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政策性经济法论文

2022-04-17

摘要:经济法的基本原则,是经济法法律规范的基础和核心,同是也是经济法精神价值的主观反映。在进行经济法学研究的时候,经常作为经济法的研究对象。我国目前确定的经济法的基本原则不够完备,但随着经济法的不断发展和进一步的深入,对经济法的研究也越来越重要,同时完善经济法的基本原则也是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标志着我国经济法学理论的日趋成熟。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我国政策性经济法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我国政策性经济法论文 篇1:

经济法学研究路径之检视

摘 要:经济法学研究会作为经济法学界的“年度峰会”,其学术前沿性和代表性不言而喻。而年会综述文本是这一前沿性和代表性的集中体现。如果对若干年的年会主题和综述文本进行纵向的系统分析,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窥得这一时间段内经济法研究的行进路径。对2005—2014年十年年会主题和历年年会的综述文本进行梳理,可以看出,十年间我国经济法学研究的路径存在趋政策化的特点,其弊端在于使经济法学研究脱离经济法学之本体,集于社会热点,趋于功利性,沦于碎片化。无体系性本体论的研究,使经济法学研究成为无本之木,难以有新的知识生长。

关键词:中国经济法学;年会主题;年会综述文本;研究路径;评价

自20世纪70年代末期,现代意义的经济法在中国产生以来,中国经济法研究经历了三十多年的漫长历程。经济法作为一个部门法,由于官方定论,已经不存在争议,然而,由于中国经济法相对于其他传统的法律部门产生较晚,经济法学作为一门法学学科,至今仍面临诸多争议。作为一个新兴的法学学科,三十多年来,经济法学从调整对象的划定到体系的构建,再到原则、本位等诸多方面的研究,至今,基本上形成了自己相对独立自给自足的理论体系。然而,由于起步较晚,经济法学理论体系并不完善。在不同时期形成的诸多经济法学理论,彼此之间存在着竞争和分歧,至今未达成学科共识,经济法学作为一门法学学科,其理論体系有待继续完善。而一个学科的研究路径是该学科研究的方向性因素,路径正确,则事半功倍,有利于学科研究;若是误入歧途,则南辕北辙,不利于学科发展。故对经济法学的研究路径进行探究,是有必要的。本文以经济法学研究会十年(2005—2014)年会的主题和年会综述文本(以下简称综述文本)为线索,意图提炼出经济法学十年来的研究路径,进而评价其曲直,以期经济法学宏观上的研究路径之完善。

一、以综述文本为论证依据的说明

经济法学是一个独立的学科体系,其研究内容与研究路径需要通过一定的媒介表现于外。这些媒介包括学术专著、期刊论文、学者的文献综述等,当然也包括经济法学研究会历年年会的综述文本。若要探究经济法学的研究路径,分析论证这些外在的学术载体是必经之路。对这些文本内容进行理性的分析,我们当能看出经济法的研究路径。

在这些学术理论载体中,经济法学研究会历年年会综述文本最具权威性、直观性,是经济法学研究最新成果和研究动态的集中体现。把每年的年会主题和综述文本单个来看,它们只是对最新研究成果和动态的客观描述和总结,但若是从纵向的时间角度来看,把这些时间上的点一一连接起来,我们就可以很直观地看到一定时间内经济法学研究的路线图。所以,以年会综述文本为分析对象,通过纵向的体系性论证当可以推知在一定时间段内,经济法学的研究动态和趋向,总结出一个较为清晰的经济法学研究的走向脉络,也就是经济法学的研究路径。以经济法学研究会年会综述文本为研究对象,虽有以管窥豹之嫌,但由于综述文本的权威性和全面性,还不至于过于片面,得出的结论也应当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故本文选取经济法学研究会年会综述文本及年会主题为分析材料,来探究经济法学研究的路径趋向,进而分析其曲直,探讨其是否偏离失误,自有论证的合理性以及结论的可靠性。

