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博会与公共信息系统设计论文

2022-04-30

摘要:在网络环境下,针对受众群体多元化属性而存在的文字新闻传播与交流障碍问题,笔者从图形语言的角度,结合相应文字新闻的结构属性,浅析了图形语言应用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总结了图形应用的方法与原则,目的是增强交流语言共通性的同时,达到更为实质性的新闻传播目的。本篇论文重点论述自身研究的前期部分,即文字新闻交流障碍中图形应用的可能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世博会与公共信息系统设计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世博会与公共信息系统设计论文 篇1:

南京城市信息化设计与城市形象塑造

摘 要:信息化城市的建立是人类未来发展的理想与动力,信息交流方式的变革与创新为此提供支持,创造出更加理想的生活方式与生活空间。南京作为世界上重要的长三角都市圈的中心城市之一,信息传递的高效快捷将为其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与城市效能。而城市形象的定位功能也将带给城市居民精神抚慰与人文关怀,城市对独有文化的定位与坚守,让城市居民视城市为其精神家园,城市的文化定位将在城市的发展与嬗变中发挥灯塔的指向作用。

关键词:城市信息化设计;城市形象;文化定位

一、城市信息化设计与文化形象的时代背景

城市信息化设计是当前时代的一个时髦话题,信息化城市的目标就是打造全方位的立体化、数字化信息网络,建立生态化城市发展模式。信息化城市未来将信息与资源共享,城市的环境、交通、公共服务等系统将达到融合,借助网络媒介提供的技术支持,城市信息化将为我们带来便捷的生活方式与高品质的生活质量。

与此同时,将城市文化与城市形象融入到城市信息化的改造中,使城市的发展理念向更加广阔的空间延展。将城市文化形象与城市信息化相互融合是未来城市发展的路径,世界上很多城市已经意识到了城市文化对于信息化城市发展的重要性与使命性。在当前时代发展的转型期,城市信息化既是一次信息发展的革命,同时也是一次文化传承的蜕变。

本文涉及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南京城市的信息化设计,另一个是南京城市形象的塑造。信息化城市的建立是人类未来发展的理想与动力,信息交流方式的变革与创新为此提供支持,创造出更加理想的生活方式与生活空间。南京作为世界上重要的长三角都市圈的中心城市之一,人口总量达到860万,而长三角都市圈7城市的人口总量更是达到了8000万之多。在这样一个人口密集的城市,信息传递的高效快捷将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与城市效能。而城市形象的定位功能将带给城市居民精神抚慰与人文关怀,城市对独有文化的定位与坚守,让城市居民视城市为其精神家园,城市的文化定位将在城市的发展与嬗变中发挥灯塔的指向作用。

二、城市信息化设计的由来与发展

(一)信息设计的概念

信息化设计的目的就是有效地进行信息传递,信息传递的概念出现得很早,究其根源在人类历史的发展初期就出现了。人类是社会性的群居动物,茹毛饮血的时代先民们就用图形符号在同类之间传递狩猎信息,这是关乎族群生存的头等大事,在原始人类的石刻壁画中可以找到佐证,这种传递信息的方式比文字的出现还要更加久远。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文字与图形各自演变为具有独立语义的符号形式,并进而演化出各自独立的门类。随着时空的流转,时间让我们忘却了它们最初的同一个目的,那就是为了信息的传递而存在。

根据以上内容可以看出,借图形与文字符号传递信息并非新事物,但信息设计则是近代设计发展的结果。20世纪70年代,英国的平面设计师特格拉姆第一次使用了“信息设计”这一术语,使用该术语的目的仅为区别于传统的平面设计以及产品设计等平行设计专业。从那时起,信息设计开始从平面设计中脱离出来,并确立了信息设计的主旨是“进行有效的信息传递”,与提倡“精美的艺术表现”的平面设计区别了不同的发展方向;从此,那些专注于统计图表和量化信息领域的人开始使用信息设计这一词汇。

(二)城市信息化设计的概念

城市信息化系统是指一个完整的城市信息功能系统,它是一个极其庞杂的体系,包括交通、商业、文化、医疗、金融、旅游等各个方面。城市信息化系统的规范性与文化性不仅可以让城市生活更加便利,而且让城市更具形象魅力。城市信息化系统功能庞杂,本文主要从公共信息导视系统上展开讨论并举例说明,它也是城市信息化系统中信息量最大,应用面与传播面最广的组成部分。

