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商会组织党建研究述评

2023-02-12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以来, 我们党根据时代变化和实践发展不断加强和完善基层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商会的党建问题也引起很多学者的关注和研究, 并取得了诸多成果。梳理学术界对商会党建研究的状况, 并对相关问题作出探讨以推动商会党建研究的发展, 对新时代下增强党的执政能力、推动“两个健康”的发展、提高政府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关于商会组织的概念研究

商会组织党建基本含义的重点是对商会组织概念的辨析, 学术界对商会组织概念已经具备了最基本认识, 即商会是介于政府和企业之间的经济组织, 是由经济界人士或者经济集团创立, 由经营同一行业或同一经商区域的商人设立的一种民间经商组织[1]。在党建研究中, 学者们对商会组织的界定主要是立足在对社会组织的认识上。从概念的范围上, 严宏把包括行业协会、商会和社会团体等在内的新社会组织定义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在改革开放实践中产生的、以提供社会公共服务和产品为主要内容的、相对独立于政府和企业的社会组织[2]。其中包括行业协会、商会。从功能、效用上, 李德提出:社会组织是参与社会建设的重要力量, 是社会力量的组织化形式, 在提供社会服务、整合社会资源、培育社会责任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3]。行业协会是社会组织发挥作用的主要构成部分。乔彦斌从组织性质上作出界定:行业协会, 是经济领域的社会组织, 是某行业内企业主体自愿参加、以保护和增进会员利益为目标的经济类社会团体, 是社会团体中的重要类型, 具有市场性、行业性、会员性、非营利性和互益性等特点[4]。

根据对文献的整理发现, 学术界对“商会组织”与“行业商会”、“协会组织”、“行业协会”、“民间商会”等词汇交叉通用, 在特定词义上和特殊语境上的具体运用稍有不同, 但并不影响读者基于概念对象所阐发的理解。可见, 学术界对商会组织的概念界定及其分类有许多讨论, 尤其是在党建视域下商会组织的功能、定位、形式、性质、构成人员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较为丰富。但我们也看到, 对商会组织概念的间接定义过于集中, 且作出定义的尺度和方向不尽一致, 在称呼和使用上更是存在模糊地带, 难以形成具有广泛共识的清晰界定。

二、关于发展商会组织党建重要价值的研究

商会组织是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握指成拳”、“抱团取暖”的有效组织途径, 在商会组织中发展和加强党的建设具有重要价值。

第一, 有利于推动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发展。刘先春和王小鹏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建构逻辑的高度分析了商会组织开展党建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他们提出:构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党建体系是新时期党建理论创新发展的必然要求, 是解决党内存在问题的现实需要, 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需要[5]。

第二, 有利于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李学斌也认为社会组织党的建设是党建工作的重要方面, 加强社会组织党的建设是规范管理社会组织的现实要求[6]。沈祖文从促进党内和谐和社会和谐的角度, 提出:加强异地商会党建工作, 是实现“两新”组织 (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 党的组织、工作双覆盖的需要, 有助于促进异地商会的健康发展, 有助于把异地经商办企业的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团结和凝聚在党的周围, 不断扩大党的群众基础, 使党对商会这个新社会组织的领导力和影响力不断增强, 党的执政地位不断巩固[7]。

第三, 有利于推动商会组织健康发展。乔彦斌从四个层面阐述了加强行业协会党建工作的重要意义:一是党中央和政府高度重视行业协会的发展;二是行业协会组织已经成为我国社会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三是行业协会组织已经在社会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四是行业协会组织党建工作离党中央提出的目标还有较大差距[4]。因此, 迫切需要加强商会组织的党建工作。

可以看出, 学者们普遍对在商会组织开展党建工作给予了肯定性支持, 围绕发展党建理论、扩大党的执政基础、推动政党现代化、促进社会和谐和增进基层民主等方面作了充分论述。但对在商会组织开展党建工作价值的认识上还基本停留在宏观层面, 对上层决策的理论性论证重复较多。对中观层面的社会阶层意义和对微观层面非公经济人士的个人影响, 还鲜有涉及。

三、关于商会组织党建发展的限制性因素研究

学术界普遍认为, 我国现代商会作为一种新兴的社会组织, 其党建工作的开展并无现成的经验可循, 面临着一系列新的问题与挑战。

第一, 认识不足, 定位偏差。秦海涛和王世谊认为新社会组织党的建设存在的比较突出的问题表现在:一是对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二是党组织职能定位不清;三是党组织权责不对等[9]。江苏省工商联课题组则立足江苏省近年来商会党建的现状提出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重点提出商会党建工作重视程度有待提高[10]。学术界争鸣之处聚焦于商会的党组织“管什么?”问题。李学斌提出商会党建不仅要做到组织覆盖, 更要实现工作覆盖的目标, 大多数学者也秉持这种观点。但檀雪菲和宋晓梧等提出不应当对社会组织的日常具体业务。上升到学理论证的高度, 最根本的是要回答“商会党组织的定位”问题和其权责问题, 对于这一点目前我国的学者们还未有充分关注, 需要后来人的更多探索。