二、年会综述与主题的梳理

通过对年会综述文本的用词进行直观的分析,我们会发现,自2005年起至2012年(2013—2014年的研究综述尚未公布)八年间的年会综述中,除了一定数量的法言法语在表征着综述文本的经济法属性,充斥其间的大量非法学语词都表现出强烈的“逆法学性”:“和谐社会”“区域经济协调”“科学发展观”“‘十一五’规划”“改革开放”“金融危机”“经济发展方式”“民生”等等,政策性用语已经习惯性地盘踞在经济法学“年度峰会”的综述文本以及与会学者的论文之中。按照一般逻辑这些非法学语词甚至不应当出现在法学论文中,然而,现在这些非法学语词却堂而皇之地出现于经济法学研究会年会的综述文本中,那么必定是基于了一定的正当理由。这个理由就是经济法学研究会历年年会主题的限定。网上查阅经济法网,我们可以发现,历年年会都会以《预通知》的方式向与会学者限定年会讨论主题,正是这一主题限定决定了非法学语词出现于年会综述文本的“当然性”。以下通过图表说明(见下表)。

通过上表的列举,我们可以看到年会主题有很强的非法学性,而当年的年会综述中集中出现的非法学语词正是这些主题限定的语词。历年年会主题的限定正是综述文本用词的走向。另一个不得不说的问题是经济法学研究会对经济法学研究的引导作用。由于经济法学年会的权威性、代表性,其综述文本与限定主题往往对未来的经济法学研究走势有方向性的影响作用。这一旗帜大纛的指向决定着未来的经济法学研究的重点。通过知网查询,可以发现,2004年以前,为CSSCI期刊收录的以“和谐社会”和“科学发展观”为主题的经济法学科文章数量分别为零篇和四篇,而2005—2006年年会以“和谐社会”和“科学发展观”为主题之后,两类文章数量在次年就分别上升为20篇和19篇。由此经验性事实,我们可以看出,每年经济法学年会之后必然有对应主题研究热潮的兴起。

通过经济法年会综述与当年年会主题的语词对比,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经济法学年会综述文本以及年会主题年复一年的指引性研究,经过数年发展,已使经济法学研究形成了“指哪打哪”的无目的研究习惯,形成了一种非规范的经济法学研究路径,这一路径逐政策导向而行,紧密跟随经济政策与经济体制变革。而规范法学意义上经济法研究路径,即以本体论、方法论、运行论等为研究对象的路径,在这里表现得并不明显,即使有这样的研究路径,它也必须围绕年会《预通知》限定的年会主题——政策性主题来行进。因此,可以有一个结论,2005—2014年经济法学研究路径是一条非规范法学意义的研究路径,这也是这十年年会的宏观走势。经济法学早已无体系性、持续性学术建树,对学科理论成果再生影响极为不利。

三、评价

从经济法学研究会年会主题及综述文本出发,我们论证出以往十年间(这或许代表的不止这十年,再向前看,经济法学自诞生之日起就伴生着这样一条研究路径)经济法学研究的大体路径,政策性、时代性是这一研究路径的主要特征。不断变化的热点话题以及施政方针是经济法学在这一时期研究的旗帜大纛。经济法学研究也镀上了鲜明的时代感,显得“与时俱进”。诚然,法学要紧跟时代,以解决现实问题,为政府和政党提供决策的理论支撑,这种“工具主义”论调也符合大多数研究者的研究习惯,甚至在某种意义上,法学研究中能否强调或者追随这些“时代主题”已成为经济法学界判别一个研究人员是否具有问题意识的重要标志。

但是,如此紧跟时代主题,对政党政策亦步亦趋真的合理吗?这些“时代主题”很明显属于政党政策,是政治学或是政策学的范畴,本身不具有法律的稳定性和恒定性,也不具有内在逻辑性。如果经济法学的研究路径一直紧随“时代主题”,这一路径在引导经济法学产生新的知识而且与时俱进的同时,首先于之不利的便是经济法基础理论的独立与完善,导致经济法学者们的研究脱离经济法理论本身,为了新颖、“切中时弊”,而紧随政策导向,从而伤及经济法理论的长远发展;其次,使学者们的知识再生产成果流于碎片化,学者们逐大政方针而研究的习惯必然产出彼此毫无内在关联的研究成果,对经济法基础理论的体系性毫无裨益,宏观来看这并非是科学的研究方法;最后,经济法学研究一味追逐时代主题而行的研究路径必然导致经济法规范中政策性膨胀,而极度短视,缺乏長效,损害经济法作为法天然应该具有的规范性和稳定性,使政策权宜性取代经济法的稳定性,最终使经济法学沦为政策之学或者应急之学。

