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督导的行为准则研究论文

2022-04-22

[摘要]高度地方分权和多样化的教育制度决定了美国特殊的教育督导制度。美国的教育督导的特征在于其督导机构具有很大的独立性,督导人员专兼职相结合,督导侧重于改进教学等。与美国不同,我国的教育督导机构更倾向于督政而非督学,在当下世界各国更为重视教育质量的背景下,我们应适当借鉴美国在教育督导方面的经验,改进督导方式,以促进教育的发展。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教育督导的行为准则研究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育督导的行为准则研究论文 篇1:

借鉴英国教育督导经验 完善学校内部督导机制

【摘 要】英国教育督导体系之所以在世界上处于领先水平,是由于利用系统思维方法,不断促进系统“要素”的提升、“结构”的优化、与“外部环境”的协调,从而实现了督导目标和标准的科学性、督学工作的专业性、督导结果的权威性、督导工作的实效性。

【关键词】英国;教育督导;内部督导

【论文编号】1671-7384(2020)011-035-04

英国教育督导的主要经验

从自组织理论的角度看,建立并不断完善内部督导机制是作为系统的学校从低序向高序提升的有效途径。

1.英国督导评估体系中“要素”的提升

督导机构:履行法律责任,影响深远。1992年,《学校教育法》对教育督导体制进行重大改革,成立专门督导机构——教育标准局(Ofsted)。2006年,《教育与督导法案》及《学校督导框架》出台。2014年9月,对《学校督导框架》进行修订,教育督导法律地位日益稳固,Ofsted依法督导,督导权威得以保证。

督学素养:开展连续培训,威望崇高。(1)督学准入。高度的专业性是英国督学威望的核心所在。英国的督学主要由皇家督学、注册督学和督学三级构成,对不同级别督学的入门条件提出很高的要求,还建立了一套严格的选聘程序。(2)连续性培训。英国督学始终以保持高度专业性为主要措施。在英国,注册督学不是终身制,每三年要进行一次考试,合格者留任,不合格者则退出。(3)督学行為准则。确保督学的工作有条不紊、专业高效。《学校督导框架》规定,督学要遵守12 条行为准则,包括评价应客观、公正无私等。

督导目标:更加聚焦学生,层次分明。英国督导目标层次分明: “要对学生有帮助”,为学生今后学习、就业和人生发展打下基础。

督导标准:更加富有弹性,逐步提升。(1)更高的标准才能造就更好的教育。在2012年最新督导框架中,对学校评估结果的四个等级中第三个等级“合格”改为“需要改进”,会对被评为“不合格”、连续两次被评估为“需要改进”的学校采取特殊措施。(2)改进是最新督导框架的主题。强调“督导要采取以下方式来推动和支持学校不断改进”:通过设置更高的业绩、效能标准提高对学校的期望。

督导方法:更加注重细节,科学高效。英国督学特别注重抓住细节和采取合理方法,确保督导结果的权威性。例如:特别关注督前工作,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督导假设,列出需关注的主要问题,使督导有的放矢、重点突出;缩短通知学校督导的时间(提前半天);把课堂观察作为督导评价的主要信息和证据来源等。

2.英国督导评估体系中“结构”的优化

不断更新督导理念,提高教育督导的科学性。英国学校督导是“为了学校的发展”“关于学校的发展”和“在学校发展中进行”的评估。“为了学校的发展”,指的是督导评估的目的,通过建立高质量的、内外互动的评估机制,为学校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提供有效的专业支持和服务;“关于学校的发展”,指的是督导评估的具体内容,主要考查学校在一定时段内、在各项评估指标上纵向的发展度;“在学校发展中进行”,指的是督导评估的过程性,将评估作为学校工作持续改进的过程。

英国学校督导不仅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督学在督导过程中,非常关注学校学生整体和个人学业成绩的横向、纵向比较,但更加关注学生在学业成就上的进步,尤其关注学生在精神、道德、社会和文化方面的发展。

聚焦关键领域在最新督导框架中更为突出。在英国2012年最新督导框架中,强调“所有优秀的学校必须要有优秀的教学。”“教学质量”成为聚焦的关键领域之一。强调“在优秀的学校中,学生们会取得优秀的进步”,“学生成绩的进步”成为聚焦的关键领域之二。

3.英国督导评估体系中与“外部环境”的协调

(1)确立教育督导的行政独立性。Ofsted因法律而设立,教育督导行政独立性强。Ofsted既是政府职能部门,拥有政府权威,又独立于教育部之外,直接对法律负责,对英国国会负责。只有确立了教育督导机构的行政独立性,使“裁判员”与“运动员”角色相分离,才能真正发挥其作为教育发展定海神针的作用。

(2)通过更好发挥督导结果作用提高教育督导的实效性。

根据督导结果决定学校接受教育督导的周期。大多数在上一次督导中被评为“优秀”等级的学校会被免除接受例行督导,一般会在4~5年后接受下一次督导。Ofsted最长会在两年内重新督导被评为“需要改进”等级的学校。

对督导结果良好以下的学校采取行政性措施。如果学校连续两次被评为“需要改进”等级且第三次也未达到良好,那么Ofsted很可能在第三次督导中将学校评为“不合格”等级;有的学校也可能直接被评为“不合格”等级。

采取更加复杂的问责制。Ofsted不仅注重发挥学校整体督导结果的作用,对于单项指标评估达不到“良好”及以上等级的,也会发挥问责功能。

公开督导结果,发挥社会和家长对学校的监督和促进作用。

(3)实行督导外包,借助第三方力量不断提升教育督导的专业性。在英国,Ofsted不直接组织督学对学校进行督导,而是通过招投标的形式选择相对优秀的第三方来组织督导,并负责监控第三方督导的质量,审查督导报告。

(4)促进国际交流,推动督学更好地总结经验和提升专业性。在英国,具体承担大量督导任务的第三方机构非常活跃,他们和皇家督学联系非常密切,很多注册督学就职于第三方机构。这些第三方机构出于经营的目的,往往把英国先进的教育督导经验形成培训的课程,与其他国家的教育督导机构开展合作。这些做法,能够促进优秀的督学更好地总结经验和提升专业性。

对完善内部督导机制建设的思考

1.自组织理论与教育督导

20世纪60年代末期开始建立并发展起来的自组织理论。其中一个主要观点:如果一个开放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满足非线性关系并远离平衡态,在涨落的诱发下,能够使系统从无序走向有序,从而形成一个具有整体结构与属性的系统。

