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污染治理对策论文

2022-04-18

摘要:我国整体经济建设自改革开放发展至今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就。目前我国的流域水环境的污染控制工作面临着非常大的问题,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实现有效控制是非常关键的研究课题。要对我国流域水环境的现状进行详细评价,分析我国流域水环境污染产生的原因,提出详细解决方案。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水污染治理对策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水污染治理对策论文 篇1:

水污染治理工程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摘 要] 受当前我国良好的经济形势影响,水污染治理工程建设水平正在提升,这对生态文明建设步伐加快产生了积极影响。实践中为了完成好水污染治理工程作业计划,实现其科学建设目标,则需要对这类工程存在的问题加以分析,找出相应的对策予以处理,避免水污染治理工程建设效果、应用质量等受到不利影响,并为水环境质量状况的不断改善提供专业保障。基于此,文章将对水污染治理工程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进行系统阐述。

[关键词] 水污染治理工程 问题 对策 作业计划 应用质量

结合水污染治理工程的实际情况及建设要求,注重对其存在问题的深入分析,加强与之相关的对策使用,有利于实现对水污染的高效治理,完成好其工程建设工作计划[1]。因此,在对水污染治理工程方面进行研究时,应对其存在问题与对策给予更多的关注,有针对性地实施相应的治理工作计划,确保水污染治理工程建设状况良好,并使其在未来实践中的治理工作水平能够保持在更高的层面上。在此基础上,让水污染治理工程建设更加科学、合理。

一、水污染治理工程概述

为了确保水污染治理工程建设状况良好,完成好与之相关的作业计划,需要对其相关内容有所了解。具体包括:1.通过对良好治理工作理念、治理工作方式等要素引入及整合利用方面的综合考虑,可使水污染治理效果更加显著,为相应保护工作的高效开展提供参考信息,且能使这类污染问题治理工程处于良好的建设状态;2.在水污染治理工程实践中,应关注其存在问题的处理状况,重视有效对策的科学使用,从而为这类工程建设质量的提高、水体环境保护效果的增强等提供专业保障[2]。

二、水污染治理工程存在的问题

在细化水污染治理工程研究内容、获取有较大利用价值的研究成果過程中,需要对其存在的问题加以分析。具体包括以下方面:

(一)工程投资建设成本高,管理制度执行不到位

水污染治理工程建设中的投资状况是否良好,与其治理水平能否提升密切相关。实践中由于这类工程存在投资建设成本高的问题,从而影响了水污染治理效率,制约着工程建设水平的提升[3]。具体表现为:无论是化学处理法还是物理处理法,在水污染治理中都存在成本费用高的问题,这无形中加大了工程建设问题的发生率;生物处理法是指利用微生物转化原废水中的有机物,通过微生物的分解、转化,将其中的有机物转化为微生物本身所需要的能量结构。这种水污染治理方法具有降解速度慢、时间长、投资成本较高等特点,影响了水污染治理工程建设目标的实现。

(二)治理中的设备运行效率有待提高

水污染治理工程作业计划完成中,相关的设备能否处于高效运行状态,关系着这类工程建设质量、水污染治理效果等。实践中因设备运行效率不高、运转过程不达标,使得水污染治理状况不佳,给其工程建设水平提升形成了一定的制约作用。具体表现为:1.水污染治理设备运行中会产生电费、人工费等费用,存在着运行成本高的问题,加上其运维工作开展不及时的影响,从而降低了设备运行效率;2.部分水污染治理设备应用中的质量缺乏保障,受到成本、技术等不同因素的影响,从而加大了其故障发生率,运行过程中的实际作用发挥不充分[4]。

(三)防治监控系统功能不完善

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水体环境质量状况是否良好,关系着其建设效果,与其建设水平能否提升密切相关,在实现水污染治理工程建设过程中,由于其防治监控系统功能不完善,使得相应的监控工作开展缺乏有效性,从而增加了水污染问题及这类工程建设问题发生的概率,对生态环境质量产生了潜在威胁[5]。具体表现为:防治监控基础设施有待完善、数据处理不当。水污染治理中的防治监控系统构建及应用,能够为相应防治工作的高效开展提供技术保障。实践中由于该系统所需的基础设施并不完善,且数据处理方式的选用缺乏科学性,导致防治监控系统的运行效率有所降低,服务功能不够完善,影响着水污染治理效率,也会引发工程建设问题。