公共交通是城市居民几乎每天都要面对的问题,因而公共信息导视系统成为城市居民出行的重要帮手,完善、科学的系统设计会带来舒适与便利。许多国家在城市信息化的发展中,都逐渐意识到它将带来的价值。在充斥着各种复杂信息的生活环境中,如何能快速、准确地获得有效信息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

(三)城市信息化设计的应用实例

伦敦与纽约的地铁信息导视系统都是目前世界上发展较为完善的信息导视系统,伦敦地铁2016年迎来了自己的153岁生日。1863年1月10日伦敦地铁建成通车,目前,年平均运送乘客超过十亿人次。伦敦地铁不仅是世界上最繁忙的地铁线路之一,同时在视觉导视设计上也是最具特色的成功案例之一。它的特色包括著名的圆盘形标志,以及哈里·贝克(harry beck)设计的地铁线路图,时至今日,伦敦地铁官方依然根据它进行设计开发。伦敦地铁导视设计也成为公共信息设计的典范,更成为世界上其它城市地铁导视系统借鉴的经典案例。

最早伦敦公共汽车总公司(London General Omnibus Company)采用车轮加横条的标识,横条中是“GENERAL”的字样。1908年,伦敦地铁将设计运用到标志的设计中,原因是横条加大写字母的方式,清晰易见。

后聘请爱德华·约翰斯顿(Edward Johnston)设计视觉形象。爱德华·约翰斯顿改变尺寸比例,圆形改为圆环,文字采用新字体,1917年完成伦敦地铁标识原型。地铁车站站名随即也更换为横条中站名加圆环的新式设计,如今,地铁标志在伦敦公共信息系统中随处可见,乘客在很远的距离就可以清晰看到与识别。

21世纪,在伦敦交通局(Transport for London)接管整个伦敦公共信息导视系统后,将其变换各种配色后用于其它交通工具,如出租车、游船、轻轨等。人们熟知的这套形象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伦敦,乃至英国的象征。英国的纪念品,不论钥匙链、衣服还是马克杯,地铁圆标出现在每一种物品上。

除此之外,伦敦地铁的另一个巨大贡献是线路地图的设计。现在世界各地的地铁线路图都是根据1931年哈里·贝克设计的早期伦敦地铁线路图(Image: Transport for London)设计的。该图放弃了与实际地理位置的准确对应,而只是大致反映。此外哈里·贝克和伦敦交通局还对线路颜色、专线点、站名文字都做了反复推敲和设计。伦敦地铁线路图发布以后,世界各地的地铁线路图,甚至公共汽车线路图都纷纷效仿,其中以马西莫·维格纳利(Massimo Vignelli)设计的纽约地铁线路图最为著名。

三、南京城市信息化设计的必要性与依据

城市是人类生活的主要聚居形式,城市的发展依靠信息交流完成人与人之间的协同合作。城市自古就是文明发展的承载体,人类进入21世纪,城市发展迎来全新转变,城市信息化的发展理念,使城市作为文明的承载体与文化定位的作用更加地突显。

城市作为文明的承载体离不开信息设计与信息化,信息化设计相对于信息设计有所不同,信息设计为具体设计活动服务,而信息化设计则是更加长远、规模性设计方案制定的整体战略布局。对南京城市的信息化设计来说,它应该是整体方案的战略规划。

2010年,中国成功地举办了上海世界博览会,提出了“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城市以人为本,为生活服务的理念也成为中国在新时期发展现代城市进程中的重大转变与指导思想,这其中包含着对人居环境的关注与重视,在此基础上对人文环境的重视程度也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中国的长三角经济圈是目前世界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南京作为中国长三角经济圈的中心城市之一,代表着中国长江流域的城市综合发展水平,为加强人文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适应于当前网络时代创新2.0发展模式的需要,以人为本的社会发展理念成为现代化城市的发展目标。城市是人的城市,城市作为文明的承载体与文化定位的作用势必得到进一步加强。

四、南京城市文化形象的定位

城市作为人类聚居的存在形式,在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上既是一种自发的行为,同时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趋势与结果。聚居的群落也就有了文化演变与生长的环境与土壤,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南京自古作为中国江南的富庶之地,历来是文化繁盛与物产富饶的地区,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了南京城独特的城市文化意象。独特的南京地域文化是其它事物所无法替代的,它具有唯一性与继承性,是城市文化的财富,是凝聚人心与物力的先决条件,也是谋取长远发展的路标与信心的源泉。

