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内部审计机构探究论文

2022-04-24

[摘要]在经济高度发达的今天,审计工作已延伸至经济业务的各个方面,随着审计业务的增加,审计风险也与日俱增。增加组织价值,促进组织目标,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是内部审计的目标之一。如何控制审计成本,降低审计风险,是内部审计应该掌握的一门艺术。完善内部审计风险管理理论,探究内部审计风险防范的战略对策是内部审计研究的目的。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企业内部审计机构探究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企业内部审计机构探究论文 篇1:

对现代审计动因的思考

摘要:在冲突理论观点下,现代审计动因的产生是源于一种利益相关者的利害冲突,这种冲突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而审计存在的根本原因就是“人与人之间存在利害冲突”。也正是由于企业财务报表提供者与企业内外部使用者之间存在着利害冲突,也就有了协调这种冲突关系的审计的产生。

关键词:现代审计动因;冲突理论

一、现代审计的基本内涵

审计是一项具有独立性的经济监督活动,是一项新型的服务性产业。独立性是审计区别于其他经济监督活动的特征。审计的职能是以独立的第三者身份所实施的监督。审计属于一种社会现象,它是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以及经济的需求而衍生出来的。现代审计是一项由社会环境特别是政治、经济和法律环境变迁而来的产物。经济环境的改变也一直推动着审计向多样态势发展。审计也总是力求不断地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满足社会的需求。

按照审计主体的不同,可以分为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内部审计是专门针对单位部门及企业内部审计机构而言,对内部的財务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以及效益性,而进行的一项独立监督及评定活动。而外部审计属于国家和社会的审计,它不属于企业内部专设的监督机构。从企业管理角度看,它是由于企业管理中经营权和所有权的分离,造成所有者对企业经营成果的不确定,才需要由第三方来确定经营成果,才有了外部审计的产生。而审计的产生、存在与发展的动力和原因,即现代审计动因,目前,也存在着许多不同的理论观点,但都脱离不了它作为一个独立监督者的作用而存在。众多的理论观点是通过从不同的层面分析,得出不同的现代审计动因。而本文主要是基于冲突理论对审计动因理论的进行探讨。

二、现代审计动因的主要理论观点

随着经济信息时代的发展,审计的出现,也带来了对审计的研究以及理论观点的归集,在现阶段,主要的现代审计动因理论有:代理理论、信息理论、受托责任论、保险理论和冲突理论。其中,代理理论认为,企业的股东与债权人和管理层之间,存在着代理成本,而高管为了减少这种代理关系下产生的代理成本,就监督委托代理双方签订一系列契约条款来实施的外部独立的第三方,即审计。信息理论认为,审计的作用可以使得财务信息更加可靠,减少管理层与投资者之间潜在的信息不对称,使得市场更具有透明性。受托责任理论认为,审计因企业受托责任的产生而产生,伴随着受托责任的发展而发展。当受托责任关系确立以后,客观上就存在着授权委托人对受托人实行监督的需要。保险理论的观点则认为,审计可以降低风险,可以把财务报表使用者的信息风险降低到企业外部可接受的风险水平之下。而冲突理论这种观点,它是从人的本性出发,由于人与人之间必定存在着利害冲突关系,而审计就是为了协调这一冲突而产生一项经济监督活动。

从上述几种主要的现代审计动因理论中可以看出,不管是代理理论、信息理论、受托责任理论还是保险理论,都带有人的主观因素在里面,也就存在着人与人之间的冲突,因为代理成本也是一种委托方与代理方的利益冲突而产生的。信息理论是由于存在着管理层与投资者之间潜在的信息不对称,这也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利益关系的不透明导致的,这也会导致冲突的产生。冲突从经济学上角度看,不是表面上的所谓的争执,而是一种个体或集体的利益矛盾。受托责任理论中,由于委托人与受托人存在潜在的利益冲突,如果没有委托人的监督和监管,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的受托人就可能耗费更多的资源来完成任务,使得资源无法实现最优的配置,这种观点虽然称为受托责任理论,但这种理论也是因为一种潜在的利益冲突导致的。还有保险理论这种观点,都避免不了人与人之间矛盾的产生。

