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教育中聋生舞蹈教学论文

2022-04-28

摘要:舞蹈教育是对聋生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开设舞蹈欣赏讲座、运用特殊教育手段、创设展现自我的舞台来提高聋生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从而弥补聋生听不到的生理缺陷,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特殊教育中聋生舞蹈教学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特殊教育中聋生舞蹈教学论文 篇1:

浅谈聋生舞蹈教学中“形”与“神”的培养

【内容摘要】教育是社会进步的基石,而特殊教育也是教育中非常关键的一部分,不容忽视,对于有生理缺陷的孩子们来说,学习新的东西是很困难的,尤其是舞蹈,舞蹈是一种情感语言,对于个人身体素质要求非常严格,所以聋生们要想学好舞蹈,所有的舞蹈老师需要付出很大心血和努力,陪伴和帮助聋生进步。舞蹈教师要针对聋生们创造出一个适合聋生的教学模式,帮助聋生们学习,一步一步地提升聋生们的舞蹈技能。本文就聋生舞蹈教学中“形”与“神”的培养展开论述。

【关键词】聋生 舞蹈教学 “形”与“神”

舞蹈是透过音乐结合自己对生活的深刻理解用肢体动作表达出来的一种情感,这对于正常的学生们来说都需要不断的练习和积累,更别说是对于聋生了,聋生们的听力存在障礙,完全感受不到音乐的节奏,在完全无声的情况下展现舞蹈动作是非常困难的,形态和神态都难以达到预期效果,聋生们需要接收到专业化的舞蹈教育才能达到要求。所以舞蹈教师们要根据自身经验,有针对性的培养聋生们的舞蹈教学模式,让聋生们也能够正常的接受到良好的舞蹈教育,进而促进聋生们的成长。

一、聋生舞蹈教学的现状

1.摹仿教学,事倍功半

大多数舞蹈教师都采用摹仿教学的方法教聋生们,聋生们通过一遍一遍地摹仿舞蹈动作来学习舞蹈,虽然这样不断地练习聋生们能够记住舞蹈动作,但是这样做出来的舞蹈是机械化的,聋生们无法听见音乐,做舞蹈时只能通过感觉来进行,最终呈现出来的作品是缺乏情感的和生活的。教师们日复一日地教聋生们练习都只是停留在记住舞蹈动作上,这样空洞化的舞蹈时远远不够的,不能够达到形神具备的要求,舞蹈中缺乏了灵魂。所以单纯的摹仿的教学方式是恰当的,教师们还要让聋生们感受到音乐中的情感,这样才算是学到了舞蹈的精髓。单纯的摹仿就只是做到了量的积累,却没有发生质的改变,教师们对于聋生们不能存在偏见,要用正常人的教学标准去严格要求他们,那么最终聋生们才能够在舞蹈中获取成长。

2.大众对聋生舞蹈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

聋生是生理上存在缺陷的群体,无论是大众也好还是聋生家长都存在一些观念上的偏见,总认为生理上有缺陷的孩子不能够学习舞蹈,基本的学习都不能够很好地完成更别说去学习一些艺术性的东西了,如果这样的观念一直存在,那么聋生们的未来发展将会受到很大的阻碍。每个人都是平等的,学习任何东西是每个人都权力,不能因为他人的观点就放弃自己的坚持,很多聋生可能就有学习舞蹈的天分,聋生们通过学习舞蹈也可能会促进自身的智力发展,那何乐而不为呢。现在大众对普通人学习舞蹈更为关注,而对聋生们学习舞蹈的关注很少,但是聋生们更需要人们的照顾,无论是教师还是社会关爱人士都应该把眼光放大,关注到特殊群体,给聋生们同等的机会和目光,帮助聋生们成长。

3.聋生缺乏自信心,学习舞蹈的人数少

生下来有生理缺陷的孩子肯定和普通人不一样,他们常常会在遭受质疑中成长,那么自信心必然会有所消磨,但是社会是平等的,每个人都不能说自己是最差的,正因为有聋生这样的群体,聋生们才应该更加自信,既然生理上存在欠缺,那就要用后天的努力去弥补。正常人能够学习舞蹈,聋生们同样也有这样的权力,如果热爱舞蹈,那就去学习。人们需要摆正心态,多给聋生们一些鼓励,而不是投去质疑的眼光,社会是一个大家庭,应该多一些善良,让聋生们在友爱的环境下成长。聋生们如果接收到更多正能量的东西,那么聋生们自身的观念也会得到很大改善,自信心也会慢慢积累起来。