那么,南京的城市文化定位到底是什么?城市如人,如果想认识一个人,那么了解她的出生,探寻她的既往与设想未来是一个比较好的方法。提到南京,自然想到作为其六朝古都的悠久历史文化,六朝文化在南京何以显现,它对文化有何影响?也有人提出南京的民国文化保留得比较好,民国文化的特质更具代表性。两者看似都很合理,又均有失于偏颇。城市文化从来都不是僵死的模型,是时光的留痕与文化的嬗变,在历史长河中,她的美丽非一日而成。

遥观六朝时代江东大地,文化繁荣、经济富庶,世族大家会集。与当时古罗马文明并称为世界两大古典文化中心之一。虽历史遗存现已很难寻踪,然文化的积淀已融入血脉之中。无论是断壁残垣,抑或残缺石刻,都有如历史文化的脉搏释放的温度,而民国文化又滋养了这一方土地。南京作为中国长三角的经济发展重点地带,在未来的发展中必然代表了最新的发展方向与趋势,开放的外向型文化环境与雍容洒脱的历史文脉并存,江东大地的文化豪杰在那一时期所创造的文化已被继承与延续下来。晚唐诗人杜牧在《江南春》中做了生动的描绘:“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江南景物的赞美与神往,同时也反映出江南是文化开放、经济发达、外来文化交流频繁的富庶之地,在盛唐晚期仍然是人们向往的地方,可见其形象的感召力之强大。这正是南京城市文化形象的价值展现,无形的价值似乎更有历史的延续性与影响力。

五、城市形象塑造的策略与途径

城市信息化是城市未来发展的要务,然而城市文化形象的定位与认知才更加迫切与长远。相对于一个人,即是人的灵魂,是城市战略布局的关键所在。城市文化形象由许多地标文化组成,地标(landmark)是指地面上具有特定记忆价值的实体存在。在当下中国,常被理解为高大而骇人的建筑,然而,这些不是地标的必要条件,实体建筑与景观背后的精神内涵更为重要。

20世纪初,美国纽约争夺曼哈顿岛天际线巅峰的曼哈顿商业大厦、帝国大厦和克莱斯勒大厦似乎都属于地标之列,但在确认地标时,20世纪经济大萧条时期修建的洛克菲勒中心成为曼哈顿岛上最重要的地标之一,因为它见证了这座城市如何从大萧条的悲哀中重拾信心的历程⑤。

地标是城市文化的代表,它是城市记忆的物化形态,有些记录了城市曾经的辉煌,有些则代表了悲伤记忆,它或美丽、或丑陋。即使记录了一段耻辱历史,也是城市无法抹去的印记。纽约的廉租公寓是这个城市历史中让人无法直视的场景,但它准确地记载了这段不光彩的历史。与那些光鲜靓丽的高楼大厦相比,这些场景更能引起底层人民的共鸣。

“阅读城市”就是阅读那些饱含记忆价值的“地标”,它的文化价值在于显现了一座城市的文化脉络。相对于孤立地阅读城市文化,不足以了解城市特质文化的方式来说,这样的方式更有价值,更有历史文化的纵深性。因而城市的文化定位需要从更多附着在建筑、景观等一系列实体遗存上的文化要素,例如小说、诗歌、戏剧、轶事、传说等方面进行发掘,才能将城市完整的文化特性展现出来。

城市的地标性文化也有可能成为一个城市的精神图腾。巴黎的埃菲尔铁塔不仅是巴黎的城市地标,更成为了法国人精神文化的象征。1870~1871年,普鲁士王国同法兰西第二帝国之间爆发了普法战争,战争以法国的战败而终结,法国在欧洲大陆的霸主地位也宣告结束。这是法国历史上耻辱的一页,战后的法国需要借重大的国际活动来重新振奋国人的士气。于是在1884年,法国议会作出决定:1889年5月5日至11月6日,法国巴黎将再次举办世博会,法国人希望借举办世博会之机给世人留下深刻印象,也是为了庆祝法国大革命胜利100周年。1889年3月31日,历时8个多月的修建,埃菲尔铁塔主建筑修建完工,而埃菲尔铁塔后来成了当年世博会最经典的建筑。

埃菲尔铁塔是当时席卷世界的工业革命的象征。她既是为了世界博览会而落成,也是为庆祝法国革命胜利100周年而建立,她是代表法国荣誉的纪念碑。她成为世界建筑史上的杰出作品,曾经保持世界最高建筑记录达45年之久。与巴黎圣母院所代表的巴黎古典文化相对应,她成为现代巴黎文化的象征,显示出法国人异想天开式的浪漫情趣、艺术品位,以及创新魄力。她代表着当时欧洲由古典主义传统向现代主义过渡与转换的特定时期。一战中更是为无线电通讯联络做出贡献,她见证了那段历史,在巴黎人的心目中有着不一样的情感地位,人们亲切的称她为“铁娘子”。

