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二代家庭教育论文

2022-04-17

摘要:在我国,“富二代”已经用于指代一个特殊群体,他们继承了父辈的丰厚财产,是最有钱的一代年轻人,他们只“富”不“贵”,是被媒体曝光和人们所诟病的群体。本文剖析了“富二代”群体存在的问题,并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个方面寻找原因,提出了相应的教育对策。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独二代家庭教育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独二代家庭教育论文 篇1:

关于家庭教育指导师的市场需求调查

随着我国家庭结构的变化,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家风传承的遗失,“独一代”养育“独二代”的家庭教育问题越发严重,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人们越来越关注家庭教育,也增加了对家庭教育指导师的需求。家庭教育指导师旨在解决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通过了解家长及孩子之间的沟通方式、生活习惯、兴趣爱好等方面,发现亲子教育问题,在科学的理念指引下,跟踪指导解决家庭教育中的困惑。

笔者带领课题组成员完成了《关于新东方家庭教育指导师的市场需求的调查研究》,为家庭教育指导师行业的素质要求提供依据,探究目前家长群体面临的最需解决的家庭问题以及需要的家庭教育指导师人才类型,使每个家庭都能得到优质的家庭教育指导师的帮助,让孩子更健康地成长。本研究对指导师咨询形式、咨询频率、咨询阶段等分别进行了分析:

一、参与调查的人群性别分析

调查中,男性家长占20%,女性家长占80%。调查均由学校班主任老师发出,完成的结果也是抽样调查,可以看出,家庭中母亲在孩子的家庭教育问题上的关联度还是略高于父亲,而科学的方式是 1 岁以内孩子由于处于新生儿过渡阶段,会对母亲更加需要,而后父母对孩子都有不可替代的教育作用。根据北京军区总医院青少年成长基地研究,孩子成长过程中出现的行为问题和成瘾性的人格特点,其首要责任在父亲。该基地对所收治的网络成瘾病例的统计发现,排名第一的伤害是父爱缺失,占87%。单边的教育方式对孩子和家庭都是损失。

二、参与调查的家长学历分析

以往,我们会认为有学问的人更会教育子女,学历水平低的家庭可能遇到的教育问题会更多。但调查数据显示,本科及研究生以上学历人群占48.3%,其中认为完全不需要家庭教育指导的家长仅占13.4%;而大专以及高中以下学历人群占 51.7%,认为完全不需要家庭教育的家长占20.1%,比例是高学历家长的1.5倍。可以看出,高学历家长人群对于家庭教育的认可和需求是更加强烈的。在家庭教育问题上,高学历家长更容易发现问题,却面临无法解决的困难,而 33.5% 的家长群体认为不需要家庭教育指导这其中的原因也是错综复杂的,有的是因为对孩子已经放弃指导,有的家长是有自信可以自己完成教育指导工作,有的家长很可能还没有发现问题,这些具体因素还需要日后调查深入进行完善。调查也同时显示出,67.5%的家长正在为家庭教育问题所困惑。

三、小学生家长对心理健康指导的需求超过中学生家长

调查共收集 111 个小学家长样本,其中 91% 以上对家长家庭教育指导师的辅导有不同程度的需求。据家庭教育指导师市场需求调查问卷中“家长希望获得的辅导内容”一项统计,其中84%的家长希望获得心理层面的指导,81%的家长希望获得学习层面的指导,81%的家长希望获得生活习惯层面的指导,73% 的家长希望获得道德素质层面的指导,59%的家长希望获得法律法规层面的指导。

调查共收集了 152 个中学家长样本,其中 76%的家长对家庭教育指导师的辅导有不同程度的需求。77% 的家长希望获得关于心理教育问题的指导,74%的家长希望获得关于学习教育问题的指导,68% 的家长希望获得关于道德素质问题的指导,66% 的家长希望获得关于生活习惯教育问题的指导,60%的家长希望获得关于法律法规问题的指导。

数据显示,中小学生家长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指导需求都超过了对学习教育指导需求,同时调查中68%的中学生家长在孩子道德素质教育方面也遇到了难题。

四、关于家庭教育的指导形式

中小学生家长都更倾向于针对自家问题,直接与指导师交流获得解决方案。不同之处在于,小学生家长对于家庭教育的自学要求比例远远高于中学生家长,当然这跟家长群体年代差有关,不同阶段的家长对网络使用习惯和场景体验有较大的差异,假定他们都处于相同的网络应用水平,差距仍会存在,因为中学生家长面临着家庭教育问题难度更大,存在孩子青春期特点、学业压力负担重等多元素差异。

