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机械化研究论文

2022-04-17

摘要:农业在我国拥有悠久历史,但是在长期发展中受到传统耕种习惯、生产理念、经济因素以及环境因素的影响,机械化作业程度较低,而在科学技术的支撑下,机械化生产已经成为必然发展趋势,通过大规模的机械化生产不仅能够提升作物产量,还有助于农产业升级转型,对促进行业发展具有重要价值和积极意义。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农业机械化研究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农业机械化研究论文 篇1:

“互联网+”背景下农业机械化发展研究

摘要:文章强调了推行“互联网+农业机械化”的现实价值,并阐述了一系列“互联网+”背景下农业机械化发展模式的构建思路。同时,结合安徽省长丰县农业机械管理局的工作实践经验,提出了持续推进农业机械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切实推行农机联网、结合信息技术实施农业化作业模式的创新、加大在农机人才培训方面的投入力度,为“互联网+”背景下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优化展开路径。

关键词:“互联网+”;农业机械化;信息技术

“互联网+”背景下的农业机械化发展有所变更,为农业机械化建设升级提供的技术支持。基于此,区域农机管理部门应当持续加深先进信息技术在农业机械化方面的应用程度,搭建生产指挥平台,依托网络实现农机数据互传,促使“互联网+”深入融于在区域农业机械化生产。

1 “互联网+农业机械化”的现实价值分析

“互联网+农业机械化”的建设与发展在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以及质量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实现农业机械化管控服务与推广应用工作升级的同时,也为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更好实现提供支持[1]。实践中,区域农机管理中心应當持续加深先进信息技术在农业机械化方面的应用程度,搭建生产指挥平台,结合网络完成向农机终端的数据传输,切实推行农机物联网的发展与应用,以此保证“互联网+”可以深入融合在区域农业机械化生产方面。总体而言,在当前发展“互联网+农业机械化”具有极为理想的现实意义,值得重点探究与优化发展。

2 “互联网+”背景下农业机械化发展模式的构建思路分析

2.1 基于“互联网+农机服务企业”的服务模式

区域农机管理部门为该服务模式的主办主体,为区域农业生产的所有环节提供支持与指导服务,并依托信息技术实现农业现代化管理。

2.2 基于“互联网+农机服务协会”的服务模式

政府部门或是区域农机管理部门为该服务模式的中介组织,组建起专业性更强的农业合作组织,即农机服务协会,结合信息技术为农机企业、农民群众提供服务,消除信息的不对称。

2.3 基于“互联网+农机服务合作社”的服务模式

基于个人或是农村集体资产入股的农机服务合作社为该服务模式的主体,依托集体资产进行购机,并投入农业机械化生产。

2.4 基于“互联网+农机服务联合体”的服务模式

农机企业依托协议所构成的服务组织为该服务模式的主体,保证在区域农忙时期最大程度发挥出农机设备的优势。此时,主要依赖于互联网全面掌握所有闲置农机信息。

2.5 基于“互联网+农机服务专业户”的服务模式

农机手为该服务模式的主体,依托网络接受专业培训,提升农业机械化生产效率。

3 “互联网+”背景下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优化展开路径探究

3.1 持续推进农业机械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

现阶段,出于对更好适应现代农业生产需求的考量,持续推进农业机械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极为必要。在此背景下,需要在区域内组建起专项管理部门组织,对农机工作中互联网技术的引入规划制定与实际应用实践进行管理。总体而言,想要实现“互联网+”背景下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优化展开,推进“互联网+农业机械化”行动是必然选择,由此可以达到持续促进农业机械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的效果,实现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升级。