在学校内部督导方面,要使督导过程成为一个有效的自组织和他组织相结合的系统互动过程,要求学校一方面从宏观上进行指导,制定有关的督导规章制度;另一方面,在微观方面放权,让督导活动成为一个学校人员自行组织、自我管理的系统。

2.内部督导机制建设的意义

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深化教育督导改革转变教育管理方式的意见》中指出:“加强学校视导员队伍建设。建立学校视导员制度,加强学校内部督导工作”。

(1)优化学校内部治理结构:从直线治理向动态治理转变。目前学校的治理方式主要是“决策—执行”式的直线治理结构,优点是结构简单,责任与职权明确,便于统一指挥,集中管理,效率较高;缺点是对管理者要求较高,信息沟通不顺畅,缺乏横向部门的协调,一旦规模较大,治理工作复杂化,难以进行有效的治理。增设学校督导机构,形成“决策—执行—督导”三位一体式的动态治理结构,可以通过监督、检查、指导促进决策执行,也能通过反馈执行中的信息增强决策的科学性,还能通过指导、协调促进部门间的沟通而减少内耗、提高效率,可以使学校治理结构变成动态、得以优化。

(2)完善学校内部控制方式:从开环控制向闭环控制转变。目前学校的控制方式主要是“开环控制”——不将控制结果反馈回来影响当前的控制活动。而在现代教育中,影响因素越来越多、环境因素影响越来越大、对教育改革的要求越来越高,建立内部督导机制,可以使学校内部控制方式转变为“闭环控制”——将控制结果反馈回来并影响当前的控制活动,能够保证学校的教育不偏离轨道。

(3)完善教育督导体系:从外部督导向内部督导转变、从结果性督导向过程性督导转变、从基于学校的督导向基于学生的督导转变。目前教育督导中的“督学”体系是从上到下的外部督导。建立内部督导机制可以在学校内部形成内驱力,与上级督导的外驱力形成合力,变他律为他律、自律相结合,可以促使学校各个部门、各位教职工更好贯彻教育方针、执行学校决策、落实工作职责。原先的教育督导主要是结果性督导,一般每隔一段时间督导一次;而内部督导是适时的、过程性的,可以更快地发现问题、改进工作。

3.内部督导机制建设的内容

(1)抓组织建设,建立相对独立的内部督导机构,认真解决好“有位有权”问题,创设内部督导良好环境。独立设置督导室,直接受校务会领导,业务上接受区政府教育督导室的指导,负责对学校各项工作的监督、检查、评估、指导和服务,充分发挥内部督导的即时性、动态性、针对性和连续性优势,使督导工作常态化、制度化。督导室设主任一人,最好是校务会成员或者根据需要参加校务会。学校要支持督导室开展工作,并为其创设良好的环境。

(2)抓队伍建设,合理配备内部督导队伍,认真解决好“谁来督”的问题,不断提升督导员专业水平。内部督导人员可称为“督导员”,可由专职、兼职督导员组成;其聘用可由督导室主任提名,由校务会聘任,聘期不超过三年,可以根据工作需要连续聘任。要定期或适时组织督导员培训,不断提升督导理念、督导能力、督导水平。可根据内部督导任务组成督导团队,在督导前统一思想、统一标准、统一流程,提升督导工作的水平和效果。

(3)抓内容建设,完善内部督导依据,认真解决好“督什么”的问题,不断推进素质教育深入实施。学校应完善学校章程,使内部督导有章可循,促进依法办学,规范办学行为。应根据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定期制定发展规划,通过督导每一项发展项目落实、实现规划。应完善每学年(期)的工作计划,有利于对常规工作的督导。应制定部门、岗位、人员的工作职责,以便督导工作跟进。

(4)抓制度与方式建设,认真解决好“怎么督”的问题,不断增强内部督导实效。学校要充分认识到制度建设的意义,参考各级教育督导条例,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制定学校督导条例,并完善相应配套制度,如视导员行为准则和工作规范、督导员培训制度、内部督导档案管理制度、督导结果反馈和报送制度、督导调研制度等,使内部督导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并不断提升制度的执行力,取得实效。要逐渐摸索出多种内部督导方式,将“督”和“导”结合起来。

(5)推进内部督导改革与创新,认真解决好“怎样更好督导的问题”,办学生和家长满意的教育。及时学习借鉴国内外督导工作研究成果和经验,围绕学校的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以及督导工具和流程的制定等,加强调研和课题研究,撰写调查报告,推进内部督导改革与创新。以制度创新带动内部督导工作的创新,逐步建立行政监督、科学评价、民主管理相结合的内部督导评估体制,逐步形成“尊重主体、督导结合、以导为主、提高质量”的内部督导原则,更好发挥内部督导结果的作用,提升学校深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促进学校更好发展,办好让家长和学生满意的教育。

参考文献

上海交通大学编. 智慧的钥匙:钱学森论系统科学[M].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

托马斯·J·瑟吉奥万尼,罗伯特·J·斯特兰特[美]. 教育督导:重新界定[M]. 王明洲等译. 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

卡爾·D·格里克曼,斯蒂芬·P·戈登,乔维塔·M·罗斯-戈登[美]. 教育督导学:一种发展性视角[M]. 黄崴等译.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王璐. 英国现行教育督导制度的机构设置、职能范围与队伍建设[J]. 比较教育研究,2013(10).

谢春凤. 英国教育督导目标、准则、标准的新特点及其影响[J]. 重庆高教研究,2016(3).

丁笑梅. 英国学校发展性督导评价改革及其启示[J]. 比较教育研究,2003(8).