(四)重大水污染难以治理

当实践过程中发生重大水污染问题时,会给其治理工程建设带来诸多困难,影响着相应的治理工作效率,难以实现对这类污染问题的科学治理。具体表现为:1.虽然重大水污染现象出现的概率相对较低,但问题发生时的污染负荷较大,会对水体环境质量产生较大威胁,相应的治理工作作业计划难以顺利实施;2.部分地区缺乏对水体环境方面的重点污染源科学控制的思考,加上治理工程建设中的技术因素、环境因素考虑不充分等,使得重大水污染治理水平有所下降,也会对治理工程产生不利影响[6]。

三、水污染治理工程存在问题处理的相关对策

(一)重视水污染的防治结合

水污染问题能否得到高效处理,与其污染源头控制是否有效密切相关。因此,在应对水污染治理工程存在问题、提升其科学建设水平的过程中,需要对水污染防治结合给予足够的重视。在此期间应做到:1.加强在线监测技术使用。水质在线监测技术是一种融合了在线分析仪表和实验室研究成果、监测理论知识等要素的监测技术,应用中可为监管部门提供具有代表性、及时性以及可靠性的样品信息,满足水污染科学防治要求;2.加强自动监测系统使用,强化水污染治理中的防治结合及成本控制意识,可使其工程建设更具科学性,全面提升建设水平。

(二)设置好性能可靠的监测设备

结合水污染治理工程建设状况及要求,应从技术可靠性、成本经济性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完成好性能可靠的水质监测设备设置工作,并对其运行中所产生的数据信息进行整合利用,从而为水污染治理提供参考信息,逐渐提升与之相关的工程建设水平,更好地体现出监测设备的潜在应用价值。

(三)注重防治监控系统的科学构建

基于水污染治理的防治监控系统研究,在该治理工程建设水平提升及系统构建工作完成过程中,应做到:1.重视大数据处理技术、传感器及计算机网络等要素的整合利用,构建好防治监控系统,为水污染治理工程建设效果增强提供技术保障;2.当防治监控系统构建好后,应了解其运行状况,加强该系统应用效果评估,在技术层面上为水污染治理工程建设水平的提升提供有效保障。

(四)加强重点污染源治理

根据水环境科学保护要求及其污染治理工程的功能特性等,相关单位及人员在实践中应强化重点污染源治理意识,实施好切实有效的治理工作计划,并在监测设备、管控机制等要素的支持下,实现对水污染问题的及时处理,给予其治理工程科学建设方面更多支持,最终达到其建设水平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效果增强的目的。同时,应重视水污染治理工程研究成果的转化利用,从而满足其治理工作高效开展要求。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不同对策的支持下,有利于实现对水污染治理工程存在问题的科学应对,避免它们影响范围的扩大,且能丰富水污染治理中的技术内涵,满足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因此,未来在提升水污染治理工程建设水平、增强其建设效果的过程中,应加深对其中存在问题分析及处理的重视程度,积极探索切实有效的对策加以处理,促使水污染治理工程建设能够达到预期效果,从而实现对水体环境的科学保护。

参考文献:

[1]姚德贵,郭旭峰.引滦潘家口、大黑汀水库水污染诊断与治理对策[J].中国防汛抗旱,2020(03):1-4.

[2]段青英.强化治污体系 解决水污染防治[J].前进论坛,2020(02):50.

[3]赵楠楠.水流域污染的协同治理措施探索[J].资源节约与环保,2020(01):106.

[4]沈秀君.水污染治理工程的常见问题与对策探究[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9(04):180-181.

[5]徐林攀.有关水污染治理工程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思考[J].山东工业技术,2015(12):276.

[6]王社坤.第三方治理背景下污染治理义务分配模式的变革[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0(02):56-65+220.

