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安镇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

2024-04-09

羊安镇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精选8篇)

篇1:羊安镇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

羊安镇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

根据邛崃市羊安镇的土地利用信息化需求,以羊安镇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探讨了应用ArcGIS Engine进行土地利用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的关键技术,综合运用ArcGlS Engine开发工具建立了面向用户的.土地利用信息系统,实现了地理数据的管理、空间查询、空间分析、图表输出等功能.

作 者:高宠 刘强 戴昌礼 杨福斌 GAO Chong LIU Qiang DAI Changli YANG Fubin 作者单位:高宠,刘强,GAO Chong,LIU Qiang(电子科技大学,自动化工程学院,四川,成都,610054)

戴昌礼,杨福斌,DAI Changli,YANG Fubin(成都地图出版社,四川,成都,610054)

刊 名:地理空间信息英文刊名:GEOSPATIAL INFORMATION年,卷(期):20097(3)分类号:P208关键词:GIS ArcGIS Engine 土地利用信息系统

篇2:羊安镇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

关键词:GIS技术;河南省;地质遗迹信息系统;设计

1系统关键技术和工具

1.1网络GIS技术

系统应用了ArcGISforServer平台提供的网络GIS服务。ArcGISforServer是基于SOA架构的GIS服务器,通过它可以跨企业或跨互联网以服务形式共享二三维地图、地址定位器、空间数据库和地理处理工具等GIS资源,并允许多种客户端(如Web端、移动端、桌面端等)使用这些资源创建GIS应用[1]。网络GIS技术可以实现空间数据管理、空间可视化(制图)、在线编辑空间分析和地理处理、实时数据处理分析、以地图为核心的内容管理等方面的应用,并且能够为用户提供丰富的Web服务。

1.2三维场景管理与可视化技术

随着GIS理论和技术的不断发展,空间场景获取的精度越来越高,数据量也呈TB级增长趋势。针对如此大规模的海量三维场景数据,三维场景渲染系统的处理能力也需要成倍的增长。当前串行化三维场景渲染已不能满足当前大规模三维场景渲染的高效化、实时化需求。本次设计充分利用多核硬件的并行化处理能力,同时针对大规模三维场景数据特点,从三维场景可视化流程上进行分析,对可视化过程中的任务进行有效分解,将传统的三维可视化渲染流程分解为场景更新、数据加载和场景渲染三个主要的并行化模块,以主线程、数据加载模块和场景渲染模块来进行实现,结合可视对象查找机制,构成三维场景绘制的整个过程。

1.3MVC设计模式

MVC(ModelViewController)是一个设计模式,它强制性使应用程序的输入、处理和输出分开[2]。使用MVC应用程序被分成三个核心部件:模型、视图、控制器。MVC中的M是指数据模型,V是指用户界面,C则是控制器。它们各自处理自己的任务。系统开发采用SSH框架实现MVC模式。SSH是struts+spring+hibernate的一个集成框架,是目前较流行的一种Web应用程序开源框架。

1.4数据库建模工具

在数据库建模的过程中,运用PowerDesigner进行数据库设计,此设计工具不但能让人直观的理解模型,而且可以充分的利用数据库技术,对数据库进行优化设计。PowerDesigner是Sybase公司的CASE工具集,使用它可以方便地对管理信息系统进行分析设计,它几乎包括了数据库模型设计过程所需的全部功能。使用PowerDesigner工具来建立系统数据库模型,可以使程序员很好的理解业务流程并掌握系统架构者的架构思想,因此可以更好地满足客户的功能需求。

1.5第三方控件

此系统中使用了不少第三方控件,如ExtJS中的Ext表格控件、Fu-sionCharts等。其中,krpano是一种基于flash的三维全景播放器,它不仅体积小巧、灵活,而且性能良好,作为一款跨平台的AdobeFlash播放器,它是当今世界上最流行的互动三维全景播放器[3]。Krpano拥有许多独特性能,比如,可以通过调整“鱼眼”视角来使用户看到更大视野,可以实现对巨幅全景的支持(比如数十亿像素的全景图片)。另外,它还支持脚本控制,拥有丰富的插件可供选择,而且用户还可以根据需要开发自己的插件。

2系统设计

2.1设计概述

河南省地质遗迹信息系统的建设主要为了满足河南省地质遗迹、地质公园数据信息化管理,方便各级用户快速的了解和维护地质遗迹、地质公园数据。本次信息系统的建设以GIS为基础,在地质环境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上,结合了无人机拍摄等先进技术,开发出了易于管理的地质遗迹、地质公园信息系统。本系统将全省的地质遗迹、地质公园、相关多媒体资料、720°全景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对关系数据进行建库入库,方便统一管理和后期更新。本系统的建设目的是要建设一个易于使用、管理的地质遗迹地质公园信息系统平台,以方便用户对全省地质遗迹、地质公园信息快速查阅、维护、管理,同时可以为用户提供部分地质公园的720°全景展示,为用户更加直观、身临其境的了解地质公园现场提供平台,并且为今后地质环境信息化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2.2系统总体结构

河南省地质遗迹地质公园信息系统基于SOA体系架构,采用B/S模式,以地理信息系统(GIS)为基础,通过空间数据引擎将空间数据和非空间数据统一存储于关系型数据库中,建设面向各级用户的地质遗迹相关信息查询平台,实现各种类型的数据资源和功能资源的统一组织和管理,在GIS支撑平台基础上,提供各类WebService服务接口供各个应用系统调用,同时针对宣传、服务和管理不同业务的需求,分别建设地质遗迹地质公园信息展示子系统和地质遗迹地质公园信息管理子系统[4]。整个地质遗迹地质公园信息系统自下而上由产品与支撑、服务与逻辑、服务接口、客户端组件、应用子系统五大部分组成。按照这五大部分,并考虑到系统面向的用户,可把地质遗迹地质公园信息系统平台分为六层,即基础设施层、数据中心层、服务层、客户端组件层、应用层与用户层。

2.3地质遗迹720°全景拍摄方案设计

本系统在建设的过程中,为了使用户能够身临其境的体验河南省的地质遗迹,采用720°全景拍摄技术对嵩山地质公园13处地质遗迹点和人文景点进行了全景拍摄。全景拍摄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水平垂直各360°,全景720°视角,没有任何视线盲点,想看哪里就看哪儿;全部是实景拍摄,真实立体,而且采用专业自改制高像素相机进行拍摄,清晰度非常高;互动性强,鼠标随意拉动观看,嵌入地图,行走漫游;内嵌内容丰富,视频广告、图片、文字、语音、动画等;用户感受“身临其境,触手可及”。全景拍摄对天气条件有特殊的要求,为了保证拍摄效果,天气必须为多云或晴朗天气,无人机起飞处地面风力小于4级风,空气能见度必须要好。

2.4数据库建设

在本系统的业务数据库包括行政区划、地质遗迹、地质公园、多媒体资料、用户信息等6大类业务数据。下文对数据库的逻辑模型、物理模型以及实体关系模型进行简要介绍。

2.4.1数据库逻辑模型

地质遗迹数据库按逻辑划分可分为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其中结构化数据主要用于完成系统的查询统计业务,包括地质遗迹、地质公园基础数据等,是系统内最重要的业务数据,此类数据按照一定的关系模式存储于Oracle数据库中;非结构化数据主要是与基础业务数据相关的资料数据,包括与地质遗迹、地质公园相关的视频、文档、图片等,此类数据保存在服务器的磁盘空间中,以WebService服务的形式供系统调用。

