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党建论文

2022-04-15

【摘要】思想引领教育,通过研究生党建抓好研究生教育是置于高校面前的重要任务。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推进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发展,高层次人才愈发紧缺、研究生教育愈发重要、研究生党建愈发凸显,大力加强和改进研究生党建工作,势必更具重要性和紧迫性。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研究生党建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研究生党建论文 篇1:

努力加强研究生党建 不断提高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

摘要:高等学校研究生党建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起着核心作用,但还存在一些不适应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展的问题。应对新的挑战,要改革创新,加强研究生党建工作,探索“大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

关键词:高等学校 思想政治教育实效

Key word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一、 当前研究生党建还不完全适应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

目前,高校研究生党建主要还存在以下不完善和不适应工作需要的地方。

1、研究生党建体制安排滞后

首先,由于研究生扩招在本专科之后,后发展的研究生党建在体制安排上显得滞后。如,管理机构不够建全,运转不尽顺畅,管理人员和辅导员配备不足。其次,因部门划分和人员站位的局限,高校内有关部门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上还没有充分形成合力。以上问题使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受到不利影响。

2、研究生党支部设置不够贴近实际

目前,高校大多数研究生专业班级均达到了中央规定的正式党员3人以上可建支部的条件,许多大的专业班级硕士生入学党员比例就达30箛以上,超过了建支部20人的参考上限。但许多情况下,有关部门多从管理方便考虑,跨专业班级设置研究生党支部。这一方面使许多支部党员人数较多,不利于管理,另一方面,涵盖学生太多,不利于党支部对班、团组织活动的指导、参与和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般高校博士生党员进入所(系)教工党支部,但由于人多,分散,从而影响支部和党员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作用的发挥。

3、党建制度和机制创新不够

当前,研究生党建工作中还存在制度落实不力,缺少创新,从而不能很好地适应实际工作需要,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的问题。一是,面对不断出现的新情况,原有制度的某些地方就可能会不再适用,二是原有的制度规定不可能照顾到基层的各种具体情况。

4、研究生基层党支部建设需要加强

当前,研究生党支部建设还存在以下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主要问题:理论学习宣传与实际结合较差,缺乏时代感、实践特色和互动性,感染力不强;有的支部书记理论素养不高,责任感不强,能力偏弱;对已有的制度、规定落实不到位;入党标准把握不严,重发展、轻培养,重数量、轻质量;对党员的教育管理缺乏力度,党内缺乏批评,少数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好,脱离群众;支部活动和思想政治教育途径和方式较单一、呆板,缺乏活力和吸引力;缺乏对党员、研究生切身利益的关切和服务,思想政治教育流于说教和空泛。

二、创新研究生党建,提高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

1、完善研究生党建管理体制,加强管理力量

(1)应补建和完善高校内校、院(系)研究生党政管理机构,捋顺职能,合理增加编制。如,在研究生规模较大的学院(系)之下增设研究生党政管理机构,合理增加人员,规模较小的学院(系)也应适当增加专职党政干部和辅导员,并明确职责,加强培训,完善考核激励机制,提高队伍工作积极性和效率。

(2)探索“大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解决条块分割问题。这种模式即从一高校之整体战略高度建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性、整体性、系统性运作模式,以求效果最大化。在此模式下,校党委之下或设“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再其下,建立一种有学校“三育人”责任的所有部门参加的工作会议制度及会下的合作协同机制,围绕学校中心任务,制定学校层面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总体目标、规划和制度,定期研讨、协调、解决问题。这要求有关部门和人员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思想政治教育摆在学校一切教育工作的首位。

2、贴近实际科学设置研究生党支部

研究生党支部主要应按专业班级设置。1927年,红军“三湾改编”将支部建在连上,保证了党对红军的绝对领导,之后不断取得新的胜利。《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规定,“学生党支部按年级或系设置,党员人数较多的可按班设置”,正式党员达到3人以上的可成立党支部。中央16号文件指出,“要坚持把党支部建在班上”。中组部、教育部党组、团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在大学生中发展党员和大学生党支部建设的意见》推动大学生党支部建在班上。我院从08级开始以专业班级为基础建立研究生党支部的实践也证明,支部建在班上可以克服跨专业、规模大等弊端,使支部工作更“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更有效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较大地提高入党申请人、入党积极分子人数比例。

3、创新研究生党建工作制度和机制

要根据本单位实际,补充原有的或制定新的具体规定,增强制度的有效性。两年来,在院党委领导下,我院学生党总支于2009年初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陆续制定了8种学生党建细则和意见,其中包括业余党校学员选拔、团员推优入党、入党积极分子选拔培养、确定党员发展对象、预备党员转正、党员教育管理、等各个方面。这些规定具体、全面、操作性强,经一年多的实施,對我院学生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起到了非常好的促进作用。上述新规定体现了我院特色,如研究生预备党员转正征求导师意见,对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预备党员不但有思想政治、学习成绩的要求,还有参加学术活动次数、所在寝室卫生检查成绩、安全稳定工作中表现、完成“三个一”工程规定任务的情况等要求。我院学生党总支实施学生党建 “三个一工程”,即“一个党支部建好一个班,一名党员带好一个宿舍,一名积极分子帮好一名同学”。 “三个一”工程的实施,强化了责任,扩大了党的影响,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关系,在推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发挥了显著的作用。此外,我校几年来开展的“基层党组织活动方案立项”、“创新党日活动”等,均在党建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4、加强研究生党支部建设