作者:董随东

教育督导的行为准则研究论文 篇2:

中美教育督导制度的比较研究

[摘 要] 高度地方分权和多样化的教育制度决定了美国特殊的教育督导制度。美国的教育督导的特征在于其督导机构具有很大的独立性,督导人员专兼职相结合,督导侧重于改进教学等。与美国不同,我国的教育督导机构更倾向于督政而非督学,在当下世界各国更为重视教育质量的背景下,我们应适当借鉴美国在教育督导方面的经验,改进督导方式,以促进教育的发展。具体主要从督导机构、督导职能、督导人员与督导方式四个维度对中美两国的教育督导制度进行比较分析,并对中国教育督导制度进行深入思考,为改善中国教学督导制度提供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 中国;美国;教育督导制度;比较研究;

现代教育发展的三大支柱是教育督导、教育立法与教育投入。教育督导制度是包括教育督导机构设置、人员编制、督导职能、对象、内容、原则、方法、规程和行为准则等的体系。健全教育督导制度对加强教育管理、提高科学管理水平和教育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由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历史传统等多方面的差异,世界各国的教育督导制度也各具特色。我国的教育督导制度历史悠久,《学记》中的“天子视学”“王亲视学”等便是我国教育督导最古老的形式的记载。而独特的文化背景和民族性使得美国的教育督导有着自己鲜明的特色,其较为成熟的教育督导制度是美国教育普及和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为进一步完善我国的教育督导制度,我们应该积极汲取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

一、中美两国教育督导制度的比较

(一)教育督导机构的设置

1.美国教育督导机构

美国的教育行政体制是一种高度的地方分权制,其教育呈现出高度的多样化特征。这种地方分权的教育制度决定了它没有全国统一的教育督导制度和督导机构。美国的教育督导机构主要有联邦、州与学区三级,各级之间相互独立,州级督学一般不介入,学区督学能够履行职责,越级督导是被禁止的。而联邦政府的督导主要通过举办教育项目、调配经费拨款来间接、渗透性地实施;除此之外,联邦政府也会举行一些竞赛活动来鼓励督导工作,如20世纪80年代开展的“表彰优秀中学”活动等。但是通过上述项目和活动进行督导并不是联邦政府的权利,也不是他们的义务。通常情况下,大量的督导工作还得依靠州和学区两级教育督导机构。多数情况下美国的教育督导机构与其管理机构是合二为一的,州一级的教育督导机构主要由教育厅负责。州级督导机构内设初等教育、中等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师资鉴定、就业辅导与教育经费等部门,他们对各学区中自己负责的范围进行对口督导。学区一级的督导机构则是地方学校董事会,它们既是教育管理机构,也是主要的教育督导机构,学区教育督导分普通与专业教育督导。

2.中国教育督导机构

我国现行的教育管理体制是以中央集权为基础、中央管理与地方管理相结合的制度。我国的教育督导制度也是在这体制基础上形成的,目前基本上形成了国家、省、市、县四级教育督导机构组成的教育督导网络: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全部成立了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团(室);98.5%的地(市)建立了教育督导机构,其中91.1%是人民政府教育督导机构;全国共有2716个县建立督导室,其中人民政府建立的占82.7%。国家级教育督导机构——国家教育督导团的主要职责是研究制定教育督导与评估的方针、政策、规章制度和指标体系,指导、监督、检查、评估地方人民政府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方针政策的情况,保障素质教育的实施和教育目标的实现;省级教育督导机构——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主要负责对本省各市人民政府、下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教育工作进行监督、评估检查和指导,以保证国家有关教育方针、政策法规的贯彻执行和教育目标的实现;市县级教育督导机构是设立在其人民政府及教育局的督导室,主要负责市县教育督导工作计划,组织开展教育督导工作,负责对有关教育行政部门或学校进行行政或教学监督、检查、指导和评估。

(二)教育督导的职能

1.美国教育督导的职能

教育督导在美国被称为教育辅导,教育督导人员被称为辅导员。教育督导人员的职责是在行政管理、课程设置、学生成绩与师资培训等事务中发挥咨询、协调和协助的作用。美国的教育督导非常强调督导的辅导性,许多美国著名学者对该问题进行了深入探索:卡伯雷认为,督导人员不应扮演钦差大臣的角色,而应该成为向教师提供专业性服务与指导的服务人员。他认为教育督导的目的应当是积极的、建设性的,而非消极的、侦察性的;他还指出,督导者与被督导者应建立起友好的关系才能达到督导的目的。

美国教育督导的最大特色是州、学区教育督导机构的服务性和指导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一是协助,美国的视导人员经常深入课堂,并时常协助教师准备课程,与教师共同讨论教材教法,以及提供其他方面的咨询服务;二是负责实施教师在职进修教育,主要以研讨班、讲习会等形式进行;三是研究,美国各州的视导人员负责筹备、召集教师研究会议以及教学课程的系统性修订等。用西方人的观点来看,这种脱离行政控制、以促进个体发展为目的的督导方式属于“真评价模式”。

2.中国教育督导的职能

1991年原国家教委颁布的《教育督导暂行规定》中明确规定:“教育督导的职责是对下级人民政府的教育工作,下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工作进行监督、检查、评估、指导,保证国家有关教育的方针、政策、法规的贯彻执行和教育目标的实现”。具体来说,我国的教育督导主要分为“督政“和“督学”两部分,准确地说是以督政为主,兼重督学,坚持督政与督学结合。我国现行教育督导制度主要任务是监督执行。受政治体制和文化传统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我国政府是通过上级行政委派的方式将督导任务下达给教育督导部门,教育督导部门按上级要求和有关法令、规章制度进行教育督导。有学者回顾20世纪初的督学法规,1909年的《视学官章程》、1913年的《视学规程》以及1931年的《教育部督学规程》,我国现行的教育督导体制,本质上都是以监督为主。尽管民国后期的视学制度在名称上改“视学”为“督学”,将“视察”与“指导”并列,强调“由单独的‘视’,演变为‘视’和‘导’并重”,但被认为并未真正实施。我国的督导工作是按照泰勒的目标评价模式展开的,以国家意志为导向,以一个全国统一的目标为标准进行的评价。这种评价模式具有典型的国家干预色彩,极大忽视了督导的指导职能,与西方督导模式相对,是一种“假评价模式”。

(三)教育督导人员的选拔

1.美国教育督导人员的选拔

高度的地方分权制度决定了美国没有一个全国统一的教育督导人员的任职标准,几乎每个州都有自己的任职规定。总体来讲,美国的教育督导人员分为两类,一类是由教育行政人员兼职督导工作,一类是专职教育督导人员。兼职督导工作的行政人员一般包括学监、副学监与校长等。专职督导人员的选拔在专业训练和工作经验两方面均具有严格规定,如:要求专职督导人员具有学士或硕士学位,受过教育督导、教育心理学、教学方法、课程设计和测量等课程方面的学习经历;参加过教育督导方面的实习和专业训练;具备2~10年不等的教学经验和教育督导工作经验等。除此之外,选拔过程还要考虑专职督导人员的知识结构、职能水平和性格特征。部分州还要求专职督导人员具备相关资质证书,如中学督导要求具有中学教师资格证书,并且具有三年以上中学任教的经历。督导人员的选拔方式一般包括推荐制、委任制、招聘制和考试制四种,在考核中通常采用综合考核方式。州和学区两级的督导人员大多由教育厅厅长和局长向本级教育委员会推荐、同级教育行政部门任命。