2.4.2数据库物理模型

本系统设计所需的基础元素包括地质遗迹、地质公园、行政区划、多媒体资料以及用户等[5]。数据结构不使用外键进行强制关联,而是采用松耦合式关联,这样可以有效提升数据的容错性、可操作性和可维护性。另外,此系统中,数据之间的关联全部在数据层面进行,可以有效提升系统的可移植性。

2.4.3数据库实体关系模型

本系统业务数据实体关系结构较为清晰,不存在实体之间多对多的复杂逻辑关系。其中,一项地质遗迹记录虽然包含多个多媒体资料,但是只属于一个地质遗迹类型和一个行政区划区域;同样,一项地质公园记录虽然包含多个多媒体资料和地质遗迹,但是只属于一个行政区划区域;一项用户记录只属于一个行政区划区域。

3系统实现

河南省地质遗迹地质公园信息系统以GIS技术为基础,取得了丰硕的成果。①收集了河南省全省的地质遗迹地质公园数据及相关多媒体资料,包括大量的全景拍摄资料,并且统一将这些资料整理入库。②开发了河南省地质遗迹地质公园信息展示子系统,通过Web端访问,实现了包括二三维电子地图展示,全省地质遗迹地质公园信息查询统计、相关多媒体资料浏览下载、地质公园720°全景漫游等功能。③开发了河南省地质遗迹地质公园信息管理子系统,通过Web端访问,实现对全省地质遗迹地质公园的数据及相关多媒体资料的管理和维护工作,同时也实现了对系统用户的相关管理和维护。④形成了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成果文档,包括需求说明书、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用户操作手册、系统部署手册等。整个系统的建设情况,已经部分实现了预期的系统功能。

4结束语

本系列按系统理论方法,充分运用水文地质学、环境地质学、网络工程、软件工程、数据库技术的理论知识,结合地理信息技术、三维数字地球、卫星遥感技术、大数据技术等高新技术,通过调研、反复论证研究、复杂的数据资源整合建设、软硬件环境建设和大量的软件开发工作,河南省地质遗迹地质公园信息系统建设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但是,在整个系统建设的过程中仍旧存在着一些问题,包括数据资源整合与入库问题、数据资源共享机制问题、地质公园地质遗迹建设成果推广应用问题以及后续经费问题。这些问题不仅需要开发者进行不断的研究和改进,而且需要相关部门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

参考文献

篇3:环境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当前, 环境信息系统建设已成为世界各国在处理环境问题上的迫切需求, 而如何提高信息的有效性与可靠性, 确保信息流通的顺畅, 带动工作质量与效率的提升, 也是世界各国所重点研究的课题。

对于环境信息系统而言, 它是建立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的基础之上, 同时也是处理环境问题的有效方式。良好的环境信息系统对提高环境管理水平, 实现环境保护目标具有十分显著的意义。本文主要是基于此, 来探讨环境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希望可以为环境的保护工作带来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环境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1. 环境信息系统的指导思想。

我们在环境信息系统的实际建设中, 应该遵循以下工作思路:第一, 搞好培训工作。对于环境信息系统的建设而言, 它本身就是建立在一定的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的基础之上, 工作人员必须要掌握一定的计算机技能。所以, 针对这种情况, 应该展开不同层次工作人员的计算机培训工作, 从而有效促进全体职工计算机水平的提高。第二, 实现资源的共享。环境信息系统是一个涉及大量环境保护信息的系统, 所以, 在实际建设过程中, 应该加强办公自动化管理建设, 在管理水平提高的同时, 实现环境保护信息资源的共享。第三, 加强区域间的协作。环境保护是一项系统而又复杂的工程, 这就需要各地区之间加强区域性的合作, 针对各地的重点环境保护对象, 实现信息的联网, 为环境保护工作的有效开展, 打下坚实的基础。

2. 环境信息系统的结构。

对于环境信息系统的构造而言, 它的组成部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局域网、扩展网以及Internet互联网Web站点, 其整体结构如下图所示:

2.1 局域网的结构与实现。

在环境信息系统中, 局域网的结构通常采用的是星型网络拓扑结构, 它的传输介质是超五类双绞线, 并且采用的是以太网的建设标准。其主要结构配置有服务器、网络配件、工作站以及系统软件等等。一般情况下, 环境信息系统的软件是一套比较完整而且系统的结构, 能够适用于全局工作。同时系统的软件还可以实现多种功效, 比如环境统计、工作日志、污染治理、生态保护、环保产业、人事工资以及环境宣教等等信息的浏览与查询。另外, 在共享系统服务器环境保护信息资源的过程中, 各站点可以通过自我开发, 推出各自的主页, 并在相互连接的基础上形成独具特色的局域网中网。这些有效的做法, 既可以实现环境保护信息的共享, 又可以加强各环保部门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从而大大提高环境保护工作的质量与效率。

2.2 扩展网的结构与实现。

对于扩展网而言, 它是建立一定局域网的基础之上。通过扩展网的有效建立, 可以实现重点污染源所属企业之间的联网, 这样就可以为环境保护工作的动态管理以及环境的质量, 提供有力的保障。同时, 在环境信息系统中, 局域网与扩展网的有效连接, 可以加强国家与各地区环境管理部门之间的联系, 并保持环境保护信息传输的顺畅, 这样就可以为各地区的环境保护工作提供必要的依据, 促进环境保护工作质量与效率的提高。

2.3 Internet互联网Web站点。

Internet互联网Web站点是环境信息互联网上的一个站点, 它所采用的是虚拟的服务器, 并且网页是自行设计的。在这个站点上, 我们可以很轻松地查阅到很多有关环境保护的信息或者是某个地区的环境发展情况, 这些内容都会记录在站点网页的各种栏目中。通常, 这个站点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环保的产业、环保的项目、环境热线、环境宣教以及办事指南等等。当然, 在此过程中, 各个栏目的内容也会有它自身的作用, 比如环保的项目主要是介绍各种与环境保护有关的项目, 环境宣教就是想公众宣传环境的保护意识, 环境热线就是让公众参与到环境保护与监督中来。

3. 环境信息系统的功能

3.1 传递信息。

在环境信息系统中, 借助一定的公共数据网络上的信息, 可以实现与国家环保部门局域网之间的网络互联, 这样就可以扩大环境信息网络的范围, 实现环境信息广域网的有效建设。同时, 在此过程中, 还可以保证环境保护信息交流的顺畅, 并且及时了解其它地区的环境保护信息的最新动态, 这样就可以为环境保护工作的顺利展开, 提供有力的保障。

3.2 自动监测大气环境质量。

在环境信息系统中, 通过建设大气环境质量的监测网络, 可以及时、准确地掌握大气环境的质量。这样, 在动态监测大气环境质量的基础上, 可以提高城市天气预报的质量与准确性, 并且还可以开展天气预报的日报或者周报工作。有效的大气环境质量监测, 还可以为人们的生产与生活活动提供一定的便利。另外, 自动式的大气环境质量监测还能够有效节省人力, 提供工作效率。

3.3 实时管理重点污染源动态。

当前, 现代环境保护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 而实时管理重点污染源动态网络系统能够起到很好的作用。该系统是建立在一定计算机技术、信息采集技术以及信息传输技术的基础之上。同时, 在该系统中, 通过建立起重点污染源动态数据库, 可以强化信息数据传输的效率, 并且, 它还可以提供多种数据信息的服务功能, 比如入库、传输、传阅以及查询等等。在这些服务功能的作用下, 相关的环境保护信息可以有效被传输到环境管理部门, 这样就有利于其环境管理水平的提升。