所以笔者认为冲突理论是现代审计动因产生的一种不可忽视的理论,正是因为利益冲突才产生了对公正独立的第三方的需求。随着利益冲突达到一定程度后,对冲突双方产生一种防范的需求;同时,企业与外部人员之间无法胜任独立于双方监督的工作,空间上的距离也使得经济业务与利益关系人之间产生分离,从而需要专业人士即审计师进行审计活动。所有的这些理论的源头,笔者认为都是基于冲突理论的基础上归纳总结的。

三、基于冲突理论下的审计动因

利益冲突是普遍存在的,审计存在的根本原因也就是“人与人之间存在利害冲突”。从冲突理论的角度看现代审计动因也是多方面的,包括:财务报表使用者相互间存在利害冲突;财务报表提供者与企业内部使用者间的利益冲突;财务报表提供者和企业外部使用者之间存在着利益冲突。相互关系间存在实际或潜在的利害益冲突,导致报表提供者可能造假舞弊,报表的使用者对报表的可靠性也不确定。正是由于存在这种利害冲突,才导致财务报表存在不可靠性,使人们不轻易相信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在这种没有办法了解实情,就需要一个独立于他们之外的财务信息监督第三方即审计,以协调有关各方的利益损害。审计是用于协调社会关系的一项经济活动,它的本质在于通过独立的合理保证业务来维护各个利益集团的利益。

从冲突理论角度可以看出,协调冲突各方的利害关系是审计存在的关键,审计的本质就是协调财务报表相关利益方冲突的活动。它通过独立审查、为财务报表的可靠性提供合理保证,来协调财务报表有关各方的利害冲突。该种理论也较好地诠释了审计产生的动因,提示了独立审计的目的和作用。审计机构(人员)的产生也正是由于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分离,在审计关系中,审计机构(人员)是主体,经营者则是客体。

四、结论

综上文所述,在冲突理论下,审计来自于解决各种利益冲突的需求。首先,财务报告的提供者和使用者之间的利益不一致,他们之间存在实际或潜在的利益冲突。再次是由于公司管理部门与股东之间存在潜在的利益冲突,股东对公司管理部门提供的财务报告会持怀疑态度,因此也需要进行审查,证实其可靠性。最后是财务报告使用者间也可能存在利益冲突。审计师在现代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是“协调者”,同时也承担着相应的社会责任。不管是哪种理论观点,都含有潜在的冲突因素在里面。

此外,冲突带来的影响也不一定会给组织带来不利的影响,它也可能成为有利于组织工作的积极动力,让管理者更多的鼓励有益的冲突,正由于冲突理论的不断深化,对审计的产生也带来了一定的动力。不同个体或群体之间的利益对立是冲突的根源。处在不同地位、不同权力者之间的经济利益,在认知、沟通、行为、目的方面会产生差异,导致他们之间的冲突。而要解决这种利益冲突问题,也就有了起着监督与协调作用的独立于利益双方的第三者出现。(作者单位:江西财经大学)

参考文献:

[1]崔孟修.审计动因论的修正[J].审计研究,2006,(5).

[2]周莉.经济掌视角下的现代审计动因探究[J].《财会月刊》,2009,(22).

作者:钟华

企业内部审计机构探究论文 篇2:

风险管理视角下的内部审计

[摘 要]在经济高度发达的今天,审计工作已延伸至经济业务的各个方面,随着审计业务的增加,审计风险也与日俱增。增加组织价值,促进组织目标,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是内部审计的目标之一。如何控制审计成本,降低审计风险,是内部审计应该掌握的一门艺术。完善内部审计风险管理理论,探究内部审计风险防范的战略对策是内部审计研究的目的。

