利基建、水土保持等各项资金,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强化管理,确保专项资金用于改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3.2加快农村小型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要按照“谁投资、谁建设、谁所有、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采取拍卖、租赁、承包等方式,积极推进农村小型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不断放活现有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经营管理权,明确责权利,切实保护、开发和建设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真正实现投资经营者、农民及生态环境的三方共同发展。

3.3加大对粮食主产区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重点扶持力度。不仅要通过粮食直补、粮种补贴、免征农业税及附加等惠农政策调动广大农民种粮的积极性,而且要重点支持粮食主产县水利设施,包括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为粮食主产区改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条件提供服务,为农民增收创造优良外部环境。

3.4大力普及灌溉技术,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当前,在甘肃等西部干旱地区,要把抗旱和节水工程作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重点,要由单方节水向全过程节水转变,树立结构节水意识、推进生物节水、耕作节水、结构节水、管理节水。继续实施旱作农业工程,大力推广节水灌溉,因地制宜发展喷灌、微灌、地埋管道输水、渠道防渗等不同形式的节水工程,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

3.5认真贯彻执行中央一号文件,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新机制、新办法。要严格区分加重农民负担与农民自愿投工投劳改善自己生产生活条件的政策界限,发扬自力更生的好传统,本着自愿互利、注重实效、控制标准、严格规范的原则,引导农民投工投劳,搞好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村集体应将改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纳入村办公益事业的重要内容,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筹集部分资金用于本地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同时要严厉打击破坏盗窃水利设施的犯罪行为,严防基层管水人员相互勾结,杜绝坑农、害农现象发生。

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然途径,也是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核心和基础。要紧紧围绕农业抗旱减灾和提高综合生产能力的迫切任务,扎扎实实地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促进粮食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确保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的切实实现。

作者:张旭平

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管理论文 篇3:

四平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情况问题浅析

摘要:积极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环节,特别是今年,特大洪涝灾害导致全省水利设施损毁损坏严重,大力开展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十分重要和紧迫。四平市根据吉林省灾情对照自身,认真梳理,做了详细分析。

关键词: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问题;浅析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鲜明提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要以水利为重点”,胡锦涛总书记在五中全会上,也十分强调水利建设问题,明确要求“要下决心加快推进水利建设”、“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要大力加强农田水利建设”。这为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提出了明确的目标,也提供了重要的历史机遇。

1 農田水利基本建设情况

四平市位于吉林省西南部,地处松辽平原与长白山余脉低山之间,东南部为山丘区,中西部为平原区。海拔高程在611-110米之间,由东南向西北缓降。辖公主岭市、梨树县、伊通县、双辽市、铁东区、铁西区、辽河农垦管理区,总面积14080平方公里,共有乡镇、场98个。总人口333.3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14.67万人,占总人口的64%,耕地面积908万亩,其中易旱耕地面积378万亩,易涝耕地面积370万亩。

建国以来,在国家和省的大力支持下,四平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据统计,全市现有大型水库1座,中型水库16座,小(一)型水库18座,小(二)型水库54座,塘坝304座,总库容22.89亿立方米;现有万亩以上灌区17处,有效灌溉面积50.56万亩;农田井150650眼,其中水田井95490眼,水田灌溉能力60万亩,旱田灌溉面积170万亩,坐水种能力348.24万亩,节水灌溉面积122万亩;全市涝区治理面积达到335万亩,其中10年一遇以上除涝标准面积149万亩、5-9年一遇除涝标准面积159万亩、3-4年一遇除涝标准面积27万亩;已建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742处,解决了43.46万人饮水安全问题;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60平方公里。

2 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存在的问题

从时代发展的角度来分析,特别是从当前四平市抗御洪涝灾害的需要和农业经济发展的形势需要来看,还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

2.1 从当前四平市农村水利工程现状来看,水利设施年久失修,功能退化

四平市多数农村水利工程均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已运行60余年,工程年久失修,带病运行。目前全市72座小型水库,均为病险库,仅有11座在进行除险加固,其他水库也急需进行除险加固;全市各地小型农田灌溉渠系工程也有不同程度的损毁,如秦家屯灌区工程完好率仅占25%;双辽市服茂涝区现有建筑物298座,工程完好率47%;现有干、支渠长度326公里,达标长度86公里,仅占26%,部分渠道甚至被农民种上庄稼。由于水利工程未能及时进行维修,致使四平市农田水利设施没能充分发挥出应有的效益。

2.2 从投入来看,四平市农村水利工程建设投资投劳面临着新的问题和困难

多年来,四平市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主要靠国家、省投资和受益区农民投工投劳。2002年实行农村税费改革,取消“两工” (义务工、劳动积累工)后,村内公益性设施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筹资筹劳。税费改革后,每个农民工年均出工由原来2个减为1个,全市完成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综合工程量在500万立方米左右,是原来的五分之一, 加之四平市各级财政比较困难,群众又缺乏出工出劳的积极性,直接导致了不少农田水利工程不能及时维修加固。