实践证明,加强研究生党支部建设主要应从以下方面入手。

(1)研究生党支部的理论学习与宣传应紧紧围绕高校培养高层次专业人才的中心任务。通过丰富多彩、富有感染力的活动提高党员和广大研究生的思想政治素质。要通过业余党校培训、专家讲座、典型事迹报告、社会实践与考察、热点问题交流讨论等形式加强支部思想建设,提高理论学习与宣传的效果。

(2)配齐配强党支部书记。几年来,我院逐步摸索出一套公开、民主的程序选配研究生支部书记和支委。经过努力,我们近几年研究生支部书记、支委的选配都很成功,使研究生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了战斗力很强的骨干队伍。

(3)制度创新推动组织建设。对入党积极分子早发现、早培养、系统教育和锻炼,对党员发展要坚持标准、保证质量,预备党员转正要考察其先进性和入党前后是否一个样,各项组织建设工作都要坚持标准,并遵守程序上的规定。

(4)加强党员的教育管理。要落实党员培训,加强新生党员教育和查档。要完善党内的民主生活,加强对党员的考核、评议、监督和奖惩工作。对党员的教育管理要抓住理想信念是否坚定和先进性是否保持这两个主项,并与党员的工作达标、任务完成情况挂钩。东北大学每年一度的“学生党员述责测评”工作被中国教育报作为成功经验予以报导。述责测评中,学生党员在支部民主生活会基础上,到班级全体同学大会上述责,进行无记名打票式满意度测评,测评结果与奖惩挂钩。满意率一般的党员,支部要对其帮教,满意率低的党员,要作出检查,限期改正。这项活动在保持党员先进性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5)创新活动载体和形式,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如创新党日、红色历史考察、专业规划成才讲座;网络媒体宣传、校园文化活动等。在党建创新长效机制下,发挥党支部和党员政治核心和旗帜的作用,指导、参与、班团活动,以党建带团建,以党风带班风学风。

(6)要加强对研究生党支部的领导、监督、考核、激励、服务等工作,为研究生党支部自身建设和开展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创造良好条件。

三、抓研究生党建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处理好几个关系

要处理好研究生党建与整体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还包含政治理论课主渠道、哲学社会科学课及形势政策教育的主导作用,社会实践等其他途径。所以,要整合、协调高校所有资源,力争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最大化。

要处理好研究生党支部与导师和辅导员的关系。研究生导师最贴近学生,辅导员肩负直接管理学生的责任。所以,应固化二者作用,以保证思政教育效果。

要处理好研究生党支部与研究所(系)党政机构的关系。研究所(系)的党风、政风、文化、师德,都会对研究生产生很大影响。所以,应建立长效机制,协调好这种关系,充分发挥研究所(系)的学科优势和独特的育人功能,以推动研究生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1]加强大学生党支部建设 推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罗永根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07年1期

[2]以学生党建工作为核心 推进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涂刚鹏 法制与社会 2008年5月(中)期

[3]试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导性 唐文红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09年1期

[4]高校党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郝秀芬 政工研究动态 2009年2-3期

[5]新形势下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意義和基本对策 黄文龙 新西部 2009年22期

作者:刘士颖 黄晓颖 王 超

研究生党建论文 篇2:

外嵌与内化:试论研究生党建的问题与对策

【摘   要】思想引领教育,通过研究生党建抓好研究生教育是置于高校面前的重要任务。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推进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发展,高层次人才愈发紧缺、研究生教育愈发重要、研究生党建愈发凸显,大力加强和改进研究生党建工作,势必更具重要性和紧迫性。有效利用“嵌入式党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是重塑研究生群体的价值观、实现价值观从“外化于行”到“内化于心”转变的过程,有助于为新时代研究生党建提供借鉴和启示。

【关 键 词】嵌入式党建;研究生党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基金项目】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2019年度一般项目“新时代立德树人视阈下高校思政课教师核心素养提升机制研究”(2019GB051)阶段性成果;湖北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中心2018年一般项目“引领、嵌入、协同: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背景下的大学生党建机制研究”(2018YB002)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冯连军(1987-),男,汉族,山东日照人,法学博士,武汉大学访问学者,湖北经济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湖北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中心研究员,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一、提出问题

思想引领教育,通过研究生党建抓好研究生教育是置于高校面前的重要任务。新时代,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推进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的发展,高层次人才愈发紧缺、研究生教育愈发重要、研究生党建愈发凸显,大力加强和改进研究生党建工作,便成为具有极端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的历史课题。

如何做好研究生党建工作,高校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进行了较为广泛和深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研究生群体特点[  持此观点的主要有武晓峰、于涵、王磊:《基于研究生特点的党建工作体系探索》,载于《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1年第2期;郭巧玲:《结合研究生特点探究高校研究生党建工作对策》,载于《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8年第2期;潘广炜、王长华、付建军:《研究生党建工作机制创新研究:基于社会学习理论的分析》,载于《社会主义研究》2012年第6期。]、党建队伍建设[  持此观点的主要有于淑华、于德华:《规模化培养条件下高校研究生党建工作探讨》,载于《西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4期。]、体制机制创新[  持此观点的主要有潘广炜、王长华、付建军:《研究生党建工作机制创新研究:基于社会学习理论的分析》,载于《社会主义研究》2012年第6期;刘兆磊:《高校研究生党建工作的机制优化和载体创新》,载于《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8年第5期;李景春、刘志峰:《研究生党建创新的SWOT分析》,载于《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6年第8期。]、基层党组织建设[  持此观点的主要有李涛:《创新高校研究生基层党组织建设途径探索——基于组织行为学视角的思考》,载于《思想教育研究》2014年第1期;陈曦、付晨光、何进:《以学科梯队优势加强研究生基层党组织建设》,载于《中国高等教育》2007年第Z1期。]等方面,取得了丰富的理论和实践成果,推动了研究生党建工作的顺利进行。按照制度主义的基本理论分析归纳诸此研究可以发现,学者们主要是从“外生性制度”,即“嵌入式制度” [  高校的嵌入性制度,是指由大学师生群体以外的国家、政党及其他社会组织设计,并通过一定的方式加之于大学这个共同体之上,从外部要求大学遵从的制度形式;内生性制度,是指根源于大学这一特殊事物的发展历史,与大学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这三个基本职能直接相关, 由大学校园的师生群体互相约定, 经较长时期的生活经验冲刷和共同生活积累而成,与大学独立自主办学精神自然契合的习惯、习俗和规则等。蒋达勇:《高校党建:一种嵌入性的制度建构》,载于《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年第6期。]视角开展研究生党建工作研究和实践的。

