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投资效益研究论文

2022-04-16

1建筑工程中的风险众所周知,由于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周期长、施工过程和施工工艺复杂、材料和设备工具繁多、施工环境影响因素多等原因。导致了建筑业成为高风险的行业。我国的许多工程项目由于风险造成的损失是触目惊心的,特别是在国际工程承包领域,风险常常是项目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建筑工程领域的风险主要有以下方面。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保险投资效益研究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保险投资效益研究论文 篇1:

浅议加强量本利在医院投资效益分析中的应用

摘要:量本利是企业现代化管理中普遍运用的一种经济分析方法,在医院经济管理中一直未引起重视。随着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新《医院财务制度》明确要求医院采用量本利等方法分析成本变化、加强成本控制。量本利分析对医院明确投资效益,优化投资结构,规避投资风险,正确进行经营决策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量本利分析;投资效益;公立医院;成本性态

量本利分析又称盈亏平衡分析、盈亏临界点分析和保本点分析,它是在成本性态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成本、业务量和利润三者关系的分析,建立数学模型和公式,找出投资项目的盈亏平衡点和投资回收期,为投资经营预测、决策、计划和控制提供必要的财务信息的定量分析方法,是现代化财务管理的重要工具。改革开放后,在工业企业的财务管理中得到广泛应用,提高了经营管理的决策水平,并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但在我国公立医院的项目投效和固定资产效益分析中尚未引起高度重视,企业常用的量本利分析方法对公立医院财务人员而言还比较陌生,我们要加强量本利在投资效益分析中的应用,为医院投资成本核算和控制提供新的思路。

一、加强量本利在公立医院投资效益分析中的应用有着重要意义

(一)加强量本利在公立医院投资效益分析中的应用,是响应国家新《医院财务制度》的号召,适应现代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需要和客观经济规律的需要

为了配合我国医疗体制改革和预算体制改革,2012年1月1日起新的《医院财务制度》在第五十七条中规定,医院应遵循投资回报、风险控制和跟踪管理等原则,对投资效益、收益与分配等情况进行监督管理,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增值。新制度中,单独将成本管理列为一章,并规定了采取趋势分析、结构分析、量本利分析方法等对科室成本进行核算。由此可见,我国公立医院改革应对全成本核算和投资效益分析高度重视,加强量本利在投资效益分析中的应用,真正发挥投资效益分析的管理效益,响应国家政策的号召,从而适应现代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需要和客观经济规律的需要。医院只有在全成本核算的基础上加强投资效益分析,才能改变过去那种不计成本、不讲效益、不搞核算、吃大锅饭的状况,才能自觉遵循经济效益原则,增强医院的竞争力。

(二)公立医院对成本控制意识不强,投资回报率、投资风险意识薄弱,量本利分析对规避投资分险、减少投资损失有着重要意义

随着医院的发展壮大,新项目、新设备的投资需求越来越大,而我国医院处于财政补助少、检验收费标准降低、物价上涨、人员经费开支增涨和医院间竞争加剧的现状,我国公立医院开展绩效管理较晚,投资效益也未纳入绩效考核,部分管理人员对成本控制意识不强,投资回报率概念模糊不清,甚至盲目的进购医疗设备和增扩建项目,事先没有经过可行性论证和效益分析, 就匆忙地购置,不注重前期投资成本控制,也不明确投资风险有多高,更不清楚能产生多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等一系列问题。有些项目虽然做了可行性论证,但也只是粗略的估计,关键指标数据不能明确,结果导致购进的设备使用效率不高,造成资金的浪费,加剧医院投资风险。量本利投资效益分析通过对项目的市场环境、运营状况、人员配置、设备配置、投资项目成本、供应商、收费标准、政策变化等相关情况做系统调查了解,使相关人员对项目的管理现状、投资发展优势有更全面的掌握,发现投资项目构成及存在的问题,分析投资盈亏状况,预测投资经营水平,为医院经营决策和合理规划医院经济活动提供重要依据,从而优化投资结构,规避投资风险,减少投资损失。

