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收票据的账务处理

2022-09-05

第一篇:应收票据的账务处理

应付票据的账务处理方法

应付票据的账务处理方法

例:某企业经有关部门核定为一般纳税人,存货按实际成本计价核算,有关应付票据的部分经济业务及相应的账务处理如下:

1、11月1日,向甲厂购进原材料一批,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原材料价款为100000元,增值税税额为17000元,发票等结算凭证单据已收到。采用商业汇票结算方式,按协议开出并承兑为期一个月不带息的商业承兑汇票117000元连同解讫通知交给了甲厂。材料尚未验收入库。

借:在途物资 100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17000

贷:应付票据 117000

2、12月1日,企业开出并到开户银行承兑为期五个月带息的银行承兑汇票120000元,连同解讫通知交给乙厂,以抵付上月购料所欠乙厂的货款,汇票票面年利率4.8%.同时,以银行存款支付承兑汇票的手续费120元(按票面金额1‰计算)。

借:应付账款——应付乙厂 120000

贷:应付票据 120000

借:财务费用 120

贷:银行存款 120

3、12月1日,收到银行支付到期商业汇票的付款通知,上月开出、承兑的不带息的商业承兑汇票117000元已到期并如数支付票款。

借:应付票据 117000

贷:银行存款 117000

4、12月末,计算已开出、承兑带息商业汇票的应付利息480元(120000×4.8%÷12)。

借:财务费用 480

贷:应付票据 480

5、次年5月1日,五个月前给乙厂的带息的银行承兑汇票已到期,因本企业无力支付而转作逾期贷款122400(票面金额120000元及五个月利息2400元),根据银行转来的“××号汇票无款支付转入使其贷款户”等有关凭证,作账务处理如下:

借:应付票据 120480

财务费用 1920[120000×4.8%×(4÷12)]

贷:短期借款 122400

第二篇:关于应收应付票据相关事项处理的指导意见

一、

背景 (4)长期以来,

(4)国内会计规范对于应收票据贴现的会计处理,均是在发生贴现业务时,将被贴现的应收票据直接从账面上注销,即直接贷记“应收票据”科目,相应在现金流量表上也直接将其作为经营活动项下“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处理。对于商业承兑汇票的贴现,另外作为或有事项在报表附注中予以账外披露。

财政部于2003年5月发布的《关于企业与银行等金融机构之间从事应收票据融资等有关业务会计处理的暂行规定》(财会[2003]14号)规定以应收票据为基础的出售和融资事项的会计处理应遵循“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即关注与应收票据相关的风险和报酬是否已实质转移,将其区分为应收票据出售、应收票据质押借款、应收票据贴现等业务类型,并对各类业务的会计处理作出了具体规定。但是其中对于“应收票据贴现”的会计处理规定为“比照《企业会计制度》关于应收票据贴现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理”,也就是说在该文件的框架下,应收票据贴现业务的会计处理事实上未遵循该原则。

财政部于2004年5月28日发布的《关于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和相关会计准则有关问题解答

(四)》(财会[2004]3号,下称“问题解答四”)在财会[2003]14号文件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应收票据贴现的会计处理问题,即同样也适用财会[2003]14号文件所确立的基本原则。另外,在最终定稿时,还特地在最后加上一句“企业以应收票据向银行等金融机构贴现,应比照上述规定处理”。

但是在“问题解答四”的执行过程中,对于很多问题的理解并不统一。目前争议最大的有两个问题:一是对于什么情况可以认为与应收票据相关的风险和报酬已实质性转移;二是对与贴现业务在现金流量表上的列示问题。 同样,对于应付票据的保证金以及无真实交易背景的应付商业承兑汇票的处理问题,在实务处理上也不一致。

本指导意见旨在为上述各项问题确定所内统一的处理标准。

对于本指导意见未涉及的事项,可参照2004年下半年发布的本所内部技术指南“《关于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和相关会计准则有关问题解答

(四)》的基本要点及审计中应关注的相关问题”处理。

二、

应收票据贴现的会计处理及其在现金流量表上的列示

1.