[关键词]内部审计;风险管理

审计是独立的经济监督活动,是社会政治经济生活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审计的历史源远流长,在其日益发展的过程中,已逐渐形成了自身的理论体系。随着审计业务的不断拓展,一种不确定性的结果也产生了,它就是审计风险。审计风险是审计人员对实质上误报的财务资料可能提供不适当意见而形成的。审计风险作为一种客观存在,已明确地摆在审计组织和审计人员面前。面对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模式,审计如何适应并跟上发展的需要,已成为审计界面临的难题。而对日益创新与日益繁杂的经济活动,传统的审计显然已经不能应对现代经济对它的要求。现代审计较之过去,其内涵由相对简单与程式化的监督经济活动向更全面、更细致方向发展。其外延模式,已不再是简单地对财务收支进行审计,而是更深入地参与到整个经济活动中,对企业的经营好坏、责任程度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作为内部审计对企业的经济目标有着更具体的方向,“内部审计是一项独立、客观的咨询活动,用于改善机构的运作并增加其价值。通过引入一种系统的、有条理的方法去评价和改善风险管理、控制和公司治理流程的有效性,内部审计可以帮助一个机构实现其目标。”要评价和改善风险管理,达到增加其价值的目的,必须分析审计风险的成因,完善风险管理理论,提高风险防范能力。在审计过程中我们要发挥审计“免疫系统”的作用。增强自身的及早感知风险、自觉抵御风险的能力,引入风险管理理念,把风险当做抗原,实现免疫应答功能。

1 审计风险的成因

审计风险含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固有风险是指在假定与内部会计控制无关的情况下,被审计单位整体财务报表和各账户余额或某项业务发生重大差错的可能性,即由于被审计单位经济业务的特点和会计核算工作本身的不足而形成的审计风险。控制风险是由于被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健全完善,内部控制行为不力,不能及时发现和纠正某个账户或某种业务中的重大错误而形成的审计风险。检查风险是指审计人员和审计工作方面出现问题所导致的风险。这三种风险不是单独地发生作用,而是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对于固有风险、控制风险,作为外部审计是无能为力的,他所能做的仅仅是根据其所掌握的情况进行评估,以决定检查风险的可接受水平。但内部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即可感知风险的存在,就可尽量避免风险或将风险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内部审计具体准则16号——风险管理审计中规定:“风险管理是组织内部控制的基本组成部分,内部审计人员对风险管理的审查和评价是内部控制审计的基本内容之一。”那么,内部审计人员就应将风险管理列入内部审计工作的议事日程,对每一个审计项目的风险量度、评估和应变策略作出预案,以最大可能地降低审计风险。

1.1 审计风险的含义

将风险概念引入审计学,是审计理论与实务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个里程碑,使审计人员对审计风险的认识由被动变为主动,对审计风险的控制变被动控制为主动控制。我国《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9号——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中将审计风险定义为:“审计风险,是指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或漏报,而注册会计师审计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目前国内外审计职业界还没有对审计风险这一概念形成一个完全一致的定义,但是对审计风险基本内涵的表述是一致的,即审计风险是指审计人员对存在有重大错报和漏报的财务报表,审计后却认为该重大错报和漏报并不存在从而发表与事实不符的审计意见的风险。因此,我们可以认为,审计风险由两方面风险构成:一方面是财务报表本身存在重大错报和漏报的风险,另一方面是审计人员审计后表示该报表并不存在重大错报和漏报的风险。也就是说,审计风险是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结合的产物。在风险的形成中即说明风险是可控的。

1.2 审计风险形成的客观原因

(1)审计环境

审计活动作为经济生活中一个重要组织部分,它必须接受法律的规范与调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法律制度的不完善,造成审计风险的产生,法律赋予审计部门相应的权力,同时也需承担相应的责任;市场经济越发展,国家、社会对审计的要求就越高,审计对象从受托的财务责任扩展到经营责任、管理责任,审计责任的扩展使审计风险加大;审计范围从会计记录扩展到经营活动,审计职能从经济监督演变为以监督为基础的经济鉴证和经济评价。审计承担的责任越多,审计风险就越大。另外经济环境、被审单位经济活动的特点、内部控制制度的强度、技术发展趋势、管理人员的素质和品质等因素都会对企业的经营风险产生影响,从而影响审计风险。以上风险的形成是固有风险形成的主要原因,也是现代审计首先要对企业内外环境全盘评估的理由。