虽然我们这里是从十年年会的梳理中总结出这种研究路径,但是这种路径并非仅存于这十年之间,再往前看自经济法学研究兴起以来,这种路径便已如影随形地伴随着我国的经济法学研究。笔者以为这种路径产生的直接原因在于政府主导式的改革模式(并不是说政府主导的改革模式有何不妥,而是说这种改革模式客观上影响了经济法学的研究路径),以及经济法学界研究者整体存在学术独立性不足的问题,经济法学研究面对强大政府政策的影响,自然难以自持,受之裹挟,处处对政府政策亦步亦趋。经济法学研究如此路径可谓已是风雨飘摇,如果我们对这一潜在根源,不能及时做出改变,必然陷于“路径依赖”。故,如果中国经济法还要称之为法,中国经济法学还要作为独立的法学学科存在,那么我们必须做出相应的反思,对现有的经济法学研究路径予以改变。

作者:王亚菲

我国政策性经济法论文 篇2:

经济法基本原则初探

摘要:经济法的基本原则,是经济法法律规范的基础和核心,同是也是经济法精神价值的主观反映。在进行经济法学研究的时候,经常作为经济法的研究对象。我国目前确定的经济法的基本原则不够完备,但随着经济法的不断发展和进一步的深入,对经济法的研究也越来越重要,同时完善经济法的基本原则也是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标志着我国经济法学理论的日趋成熟。

关键词:经济法 基本原则

经济法的基本原则是经济法的基本问题同时也是法理学的范畴。法的原则作为法的要素可以作为基础,还具有综合性和稳定性,经济法的基本原则的特点就是不事前设定事实的具体状态,对权利义务也不进行相应的固定,同时对于法律后果也不需要进行确定,它是指导和协调全部社会关系的一种法律的调整机制。自1804年《法国民法典》开始确立私有财产权不可侵犯、契约自由、过失责任三大民法基本原则以来,三大原则作为构建民事主体权利前提的基本原则、行为的基本原则以及后果责任的基本原则,分别构成了物权法、债权法和侵权责任法发展之内核,渐次成为整个民法制度构建拓展之基石、民法理论研究之基础,同时亦为许多国家的民事立法所吸收借鉴。

一、经济法基本原则概述

经济法的基本原则,就是指始终贯穿经济法立法和实践中的基本准则和指导思想,是经济法法律规范的基础和核心,同是也是经济法精神价值的主观反映。经济法基本原则体现的是经济法的本质和宗旨所在,而从这一点上我们可以认为经济法就是国家和社会市场,将所有的经济资源合理分配,以营造出平衡和谐的社会经济环境为目的,最终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一个独立的法律体系。这体现的是经济法最基本的本质所在,同时包含了经济法最基本的三个原则,也就是:合理分配经济资源原则、营造平衡和谐的社会经济环境原则和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原则。

法律原则就是在一定的范围内,具有的基本精神、指导思想和综合性、稳定性的特点。从普遍性和稳定性来看,可以分为公理性和政策性原则;从概括性和普遍性来看,可以分为具体原则和基本原则,基本原则还有法律的一般精神,就是说部门法是所有或者大多数的法律部门应该遵守的基本原则。法律原则主要是国家政策和法律的规则与制度的中间桥梁作用,这样在由立法冲突的时候,法律可以有适用的过程,主要就是对法律解释和推理方面进行法律空白的填补,还可以规范和引导自由裁量的行使权。

经济法的基本原则是在经济法这个法律部门起到一个统领的作用,在这个法律部门里,经济法的基本原则应该有最高的普遍性和概括性,这样可以对经济法的本质属性进行体现和指导。在学术界,对经济法的基本原则的概念有不同的理解。法律的基本原则主要在各种社会关系的调整中有一个基本的精神价值,它涵盖了各部门法的共同要求。所以在定义经济法的基本原则上位:在经济法理论研究和实践中,具有的最基本的精神本质和价值取向,也是指导经济法理论研究的基本思想和标准。