关于应收票据贴现是否作为短期质押借款处理的判断标准问题

(1)

应收票据贴现是否作为短期质押借款处理,首先取决于被贴现的应收票据的类型。对于银行承兑汇票的贴现业务,一般不应作为短期质押借款处理。这是因为:按照目前银行承兑汇票的处理方法和程序,银行承兑汇票实质上是一种银行信用,而且申请人需支付一定的保证金,因而其到期付款有较高程度的保障。在目前中国的银行体制下,金融机构的信用还是比较有保证的。因而尽管从法律形式上说存在因拒付而被追索的可能,但实质上此类事项发生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远低于或有事项准则中认定“极小可能”的概率标准的上限(5%)。

但是,如果有证据表明作为承兑人的金融机构(尤其是一些规模较小的城市商业银行、信用合作社、非银行金融机构等)已经出现信用方面的问题,则应当考虑票据到期后因承兑人无力支付票款而被追索的可能性,按照《企业会计准则—或有事项》的规定计提预计负债,并在附注中作出相应披露。

事实上,目前有很多会计师事务所在实务操作中不将银行承兑汇票贴现作为短期借款处理。财政部会计司参与起草和审定“问题解答四”的官员私下也承认“问题解答四”的该项规定“似乎过于严格了,没有完全考虑到交易和风险的实质”。

(2)

其次应当考虑票据承兑人(付款人)有无提供额外的付款保证。根据《票据法》的规定,汇票的债务可以由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保证人由汇票债务人以外的他人担当。被保证的汇票,保证人应当与被保证人对持票人承担连带责任。保证人为二人以上的,保证人之间承担连带责任。因此,如果商业承兑汇票的保证符合《票据法》第45~52条关于保证的规定,且保证人为目前信用尚无问题的金融机构(例如第三方银行),则该票据的效力等同于银行承兑汇票,其贴现业务不作为短期借款处理。

(3)

如果上述两个条件均不满足,但是已经获取了贴现银行关于放弃对作为贴现申请人的被审计单位的追索权的书面声明,则可以认为此时的贴现业务符合“风险和报酬实质上已转移”这一条件,可以不作为短期质押借款进行会计处理。此时应当对该声明进行函证以验证其真实性,必要时还应请律师出具法律意见书,以免在万一涉及诉讼时,该声明因与法律法规相抵触而被认定为无效。

(4)

不符合上述(1)~(3)任一条件的应收票据贴现,应作为短期银行质押借款进行会计处理。

(5)

目前某些企业为简化日常会计核算,在平时发生贴现业务时,无论是否形成短期质押借款,均作为冲减应收票据处理,到期末结账时,对于尚未到期且按照“问题解答四”规定应作为短期借款处理的应收票据贴现业务,在编制资产负债表时进行重分类,恢复应收票据并确认短期借款。这种做法对期末资产负债表(时点数)的公允反映不会产生影响,但是由于在日常会计处理中没有反映出短期借款的增减过程,可能会导致“借款所收到的现金”和“偿还债务所支付的现金”两个项目金额的同步减少。对此,审计中应加以关注,即本期内构成短期质押借款的应收票据贴现业务发生额是否均已计入“借款所收到的现金”,同时本期内到期的原先构成短期质押借款的应收票据贴现业务发生额是否均已计入“偿还债务所支付的现金”。

(6)

在实务操作中还应关注不存在真实交易背景的商业承兑汇票贴现的会计处理问题。在实务中存在这样的情况:A企业需要资金,但由于信用度不高或者受到银行授信额度的限制等原因,无法通过正常渠道获得银行信贷支持。此时,其可以要求B企业开出一张以B企业为付款人,A企业为收款人的商业承兑汇票,A企业取得该票据后向银行申请贴现,到期后A企业先将相应款项(包括利息)归还给B企业,再由B企业偿还给贴现银行。此类交易不符合票据法的有关规定,其实质是B企业出借其信用,协助A企业套取银行信用的行为。就交易实质而言,此时B企业是A企业借款的保证人。因此,对于此类实质为融资的应收票据的贴现,无论是否符合上述各项条件,申请贴现的企业应一律作为短期保证借款处理。

2.

关于应收票据贴现业务在现金流量表上的列示问题 应收票据贴现业务在现金流量表上的列示,应当与其在资产负债表上的处理保持一致,这样有助于确保现金流量表反映交易的经济实质,同时也可以保持现金流量表与资产负债表相关项目之间的勾稽关系。具体应按以下办法处理:

(1)

对于风险和报酬已实质转移,因而在资产负债表上未作为短期质押借款处理的应收票据贴现业务,于发生时,在现金流量表上直接将所收到的贴现款项作为“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所收到的现金”处理。由于票据的付款期限和贴现期限一般较短,因此从重要性出发,对带息票据所计提的应收利息,以及贴现时银行所扣的贴现息和手续费等均可不单独反映。

(2)

对于作为短期质押借款处理的应收票据贴现业务,“问题解答四”明确指出附有追索权的应收票据贴现是一种筹资行为,但是贴现时所收到的款项又是来自经营活动中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所形成的应收款项。因此,贴现时所收到的现金兼有筹资活动和经营活动的性质。该笔款项在现金流量表上如何列示?我们的意见是:

贴现时所收到的现金应当作为筹资活动中“借款所收到的现金”处理,不宜作为经营活动。

 在所贴现的应收票据到期时,如果票据承兑人按照有关条款履行了付款义务,则贴现申请人在当期不会有现金流入或流出,但在现金流量表上要同时反映两笔业务:一方面,将该笔应收票据的账面余额(包含贴现前已计提的利息在内)在现金流量表上反映为“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所收到的现金”,同时在间接法部分中反映为“经营性应收项目的减少”;同时,将该笔应收票据的账面余额计入筹资活动中“偿还债务所支付的现金”(这里假定应收票据的期限较短,利息金额不重大,故作简化处理。如果利息金额较大,应考虑单列反映)。 上述处理方法的理由是:此类贴现业务从本质上说是一项筹资业务。贴现当时所收到的款项的性质是金融机构给予企业的资金融通,其中已扣减了贴现息和手续费,而不是真正的货款收回,与被贴现的应收票据相关的风险和报酬直到其到期后才真正转移。因此,贴现当时所收到的款项应当作为筹资活动的现金流入。如果只是在取得贴现款时直接作为“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处理,则与资产负债表上将其确认为短期借款的做法相矛盾,

另一方面,现金流量表与资产负债表之间存在一定的逻辑关系。通常认为:应收款项的减少一般会伴随着“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所收到的现金”的增加,而借款的增减则伴随着现金流量表上“借款所收到的现金”、“偿还债务所支付的现金”等项目的变动。如果直接将贴现当时所收到的现金作为经营活动的现金流入,则由于当时相关应收票据在资产负债表上并未减少(因而在间接法部分中不可能反映为“经营性应收项目的减少”),而借款却已增加,上述两项逻辑关系都会遭到破坏,因此贴现时所收到的现金不宜作为经营活动的现金流入。在所贴现的应收票据到期时,应收票据和借款同步减少,虽然此时并无真正的现金流动,但是为了保证现金流量表和资产负债表之间逻辑关系的成立,也为了反映企业与票据债务人之间的票据关系的解除和与金融机构之间的贴现关系的解除,以及与所贴现的应收票据相关的风险和报酬的转移,应当同时反映经营活动的现金流入(收回货款)和筹资活动的现金流出(偿还借款),相当于企业在收回货款之后,以所收回的货款偿还质押借款。

有人可能认为:在票据款项正常偿还以后,申请贴现的企业需要编制借记“短期借款”,贷记“应收票据”的会计分录,这是转账凭证,而现金流量表正表上是不反映转账业务的,因此在票据正常偿还时的现金流量表上不应同时虚拟两笔现金流量。对此我们认为:票据承兑人正常支付票据本息属于《票据法》所定义的基本票据行为之一,对于申请贴现的企业而言,在其票据关系最终了结后,实质仍然是以现金形式收回货款,这与以非现金资产抵偿债务等方式了结债权债务关系存在本质上的不同。如果在票据到期,票据关系了结时不同时虚拟一进一出两笔现金流量,就会导致经营活动的现金流入量被低估,从而歪曲企业通过经营活动获取现金流的能力,同时也破坏现金流量表与资产负债表之间的勾稽关系。

(3)

如果票据到期时,因票据承兑人无力或者拒绝支付票据款,因而申请贴现的企业遭到追索的,则按以下办法处理:

 如果原先将贴现所收到的现金直接作为“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所收到的现金”的,则此时支付的票据款可作为“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处理;

 如果原先将贴现所收到的现金作为“借款所收到的现金”的,则此时支付的票据款应作为“偿还债务所支付的现金”处理。

其后行使再追索权,从原票据承兑人处收回全部或者部分票据款时,在上述两种情形下,可分别作为“收到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和“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处理。 (4)

对于无真实交易背景的商业承兑汇票的贴现,其实质是融资行为,应按照上述(2)、(3)两项的规定处理。

三、

应付票据相关事项的处理和现金流量表列示问题 1.

无真实交易背景的应付票据的会计处理

本指导意见第二部分提及了“无真实交易背景的商业承兑汇票贴现”业务,并指出在此类业务中,贴现申请人应当将其作为本企业的借款进行会计处理。对于出票人而言,在该项交易中,其作用是出借信用,充当贴现申请人向银行套取信用的保证人。就该项交易的经济实质而言,不同于常规的由购买商品引起的应付票据业务,因此,从“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出发,出票人不应确认该项应付票据,而应按照《企业会计准则—或有事项》规定的原则,采用计提预计负债的方式核算和披露其所承担和可能履行的担保责任。 2.