3.4 环境信息的发布。

在环境信息系统中, 通过利用计算机信息网络的各种功能, 可以及时了解各地区环境保护信息的最新动态, 这样就可以为环境保护工作的有效开展, 提供必要的依据。同时, 在此过程中, 通过发布一些实时环境保护的信息, 可以加强对环境保护的监测与管理。另外, 通过有效利用信息中心数据库的优势, 可以实现信息数据的合理分析, 这样就可以为城市环境质量的评价, 提供必要的数据理论, 并且还可以为环境的管理提供必要的决策依据。

3.5 提供业务指导与技术服务。

对于环境信息系统而言, 它是一个多层次的全方位系统, 但是, 它的建设与发展还是比较依赖一定的信息收集, 所以, 针对这种情况, 应该做好环境保护信息的管理工作, 并且不断提高其管理的水平, 这样就可以有效保证其中管理系统的可靠、稳定。

3.6 促进办公效率的提高。

当前,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办公的自动化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当然, 对环境保护来说也不例外。在环境保护工作中实现办公的自动化, 一方面可以有效节省劳动力, 一方面还可以有效提高工作的质量与效率。

二、环境信息系统的安全设计

第一, 在硬件方面, 它所采用的结构是星型结构, 而服务器所采用的形式是双机备份的形式。第二, 在服务器方面, 服务器的终端可以为应用程序以及数据库的运行, 提供有力的安全防范措施, 这样就可以有效保证数据信息的安全。第三, 防火墙的设置, 通过一定的安全防范措施, 可以达到环境信息系统的“防火”目的, 这样就可以有效防止网络黑客的攻击。第四, 加强对控制用户的管理, 在此过程中, 要严格保证系统内部文件的安全, 做好控制用户的管理工作, 尤其是那些具有特权的用户。

结语

环境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建设作为一项系统而又复杂的工程, 它在环境保护方面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而且起着十分积极的作用。一方面, 它可以有效促进环境保护信息资源的共享, 加快信息的交流, 为环境保护工作的顺利展开, 提供必要的依据;另一方面, 它可以有效节省人力资源, 促进工作质量与效率的提高。

摘要:在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过程中, 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研究越来越深入, 而且人类的活动也正在使自然环境的生态系统发生变化, 这样就使得环境问题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当前, 加快环境信息系统的建设与管理, 并保证其信息流通的顺畅, 已成为各国环保部门所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本文主要是来探讨环境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以供参考。

关键词:环境信息系统,设计,实现,信息网

参考文献

[1]陈红顺, 更斌, 张俊岭.农业地质环境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安徽农业科学, 2011 (31) .

篇4:学生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本系统采用B/S结构,使用JSP技术进行基本页面的设计与功能实现,SQL Server 2008为数据库来进行设计与开发。系统用户分为管理员、学生两类,不同的用户拥有的权限不同,所能进行的操作不同,这确保了系统的安全性。系统实现的主要功能有登录、学生信息管理、教师信息管理、课程信息管理、用户管理,在每个功能模块实现了信息的添加、修改、查询、删除等操作。本系统界面简洁美观、运用方便、操作简单,具有较高的易用性、准确性和安全性。运用本系统能够大大提高学生信息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1.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当今时代是信息时代飞速发展。各个行业都需要进行信息处理,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是一个学校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它为用户提供充足的信息和快捷的查询手段。学生信息管理越趋繁琐、复杂,工作业务繁杂,工作量大,传统的学生管理模式已经暴露出种种弊端:难以统一调配和处理,效率极低,缺乏科学性以及合理性。

本系统本着高效性、实用性、安全性、开放性原则,达到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的规范化、科学化、系统化,达到提高学生信息管理效率的目的,该设计方法利用计算机作为载体,对学生信息进行科学管理,提高了管理效率和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具有传统管理所无法比拟的优点,比如:检索迅速、查找方便、可靠性高、存储量大、保密性好、寿命长、成本低等优点,真正为学生信息管理提供了一个平台,也适合大型数据库管理。

2.本设计的功能概述及设计原则

基于web的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的主线是对学生的信息进行采集、存储、修改和使用。本系统实现的功能主要有:

一是作为管理员,能对学生个人基本信息、学生成绩、任课教师情况和课表安排情况进行填查改删等操作,后台具有强大的数据库便于存储大量的学生教师以及课表信息。

二是作为学生,能对个人情况进行管理。比如查看个人信息、查询考试成绩和课表等,但不具有修改成绩和课表的权利,如果这方面出现问题,会给学生信息管理工作带来很大麻烦。

三是学生管理系统界面对学校基本情况作了介绍。作为本校人,应当对学校校训、历史等有基本了解,因此这也是学生对学校基本情况了解的一种方式,是一种宣传本校的媒介。

为了更好的设计实现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以上功能,遵循以下原则:

一是规范化。首先,登录者必须输入正确的用户名和密码才能进入系统;其次,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是权责明晰的,对于管理者而言,能够录入学生考试成绩、添加学生个人信息、查询添加任课教师、安排课表等;学生只能够添加修改个人信息、查询考试成绩、查询课表,相对于管理员来说是有局限的。

二是科学化。传统信息管理大多是纸质版的,对于学生信息录入和修改工作很不方便,存在记录学生成绩字迹难以辨认或者修改导致信息表不整洁不准确不严谨等问题;而本系统的设计,电子格式的书写,所有信息直观明了,管理员也能及时修改更新信息,

三是系统化。传统的信息管理方式是分散的,很不便于比较学生学习情况的变化,难以将多次的学习成绩有序管理。利用计算机技术的学生管理,将学生的所有信息集中于一个系统内,教师即能快速的调出某段时间内学生的考试成绩,或者是某个学生的学习情况,这样更有利于教师的教学工作。

四是简洁化。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是学校官方管理学生信息的工具,从某种程度上是学校的“广告”,因此,本系统导航界面设计的直观清晰、简洁明了。界面背景色是,左上方印有校徽,特具本校特色,用户登录后,功能导航在左方区域,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进入功能模块。

3.功能需求分析

从用户的角度进行设计,将用户分为两类:学生、管理员,不同的用户权限不同,所使用的功能也不同。

管理员的主要功能是:查询学生信息、添加学生信息、查询学生成绩、添加学生成绩、查询任课教师、添加任课教师、查询课表、添加课表;学生的主要功能是:查询个人信息、查询考试成绩、查询课表等基本功能。

3.1 性能需求分析

本系统操作简单,界面友好,一般配置的计算机就可以满足系统硬件要求,实现本系统所有功能。数据库要求运行稳定,执行速度快,数据安全性高。

1.学生信息管理系统顶级数据流描述的是管理员和学生对该系统的操作和管理。

2.以学生登录后的数据流图为例:学生输入用户名和密码进入学生成绩管理系统,进入学生界面首页后,首页的左方区域有功能导航,这时学生可以在自己的权限范围内查看修改相关情况。

3.2数据库设计

数据库设计是对于一个给定的应用环境,构造最优的数据库模式,它是本系统的核心和基础。它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整个系统的质量。数据库设计包括数据库逻辑设计和数据库物理结构设计。

本系统的数据库设计采用了基于E-R模型的数据库设计方法来实现。首先,根据调研的结果分析出系统中存在有哪些实体,从而确定各实体的属性,再找出各实体间的联系,最后按照数据库设计原则产生本系统的所有数据库结构并优化。