(三)量本利分析能找出成本控制薄弱环节,加强成本核算,提高医院经济效益,为设定科室投资经营目标提供重要依据

医院实行“预算管理,比例控制”的绩效管理体制,财务管理实务中把科室收支节余作为医院科室绩效考核的目标之一,正确测算收支节余目标值至关重要。量本利分析方法为年度收支节余目标测算提供了有效工具,它通过划分成本习性建立数学模型,从直观的角度反映科室投资的保本工作量、盈利区和亏损点三者之间的变动趋势,较准确的测算出科室的收入水平、目标业务工作量、目标变动成本控制、目标利润指标等,为设定科室投资经营目标提供重要依据。同时,量本利分析能使科室对自身的成本支出范围、成本支出结构及各成本项目之间的变动关系有一个清晰的了解,从而找出自身成本控制中的薄弱环节,以便对症下药,加强成本核算,减少成本不合理的开支,提高科室的经济效益。

(四)量本利分析能为物价部门制定价格标准、医疗保险部门制定费用报销比例和内部审计部门执行审查提供参考依据

医院执行的是国家物价政策,随着医院的发展和市场环境的变化,新项目开展的需求越来越大,开展新项目需要医院物价部门向上级物价管理部门提供价格测算表进行申报,测算内容包括设备原值、使用期限、操作时间、操作人数、所需耗材、所需卫生材料、管理费用等,进行量本利分析需要对投资项目的整个过程进行跟踪评价,对投资成本、固定成本、变动成本、业务量、收益等进行分析测算,利用量本利模型计算出项目的单位成本、单位贡献毛利、投资效益、保本工作量等数据,为物价部门价格测算和医疗保险部门制定费用报销比例提供详实、合理的参考依据。医院审计部门要对医院的经济运行情况进行定期评价和监控,其中包括审计基建投资项目、审计固定资产购置和使用情况、审计经济管理和效益情况等,量本利分析可以为审计部门执行经济项目审查和经济运行情况评价提供参考依据。

(五)加强量本利分析是适应现代医院发展的需要,有利于提高医院管理水平和财务人员业务素质

医院加强量本利分析,通过对经济投资活动进行计算、分析、对比、评估,一方面,可以发现医院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效的改进工作,实现医院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医院的现代化管理水平和财务人员本身的业务素质。加强医院投资效益分析,可以使医院财务从账务处理工作向经济管理工作转变,发挥财务人员的管理职能。

二、量本利在公立医院投资效益分析中的具体应用

(一)前期投资成本的测定

要运用量本利分析投资项目效益,首先必须预测前期投入总成本,从一般情况来看,项目投资的前期成本主要为:项目开发成本、房屋装修成本、设备购置和安装成本等。前期投资成本的测定是投资效益评估的一个难点,首先要明确投资项目的装修场地、环境配置要求、专业设备配置及性能要求、辅助设备配套配置等,然后根据多方厂商的测算报价、医院内部专业团队的预算评估和网上资料的大量检索等情况做出前期投资成本测算。

(二)按成本性态划分及测算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

量本利分析是建立在一定的假设前提下的,但医院拟开展的投资经营活动是动态的,超过一定业务量后,原有的固定成本有可能转化为变动成本,因此需要对成本进行科学的划分,并随着业务量的变化而做适当的调整。固定成本是指业务量的一定变动幅度内,成本总额并不随之变动而保持相对稳定的那部分成本。在支出项目定义中,一般把人员固定工资、福利支出、固定资产折旧、房屋折旧纳入固定成本范畴。变动成本是指成本的总额在相关范围内随着业务量的变动而变动的成本,包括人员经费中的绩效工资、加班费、水费、电费、办公用品消耗费、材料费、试剂费、设备维修费、教育培训费、业务费等,可根据同类项目前2-3年的历史数据参考测算。

(三)工作量和单位价格的确定

医院的产出不同于企业是成型和规范的产品,而是特殊的医疗服务,测定投资项目的工作量要科学合理的预测项目的门诊人次和住院人次,而门诊人次和住院人次不是固定的,它随着医院的整体规划、科室设置、市场需求变化等多种因素变动。因此,工作量预测不仅要要对本项目前2-3年的床位开放数和周转率发展变化趋势熟悉,对周边市场环境及市场需求做详细的调查评估,而且要了解医院的整体规划、相关业务科室的发展情况以及政策变动因素等。医院没有自主定价权,执行的是国家的价格标准,单位价格的确定依据当地医院执行的物价标准。