银行承兑汇票保证金在现金流量表上的列示问题 根据现行的银行承兑汇票操作模式,企业在申请开立银行承兑汇票时,必须向银行缴存一定比例的保证金。这部分保证金在票据到期支付前不得取回和随意动用。在约定的付款日期,保证金将作为票款的一部分支付给持票人。这部分保证金在资产负债表上仍然列为货币资金,但是因不能随时用于支付,不符合现金流量表中关于“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定义,因此需从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的年初、年末余额中排除。

(1)

将银行存款转为银行承兑汇票的保证金时,可将所划转的金额在现金流量表上列示为“投资所支付的现金”。这是因为此时该项保证金尚未对外支付,只是改变了在企业内部存储的形式,本质上与银行定期存款等没有区别。

(2)

银行承兑汇票到期,支付票据本息时,可视同企业先将原先的保证金转回正常的银行存款户,再从正常银行存款户中全额支付票据本息,也就是先将原先存出的保证金金额作为“收回投资所收到的现金”(如票据结算业务发生较多,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现金流量表》中关于“周转快、金额大、期限短的项目的现金收入和现金支出,应以净额列示”的规定,也可冲减“投资所支付的现金”)处理,再将票据本息全额作为“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所支付的现金”处理。

第三篇:应收账款保理业务账务处理设计

应收账款保理业务账务处理设计 84应收账款保理业务账务处理设计 徐汉峰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湖北孝感

432000)

摘要:应收账款保理业务在我国是新生事物,现行的《企业会计制度》[1]和《金融企业会计制度》[2]均未规定应收账款保理业务的账务处理,笔者按照有追索权保理、无追索权保理、明保理、暗保理、折扣保理、到期保理不同保理业务类型设计账务处理。 关键词:应收账款;保理业务;供应商; 保理商; 购货商;账务处理;设计

一、应收账款保理业务账务处理账户设置

(一)应收账款保理业务类型

应收账款保理业务是指应收账款债权人(称《供应商》)把应收账款债权有条件地转让给银行(称《保理商》),再由保理商向应收账款债务人(称《购货商》)收回应收账款货币资金的经济行为。应收账款保理业务类型有“有追索保理、无追索保理、明保理、暗保理、折扣保理、到期保理”[3]六种类型。

(二)应收账款保理账务处理原则

1、供应商收到保理商的实际货币资金低于供应商应收账款账面价值的差额部分按以下原则处理:(1)在供应商未计提坏账准备的情况下直接从“管理费用”中列支;(2)在供应商已计提坏账准备的情况下冲销“坏账准备”;(3)从供应商向保理商融通资金的行为看,其差额部分也可以从“财务费用”中列支。笔者的设计依据源于《企业会计制度》第十条和第一百零四条规定。[1]

2、保理商接受供应商的应收账款保理,保理商支付给供应商的货币资金低于供应商应收账款账面价值的差额部分作“待实现投资收益”处理,当保理商向买货商收回应收账款的货币资金时,再将“待实现投资收益”转作“投资收益”处理。笔者的设计依据源于《金融企业会计制度》第一百六十一条“待分配信托收益”规定所思。[4]

3、保理商接受供应商的应收账款保理时作“保理资产—应收账款保理资产”处理,当保理商向买货商收回应收账款的货币资金时再作结转“保理资产—应收账款保理资产”处理。

(三)账户设置

1、供应商设置:“现金”、“银行存款”、“应收账款”、“管理费用”、“坏账准备”、“财务费用”等账户。

2、保理商设置:“保理资产”、“现金”、“银行存款”、“待实现投资收益”、“投资收益”等账户。

“保理资产”科目属资产类账户,借方记录保理商接受供应商应收账款凭证价值或账面价值,贷方记录保理商已经向买货商收回的应收账款的货币资金,余额在借方表示尚未收回的应收账款余额。从单项应收账款保理业务而言,应收账款保理资产全部收回后应无余额。

“待实现投资收益”科目属损益类账户,按用途和结构属调整类账户。贷方记录保理商向供应商实际支付的货币资金低于其供应商应收账款账面价值的差额,即尚未实现的投资收益,借方记录保理商向买货商实际收到应收账款的货币资金已实现的差额即已实现的投资收益,余额一般在贷方表示尚未实现的投资收益。

二、有追索权保理账务处理

有追索权保理是指供应商将债权转让给保理商,供应商向保理商融通货币资金后,如果买货商拒绝付款或无力付款,保理商有权向供应商要回预付的货币资金,如买货商破产或无力支付,只要有关款项到期未能收回,保理商都有权向供应商进行追索,因而保理商具有全部“追索权”[3]我国商业银行选择有追索权保理。