实践中,区域农机管理部门必须要主动联合区域内其他农业部门以及企业落实“互联网+农业机械化”工作,搭建并推广应用农机信息智能调度平台。在该农机信息智能调度平台的支持下,区域农业生产指挥、智能调度等功能得到高质量实现,能够实现区域农机化作业动态的及时掌握,为作业供求信息的精准发布创造更好条件,由此引导农机在区域内实现合理性且有序性的流动。同时,应当在全面实现农机作业电子智能实时监控的条件下,将监测设备逐步投放至更多农机设备及农业机械化生产环节中,以此促使作业全过程的信息化监测成为现实。另外,在农机社会化服务方面,区域农机管理中心应当主动与区域农机专业合作社远程视频的技术培训和监管指导;联合区域内的农机企业共同开发农业机械化生产作业云平台、农机信息智能调度平台,并依托该平台实现在区域内的农业机械化生产、农机作业的统一性调度,推进农业机械化的“调结构”及“补短板”[2]。

3.2 切实推行农机联网

“互联网+”视域下农业机械化的建设与发展需要融合应用互联网与农机设备,实践中,农机联网、农机统一监控管理成为主流发展趋势。此时,在物联网技术、互联网通信技术的支持下,所有农机设备均可以与综合控制中心保持连接状态,依托计算机终端即可完成农机设备运行情况的监控,并实现对作业质量的全面、精准分析,从而达到提升农业生产效益的目标。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区域农机管理部门应当积极联合区域内其他农业部门与企业针对不同农机设备开发管理终端及管理平台,例如,进行深松作业监测终端开发,并将其加设在土地深松机上;在该监测终端的支持下,依托互联网通信技术的引入,土地深松机可以直接实现与农机深松作业监测信息化服务系统的畅通连接。在该服务系统的实际运行过程中,充分发挥出互联网通信技术、卫星定位技术、深松机具状态检测传感技术的优势,实时性落实对该农机设备作业过程、面积、深度等运行参数的全面检测、统计分析,并对相应信息进行可视化转化,方便农民群众及时、真实掌握农机设备运行状态信息,为农机管理工作的优化展开提供支持,并促使农业机械化生产效率表现出大幅提升的趋势。另外,可以同时将远程电子监测设备加设在农机设备中,推行作业的电子智能实时监控,使得针对所有农机设备运行情况、作业进度、工作质量的实时性监测成为现实,促使区域农业种植绿色增产的实现拥有更多技术保障。

应当积极搭建并推行“互联网+农机”模式,针对区域内存在的农机设备全部加装农机作业监管终端设备,数据顺利接入中国农服平台。农机作业监管终端设备“上岗”后,可在中国农服平台上实时显示车辆位置、作业轨迹、作业面积等信息。平台管理系统通过实时采集、处理农机作业的状态和数据,实时获取作业现场高清影像,为服务主体提供作业面积自动统计、农机实时监控、作业质量审核等服务,实现“互联网+农机”的大数据管理。数据接入中国农服平台后,各服务组织、农机手可以通过注册“农乐宝”APP处理工作、上报项目等。作为中国农服平台与区域农业社会化服务实践相结合的定制化产品,相应平台APP”可实现项目数据的全程自动同步,避免人工数据录入时间长、效率低等问题,还可以帮助政府开展生产托管项目实施动态管理。预计开展农业生产托管后,每年每个社会化服务组织和农机手可增收30%以上。设计并开发农机监管服务平台。该平台利用软硬件结合的方式,可以监测和查看区域内所有农机的作业情况和作业轨迹数据,对于不合规的情况进行大数据和AI判定,迅速予以调整控制。该平台的运用一方面便于农机监管人员实时了解区域内所有农机的作业情况,另一方面有助于农机主实时观测作业质量,了解作业面积,远程查看车辆作业轨迹和图像,高效管理车辆。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缩减种植户在实际农机使用中需要投入的管理工作精力,并达到更好维护农业机械化生产质量与现实效率的目标。

3.3 结合信息技术实施农业化作业模式的创新

在“互联网+”视域下,区域农机管理部门应当形成并在工作中深入推行“互联网+农机”理念,依托互联网与信息技术的深入性应用,形成基于农业机械化生产的综合性服务,逐步实现农业化作业模式的创新。在此过程中,需要充分发挥出先进信息技术的优势,联合区域农机专业合作社等多个组织部门,包括区域农机企业等,共同构建农机服务程序软件,并引导区域农民群众在个人移动终端上安装。在相应农机服务程序软件的支持下,农民群众通过在该软件内实时性上传农业生产信息与问题,第一时间在线上获取指导与帮助,以此保证农业机械化生产的高效、高质量展开。同时,该农机服务程序软件的搭建与应用还为农机需求者与农机拥有者之间搭建起更加畅通的沟通交流渠道,借鉴“滴滴打车”模式实现农机资源的共享,确保农机作业有序流动。