(四)建立量本利分析模型

按照量本利分析的基本公式:利润=单价×工作量-(单位变动成本×工作量+固定成本),根据前面测算的前期投入成本、工作量、单价、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等数据,进而测算出此项目的保本工作量、投资收益期、目标控制成本和目标利润,清晰的揭示投资成本、工作量与收益之间的关系,一方面优化整合资源,另一方面对投资项目的风险性和可行性进行评估。

综上所述,公立医院加强量本利在投资效益分析中的应用,根据自身的特点对投资风险和效益做到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事后监督,使投资结构更合理化,规避投资风险,规划目标利润和目标控制成本,减少不必要的支出,对促进公立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提高经营决策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汤建凤;医院全成本核算中的本量利分析;财会月刊,2012.01

[2] 吴强;本量利分析方法在医院全成本核算中的应用;中国卫生经济;2009.07

[3] 周瑞,赵宜珍;量本利分析法在医院经济管理中的应用;卫生经济研究;2007.06

作者:江金花 唐胜辉

保险投资效益研究论文 篇2:

谈建筑工程中风险转移

1 建筑工程中的风险

众所周知,由于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周期长、施工过程和施工工艺复杂、材料和设备工具繁多、施工环境影响因素多等原因。导致了建筑业成为高风险的行业。我国的许多工程项目由于风险造成的损失是触目惊心的,特别是在国际工程承包领域,风险常常是项目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

建筑工程领域的风险主要有以下方面。

(1)建筑风险。指工程建设中由于人为的或自然的原因。而影响工程建设顺利完成的风险,包括设计失误,工艺不精、原材料缺陷、施工人员伤亡、第三者财产的损毁或人身伤亡等。

(2)市场风险。我国的建筑市场发展不成熟,这就导致了突出的信用问题:业主是否能够保证按期支付工程款,承包商是否能够保证质量、按期完工,对于承包合同双方当事人都是未知的,这是市场所带来的风险。

(3)政治风险。稳定的政治环境,会对工程建设产生有利的影响,反之,将会给市场主体带来顾虑和阻力,加大工程建设的风险。

(4)法律风险。在当今,我国的建筑市场主体也愈发关注法律规定对其自身的影响。

建筑施工企业如何在合理低价中标的基础上提高项目的经济效益,关键的一点就是在项目管理中切实做好工程项目的风险防范,针对潜在的问题制定相应的措施力求减少损失。风险处理的手段主要有风险回避、风险自留、风险转移三种。风险回避是指考虑到影响预定目标达成的诸多风险因素,结合决策者自身的风险偏好性和风险承受能力,从而做出的中止、放弃某种决策方案或调整、改变某种决策方案的风险处理方式。风险自留是一种由项目组织自己承担风险损失的措施。在这里重点研究的是第三种手段:风险转移方式。

2 风险转移的常用方式

风险转移是指一些单位和个人为避免承担风险损失,有意识地将损失或与损失有关的财务后果转嫁给另外的单位或个人去承担。在风险转移方式中最常见的是工程保险和工程担保。工程建设是一个充满风险的领域,用市场机制转移风险,有利于提高全社会的投资效益。在工程上实行建设工程担保和保险,虽然从总体上看企业的投资会提高,但会从工程建设实施过程的更具保障得到补偿,从良好的社会信用体系为企业提供的发展环境中得到补偿,并且,担保和保险机制还发挥着企业生存发展的稳定剂作用。

3 工程保险制度

3.1工程保险概述

 工程保险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的英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面临着大规模的战后重建任务,在大规模重建的过程中,工程保险应运而生且得到了快速发展。以后,在国际金融组织向一些国家贷款时。为保证资金使用安全,工程保险成为贷款的必须条件,故工程保险在国际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美、日、德、法等国法律规定:凡公共工程必须投保工程险。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很多实行政府、银行、市场“三重强制”,即政府立法强制承包商必须有保险保障;银行对没有投保的项目不予贷款-竞标时,没有投保的承包商会被淘汰出局。承包商投保工程险已成为国际惯例,业主不会把一个项目交给没有投有关工程险种的承包商来负责建造。国际咨询工程师联合会要(FIDIC)将其列入施工合同条款后,工程保险制度在许多国家迅速发展起来。