伦敦的泰晤士河,上海的外滩,北京的天安门广场,莫斯科的红场,威尼斯的圣马可广场都是我们所熟悉的城市地标,但现在我们明白,它们不仅仅是历史的遗存,更多地是代表了无法替代的文化血脉,是城市的灵魂。南京作为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城市,就应该从城市地标中去寻找她的文化基因,让城市文化讲述自己的故事,让城市的文化温暖人,让城市形象感召人。只有如此,城市前行的脚步才会更加坚定。

六、南京城市信息化设计的展望

现代人对生活品质的要求提高了,同时对城市信息的获取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直接影响到居民的生活质量,清晰、准确、便捷的城市信息系统也是一个城市宣传自我、树立形象的直接途径。正因如此,各国在城市现代化的发展进程中,都将城市信息系统的规范化、科学化与个性化作为一个城市文明的发展标志。

城市的信息化将有助于提升城市形象传播的速度与广度。信息化是未来城市发展的方向,特别是面对现今科技与文化发展的潮流,一方面我们有更多相互了解与交流的必需性,另一方面我们需要保护自己所固有的文化特性。

当前时代是文化不断碰撞与交融的时代,有人认为这样的发展趋势将我们带向缺少个性的未来时代,这样的担心或许是多余的。在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进程中,文化的交流与影响从来都不是单向的模仿与复制,更多的是对文化的重新解读与重构,可以将文化的发展看成是不断进化与演变的过程。

当看到世界上许多城市在发展城市信息化的时候,我们要做的就是认真分析城市信息化与城市形象的实现目的与途径,借用城市发展理念;师夷所长,为我所需。让城市信息化与城市形象的进步为南京带来优良的投资与发展环境,提高社会效能,提升城市形象,创造美好的生活发展空间。接下来我们要对世界说:你好,南京来了!

参考文献:

[1]艾瑞克·洪伯格(Honderger.E.) .纽约地标:文化和文学意象中的城市文明[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8.

[2]Wang Fei and Rex Chen.http://www.typeisbeautiful.com伦敦地铁:导航设计的经典,July 13, 2011.

作者简介:

张明,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艺术设计学院。研究方向:视觉传达设计。

作者:张明

世博会与公共信息系统设计论文 篇2:

浅谈文字新闻传播与交流障碍中图形应用方法

摘要:在网络环境下,针对受众群体多元化属性而存在的文字新闻传播与交流障碍问题,笔者从图形语言的角度,结合相应文字新闻的结构属性,浅析了图形语言应用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总结了图形应用的方法与原则,目的是增强交流语言共通性的同时,达到更为实质性的新闻传播目的。本篇论文重点论述自身研究的前期部分,即文字新闻交流障碍中图形应用的可能性。

关键词:网络环境 文字新闻 信息障碍 图形语言

一、文字新闻传播与交流障碍中图形应用的必要性

(一)背景概述与分析

首先,在“信息无障碍”的提出与发展方面。自2000年7月,在日本召开的G8会议上发表的《实现全球信息化社会的冲绳宪章》中,第—次提出“信息无障碍”的发展理念开始,直到2016年,在日内瓦举办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提出的“在当今信息社会,弥合数字鸿沟,构建信息无障碍交流环境,保障世界各国人民平等享有社会发展福祉,已经成为各国、各地区的重要战略目标”为止。信息无障碍设计由理念的首次提出,逐步向无障碍技术及产品等方向发展,目标及服务人群也从残障人士、老年人等弱势群体转向于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世界各国人民,即,信息无障碍设计理念的发展出现了更为广泛性、深入性的特点及趋势。