家庭教育指导形式的统计结果是:77% 的小学生家长习惯亲子沙龙方式进行指导,而中学生家长调查中仅有37%的家长愿意选择这样的方式;小学生家长调查中71%的家长习惯网络咨询问题,而中学生家长调查中仅有53%的家长习惯线上咨询;在其他指导方式方面,小学生家长中,71%的家长习惯专家讲座,70%的家长习惯于面对面,68%的家长习惯线上微课,51%的家长习惯网络检索。中学生家长中,56%的家长习惯专家讲座,63%的家长习惯于面对面,53%的家长习惯线上微课,24%的家长习惯网络检索。虽然每种方式对比都有10%—15%的差距,但方式的排序未曾改变,证明家长获得家庭教育指导的常规方式与学校提供的方式有直接关系。

五、关于家庭教育辅导的频率

按照比例从高到低排列,小学生家长的选择为每周一次>每月一次>每学期一次>每天一次>每年一次,最高值频率为每周指导,最低值频率为每年指导。中学生家长的选择为每天接受1次为21%,每周一次为 47%,每月一次为 53%,每学期一次为 48%,每年一次为36%。最高值频率为每月指导,最低值频率为每天指导。

对比小学生家长选择的具体数值,任意选项都显示出小学生家长对家庭教育指导需求更加迫切,每周一次的指导更适合家长的需求。这并不是说小学生家长就更加焦虑,而是小学阶段孩子们的变化要多于中学阶段,虽然中学阶段孩子处于青春期,身心发展与变化都是人生的第二次峰值,但家长对自己的教养方式已经趋于熟练或者说是习惯,除非孩子的过激行为或突发变化,否则家长都是在慢慢适应中,相比小学生家长,中学生家长心态更放松,对孩子的了解也更深入。

六、获得家庭教育指导师的渠道来源

中小学家长的调查问卷中显现78%希望学校推荐,64% 希望社区推荐,64% 希望教育机构推荐,59%希望朋友推荐。家长还是希望通过学校这一有公信力的平台推荐,得到有资质的家庭教育指导师的辅导。

家庭教育需要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共同协作,家庭教育指导师来自于学校和社会也更容易达成家庭教育结果,一方面可以利用学校教师资源重点培养相关教师,结合学校规模的情况和家长困惑的问题,定向培养教师充实家庭教育指导师团队,为家长解决个性化问题,这对于学校的要求不仅要发现问题,还要真的替家长解决问题,其实学校一直在解决家庭教育中的缺失部分,只是解决的程度和结果未曾以量化的方式进行评价,对于家庭教育成果单独靠成绩考核的终结性评价是不能体现的,可以根据学生行為测评和心理测评进行过程记录和阶段评价。另一方面家庭教育指导师可以来自社会。除市场上的有偿服务外,还可以与第三方非政府组织的链接。第三方非政府组织可以分为以下 2 种:第一,专门负责家庭教育的组织。主要承担家庭教育研究、人才培养与培训、专业认证与考核等工作,类似于美国国家关系协会(NCFR)和美国家庭与消费科学学会(AAFCS)。第二,高校等具有丰富教育资源的组织。高校具有专业的师资,年轻和掌握一定专业技能的大学生,他们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基层家庭教育指导单位可以提供实践平台。

社区作为家庭单元的主要阵地组织,需要加强对家庭教育工作人员的培训,便于社区从业者更能可持续提供基本家庭教育学习支持,通过讲座、网络咨询、面授咨询等方式解决家长问题。不但帮助社区建设,同时也解决社区居民的需要,甚至作为物业管理费之一也不是完全没有可能。而有的家庭不希望认识或熟识的人知晓自己的家庭问题,那么社会机构就是专业权威的选择,对于家长们来说,专业的机构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以对家庭伤害最小的方案解决问题。

家庭教育指导师是一个终身学习的职业,全面进行家庭教育知识学习是必要前提,专业的培训,系统的考核,过程的监督反馈也是提升家庭教育指导师服务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系统掌握家庭教育的科学方法,具备思考能力、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家庭教育指导师,才算一名有专业水准的合格家庭教育指导师。

(责任编辑 徐德明)

作者:史芸

独二代家庭教育论文 篇2:

中国“富二代”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 要:在我国,“富二代”已经用于指代一个特殊群体,他们继承了父辈的丰厚财产,是最有钱的一代年轻人,他们只“富”不“贵”,是被媒体曝光和人们所诟病的群体。本文剖析了“富二代”群体存在的问题,并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个方面寻找原因,提出了相应的教育对策。

关键词:富二代;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

我们要研究“富二代”教育存在的问题,首先要了解什么是“富二代”,“富二代”指的是哪类人群?“富二代”有着特定的指代对象,是时代的历史的产物,是指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后,社会开始剧烈转型,最早的一代民营企业家依靠国家政策和自己拼搏富裕起来,这些富人群体的子女,他们继承了大量家产,成为了最有钱的一代年轻人,我们称他们为“富二代”。当前,“富二代”已经成为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被贴上了“标签”,他们的言行往往被年青一代所推崇所效仿,他们的所作所为,对社会风尚的影响不可低估。研究“富二代”群体的教育问题,对推动中国社会风尚健康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一、中国“富二代”的不良行为

中国的“富二代”群体差异较大,其中有知识成功型、艰苦奋斗型,这两类在富二代中占有一部分,也有一部分被称为纨绔子弟败家型。他们作风奢靡,爱出风头,以自我为中心。本文研究的“富二代”就是这类群体,他们生来就金贵,不可一世、飞扬跋扈,因此也最容易出现一些不良行为,其中目中无人、炫富骄横、违法犯罪是三个主要问题。

(一)目中无人

中国的“富二代”群体是含着金汤匙长大的一代人,他们的物质条件极度充裕加上在金钱、权力至上的染色社会中就逐渐养成了骄纵、目中无人、不可一世的行为习惯。在家里,一些“富二代”就是“小皇帝”“小公主”,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坏毛病。在学校,不把老师、同学们放在眼里,不遵守学校纪律,危害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在社会上,不遵守公共道德和公共秩序。像这类“富二代”不在少数,他们目中无人、素质低下,严重脱离了群众。

(二)攀比炫富

“富二代”群体最普遍的行为之一就是炫富骄横。这样的事件屡见不鲜,网上晒富的不在少数,大家最为熟知也是被媒体曝光的就是“富二代”郭美美大肆炫富事件。另外在一份报道中看到,2010年中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奢侈品消费国,出现这种情况与中国“富二代”群体炫富攀比是分不开的。

(三)违法犯罪

近几年,由“富二代”引起的违法犯罪事件频频出现。这些人肆无忌惮,藐视法律,触犯法律的底线,严重危害社会安全。在2009年杭州“富二代”胡斌驾着豪华跑车在闹市区超速行“S”型线,将横过斑马线的路人撞倒,抢救无效身亡。胡斌和他的“富二代”的朋友对鲜活的生命有着居高临下的优越感,蔑视法律的威严。这个事例充分反映了“富二代”这个群体的违法犯罪行为已经演变成社会问题,他们破坏社会秩序,危害社会安定,威胁人民安全,社会影响恶劣。

二、中国“富二代”教育存在的问题

“富二代”的不良行为与社会的方方面面有关,也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到位有一定的联系。要妥善解决“富二代”存在的问题,就要找出当前教育存在的弊端,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及社会教育三个方面分析思想教育存在的偏差。

(一)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富二代”存在的一些问题与其家庭教育是分不开的。家庭教育存在多方面的问题,最主要的是父母忽视了家庭教育对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性。“富二代”的父母工作大多比较繁忙,没有时间陪伴和教育孩子,以不断让人羡慕的物质奖励作为补偿;还认为只要把孩子送到最好的学校让孩子接受最好的教育,孩子就能够健康成长,这使得父母忽略了对孩子的家庭教育。这些长期缺少家庭教育和精神层面培养的孩子,就会出现没有理想、无所事事、寻求刺激的现象。另外在他们出现违法乱纪的行为之后,一些父母为他们的违法行为进行非法掩护,这是导致了一些“富二代”在违法犯罪后认识不到事情的严重性并且多次触犯法律的重要原因。

(二)学校教育存在的问题

学校对“富二代”群体的教育存在两方面问题。一方面是学校办学理念不纯洁的问题。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大力发展,教育商业化、贵族化现象日益显现,出现一部分学校通过依富人、敬官人来谋取学校长足发展的现象。另一方面是学校有些教师师德师风较低的问题。学校里有个别老师想要依靠“富二代”家里的权势、金钱和人脉关系使自己达成某种私愿。这两方面的原因使得他们出现违规违纪行为后,学校或老师不能严格按照相应条例进行教育或处罚,导致个别“富二代”学生不能正确认识自己。