(一)供应商账务处理

1、供应商将应收账款债权转让给保理商时,借:现金、银行存款(实际收到的货币资金)、借:管理费用(或“坏账准备”[5]或财务费用)(实际收到的货币资金低于应收账款账面价值的差额)、借:坏账准备(已计提的坏账准备),贷:应收账款(应收账款的账面余额)。

2、若买货商到期时拒绝付款或无力付款时,保理商有权向供应商要求偿还预付的货币资金,供应商则应退还预付的货币资金给保理商,借:应收账款(原应收账款的账面价值),贷:坏账准备(已核销的坏账准备)、贷:现金、银行存款(退给保理商的货币资金)。

(二)保理商账务处理

1、保理商受理供应商提供的应收账款凭证保理时,借:保理资产—应收账款资产(保理的应收账款的账面价值),贷:现金、银行存款(支付供应商的货币资金)、贷:待实现投资收益—保理业务收益(待实现的投资收益)。

2、保理商向买货商收取应收账款的货币资金时,借:现金、银行存款(收回买货商的货币资金),贷:保理资产—应收账款资产(保理应收账款的账面价值)。

3、若买货商到期拒绝付款或无力付款时,保理商有权向供应商追索货币资金,借:现金、银行存款(供应商退回的货币资金)、借:待实现投资收益—保理业务收益(冲销待实现投资收益),贷:保理资产—应收账款资产(保理应收账款的账面价值)。

4、保理商确认投资收益时,借:待实现投资收益—保理业务收益(已实现的投资收益),贷:投资收益—保理业务收益(已实现的投资收益)。[6]

三、无追索权保理账务处理

无追索权保理是指供应商将债权转让给保理商,供应商向保理商融通资金后,当买货商拒绝付款或无力付款的风险,保理商放弃对供应商的追索权力。“保理商对毫无争议的已核准的应收账款提供坏账担保”[7]

(一)供应商账务处理

1、供应商将应收账款债权转让保理商时,借:现金、银行存款(实际收到的货币资金)、借:管理费用(或坏账准备或财务费用)(实际收到的货币资金低于应收账款账面价值的差额)、借:坏账准备(已计提的坏账准备),贷:应收账款(应收账款的账面价值)。

2、若买货商拒绝付款或无力付款时,保理商放弃对供应商的追索权力,保理商承担买货商拒绝付款或无力付款的风险。所以供应商不作账务处理。

(二)保理商账务处理

1、保理商接受供应商提供的应收账款凭证保理时,借:保理资产—应收账款资产(保理应收账款的账面价值),贷:现金、银行存款(支付给供应商的货币资金)、贷:待实现投资收益—保理业务收益(待实现的投资收益)。

2、保理商向买货商收取账款时,借:现金、银行存款(收取买货商的货币资金),贷:保理资产—应收账款资产(保理应收账款的账面价值)。

3、保理商确认投资收益时,借:待实现投资收益—保理业务收益(已实现的投资收益),贷:投资收益—保理业务收益(已实现的投资收益)。

4、若买货商拒绝付款或无力付款,保理商放弃对供应商追索的权力,保理商承担买货商拒绝付款或无力付款的风险。要作应收账款保理资产的财产损失处理,借:营业外支出—应收账款保理资产损失(保理应收账款的资产损失)、借:待实现投资收益—保理业务收益(待实现的投资收益),贷:保理资产—应收账款资产(保理应收账款的账面价值)。

四、明保理账务处理

明保理是指供应商应收账款债权一经转让给供应商,供应商立即将参保情况通知买货商,并通知买货商将应收账款直接付给保理商。我国《合同法》规定供应商在有应收账款转让时,要在购销合同中约定且必须通知买货商,所以我国的保理业务必须为明保理。

(一)供应商账务处理

明保理的账务处理与有追索权保理和无追索权保理的账务处理相同,明保理等点就是指在供应商将应收账款债权转让给保理商的情况通知买货商,让买货商将应收账款债务直接付给保理商。

(二)保理商账务处理同追索权保理和无追索保理一样。

五、暗保理账务处理

暗保理是指供货商为避免买货商知道供货商因流动资金不足,而将应收账款转让给保理商参保的情况不通知买货商。应收账款到期时仍由供应商出面催收应收账款,再由供货商偿还保理商的预付融资款。

供应商与保理商的账务处理与有追索权处理和无追索权保理账务处理相同,目前保理的特点就是供应商不将买货商的应收账款转让给保理商的情况通知给买货商,仍然由供应商到期向买货商催收货款,然后交给保理商的一种经济行为。

六、折扣保理账务处理 折扣保理又称融资保理,是指保理商为供应商提供预付货币资金。在折扣保理中只要供应商将发票交给保理商,并且在应收账款信用额度以内核准,保理商应立即支付发票金额80%的货币资金,20%的应收账款余额等待保理商向买货商全部收回应收账款以后,保理商再向供应商结清应收账款保理资产。