其次,在视觉语言研究方面。早在20世纪60年代左右,就已经出现了极具共通性的应用研究,即导视系统设计。在这一阶段主要课题集中于“解决公共图形语言与建筑、空间环境的紧密结合这一问题”。如1963年日本参照联合国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的相关提案,制定了全国统一的公共导视体系,使得日本高速公路导视系统和地铁导视系统非常完善,为各类使用者提供了有效的帮助。随着奥运会、世博会等一系列国际间重大活动的成功举办,导视系统设计在解决不同国家、地域之间的语言不共通问题上发挥了重要作用。自进入21世纪以来,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普及,信息的传播范围也达到一个全新的高度,导视系统设计的应用环境也开始由现实空间向虚拟空间转变,如网页导航设计主要以图示、图标等共通性的视觉语言进行表现与展开,为多元用户进行阅读浏览带来了流畅性、方向性及便捷性的帮助,但这样的导航设计,对网页版面中文字信息的识别与理解方面,依然很难发挥共通的、实质的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首先,现阶段的信息无障碍设计更倾向于从技术角度出发,缓解文字信息传播与交流的非共通问题;其次,导视系统设计是从共通性图形语言的角度出发,解决空间指示与方位引导问题;最后,相对以上两者,本研究的主要特点体现在,从图形语言的角度出发,缓解文字信息传播与交流的障碍问题,即,从后者的研究角度,解决前者的目标问题。

(二)国内外相关联研究现状分析

国内外对于缓解文字信息传播与交流障碍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信息无障碍、图形语言方面,具体分析如下:

从信息无障碍角度来看,与其相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法规政策、信息技术方面。首先在国外,自20世纪90年代发达国家对信息无障碍问题就相当关注,制定了相关法规政策和技术标准,并得到了严格的贯彻与实施。如1998年美国修正的《美国康复法案》的第508部分,就明确规定联邦支持的信息技术和电子产品必须实现使用无障碍化。在技术方面,如Vicente(韦森特一网站易访问性评估工具)对网页内容易读性指导方针的分析,使残障人士方便使用浏览器获取信息;交互式语音浏览器的开发,可以使弱视用户访问全世界各地的网页;真正为残障人士提供了信息无障碍化的环境。其次在国内,信息无障碍研究目前正处于重要发展阶段。2015年阿里巴巴捐赠国内首份《网络无障碍建设指南》,是目前国内首个涉及实现信息无障碍方法的技术文档,扼要讲述了web端、移动端无障碍问题及技术实现的相关内容,作为2016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新型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无障碍建设体系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之一,章梦玄在《面向移动终端的网站无障碍设计研究》一文中主要从导航与链接、页面定义、页面布局和用户交互四个方面归纳出适应于移动网站无障碍设计的相关规范准则,以中国残疾人服务网为例,进行了无障碍设计实践。以上国内信息无障碍相关研究是目前最新发展状况。

从图形语言角度来看,其相关的研究主要体现在导视系统设计和信息可视化设计两方面。首先从导视系统设计方面来看,自20世纪40年代以来,导视系统设计成为了全人类沟通交流的新方式。进入21世纪后,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普及,导视系统设计的应用环境也开始由现实空间向虚拟空间转变,如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2年伦敦奥运会以及2016里约奥运会的官网中,都以图示、图标等共通性的视觉语言发布各类信息,用户直接通过图标信息的指引就能点击浏览,这为不同国家、地区的用户带来了方向性及便捷性的帮助。其次从信息可视化设计方面来看,现今,信息可视化是通过可视化技术,计算机技术对各类信息进行采集、传输、处理,利用直观易懂的视觉形式进行信息表达,广泛应用于企业管理、天气预测、资源勘探、信息搜索等领域中。目前信息可视化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多维数据的可视化方面(如金融数据、统计数据等)和层次数据可视化方面(如图书馆分类管理、资源管理器等);目前在信息可视化研究中,最常见的是文本类信息可视化设计,主要应用于邮件、新闻、工作报告、报纸等媒介,其主要通过信息可视化设计,使大量且复杂的文本信息结构清晰化和条理化,通过直观易懂的视觉语言使人们快速获取信息。

综上所述,首先,现阶段国内外信息无障碍的相关研究主要从基础理论、技术研究角度出发,缓解文字信息传播与交流的障碍问题。图形语言相关研究中导视系统设计是從图形语言的角度出发,解决空间指示与方位引导问题;信息可视化设计是通过可视化技术、视觉语言对数据的处理,以及对复杂结构的信息进行梳理,使信息结构更加清晰化和条理化,但二者在缓解文字信息传播与交流的非共通问题上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本次研究提出从图形语言角度出发,运用图形语言的理论知识,结合相应的文字新闻结构属性,分析文字新闻与图形语言的关联性,总结出文字新闻传播与交流障碍中图形应用的可能性。

二、图形语言在文字新闻传播与交流障碍中应用的可能性分析

(一)图形语言的特性与功能分析

相对于文字,图形在信息传播与交流过程中,具有自身独有的特性和优势。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