鉴于高校党建的正式性、明确性和强制性特点,这种“嵌入式制度”具有节约信息成本、保证制度执行和提高制度绩效等优势。但是源于学校发展积淀而成的经过实践检验的先人智慧,符合办学规律及校园文化特色的内生性制度,在恪守规则与运用方面具有显著优势。而制度主义主张在充分探究“内生性”与“嵌入性”利弊的基础上达到二者的均衡。因此,如何把制度嵌入与内在转化结合起来应该是研究生党建工作必须衡量和研究的重点,也是高校党建持续发展的可行性出路。

二、“嵌入式党建”:一个理论框架

制度是人类社会交往的规则,具有约束社会关系、抑制机会主义、促进劳动分工、创造社会财富的作用。[ 参见蒋达勇:《高校党建:一种嵌入性的制度建构》,载于《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年第6期。]鉴于制度在人类社会中的重要地位,一般认为,高校的改革与发展离不开制度建设。因此,从外生性制度即“嵌入式制度”视角分析研究生党建具有可行性。

(一)“嵌入式制度”概述

从起源看,制度可以划分为“内生性制度”和“外生性制度”两类。前者从人类经验中演化而来、体现着过去曾有益于人类的各种解决办法。后者则是由统治共同体的政治权力机构自上而下地设计、强加于社会并付诸实施的制度规范。因此,“外生性制度”又被称为“嵌入式制度”。

从研究对象看,在高校制度建构中的“内生性制度”,指在契合高校职能的前提下,由高校师生互相约定,经过长久经验冲刷和积累而成的与独立自主办学精神呼应的习惯、习俗和规则等。例如,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新以及符合大学发展的各类章程和协议。而“嵌入式制度”则是由师生群体以外的国家、政党及其他社会组织设计,并通过一定的方式加之于大学这个共同体之上,从外部要求大学遵从的制度形式。按照制定主体的不同,这些制度既包括国家层面制定的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也包括各地、各高校乃至学校各院系结合实际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等。从规定内容看,这些制度既包括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与大学职能直接相关的内容规定,也包括内部管理、党的建設、校园文化等间接相关的内容约束;从表现形式看,这些制度既包括如法律、行政规章、各类文件规定等文本性规则,也包括约定俗成、潜行于学校日常工作中的非文本性规则。[ 参见蒋达勇:《高校党建:一种嵌入性的制度建构》,载于《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年第6期。]

从制度构建的视角分析,高校党建总体上是从执政党的目标与价值追求出发,从外部嵌入高校的一种制度体系与类型:其构建目标是着力培养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添砖加瓦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其构建载体是党在高校的基层组织、广大党员和领导干部;其构建抓手是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等。总体而言,这种制度嵌入集中代表了执政党的诉求、体现了国家的意志、反映了社会的需求。

(二)“嵌入式党建”:内涵与应用

加强党的建设是推进我国高校发展的重要抓手,制度建设是加强高校党的建设的重要途径。“嵌入式党建”是在制度主义的基本理论前提下,结合高校党建的特点和问题应运而生的一种研究生党建新机制。具体涵义是指,高校党建理论工作者和实践工作从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行为建设三个层面有效嵌入研究生日常管理工作,把研究生个体诉求与群体偏好相结合,始终贯穿服务理念、整合利益诉求、提高培养质量、创新基层党建的一种新模式,其实质是“外生性制度”或“嵌入式制度”在研究生党建领域的应用和发展。

从制度嵌入方面开展党建研究,理论界在不同的研究层面和领域已经取得一定成果。例如吕勇刚、杨传社等在对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开展研究时就运用了“嵌入式制度”建构的视角[  参见吕勇刚:《非公经济组织党建:一种嵌入性的制度建构》,载于《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2年第6期;杨传社:《制度嵌入下非公经济组织党建面临的困境及化解》,载于《学习月刊》2013年第8期。];孔娜娜等则提出了社区党建层面的嵌入式党建概念,探索了社区党建的经验模式与路径选择[  孔娜娜、张大维:《嵌入式党建:社区党建的经验模式与路径选择》,载于《理论与改革》2008年第2期。];据已有资料观察,最早使用“嵌入式制度”分析高校党建的是蒋达勇,其在《高校党建:一种嵌入性的制度建构》一文中不仅详细论述了高校党建的实质——一种嵌入性的制度类型,而且分析了“内生性制度”与“嵌入式”制度的内涵、区别、应用以及高校党建制度建设需要注意的问题等[ 参见蒋达勇:《高校党建:一种嵌入性的制度建构》,载于《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年第6期。];国内最早把制度嵌入运用到研究生党建的高校为华中师范大学。该校提出的“嵌入式党建工作法”,从理念嵌入、组织嵌入和活动嵌入等层面创新研究生党建理念和工作方法,维护和服务研究生群体利益、提升研究生整体培养质量,取得了良好效果。