2.中国教育督导人员的选拔

我国的教育督导人员称为督学,可分为国家督学和地方督学。在教育部2006年制订的《国家督学聘任管理办法(暂行)》(以下简称《办法》)中规定了督学的任职条件和选拔程序。我国教育督导人员也分为兼职督学和专职督学,与美国的兼职督学不同,我国兼职督学是为完成某项任务而临时组合的,聘任兼职督学以在职人员为主,以退休人员为辅,具有较大的不稳定性。《办法》也对我国专职督学的任职条件和聘任有明确的规定,国家督学的任职条件包含七条: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熟悉有关教育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具有较强的业务能力,工作实绩突出;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和较强的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或同等学力,从事教育管理或者教学、研究工作10年以上;行政机关副厅级及以上,或具有中小学特级教师称号,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坚持原则,办事公道,品行端正,廉洁自律;身体健康,能够保证履行国家督学职责和完成任务所必需的时间。地方督学的任职条件与国家督学的任职条件基本一致,主要在第四、五两条上部分省市督学的任职条件有所放宽,地方督学多由本地区退休的老校长或在任校长担任。

(四)教育督导方式

1.美国教育督导方式

高度的地方分权制度特征决定了美国各州的教育督导方式各不相同。一般而言,美国有三种教育督导方式:行政性辅导、服务性辅导和二者的结合。行政性辅导一般由教育机构组织进行,目的在于了解情况、发现问题。督导工作或根据其工作性质,由某一方面的专家组成,或由教育机构官员、社会人士、教师代表、家长代表等组成。他们一般采取组织督导工作组去某区或者学校进行督导的方式,被访地区或学校的督导成员都要为他们的督导工作提供帮助或者直接参与其督导工作。服务性辅导作为一项经常性的大工作量工作,一般由专职辅导人员实施。常见的工作方式中包括定期或不定期地视访学校,与教师单独交流、听课,召集教师会议和各种研讨会等。督导人员可以与教师就课程设置、教学等问题约定时间面谈。督导人员与学生家长也保持一定的联系,以了解其对学校各项工作的意见以及学生的情况。将行政性辅导、服务性辅导结合起来,也是教育辅导的一种重要方式,如美国俄勒冈州波特兰学区督导的工作包括帮助新教师和能力较差的教师尽快胜任工作。此外还有总结督导工作,为制订新的督导工作计划做好准备。总之,美国实施督导的方式因时、因地、因人而异,各种督导机构在不同的情况下会采取不同的督导方式,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2.中国教育督导方式

教育督导实施的本身是一个动态系统,其目的和任务因时、因事、因环境而不同,因此督导的形式也不尽相同,呈现出一个多层次、多系列的综合体。具体可以从实施范围、功能、密度与过程等方面分析教育督导方式的体系。从实施范围来分,包括宏观教育督导和微观教育督导;从督导的功能来看,包括诊断性督导、形成性督导、终结性督导和鉴定性督导;从实施密度上分,包括随访性督导和周期性督导;从实施过程上来看,包括初始督导和复核督导。在督导工作的实际过程中,为更好完成督导任务,督导人员须依据督导的任务和目的选取相应的督导实施形式。我国教育事业发展所处阶段的特殊性决定了我国督导方式的特殊性。通过与以上的督导方式分类系统对照,并结合我国教育督导的实情,我们可以分析出我国现行教育督导的基本方式:我国的教育督导主要分为综合督导、专项督导和经常性检查;由于我国的教育事业处于大发展时期,在督导方式上倾向于政府层面的宏观教育督导;就督导功能而言,以终结性督导和鉴定性督导为主,这跟我国教育督导事业发展的水平有关;从督导实施密度上分,以周期性督导为主,辅以随访性督导;从实施的过程上来看,主要采用初始督导的方式。

二、两国比较对我们的启示

通过与美国教育督导制度体系的比较,我们可以清楚地发现两国之间的差异性。美国的教育督导以服务为主,通过灵活多样的督导形式和督导双方良好的互动关系实现了促进美国教育不断发展的目标。美国已形成一种独特的教育督导文化,构建了一套科学合理的教育督导体系。尽管两国的文化、经济、政治等因素各不相同,但是美国的教育督导制度还是有许多值得借鉴的地方。现提出如下几点启示:

(一)督政为主,督学为本,实现督政与督学相结合

美国的教育是州的责任、地方的工作,教育督导主要是由州、地方学区以及学校承担。美国的教育督导属于业务指导型督导体制,这种体制决定了其服务性,如宣传和提倡好的教学方法,对先进的教育试验或方案进行引导咨询,为教师和管理人员出版所需的材料,与教育科研机构保持密切联系等。且越往下层,其业务指导的职能越重要,教育督导的服务性越明显,教育业务方面的比重也越大。我国现行教育督导制度的特点是“督政”与“督学”相结合。但是在正式公布的《教育督导暂行规定》中明确地规定:“教育督导的任务包括对下级人民政府的教育工作、下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工作进行监督、检查、评估、指导,保证国家有关教育的方针、政策、法规的贯彻执行和教育目标的实现。”从政策文本中我们可以看出我们的督导工作过于注重“督政”而忽视了“督学”。不可否认,重视“督政”对于保证“普九”“双基”任务的实现发挥了重要作用,所以现阶段还应坚持以督政为主;另一方面,教育事业的最终目的是培养人才,各级教育工作的质量也是以学校所培养学生的质量为依据。在这种背景下,我们必须加强督学的力度,要以督学为本,通过督学来实现督政的发展。比如说我们从学校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中,发现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政策水平、业务水准和办事效率等问题。总之教育督导的实践要努力使“督政”与“督学”更好地结合起来,以推动我国教育工作持续健康地发展。