1.共通性

图形的共通性是指针对不同国家、地区的受众群体,在认知过程中,图形具有普遍和广泛的适应性,从而能够增加信息传播的广度,缓解不同语言背景下人们获取信息的障碍问题。图形这种超越文字的特性,使多元化受众能够更为共通地识别它所传达的信息。

2.直观确实性

图形的直观确实性是指相对于文字的传播方式而言,图形可以通过多维度空间的表现,在传播信息的过程中,更易于识别,给受众群体以更加直观、深刻的印象,从而增加信息传播的深度。

3.简洁生动性

图形的简洁性是指相对于文字传播方式,针对较为复杂的事物和概念进行描述时,图形更直接地给受众在视觉和心灵上带来双重的感动,从而增加信息传播的效果性。

4.鲜明性

图形的鲜明性是指由于图形语言的构成要素和表达方式,而形成并体现的相对容易辨认、识别和记忆的特色。

以上图形语言的特性与功能,是本研究文字新闻传播与交流障碍中图形应用的重要理论依据。

(二)文字新闻的结构属性

相对于其他论述性、说明性、叙事性等文章,文字新闻有自身独特的内容结构和表述逻辑,主要包括标题、导语、主体、结尾和背景五部分。

1.新闻的标题,就是新闻的题目,它是放在正文之前,具有高度概括主要事实,归纳核心内容,点明事件意义,吸引读者眼球等功能。

2.新闻的导语,是新闻结构中,以简要的文句突出新闻最重要、最新鲜、最富个性的部分。具有提示新闻要点与精华、发挥导读的作用。

3.新闻的主体,—方面是新闻信息的具体体现,另—方面也是为读者提供新闻内容发展过程及影响的重要部分。通过阅读新闻主体,可以使受众对新闻事实达到更清楚更完整的了解。

4.新闻的结尾,指的是新闻消息的结束部分。具有总结新闻内容、呼应新闻主体与导语,引导读者深入思考等功能。

5.新闻的背景,是指与新闻人物和事件形成有机联系的特定环境因素和条件因素。由于新闻自身独特的结构,这部分内容通常放在新闻内容的末端。其相关因素具有说明、解释、补充、介绍、提示等功能,从而增加新闻的知识性、趣味性和通俗性。

总之,上述文字新闻结构属性,和前述图形语言的特性与功能部分,同是以下文字新闻与图形语言表现关联性分析的重要理论依据。

(三)图形语言与文字新闻结构的关联性分析

从根本功能和叙事形态上来看,图形和文字新闻作为信息的载体和形式,在相应传播与交流过程中具有高度一致性。首先,图形所呈现的诸多形态,在信息传播与交流中具有不同的功能及屬性。如标识具有综合概括、总结整体信息内容的作用;导视具有导引、指示说明的作用;插画具有描述、详细解说、深化事件具体内容的作用。其次,文字新闻结构中各个部分,在表述信息的过程中,也具有不同的功能和属性。如标题具有概括新闻核心内容的作用;导语具有提示新闻要点,导读的作用;主体具有描述新闻具体内容、深化新闻主题的作用;结尾具有总结、说明等作用;背景具有解释说明、补充介绍等作用。从上述分析来看,图形语言与文字新闻结构在根本功能上具有一致性。同时,也正是基于这样功能层面的一致性,它们各自体现出来的叙事形态和结构也相互趋同。总之,图形语言作为信息传播与交流的载体,与文字新闻结构在根本功能和叙事结构上具有紧密的对照性和关联性。图形在辅助缓解文字新闻传播与交流的障碍问题中,具有使信息更为共通的可能性。

总结

综上所述,随着信息无障碍设计由理念的首次提出,逐步向技术及产品等方向发展;目标及服务人群也从残障人士、老年人等弱势群体转向普通大众i所针对的问题由弱势群体获取信息的便利性,逐步转向跨文化、跨地域信息传播与交流的非共通性问题。在此背景下,本研究针对不同国家、地区的文字信息传播与交流障碍问题,从图形语言的角度出发,以文字新闻为例,对图形语言在文字信息传播与交流障碍中应用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进行了分析总结,为后续研究中,探讨文字新闻传播与交流障碍中图形语言应用的可行性,总结相关应用方法及原则,以及进行相应实证研究等奠定了重要前期基础。

作者:宋树峰 曹培青 胡沈健

世博会与公共信息系统设计论文 篇3:

新媒体时代语境下展示信息传播设计的应用研究

摘要:新媒体技术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本文从数字校园项目中信息传播建设分析,对我国展示空间信息传播设计现状进行研究。新媒体语境下,其发生了巨大变革,对展示空间中的展示設计、远程信息传播以及本地信息服务设计提出新理念。同时还对展示信息传播技术理念进行深入挖掘,表现了较好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下 数字校园 展示信息传播设计