二、助力聋生舞蹈教学的重要性

1.有利于培养聋生想象力和创造力

舞蹈对于聋生们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因为聋生们听不到任何声音,所以跳舞纯凭自己的感觉,没有了音乐的律动,想要维持好平衡感是很难的,但是恰恰这样的境况对于聋生们的成长有帮助。逆境中也不会阻挡聋生们前进的脚步,聋生们没有听力,只靠感觉来完成舞蹈,那么聋生们自身肯定会通过想象来掌握舞蹈的平衡感,久而久之,聋生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就会激发出来。虽然聋生们的听力存在缺陷,但是想象力和创造力并没有受到阻碍,聋生们可以根据想象和创造来找到跳舞的感觉,当想象力和创造力慢慢锻炼出来后,聋生们的舞蹈也会得到很大的提升。所以助力聋生舞蹈教学有利于培养聋生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促进聋生们成长。

2.有利于平等教育的普及

现如今教育已经普及到大众,接受教育对于每一个孩子来说都已经习以为常,但是社会上还有很多生理上存在缺陷的孩子,他们接受教育是不容易的,生理上存在缺陷的孩子们学习新东西会更困难,需要更多完善的设施和专业的教师,每个弱势群体都有同样学习的权力,所以教育部门应该完善相关体制,多培养专业化的舞蹈教师,让他们享受到同样标准的教育。给弱势群体更多的平等,着重帮助弱势群体,让弱势群体也能同样接受到良好的教育。助力聋生舞蹈教学是对聋生们的肯定,也是对每个生理上存在缺陷的孩子的肯定,助力聋生舞蹈教学有利于呼吁社会保持平等观念,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完善相关教育设施,促进聋生们的健康成长,推动平等教育的普及。

3.有利于增强聋生的自信心,促进智力发展

一些生理上存在缺陷的孩子可能对某些方面有着异于常人的天赋,针对聋生群体来说,有些聋生的舞蹈天赋特别强,对于舞蹈有着极大的兴趣,如果接受到良好的舞蹈教育那么聋生们一定会投入很大的精力来学习,聋生们不同于正常的学生,一旦学习舞蹈,那么专注性会更强,不会受到其他学业的干扰,学习的精准度也会更高。聋生们从零学起,在慢慢地积累中取得进步,在舞蹈中找到自信,最终舞蹈可能会是成就聋生们的一门艺术。在舞蹈上收获了进步,那么聋生们的自信心也会增强,因为有了舞蹈,聋生们的世界不会再是枯燥无味的,而是多了几分色彩。助力聋生舞蹈教学就有利于增强聋生们的自信心,促进智力发育,帮助聋生们健康成长。

三、聋生舞蹈教学中“形”与“神”的培养的措施

1.触动心根,培养聋生的自信心

一个人的自信是由内散发出来的,要想培养出“形”与“神”首先要正心,聋生们只有有了自信,舞蹈才会得到进步,如果学习舞蹈连自信心都没有的话,那么无论怎样练习,最终做出来的舞蹈都是缺乏气势的,即使没有音乐的韵律,在无声的世界里聋生们也应该找到属于自己的气势,挖掘出骨子里面的勇气,坚持相信自己一定可以学好。形态与神态是学习舞蹈中的重要一部分,如果说舞蹈是一门艺术,那么“形”与 “神”就是艺术的灵魂,要想培养出舞蹈的灵魂,首先要填满“心”,心态是正的,心气是足的,“形”与“神”自然而然就出来了。用心激发出聋生们的潜力,帮助聋生们树立自信心,之后再把自信心融入到舞蹈中,让自己的舞蹈变得熠熠生辉,当观众从舞蹈里看到了光泽,那么这个舞蹈的“形”与“神”必然是饱满的。教师们从心底里鼓励聋生们树立自信心,让每一个聋生都能发光发亮,找到属于自己的那片天空。