就当前的农业生产环节与实践情况来看,虽然逐步在农业机械化生产方面引入信息技术,但是在“互联网+农机”方面的总体应用力度依旧表现出偏低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基于这样的情况,应当积极搭建起“互联网+农机”专项平台,通过这些平台的打造,让农民群众在农机作业、农业机械的维修故障、相关政策信息了解等方面获得更好服务,迅速获取所需要的信息内容。在此基础上,“互联网+农机”专项平台的构建还要持续进行功能性的强化,继续探索在购机补贴上从咨询、报名、审核、支付的整体性线上服务体系,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更大的便利和服务。

3.4 加大在农机人才培训方面的投入力度

持续强化在农机人才培养教育方面的投入力度是保证“互联网+”背景下农业机械化升级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切实推行“互联网+农业机械化”理念的必然选择。实践中,区域农机管理部门应当积极联合区域其他农业部门与农业企业,共同展开定期性的农机人才教育培训活动。实践中,应当依托“理论授课+实践操作”的培训模式,详细阐述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情景与趋势,提升受训人员对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正确认识;针对先进农机技术进行讲解,包括机械化联合收割技术、农作物秸秆还田技术、免耕精量播种技术、无人机植保技术等等,同时围绕农机种类、农机安全操作、维护修理、农机操作基本知识和技能等方面展开理论授课;组织受训人员进入农业机械化生产基地进行实践操作,并现场观摩多类农机设备结构及其运行情况、操作过程,结合农机设备实物向受训人员介绍各个农机设备的性能和特点。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当持续展开对人才培训教育模式的创新,结合区域农业产业、农业机械化生产情况等完成对针对性农机实用新技术乡土教材的编制;联合各部门、企业以及区域内的所有村庄实施联合培训,促使先进农机技术、农业机械应用于养护技术、现代工业新技术等技术知识内容在区域内得到广泛推广及应用。另外,应当参考区域农民群众农机技术需求和农业生产实际,推行农机教育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优化区域农业机械化生产队伍、农机技术人才队伍的建设,促进区域农业机械化建设的升级。

3.5 重点关注并推行“互联网+农业农机”的多样化发展

(1)发展“资源整合+农业”。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区域性互联网技术已日臻成熟,中国将出现以整合农业物资分配的农业物资区域化服务客户端,便于农民在区域范围内合理配置农业机械化,达到省钱省时省力。

(2)发展“科学技术+农业”。农民种地靠经验,而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科学种地、健康种地成为越来越多的农民和百姓关注的事儿。而“科学技术+农业”将会解决这一问题。

(3)发展,“科技进步+农业”。互联网与人工智能的高速发展,将会影响中国农业向科学技术进步与人工智能的转变,全家种地养全家将变成一人种地养全家。

(4)发展“大数据+农业”。互联网向数据转化的同时,大数据也将帮助广大农民分析出自己的土地适合种植什么、什么样的植物需求量大、市场的前景如何等问题,合理的指导农民种植土地,达到收入与土地的双发展,进而实现健康农业的可持续化发展。

3.6 加速发展区域“互联网+农机服务”技术服务

为了确保夏粮颗粒归仓、秋粮适时播种,区域农业部门应当大力发展“互联网+农机服务”技术服务,推动农机具安装智能化远程监控设备,承担作业补贴项目,增加农机服务收入。在此过程中,需要着重把握以下要点内容的落实:

(1)区域财政安排专项资金建设农机精准作业监管与服务系统,针对区域内所有农业机械设备、推行农业机械化生产作业奖补项目的插秧机安装监测设备,具体而言,要对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和插秧机等农机配套安装作业监测装备。