作者:孙耀双 王丽 刘闯

水污染治理对策论文 篇2:

流域水污染治理的思路及对策

摘  要:我国整体经济建设自改革开放发展至今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就。目前我国的流域水环境的污染控制工作面临着非常大的问题,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实现有效控制是非常关键的研究课题。要对我国流域水环境的现状进行详细评价,分析我国流域水环境污染产生的原因,提出详细解决方案。

关键词:流域水污染治理;思路及对策

引言

水是万物生长之根本,是我国人们生产生活必不可少的最重要基础能源,流域是以河流为中心,由分水线包围的区域,是从源头到河口的完整、独立、整体性较强的一个自然区域。以流域为单元对水资源实行综合管理,可以使流域水资源的整体功能得以充分发挥。

1存在问题分析

1.流域治理整体性欠缺。流域作为一个生态系统,具有不可分割的整体性。流域的保护和治理同样也应进行整体规划和统筹推进。然而,因行政区域和管理职责的划分,在编制流域保护治理规划和实施过程中,大多重点关注本行政区域,影响了流域保护和治理效果的整体性。2.源头污染防控未形成合力。由于流域涉及上下游多个行政区域,每个行政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自然资源禀赋等存在差异。因此,不同区域在发展规划、产业布局和污染物排放标准等也存在一定差异。而部分地区在制定规划时,局限于考虑本区域内环境容量和发展需求,造成了上游污染下游治理的格局,甚至还引起严重的环境污染纠纷。所以,源头污染防控尚未形成合力,直接影响整个流域的水环境治理效果。3.流域数据信息共享有待加强。目前,多数流域尚未充分实现跨界流域省级、市县级断面水质监测、入河排污口、重点污染源监测等数据信息共享。部分区域实现了信息共享,但共享信息全面性和及时性更有待加强。4.水质环境监测协同较弱。统筹流域监测网络不足,监测质量协同管理还需加强。大多尚未建立较完善的跨区域监测质量监管协作机制,区域间水质监测标准和监测管理标准等执行情况也存在一定差异。

2流域水污染治理的思路及对策

2.1规范流域工程规划的设计要求,强化生态建设要求

创新研究下的流域水污染治理工程的设计要求应该与时俱进,按照实际情况进行完善。将生态理念结合到流域水污染治理工程的设计中,管理部门应该要求设计者要从流域水污染治理工程的整体出发,全面考虑流域水污染治理工程建设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设计人员要将生态理念与流域水污染治理工程设计的每一步融合起来,以生态理念为首要条件,充分认识当地的水文资料,设计规范上保证流域水污染治理工程对其周边生态的影响要始终在最低程度,让生态理念在流域水污染治理工程建设的每一步打好基础。流域水污染治理工程是利民工程,绝不能成为人民的负担。

2.2完善流域联合执法机制

探索建立跨行政区域治理的常态化联合执法机构,开展联合执法行动,共同维护流域整体环境利益。同时,通过地方立法,推进解决长期以来跨行政区域执法的区域限制等问题,出台细化区域联合执法相关配套政策制度,为推进联合执法常态化提供依据和支撑。

2.3流域水污染的分期防治

分期防治一共包含两层意思,第一是根据季节变化的具体特性,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污染情况,这个措施主要是用于可以区分防治过程中水期的差异性;第二是以年为统计单位可以有效的控制流域水污染的具体情况,实现分阶段的防治措施。以辽河干流为研究对象,每一年中丰水期的污染最大,在丰水期要实行TP负荷的总量控制的原则。污染的控制目标不是一次就完成的,需要将流域水生态安全当作最大的目标,根据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制定近期、中长期的目标,并提出切实的解决方案,从而采取有效的措施,实现社会经济和水污染治理的和谐共处。

2.4水质管控责任制

在流域水质保护工作开展时,由于部分区域未能建立联防联控水污染管控体制,各区域水污染治理工作各不相同,当出现水污染问题时,单位之间相互推诿责任,对流域水污染治理工作造成严重影响。为此,通过构建水质区域管控责任制,明确各区域水污染防治工作目标,细化管控防治工作内容,提高各区域水污染防治工作的衔接效果,全面提升水污染防治管理工作质量,充分发挥出水质管控责任制运行效能。为杜绝政府之间就水污染责任推诿情况出现,依托管控责任制,构建水质管理目标责任制与追责机制,明确各地政府的水质治理工作目标,细化政府的污水处理工作,确保水质治理工作可准确落实,针对其中出现的不作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必须对其责任人进行追责问责,严厉惩戒不作为管理人员,对各级政府敲响警钟,调动各级政府的工作积极性,实现全面水污染治理,提高流域水质治理工作整体效果。