第二, 主体异质, 工作冲突。檀雪菲借助决策学理论对商会党建进行了不可行性论证, 提出:党建工作的行为主体与新社会组织运转的主体之间利益并不一致;缺乏专门的党建工作者;党组织不干涉业务工作的边界;党组织的工作方式与新社会组织工作方式的冲突[11]。人民论坛专题调研组基于杭州市近年来“两外”组织 (外地来杭企业和外地来杭商会) 的数据调查研究, 提出党组织有四难制约了“两外”党建的发展:第一, 素无定制, 无章可循;第二, “小马拉大车”, 不堪重负;第三, 工作对象日趋复杂, 领导手段日益匮乏;第四, 制约多元, 心有余而力不足[12]。

第三, 体制不顺, 管理欠缺。体制和管理问题及其衍生的具体问题, 学术界有较多讨论。束锦基于镇江市新社会组织发展现状的数据调查, 认为其党建工作还存在以下困境:新社会组织中党员的流动性较强, 党组织组建率不高、覆盖面较小, 新党员发展存在困难;新社会组织中党组织活动次数较少, 活动经费缺乏制度性保障, 活动内容与方式缺少创新;党组织的影响力和渗透力有所减弱, 党员的权利义务难以平衡, 其先锋模范作用难以发挥;党建工作管理机制不顺, 存在管理交叉、管理缺位等问题, 党建责任难以落实[13]。

综上所述, 商会党建面临着一系列的困境与难题, 学术界的研究也越来越重视这些问题, 更有政府牵头的课题组开展了调查研究, 从党组织定位、党建管理体制、党建保障机制、党员流动性、商会组织复杂性等方面描述了商会党建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但是, 学者们对这些问题和原因的梳理没有总结出商会党建难题的规律, 研究的示范意义不明显, 政策制度层面的问题不够深入, 具体党建工作实施层面的问题较少涉及。

四、关于扩大和加强商会组织党建的对策研究

学术界对于商会组织党建的主要研究方向, 从最初对商会组织认识问题的讨论和对党建政策的论证性解读, 开始转变到更多地关注商会组织党建工作在实际开展中面对的内外部困境及对策。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引起了学术界这一转变的重要节点。目前, 学者们对扩大和加强商会组织党建原则、对策的探索不断深入, 研究成果较多。

第一, 加强认识, 明确原则。为了加强对商会组织的领导, 促进其健康发展, 更好地发挥其在推动社会和谐与发展中的积极作用。束锦建议:统一认识、正确定位, 加强对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引领要充分认识到新社会组织是党和群众工作的重要阵地[13]。江苏省工商联课题组在调研报告中也强调:充分认识党建在推动统战工作向商会组织有效覆盖中的重要作用[10]。同时, 需要进一步明确商会组织党建的工作原则。

第二, 健全机制, 理顺体系。秦海涛和王世谊提出方案:一是借鉴京、沪、渝经验, 成立专门工作机构;还需要其明确工作职责, 建立上下贯通的管理体系, 党政齐抓共管。二是创新党建工作机制, 整体推进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要做到创新新社会组织中党组织的建设模式, 创新新社会组织中党组织的活动机制, 创新新社会组织中党建工作正常运转的保障机制。三是探索构建科学规范的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综合考评机制。具体考量要素是:第一, 新社会组织的活力和实力;第二, 新社会组织的内部和谐度;第三, 新社会组织的外部和谐度[9]。分类指导、整体推进。

第三, 培养骨干, 创新办法。乔彦斌提出:一是建立健全行业协会党建全覆盖的长效制度保障。首先是要确保每一个行业协会都要建立起与行业协会职能、规模相适应的党组织。其次是要培养和加强行业协会党建工作人才队伍。再次, 可以建立行业协会党建工作交流平台, 比如成立行业协会党建工作研究会。二是督促行业协会要坚持党建和业务两手抓, 以党建促业务。行业协会要紧跟党中央和国务院的改革形势, 坚持抓好行业宏观基本面。三是创新加强行业协会党建工作方法。四是坚持行业协会党建脱钩不脱管。根据中央精神, 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 实现人财物等的分离, 但是党建工作不能脱管[4]。

纵观目前学界对商会组织党建问题的原则、对策的研究涉及范围较为广泛, 但主要还是集中在明确商会组织党建重要性和必要性、提升对商会组织党建问题的性质和特点的认识、理顺党组织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党员管理和保障机制、培养和加强党建人才队伍这几个方向。一方面这些原则、措施主要是针对政府部门或商会党组织的上级党组织而言, 从商会组织本位出发的较少, 而从商会成员出发的几无可寻;另一方面, 目前学者们讨论的对策措施还主要停留在强调转变思想认识的层面, 较少涉及商会党建的具体实践, 能作出具有针对性措施的意见更少。目前学术界距较为完备、可行的对策建议研究预期还有不少差距, 很难有针对性的去把握商会组织党建的个体、地区等特殊性差异。