(一)供应商账务处理

1、供应商将应收账款凭证交给保理商获得发票金额80%的现款时,借:现金、银行存款(应收账款80%的现款)、借:管理费用(或坏账准备或财务费用)(实际收到80%的现款低于应收账款账面价值80%的差额)、借:坏账准备(已计提的坏账准备),贷:应收账款(应收账款的账面价值)。

2、余下的20%应收账款等待保理商向买货商全部收回应收账款以后,保理商再向供应商结清应收账款保理资产,会计分录同上。

3、若买货商到期拒绝付款或无力付款时可按有追索权和无追索权作账务处理。

(二)保理商账务处理

1、保理商接受供应商应收账款凭证按80%付给供应商货币资金时,借:保理资产—应收账款资产(保理应收账款账面价值×80%),贷:现金、银行存款(支付供应商80%的现款)、贷:待实现投资收益—保理业务收益(待实现的投资收益)。

2、保理商按20%付给供应商时会计分录同上。

3、保理商向买货商收取应收账款时,借:现金、银行存款(收回应收账款的货币资金),贷:保理资产—应收账款资产(保理应收账款的账面价值)。

4、若买货商到期拒绝付款或无力付款时保理商可作有追索权与无追索权的账务处理。

5、保理商确认投资收益时,借:待实现投资收益—保理业务收益(已实现的投资收益),贷:投资收益—保理业务收益(已实现的投资收益)。

七、到期保理账务处理

到期保理是指保理商在应收账款发生时,不须提供预付账款融资,而是在应收账款到期时才进行支付。小商人常采用到期保理。

(一)供应商账务处理,借:现金、银行存款(实际收到的货币资金)、借:管理费用(或坏账准备或财务费用)(实际收到的货币资金与应收账款价值的差额)借:坏账准备(已计提的坏账准备),贷:应收账款(应收账款的账面价值)。

(二)保理商账务处理

1、接受供应商的应收账款保理时,借:保理资产—应收账款资产(应收账款的账面价值),贷:现金、银行存款(实际支付的货币资金)、贷:待实现投资收益—应收账款保理收益(待实现的投资收益)。

2、向买货商收取应收账款现款时,借:现金、银行存款(实际收到的货币资金),贷:保理资产—应收账款资产(应收账款的账面价值)。

3、保理确认投资收益时,借:待实现投资收益—应收账款保理收益(已实现的投资收益),贷:投资收益—应收账款保理收益(已实现的投资收益)。 参考文献

[1]财政部.关于印发《企业会计制度》的通知[J].上海会计,2001(08):61. [2]李明.金融企业会计制度[M].北京:中国物价出版社,2002.19—56. [3]缪飞翔.蒋航程.董延安.保理业务—应收账款管理的新思想[J]商业会计,2003,(1):40. [4]李明.金融企业会计制度[M].北京:中国物价出版社,2002.19—56. [5]刘利.小议应收账款收购的账务处理[J].财会月刊,2003.(A3):41. [6]刘利.秦强.如何进行应收账款收购的账务处理 [J]财务与会计,2003.(4):36. [7]缪飞翔.蒋航程.董延安.应收账款保理浅析[J].财会通讯,2003.(3):28. 说明:本篇文章发表于【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第3期.

第四篇:浅议应收票据的贴现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会计学专业毕业论文

浅议应收票据贴现的日常会计处理方法

【内容摘要】应收票据的贴现是每一个企业在日常生产经营中经常涉及到的业务,而每个企业对此项业务也都有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选择好适当的会计处理方法,有利于真实地反映企业的会计信息,有利于客观地分析各项财务指标,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提供正确的决策方案。在此,以商业汇票为例,谈一谈不同的处理方法对于企业会计资料的影响。

【关键词】应收票据 贴现 会计处理方法

在日常的会计业务中,企业经常以应收票据向银行等金融机构贴现,这时,应本着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来进行会计核算,并且要充分地考虑到交易的经济实质。这其中存在这样一个问题:在贴现的票据到期时,债务人尚未偿还,而此时申请贴现的企业是否有偿还的责任呢?又该做怎样的会计处理呢?对于票据贴现业务,会计上有“质押法”和“出售法”两种处理方法。这两种会计处理方法对贴现企业的会计表报的有关项目以及财务指标将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一、以应收票据为质押取得借款的会计处理