(2)审计对象的复杂性

现代市场经济的显著特征在于不稳定性增强,公司为了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中谋生存图发展,企业规模不断扩大,所进行的交易也日趋复杂化。①业务数量的增多,会计核算中出现记录不当的可能性亦随之增加,而且这种不当很容易被大量的其他信息所掩盖,在抽样审计中不被发现的可能性相当大;②交易业务的复杂化,对其进行恰当记录也日见困难,虽然会计准则不断完善,但也不能及时跟上新事物的发展速度,这样给审计的认定带来了很多困难,审计结论与实际情况发生偏差的可能性就更高;③社会公众要求审计人员揭示出重大的差错与舞弊,并对企业持续经营能力作出评价,对企业在财务方面是否遵纪守法做出报告,然而有关这方面的信息不确定性很大,审计人员得出结论的正确性难度增加。根据以上条件判断风险在所难免。

(3)被审计单位诚信度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追本逐利是其本能,利益驱动使出现违规现象的程度增加,这样就必须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进行纠偏。然而,目前的监管机制还存在一定的缺陷,社会诚信体系尚未建立。在此情况下,不管是站在何种立场上行使监管职能,当财务报告供给链中利益发生冲突时,诚信问题就可能出现。作为社会守信用、讲信誉、重信义、恪守职业道德应该是企业和个人生存、发展的生命线,但如今社会格局多元化,特别是受分配不公、贫富不均,加上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因素的影响,社会各层次难免会存在不诚信现象,还可能存在严重的信用危机,工作环境中到处充斥着假冒伪劣、权钱交易、贪污受贿,就会为做假账、出具虚假财务报告培植一块赖以生存的土壤。

1.3 审计风险形成的主观原因

(1)审计人员经验和能力的有限性

审计能力的相对有限,使审计所能完成任务的能力难以达到社会的全部期望,或者说社会与审计人员对审计的内容和要求具有差异性,社会公众要求揭示的是符合自身需要的信息。因此审计能满足社会需求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审计能力与社会公众的需求之间总存在一个“期望差”。我国注册会计师协会颁布的独立审计准则也强调审计报告仅是一种意见。这种认识从另一个方面表明,审计人员对审计结论承担一定的风险。

(2)审计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

审计是一门技术性、社会性高的职业,审计人员应具有从事审计工作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但目前审计队伍技术水平偏低,对于日益复杂的会计处理方式和会计作弊手段,还存在着技术认定能力上的欠缺。①会计业务的扩展、经济环境的复杂化、会计电算化的普及,已使不少审计人员在工作中对会计资料的真伪难以甄别;②少数审计人员不能严格要求自己,抵制不住各种诱惑,存在以权谋私和审计舞弊行为;③个别审计人员的工作责任心不强,玩忽职守。

审计人员是高层次的德才兼备的人才,他们必须具有高尚的品德、正直的人格和一丝不苟的工作精神,必须具有扎实的会计、审计、法律知识和审计基本技能,具有敏锐的分析能力和准确的判断能力。否则就可能影响审计质量,导致审计风险的产生。

(3)审计方法的缺陷性

①现代审计方法强调审计成本和审计风险的均衡,所采用的审计程序以允许存在一定审计风险为必要前提。审计在追求审计效率和效果的平衡时,即在保持各项具体审计活动必要效果的同时,努力追求最高的审计效率,所以不可能采用全查法。并且把抽样审计方法和分析性复核方法的应用贯穿于整个审计过程中,根据统计抽样的结论,样本数占总数的多少决定其结果的误差率,因此采用此办法进行审计,审查结果必然带有一定的误差。②在技术手段上,目前计算机审计的研究才刚刚起步,相对滞后于会计电算化,滞后于社会,审计人员在对利用计算机系统处理经济业务的企业进行审计时,缺少计算机辅助审计环节,这样给审计结论带来难以预测的风险。

2 审计风险的防范

审计风险管理是企业内部审计机构采用一种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来进行的,用以测试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各业务循环以及相关部门的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评价、风险管理等为基础的一系列审核活动。内部审计的风险管理肩负着为战略决策及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信息保证的重任,所以要求内部审计人员按照审计准则、职业道德进行执业,提高审计质量,降低审计风险。