(二)督导机构要坚持独立性

由于地方分权和多样化的特点,美国的教育督导机构具有较大的独立性和多样性。美国联邦政府对教育不负管理责任,州政府是主要负责机构,但是各州教育督导机构又有很大的差异性。美国没有全国统一的教育督导制度和督导机构,在国家的三级督导机构中,各级督导机构之间具有相互独立性,学区督学能够履行的职责,州一级督学一般不介入,也不能越级督导。另外,美国有许多独立性的全国性教育督导组织,它们是脱离政府管辖的中介机构。比如有全国学校评估研究会,它们主要负责出版学校教育标准和督导指南,供各地各种民间督导机构参考。我国的教育督导机构一般是隶属于各级人民政府,部分县区级督导机构隶属于教育行政部门。1988年9月国家教委、人事部联合发出的《关于建立教育督导机构问题的通知》中明确指出,教育督导机构的性质是行政机构。国家是教育事业的举办者,为了解各级政府的办学水平、更好地指导各级教育工作,组织人员开展教育督导工作是应有之义,但是这种由举办者自我组织、自我评价的模式在实际工作中产生了诸多问题,也受到了社会各界的种种质疑。成立独立的教育督导中介组织,能够保证督导结构的客观有效,提高督导工作的效率和人民的满意度。教育督导中介组织可以做上下级之间信息传递的桥梁,帮助国家机关了解基层教育的现状,增强国家机关宏观调控的能力,充分实现教育的地方负责,分级管理。因此,我国应进一步健全和规范各级教育督导机构,建立起垂直领导的对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的行政垂直监督体系,实现与教育行政部门的分离,从组织机构的设置、经费的投入、人员的选用与工作的开展等方面保持相对的独立性。

(三)加强督导队伍建设

美国十分重视教育督导人员的素质,对督导人员的任职条件有严格的规定。要有相当的学历和资历,有丰富的教学经验、管理经验和实际工作的能力,具备各个领域专家的资格,还要进行凸显专业性督导工作的培训等。另一方面,在督导人员的配置方面也体现了较强的专业性,比如说在一些规模较大的学区除设一名督导员统管各年级督导工作之外,还分别设初等与中等教育督导员,分别负责这两学段的指导工作。更大的学区则按学科分设辅导员,常见的学科有阅读、数学、科学、外语和艺术等。这些都体现出美国教育督导工作的服务特性和专业特性。我国自1986年以来,教育督导队伍不断发展,现已建立国家、省、地、县四级教育督导机构,全国目前有教育督导工作人员35217人。在督导队伍不断壮大的同时,如何提高督导队伍的整体素质是工作之重。我国目前在督导人员的选拔方面标准不够明确,人员的整体学历、资历要求低,尤其是对于督导人员的专业化水平要求不够。此外,在人员的配置任用上,行政人员所占比例过大,精通教育理论和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人员较少;专职督学人员8631人,兼职督学21178人,专职所占的比例也较低。随着教育督导的“督政”与“督学”不断平衡,“督学”职能的不断突出,对教育督导人员的专业性要求应不断提高,教育督导队伍的专业化是发展的基本趋势。这要求政府部门在人员选拔方面努力把各方面的专家学者纳入教育督导队伍中,严格按照法律程序进行选拔任用,还应组织各种培训活动以提高督导人员的专业水平。此外,还要有对教育督导人员的考评监督机制,一方面可以保证督导工作能公正、客观地进行,另一方面也是提高督导人员的工作自觉性、积极性的基本保障。

参考文献:

[1] 顾明远.外国教育督导[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

[2] 国家教育督导团办公室.现代教育督导原理[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3.

[3] 黄葳.现代教育督导[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4] 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督导专业委员会.现代教育督导研究[C].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3.

[5] 王为民.中英教育督导制度发展比较研究[D].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硕士论文,2008.

[6] 陶秀伟.中法教育督导体制比较研究[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

[7] 杨天平.英美日法教育督导的比较[J].比较教育研究,1995(4).

[8] 洪成文.90年代国外教育督导发展轨迹初探[J].比较教育研究,2001(6).

[9] 何玉玲,袁桂林.美国教育督导的特征及其变革趋势[J].外国教育研究,2008(10).

[10] 孙玉洁.我国教育督导制度存在的问题与改进建议[J].教育研究,2004(10).

[11] 王英.美日中教育督导体制的比较研究[J].日本问题研究,1997(1).

[12] 詹华琴.我国教育督导制度的历史、特色、问题与对策[J].当代教育论坛,2006(3).

作者:陈世瑶

教育督导的行为准则研究论文 篇3:

社工参与城市治理质性研究

摘 要: 新型城市治理结构引起了公共行政理论与实践的高度关注。研究发现,社工参与城市治理水平均受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人口结构、顶层制度设计和民间机构力量的影响。典型城市社工参与城市治理经验具有一定的可复制性,对具有高度相似性的城市可资借鉴,从而做到少走弯路。

关键词: 社工; 参与; 城市治理; 质性研究

一、研究背景及其意义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城市问题诸如交通拥挤、污染严重、人口压力、能源紧张、犯罪增加等问题已经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极大的不便,人们甚至开始逃离城市。美国“进步时代”[1]的城市映像似乎正在中国上演。“让城市更美好”逐渐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新型城市治理结构也引起了公共行政理论与实践的高度关注。

早在2006年,胡锦涛总书记就在中共中央十六届六中全会上就提出“全面开展城市社区建设,健全新型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把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2]的目标。要“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抓紧培养大批社会工作急需的各类专门人才。充实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部门,配备社会工作专门人员,完善社会工作岗位设置,通过多种渠道吸纳社会工作人才,提高专业化社会服务水平”。[2]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政府职能的转变,公民意识的提高,社工职业化的推进,社工参与城市治理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特别是在经济发达的沿海城市如深圳、上海等城市取得了较为明显的社会效果。因此,研究社工参与城市治理水平影响因素就显得十分必要。这对于总结社工参与城市治理经验,特别是对那种具有高度相似性的城市而言,经验的复制可以避免少走弯路。

随着海南国际旅游岛上升为国家战略,作为我国最大经济特区省会城市,海口城市治理问题提上了日程。因此,在社工职业兴起的现实关照下,研究社工参与海口城市治理不仅有助于改善海口城市治理结构,提升海口城市治理水平,更重要的是有助于提升海口城市建设软实力,为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注入新的元素。