(三)社会教育存在的问题

社会教育对“富二代”造成的不利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富二代”出现在改革开放的特殊社会背景下,社会处于转型期,一些制度尚不完善,出现了社会风气不良的一些状况,在这种社会环境的影响下,“富二代”容易出现一些问题,加上社会对他们的纵容、特殊关照和在权钱交易、用钱买法等潜规则的庇护下,导致一些“富二代”的不法行为得不到公平公正公开的处理,受不到应有的惩罚,致使他们的行为更加放纵,危害社会秩序与安全。

另外,现实中部分媒体舆论为了吸引人们的眼球,大肆渲染及夸张报道“富二代”的不良行为,社会普通大众对“富二代”的认识存在一定的偏差。“富二代”群体长期生存在人们的不满与斥责中,很难很好地融入社会,对他们身心发展也有一定的影响。

三、对中国“富二代”教育的对策

对“富二代”这个特殊群体存在的问题,我们可以从加强家庭教育、改善学校教育、净化社会环境三方面出发,借鉴古今中外成功教育的经验,对“富二代”的教育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一)家庭教育的对策

家庭是我们接受教育最早的环境,也是我们人生最重要的起点。改善家庭教育主要有两方面。其一,“富二代”父母们要教育他们在工作中学会奋斗,在生活上成为道德高尚的人。家长要多抽出时间来陪孩子聊聊天,时刻掌握他们的动态,教育孩子自食其力,努力拼搏进取,及时纠正“富贵病”,寓教育于无形。在生活上父母要以身作则,处处为子女做表率,让“富二代”在耳濡目染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与作风。另外,“富二代”的父辈一般都有很大的企业,方便为子女提供实习和锻炼的场所,让他们从最底层做起,了解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与创业的艰难,养成艰苦奋斗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优良品质。中国著名画家郑板桥有一句名言“淌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事业自己干,靠天、靠地、靠祖宗,不算是好汉”。国外“股神”巴菲特从小教育子女要有理想,认为理想比财富更重要,这对于中国父母正确教育“富二代”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其二,“富二代”父母要教育孩子树立正确的财富观。一些“富二代”屡次触犯法律,根源在于父母用金钱权势为他们“摆平”了一切,在他们心里形成了“金钱万能”的腐朽思想。中国古代著名官员曾国藩家代代出英才,这与曾家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分不开的。他从小教育子女不能作威作福,事事要亲自动手,洁身自好,做明白事理、才德兼修的人。家庭教育对于“富二代”的健康成长举足轻重,父母要重视起来,给孩子创造有利于他们成长的家庭环境,加强对他们的教育,将来为社会奉献一分力量。

(二)学校教育的对策

学校教育对一个人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的形成发挥着重要作用。首先,学校办学理念要纯洁,老师集体素质要提高。办学校就要本着教书育人的理念来管理,不论家世,一视同仁。在国外学校规定所有的学生进校必须穿校服,看不出贫富差距,这点对于中国学校教育“富二代”有很深的借鉴意义。学校还要重视提高老师教书育人的能力,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注重开阔学生的眼界,培养他们独立健康的人格和坚强的毅力,具有辨是非、知荣辱的能力和独立自主、勤奋好学的意识,提高他们的整体道德素质。

其次,学校可以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和社会活动,提高独立、平等的意识。如在周末休息或节假日时,老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有利于社会同时也锻炼了自己的活动,如去校园或公园义务拔草、打扫卫生,社会服务等等,也可以带领大家参加各种比赛、竞赛等关乎集体荣誉的活动,为班集体争光,为学校争得荣誉。积极参与活动对教育“富二代”这个特殊群体尽快融入社会大环境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三)社会教育的对策

一些“富二代”问题的出现除了自身的问题外也与当前中国不良的社会风气有关系,要教育好“富二代”就要为他们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创造良好的社会风气以利于青年一代的健康成长。

首先,我们要扩大社会教育的正面影响,传播正能量。媒体要坚持正确的社会舆论导向,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净化文化市场,善于借助社会上思想道德风范的先进典型来引导“富二代”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同时建立良好的疏导机制,善于运用社会上的反面典型来遏止“富二代”不良倾向的思想,让他们正确认识社会道德缺失和沦丧问题,规范自身的行为,进入社会的正确轨道。像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这类综艺节目能够传递给社会正能量,起到很好的教育作用。