2.5加强流域信息共建共享

建立健全流域信息共享平台,统筹流域水环境、水资源等数据信息,实现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信息共建共享,为流域治理、产业规划、环境执法等工作提供科学全面的数据支撑。及时收集获取共享和更新数据资料,实现整个流域水环境、水资源等信息共享,为推进流域科学治理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

2.6提高流域水污染治理工程设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流域水污染治理工程的建设规划是极度需要高尖人才的,流域水污染治理工程建设需要高素质设计人才对目前的流域水污染治理工程出现的生态问题或是当地生态环境的情况进行实地考察、大数据分析和策略设计。高素质的专业设计人才可以将生态理念更好地融合到流域水污染治理工程中,并且可以将创新技术更好地融合到当地的流域水污染问题的防治工作中,尽可能地降低对当地政府、中央政府的物力、人力、财力的损耗。引进高素质人才、提高现有人才素质还可以提高整个流域水污染治理工程团队的专业技术水平,提高团队的工作效率,加大团队凝聚性,促使生态理念的建设工作获得更好的成绩。

结语

要进行水环境基准和水环境标准的相关研究工作,建立、完善符合我国国情的流域水环境的基准和标准以及水环境污染的排放工作,将生态系统的健康作为污染控制的总体目标。在治理的过程中,严格遵循公平和效率的原则,合理分配污染物的减少量,实现社会发展和污染控制的双重协调。

参考文献

[1]  王佃利,史越.跨域治理视角下的中国式流域治理[J].新视野,2013(05):51-54.

[2]  陈家琦,王浩.水资源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3]  阮本清,梁瑞駒,王浩,等.流域水资源管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作者简介:顾忠,1971.5.23,男,汉,象山,大专,无,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和流域治理。

作者:顾忠

水污染治理对策论文 篇3:

南京市太湖水污染治理工作回顾及对策建议

摘 要:通过对南京市2008年以来太湖水污染治理工作主要内容和建设成果进行梳理,总结目前南京市太湖水污染治理工作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提出后续工作的对策建议,为更好地开展此项工作提供借鉴。

关键词:南京市;太湖水污染治理;工作回顾;对策建议

太湖流域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腹地,总面积3.69万km2,人口稠密,经济发达[1]。20世纪80年代以来,太湖流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污染物排放量不断增加,太湖水质污染不断加剧,总氮常年劣于V类,富营养化趋势不断加强,蓝藻几乎年年不同程度暴发[2]。

根据2009年编制的《江苏省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实施方案》,南京市太湖流域是指高淳县、溧水县行政区域内对太湖水质有影响的河流湖泊、水库、渠道等水体所在区域。2012年12月6日,省政府作出《关于同意南京市江宁区等纳入省太湖流域综合治理范围的批复》(苏政复[2012]108 号),批准江宁区、雨花台区、秦淮区纳入省太湖流域综合治理范围。

本文在回顾2008年以来南京市太湖流域水污染治理工作的基础上,总结共同经验和普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后续工作的对策建议,为我市更好地开展此项工作提供借鉴。

1 南京市太湖水污染治理工作回顾

2007年无锡太湖蓝藻事件之后,南京市迅速成立了南京市治太工作领导小组,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江苏省委、省政府关于太湖治理的决策部署,始终坚持把太湖治理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围绕国家《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总体方案》和江苏省《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实施方案》,抓住全省太湖流域水污染治理的契机,作出了实施“2234”治水计划的重要战略部署,在全市范围开展新一轮水环境治理与保护。

1.1 注重结构调整,全面落实总量减排 每年年初,我市分别向各区下达了COD、氨氮排放总量年度减排任务,要求各区制定COD、氨氮排放总量年度减排计划,并按计划实施减排工作。各区均按时序要求展开工作,基本都完成了年度减排任务。同时,各区大力引进高新技术产业,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大产业转型升级力度,鼓励企业实施技术革新改造,产业格局进一步优化。