,我国《保险法》第二条指出:“本法所称保险,是指投保人根据合同约定。向保险人支付保险费,保险人对于合同约定的可能发生的事故因其发生所造成的财产损失承担赔偿保险金责任,或者当被保险人死亡、伤残、疾病或者达到合同约定的年龄期限时承担给付保险金责任的商业保险行为。”

建筑工程保险是承包各类以土木建筑为主体的民用、工业用和公共事业用的工程在整个建筑期间因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造成的的物质损失,以及被保险人依法应承担的第三者人身伤亡或财产损失的民事损害赔偿责任。它以各种工程项目为主要承保对象,投保人通过购买相应的保险,将因参与工程建设而面临的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

3.2工程保险的作用

工程保险的作用是十分明显的,主要表现在:第一,具有防范风险的保障作用。建筑工程项目规模较大,建设周期长,投资量巨大,与人们的生命和财产息息相关,社会影响大,潜伏在整个建设工程中的危险因素更多,建筑企业和业主担负的风险更大。第二,有利于对建筑工程风险的监管。在保险期内,保险管理机构要组织有关专家随着工程的进度对安垒和质量进行检查,要求有关当事人进行有效的控制,以避免或减少事故,并提供合理的防灾防损意见,有利于防止或减少事故的发生。第三,有利于降低处理事故纠纷的协调成本,建筑工程保险合同让可能发生事故的损失事先用合同的形式制定下来,事故处理就可以简单规范,避免无谓的纷争。

3.3我国发展工程保险的建议

(1)进一步修改和完善《建筑法》、《保险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对建立完善的建筑工程保险制度给予法律制度保证。近年来,我国相继颁布了《保险法》、《建筑法》、《合同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为我国实行建筑工程保险制度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依据,但是有关规定仍最薄弱,比如应把建筑工程一切险、安装工程一切险和相应的质量保险列入强制性险种,这不仅有利于工程保险市场的发展,更有利于工程施工质量和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的提高。参考国际通用的“FIDIC”條款,依据工程施工合同。区分工程各关系方责任,明确保险要求,进一步建立完善的工程保险合同契约关系体系,为保险公司的成功介入并实现良性循环创造基本的前提条件。

(2)提高投保人的风险意识与相关利益人的合作意识。提高投保人的风险意识是工程保险。

推广的基础,有关部门应加强宣传力度,总结正面经验和反面教训,以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一种观念,即工程保险是关系到建设工程能否顺利进行的风险保障措施。此外,工程所有人和工程承包人均对建筑工程享有可保利益,都可以成为工程保险的投保人,保费负担应在承包合同约定列明。通常以主要风险的主要承担者作为投保人,风险的主要承担者的确定是根据承包方式的不同来区别的。

(3)保险公司的全方位技术准备。全面推行工程保险,保险公司需要认真深入研究切合实际的保险条款和保险方案,寻找最佳的风险管理方式和途径,为建工企业提供专家服务,并借助中介力量更经济地拓展市场。具体应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①加强风险评估,确保良好的承保质量。

②提供风险管理技术服务。

③完善条款费率的设计,进行险种的优化创新。

4 工程担保制度

4.1工程担保概述

工程担保起源于美国,是转移工程风险的重要手段。工程担保是担保人向权利人保证,如果被担保人无法完成其与权利人签订的合同中规定的应由被担保人履行的承诺、债务或义务的话,则由担保人代为履约,或付出其他形式的补偿。

《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为推行工程

担保制度提供了法律依据。该法规定的担保方式有五种,即保证、抵押、质押、留置和定金,其中用于工程担保的主要是保证和定金。承包商在投标和履行合同时一般要提交三种工程担保:投标保证担保、预付款担保和承包商履约担保。

投标保证担保是指投标单位在领取招标文件的同时,向招標人提供保证金,保证一旦中标即按招标文件的有关规定与招标人签订工程承包合同。未能按要求提供投标担保的,可视为不响应招标而取消投标资格。从国外通行的做法看来,投标保证金的数额一般为投标价的2%左右。

预付款担保是工程建设合同签订以后,业主给承包人一定比例的预付款,一般为合同金额的10%,但须由承包商的开户银行向业主出具预付款担保。目的在于保证承包商能够按合同规定进行施工,偿还业主已支付的全部预付金额。