企业以应收票据向银行等金融机构申请贴现,如果在签订的协议中有规定,在贴现的应收票据到期而债务人未能按期偿还时,申请贴现的一方负有向贴现机构还款的责任。那么,根据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贴现应收票据而产生的有关风险和收益都不发生转移,所以应收票据可能产生的风险将仍由申请贴现的企业来承担。该业务属于以应收票据为质押取得的借款,申请贴现的企业就应按照质押法来进行会计处理。目前,在销售业务频繁的煤矿企业,日常处理商业汇票时,多采用此法。例如:某矿2006年3月1日销售原煤一批,收入到A企业签发的期限为3个月的不带息商业汇票一张,其中,货款300000元,增值税51000元,票面金额为351000元。4月10日,某煤矿由于资金临时周转需要,向银行申请贴现,贴现率为6%,该票据的贴现期为52天。某煤矿以应收票据为质押取的借

第1页 共 6 页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会计学专业毕业论文 款时,应按实际收到的款项借记“银行存款”科目,按实际支付的手续费用借记“财务费用”科目,按银行借款的本金贷记“短期借款”等科目。会计业务如下:借:银行存款 347958 财务费用 3042 贷:短期借款:351000

二、应收票据出售的会计处理

(一)不附追索权的应收票据出售的会计处理

企业将应收票据出售给银行等金融机构,根据企业和债务人及银行等金融机构三方协议不附有追索权的,在所售出的票据到期无法收回款项时,银行等金融机构则不能向出售票据的一方进行追偿,所产生的的风险完全由银行等金融机构承担。这时,企业按规定应做以下会计处理:企业根据与银行等金融机构达成的协议,按实际收到的款项,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按协议中约定预计将发生的销售退回和销售折扣以及现金折扣的金额借记“其他应收款”科目,按售出应收票据已提取的坏帐准备金额借记“坏帐准备”科目,按应支付相关的手续费借记“财务费用”科目,按售出票据的账面余额贷记“应收票据”科目,差额借记“营业外支出——应收票据融资损失”科目或贷记“营业外收入——应收票据融资收益”科目。

(二)附追索权的应收票据出售的会计处理

企业在出售应收票据时附有追索权,即在有关应收票据到期无法从债务人那里收回款项时,银行等金融机构有权向出售应收票据的企业追偿债务,或按照协议的约定,企业有义务按照约定金额向银行等金融机构回购部分或全部应收票据,应收票据的坏账风险则全由售出应收票据的企业负担。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对照以应收票据为质押取得借款来进行会计处理。即企业以出售应收票据取得借款时,应按实际收到的款项借记“银行存款”科目,按实际支付的手续费借记“财务费用”科目,按银行借款的本金贷记“短期借款”等科目。企业因票据到期而无法从债务人那里收回款项,向银行等金融机构购回应收票据时,应按银行借款的本金借记“短期借款”等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三、应收票据贴现的不同会计处理对会计报表以及财务指标的影响

(一)对会计报表的影响 1.对资产负债表的影响

采用质押法核算时,借记“银行存款”、“财务费用”等科目,贷记“短期借

第2页 共 6 页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会计学专业毕业论文 款”等科目。此时尽管企业已将应收票据的所有权转让给了金融机构,但不能冲减应收票据的账面价值,要一直到票据到期收回款项后,企业才能借记“短期借款”科目,贷记“应收票据”科目。这样,在贴现票据到期前会使企业资产和负债项目同时增加,使流动资产、总资产等项目金额增加。而采用出售法核算时,借记“银行存款”、“营业外支出——应收票据融资损失”或贷记“营业外收入——应收票据融资收益”科目,贷记“应收票据”科目,企业资产项目一增一减,对流动资产、总资产项目金额不产生影响。

如果已贴现的应收票据在会计期末前到期并收回,在质押法和出售法下,资产负债表的项目金额应当是一致的。但如果已贴现的应收票据不在本会计期间内到期,而在以后的会计期间内到期,那么应收票据贴现采用质押法核算时,流动资产、总资产、流动负债、总负债的金额均将比采用出售法核算时要大。 2.对损益表的影响

采用质押法核算时,企业发生的贴现利息应记入“财务费用”科目,增加当期的期间费用,而减少当期营业利润。采用出售法核算时,企业发生的贴现利息记入“营业外支出——应收票据融资损失”科目或“营业外收入——应收票据融资收益”科目,增加了当期的营业处收支,影响当期的营业利润。尽管这两种方法最终都不会影响利润总额,但却会使损益表中列示的项目发生不同的变化。

(二) 对财务指标的影响

经过上述的分析,采用质押法和采用出售法对应收票据的贴现进行核算时,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的相关项目的金额会发生一定的变化,同时,与其相关的财务指标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1.变现能力指标

变现能力指标主要包括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现金流动负债比率等。当应收票据贴现采用质押法核算时,流动资产、流动负债会比采用出售法核算时要大,而流动比率、速动比率指标则比采用出售法核算要小。 2.资产管理指标