内部审计人员应运用职业判断去识别各种风险,分析风险的成因和类型,评估风险引发的后果或伤害,尤其应对内控制度进行详细检查,以发现其存在的缺陷,并提出改善内部控制和建立监控体系的建议,建立健全有效的风险监控机制,在实施审计项目开始之时,应进行风险损失频率估计、风险损失程度估计,及时预计风险产生的频率和程度,从而达到堵塞漏洞、规避风险的目的。

2.1 加强内部审计的法制建设

完善和健全审计法规体系是内部审计风险控制的基础措施。审计规范是审计人员的行为规范和工作准则,不仅可以控制和减少审计风险,而且也是衡量审计人员法律责任的标准。风险已经成为日常生活的共生条件,危机也不再是非典型状态,风险社会是我们共同面临的新常态。因此,我们必须加强规章制度的建设,规范审计行为,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减少审计漏洞。①完善内部审计的法律法规建设。目前我国内审尚处于初级阶段,各种规范、法律法规还在逐步完善过程,应尽快制定出一部内部审计法规;②建立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内审操作程序;③完善企业内部风险管理机制。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进行符合性测试;对风险较大的项目、投资进行风险论证;完善经济管理责任制。在经济危机的今天,我们在思考市场经济风险对经济影响的时候,提出了完善市场经济的法规体系,那么我们对审计制度建设也应尽快完善,使审计工作法制化、规范化,减少审计工作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以适应现代经济发展的需要。

2.2 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独立性可以使内部审计人员提出公正、客观的专业判断,这对审计工作的正常开展是必不可少的。独立性的内涵应主要表现为形式上的独立和实质上的独立两方面。形式上的独立要求内部审计在组织内具有较高的组织地位,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应能够获得高级管理层的支持。实质上的独立是指内部审计人员在机构上、经费上、人员上的独立性,这样在开展内部审计工作时,可以站在客观、公正的立场,避免利益冲突,以第三者的姿态作出评价,使评价具有权威性。目前我国内部审计机构虽然独立于财会等部门,但仍归本单位负责人领导,内部审计审什么、怎么审、审计结果如何利用、审计建议能否落实等都要受一定的制约。这就决定了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是有限的,审计结论的客观性和公正性也是相对的。

2.3 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

审计人员是审计工作的具体执行者,其业务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审计项目质量的好坏和审计风险的大小。因此,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对控制和防范审计风险,提高审计质量起着根本性作用。①结构合理。在现代企业制度下,内审人员结构应该多样化,不仅应有财会人员,还要有工程技术人员、律师、计算机专家、企业管理人才等;知识结构也要多元化,除具备审计基本知识、技能外,还要掌握经营管理、工程技术等多方面知识,形成复合型人才结构。②素质培养。内审人员应加强政治素质和能力的培养,树立内审人员一丝不苟的工作精神和扎扎实实的工作作风,具有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以及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和高尚的职业道德;应通过工作实践,及时总结内审工作经验,不断完善审计手段和方法,不断提高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本领和应对复杂多变的工作局面的能力。③完善准入制度,实行执证上岗,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审计人员的积极性,激发其爱岗敬业的热情。④加强审计人员的业务培训和继续教育,使他们能熟练掌握审计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熟悉会计、工程预决算、经济管理、经济法规等相关知识,提高内审人员的工作能力,以适应内部审计发展的需要。

2.4 完善审计工作程序

科学的审计程序是圆满完成各项审计任务、降低审计风险的前提。从审计任务的下达和审计工作方案的编制,到实施审计、编制审计工作底稿、出具审计报告整个工作流程必须要有一套规范、完整的程序。在实施审计的工作中,要充分运用现代成熟的审计技术和方法,严格按照程序进行操作,一环扣一环,并且对每个环节进行控制,将审计风险隐患消灭在审计的各个环节。