因此,经济法基本原则必须首先是经济法这一法律部门所有之原则。经济法之所以成为独立之法律部门,因为其所调整的社会关系具有独立于其他部门法调整对象之特质。如同民法调整对象乃平等主体间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今日经济法之调整对象各家说法虽然略有不同,但大多突出或者明确国家对社会经济的“统制”、“协调”、“管理”所产生的社会关系。

二、经济法基本原则的背景及现状

对于我国的经济法学术界,几乎是众说纷纭,这种情况间接的反应了学者们已经认识了经济法的基本原则的问题,应该多加研究,同时对于此问题的研究还过于的表面化。经济法的基本原则还是有普遍性和稳定性的,同时还对经济法的一般规律有所体现。所以对于经济法基本原则的界定还需要以下问题的解决:

1.在调整经济法的研究对象时,要取得突破。经济法的调整对象的研究一直都是受到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而没有取得长足的进步。

2.经济法体系相对稳定。我国在这个经济飞速发展,社会急速转型的过沉重,虽然加重了立法的任务,但经济法也在调整部门法的同时不断的扩张,新立法的不断出现,是经济学的研究领域扩大,同时也对经济学的研究范围产生一定的困难。

三、经济法基本原则的内容

1.经济法协调公平原则

以亚当·斯密为代表的自由主义派经济学家认为:在市场机制这只看不见的手之调节下,每个社会主体追求各自利益的过程中,将达到整个社会福利和公平之最大化。我们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历史历程中时至全球金融危机的今日,斯密所描绘的完全依靠市场作用来达到的理性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自然秩序”并没有很好地实现。

2.经济法协调绩效原则

效率之一般解释为,从一个预定的投入量中追求最大之产出,人类社会便是在对效率之不断追求中进步向前,既然效率是社会与个体发展之动力及目标,那么法律作为一种越来越受到重视的调整社会关系之有效手段,应当以其特有的权威性的分配权利与义务的方式,实现效率的最大化。因此,效率是所有部门法都无法回避之价值取向,民商法以个体效率价值为追求,行政法中行政效率价值占有重要地位。经济法亦不例外,战国《田律》中就禁止在春天二月林木生长时期砍伐树木,且对于捕捉鸟兽的网和陷阱的大小作了严格限制,以防伤害幼鸟幼兽。

在今日经济法立法尚不完善、理论上存在诸多争议、尚没有形成成熟法律体系的前提下,急需理论界对于经济法基本原则标准之有益探讨,以发挥具有超级规则地位、贯穿于各个经济法部门中的经济法基本原则之功能,使之起到补正经济法漏洞、实现经济法价值之作用,具备理论必要性和现实可能性。

总之,现阶段的经济法基本原则的标准适应经济法原则群,该原则群也对法律原则的基本要求完全的符合,但是相对于基本原则来说还是比较低,所以应该有更强更灵活的经济法律进行指导,这样才能让经济法律部门发展为成熟稳重的状态,这也可以借鉴国外的一些研究经验,来总结我国的基本原则。

作者简介:雷蕾(1982年3月13日出生 ),女,河北张家口市人,长安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2009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建筑与房地产法学。

参考文献:

[1]杨紫煊.经济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李昌麒.经济法学[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

[3]丹宗昭信.现代经济法入门[M].北京:群众出版社,1985.

[4] 张守文.经济法基本原则的确立[J].北京大学学报,2003.

作者:雷蕾 何普娟

我国政策性经济法论文 篇3:

经济法学研究路径的综述

摘要:每年的经济法学研究会年会展示的是经济法学研究的前沿成果,代表着经济法学研究的最新动态,若对若干年的年会主题和综述文本进行纵向的分析,在一定程度上当可以窥得这一时间段内经济法研究的行进路径。故本文以2005-2014年十年年会主题和历年年会的综述文本为梳理对象,试图以管窥豹,得出十年间经济法研究的大体路径,进而对经济法的研究路径进行简要评价。