其次,在思想上我们应该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铭记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通过宣传教育让“富二代”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他们的整体素养,为建设社会主义做贡献。

社会是一个复杂的环境,我们要认识到社会对于“富二代”教育的重要作用。美化社会环境,净化社会风气,消除社会中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腐朽社会思潮的影响,让“富二代”更好地成长,为中国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做贡献,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奉献自己的一分力量。

参考文献:

[1]贾黎娜.由奢侈品消费引发的对“富二代”现象的思考[J].大庆社会科学,2012(1):113-115.

[2]杜雄柏.“富二代”不端行为思考[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12,27(5):107-115.

[3]陈鸿雁,胡倩影.“富二代”的道德现状及对策分析[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1,23(7):95-97.

收稿日期:2014-10-15

作者简介:王珺(1990-),女,河北保定人,硕士研究生,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时赟(1963-),女,河北泊头人,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硕士生导师,教授,教育学博士,从事高等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作者:王珺

独二代家庭教育论文 篇3:

“独二代”大学生心理现状及对策研究

摘要|随着“独二代”陆续进入大学校园,了解他们的心理特点和影响因素对高校的管理和教育有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通过对“独二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进行调查,分析影响“独二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因素,为高校加强对“独二代”的心理健康教育提出参考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独二代;心理健康;对策

1980年,国家“提倡一对夫妇生育一个子女”的独生子女政策正式出台。进入2010年后,作为我国计划生育政策下的第一代独生子女(简称“独一代”)现已进入了而立之年,并大多数已经成家立业,生育后代,在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下,“独一代”生育的孩子大多数也是独生子女,这些孩子被称为“独二代”(父母双方至少有一方是独生子女,且自己本身也是独生子女的)。随着“独二代”的成长,他们现已经开始走进大学生校园,并在不久的将来“独二代”在大学校园中的比例越来越高,并逐渐成为社会的主要现象。

这些“独二代”在成长环境、父母的教育方式等方面与之前的大学生存在明显的不同,因此在高等院校开展心理问题的普查干预及应对策略探讨工作,帮助“独二代”大学生解决学习、生活适应等方面出现的心理问题,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环境,保持心理健康,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以武汉某高校为例,通过问卷调查探讨分析“独二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并针对性性提出工作策略。

1     调查方法

1.1  调查对象

本研究以武汉某高校2018级、2019级、2020 级三个年级在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通过网络发放自编问卷、《症状自评量表(SCL-90)》以及《大学生人格问卷(UPI)》进行调查。本次调查共回收问卷14124份,剔除无效277份,得到有效问卷13850 份,其中“独二代”有效问卷 348 份,其年级分布如图1,人口学特征见表1。

从有效样本中,随机选取500份“非独二代”样本和348 份“独二代”样本(共计848份样本)构成本研究数据总样本。

从表1来看,“独二代”大学生生源地主要来做非农村地区,因此其留守经历比例也较少,说明我国“独二代”情况主要集中在城市和城镇,从侧面也反映出城市夫妻的生育意愿低于农村地区。

1.2  测量工具

《症状自评量表(SCL-90)》由90个条目9个分量表构成,分别是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SCL-90 是心理健康研究及临床工作中应用十分广泛的心理健康评定工具之一。SCL-90 在正常人群中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总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97,各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0.69,重测信度>0.7,每个条目与总分的相关系数>0.36,显著性水平p<0.0001。

《大学生人格问卷(UniversityPersonalityInventory)》简称UPI,是由我国心理学工作者于1993年从日本引进并完成修订。该问卷是我国高校中应用最早、最广的以大学新生为调查对象的精神卫生、人格健康调查表,该量表共有64个题目,通过测验可以了解大学生的神经症、心身症、精神分裂症以及自杀风险等状况。

1.3统计方法

通过SPSS24.0統计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统计分析、独立样本t 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等方法对测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p<0.01或p<0.001,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研究结果

2.1  “独二代”大学生SCL-90因子分与大学生常模的比较

将“独二代”大学生《症状自评量表(SCL-90)》各因子分与大学生常模进行比较发现(见表2),“独二代”大学生在强迫、焦虑、精神病性三个维度与大学生常模存在极显著差异(p<0.001),在其他因子上无统计学意义。