2.5 正确处理降低风险与经济效益的关系

审计风险可以控制但不能完全消除,如果一味降低审计风险,就可能违背成本效益原则。因此,在接受审计任务时,要认真评价被审计单位的风险程度,高风险单位应该选派经验丰富,解决问题能力强的人员,并适当延长审计时间,增加审计投入。而对低风险单位可以投入较少的人力、物力和时间,这样就能使降低风险、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三者有机统一。

2.6 开展以风险为导向的风险基础审计

风险基础审计是通过对审计风险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评价,来确定审计风险是否可以控制在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它主要运用分析性复核的方法,不仅对被审单位的控制风险进行评价,同时更要对产生风险的各个要素进行分析和评价,以确定实质性测试的范围和重点。这样就使审计风险与整个审计过程密切联系起来,以风险的分析与控制为出发点,以保证审计质量为前提,统筹运用符合性测试、实质性测试、分析性检查等方法,综合各种审计证据,以控制审计风险。

3 结 论

审计风险无处不在,但是审计风险是可控的。审计风险管理理论在目前也许还不是一门成熟的科学,它还处于初级阶段,但它需要我们去探索、去研究、去完善。审计工作是“挑刺”的过程,是如何发现问题,完善企业内部管理的过程。我们要加强审计力度,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质量。我们要树立起风险意识,认真谨慎地对待每一经济事项,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去控制风险发生的概率,达到组织的预期目标。

参考文献:

[1]朱萍,徐喆.从IIA《内部审计实务标准》看我国软件企业内部审计的完善[J].商场现代化,2008(5):385.

[2]刘莉.企业内部审计风险分析与规避对策[J].商业会计,2008(12):46.

[3]赵菁.降低内部审计风险的途径[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2008(2):19.

[作者简介]周运来(1961—),男,湖南宁乡人,湖南城市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

作者:周运来

企业内部审计机构探究论文 篇3:

基于审计视角的ABC公司财务舞弊分析

摘 要:近年来,随着财务舞弊案件的频繁发生,资本市场秩序受到了严重侵扰,投资者信心受到极大打击。本文依据相关资料,对ABC公司的财务造假手法进行分析,探究其舞弊特点,最后从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审计质量和惩罚机制等三个角度提出降低舞弊概率的措施和建议,以期规范上市公司的经营行为和审计机构的审计行为,促进资本市场经济良性发展。

关键词:ABC公司;财务舞弊;审计质量

2018年底,经过证监会的立案调查,ABC公司财务造假真相浮出水面。

1.ABC公司的基本情况

ABC公司1997年成立并于2001年上市。ABC公司是一家集生产、研发、营销一体的现代化大型医药高新技术企业。ABC公司股权结构系典型的家族式控股,拥有绝对的话语权和控制权。

ABC公司2013年-2018年的财务状况如下:

注:下面(一)至(三)表格中的金额单位均为亿元,数据取自年报公告数据。

1.1历年资产、收入、利润、货币资金和固定资产情况

除2018年外,ABC公司的总资产、营业总收入和净利润均呈现上升趋势,2015年末至2018年末公司总资产增加幅度远高于营业收入、净利润。

由表可见,ABC公司2017年末货币资金总额约为2015年末货币资金总额的2倍,货币资金在两年内出现大幅增长。同时,除2018年外,固定资产在2013年至2017年均实现稳定且小幅增长。鉴于货币资金和固定资出现的异常情况,审计人员应该高度重视,严格执行审计风险应对程序。

1.2历年ABC公司净利润现金比率情况

净现比指经营性现金净流量与净利润的比值,该比率越高通常说明公司利润质量越好。虽然ABC公司2013年至2015年净利润平稳增长,但其净现比持续走低,且2013年至2018年净现比均远低于1,说明ABC公司净利润质量差,可能存在财务舞弊的风险。

2.ABC公司财务舞弊手法及审计对策

收到证监会下发的调查通知书后,ABC公司开始自查,据ABC公司2018年度前期会计差错更正报告显示,ABC公司多方面存在账实不符,主要的财务数据更正如表2所示,单位(亿元):

2.1虚增存款和利润

由表3可以看出,ABC公司货币资金多计数额高达299.44亿元,ABC公司作出的“会计差错”解释并不能令公众信服。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推测ABC公司的“会计差错”可能为财务舞弊:

第一,对于货币资金的虚增,企业一般都是通过使用虚假的银行单据来混淆视听,包括伪造或变造合同、银行流水和银行存单等,一笔笔看似正常的交易,实则子虚乌有。对于该类手段,外部审计机构只要结合公司业务往来亲自到银行查询并结合销售收入审计,便可查出端倪。

第二,ABC公司对财务费用调整幅度高达1135%,高额的财务费用可以看出ABC公司持有非常多的有息负债。根据ABC公司的企业类型和组织架构来看,同时持有巨额货币资金和有息负债与公司的发展规划和经营状况不符。由此,审计人员在审计的过程中为何未对“存贷双高”的情况执行严格的审计程序,我们不得而知。

第三,根据ABC公司2018年年报显示,ABC公司2016年营业收入多计69.48亿元,2017年营业收入多计88.98亿元。前期差错更正报告中指出2017年銷售费用少计4.97亿元,财务费用少计110.06亿元。多计收入,少计费用,存在粉饰报表的嫌疑。此外,ABC公司在近几年的净利润现金比例均小于1,也就是说公司每产生1元的净利润,经营性现金净流入却不足1元,说明其收入、净利润的可靠性较差,是财务舞弊的重要特征,审计人员需对此采取足够的审计风险应对程序。

2.2虚增固定资产和存货

ABC公司下属子公司部分在建工程项目建设实施过程中,存在部分工程项目财务管理不规范,财务资料不齐全等情况。公司将不满足固定资产确认和计量条件的工程项目纳入财务报表,以此虚增固定资产。据更正报告显示,2017年ABC公司在建工程项目少计6.32亿元。

ABC公司的存货主要由原材料、在产品、库存商品、自制半成品、周转材料、消耗性生物资产、开发成本以及开发产品构成,其中占比较大的两种存货为库存商品和消耗性生物资产。

ABC公司2013年至2018年存货总额持续增长,2018年存货总额是2017年的2.18倍,其中库存商品在单价未出现较大变化情况下较2017年增加了191.37亿元。医药行业存货占总资产的比例一般为12%左右,ABC公司2013年至2018年存货占总资产的比例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存货总额的合理性有待核查。此外,ABC公司从2016年起对于消耗性生物资产的投入基本没有,基于该项存货数量依旧持续增长的情况下,ABC公司及其外部审计机构并未详细披露对于生物资产的核查方法,也未披露其生长和回报周期。消耗性生物资产系财务舞弊的重灾区,资产价值难以认定,鉴于ABC公司高额的存货,需作为重点审计领域。

2.3隐瞒关联方资金占用

据证监会通报,ABC公司对于控股股东及关联方非经营性占用资金的情况并未如实披露。根据ABC公司2018年度非经营性资金占用及其他关联资金往来情况得知,两家关联公司分别占用非经营性资金32.50亿元和56.29亿元,且ABC公司并未计提坏账准备。2018年其他应收款的发生额仅为33.34亿元,ABC公司未将95.81亿元其他应收款纳入或完全纳入报表,未如实披露关联方资金占用。ABC公司作为民营企业,在融资上存在一定的难度,所以存在利用关联方交易营造良好、稳定的股价和漂亮的财务数据以促进企业融资和发展的动机。对于大额关联方资金往来需作为重点审计领域应对。

3.ABC公司舞弊特点

3.1报表间互调,涉及面广

ABC公司舞弊案件的核心在于多计的299.44亿元货币资金。从报表整体上进行造假,而不仅仅只局限于利润表等单个报表。如此一来,涉及的造假数据范围广,隐蔽性较强,增加了审计工作难度。

3.2舞弊时间长,后果严重

据证监会通报,ABC公司从2016年起就存在虚假的财务数据和违法的披露行为,长期的舞弊行为致使负面影响不断堆积,不仅对于企业本身来说是毁灭性的危害,对于整个行业和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也是强烈的打击。在证监会公布ABC公司涉嫌舞弊之后,其股价直接跌停,随之而来的是对相关违法人员的严重处罚。