二、已有研究回顾

(一)城市治理

城市治理在西方国家已经非常普及(Pierre,1999),往往是基于社群主义的自我治理。在国内,城市治理研究主要集中于城市治理兴起背景、城市治理基本含义的界定、城市治理模式研究、城市治理的分析框架、城市治理实践、城市治理效果评估、城市治理研究的反思等方面[3] (赵挺,2010)。但总体来说,中国的城市治理研究基本上处于初级阶段(夏书章,2007),特别是对城市治理影响因素的定量分析和质性研究还不够深入。

(二)社区治理

从西方国家城市的发展和变迁来看,城市治理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社区治理。社区治理意味着更多的公民参与。如果说“20世纪社区治理制度主要致力于创造和推行政府结构性改革”,那么“当代面临的挑战是由居民选择和决定社区的愿景”,“社区治理就是要不断地回应社区政治” [4] (Box,2005:31)。真正的社区是包含归属感、归根意识、历史感和传统感、地域感、认同感和包容性的(Frank Benest,1999:6)。因此,领导者必须倡导改革公共管理的模式,需要将社区建设作为地方政府的一项使命和重要的管理目标,更为重要的是,公民需要获得参与治理的合作能力,建设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社区。从国内研究来看,社区治理研究主要集中于空间性城市社区和非空间性城市社区研究现状研究。空间性城市社区研究包括城市社区空间结构,城市社区空间扩散及边缘区,城市社区空间环境质量,城市社区感应空间等[5][6][7](孙胤社,1994;顾朝林, 王法辉,2003;陈忠祥,2003;陈伟,2005)。非空间性城市社区研究包括城市社区服务,城市社区治安,城市社区文化,城市社区经济,城市社区管理体制等[8] (高灵芝,2004;郑淑蓉,2004;黄晨熹,1999;王均平,2003;吴宏洛,2004)。

(三)社会工作

一般而言,城市治理主体不仅仅是公民、社工,更多的是政府,特别是对集权国家而言,更是如此。公民获得参与城市治理的权利在很大程度上是公民与政府相互博弈的结果。[9]让社会承担城市治理部分功能同时也是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10]而社会工作则是其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社会工作最早见于英国工业革命时期教会济贫事业。由于其弥补市场缺陷与政府失灵方面的独特功能,[11] 社会工作迅速在西方国家得以普及。社会工作既是一种制度(Witmer,1942),也是一种专业服务(Friedlander,1980),其目的在于协助人们解决其个人、群体(尤其是家庭)、社区的问题,以及运用个案工作、群体工作、社区工作、行政和研究等方法,促使个人、群体和社区之间的关系达到满意的状态[12](Skidmore,1994)。就城市社区治理中的社会工作而言,主要是指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社会慈善、残障康复、优抚安置、医疗卫生、青少年服务、司法矫治等社会服务。目前,国内社会工作研究方面主要集中于政府购买社工服务方面,其中主要包括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概念界定、理论基础、效果评价和比较研究等方面(刘君,2012)。

三、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社工参与城市治理涉及诸多个人隐私,比如司法矫治中的心理咨询等。因此,在样本选择方面,本研究采取便利抽样方式,运用研究者自身的人际网络,通过朋友介绍,为研究提供方便。研究对象是指与城市社会工作相关的个体,其中包括社工工作岗位开发的政府公职人员,社工机构管理者,社会工作者,具有社会工作职业资质的社工师,社工服务对象等。深圳方面包括:深圳民政局、深圳福田社区司法矫治办、深圳福田团委、深圳慈善公益网、香港社工督导、深圳市残联、深圳社工等;海口方面包括:海南省委组织部、海口市团市委、海口市龙华区乐助社会服务社、海口市龙华区大同里社区、海口市龙华区大同街道办、海口司法所、海南社工QQ群社工等部门。

(二)研究方法

1. 质性研究取向。所谓质性研究(qualitative research ),主要是指非统计程序或其他量化手续而产生研究结果的方法。质性研究的长处是可以深入当自然情境中去深描、把握特定文化场域的社会真实。如何看待社工参与城市治理,它有着什么样的现实意义?如何分析社工参与城市治理的制约因素?如何建构新的城市治理模式?等等,都需要深入自然情境中去理解。显而易见,深入研究社工参与城市治理影响因素,特别是从社会科学的角度,选择质性研究方法有其自洽性。

2. 资料收集:深度访谈设计。社工参与城市治理的效果及其影响因素具有多样化特征,且难以量化。为增进研究者与受访者之间互为主体性的审查,并建构彼此内在观点的意义,本研究采用板结构式深度访谈,即事先拟定访谈提纲,但在访谈过程中并不完全依照提纲进行,而是根据具体场景加以调整或追问。为了保证访谈记录的可靠性和完整性,在征得受访者同意后将访谈过程全程录音。

四、研究结果

研究结果分两个方面,一是深圳社工参与城市治理的研究发现,二是海口社工参与城市治理的研究发现。

(一)深圳社工参与城市治理研究结果

1. 城市经济发展:有钱才好办事。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看来,经济是基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工参与城市治理无疑是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这个角度来看,城市经济越发达,社工参与城市治理的水平越高。

“不要说社工,在深圳,涉及经费方面的问题,只要是正当合理的,基本不用考虑。我是从06年就开始从事(社工岗位开发)这方面的工作。政府开发的社工岗位,起薪就是每个月6000块,还不包括奖励。全国除了个别城市,几乎没有哪个城市能出这么高的定价。还有就是深圳市委市政府是花了血本来做这个工作的。我讲两个方面,一是市委市政府组织了好几批人到新加坡、美国、欧洲专门考察学习社工参与社会工作,二是为了把深圳的社工工作做好,我们请了香港社工来(做)督导,专门为社工提供培训和指导工作。从香港请过来的督导,年薪20万。

“社工是个新兴的职业,前几年大部分社工都还没有通过考试,拿到社工师资格证。这几年参加社工师考试的人越来越多。我记得2007年的社会社工才30多人,好像是37人,现在已经3000多人了。按照这个速度,2015年肯定会突破6000人。你想,就算按每个社工岗位6000每月,那要多少钱,而且这些钱都是政府出。没有钱,根本办不了,也吸引不了这么多(社工)来干这个工作。

“作为一个社工,我很荣幸有机会到美国去参观和考察美国的社工情况。去美国考察费用很高,单单来回差旅费就是几万。这些费用我自己出了一小部分,大部分是(社工)机构和政府出的。