引言

信息技术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将我们推入了一个数字信息的海洋中,“新媒体”成了当下最常用的词语-。近些年来,人们的生活质量有所提升,人们开始追求更深层次的精神文化生活,各种文化活动举办频繁,人们举办的很多大型文化活动以“新媒体”来命名,例如:音乐会我们称作新媒体音乐会。跟着城市化建设的步伐,人们越来越重视公共文化空间的建设,城市内的许多博物馆、展览馆以及美术馆先后都在建设之中。在这些公共展示空间的信息传播系统设计中,新媒体技术带来的是本质上的改变。

一、展示公共空间信息传播设计理念与数字校园建设研究

(一)关于新媒体

说到新媒体,可以说是不同学者都有着各异的看法。新媒体技术中“新”的体现,是相对于目前相对成熟的传统形式来说,从中提出来的新形态,新技术以及新观念等。新媒体通常是利用电脑、手机、PDA以及LED等设备为终端的数字媒体形式为传播途径,网络向传统媒体形式发起挑战,并且不断发展,产出了不小的影响力。新媒体的出现以及高速发展以移动化、便捷化、方便化,还有流行性等优势在世界上显现出来。为人们的生活添加色彩的同时,也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了更多机会。以数字技术以及网络传播发展出来的各类新媒体形式相对其他传统媒体更具有优势,所表现出来的特征意见优势也更为明显。

(二)展示空间信息传播技术理念研究

公共展示空间信息传播设计指的是在一定公共空间开展的展示方式、游客服务以及展示信息传播等信息传播设计内容。相对传统的设计中,新媒体语境下的展示空间设计,就某个方面内容进行分开设计,例如,进行展示空间设计或者是宣传样本设计这两个单方面的内容。仔细分析,我们会发现这两方面内容都属于信息传播,可以进行整体性设计,所以分开设计是不但难以表现展示空间的设计内容,同时会导致设计的不统一以及重复设计现象,造成资源上的浪费。新媒体技术的高速发展,打破传统的设计理念,为我们设计领域注入了新生命,提供了系统设计整合的可能性,从而可以整体性进行展示空间信息传播设计。

根据公共展示空间性质划分,展示空间信息传播设计可以分为两大类型,一为:真实空间的数字化信息展示设计,二为:虚拟空间的数字化信息展示设计。对于实体的世博会、博物馆以及展览馆等公共展示空间来说,它们都是真实的空间实景。虚拟空间展示则是建立在虚拟平台上通过虚拟的数字空间信息传播设计,没用真是物体支撑,例如现在经常提及的虚拟图书馆以及虚拟博物馆等,这类信息传播设计只需在虚拟平台搭建就可以了。本文着重分析真实空间的信息传播系统设计的内容。

二、新媒体语境下展示空间信息传播设计的革命

(一)空间展示方式的革命

新媒体技术可以结合文字、图片以及色彩等多种展示元素,同时利用声、光、电等元素,为公共展示空间信息传播设计提供多种表现形式。传统的红军长征展览馆中,通常都是以红军们遗留下来的物品或者场景绘画形式展示在人们眼球中,而利用新媒体交互技术,可以营造出一个虚拟的视觉空间,让人们通过听到的音频和看到的视频画面达到身临其境的感觉,可以模拟动态的雪山草地场景,走在这样的新媒体展览馆中,通过各种视觉以及感觉元素营造逼真的展示空间,再现了当年红军长征的生活场景,让人们在参观展览馆时更具有趣味性。

(二)个人自助服务系统在展示空间信息传播服务设计中的革命

现场个人自主服务系统是现在提供游客自助参观世博会、博物馆以及展览馆的终端产品。新媒体技术的应用,传统的利用地图、导游解说等已经不能满足游客的需求了,多功能电子解说器的设计是现在游客游玩的好伴侣。

新媒体时代下,数字电子产品越来越向小型化、多功能化发展。Ipad、触屏手机等终端智能产品日益普及,同时也加速了展示空间信息服务功能的进程。利用这些智能电子产品,展馆内为游客提供的游览服务功能将大大增加。游客将随心所欲地知道自己所处的位置,掌握游览情况。

三、新媒体语境下展示空间信息设计中的技术研究

新媒体技术的出现让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短短的几十年间,新媒体传播技术为传播领域带来了巨大的改变。对新媒体语境下展示空间信息设计中的技术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一)新媒体语境下展示空间技术实现