1.2 综合整治,提升水环境质量 在河道管理上,以全面实施河长制管理为抓手,通过“一河一策”,切实做到规划、项目、资金、责任“四落实”。2013年,以市、区政府主要负责人为河长,全市共落实32条河道的市级河长制管理。以此为基础,在对全市主要河流水环境信息进行全面摸底调查基础上,共筛选出107条水环境功能区不达标河道纳入市、区二级河长制管理,基本实现了河长制管理的全覆盖。在饮用水源地建设上,加大投入,高淳、溧水长江引水工程主干管网项目顺利完工。同时通过采取河湖底泥清淤、坡岸治理、自然岸线修复、水生态植物群落重构、合理疏通恢复河流水道等措施,实施太湖河网水系综合整治,继续实施百家湖水体整治等工程。

1.3 注重打牢基础,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我市坚持加大污水处理基础设施投入、建设力度。截至2011年,溧水区已建成8座生活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能力达5万t/d;建成污水管网126km,建制镇建成区基本实现污水管网全覆盖。进一步完善垃圾收运和处理系统,提高生活垃圾收集和处理率,加快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通过生活垃圾集中转运处置、分类回收等手段,生活垃圾实现了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理,切实减少生活污染物对于水质的影响。

1.4 注重严格执法,强化工业污染治理 我市结合“三高两低”企业关停整治专项行动,组织市发改委、市监察局、市环保局等部门继续加强督查太湖流域企业的污染治理工作。2013年,江宁区大力推进“两高一资”企业整治、污染化工企业关停工作,关停2家“两高一资”企业和5家化工污染企业,完成多家企业的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切实减少企业污染排放。严格执行限批政策,引导传统产业升级改造,鼓励引进先进制造业;认真贯彻落实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环保“三同时”制度,环评率和“三同时”执行合格率均为100%。

1.5 落实项目,控制農业面源污染 依托农业规模化优势,大力推广和应用测土配方施肥、低残留生物农药等现代农业新技术,大力实施秸秆还田、生物能源等综合利用。积极推进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加快畜禽养殖粪便资源化、能源化利用,推动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着力降低农业面源污染。

1.6 注重生态修复,实施环境综合整治 实施了生态修复行动计划,启动了关闭(退出)重污染企业、涉重企业污染场地的生态修复工作。强化矿山开采秩序,严格控制开采范围,压缩开采总量,严禁在重要生态功能区、交通干线沿线开采矿山资源。大力实施生态修复行动,推进废弃露采矿山环境治理工程。

2 南京太湖水污染治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南京太湖治理虽然取得了初步成效,但形势仍然不容乐观。一是总体上我市太湖流域水环境形势依然严峻。我市太湖污染控制断面-胥河落棚湾断面水质虽然达到省政府年度考核标准,但是2014年新纳入的太湖流域重点考核断面仍存在不稳定达标现象,断面污染控制、水质持续改善的任务仍十分艰巨。二是建设资金上存在一定的困难。市太湖流域综合治理范围扩大至秦淮、雨花台、江宁及溧水、高淳5区后,环境基础设施的建设、水环境的综合治理等需要更大量的财政投入,面对更严格的污水排放标准,更高的污水处理工艺,有限的资金难于平衡环境保护建设和经济发展的需要。三是环境治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我市太湖流域环境基础设施滞后,城镇污水收集管网覆盖率仍不高,部分乡镇接入水量不足,运行仍不正常。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长效机制尚未建立,尽管建成了一批农业面源治理示范工程,但一定程度上存在着“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同时由于资金投入不足,面源污染防治项目的规模和覆盖面尚不能满足治理需求,不能发挥应有的环境绩效。

3 南京太湖水污染治理工作对策建议

(1)确保饮用水源地安全。加强水源地周边环境综合整治,对集中式水源地实施全天候监管监控,确保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和自来水厂水质100%达标。继续加快安全供水工程建设。

(2)强化督查,全面推进治太目标责任管理。根据新出台的《江苏省太湖治理工作督查考核办法》,建立督查工作机制,配备督查人员,强化督查和考核工作。

(3)按照国家治太工作新要求,坚持改革创新、标本兼治,强化环境制度刚性约束,着力破解治理难题,不断巩固提升太湖水污染治理工作水平。

参考文献

[1]于忠华,秦海旭,路云霞,等.产业生态化视角下南京太湖流域污染减排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13,19(10):77-79.

[2]沈建荣,严飞,彭宇.无锡太湖治理工作回顾和加强基础性研究的建议[J].环境监控与预警,2014,6(2):49-51.

(责编:吴祚云)

作者:薛琼

上一篇:统计电子化研究论文下一篇:电算化会计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