2.培养聋生的舞蹈学习兴趣

聋生们的听力存在缺陷,他们认为生活可能是枯燥无味的,对很多东西没有太大的兴趣,但是如果帮助聋生们培养一个良好的兴趣,那么聋生们的生活将会填一份光泽。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是一种享受,聋生们在学习舞蹈时可能并没有那么投入,积极性不高,所以这時候就需要教师们的帮助,教师们不仅要教聋生跳舞,还要教聋生如何爱上舞蹈,只有保持对舞蹈的热爱,才能把舞蹈跳的更好。教师们在陪伴聋生们上课的时候应该多一些耐心,通过肢体语言传递给聋生们一些温暖的东西,让聋生们感受到舞蹈的力量,久而久之,聋生们习惯有舞蹈的存在,就会慢慢适应舞蹈的语言,最终把习惯变成热爱。因为有了这份兴趣在,聋生们学习将会更有动力,每次上课时都会充满斗志,一直保持着学习舞蹈的这份激情,那么舞蹈的水平也会有很大的提升,最终舞蹈的“形”与“神”也就慢慢散发出来了。“形”与“神”更多的时精神的释放,只要眼里有光,跳出来的舞蹈就是有灵魂的。

3.寓教于乐,带动聋生投入到舞蹈学习中

教师们在给聋生们上舞蹈课的时候不能一味地教肢体动作,舞蹈动作必然要练,但是舞蹈并不只是肢体动作,还有内心的情感。任何教学模式都不是单一的,任何东西也不能死板的学习,寓教于乐的教学模式将会有助于聋生们学习舞蹈。教师们在教聋生们学习舞蹈时可以把难的动作分解开来,让聋生们更好理解,教师们可以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把舞蹈动作用视频、幻灯片等形式放映出来,相较于不断的练习肢体动作,观看视频更能让聋生们印象深刻,更吸引聋生们去学习,视频等多种形式的展现方式是现在较为流行的教学模式,寓教于乐式教学起到的教学效果更好,而且舞蹈中的“形”与“神”在视频中可以充分展现出来,聋生们可以更直观地看到舞蹈中的“形”与“神”,有助于聋生舞蹈教学中“形”与“神”的培养。寓教于乐的方式可以更快地把聋生们带入到舞蹈中来,让聋生们迅速地进入状态,更好地去学习舞蹈。其实“形”与“神”的培养并不难,心在哪,“形”与“神”就在哪。

综上所述,对于聋生们来说,舞蹈教学中培养“形”与“神”并不简单,但也没有想象中那么难。当聋生们对舞蹈充满了兴趣,有了很强的自信心,那么聋生们的舞蹈中就会焕发出光泽,当舞蹈教师多一些耐心,不断改进教学模式,用寓教于乐的形式教授聋生们,那么聋生们的舞蹈将会有很大提高。舞蹈中的“形”与“神”是从心底里散发出来的,只要聋生们有着饱满的激情,还揣着对舞蹈的热爱和自信,那么聋生们跳出来的舞蹈就是有灵魂的,这样真诚的舞蹈会温暖到大众。舞蹈教师们要不断提高自身教学的专业度,用最好的教学模式帮助聋生们学习舞蹈,社会是平等的,聋生们也是祖国的花朵,也要被呵护。

【参考文献】

[1]梁莉.聋校语文写作中过渡句的教学方法——以《颐和园》的教学为例[J].现代特殊教育,2020(13):37-38.

[2]黄惠卿.《聋校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总复习”单元内容解读与教学建议[J].现代特殊教育,2020(11):36-38.

[3]赵云杰.基于交际功能的聋校低年级沟通与交往教学策略[J].现代特殊教育,2020(9):49-53.

[4]李彦群.聋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的历程回顾和未来展望[J].中国特殊教育,2020(5):16-21.

(作者单位:山西省晋中市特殊教育学校)

作者:王莉

特殊教育中聋生舞蹈教学论文 篇2:

聋生舞蹈艺术教育探讨

摘要:舞蹈教育是对聋生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开设舞蹈欣赏讲座、运用特殊教育手段、创设展现自我的舞台来提高聋生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从而弥补聋生听不到的生理缺陷,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关键词:舞蹈;教学;美育

0引言

当前,教育改革正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艺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特殊教育领域艺术教育也同样愈来愈被人们所重视。在普通学校中,音乐教学是美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聋生来说,由于生理上的缺陷,他们听不到世界上一切美妙的声音,要对他们实施音乐教学是不现实的,而舞蹈则架起了连接有声世界和无声世界之间的桥梁,让聋哑学生在舞蹈艺术的殿堂中受到美的熏陶,进而陶冶他们的情操、美化和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同时,可以让聋生通过自己的形体语言,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让他们在舞蹈中忘记自己的缺陷,找回自信,树立起对生活的热爱。舞蹈是聋生向健全人展示自己的一条很好的途径,也是对聋生实施美育的一条重要途径。那么,对聋生如何开展舞蹈教育,让聋生也能遨游在舞蹈艺术的海洋里,并使之取得更好的效果呢?