4. 总体设计思路

根据前面的需求分析,它要实现的是对学生信息的管理,以及学生可以对自己的信息查询。我们将系统划分为两大功能模块。管理员模块重点是学生管理、学生考试成绩管理、任课教师管理、课表管理。学生模块主要是学生对自己的信息行修改,以及对自己的成绩、课表进行查询。

管理员管理:模块该模块的主要功能是实现管理员对全校学生的信息管理操作,它包括查询、添加、修改和删除学生和任课教师的基本个人信息;对学生成绩进行、查询、添加、修改;对课表信息进行查询、添加、修改。

篇5:地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复习笔记

一、基本概念

数据:是指对某一目标定性、定量描述的原始数据。包括数值,字符,图像,图形,视频等,在计算机中数据按符号进行存储和处理。

信息:狭义的信息指两次不定性之差,即人们在获取信息前后对事物认识的差别;广义的信息是指主体与客体之间相互联系的一种形式,是主体和客体之间的一切有用的信息或知识,是表征事物性质、特征和状态的一种普遍形式。

信息和数据不可分离。信息是数据的内涵,而数据是信息的一种表达方式,数据是客观对象的表示,数据在得到解释后才能成为信息。

系统:相互联系的若干要素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整体。系统不仅指计算机信息系统,而且还包括其他系统,比如一个学校就是一个系统。

信息系统:是指具有处理、管理和分析数据能力,能够为决策提供有用信息的系统,信息系统不一定是计算机信息系统。

GIS显示,并采用地理模型分析方法,适时提供多种空间和动态的地理信息,为地理研究和地理决策而建立起来的计算机技术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的类型:工具型(GIS开发平台,供其它系统调用或二次开发)、应用型(专题GIS和区域GIS)、大众型GIS.GIS的设计方法原型化(优:需求表示清楚,用户满意度较高;降低开始风险和开发成本;缺:不适合开发大型的信息系统;系统难于维护;带有一定盲目性)、面向对象(优:加强了对问题域和系统责任的理解;改进了与分析有关的各类人员的交流;对需求的变化具有较强的适应性;贯穿软件生命周期全过程的一致性、实用性;有利于用户参与。缺:需要一定的软件支持环境;不太适应大型的mis开发)、结构化程序设计(优:组成清晰,层次分明,便于调试和修改,是系统研制较为理想的工具;缺:结构化分析不适合需求经常改变的系统,因此结构化分析的前提是:面临静态需求)

GIS二次开发模式自、委、联,开发方式:独、宿、集。

GIS设计内容系统总体设计、数据模型设计、数据库设计、系统功能设计、应用模型设计、输入/输出设计

GIS设计过程系统分析{需求分析(需求调查[用户情况、数据源、数据评价,方式:面谈、电话访谈、现场参加、调查问卷、索取资料、GIS专题报告等]、需求分析、需求文档编写[包括表和清单])、可行性分析(经济因素[效益分析、经费问题]、技术因素[技术水平]、社会因素[有关部门和用户的支持程度])、进度预测}、系统设计、系统实施、运行维护

第二章 GIS系统分析

需求分析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继承与发展的过程。

系统分析工具数据流程图、数据字典

数据字典的内容:数据元素、数据结构、数据流、数据存储、处理过程、外部实体。

功能:①给管理者和用户提供关于可利用数据的线索;②为系统分析人员提供数据是否存在的信息;③为编程工作提供数据格式及数据位置。

第三章 应用型GIS总体设计

系统设计过程中确定目标的原则:针对性;实用性;预见性;先进性。

系统总体设计的原则:完备性、标准化、系统性、兼容性、通用性、可靠性、实用性、可扩充性。系统组网方案:B/S模式(浏览器/服务器)、C/S(客户/服务器)模式、混合模式。C/S:系统维护要求高、操作复杂;对网络要求高。B/S:胖服务器、瘦客户端。(表示层、应用层、数据层)。目前一般都采用以B/S为主,C/S为辅的网络结构模式。

地理编码:在地理数据分类基础上,以易于计算机和人识别的代码来唯一地标识地理实体的类型,这种代码是表征客观事物的一个或一组有序的符号。编码就是用数字或字母代表事物。

编码的功能(作用):鉴别功能;分类;排序;专用含义。

编码类型:数字型、字母型、数字字母型。

编码的种类:顺序码、层次码、矩阵码、自检码、系列顺序码、助记码、特征组合码、混合码 编码的原则:唯一性、合理性、可扩充性、简单性、适用性、规范性、系统性

层次码:以分类对象的从属层次关系为排列顺序的一种编码

•编码分若干层,与对象的分类层次对应,左端为高位层次编码,右端为低位层次编码 •每层编码可采用顺序码或系列顺序码

•大类码*小类码*一级编码***二级编码*识别位*

•前4类码分别用数字顺序排列。识别位由用户自行定义,以便于扩充

顺序码:主要由按顺序排列的数字组成,有时也由按顺序排列的字母组成。

•只代表对象名称,代表描述对象属性在整个属性系列中的顺序,不提供对象其他信息。•顺序码要求长度统一,编码时应事先估计可能出现的最大长度,然后确定编码的位数 •优点:易添加,编码简短,使用方便,易于管理;缺点:没有给出对象的其他信息。用户界面设计原则:

1.在同一用户界面中,所有的菜单选择、命令输入、数据显示和其他功能应保持分割的一致性;

2.对所有可能造成损害的动作,坚持要求用户确认。对用户出错采取宽容的态度;

3.人机界面应该能对用户的决定做出及时的响应,最大可能减少击键次数、缩短鼠标移动距离;

4.人机界面应提供上下文敏感的求助系统;

5.合理划分并高效使用显示屏;

6.保证信息的显示方式和数据输入方式的协调一致。

用户界面只要考虑因素:标准化程度、运用性和协调性、应用条件、性价比

友好界面特征:操作简单、易学,易掌握,界面美观,快速反应,响应合理,用词语义一致。GIS应用模型根据具体的应用目标和问题,借助于GIS自身的技术优势,使观念世界中形成的概念模型,具体化为信息世界中可操作的机理和过程。

GIS应用模型设计

第四章 应用型GIS详细设计

功能设计的主要任务:根据系统研制的目的来规划系统的规模和确定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并说明它们在整个系统中的作用与相互关系以及确定系统的硬件配置,规定系统采用的技术规范,保证系统总体目标的实现。

功能设计的原则:功能结构的合理性;功能结构的完备性;系统各功能的独立性;功能模块的可靠性;功能模块操作的简便性。

一个优化的应用型GIS必须具有运行效率高、控制性能好和可变性强等特点,故目前较有效的方法是采用模块化的结构设计方法。

GIS功能模块数据输入、数据管理、数据处理、数据分析、数据输出五大功能模块。空间数据库:包括图形数据库(功能有:图形输入,输出、图形转换,操作,编辑,处理、空间分析8个)和属性数据库(数据结构操作,属性数据输入,数据库操作,属性查询,输出方式)。

第五章 数据库设计

数据库设计是把现实世界一定范围内存在的应用处理和数据抽象成一个数据库的具体机构的过程。数据库设计目标满足用户要求,良好的数据库性能,对现实世界模拟的精确程度,能被某个数据库管理系统接受。