承包商履约担保是保障承包商按照合同的约定履行义务所做的一种经济承诺方式。一旦承包商在施工过程中违约或因故无法完成合同,保证担保方可以向该承包商提供资金或其他形式的资助以便其有能力完成合同,也可以安排由新的承包商来接替原承包商以完成该项目。

4.2风险转移的两种常用方式的区别和联系

4.2.1承担的主体不同

《保险法*规定的工程保险人只能为保险公司,而工程担保人,可以为银行、保险公司或专业的工程担保公司。这有着根本的不同。

4.2.2风险方式不同

工程保险合同是在投保人和保险人之间签订的,风险转移给了保险人。而工程担保最终风险承担者仍是委托人自己。

4.2.3风险对象不同

工程保险面对多是天灾,即意外事件、自然灾害等。工程担保面对的是人祸,即人为的违约责任。

4.2.4风险选择不同

作为投保人,工程保险选择相对较小,只要投保人愿意,一般都可以被保险。工程担保则不同,它必须通过资信审查评估等手段选择有资格的委托人。

4.2.5风险责任不同

根据保险法的规定,保险人赔付后是不能向投保人迫偿的。而根据担保法的规定,委托人对保证人为其向权利人支付的任何赔偿,有返还给保证人的义务。

4.3工程担保的作用

工程担保的作用集中体现在规范市场行为、提高从业者素质上。目前,在我国工程建设市场上,市场主体履约意识薄弱,信誉观念淡薄,行为不规范。工程担保这个全新的经济手段,通过建立一种。守信者得到酬偿,失信者受到惩罚”的机制对建筑工程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4.4我国推进工程担保的建议

(1)对工程担保的立法应首先确定必须提供担保的工程项目,如政府投资工程、大型工程和重要的市政工程等。

(2)借鉴国外经验,对建立担保机构和市场准入做出规定,如参考美国经验组建担保公司和由政府部门,如财政部,保监会等组织对担保机构的信誉和资金实力进行审核,并开展年检进行动态管理。

(3)引人高比例、有条件的担保模式。我国的建筑担保制度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为避免走弯路,有必要借鉴美国和欧洲的成功经验和出现的教训,力争在工程担保制度建设初期即将高比例、有条件的担保模式引人工程担保制度建设中,使工程担保的业务发展形成良性循环,实实在在地保证合同的履行。

(4)加强担保行业监管和行业自律。担保业是建立工程担保制度的重要保障,但目前担保行业发展中暴露出的问题已不容忽视,必须予以规范。否则不仅会影响社会诚信体系的整体构建,更不利于担保业务推广,另外,应充分认识行业现状中的问题。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不断提高行业的社会信誉,强化行业自律。同时制定行业发展规划,整合行业资源,成立一批具有较强竞争能力的大型担保企业。

5 结语

工程担保和工程保险有着根本区别,在工程实践中,都起着为建筑工程建设保驾护航的重要作用,它们不能互相代替。目前我国建设市场的突出问题都可以归结为信用体系不健全,而工程担保可以有效的制约各方的失信举措,有利于信用机制的形成。另一方面,工程担保在建设工程中只能承担信用风险,而工程保险则可以承担非故意风险。此外,从发生事故后的赔偿情况看,我国目前的工程担保保额有限,对于大项目的保障作用非常有限,而保险公司的资金实力相对雄厚,可以在保费合理情况下,提供较多的赔偿。

因此,尽管工程保险和工程担保都是风险转移的主要手段,但在推动我国建设市场完善的作用有所不同。两者统一于工程风险管理体制中,是解决我国建设领域一系列突出问题的重要手段。

作者:李赢超

保险投资效益研究论文 篇3:

企业角度下的保险金融与传统金融的对比分析

摘要:随着我国保险行业的不断发展,其为人们的理财方式提供了新的选择。本文首先分析了传统金融理财产品和保险金融理财产品投资收益的特点,然后重点探讨了保险金融理财产品对于人们生活以及经济产业结构变化的影响。