(2)注定建设农机社会化服务云平台系统,对实施土地深翻、社会化服务项目的农机具作业面积、作业质量进行监控。

(3)在“三夏”期间,区域农业部门及时开展作业市场调查,做好机具供需、作业进度、作业价格等信息的收集分析,利用“互联网+农机服务”平台,做好跨区作业市场对接与机具调剂,合理布局机械,提高作业效率。

(4)区域农业农村局等农业部门应当展开合作,共同在区域內组织数字农机作业点的现场观摩活动、农机技术培训活动等等。

(5)加速并全力打造数字农机,逐步在区域内搭建起综合性全程农事服务中心。努力拓宽农机发展新思路,巩固全国农业机械化示范区域、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区域成果,努力打造机械化还田示范区和农机服务组织创建示范区。

4 结语

“互联网+农业机械化”的建设与发展在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以及质量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发展“互联网+农业机械化”具有极为理想的现实意义,值得重点探究。实践中,在积极搭建“互联网+农机服务企业”“互联网+农机服务协会”等服务模式的基础上,通过持续推进农业机械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切实推行农机联网、结合信息技术实施农业化作业模式的创新、加大在农机人才培训方面的投入力度,提升了“互联网+农业机械化”的建设质量,推动了区域农业机械化生产的升级。

参考文献

[1] 马千,兰天云,施文艺.“互联网+农机”融合 促农业现代化发展[J].现代农机,2020(6):7-8.

[2] 程海富,郭海龙.乘势而上久久为功书写农业机械化发展新篇章——山西省农机化生产转型升级的实践与探索[J].当代农机,2020(10):10-13.

作者:孔庆松

农业机械化研究论文 篇2:

建设现代农业与农业机械化发展研究

摘要:农业在我国拥有悠久历史,但是在长期发展中受到传统耕种习惯、生产理念、经济因素以及环境因素的影响,机械化作业程度较低,而在科学技术的支撑下,机械化生产已经成为必然发展趋势,通过大规模的机械化生产不仅能够提升作物产量,还有助于农产业升级转型,对促进行业发展具有重要价值和积极意义。

关键词:现代农业;农业机械化;发展思路;分析

农业是一个国家的立国之本,尤其对于我国而言,人口基数较大、农业历史悠久,在农业漫长的发展历程中,传统的耕种思维、生产模式、经营理念都对现代农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但是在以往的农业生产下,农民群体不仅经济收入微薄,同时生产效能难以提升,机械化作业已经成为农业的未来主要发展趋势。机械化生产属于大规模生产模式,其借助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农机设备,可以显著提升生产效能,对促进农业的稳定以及可持续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1 建设现代化农业的价值和作用

1.1 促进农业升级转型

当前我国农业正处于转型的关键阶段,从以往以人力生产为主的生产模式趋于机械化生产模式发展。加速现代化农业建设,大量应用农机设备,可以为农业升级转型注入活力,加速行业的转型进程。同时,在科学技术的支撑下,还可以带动农机行业的稳定发展,促使农机制造和农业生产相辅相成。

1.2 提升农户经济效益

在以往的耕作模式下,需大量的人力资源作为支撑,而由于大量资源消耗,会降低农户的经济效益。通过应用机械化生产设备,能够降低人力资源的消耗,进而提升农户的生产效益。同时。随着城市化建设进程的逐步加快,大量农村居民向城市涌入,现有农村人口数量较少、年龄结构偏大,也不利于农业生产,而发展现代化以及机械化农业,能够显著释放农村劳动力,符合现代农村地区的现实情况。

1.3 拉动地方经济发展

在我国政府提出振兴乡村战略的指导下,乡村地区的经济建设成为了重中之重,农业作为农村地区经济建设的重要产业,发展农业可以带动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现代化农业以高新技术和先进机械作为支撑,能够实现规模化以及产业化发展,对促进地区经济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

1.4 保障社会粮食稳定

当前在农业地区,粮食作物占据生产面积的比例较大,粮食生产不仅关乎地方经济建设,同时还与居民生活、社会稳定和粮食安全密切相关。通过机械化生产可以显著提升粮食作物的生产效能,满足当代居民的生活需求,同时确保社会粮食稳定,避免出现粮食紧缺的情况。