数据库设计原则

1.组织有序、层次分明:系统对空间数据的存取访问及空间分析模型的建立,均要求对系统设计的基础地理空间数据制定合理的组织、管理方法。

2.最小冗余度原则:数据尽可能不要重复,减少数据存储的冗余量,节约存储空间。

3.具有足够的数据吞吐量:GIS处理的问题复杂,不仅数据源丰富多样,而且数据量大,因此要求设计者应能有效的掌握计算机内存的实用技术、节约内存,最大限度地扩展数据存

储空间。

4.数据独立性原则:数据应尽可能的独立于应用程序,独立性分为物理独立性和逻辑独立性,逻辑独立性是指用户数据对立与数据结构,物理独立性是指用户数据对立与物理设备。

5.标准化、规范化原则:要合理规定数据库的名称,提供稳定的空间数据结构,对实体进行正确的分类和编码。

6.可扩展原则:数据库的建设不是一劳永逸的工作,是分期分批建设的,因此需要考虑与未来的接口问题。

7.数据可靠性、安全性与完整性原则:数据的安全性是指:系统对数据的保护能力,防止非法使用造成数据破坏;数据的完整性是指:数据的正确性、有效性和相容性。

数据库设计过程需求分析、概念设计、逻辑设计、物理设计、数据库实施

第六章 GIS实施与维护

系统实施阶段的任务:系统实施的主要内容是程序编制与调试、数据准备于数据库建立、运行环境的建立于调试,此外还包括人员技术培训等。

① 硬件准备:包括计算机、输入/输出设备、存储设备、辅助设备 通信设备等 辅助设备、通信设备等。

② 软件准备:软件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编译系统以及应用程序

③ 人员培训:主要指用户的培训,用户包括主管人员和业务人员

④ 数据准备:数据的收集、整理、录入是一项烦琐且劳动量大的工作。

⑤ 系统安装与调试:主要包括系统软、硬件的综合调试

程序编写工作的实施程序编写工作是为各个模块编写程序,它是系统实施阶段的核心工作

1.程序语言的选择原则(程序语言的选择应考虑的几点):考虑编程的效率及代码的可读性;考虑编码和维护成本;系统的兼容性、移植性等;考虑要符合详细设计的思想;程序设计语言应是一种通用语言;可以针对特定的模块采用混合编程;根据系统开发的不同规模,选择合适的高级语言;根据不同的开发平台和使用平台,选择不同的语言

2.编程风格:应层次清晰、结构分明、易读好懂,要求程序员遵循一定的编程规则,即编程的风格 公认的良好编程风格:在适当的位置应该加入必要的注释,即程序内部的文档;(具体:注释必须与程序保持一致;注释应提供从程序本身难以得到的信息;注释应对程序段作注释,而不是对每个语句做注释);数据说明应以方便阅读、理解、查找和维护为目的;语句书写应有层次感,便于理解;程序组织应具有固定的层次;数据输入应进行完整性检查,格式力求统一、简单;对输出的结果应采用良好的格式,并加以必要的说明。

3.编程需顾及的其他因素

运算速度;对硬、软件环境的依赖程度,对计算机内存的要求;算法的复杂程度;程序的可靠性和适用性;程序调试代价低;程序便于修改和维护

空间数据库建库

一般要经过数据准备和预处理、数据采集、数据处理与数据库建立等步骤。

1.数据准备

① 数据源的选择:一个应用型GIS系统的开发,其数据库开发的造价占到整个系统造价的70% ~ 80%。应用型GIS的数据源,一是要求可靠,二是要求具备更新能力。

② 数据采集存储原则:一般只采集存储基本的原始数据,不存储派生的数据,根据应用的频率,实现最少的冗余度。分类分级应采用或参照国际标准或国家主管权威部门的划分。数据采集的工作内容:

数据采集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将现有的地图、外业观测成果、航空相片、遥感影像数据、文本资料等转换成GIS可以识别和处理的数字化形式。

空间数据获取通常有4中种途径:

利用扫描数字化地图进行空间数据自动或半自动采集;利用遥感影像提取空间数据来建立数据;利用卫星定位系统和测量仪器进行外业数据采集;利用空间数据编辑处理功能以人机交

互方式采集空间数据;

空间数据的编辑:数据采集、录入完成后,对其进行必要的编辑处理,以保证数据符合建库技术要求。

a.数据检查与编辑:分幅数字化完成后,对完成的图幅进行检查,及时编辑改正图形要素和注记中发现的错误。

b.误差校正:空间实体都具有唯一的空间位置,但在图件数字化输入的过程中,通常由于操作误差、数字化精度、图纸变形等因素,输入的图形与实际图形所在的位置之间往往有偏差,即存在误差。

c.投影变换:需要进行地图投影变换,将不同坐标系的数据转换到同一坐标系下同一比例尺的数据,即将所有图幅统一到系统所采用的某种地图投影。

d.拓扑关系生成:矢量化后的各图层,可以利用GIS软件提供的功能建立拓扑关系,在建拓扑关系时会发现图形数据错误,这时要进行编辑、修改,再重新建立拓扑关系。

e.图幅拼接:如果工作区由多幅图构成,还要对各相邻图幅分层进行拼接;图幅拼接的目的是保持图面数据的连续性。

f.图面整饰:在每一图幅数字化完成后,或工作区各图幅分层拼接之后,要将图面标注内容添加到图面上;要按有关图例符号标准和用色标准,对相应点、线、面图元的线型、符号、颜色进行设置和定义,在对图名、图例、比例尺及其图面内容进行整饰后,才可输出图件成果。程序的调试概述:1.可以保证新系统运行的正确性和有效性;2.将一切有可能发生的问题和错误尽量消灭在运行之前;3.系统调试实现应拟定一份方案;4.确定调试步骤,可提高效率,缩短周期,降低费用。

系统调试主要内容:(即错误的诊断和改正错误)

¾ 选取足够的测试数据对程序进行试验,记录发生的错误

¾ 定位程序中错误的位置,即确定是哪个模块内部发生了错误或模块间调用的错误 ¾ 通过研究程序源代码,找出故障原因并改正错误

系统维护:为了应对系统环境和其他因素的各种变化,保证系统正常工作采取的一切修改。系统维护的内容:

①程序的维护(在系统维护阶段,会有一部分程序需要改动;或者环境发生变化,部分程序需要修改。)②数据文件的维护(业务发生了变化,需要建立新的数据文件,或者要对现有数据文件的结构、内容进行修改。)

③ 代码的维护(随着环境的变化,旧的代码不能适应新的要求,必须进行改造,制定新的代码或修改旧的代码的体系。)

④ 机器、设备的维护(主要包括机器 设备的日常维护与管理)

系统维护的类型

① 改正性维护:改进性维护是指由于发现系统中的错误而引起的维护改造,其工作内容主要包括诊断问题与修正错误。(17%-20%)

② 适应性维护:适应性维护是指为了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增加或修改系统部分功能的维护工作。(18%-25%)

③ 完善性维护:完善性维护是指为了改善系统功能或应用户的需要而增加新的功能的维护工作(重要工作,50%-66%)

④ 预防性维护:这是主动性的预防措施。目前尚能正常运行,但可能要发生变化的部分进行维护,以适应将来的修改或调整(4%)

第七章 GIS测试与评价

GIS软件测试原则

1.所有的测试都应追溯到GIS用户的需求

2.在需求分析阶段又应该制定测试计划

3.充分注意测试中的群集现象

4.应从“小规模”开始,逐步转向“大规模”