关键词:企业;保险;金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一直保持高速发展状态,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了显著改善,居民手中财富不断积累。为了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人们对于投资理财的关注程度不断提高。我国金融系统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众多了金融理财产品,包括商业银行、证券公司、基金公司以及信托投资公司等,但是这些金融投资理财产品多数都对投资者具有较高的能力要求。受到传统文化影响,我国居民更倾向于投资那些投资收益稳定并且安全可靠的理财产品,因此在传统金融产品中人们的投资渠道并不多。近些年我国保险行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保险理财产品既可以保障人们的医疗健康安全,还可以为人们带来稳定的投资收益,因此受到人们的青睐。

1     保险与传统金融投资效益优势分析

1.1  传统金融投资效益特点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发展不断完善,我国已经形成了较为系统完善的传统金融理财产品体系,是人们投资理财的主要领域。在传统金融理财产品中最为常见的是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包括人民币理财产品以及外汇理财产品等,其中在外汇理财产品中决定投资效率以及投资收益的主要因素为产品结构性外汇理财收益率的计算[1]。人民币理财产品和外汇理财产品在投资风险和投资收益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但是通常来说人们更倾向于选择投资收益稳定的理财产品。银行的人民币理财产品主要包括四种类型,分别为债券型、信托型、申购型和新型理财产品,这四种理财产品整体来说投资风险和投资收益较低,不过投资收益与投资年限具有密切关系。人民币理财产品通常来说1 年期投资收益率约为2.5%,个别理财产品可以达到3%左右。

除了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外,证券公司理财产品也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证券类理财产品整体上可以分为限定型理财产品和非限定型理财产品,进一步还可以细分为债券型理财产品和货币市场型理财产品。由于证券类理财产品对于专业知识和投资经验具有较高的要求,因此多数投资者在选择证券类金融理财产品时通常会选择那些投资风险相对较小并且操作相对简单的理财产品,也有部分投资者委托证券公司来进行投资。基于投资者倾向于选择投资风险较小、收益稳定并且操作简单的投资需求,证券公司近些年积极创新了许多新兴理财产品,比如类似FOF型金融理财产品等。

1.2  保险投资理财产品投资收益特点分析

保险类投资理财产品主要有连接保险、分红保险以及万能险等,由于保险类投资理财产品主要是依托于具有固定收益的证券产品,因此虽然保险类投资理财产品在投资收益上较低,但是投资风险相比证券类投资理财产品更低,并且更为稳定,所以保险类投资理财产品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2]。此外,保险类投资理财产品除了可以为人们带来投资理财收益外,还可以为人们提供保险产品,对于保障人们的医疗安全和养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相对来说投资连接保险具有较高的投资收益和投资风险,但是对于资金较为充裕以及风险承受能力较高的投资者来说较为合适。分红型保险的保险红利主要来自三个方面,分别为死差异费、基本差异费和利差异费,其中利差异投资是最为主要的红利来源,主要原因在于利差异投资具有较高的收益率。因此分红型保险投资细分后可以有多种不同类型的投资收益,投资者可以基于自己的特点进行合理选择。万能险是人们最为细化的投资产品类型,主要原因为万能险投资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并且个人账户资产价值会随着投资保险公司收益的变化而变化。特别是万能险投资保险公司在开展内部定期处理时,其会基于实际回报收益计算个人账户投资收益,即在保障固有投资收益的基础上,再进行分红。相比其他保险类投资理财产品来说,万能险具有较高的性价比。

2     保险金融对人们生活的改变分析

2.1  保险金融投资以及依托保险投资发展背景

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保险类金融产品投资起步较早,发展时间较长,目前已经形成了非常系统完善的保险类金融产品投资体系。我国保险类金融产品投资的发展主要集中在近二十年。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我国与世界上其他国家之间的交流互动越来越多。在西方制度与我国制度在碰撞融合发展的过程中,我国开始逐渐借鉴学习西方国家的金融投资体系,将西方国家的保险型金融投资理财产品逐渐引入我国,并在我国具体国情下进行发展。目前投资连接型保险和分红型保险已经在我国非常普遍,受到广大投资者的欢迎。我国在学习借鉴西方国家保险类金融理财产品的过程中,逐渐倾向于基于专家意见对投资账户进行规范统一管理,并且在投资连接型保险以及对保险成本费用管理过程中,倾向于选择保费和共同基金投资为主要投资方向。在这种背景下,我国保险公司以及依托保险公司的相关行业在我国得到了快速发展,对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在保险类理财产品投资中,通常由保险人和保护对投资风险共同承担。保险类理财产品投资采用实际经营成果优于定价假设的盈余方式,既可以有效保障人们的医疗和养老安全,同时可以为人们带来稳定的投资收益,因此其相比传统金融投资理财产品具有显著的优势,受到人们的广泛欢迎[3]。