2 现代农业和农业机械化发展中存在的几点问题

2.1 农民群体素质不高

受到农村地区经济、教育以及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农民群体的学历水平和综合素质与城市居民存在差异,在农业机械化进程中,广大基层农民扮演主体角色,但是由于知识储备不够,对机械化生产存在抵触心理,无法在短时间内掌握其操作要点,进而导致机械化进程缓慢。

2.2 配套政策不健全

農业机械化是一项基本国策,符合农业发展规律,而想要加速其进程,则要要以健全的配套政策作为支撑。但是当前相关部门没有结合地区具体情况出台相关政策,例如惠民补贴政策不到位,导致很多农户受到经济的影响无法采购心仪的农机设备,进而影响了当地农业生产的机械化以及现代化进程。

2.3 农机研发较为滞后

我国地大物博、地域辽阔,各个地区在环境、经济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农机研发作为适合当地的具体情况,综合衡量环境、农业结构、优势农产业以及经济等因素。但是当前在开展农机研发中,没有根据当地具体情况进行针对性研发,农机设备缺乏实用性,难以发挥其在农业生产中的价值。

2.4 农机推广工作不到位

农机推广的目的是转变广大农户的生产思维,认识到机械化生产的优势和重要性,促使农户掌握农机技术。但是当前在开展农机推广中存在一定的不足,例如推广硬件设施匮乏,难以为工作开展提供物质支撑;又例如推广形式单一,不符合现代农户的生活以及生产习惯。

3 现代农业与农业机械化发展措施

3.1 加强农民群体培训

农民群体是开展农业生产的主体,其生产能力、知识技能以及综合素质与农业产量密切相关,在发展机械化生产中,则要注重加强农民群体培训,通过培训教育提升群体的素质和能力,促使其掌握机械设备操作技能,为农机普及奠定人才基础。首先,相关部门要给予农民培训以高度重视,从思想和行动层面给予支持,加大培训资源和资金投入,从农民群体中挑选具有年富力强、具有一定学历、素质较高的农民开展培训,发挥先进农民群体的辐射作用;其次,对培训内容进行科学规划,农民培训不仅要涉及农业知识,还要包括职业素养、农机操作、农机维修等内容,通过培训提升农民群体的农机操作能力和维修能力;最后,基于农民群体的生产特点和时间特点,相关部门要创新多元化的培训方式,包括组织农业专家下乡、集中教育培训、线上教育等,以为农民服务为原则,多途径的开展培训工作。

3.2 出台健全配套政策

在推动机械化生产进程中,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导致进程进度缓慢,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要对存在的问题开展分析,并且出台以及健全配套政策,给予农业机械化以政策支持。首先,农机设备普遍价格较高,对于普通农户而言存在一定的经济困难,加之受到生产规模的影响,农机设备也难以发挥其生产优势,针对这一情况,当地政府要出台惠民补贴政策,解决农民采购农机中存在的经济问题,进而加入农机普及进程;其次,部分农户缺乏农机设备操作能力,在机械化生产中经常遇到各种技术性问题,例如农机零配件损坏、农机操作不当等,相关部门可出台技术支援政策,帮助农民解决生产中面临的技术问题;最后,完善农村耕地管理,打破以往家庭式小规模生产的格局,鼓励发展规模化以及机械化生产,不仅可以发挥农机设备的生产效能,还可以让广大农民朋友从中受益。

3.3 兴建农业创新园区

随着农村年轻人口不断向城市涌入,现有的农村居民年龄较大,生产理念和种植观念较为滞后,为机械化进程带来一定阻碍,针对这一情况,当地政府要积极兴建农业创新园区,并且将其作为新型农业生产技术和农用机械的试验基地。首先,对农业创新园区进行科学选址,增加其种植面积和生产规模,因地制宜的做好生产管理工作,积极应用先进的农业技术和农机设备;其次,发挥当地农业科研机构和科研院所的技术优势,以财政部和农业部作为牵头部门,成立协调工作小组,全面负责农业创新园区的筹备、生产、宣传以及组织工作;最后,在农业创新园区获得经济效益后,要组织当地农户来到园区进行参观,发挥其地区辐射作用,让更多的农户看到机械化生产产生的效益,进而激发农户采购农机和使用农机的热情,带动当地农业趋于机械化以及现代化发展。