5.测试之前应当根据测试的要求选择在测试过程中使用的测试用例

6.牢记群举测试是不可能

7.应该有独立的第三方进行测试

8.测试用例应包括:输入数据和预期的输出结果

9.不仅要选用合理的暑热数据作为测试用例,而且应该用不合逻辑的输入数据作为测试用例

10.既要检查程序是否完成它应做工作,又要检查他是否做了不应该做的11.测试用例应长期保留,直至这个程序被抛弃

GIS软件测试任务1.预防软件发生错误;2.发现改正程序错误;3.提供错误诊断

GIS测试方法1.单元测试(涉及模块接口、局部数据结构、重要的执行路径、错误处理、边界(驱动模块(模拟被测模块的上级调用模块)和桩模块(代替被测模块所调用的模块))等);

2.集成测试(联合测试)(重点在于检查模块之间接口的有关问题。);3.确认测试(验收测试);4系统测试

GIS软件测试策略白盒测试—基于程序的结构测试(用来检测软件产品内部动作是否按照规格说明规定正常进行,每种内部在操作是否符合设计规格要求)和黑盒测试—基于规范的功能测试(主要关注被测软件功能实现而不是内部逻辑)

软件测试工具白盒测试、功能测试、负载压力测试工具、测试管理工具(贯穿整个生命周期)GIS软件评价是指对所建立系统的性能进行考察、分析和评判,判断其是否达到系统设计所预定的效果。评价指标包括:性能指标、经济指标和管理指标等各个方面,最后还应就评价结构形成系统评价报告。

第八章 GIS质量管理和项目工程

GIS项目进度安排表的制定办法:甘特图法、里程碑表示法、直方图法、关键路径法、计算评审技术、墙纸法。

GIS质量管理指标1.可用性,包括目的性、操作性及性能;2正确性,包括可靠性、准确性、保密性和可恢复性;3适用性:包括可维护性、扩展性、兼容性、可移植性及连接线。ISO 9000 质量体系标准内容:

ISO 9000 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选择和使用规定的导则;

ISO 9001 质量体系:设计/开发、生产、安装和服务中的质量保证模式;

ISO 9002质量体系:生产和安装中的质量保证模式;

ISO 9003质量体系:最终检验和测试中的质量保证模式;

ISO 9004质量管理和质量体系要素:导则

CMM:CMM是指“能力成熟度模型”,是对软件组织定义、实施、度量、控制和改善其软件过程的实践中各个发展阶段的描述。CMM分为五个等级:一级为初始级,二级为可重复级,三级为已定义级,四级为已管理级,五级为优化级。

第九章 GIS标准化

GIS标准化的作用促进空间数据的使用及交换

数据质量、数据库设计要求标准化、数据档案、数据格式、数据的可视化、数据产品的测评 2 促进地理信息共享

面向地理系统过程语义的数据共享的概念模型、地理数据的技术标准、数据安全技术、数据互操作性(数据的互操作性体现在两个方面:在不同GIS数据库之间数据的自由传输;以及不同用户可以自由操作使用同一数据集并不会发生错误。)

OGC:开放地理空间信息联盟,非营利性国际组织。

CEN/TC 287: 欧洲标准化委员会/地理信息技术委员会

篇6:羊安镇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

关键词: 人事信息管理; 数据窗口控件; 权限控制; 工程对象

中图分类号: tn911?34; tm41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373x(2016)15?0152?04

0 引 言

人事档案是人事部门开展工作的重要基础和管理个人信息的主要依据,对优秀人才的提拔,干部的识别考察,干部人才队伍建设的推动,各项工作的推动开展具有重要意义[1]。本文以研究院为背景,进行人事档案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工作。

由于人员信息改动复杂,研究单位人员流动大,开发此类信息化管理系统具有四大优点:档案管理员的工作水平可以得到有效提高;有利于提高档案管理人员日常工作的效率;有利于保护人事档案纸制载体;有利于改革干部人事制度[2]。利用本系统的查询、修改、删除等功能可以减少人事部门人员的工作时间,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工作信息化后,人员的信息都可以从数据库中求得,减少了工作人员与原始材料的接触,有利于人事档案纸制载体的保护。系统需求分析

1.1 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系统采用从上往下式开发模式,根据研究院人事部门员工管理人事的工作流程和该部门对员工档案、考评、职称、工资等员工各类信息属性的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模块包括:添加模块,主要是用于新进员工录入信息;修改模块,主要录入员工信息、删除、修改以及报表模块功能;权限控制模块,主要是用来约束管理员和一般用户对人事档案信息管理系统的操作权限。人事档案信息管理系统的子模块功能图如图1所示。

其中,人事档案信息管理系统通过登录模块进入到档案、查询、设置、管理和退出单元;人事管理单元包括基本信息、考核、员工退离功能;人事查询包括员工生日、基本信息查询、考核查询、员工退离查询等。系统具有如下五方面的任务和目标:录入员工的信息;修改员工的信息;可进行模糊查询,也可按照某种条件统计、查询各类符合条件员工的信息;删除辞职、转出、离退员工的信息; 输出打印统计、查询结果。

1.2 系统实现的策略

本系统开发选择快速原型法[4-6]进行开发,先实现出具有简单功能的系统,然后根据使用情况进行详细设计。

1.3 数据流图

通过考核表可以实现各单位与子单位之间统一化的人事管理,人事管理系统可查询人事档案,同时完成对信息的增加、删除和修改等功能,上述功能可以被政工部门充分利用,其中人事部门主要负责分配员工职务[7],如图2所示。

根据各个部门或单位的员工考核表,人事信息管理部门可以进行人事信息的录入以便于各个部门或单位人员查询人事方面的信息,人事部门还可以修改人事调动、分配信息从而进行人事方面的各类安排。通过数据流图可以清晰地发现各实体之间的关系以便详细设计和编码阶段对系统功能的实现,增强可用性。

数据库设计

基于企业和事业员工人事管理过程的实际数据,该系统处理的数据流程如图3所示。

2.1 数据库结构实现

根据数据流可以清晰地发现系统中各项数据的处理和流动状况,因此数据流设计过程中只需考虑基本逻辑功能而不用考虑实现方法,所以数据流图是较好的逻辑系统图[7]。人事档案信息管理系统的数据流如图4所示。

2.2 数据库概念结构设计

e?r图可以清楚地描述实体之间的关系[8?9],e?r图主要表述各个岗位是由员工来担任,而且各员工是属于其部门管理的,而工资应该发到各个员工的手里是工资和员工的关系,两种不同的权限分属不同的员工,其一是普通权限的员工可以进行查询,其二是具有管理员身份的员工可以进行修改、删除、增加等相应的操作。员工与职务的关系具体的体现在e?r图中,每个员工都有其对应的职务[10]。2.3 逻辑结构设计

各实体之间的关系采用e?r图体现,将其转化成如表1,表2所示的关系模型和数据库表。代码设计与实现

3.1 系统菜单功能设计与实现

总体菜单下设系统、窗口切换、职工信息维护、部门信息维护、岗位信息维护、工资信息维护、报表处理、帮助8个功能模块。

部门信息维护及时更新部门动态,明确部门性质、级别,从而确定人员的性质(主要有行政、事业以及事业单位分类),界定人员身份(行政部门都是国家公务员)、职称(只有事业单位才有)等,随时可以掌握全地区各种身份工作人员的数量,克服了每年干部年报统计系统的及时性(干部年报每年统计一次,是上年情况)。