关键词:中国经济法学;年会主题;年会综述文本;研究路径;评价

作者简介:陈兴旺(1991-),男,甘肃定西人,甘肃政法学院2014级法学硕士研究生。

一、分析材料的选取

经济法学作为一个理论体系,其内容与研究路径必然存在于各种媒介之中。欲考察经济法学的研究路径,必然离不开承载这些理论的媒介。在这诸多媒介中,经济法学研究会的年会主题及年会综述文本可以更加准确地反映出一定时空条件下,经济法学研究所走过的痕迹和路径。因为每年的经济法学研究会年会展示的是经济法学研究的前沿成果,代表着经济法学研究的最新动态。所以,综合十年间的经济法学研究会年会主题以及年会综述文本,以管窥豹,虽然有遗漏之嫌,但以此有代表性的文本为依据,还不至于挂一漏万,我们当可以看到一个很明晰的经济法学研究路径,进而可以探究其是否偏离、是否错误。

二、年会综述与主题的梳理

对经济法学研究会年会综述文本进行梳理,查阅经济法网,在“年会回顾”一栏中我查阅到了历年年会的《预通知》文本,每届年会的预通知都包含了一个当年年会的核心主题,正是这些每年的主题决定了当年年会综述的内容和语词使用。2005年十三届经济法学研究会年会主题是和谐社会建设与经济法、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经济法、经济转型过程中的中国反垄断法、区域经济协调与经济法;2006年十四届经济法学研究会年会主题是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十一五”规划与经济法;2007年十五届经济法学研究会年会主题是经济法的程序理论与制度、交叉领域的经济法问题(如经济法与物权法的关系)等;2008年十六届经济法学研究会年会主题是改革开放与中国经济法(学)30年;2009年十七届经济法学研究会年会主题是金融危机与经济法;2010年十八届经济法学研究会年会主题是经济法与我国民主法治建设;2011年十九届经济法学研究会年会主题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背景下经济法的理论创新与制度完善;2012年二十届经济法学研究会年会主题是经济法学理论和经济法制度研讨;2013年二十一届经济法学研究会年会主题是经济法学重要范畴研究;经济转型、经济体制改革与经济法的完善;2014年二十二届经济法学研究会年会主题是结合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与经济法”为主题。

透过以上分析我们看到,2005-2012八年年会综述中的非法学语词的存在是基于当年年会的既定主题。因此,可以预见2013-2014年的年会综述中一定会出现“经济转型”、“经济体制改革”、“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另外,通过查阅CNKI发现,在2005-2006年以“和谐社会”和“科学发展观”为主题后,经济法学科在CSSCI期刊上发表的,以“和谐社会”为主题的文章就由2004年以前的0篇上升为2005-2006年的20篇;而经济法学科内以“科学发展观”为主题的CSSCI文章,由2004年以前的4篇上升为2005-2006年的19篇,2004年以前的4篇还都是发表于2004年,而2004年年会的主题正是“科学发展观”。由此例可见,经济法年会过后,继之而起的必是相关主题的研究热潮。

三、评价

从上面的梳理和总结中,我们可以看到,紧跟政策性主题成为了十年来经济法学的研究路径(其实不止这十年,再往前看依然如此)。这一研究路径,使不断变化的时代主题成为了经济法学研究的风向标,同时,经济法学研究具有了鲜明的时代感。个人以为这种路径产生的直接原因在于政府主导式的改革模式(并不是说政府主导的改革模式有何不妥,而是说这种改革模式客观上影响了经济法学的研究路径),经济法学研究在不自觉中受了强大政府的影响,处处对政府政策亦步亦趋。如果我们不能察知这一潜在根源,及时做出改变,必然陷于“路径依赖”,且积重难返。故,如果中国经济法还要称之为法,中国经济法学还要作为独立的法学学科存在,那么我们必须作出相应的反思,对现有的经济法学研究路径予以改变。

[参考文献]

[1]李友根.论时政话语的经济法学研究——以“包容性发展”为例[J].现代法学,2013,35(1):163-169.

[2]邢会强.中国经济法学研究的规则经济法转向[J].经济法研究,2014,1:98-105.

[3]谭正航.我国经济法研究范式的转换——兼评陈云良教授的转轨经济法理论[J].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2009,7:58-62.

[4]汪敏.全国经济法理论研讨会综述[J].法商研究,2006,1:152-160.

[5]管斌.全国经济法理论研讨会综述(2006-2010)[J].法商研究,2003.

[6]焦海涛.全国经济法理论研讨会综述(2011-2012)[J].法商研究,2012.

作者:陈兴旺

上一篇:西部经济增长分析论文下一篇:国际关系理论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