2.2  保险金融给中国人民生活带来的变化影响

我国保险行业经过近些年的快速发展,行业已经基本上趋于成熟。随着我国保险行业的不断发展,其逐渐呈现出多元化发展趋势,不管是是社会保险、企业保险还是商业保险,均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基于我国现阶段保险行业相关法律法规,保险公司收取的保费既可以用于购买国债、中央企业债务以及金融债务,又可以用于购买银行存款,还可以用于投资证券基金等,因此这为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有效促进了我国金融市场和宏观经济的发展,改善了人们的经济生活。同时从微观经济角度进行分析,人们投资各种保险理财产品有助于转变人们传统的投资理财意识,丰富投资经验。此外,在我国保险行业发展中我国形成较为系统的信息披露制度,有助于相关部门对保险行业的发展进行监督引导,更好发挥保险行业在人们工作生活中的重要作用。现阶段我国相关部门在对保险行业监管中要求保险公司要定期对外界披露其资产状况以及资金使用情况,有助于保險公司更加规范发展。

3     保险金融对中国经济产业结构转变的影响

产业结构是经济发展中的核心内容,对于经济增长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产业结构既是经济发展的结果,也是经济后续发展的重要基础。目前在发达国家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中,产业结构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已经被实践所证明。因此在知识经济时代,要想实现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的长期良性增长,首先需要对该国家或地区产业机构演进进行合理分析,進而为未来经济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保险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便是通过保险行业的发展有效带动了产业结构的变化。随着我国保险行业的不断发展,保险行业的规模总量在持续增长,其对我国产业结构的影响逐渐产生了由量变到质变的变化,进而促进了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保险有效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生活品质,同时保险投资的快速发展促使我国经济发展模式逐渐由传统的粗放型发展模式转变为集约型发展模式。我国保险行业对于产业结构的影响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方向保持高度一致,这为我国经济主动适应国际金融市场自由化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由此可见,保险经济既促进了我国金融经济的多元化发展,同时有助于促使我国产业机构优化升级,更好适应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此外,我国保险行业投资内容的不断丰富以及规模的快速增长,能够有效促进我国产业价值链的重构,提高保险产业的社会功能。并且在该过程中,打破垄断模式,通过相互合作形成运行质量更优、运行效率更高,更具有竞争力的保险产业结构和产业链。不管是全国性的保险产业结构还是区域性的保险产业结构,均能够在发展中针对内在决策机制形成更加符合客观情况的现实场景。同时在我国保险行业发展过程中要不断扩大行业规模,提高发展质量,提升行业影响范围,具体来说要不断丰富保险功能,提高保险产业绩效水平,并持续进行保险产业量和质的优化调整,从而促进保险行业总量增长与结构优化之间形成有效平衡。同时为了进一步对保险业进行结构优化,需要合理控制保费收入规模和资产规模,加强对保险资金的运用管理和风险管理,降低保险投资不合理成本。保险行业的良性发展会促进依托保险行业发展的整个产业链结构的优化发展,提升整个产业链运营效率,更好促进国民经济发展。

4结束语

我国保险行业经过近几十年的快速发展,已经基本上趋于成熟。随着保险行业规模不断增长和扩张,目前我国保险行业已经结构优化调整阶段,在该过程中保险行业对于人们的投资理财挂念和工作生活方式均产生了显著影响。在世界经济国际化进程不断加快的大背景下,国际化保险市场的发展将会促使保险产业机构进行优化升级,从而更好促进我国保险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曹议文.传统金融行业如何应对互联网金融带来的挑战——以保险行业为例[J].纳税,2019,13(8):207.

[2] 宋蔚,李佳颖.金融创新背景下" 区块链+ 保险" 业务发展模式探讨[J].商业时代,2018(8):163-166.

[3] 王桂虎,郭金龙.保险业资产负债流动性错配与系统性金融风险研究——基于OECD国家的经验[J].保险研究,2018,36(9):24-35.

作者:陆言

上一篇:保险监管空白盲区论文下一篇:多校区实验室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