制度嵌入是一种“嫁接”,其适应性应该从理论性、实践性和存活度等层面多维考量。制度过密或生硬容易造成“水土不服”,反而给已有工作增加负担,降低工作绩效;制度过疏或弱化容易造成“营养不良”,进而使已有工作产生松弛和懈怠,也会降低工作绩效。因此,如何提高嵌入的有效性是制度嵌入必须考虑的问题。从其内涵、地位和作用程度而言,嵌入式党建在理论合理、适应实际的前提下,围绕高校党建展开的各项活动、制定的各项规定能够较好地促进高校发展、获得校园主体的广泛认同。因此,吸收“嵌入式制度”的合理内核并应用于高校党建,尤其是研究生党建,从理论上创新研究生党建并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最终促进研究生党建的新突破、新发展是一项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的重要举措。

三、功能与现状:研究生党建的应然与实然

当前,随着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浪潮席卷全球。国家发展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依赖于掌握和具备了先进知识和技术的高素质人才,尤其是青年人才的多寡。习近平指出:“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要坚持立德树人,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 《习近平就高校党建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中国教育部门户网站(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6629/201501/182856.html)]。这意味着对广大研究生的理论、政策和知识水平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如何引领处于国家教育体系顶端的研究生群体思想,使之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中坚力量,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研究生党建必然面临的重要任务。

(一)研究生党建的应有之义

研究生是我國教育体系中学历最高的群体,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中坚力量。如何使研究生提高素养、坚定信念,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研究生党建工作业已成为高校党建工作重点的关键因素。“社会主义事业能不能巩固和发展下去,中国能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强盛不衰,关键看我们能不能不断培养造就一大批高素质的领导人才”[  《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44页。]。可见,研究生的思想观念不只是个人认识问题,而是关系校园稳定、社会安定和国家全局的问题。因此,只有不断加强研究生党建工作,充分发挥研究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发展优秀研究生入党,才能促进高校形成良好的政治氛围,保障高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当前研究生党建的困境分析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校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研究生的招生规模及在校生数量逐年增加,研究生党员队伍也在逐渐扩大。年龄、学历和机会等优势,使研究生党员数量、比例远远高于本科生,这为高校党组织注入了新鲜血液,给高校党建带来了生机与活力。不过,研究生自身存在的问题也给研究生党建带来了挑战和困难。对此,学术界普遍有以下几类看法:

常瑞(2011)认为当前研究生党建存在的问题主要有:研究生生源差异化、认识多样化和学习生活特殊化等特点使党建工作面临新挑战;研究生党建工作的教育内容和形式过于单一,缺乏连贯性和实践性;研究生党员教育管理和监督评价体系缺乏有效衔接[ 参见常瑞:《高校研究生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载于《中州学刊》2011年第5期。]等方面。龚惠香、林伟连(2003)等人则认为研究生在入党意愿和动机、党员形象评价和党员教育、研究生党支部建设[ 参见龚惠香、林伟连《新时期研究生党建工作的现状及思考》,载于《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3年第7期。]等方面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这严重影响了研究生党建工作的顺利开展。潘建红、贾钢涛(2005)等人则主要侧重从研究生群体特点:总体素质较高,个体差异不小;注重专业研究和学习,淡化政治学习;律己甚严,示他不足;功利性曾倩,奉献精神减弱[ 参见潘建红、贾钢涛:《创新研究生党建的思考》,载于《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5年第3期。]等方面提出创新研究生党建的策略和方法。刘兆磊也认为党员队伍扩大、承载压力增强、学习阶段分散、组成结构复杂[ 刘兆磊:《高校研究生党建工作的机制优化和载体创新》,载于《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5年第3期。]等问题对研究生党建造成了一定的挑战和困难,并认为这种挑战必然促使研究生党建工作的机制优化和载体创新。夏祥伟(2004)则从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沟通渠道、长远规划以及工作主体等角度对加强研究生党建工作[ 参见夏祥伟、尹博:《加强研究生党建工作的对策思考》,载于《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4年第1期。]的对策进行了思考。

按照制度主义的视角分析已有研究可以发现,当前研究生党建存在的问题主要可归纳为三点:

在制度构建主体方面主要表现为基层党组织建设不够完善,专职研究生教育管理干部缺乏,研究生党支部书记素质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等现状;在制度构建媒介方面,主要存在研究生党支部活动方式单一,党建工作观念及方式落后于实践,党建工作机制、体制创新不足,党员教育管理和监督评价体系缺乏有效衔接等现象。在制度构建目标方面,主要存在研究生的生源差异化、认识多样化,总体素质较高、个体差异不小,入党意愿和动机较复杂,注重专业研究和学习、淡化政治学习,律己甚严、示他不足,功利性增强,奉献精神减弱,学习阶段分散、承载压力增强等现象。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从制度构建主体、构建媒介以及构建目标方面三管齐下,提高高校党务工作者工作能力、转变工作意识,创新党建工作体制、优化党建工作载体、完善党建工作评价机制,结合研究生群体特点和学习特点、端正研究生入党意愿和入党动机、提升党员素养和形象等方面多个维度、多个层面展开工作,从外部规范研究生的行为习惯,从内部重塑研究的思维理念,最终实现外部嵌入的自觉内化,达到研究生党建的最终目标——为党和国家培养高素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四、外嵌与内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研究生党建中的传播路径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从大处而言,一个国家有自己的国法;从小处着眼,一个家庭有自己的家规。无论是国法还是家规,其本质都是制度。从前文分析可见,制度在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但僅靠“嵌入式制度”外部约束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例如现实生活中的贪腐问题就是无视党纪国法的典型。侥幸心理、法不责众心理的人越多,“嵌入式制度”的约束力就越小。因此,制度构建的关键是如何将“嵌入式制度”转化为“内生性制度”,实现“外化于行”到“内化于心”的转变——这应该成为研究生党建的工作思路和目标。因此,我们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为例分析研究生党建的工作思路和目标。