应收票据贴现采用质押法核算时,不直接冲减应收票据的账面价值,而是等票据款项收回后再冲减应收票据的账面价值;而应收票据贴现采用出售法核算时,则直接冲减应收票据的账面价值。于是,在会计期末如果存在已贴现但未到

第3页 共 6 页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会计学专业毕业论文 期的应收票据,则质押法下的流动资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将比出售法下的要小,而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则比出售法下的要大。 3、偿债能力指标

与出售法相比,质押法会使企业的流动资产、流动负债、资产总额和负债总额增加,从而导致资产负债率、产权比率等指标上升。

采用出售法时发生的贴现利息计入“财务费用”科目,而采用质押法时发生的贴现利息计入“营业外收入”或“营业外支出“科目,质押法下的已获利息倍数远远大于出售法下的已获利息倍数。 4、盈利能力指标

由于采用出售法核算时发生的贴现利息计入财务费用,而采用质押法核算时发生的贴现利息计入营业外收支,从而导致成本费用总额不同。出售法下的成本费用利润率、成本费用总额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率比质押法下的要大。

四、应收票据贴现会计处理中存在的问题

其一,根据《票据法》规定,企业以应收票据质押时,应在应收票据上注明“质押”的字样。而在日常处理中,应收票据无论是否附有追索权,一般都不会在票据上注明“质押”字样。另外,根据《担保法》规定,受质人在处置质押资产时,应征得出质人同意。而实际上,银行等金融机构将通过贴现方式取得的票据再贴现时,却不一定要征得贴现申请人的同意,因此,附有追索权的票据不能单纯地视同为票据质押。

其二,在日常处理中,企业申请贴现的应收票据到期后,银行等金融机构收回款项一般也不通知企业,而且银行等金融机构实际收回款项的日期与应收票据上约定的到期日也往往不同。如果企业按质押法核算,在应收票据到期销账时则会缺少原始凭证,会计核算也不一定能遵守及时性原则,从而造成了一系列的不妥之处。

其三,在应收票据贴现的两种处理方法下,财务指标计算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异。如果企业通过应收票据贴现方式大量融资并采用质押法来核算,那就会提高企业的资产负债率、降低资产的流动性,进而对企业的筹资造成不利的因素。

其四,《企业会计制度》中规定,企业为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要的资金等发生的费用应归集到“财务费用”科目;营业外收支是指与企业生产经营没有直接关

第4页 共 6 页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会计学专业毕业论文 系的各类收支。而应收票据贴现采用出售法核算时,发生的费用计入了营业外收支,票据的贴现做为一种的的确确的融资的行为,显然与《企业会计制度》中的规定产生了不符。

其五,《企业会计准则》中“或有事项”要求,企业已贴现的商业承兑汇票作为或有负债,应该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予以披露。采用质押法核算时,直接将属于或有负债的票据贴现确认为负债,这也与《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不符。

综上所述,应收票据特别是银行承况汇票贴现,不应以是否附有追索权为标准来确定其会计处理方法,而是应当由申请贴现企业的会计人员根据出票人的信誉、实力以及承兑银行、金融机构的情况做出职业判断,选择适当的会计处理方法,以真实地反映企业资产负债情况,增强企业财务指标的可比性,从而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

第5页 共 6 页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会计学专业毕业论文 参考文献:

1、财政部编写组 《企业财务制度讲座》 煤炭工业出版社 2003年2月

2、彭亚文 《新编商业流通企业会计》 人民大学出版社区 2005年11月

3、王忠秋 《新编会计实务》 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5年3月

4、胡文 《企业财务会计》 中国财经出版社 2006年1月

论文打印日期:2006年11月18日

第6页 共 6 页

第五篇:应收票据的管理规定

1、在接受应收票据时,财务人员要按照《票据法》和《支付结算办法》等规定,仔细审核票据的真实性、合法性,防止以假乱真,避免或减少应收票据的风险。

2、应设置“应收票据备查簿”,逐笔登记商业汇票的种类、号数和出票日、票面金额、交易合同号和付款人、承兑人、背书人的姓名或单位名称、到期日、背书转让日、贴现日、贴现率和贴现净额以及收款日期和收回金额退票情况等资料。

3、应设专人保管应收票据,且保管人员不得经办会计记录。

4、票据的贴现必须由保管票据以外的主管人员书面批准。

5、对已贴现的票据应在备查簿中登记,以便日后追踪管理。

6、对于即将到期的票据,应及时向付款人提出付款。

7、汇票到期结清票款或退票后,应在备查簿中注销。

上一篇:榆社县历史洪水报告下一篇:业市场情况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