人员信息维护可以实现人员信息的动态管理,发生变动,即时更新,使人员的年龄、身份、学历、工龄等一目了然,为工资套改、办理退休等工作提供依据。

其中,各页面都具有的功能是维护信息窗口,设计的主要目的在于实现原有信息的浏览、查询、录入、修改,包括员工号、姓名、性别、民族、籍贯等32项数据。

3.2 登录与权限的设计与实现

(1)登录功能

登录功能的目的是基于普通用户登录,对于不同业务科室的需求有独立的交互页面,为管理干部档案的专职人员设计了登录页面进行相关信息的整理,后台维护管理员具有独立权限进行信息维护,可以对相关人员信息进行查看。登录界面如图5所示。

(2)账户确认功能

(3)密码修改功能

通过更改密码可以进一步提高保密系数,因此根据工作的需要密码必须可以修改,如图6所示。

3.3 系统维护功能设计

(1)职工信息维护模块主要包括员工号、姓名、性别、民族、籍贯等32项数据。

(2)部门维护模块主要包括部门名称、部门代码、部门职能3项数据信息和密码修改、录入、保存、删除、刷新、关闭、打印等21个功能键,具体的控件代码和设计模型与员工信息维护窗口大致相同,而数据信息的不同是两者的主要区别。部门维护窗口如图7所示。

3.4 报表模块实现

用户登录根据权限有不同的功能。普通员工可以对自己个人档案信息、考勤、奖惩情况进行查询;信息管理员可以对员工档案信息进行管理:系统管理员可以对用用户权限进行修改以及数据库的更新维护,对用户权限进行划分,使不同权限的用户功能范围不同,有效地保护了数据库中数据的安全性。

(1)员工报表功能

新进员工可在员工报表图中进行搜索,在入职时间处填入入职日期范围,在此范围内的员工可呈现在列表中,操作人员可进行保存或者打印操作,打印选项中显示需要打印信息的选项,可进行勾选,勾选出所需要的信息进行打印。在实际工作中员工报表模块实用性很高,在考核员工或者更新员工信息时可利用此功能模块打印出所需列表信息。

(2)部门报表功能

为了方便使用,排序和组合查询控件组具有区别。把四个数据操作窗口从控件到数据窗口尽量做了一致安排,以便确保同一个软件使用风格相同。将下述两个数据操作窗口的差异进行比较。一般人员的权限只有对人事档案的信息进行查询,能对该信息进行管理的只有管理人员。输入密码和账号是管理人员进行人事档案信息维护的前提。一般用户可操作菜单上的“窗口切换”、“保存”、“插入”、“密码修改”“删除”、窗口关闭以及打印、浏览报表等功能。系统实现结果与软件测试

4.1 人事档案信息管理系统模块测试

在管理员登录的页面,用户通过输入账号和密码进行身份认证,登录之后,对应的功能模块窗口在用户登录后打开。如需修改密码,在打开相应的弹窗之后,选择密码修改项的菜单,通过录入相应用户账号、联系方式、密码保护问题,输入正确之后就可以更新为新的密码,再一次输入确认即可。登录及密码修改功能完全符合要求已通过测试。

在用户登录成功后,通过点击“修改”、“插入”、“确认”等选项,可以在职位信息、部门信息等的弹窗修改旧信息,修改完成之后点击“保存”按钮进行保存,则数据库中已成功保存输入的记录,通过测试,系统维护模块的功能一切正常。

4.2 可执行文件的生成 5 结 论

篇7:羊安镇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

针对当前流域水环境管理工作的.实际,借助于数据库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GIS),开发了一套能储存、分析、处理与显示大量空间数据的流域水环境管理信息系统,为管理层及决策者提供更为科学的决策依据.

作 者:王姚敏 史晓新 作者单位:王姚敏(华中电力集团公司信息中心,武汉,430077)

史晓新(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北京,100011)

篇8:选煤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

1 发展现状

因为正式开展管理信息应用的时间较晚, 对于科学的系统战略制备技巧运用不够熟练, 加上我国历史、技术、人文环境特征与国外一些先进国家存在较大差异现象, 因此行业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任务略微沉重一些。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煤炭行业的渗透管道的延伸作用, 需要建立某种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进行结构稳固, 同时辅助决策者及时调整企业经营策略内容, 提高同行业领域中的知名度, 形成创新形式的信息化管理格局。

在现代煤炭经营企业中, 高效的管理信息系统策略应用能够为企业建立优质的信息控制环境, 在此基础上管理者能够利用更加深刻的资源整合手段和风险防控措施进行业务格式创新。按照某地散货煤炭专业码头的建设特征和公司业务需求分析, 建立某种完善的散货煤炭专业码头的管理信息系统是首要完成的任务, 这将为企业生产活动和设备物资协调提供技术保障, 之后改变传统的工作处理模式, 简单快捷地实现现场作业布置流程, 达到业务信息资源的共享效果。将现场业务流程全部规划到管理信息系统中去落实操作, 能够满足无纸化的现场作业强度弱化要求, 这样既能减少员工的劳动强度, 同时补充作业完善效率, 为货主提供更加方便、快速的服务流程。

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属于某种复杂形态的计算机网络操作途径, 为了进一步完善企业内部职责的控制水准, 巩固结构之间的信息交换传达力度, 实现资源共享利用目标, 就必须建立完整的计算机管控格局。计算机网络的建立能够实现完整的资源共享效果, 避免系统重复劳动和过度投资造成的损失, 同时将处于分散形态的经营单位主体连接起来, 形成层层相连的统计结构整体, 维持层面实际控制水平。不同等级经营单位在闲暇其间可以利用终端设备获取不同服务内容,数据来源形式较为分散的前提下, 能够给集体工作环境的疏导创造更加优质的适应条件; 系统稳定性得到必要的提升,确保用户在此期间不会因为局部故障而产生工作停滞现象;这类结构框架能够满足扩展需求, 面对着企业经营单位的增加, 通过必要的接口模式就可以将新引进的计算机设备带进网络通信空间之中, 进一步扩展资源利用实效。

2 支持环境以及开发工具

结合公司实际管理情况出发, 神华准能公司实现C/S和B/S综合架构管制技巧 , 通过灵活的组合方式和系统分析特点, 将不同子功能MIS系统平台搭建, 满足不同控制模式的同步运行条件。适用于C/S子功能的设备特征表现为: 整体安全效用良好, 能够满足交互连接功能; 使用空间范围不大,控制区域地点固定; 数据集中处理能度大。而利用B/S子功能特性包括使用范围宽泛, 占据地点灵活多样; 功能变动处理频繁, 能够同时达到安全效益和交互性要求。

2.1 社会基础结构

经过长期的实践研究发现, 管理信息系统从落实建设到投入运行环节中, 必须长期保留稳定的基础控制技术条件,具体包括社会支持力度和技术延展效能等。这种技术规模的扩展对计算机控制能力要求严格, 并且沿着后期应用方案产生更大的改革绩效。所以, 开展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工作需要结合制度机构改革实现网络空间转移, 之后产生不同形态的系统子模块, 企业对照下部实际管理水准, 建立比较实用的系统样式, 尽量杜绝盲目跟随整体性特征的制备行为。

企业领导在管制环节中加强重视力度能够达到持久性的系统控制绩效。管理信息系统根据服务项目对领导阶段目标和信息进行验证筛选, 这种工程实施周期漫长, 涉及面和投资数额压力较大, 另外其建立和应用涉及的业务流程、规章制度以及组织结构的调整等全局性问题, 需要最高领导亲自处理。在系统开发阶段, 同样离不开业务人员的积极配合举动, 经过系统业务流程的疏导和数据提供, 系统能够按照其操作目标进行工作内容衔接, 进而实现使用效果和生命力的过渡目标。