(一)外嵌:“嵌入式党建”的规范意义

作为一种意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宣传、贯彻及落实。研究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先需要宣传主体即高校党务理论和实践工作者从教育、实践及舆论引导等方面发挥外部嵌入优势,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标准规范研究生个体和群体行为。

1.常态化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

核心价值观的养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不应该是“一阵风”,而应该成为一种“新常态”。加强研究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最直接、最显著的“常态化”方式就是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以往的思想政治教育课往往存在内容单一、缺乏趣味、理论与实践脱离的问题,这需要在日后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重点完善和改进。例如,思想政治教育课要符合研究生思想和生活实际、关注当前时代和国际背景、注重思想性、道德性以及趣味性等,使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生活化,将言传与身教相结合,最终实现研究生价值观的内化。

同时,常态化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还需要创造特殊的文化环境。这种常态化效果的实现在不知不觉、潜移默化的情感沟通、思想感化和行为习惯的养成中逐渐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念,其教育具有目的深层性、方式渗透性、倡导学生自主性等特征。例如,以必修、选修等方式开设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通识课程,利用楼层宣传栏、报刊宣传窗、名言警句等宣传研究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思想,让学校资源充分发挥教育功能,使研究生受到感染和熏陶,让研究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主旋律。

2.制度化创新研究生党建工作机制

机制创新,即整体为优化各组成部分之间、各要素之间的组合,提高效率,增强整体实力而在各方面进行的创新活动。从制度构建的重要性而言,创新研究生党建工作机制必须实现制度化:

首先,要进一步优化研究生党建管理模式。把学校党委、学院党委、研究生党支部三者结合起来,积极发挥学校党务工作者、院系辅导员、研究生导师、研究生党支部书记等管理主体的作用,有效衔接、分工明确;其次,要进一步优化党支部设置方式。根据研究生生源结构、专业设置、群体特点等设置支部,把临时支部设置与常态支部设置结合起来,把学生社区支部建设与学院整体支部建设结合起来,把横向支部设置与纵向支部设置结合起来,确保支部建设的稳定性和联系性,便于开展党支部活动;第三,要进一步优化党员发展程序。发展程序的规范与否事关党员队伍质量的好坏,在发展研究生党员时必须本着“宁缺毋滥、精益求精”的原则,严格按照《党章》发展党员,同时对于表现优秀、思想进步的积极分子要积极吸纳、优先发展;第四,要进一步优化考核评价机制。研究生群体的关注点在于专业学习和知识再生产,完成课程学习,进行科学研究,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等,这就要求党建考核评价体系要实现“德”与“智”的协调发展,评价内容应该侧重研究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以及奉献精神的养成等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素。

3.规模化锻造研究生党建工作队伍

研究生党建队伍包括学校、二级学院党务工作者,研究生导师和研究生辅导员,学生党支部书记、学生干部等三个层面。这支队伍的数量规模、素质高低,关乎研究生党建质量的优劣;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重视程度,关系研究生理解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领会和内化程度。因此,积极锻造规模化、高素质的研究生党建工作队伍至关重要。

在此背景下,高校党委、二级学院党委要在研究生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发挥舆论导向作用。通过定期举办有学校领导、各职能部门及院系负责人等参与的“教授午餐会”、“我与教授面对面”等形式新颖、内容充实的活动向研究生传递一种积极、和谐的学术和生活氛围,使他们感受到学校的关怀。当前,大部分高校都实行研究生导师负责制,这就要求研究生导师要树立教书育人的责任意识。一名合格的导师不仅要负责指导研究生的科研和论文,还要注重培养研究生的思想品德和学术道德,积极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研究生辅导员是研究生党建的重要节点。面对研究生群体的特点,研究生辅导员在开展研究生党建工作时,要切实转变以往事务型工作的观念,逐步增加对研究型工作的探究,尤其是研究生心理素质方面的研究,尽可能了解研究生群体特点,及时帮助研究生解决各类问题;研究生党支部书记、学生干部是研究生党建的细胞,这就要求他们一方面要遵循学校党委、学院党委的部署开展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例如组织学习党的会议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等;另一方面,也要积极组织研究生开展各类文化、科技和学术交流活动,增进研究生对先进文化的理解、拓宽研究生的学术视野等,真正发挥作为研究生党建抓手的功能。

4.形象化发挥校园媒体的舆论阵地

作为高校思想文化建设的主要舆论阵地,应充分利用校报、校园广播电台、教育电视台和校园新闻网络等校园媒体,大力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正确的舆论导向。

首先,要积极发挥互联网的功能。随着国际互联网的蓬勃发展,网络在校园媒体中的影响力日益凸显,通过“建立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站,能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容以声像结合、图文并貌的形式展示出来,使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更具有特色和吸引力”[  赵安民、李卓:《研究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价值取向和路径探究》,载于《社科纵横》2013年第5期。];其次,要积极发挥校园纸质媒体的作用。为扩大自身影响力、宣传自身优势等,高校一般都设有校报、研究生报的报纸媒体,要充分发挥校报、研究生报的引导作用,定期推出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专题等,积极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意义等;第三,校园广播和电视等也是可以充分利用的宣传媒介。在固定时段可以把十八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新理念同研究生真实的校园生活相结合,穿插评价社会的时事热点等内容,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研究生群体中的影响力推向一个新高度。