“总体来说,社工的薪酬还不高。作为一门新兴的职业,如果没有体现社会工作人才专业价值的薪酬制度,提高社会工作人才收入待遇,使社会工作成为受人尊重的职业,就没有人愿意来从事这个工作。我们已经在社工方面投入了大量的经费,但是还不够,政府还要加大对社会工作的投入。我想以深圳的经济实力,是完全可以解决这个问题的。”

由此可见,深圳雄厚的经济基础为社工参与城市(社区)治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且,经济基础反过来进一步刺激了社工参与城市治理的热情。到目前为止,社工服务已经覆盖残障、卫生、计生、妇女儿童、社区、民政、教育、司法、禁毒、青少年、企业、信访、综治、少数民族与军队等14个领域,服务总量达200多万人次。社工参与深圳城市治理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结果,也是政府职能转变的必然要求。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公民意识的增强,为社工参与深圳城市治理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2. 人口结构:移民、流动性及其融合。经济社会的发展往往始于先进的社会意识,特别是外来先进因素的介入,从而带动整个区域的发展。深圳社工参与城市治理也不例外。

“深圳本身就是个移民城市,本地人只是占少数。说得夸张点,深圳奇迹就是外来人才创造的。刚刚改革开放的时候,深圳也就3万多人,包括关外。2011年的时候,深圳户籍人口280万,常住人口1000多万,其中95%以上都是外来人口。

“你知道的,深圳原本就是个小渔村,发展这么快,主要是政策好。搞经济特区嘛,人才是关键。深圳吸引了大批优秀人才,说实在的,这些人才不仅仅是学历高,主要还是素质问题。现在落户深圳越来越难了。能够来深圳的都是混得很不错的。要么有大量资金投资,要么就是高端人才。

“我们慈善公益网招聘的社工中,绝大部分(社工)是外来人口。从这几年的情况来看,从社会工作毕业的学生越来越多投入到这个行业中。中山大学是我国最早开设社会工作专业的高校,中大还招收了社工专业学位硕士生。现在已经有毕业生在我们慈善公益网从事社工工作了。我所知道的中大社工专业的有些老师自己就注册了社工机构。”

外来人口大量进驻深圳,不仅改变了原有的人口数量格局,更重要的是改变了深圳人口的素质结构,从而极大地带动了公民意识的提升,也促进了社工参与城市治理的兴起。

3. 顶层设计:制度平台至关重要。2007年10月,深圳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出台《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推进社会工作发展的意见》等“1+7”系列政策文件,提出了通过3~5年的努力,初步建立起有中国特色、深圳特点的社会工作制度体系,也因此催生出国内第一支专业化、职业化的社工人才队伍。在诺斯看来,“制度提供了人类相互影响的框架,它们建立了构成一个社会,或确切地说是一种经济秩序的合作与竞争关系。”“制度是一系列被制定出来的规则、守法秩序和行为道德、伦理规范,它旨在约束主体福利或效用最大化利益的个人行为。” 好的制度意味着好的产出。深圳对社工参与城市治理出台的一系列文件本身就是一种顶层制度设计,为深圳社工参与城市治理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深圳社工跟香港社工不一样,香港社工是在市民社会的基础上自然而言发展起来的, 当然,这个跟英国治理因素分不开。深圳就不一样了,深圳社会工作完全是政府主导的。从大陆的情况来看,政府主导社会工作岗位的开发还是有积极意义的。毕竟政府从一开始就出台了这方面的规定。‘7+1’文件就是最早的规定。

“残疾人生活行动都不方便,稍不注意就出问题。从前年起就有社工到我们残联。社工比一般的工作人员还是更专业。而且他们来还是政府规定的。

“我们深圳社工制度算是做得很好的了。深圳现在实行的是政府购买社工服务这种模式。从社工岗位的开发,到社工机构的招标、社工服务的考评机制都是很完善的。在制度建设这方面,我个人决定是很有前瞻性的,一方面我们考察了香港、新加坡、美国等成功的做法和经验,另一方面,深圳实行政府购买社工服务这种模式已经体现了出了优越性,起到了示范作用。这两年其他兄弟城市陆续来深圳考察就是说明了这一点。

“社工机构是中介机构,我们是非营利性的。既要体现公益,又要以优厚的薪酬吸引社工。除了政府的规定外,我们鹏星自己就制定了一整套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对管理人员、社工的聘用、晋升、薪酬系统等方面都做了详细的规定。

“香港督导来深圳工作,我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也制定了《社工机构行为规范指引》、《社工机构评估办法》、《社工行为准则》、《社工行业投诉处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从而构建了社工的制度监管体系。”

正如访谈中获得的资料所言,深圳社工能有这样的社会效益,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购买社工服务制度的设计。在所有制度设计中,顶层制度设计最为重要。它是其他一切制度的“元”制度,是社工参与城市治理的基本依据。

4. 社工机构:必要且重要的中介。随着深圳经济社会的发展,公民社会的成长,作为社会治理重要主题的社工机构承担的职能和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社工机构不仅承接了从政府转移出来的社会职能,而且是社工参与深圳城市治理必不可少的载体。社工机构不仅是社会治理的重要主体,而且是连接政府与社工的桥梁。社工机构的兴起是公民社会走向成熟的标志。目前深圳已有各类社工机构80余家,其服务范围涵盖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区建设、减灾救灾、慈善事业、优抚安置、扶贫开发、青少年服务、残疾人服务、流动人口服务等领域,为有需要的个人、家庭、机构和社区提供专业社会服务,帮助其舒缓、解决和预防社会问题,恢复和发展社会功能。

“社工机构主要有两类,一种是原来本身就是有行政色彩的事业单位,它们都是在行政改革中剥离出来的,比如慈善公益网就是这种。但这些机构承担的职能基本没变,只不过从官家下嫁到民间了。这种机构和政府之间的联系还是很紧密的。另一种就是纯粹的民间人士注册成立的机构。这种机构跟刚才那种(从政府剥离出来的社工机构)不同,它们更具有专业性。但不管怎么说,这些机构在社区工作方面确实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深圳发展很快,外来流动人口多,城市管理难度越来越大。但值得一提的是,深圳社工机构雨后春笋般的增长,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政府城市管理的压力。社工机构现在已经有80多家了。这些社工机构消化了大量的社会问题和城市服务工作。流动人口带来的社会问题明显比前几年减少了很多。另外,社工机构在减灾救灾方面也发挥了他们的专业特长。老实说,通过政府宣传的方式加强市民的消防意识远远比不上社工机构派遣社工现场互动的效果。