世博会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展览会,2015年意大利米兰世博会是继上海世博会之后的一届大型注册世博会,这次米兰世博会的主题是“给养地球:生命的能源”,同时,吸引了148个国家以及国际组织参加展览,本次世博会中国国家馆的主题是“希望的田野,生命的源泉”,科技兴农,以“天、地、人、和”为核心理念贯穿设计,其中各种新媒体技术被广泛应用在展览中,达到如同希望田野上一片麦浪的视觉效果。“希望的田野”是表现中国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蕴含着古老的中华文明。本次中国馆展馆充分结合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结构以及形态,利用现代化新媒体技术,形成具有中国传统建筑特色的文化蕴涵。本次世博会中国国家馆的设计工作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承担,其中美术学院的苏丹教授为总负责人,充分地展示了多媒体技术在展示空间中的技术应用(如图1)。

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对于空间展示设计是十分重要的,是设计的重要技术手段。中国国家馆展陈设计以“天、地、人、和”为核心理念贯穿设计,“人”主题展区:这是本次世博会中国馆展项的集中展区,它是围绕农业文明、民以食为天以及面向未来的智慧三大模块展示。“地”主题展区: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地域风貌各异,展示华夏大地山川河流地貌的多样性,还有农民耕作丰收的愉悦场景。“和”主题影像厅:中华文明一直以和为贵,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更注重人与自然和谐平衡,贯彻可持续发展道路。米兰世博会期间,中国展览馆共计迎来中外游客三百五十万人次,同时这也是本次世博园观众最多的展览馆之一(如图2)。

(二)自助服务系统技术实现

在公共空间的信息传播设计中,我們要追求展示设计带来的震撼的视觉效果,而对于个人自主服务系统来说,要注重它的灵活以及便于携带的设计要求,以精巧便捷为设计理念。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媒体技术越来越成熟,让便携式个人电子终端产品广泛应用,便于信息传播技术的发展。

(三)整合的系统多平台交互设计技术

新媒体语境下,公共空间展示设计要重点利用新媒体技术进行信息传播设计,新媒体技术是数字平台信息的总和,它可以实现信息数字化后的多平台共享。在公共空间信息传播设计中,可结合实际展示设计的具体内容提供多个客户端平台服务。例如:在大多数的博物馆信息传播设计中,终端服务设施可以有好几种选择,其中可以包括自主游览伴侣或者博物馆网站上的三维游览主页,同时也可以是放置在博物馆内部空间的信息查询显示器等。都可以实现信息数字化后的多平台共享。

虽然客户终端可以多平台共享,但同时也要对后台设计进行资源整合,让这些资源收录于同一数据库,整合的设计便于资源管理以及统一性,这不仅是对资源的有效利用,同时也提高效率以及降低了维护成本,共享同一数据库后台对展示信息传播设计影响深远。

四、新媒体时代语境下展示信息传播设计对环境的影响

新媒体语境下的展示信息传播设计有交互的性质,在营造环境氛围中十分重要,让人们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并且将人们的参与和多感官的触动当作是作品的主要构成元素。新媒体在环境中的设计应用就是为人们营造出更好的生存环境,借助于新媒体技术的信息传播技术让多种感官刺激,把人与环境以及艺术家结合起来,艺术家能结合新媒体技术创作出更多作品,人们可以参与其中感受作品。身临其境,感受新媒体在环境艺术作品的魅力,这也是新媒体技术独特的一种姿态,同时也展示了环境艺术的一种立体形象。

结语

新媒体时代语境下,在现代的展示空间信息传播设计中新媒体技术的应用是十分广泛的。目前,我国这方面的技术还在发展阶段,许多公共展示空间还停留在原始的发展阶段,新媒体技术是一个让展示空间智能化、系统化的一门技术,让大众更好地了解这些地方,为我国展示空间信息传播设计迎来曙光。

新媒体技术的发展,除了在封闭的公共展示空间的信息传播设计中起到很大作用之外,同时还可以结合GPS进行自助旅游,设计出一个旅游信息全能自主系统,全程协助自助游玩,让自助游览伴侣的设计理念发展进入到更广阔的领域。综上所述,新媒体技术在展示空间的信息传播设计中还有很大潜力,需要每一个设计师去开发利用,它不仅仅是一个工具,更是一个全新的设计理念。

作者:陈颀

上一篇:中国保险市场发展前景展望论文下一篇:夕阳产业到生态工业园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