从外嵌而言,培育研究生群体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诸多方式、方法,需要不断在实践过程中积极探索。同时,高校在深入学习和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候,应该注重学习其他高校或地区的先进工作经验和做法,例如山东省高工委实施的“努力打造弘扬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战略高地”的做法和湖北省高工委实施的“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值得其他高校和地区学习和借鉴。[ 参见《第二十三次全国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发言摘登》,《中国教育报》,2014年12月31日,第6版。]

(二)内化:“嵌入式党建”的重塑价值

制度构建的终极目的不是对目标主体进行约束,而是实现价值的主体内化。嵌入式党建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正是重塑研究生的价值观,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外化于行”到“內化于心”的过程。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一样,“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 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4年5月5日,第2版。]。因此,作为我国教育体系最高层面的学生群体和研究生党建的目标主体,研究生应该积极发挥自身主动性,内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念和要求。

1.研究生应该具有宏大的家国情怀

自古以来,中国就有“家国一体”的传统,没有国家的强大、民族的富强,就没有家庭的富裕、个人的发展。个人是组成社会的基本要素,也是社会价值观的逻辑起点。社会价值观的凝练,取自于所有人在社会行为中所逐步形成的共识;社会价值观的实现,归根于每个人的执守。所以,每个社会个体应当首先注重自身修养的塑造,要讲求社会交往中的友善、诚信,要讲求社会分工中的敬业、职守,要讲求社会责任的担当及对民族、国家的热爱。然后,才会有更高层面的社会价值观的凝聚和实现。研究生群体是中国未来几十年国家发展、民族强大与否的中坚力量,不仅需要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还应该积极培育“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家国情怀,这是研究生作为未来国家主人必须具备的理念。

2.研究生应该树立正确的社会准则

社会是由人组成的,社会环境的概况归根结底取决于个人。对于社会个体而言,他所期盼的良好社会环境及所要求的个体行为,正是他自身所应当首先做到的,只有改变自身,才能最终改变社会;只有自身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才能在整个社会树立核心价值观。从历史苦难中重新崛起的中华民族在强调“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家国情怀时,也注重社会层面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这是国家政治文明与民族发展愿景的综合体现。研究生阶段是校园生活的最后时期,与之相随则是步入社会,发挥自身对社会的贡献和价值。如果在研究生阶段依然没有树立正确的社会观念、具备完善的社会准则、掌握基本的社会技能,一方面不利于研究生个体提升生存、适应以及改变社会的能力,造成个人职业生涯的缓慢发展和停滞;另一方面不利于整个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阻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的整体进程。因此,在如何帮助研究生内化“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正确的社会准则是研究生党建的重要任务。

3.研究生应该恪守良好的行为规范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追求,更是当代青年学生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作为未来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研究生不仅需要具备宽广的学术视野、深厚的学术素养、扎实的专业技能,还应该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基本的公民素养。这就要求研究生应该从我做起,从自身实际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恪守良好的行为规范。一是要从我做起。每个研究生都应该坚守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取向,始终不忘为祖国繁荣发展、社会文明进步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对于校园生活中存在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决反对、自觉抵制。在他人遇到困难时应该尽己所能、无私奉献;二是要从自身实际做起。不管从事任何工作,做好本职工作就是敬业。研究生的本职工作就是学习,只有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才能在踏入社会后自觉的承担起其职业对社会、对他人的责任和义务;三是要从点滴小事做起。作为研究生个人,除了要从自我做起,要从自身实际做起外,还要从点滴小事做起。要想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社会生活中的各个方面,通过时时、处处、事事的日积月累,积小善为大善来实现。

4.研究生党员应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研究生党员是学生群体中的精英和先进分子,他们活跃于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充满了青年学生的朝气与活力。在学生思想、学习、科研和生活等方面发挥着先锋模范作用”[ 林海燕、马伟宁、赵金方、邵吉民:《研究生党员如何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载于《中国高等教育》2011年第9期。],是研究生党建工作成效好坏的重要指标和关键。作为一名研究生党员,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应当高标准、严要求,切实发挥示范引领和模范带头作用:首先,要在政治素质上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研究生党员应该主动、自觉地进行政治理论学习,并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变为自己的思想,真正地做到“不但在组织上入党,而且在思想上入党”;其次,要在学习上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研究生的首要任务是学习,只有不断加强自身个人文化修养,才能让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得以发挥,才能带动周围的学生共同进步只有学好了文化知识,才能更好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第三,要在工作上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各类学生组织为研究生党员提供了施展身手、发挥特长的好地方。研究生党员应该利用这些锻炼的机会,努力培养自己的工作、组织和与同学们和睦相处的能力,从而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第四、要在生活上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研究生党员要带头树立良好的生活作风,这就需要从身边小事做起,要时刻注意和同学们保持良好的关系,通过平时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融洽与同学的感情。此外,大学生党员还应注意观察,及时发现同学在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并想办法帮助解决。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价值观是人类在认识、改造自然和社会的过程中产生与发挥作用的……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核心价值观必须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的历史文化相契合,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的人民正在进行的奋斗相结合,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需要解决的时代问题相适应。”[ 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4年5月5日,第2版。]价值观不像一项改革措施、一条惠民政策那样具体实在,但价值观的能量极大。恰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根植传统思想、影响社会千年,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现实着力点,符合中国的具体实际,符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理念,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新部署、新要求,是符合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正确价值观,对当代中国社会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意义深远的。对此,我们无需遮掩、不必心虚,反而应该大张旗鼓地讲、理直气壮地讲。

通讯地址:

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杨桥湖大道8号湖北经济学院人文艺术楼117A室。

联系电话:

冯连军15623210909

电子邮箱:fenglianjun@126.com

作者:冯连军

研究生党建论文 篇3:

加强创新实践积极推进研究生党建工作

摘要:加强研究生党建工作,既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遵循高校教育规律,符合高校党建工作要求。目前,研究生普遍存在课程繁多、科研任务重、就业压力大、闲暇时间少等问题,从而忽视了政治理论水平的提高,造成研究生党建工作与专业培养相脱节;研究生党员教育、培养、考核、激励制度弱化,基层党组织重发展、轻教育管理的思想较严重;高校基层党务工作队伍薄弱等突出问题。为深入了解高校研究生党建工作现状,找准、剖析和解决当前高校研究生党建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从而更加科学地认识研究生群体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研究生党建工作,掌握其规律性,不断探索研究生党建工作的新思路和新方法,便成为紧迫课题和重要任务。

关键词:高校研究生;党建工作;现状;对策

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的最高层次,是高等教育结构中一个相对独立的层次。加强研究生党建工作,是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高素质创新性人才的需要,研究生政治思想教育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研究生的培养质量。2010年11月教育部出台相关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意见》,其中内容包含了高等学校要加强研究生基层党组织建设,要加强研究生党支部建设的制度化和规范化,要积极探索符合研究生特点的组织生活形式,提升研究生党员教育的有效性,引导研究生党员在创先争优中加强党性锻炼,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所以,加强研究生党建工作,既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遵循高校教育规律,充分发挥高校党建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引领作用。为深入了解高校研究生党建工作的现状,找准、剖析和解决当前高校研究生党建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研究生党建工作,掌握其规律性,不断探索研究生党建工作的新思路和新方法,便成为紧迫课题和重要任务。

一、研究生党建工作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日益扩大,研究生党员的数量不断的增多,许多高校的研究生党员的数量接近或超过研究生总人数的50%,但是研究生党员群体目前还存在着一些共性的问题:党性原则不强,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明显;入党后缺乏再教育,出现不思上进、急功近利等现象,没能发挥好先锋模范作用,甚至出现违反校纪校规的现象;还有极个别的研究生入党动机不纯,对党的认识模糊。这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招生规模扩大,带来的研究生差异化更加明显,高校党建工作出现了一些值得重视的问题,有些问题是个体现象,有的具有普遍性,都应引起足够的关注。

1.研究生党建工作与研究生专业培养相脱节。目前研究生学制不尽相同,申请学位论文答辩需要2.5~5年时间。研究生普遍存在课程繁多、学习任务重、科研压力大,因而业余时间相对较少等问题,对研究生教育的着力点主要是研究生学习和科研能力的提高,缺少思想品质层面的投入,忽略党建工作;研究生在校期间,学习和科研任务较重,还要参与导师的项目和课题研究。在申请学位时还需要在具有权威性和影响力的期刊杂志上,发表一定数量本专业领域的学术论文,科研和毕业的压力造成研究生更加注重专业学习,政治学习淡化。造成研究生支部开会时党员缺席现象严重,无法真正保证研究生党员思想教育的质量,影响了党建工作的效果。

2.研究生基层党组织重发展、轻教育管理的思想较严重。党员教育、培养、考核、激励制度弱化,重视入党前的考察培养,缺乏入党后教育管理的现象。各个研究生支部对于党员的要求没有统一的标准:有个别支部把研究生学习成绩作为考核党员的唯一标准,盲目地追求党员数量而忽视了质量;再加上目前面临着严峻的社会压力和就业形势,为了给研究生创造良好的就业机会,增强研究生就业优势,进一步提高学校就业率;多数研究生党支部把重点工作放在发展新党员上,忽视了入党后党员的再教育工作,导致部分研究生党员表现出党性原则不强,党员先进性体现不明显,大大影响了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的发挥,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研究生党建工作的开展。

3.高校基层党务工作力量薄弱。随着高校研究生人数急剧攀升,导致研究生的管理工作量的增加,党员教育工作队伍建设不够健全、稳定,甚至有的研究生党员的教育与管理由本科生年级辅导员监管,这些老师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本科生的日常管理和组织发展上,使得很多研究生党员失去再教育的机会,降低对自己的要求,淡忘自己党员的身份,更不用说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4.党建与科研工作结合不够紧密。研究生在校时间短、毕业论文要求高,导致其往往只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关心实验的进展,从而忽视了自身的政治理论水平。这样重专业轻思想的行为直接加大了研究生党建工作难度,使其难以实现量化管理。目前研究生党建工作与科研工作基本脱节,若这样下去,研究生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将难以保证。

5.导师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导师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和条件,是因为导师在研究生们的生心目中具有较高的人格魅力和威望,专业造诣较高,治学态度严谨,政治理论素养较高。导师通过在日常的课程教学和科研活动中,将学生的德育和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其中,开展党建工作更具针对性。但由于传统观念、制度评价体系等多种原因,导师把精力放在了“教书”和“科研”上,而忽视了“育人”;学校在研究生导师的评聘、考核也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和有效的惩戒措施,难以调动导师参与党建工作的积极性,致使人力资源的浪费,导师游离于研究生党建工作之外。

二、加强研究生党建工作的对策

1.加强先进性教育,构建学习型研究生党支部。加强党支部建设,规范党务工作,加强党员教育,以开展“凝聚力—创新,五个一工程”为契机,增强研究生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首先在教育机制上,要着眼于提高素质、增强党性、发挥模范作用的教育目标,各二级党组织负责人是关键,要深入研究生党支部,并带头学习交流,形成校、院、党支部三级有效衔接的工作机制。各学院研究生党支部要在工作中主动进行党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的教育。校院两级党组织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以及党性教育,用先进的理论知识武装他们的头脑,使其政治理论水平得到提高。其次是在教育的形式与方法上,要注重多样化、常态化,在综合素质培养、社会实践、党性锻炼活动中进行研究生党员的先进性教育,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教育方式中更好的接受党性教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科学合理定位和实现自我价值。