2.2  “独二代”大学生性别差异在SCL-90因子分及UPI总分比较

如表3所示,通过独立样本检验,发现独二代大学生中SCL-90因子分除“恐怖”因子(p<0.05)外男女无显著差异。

2.3  “独二代”与“多二代 ”大学生SCL-90因子分、UPI总分比较

从表4可以看出,本研究样本中的“独二代”与“多二代”大学生在SCL-90因子分的中“躯体化”“精神病性”两个因子存在差异(p<0.05),在“人际敏感”“抑郁”、和“恐怖”三个因子存在显著差异(p<0.01),“多二代”其因子分均高于“独二代”大学生。“独二代”与“多二代”大学生SCL-90其它因子和UPI总分无统计学意义。

2.4  “独二代”与非“独二代”大学生家庭关系和家庭氛围之间的比较

通过表5可以看出,“独二代”与“非独二代”大学生父母的婚姻状况存在现在差异,“独二代”大学生父母的离婚率远高于“非独二代”大学生家庭(12.15%),并且呈显著相关(p<0.001);“独二代”与“非独二代”大学生感受到的家庭氛围方面(非常温馨、比较温馨、一般温馨、不温馨、很不温馨)之间的差异显示,“独二代”感受到的家庭氛围更好,并且与“非独二代”大学生感受的家庭氛围之间存在差异。

从表6可以看出,被试父母的婚姻状况与被试的心理健康水平呈极显著相关,在SCL-90各个因子上得分及UPI总分上,离异家庭学生的分值均高于父母婚姻状态为正常的学生,说明离异家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正常家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从表7来看,“独二代”大学生感受到的家庭氛围与心理健康水平呈显著相关,其大多数因子分值与“非常温馨”“比较温馨”“一般温馨”“不温馨”之间呈依次递增关系,但在“很不温馨”选项上并不是最高,笔者认为这可能与被试的心理韧性相关。

2.5  不同生源地学生在SCL-90量表各维度上的得分比较

由于本研究数据中,“独二代”大学生来自农村地区的比例较少(8%),因此其统计结果存在偶然性,因此生源地分析采用848人数据进行统计。

从表8可以看出,被试的心理健康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城乡差异。整体来说,来自农村的新生要比其他生源地被试心理健康状况差,具体体现在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怖、精神病性等六个维度上。同时,生源地为大城市、中小城市的新生在心理健康水平上整体高于县城和农村生源地新生,尤其是强迫和人际关系敏感两个维度上,大城市生源被试得分最低。在敌对、偏执两个维度上生源地因素无统计学意义。

2.6  被试直系亲属精神病史在SCL-90各维度及UPI总分上的比较

从表9可以看出,被试直系亲属是否有精神疾病史与SCL-90量表中的强迫、人际敏感、抑郁、敌对、恐怖、精神病性六个维度呈显著差异(p<0.01),与偏执维度呈差异(p<0.05);被试直系亲属是否有精神疾病史与UPI总分存在极显著差异(p<0.001)。

3     讨论

3.1  “独二代”在大学生群体中的比例较预期要低

通过本研究发现,目前来说“独二代”大学生在校园中的比例比预期要低,这可能与国家2015年放开二胎政策有关,致使之前被认定为“独二代”在学生们,在中小阶段成为了多子女家庭。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2014年—2014年出生人口中“二孩”占比明显上升,由2013年的30% 左右上升至2017年的50% 左右。但根据普查数据表明,2018年后全国“二孩”出生率有所下降,因此推断“独二代”大学生在校园群中占比会缓慢增加。刘鸿雁和柳玉芝等人的研究表明:2011年双独家庭仅占5.9%,但到2030年其最高比例将会达到34.29%。

3.2  “独二代”整体心理健康水平良好

根据研究结果,“独二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与其他大学生群里并没有出现较大的波动和差异,甚至在某些因子上心理健康水平比“多二代”要高。这与刘芳等人的研究结论不同。这与“独二代”父母更关注“独二代”的成长、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有关系。同时,“独二代”加大比例生活在非农村地区,这部分学生受到的教育、成长环境更加优越,同时父母更重视“独二代”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因此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良好。本研究中生源地与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研究表明,城乡差异对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要大于是否是“独二代”群体。

“独二代”心理健康水平与性别差异无关,本研究中全样本数据显示,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存在性别差异,男生心理健康水平优于女生,但在“独二代”群里中,性别差异不显著,这表明“独二代”家庭受“重男轻女”思想影响较小,“独二代”更能受到父母和上一辈的平等照顾。