3.4 加大农机设备研发

当前我国农机设备类型较多,不同农机的功能也存在差异,但是基于地区的环境、地势以及农业产业结构的不同,一些农机设备与当地农业生产不符,缺乏应用价值和实用性,针对这一情况,相关部门要给予农机设备研发以高度重视,贴近当地农业生产需求,有针对性的开展新农机研发。首先,研发院所和农机制造企业要积极开展市场调查,深入到农户群体中进行走访,了解农户在生产中的实际需求,根据其实际需求进行新农机研发;其次,在开展农机研发过程中,要符合当地的产业结构和环境特点,确保农机设备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性,可以在各种复杂地形下完成作业,解除农民朋友的后顾之忧;最后,新农机在结构方面要更加精简,便于农民自行维修,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避免出现机械伤人等事故。

3.5 加速农机推广进程

发展机械化生产需要以先进的农机设备作为支撑,相关部门要给予农机推广工作以高度重视,将其作为建设现代化农业的落脚点,通过科学的推广工作,促使广大农户了解农机的生产优势。首先,农机推广属于一项利国利民的系统工程,在推广中需要大量的资金作为支撑,当地政府要给予资金方面的扶持,通过专项资金的形式采购推广工作所需的各种硬件设施,改善工作环境、提升人员待遇,确保推广队伍的稳定性;其次,基于信息化时代下,农民群体接受信息的方式也出现了较大的变化,更加习惯应用信息技术完成知识和信息获取,因此,在开展推广工作中,相关部门要注重调整推广方式,积极利用信息化平台宣传农机知识,与当地农户开展密切交流,帮助其解决农机相关方面的问题,赢得农户群体的信任,便于推广工作的有序推进;最后,农机推广还要与技术服务相结合,例如很多新型农机设备的操作方式更加智能化,农户难以在短时间内掌握其操作要点,推广部门要注重开展技术援助,帮助农户掌握操作技术。

4 结语

在我国经济发展新形势下,农业生产也面临着升级转型,而想要发挥农业在地方经济建设中的支柱性地位,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要给予机械化生产和现代化农业以高度重视,并且采取科学的措施推动机械化发展进程,为农业生产注入活力,进而发挥机械化作业优势,实现农业的稳定以及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许北鸥,习羽.建设现代农业与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研究[J].農机使用与维修,2013(7):16.

[2] 陈荣金.关于建设现代农业与农业机械化发展研究[J].山西农经,2017(8):42.

[3] 陈锐,魏津瑜,毕然.现代农业与农业机械化发展研究[J].中国农机化学报,2009(1):22-25.

[4] 次仁拉姆.建设现代农业与农业机械化发展探析[J].农家科技:中旬刊,2019(6):120.

作者:马建新

农业机械化研究论文 篇3:

绿色农业理念与农业机械化发展研究

摘要:绿色农业发展理念与我国经济发展目标协同,在推广农业机械化发展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生态效益,坚持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本文对绿色农业内涵和主要特征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现代化工业发展格局进行构建,明确了绿色生态农业和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重要地位,为农业经济现代化发展作出贡献。

关键词:绿色农业;发展理念;农业机械化

0  引言

现代农业发展格局中,对机械化和生态化提出具体要求,相关人员应认识到绿色农业发展内涵,并且对机械化生产方式的实现途径进行研究。同时,在促进农业经济发展中,应善于转变理念,更新技术,通过绿色、经济、环保和智能化技术,对农业发展模式进行调整。绿色农业理念落实中,应将重点放在生态农业服务体系构建中,并且研究智能技术和机械设备在农业发展中合理应用。