2.创新党支部活动形式与内容,增强党支部的凝聚力与战斗力。针对研究生科研任务重,学术活动频繁的特点,创新研究生党支部组织生活,可以从活动的形式与途径、内容与载体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在活动形式与途径上,充分发挥现代信息化技术优势,克服时空限制,结合传统的工作方法,建立党支部网站、博客、QQ群、飞信等形式开展组织生活。在党支部网站上开设时事政治,热点难点问题,党史资料,专题学习等板块,利用业余时间自主进行学习和交流。通过网络在线交流、理论研讨、党员感言等网络形式,党务工作者和研究生党员之间可以通过网络进行沟通,调动研究生党员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不断拓展党建工作新阵地。二是,党支部也可依托研究生党员的专业知识优势,建立高校红色理论社团,构建研究生党员校外实践平台。通过社会调查与社会服务等校外实践活动等多种载体来开展组织生活,在实践中接受教育服务社会,培养其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

3.创新党建工作机制,为党支部作用发挥提供制度保证。研究生的党建工作在遵循基层党建工作一般规律的同时,要根据研究生群体的特殊性探究其独特的内在规律,来促进研究生教育工作的全面发展。在日常实践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结合高等教育的特点,不断探索和完善研究生党建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技能的高素质人才。一是建立和完善研究生党建工作的教育管理制度。包括研究生党员的思想汇报、联系群众和学习考勤制度等,让研究生党员在提高学习和科研水平的同时,始终牢记组织的要求与党的宗旨,严以律己,以身作则。二是完善研究生党支部工作制度。包括党支部大会制度、党员民主评议制度、“三会一课”制度、组织生活制度和党员发展公示制度等。使研究生党支部工作形成统一的标准和模式,在开展工作时有方向,有目标,科学规范地开展支部建设。三是建立健全考核评价机制,包括党支部和党员的考核。在其内容方面,既要考核研究生党员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和党支部常规工作的开展情况,又要根据研究生支部及党员的特点,把党员和党支部参与服务群众、社会实践、学术科研等活动方面的表现作为重要的考核指标。采取党内自评、互评、群众评议以及公开答辩等多种形式,使评价更为全面,建立年度考核档案,将研究生党员党支部活动的参与度、平时学习和科研能力的表现等作为评优评奖的依据。并采取一定的激励措施,形成创先争优的良好氛围,促进党员队伍的优化和党支部工作的科学化发展,从而更好地发挥研究生党员在学风建设和科研等方面的先锋模范作用。

4.提高党建工作者的水平,发挥导师的作用。随着高校研究生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研究生党建工作越来越突显出它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要对庞大的研究生党员队伍进行有效的培养教育管理,充分发挥研究生党员和党支部的先锋模范作用,保持研究生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关键是要建立一支政治上可靠、知识面广、能力素质强、业务水平精、作风正派的优秀专兼职党建工作队伍,这是提高研究生党建工作水平和保障党建工作质量的重要前提和保证。学校党委要高度重视和加强研究生的党建队伍建设,形成党委书记、主管研究生教学工作的院长、辅导员、导师、党支部书记之间的互动协作机制。尤其是要充分发挥导师的主导作用,使党建教育与科研创新相结合,导师不仅仅是研究生学术水平的指导者,更是研究生人格魅力的培育者。在高校研究生培养阶段,实行的是导师负责制,导师应当是研究生德育工作的第一责任人,他们不仅要成为专业的导师,而且要成为人生的导师,学校应加大力度建立和健全导师育人的评价与激励机制,加强对导师参与党建工作的正面引导。把做好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工作的能力和表现,作为遴选和考核导师的必要条件与重要指标。规定导师在研究生党建工作中的具体内容,把党建工作和培养学术科研紧密结合,不仅可以提高研究生党员的积极性,而且能充分发挥导师对研究生的教育作用。

新时期研究生党建工作面临着许多的问题和挑战,加强研究生党建工作是一项常抓不懈的任务。对于那些不断出现的新形势和新内容,我们应转变研究生党建工作的思路、改进工作方法,在顺应时代发展的同时,满足研究生越来越多的成才需求。在理论和实践上积极探索,不断创新,以更加理性、科学、务实的工作态度,保证研究生党建工作的正确导向。加强研究生党建工作,还要根据研究生的时代特点,积极探索正确的高校组织生活形式,以科研学术活动为载体,形成研究生“党建带学术、学术促发展”的良性格局,提升研究生党员教育的有效性,引导研究生党员加强党性锻炼,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我们相信,只有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内涵建设,构建和谐校园,才能开创研究生党建工作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意见[EB/OL].(2012-01-13)[2012-06-11].

http://graduate.sysu.edu.cn/Item/3288.aspx.

[2]梁飞琴,等.校院两级管理体制下医学院校研究生党建工作探讨[J].咸宁学院学报,2012,(9):28-31.

[3]李霞,等.浅议研究生党建工作建设[J].科学管理,2012:15-16.

[4]唐德先,等.强化到是责任扎实推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以华北师范大学为例[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2,(5):54-56.

[5]宋时言,等.抓好“五个结合”构建思想政治教育新机制[J].中国研究生,2012,(11):28-31.

基金项目:江苏省2012年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课题。

作者简介:马革兰(1972-),女,江苏南京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兼副院长,副研究员,博士在读,研究方向: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生教育与学位。

作者:马革兰,马迎慧

上一篇:反社会营销论文下一篇:物权法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