2.3 从水利工程管理情况来分析,四平市农村水利工程存在着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

当前四平市大部分农村水利工程在管理方面还是沿用过去落后的管理体制,集体建设集体管理。这当中存在着诸多问题,突出表现在责、权、利不明确,理论上说水利工程是“人人有份”,实际上是“人人无责”,形成工程所有者管不了、使用者又管不好的局面。

3 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以上问题的产生既有观念上的障碍,也有现实的原因,综合分析,我们认为主要是以下因素的影响:

3.1 治水思路滞后的影响

过去我国农村水利建设主要靠农民,走的是“农民的事情农民办、农村水利农民建”的路子,农村水利上基本处于“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自求平衡”的状态。近年来中央实施了一系列减轻农民负担的惠农政策,又在农村税费改革中取消了“两工”(义务工、劳动积累工),再让农民作为农村水利建设主体已不适应新的形势。面对新的情况,对农村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管理部门和各级农村组织显得有些束手无策。

3.2 思想观念陈旧的影响

部分干部在农村水利工程建设中,感到农村税费改革后,组织农民投资投劳兴修水利无能为力,对于农村水利建设这些投资大、见效慢的工作组织不力,发动不够,抓得不实。

3.3 资金投入不足的影响

国家和省农村水利建设投资主要面向大中型骨干工程,小型工程主要由地方自建为主,国家投入很少。四平市各级财政厅除维持正常运转外,每年财政用于农村水利建设的资金很少,无法开展大规模建设。加之农业效益比较低,农民投入的积极性也不高。由于农村水利工程“社会效益好,经济效益差”的公益性特点,因此在蓄水工程、引水工程、提灌站工程等农村水利设施领域很难吸引社会资本投入。

3.4 管理不到位的影响

对于工程建后管理机制不健全,使有些工程不能发挥应有的效益。双辽市茂林节水灌溉示范区、公主岭市范家屯节水灌溉示范区就是由于管理责任不明确,制度未落实,致使工程损毁严重,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4 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对策

加强四平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必须立足当前四平市农业发展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实情,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关于农村工作的基本思路,具体要求采取以下几方面的工作措施:

4.1 加强对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组织领导

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是一项事关全局的系统性工程,因此必须要加强对四平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市政府要做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规划,同时明确每年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任务,要将该项工作列入各县(市)、区政府年终考核主要目标之一,一级一级建立责任制,层层抓落实,把任务落实到乡镇、村、屯和个人。

4.2 采取多种投资渠道,着力解决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中资金不足的问题

一是国家和省要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力度。要在抓好大、中型农村水利工程建设的同时,通过适当调整财政支出结构,确保有相当比例的资金用于改善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

二是各级财政要逐步加大对小型农田水利基本设施建设的投入。各县(市)、区要将省下达的小型农田水利资金专项用于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和建设,不得挤占挪用。县级水利部门要积极会同各乡镇本着先急后缓的原则,对现有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特别是抗旱井、机电站、小水库、小塘坝、渠道等基础性设施拟定出分期分批改造计划,根据工程的规模和质量,县级财政厅予以一定的补助。

三是坚持“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鼓励和引导好农民对直接受益的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投工投劳。在群众自愿的基础上,做好筹资投劳工作,把“一事一议”政策用足、用活、用好。对跨村的水利工程,可发扬团结治水的传统,采取“一站一议”、“一渠一议”、“一河一议”的办法,统筹解决。

4.3 创新管理机制,积极推进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制度改革

各县(市)、区要加强对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管理,对跨村的一些库、站、渠等可实行由乡镇水利站统一管理,水利主管部门和广大农民要不断增强节水意识,积极推行“按量计征”管理办法,完善工程配套设施,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要不断总结经验,盘活现有小型水利工程资产存量,加大对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与管理制度改革的力度。通过承包、租赁、股份合作、拍卖等多种形式,进行建设与管理制度改革。

4.4 进一步加大对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宣传力度

一是宣传农村水利工程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增强农民建设好、保护好农村水利工程的意识,使他们积极地投入到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中来。

二是宣传减轻农民负担与农民自愿投工投劳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的政策界限,在切实加强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的前提下,本着自愿互利、注重实效、控制标准、严格规范的原则,引导农民对直接受益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投工投劳。

三是大力宣传《水法》和《吉林省农村水利管理条例》,不断提高全民的法制意识,努力做到依法用水,依法加强农村水利工程的统一管理,建设好、管理好农村水利工程,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作者简介:杨红红(1969-),女,吉林公主岭人,四平市南崴子灌区管理局工程师,研究方向:农田水利工程管理。

作者:杨红红

上一篇:基层人员能力教育统计论文下一篇:农田施工技术水利工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