“我们公司(深圳市冠旭电子有限公司)跟至诚买了两名社工。最初我们是想通过社工与员工的沟通交流,解决员工在生活和工作中的问题,把员工留下来继续工作。中国社会科学院MSW(社会工作硕士)教育中心在我们这里做过统计,76.8%的员工接受过社工的服务;84.2%的人同意社工是和蔼可亲、值得信任的;74.74%人同意或非常同意‘社工促进了员工与企业之间的沟通’。这说明社工机构和社工在这方面的工作是很有效果的。”

(二)海口社工参与城市治理研究发现

在深圳经验的基础上,研究者以上述四个维度对海口社工参与城市治理进行了深度访谈,为了更好地获取真实有效的信息,研究者加入了海口乐助社工QQ群,结果发现:海口社工参与城市治理同样受到上述四个维度的影响。

1. 经济总量不足严重制约社工参与城市治理水平。作为海南省会城市,海口经济总量不足,在全国省会城市中,海口经济总量排名倒数第四。尽管早在2010年,海南省委组织部等11个部门已经联合印发《海南省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1-2020年)》,但海口社工起步晚,总量少的现状并没有得到有效的改善,政府在这方面投入的经费也不多。社工在受访对象中, 86%的人不知社工为何物。

“社工?什么是社工哦?没听说过。

“深圳、上海才有社工吧。海口的社工,我都没听说过…… 我们老师说了, 社工只能在有钱的地方发展……所以,我们悲剧了啊……都去深圳、香港吧……社工不愁没工作,就愁养不活自己。

“跟报考其他职业资格证的比起来,报考社工的人很少,有时候就十来个人。

“社工事业在海口还是起步阶段,要做好需要花钱的,国际旅游岛建起来了,看会不会好些。”

2. 外来高端人口移民速度加快,有望借助外力提升公民意识,进而促进社工参与海口城市治理水平。可以说海口完全就是个移民城市。建省之初,海口赞助外来暂住人口2万人。随后大批外地人员南下海口,据统计,1992年,海口迎来了外来人口的第一个高峰。外来海口市各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三资企业、外驻机构应聘试聘工作和从事建筑、运输、种养、经商及投亲的流动人口总计约有15万人。第二次移民高潮是随着国际旅游岛建设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内地人口涌入海口,海口的空气与便利吸引了大批外地人,尤其是东北、内蒙古、新疆、四川和重庆的人把海口作为第二故乡定居。当然,能走在海口定居的多大是经济情况较好的,至少它们可以在海口购买一套房子。随着《海南省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1-2020年)》的实施,大批高端人才进入海口,从而及大地改变了海口人口结构,也有助于提升海口市民公民意识,促进海口公民社会成长。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政府意识到了社工参与城市治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3. 海口社工参与城市治理缺乏制度保障。如上所述,《海南省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1-2020年)》仅仅是对海南社工未来发展的初步设想,许多具体的制度措施还没有出台。顶层制度的缺失是制约海口社工发展的重要因素。

“很多东西我们拿不准,吃不透。前段时间看到报纸说,政府可以购买社工服务,究竟怎么购买,没得下文啊。

“人家大陆(海南人把一水之隔的内地称之为大陆)做得好,我们现在都是参照深圳的做法。呵呵,电脑里存了不少深 圳社工方面的资料呢。我们海口就只有一个什么规划哦 [指《海南省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1-2020年)》],其他就没啥文件规定了,最多就是政协的什么领导说几句话,要加大投入啊,继续研究社工和设计机构啊,但现在都还是没有出台文件嘛。

“这是我们社工网的主页,你看,里面列出来的文件,要么是中央的,要么是大陆的,海口没得。”

4. 社工机构数量短缺,难以吸引社工参与城市治理工作。政府职能转变将归还社会职能,这些职能无疑将由民间组织来承担,特别需要大量的社工中介机构。如上所述,社工机构是政府与社工之间的纽带,是社工服务的载体。海口目前仅有1家独立的社工机构。社工机构的数量非常短缺,难以承接从政府剥离出来的社会职能,为政府购买社工服务搭建良好的平台。

五、小结与讨论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经济发展、人口结构、制度设计与社工机构是影响深圳、海口社工参与城市治理的重要因素。鉴于深圳、海口两座城市的高度相似性,我们建议,海口市政府要加大经费投入,改善人口素质结构,强化社工制度设计,培育公民社会和社会机构,充分借鉴深圳经验,探索海口社工参与城市治理模式。但也要看到,深圳和海口仍然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特别是地理和文化上,还需要深入探讨,深圳毗邻香港的地缘优势是无可比拟的。此外,虽然同为特区城市,深圳国际化程度远远高于海口。因此,必须立足海口,打造具有海口特色的社工参与城市治理模式。

参考文献:

[1]马骏.经济,社会变迁与国家治理转型:美国进步时代改革

[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

[2]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EB/0L].

新华网, (2006-10-18)[2014-05-12].http://news.xinhuanet.

com/politics/2006-10/18/content_5218639.htm.

[3]赵挺.国内近10年城市治理文献综述[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

2010,(3).

[4]博克斯.公民治理——引领21世纪的美国社区[M].北京:中

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5]踪家峰.城市与区域治理[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

[6]秦瑞英.城市社区演变与治理[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2.

[7]刘淑妍,等.参与城市治理:中国城市管理变革的新路径[J].中

国行政管理,2005,(4).

[8]顾朝林,沈建法.城市管治:概念、理论、方法、实证[M].南京:东

南大学出版社,2003.

[9]何增科.公民社会与第三部门[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

社,2000.

[10]〔美〕萨瓦斯.民营化与公私部门的伙伴关系[M].北京:中国

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11]埃莉诺.奥斯特罗姆.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M].上海:三联书

店,2000.

[12]俞可平.治理和善治[M].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0.

[责任编辑、校对:杨栓保]

作者:郑崇明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教育督导的行为准则研究论文】相关文章:

合格的女朋友行为准则12-12

管理员工行为准则04-29

店铺行为准则范文05-25

服务行为准则范文05-25

销售行为准则范文06-03

安全行为十大准则06-22

爱心义工行为准则06-22

管理人员行为准则06-30

公司日常行为准则07-01

公司员工行为准则07-01

上一篇:计算机公共课程教学设计论文下一篇:司法公正与涉诉信访法律论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