3.3  “独二代”受家庭因素影响更显著

在本研究中,“独二代”大学生单亲家庭的比例明显高于其他群体的大学生家庭。这表明,“独二代”父母在对待婚姻问题上更加开放、自由,这与“独二代”父母的成长环境有着明显的关系,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对“独二代”的恋爱和婚育观念产生一定的影响,这需要进一步相关研究佐证。

虽然“独二代”家庭中父母离婚率高于其他群體,但是“独二代”感受到的家庭氛围却比非“独二代”的家庭更好。这与“独二代”从小受到父母对其更多的物质照顾和全身心的投入存在一定关系,同时“四二一”型的家庭模式让长辈把对众多孩子的爱和希望都集中在“独二代”一个人身上时,因此他们得到的爱更充分,也培养了他们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

4     建议

4.1  加强“独二代”大学生心理及人格特征的实证研究

“独二代”的成长,受到经济环境、社会环境、宏观教育、微观教育以及国家生育政策调整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目前,我国对“独二代”大学生的相关实证研究还比较缺乏,对“独二代”大学生的心理及人格特征的研究更多的理论层面,要了解“独二代”这个群体的特点帮助他们健康成长就需要通过更多的实证调查、个案分析的方式和方法对其成长的特殊性、影响因素等做出分析。因此,高校相关部门需要在“独二代”大学生大量进入高校前做好相关研究和应对工作。

4.2  加强“独二代”大学生的适应性教育

“独二代”进入大学校园需要面临的第一关便是适应关,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受到了更多家庭的关注和物质照顾,进入大学校园以后在人际交往、生涯发展、师生关系等方面他们都将面临新的挑战。高校应该在他们进入校园初期就加强对他们的适应性教育,促进他们更快适应大学的生活和学习,引导他们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树立正确的生涯发展目标。

同时,对高校管理者而言,也要根据“独二代”的特点调整高校的管理体制,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进行转变,以适应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和行为特点。高校教师也需要更加“独二代”的特点,转变对传统师生关系的看法,向“平等、民主、合作”等方向改变。

4.3  加强“独二代”大学生的挫折教育

由于“独二代”学生成长环境的优越,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较少遇到挫折和打击,进入大学后,面临的困境和挑战将变得复杂,因此加强对“独二代”大学生的挫折教育显得尤为重要。高校需要加强学生对挫折的正确认知,引导学生用积极的视角看到生活、学习过程中的挫折,帮助学生善于挖掘身边的资源化解生活学习中遭遇的困难,通过组织参与各种活动培养提升学生的心理韧性。

4.4  引导“独二代”树立正确的婚恋观

高校要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课程对学生进行恋爱、婚姻、家庭方面的教育和讲解,把性教育、家庭意识、婚姻观念等内容融入到学生的日常教育中,使学生对家庭、爱情、婚姻有科学、系统、理性的认知,从而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和家庭观,促进学生对家庭美育的认识,促进个体、家庭、社会三者和谐相处。

參考文献

[1]杨海波.近10年中国大学新生 SCL-90调查结果元分析及其常模确定[J].中国学校卫生,2010,31(1):88-90.

[2]刘芳.高等教育管理如何应对“独二代”挑战[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10,13(2):16-19.

[3]刘鸿雁,柳玉芝.独生子女及其未来婚姻结构[J].中国人口科学,1996(3):33-36.

[4]邱关军,刘佳.“独二代”教育中出现的问题及其对策[J].教育导刊(下半月),2010(2):80-82.

[5]刘长柏.“独二代”孩子:缘何易遭受心理疾病的攻击[J].家教指南,2008(3).

[6]李清清,王小红.我国“独二代”成长的家庭影响研究综述[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4(4):138-143.

[7]陆士祯.第二代独生子女的时代性特征[J].少年儿童研究,2010(11):21-22.

[8]袁桃花.略论“独二代”的家庭教育问题[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5(16):103-104.

ResearchonthePsychologicalStatusandCountermeasuresof“theSecondSingleChildGeneration”CollegeStudents

LeiHui     HuShule ShiMenglu

MentalhealthcenterofWuhanInstituteofTechnology,Wuhan

作者:雷辉 胡舒乐 史梦璐

上一篇:娱乐化汽车营销论文下一篇:西方马克思主义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