4.对于防范财务舞弊的警示

4.1优化股权结构,加强内部监督

ABC公司的股权结构相对较为集中,形成一股独大的局面。一言堂的管理模式一方面让大股东对公司的战略决策占有绝对优势,小股东的意见得不到重视,最后的表决权往往体现的是大股东的意志,损害了小股东权益甚至影响公司的健康发展;另一方面一股独大的企业容易出现任人唯亲的问题,该行为不仅破坏企业董事会文化,还弱化了企业的内部监督力度。所以,为加强内部监督,促进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上市公司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优化股权结构。

首先,降低大股东股权,鼓励机构投资者参股。保险公司、基金公司和券商等这些机构投资者对于企业的经营信息有较强的挖掘和获取能力,同时具备较高的专业能力,能够较好地对企业内部实施监督。因此与机构投资者之间进行合理的股权比例调控,形成相互制衡、相互监督的局面。

其次,提高中小股东的持股比例,鼓励中小股东参加股东大会,提高参会积极性,抑制关联交易。中小股东常由于持股比例低,意见得不到重视,对股东大会不重视甚至不参加,给大股东创造了独断专行的机会。所以适当提高中小股东的持股比例,强化监督力度,以达到互促互进,互监护查的效果。

最后,健全多元化的市场准入制度,鼓励具备条件的投资主体进入资本市场,一方面调控国有股、法人股和社会公众股等整体股权结构,另一方面提高市场的活力和上市公司的内动力,更好地督促上市公司提升自身竞争力。

4.2提高审计质量,强化外部检查

高质量的审计业务是保证良好资本市场秩序的前提之一,审计机构的可靠性以及审计人员的独立性、专业性和谨慎性与上市公司的健康发展关系密切,同时也为投资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对于整个资本市场的良性循环意义重大。第一,上市公司在选择外部审计机构时应综合企业现状与现实需求,结合各位股东意见合理、恰当地做出选择;第二,外部审计机构在审计过程中应保持客观独立,勤勉尽责,严守本分,是非分明。这就要求審计人员要不断加强自身专业素养与职业道德,在审计工作中要实质重于形式,严格执行审计程序,不遗漏每一个异常项目。还要注意关注报表之间存在勾稽关系的项目,要保证审计工作的整体性和全面性;第三,国家和政府要进一步完善审计市场结构并加强对审计机构的监管力度,我国审计市场竞争激烈,从而导致各审计机构面临重大的竞争压力,在重压之下,审计质量难免受到影响,所以要提升审计质量仅仅从审计机构出发是不够的,对于整个审计市场结构的调控也需要下功夫,定政策,抓落实。综上,健康的行业竞争和审计机构的不断完善才能促进审计业务的不断提升,从而加强外部监督,减少舞弊行为的出现。

4.3健全惩罚机制,提高惩罚力度

对于财务舞弊行为,只有严惩不贷才能不断降低其发生的概率,健全惩罚机制应该从上市公司和审计机构两方面出发。从上市公司来看,监管层应提高舞弊成本,使舞弊收益远小于造假成本。同时横向上拓展舞弊行为的评定范围,纵向上降低舞弊额度评判标准,全面规制上市公司的经营行为。对于舞弊额度较大,造成影响恶劣的上市公司考虑执行退市处理,营造行业良好风气。从审计机构来看,同样除了提高惩罚力度以外,将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执行量化定责,对于出现严重违法行为的审计机构和相关审计人员考虑撤销审计资格,规范执业标准,从而有效地促进上市公司和审计机构双向健康发展,从而降低舞弊行为出现的概率。

参考文献:

[1]陈立君.谈“一股独大”股权结构向多元大股东制衡的转变[J].商业经济研究,2016(11):186-187.

[2]程文莉,张银花,谢依梦.证监会行政处罚、审计市场竞争压力与审计质量[J/OL].财会月刊,2019(22):96-104[2019-11-18].https://doi.org/10.19641/j.cnki.42-1290/f.2019.22.013.

作者:姚斌星 陈大伟 雷万钧 周科峰 喻微宏

上一篇:普通债权金融质押探析论文下一篇:教育人力资源投资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