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与维护职务需要借助一支专业素质优越的系统队伍进行内部基础巩固, 单纯依靠计算机技术控制人员处理是远远不够的, 只有在管理人员、程序操作人员和信息控制人员的综合管制下, 系统的工作实力才能真正展现。再次, 管理系统的建设涉及投资数额大, 并且蔓延一定的风险性质, 在正式实施方案之前, 应该设置统一的管控指令, 对现场各类设备资源进行客观价值评估, 保证先进设备和资金能够按期到位, 不致于耽误工程项目进展速度。

2.2 公司运营状况

神华准能公司年设计吞吐量为4300万吨, 码头岸线长约1100米左右 , 码头前沿水深20米 , 能满足15吨船舶条件。公司堆场面积范围足有30万平米, 能够同时堆放176万吨煤, 内部主要装卸设备包括堆料机和装船机等, 大部分由国外进口, 设备控制性能较为稳定, 实际作业率高, 并且单台装船机控制效果达到单位小时6700吨, 翻车机卸车作业率也达到单位小时4300吨。装船作业能够按照客户实际要求实现高精度的混配煤, 实现高质量的杂质剔除和样本检验作用。公司在发展主营业务的同时, 争取大力巩固多元化经营实力条件, 在广泛汲取货运代理和煤炭检验技术经验的基础上,遵循对外服务承诺, 保证作业品牌的综合效益力度。

截至目前该神华准能公司局域网已经形成利用办公楼机房为数据疏导交换中心, 配合机务楼、调度楼作为过渡节点,引导各个部门作为最终用户的骨干网主体框架, 在公司内部完成计算机网络覆盖率百分百的局势设计目标。该局域网内部包含服务器设备10台、终端PC250台, 加上交换机、光纤收发器等收发装置数量高达100台左右。

系统运作的安全性对于结构正常控制水准产生决定作用。影响系统安全绩效的因素内容较为广泛, 结合技术角度观察,主要由系统运行平台和应用软件构成。这类平台在规划流程中将安全技术策略和硬件防护手段信息同时灌输, 稳定系统平台安全、正常管理水准; 应用软件设计开发过程中涉及授权机制的稳定作用, 按照岗位和固定角色授予权限处理模式有所区分, 这样便能稳定系统功能的安全地位; 再对数据源备份和恢复手段进行补充, 同时增强软件合理的容错能力,确保系统在整体运行过程中维持稳定性和可靠管理功能。

2.3 主体目标

根据神华准能公司的实际运营条件和公司领导人员、现场管制人员所搜集的需求资料内容进行整合改造和细致分析,其中总体目标是透过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工作效率提高、管理成本降低目标, 进而稳定内部管理局势, 形成独特的企业竞争优势条件。

相关技术操作人员主要负责基础数据的录入和科学修改,结合需要生成规范化报表的信息资料制备要求, 适当减少操作人员沉重的工作量。沿着管理信息系统规范化业务流程方向跟踪挖掘调整策略, 满足人力资源和管理成本双重节约的动机条件。在此环节中, 管理信息系统不同部门领导人员能够按照规范格式样本对各自员工工作方式进行必要调整, 明确掌握不同岗位实际工作量以及准确性调理原则; 管理信息系统把过程控制人员事前录入的基本信息进行总结和图形化实时改造, 确保公司领导人员能够拥有足够的判断依据去处理相关事宜。

为了方便满足货主提货要求, 达到快捷的业务服务水平,就要尽量提升客户的满意程度, 提高工作协同处理能力和贯彻职责能效的积极应对态度, 稳定内部机制的创新过渡潜力,带动资源高度整合优势, 最终形成强硬的风险抵抗能力。

2.4 系统设计原则

2.4.1 人性化管制模型

系统的管制风格应该保留统一过渡样式, 具备优良的用户操作界面和完善的辅助信息, 确保为用户提供较为人性化的服务内容。系统本身能够满足公司业务流程和实际特征的联系要求, 操作人员经过一定的技术内容培训之后往往很容易上手。

2.4.2 实用性

系统建设工作应保留全面应用和阶段实效巩固方针, 坚持稳定经济渗透制备原则, 其间采用规范统一模式的数据验证结构和标准配备的数据接口, 尽量维系数据交互固定设计格式标准。

2.4.3 可靠性和稳定性

通过网络安全资格认证和多级授权等数据库技术维护,任何操作行为都会自动留下记录日志, 确保跟踪系统变化渗透过程的掌控实效地位, 进而稳固整个系统的完整性和保密作用。系统具备完善的纠错控制能力和软硬件兼容能力, 基本能够保证在不同条件下的稳定运行基础。

2.4.4 集中管理

整个系统的管理、数据库操作等工作主要借助服务器优化处理实现转换, 进而降低客户机的管理瓶颈效果, 有效提高系统稳定运行速率, 降低应用系统的部署和管理成本规模。在此条件下完善统一规划和设计格局, 保证特定流程的前瞻性效能, 尽量杜绝重复性投资的浪费现象。系统设计环节中统一配备模块控制理念, 随着公司结构的不断扩展和业务流程的转换, 加上用户角色权限和对应组织机构职责的调整,系统已经能够随时扩充创新形态的功能模块疏导潜力, 并且支持负载均衡效用, 能够适应用户数量增长的变化现象。

3 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

3.1 数据库概念结构

在系统分析与设计基础之上, 尤其是对数据处理现实要求进行细致分析处理之后, 利用自上而下的设计原则对必要业务数据进行分类统计和聚集概括, 最终得到数据库的概念结构模型。在概念设计的基础上, 选择关系数据验证参数,同时将概念模型转化为相应的关系数据结构框架, 并对其进行优化处理。数据库集中表现了业务数据之间的关系模型,其中数据模型的优化大部分是按照规范化理论作为指导依据,确定数据依赖关系, 进而对不同关系模式之间的数据依赖进行处理, 将内部冗余联系消除。此外, 需要对关系模式进行必要的分解处理, 提高数据操作的准确效率, 提升存储空间的扩张范围。

3.2 用户界面

用户界面是贯彻人机交互操作格局的信息交换接口, 其友好程度将直接影响管理信息系统的使用效果和生命维系状态。在对管理信息系统进行开发环节中, 界面设计占据空间范围较大, 其体现的友好程度会影响用户认可态度, 所以在这部分风格选用上要尽量贴近标准化软件方向。

结合上述原则实现煤炭管理信息系统的生产调度控制子系统、货运调度子系统和综合查询系统的用户主界面建设,其中C/S模式系统界面利用菜单、快捷键和窗口显示区域形态设计。快捷键的制定主要遵循窗口特性和使用频率进行调整,尽量方便用户快捷使用条件, 即便是打开多个窗口, 结构模式也能够随用户意愿进行平铺和层叠布置调整。B/S模式主界面设计工作则是秉承简约和煤码头特色风格实现展开, 界面呈现浅蓝色样式, 同时配合相关界面形成不同结构, 上部为公司现场管制图片, 主要利用Flash幻灯片形式滚动展现; 界面左侧位置为图形化的快捷按钮, 使用起来非常方便; 显示界面则安置在正中央, 透过表格和效果图形表现。

4 结语

上一篇:从符号学角度看网络语言下一篇:与急救有关的英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