1  绿色农业内涵与特征

绿色农业理念强调在生产过程中,使用较少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并且研究低风险、低消耗技术形式,在农业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下,对现有技术形式进行完善,有效提升绿色农业发展水平。生态农业发展过程中,相关人员应重视现代化技术和理念应用,使用最新技术方法,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绿色农业具有资源节约和减少污染的特征,绿色农业发展与农业机械化应协同推进,发挥各自优势,并且能够在发展过程中,相互融合,注重在本质上提升农业发展水平。绿色农业经济是目前国家重点项目,关系到农业农村建设,相人员应分析绿色农业内涵和主要特征,研究多样化的技术与方法,促使理念更新与技术进步[1]。

2  绿色农业与农业机械化发展对策

2.1  合理分析发展现状

农业经济发展中,任何政策的选择与应用,都不开实际情况分析,相关人员需要结合本地区农业经济发展基础和具体情况,对绿色农业发展方案进行技术调整,为现代化农业发展奠定基础。分析现有发展格局和实际情况,目前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显著提升,部分农作物生产与管理全程实现了机械化操作,有效改善了以往农业生产技术不足问题。

绿色农业与机械化农业发展应同步进行,部分耕种土地采用了绿色农机,不仅提升了农作物种植、收割效率,而且对构建现代化农业发展体系产生深远影响。因此,在绿色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应重视机械技术和相关理论应用。并且对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足问题进行理论研究,为农业经济的现代化发展奠定准备技术条件。现阶段,农机大户、新型农机服务组织不断发展壮大,为生态农机格局形成和农业智能化发展提供技术保障。

2.2  掌握智能机械技术

新时期,无人机、高光谱遥感技术被应用在现代化农业生产与管理实践中,相关人员应认识到智能机械技术的优势,把握发展机遇,通过多样化的管理手段,为农业经济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农业机械化与绿色化是未来发展方向,在认识到二者技术应用优势和农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应促进二者协同发展,寻找共同点。农业经济发展中,生态农业建设,也应加强技术交流与合作,掌握智能机械技术,并且对现有生产与管理模式积极性升级,发挥先进技术应用水平。

例如,在农田机械化发展中,推广应用了机械插秧技术,对机械化設备的应用方式进行规范。相关技术设备的应用主要是参考传感器技术和无线网络技术,通过对不同技术的综合应用,获取农作物生长信息,在此基础上,强化农业生产管理水平,发挥绿色农业和机械化发展相结合优势。

2.3  生态农业与机械化

生态农业建设是未来农业、农村发展方向,相关人员应做好准备工作,对农业经济发展中,有关农业生产和机械化问题进行仔细分析。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生态农业发展重要性日渐凸显,构建生态农业发展模式,保护农村耕地和土壤,是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重要途径,相关人员应对此要提高重视力度,研究针对性解决方案,为现代农业经济发展提供必要条件。

未来,在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中,应加强自主创新,对农业装备进行升级,并且研究科学高效的信息技术与控制技术,促进发展理念和实际相结合。在农业生产中,应大力推广节约型技术和清洁生产技术,改善传统农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不足问题,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2]。

同时,在管理中应用现代化技术,尤其是网络信息技术应用。例如,动态化农作物生长监测平台的构建,基于高光谱遥感技术,能够实现对农作物种类、病虫害和重金属污染的有效监控,并且对存在污染的农业种植区进行预警,提升农业发展的智能化管理水平。发展过程中,也构建了现代化农机发展体系,坚持节约能源、绿色发展,走具有我国农村发展特色的农业机械化、生态化之路。

3  小结

综上所述,在促进机械化与生态化农业发展中,应分析发展现状,对农业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明确,利用网络技术、遥感技术、传感器,提升农业发展现代化运作水平,构建现代化农业发展体系。同时,在管理过程中,应重视生态农业与机械化发展目标相一致,使得农业生产效率获得提升,改善农业农村发展落后局面。

参考文献

[1] 肖红.绿色农业理念与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关系及结合优势[J].农机使用与维修,2020,286(6):45.

[2] 张文翠.对农业机械绿色维修技术的几点探讨[J].农业与技术,2018,38(3):52-53.

作者:柴娜

上一篇:视觉元素的运用论文下一篇:国际化摄影艺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