五、关于深化商会组织党建研究的思考

近年来学术界对商会组织党建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 但还存在较多不完善之处, 对一些焦点问题也尚未形成共识, 如首先需要解决的商会组织概念的界定和规范性使用问题、争鸣较多的党组织定位问题、经验研究较为欠缺的问题等。因此, 学者们需要不断完善研究的视角、内容和方法, 推动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第一, 进一步拓展研究视角。已有研究从单一学科视角出发的较多, 采用多种学科视角进行综合交互分析的成果明显缺乏, 还需要从其他学科的角度, 如历史分析视角和比较分析视角展开探索。现有研究主要是从宏观层面进行讨论, 大多数是理论推导和制度、政策的论证, 缺少从商会组织、商会党组织和商会成员角度去观察商会组织党建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原因, 研究视角需进一步拓展。

第二, 进一步丰富研究内容。从研究的主要内容上来看。一是进一步讨论商会组织与党组织关系, 探索商会组织发展党建的内在基本要素及影响因素, 对商会党建发展中党组织的定位问题展开研究。二是深入探讨商会组织党建发展中中观层面的社会阶层意义和对微观层面的商会会员个人意义。关注商会党组织能人群体的相关问题;结合商会成员投身商会党建活动的实际情况, 探索成员对商会党组织认识问题和对党建工作的态度问题。三是对现有商会党建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原因进行具有针对性的深入梳理和分析, 总结出商会党建难题的规律, 深入探讨政策制度层面的问题和具体党建工作实施层面的问题, 增强研究的示范意义。

第三, 科学运用多种研究方法。从研究的主要方法上来看。商会组织党建的研究具有很强的政策性和现实性, 与我国不断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步伐息息相关。目前研究方法上以文献分析法居多, 进行深入发掘的个案研究较少。在分析其党建工作开展的基本问题时, 浅尝辄止, 讨论不够深入或不够全面, 少有从商会组织党建情况的基本实证资料入手探讨具体问题, 所以在以后的研究中需要结合更多实证调查的研究方法。总之, 商会党建工作的实践正在进行时, 对应的理论研究也应迎难而上, 科学运用多种研究方法, 推动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摘要:随着近年来党和政府对商会组织的认识和政策不断发展, 学术界对商会组织党建问题的研究也在不断加深, 在商会组织党建发展的含义、重要价值、限制因素、可行性措施等方面的研究已取得了诸多成果, 但也存在部分局限性, 所以有必要对近年来商会组织党建研究进行梳理。并据此为进一步拓展研究视角, 观察商会组织党建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原因;进一步丰富研究内容, 总结破解商会党建难题的规律, 增强研究示范意义;科学运用多种研究方法, 增强实证调查深度和效用等方面做出思考, 推动今后的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基层党建,社会组织,商会组织

参考文献

[1] 刘华光.商会的性质演进与制度安排[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9.2.

[2] 严宏.解读党建研究话语中的“新社会组织”[J].理论学刊, 2009 (11) :19.

[3] 李德.当前我国社会组织快速发展产生的党建新问题和新要求[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2016 (07) :35, 38.

[4] 乔彦斌.加强行业协会党建坚持脱钩不脱管[J].办公室业务, 2016 (16) :190-191.

[5] 刘先春, 王小鹏.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的建构逻辑[J].马克思主义研究, 2017 (06) :119.

[6] 李学斌.以创新精神加强社会组织党的建设[J].红旗文稿, 2017 (21) :32-33.

[7] 沈祖文.在浙商中构筑“坚强堡垒”——浙江异地商会党建的调查与思考[J].今日浙江, 2007 (04) :32.

[8] 乔彦斌.加强行业协会党建坚持脱钩不脱管[J].办公室业务, 2016 (16) :190-191.

[9] 秦海涛, 王世谊.新社会组织党建:现状、问题与对策——以江苏省为例[J].理论探索, 2009 (05) :55-57.

[10] 江苏省工商联课题组.工商联商会党建工作研究[J].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6, 27 (04) :22-27.

[11] 檀雪菲.关于新社会组织党建研究的若干问题[J].当代世界与社会义, 2007 (01) :68-71.

[12] 人民论坛专题调研组, 陶建群, 金雄伟.党建创新:“两外”组织的杭州娘家[J].人民论坛, 2010 (33) :67-6.

[13] 束锦.江苏省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问题及对策研究[J].探索, 2008 (02) :24, 28.

上一篇:基于快速响应的物流服务模块化形成机理研究下一篇:初中物理科学探究活动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