1定期开设舞蹈艺术欣赏讲座,拓宽聋生视野

聋哑学生由于听力上的障碍,他们接受外界事物主要是通过眼睛,因此,往往对事物的了解不全面,也不深刻。这也就决定了他们知识面窄,视野不开阔,对艺术的了解更是少而又少。通过舞蹈艺术欣赏讲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他们知识上的欠缺。尤其是学工艺美术专业的聋生,他们必须具备较好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他们在欣赏舞蹈作品过程中,可以在获得美的享受的同时也在舞蹈画面中获取许多创作灵感,从而创作出许多优秀的美术作品。因为舞蹈是一门集音乐、美术、诗歌于一体的综合艺术,它能反映出人们在不同时期的思想、信仰、生活、理想和审美要求。为了更好地发挥舞蹈欣赏讲座的作用,笔者在实践中得出以下几点心得:

(1)根据聋生的特点,选择适合聋生欣赏的舞蹈作品。聋生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对于直接、具体的形象比较容易理解和掌握。因此,可选择一些情节性舞蹈,比如三人舞《金山战鼓》。舞蹈主要表现的是900年前南宋名将梁红玉擂鼓战金山的故事,欣赏之前可以对聋生简单介绍整个故事的发生、发展经过,让他们对舞蹈人物有一个初步的印象,将会取得较好的效果。

(2)根据聋生比较容易自卑的心理特点,选择一些鼓舞、激励人们奋发向上的舞蹈作品,比如男子群舞《海燕》。舞蹈表现的是海燕与风浪搏斗的情景,让聋生从中领悟到我们不能向命运低头,要像海燕一样勇于同困难作斗争,从而激励他们扬起生命的风帆。

(3)根据聋生思维容易定向的特点,可针对性地选择一些舞蹈作品,比如独舞《飞天》。它是根据敦煌壁画编创的舞蹈作品,舞蹈格调高雅秀丽,古朴隽永。通过欣赏让聋生懂得艺术是相通的,自己在创作工艺美术作品时要学会融会贯通,从其他学科中获取养料,不要孤立片面地看待专业或学科。

(4)为了拓宽聋生的知识面,可由选择一些外国经典作品,比如芭蕾舞《天鹅湖》,向聋生介绍芭蕾的历史、发展以及作品的内容和主题,用美的形象激起聋生的共鸣,开阔他们的视野,提高他们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

2运用特殊手段进行教学

对聋生进行舞蹈教学,通常采用的是模仿教学法,运用此教学法,聋生可凭视觉、模仿学习一个个具体的舞蹈动作,而且可以把舞蹈动作模仿得惟妙惟肖。但是由于聋生听力上的障碍,使得他们无法感受到音乐的旋律,导致他们所表现出来更多的只是舞蹈作品外在的静止形态,舞蹈作品其内在所包涵的音乐节奏律动和情感却由于他们生理上的缺陷而难以表现出来。如何较好地弥补聋生生理上的缺陷,从而使他们领悟到舞蹈外在和内在的美,最终掌握舞蹈的形和神,使舞蹈的美真正在他们身上体现,已成为聋生舞蹈教学的关键,在教学中可采取以下几个方法:

(1)采用“以手代言”的方法进行舞蹈技能技巧的训练。舞蹈是在人们对生活深刻理解的基础上,借助音乐形象,以生动形象的动作和丰富的表情再现生活的一种富有感染力的语言。但是聋生由于理解生活遇到障碍,感受不到音乐的节奏,既要动作合律,又要表情优美地再现自己内心对舞蹈的理解和情感,无疑是困难重重。首先和其他学科一样,运用聋生特殊的语言——手语进行课堂教学,运用手语将舞蹈动作讲解清楚,分析其中音乐的内在意义,让学生尽量理解舞蹈所要表达的情感和思想。其次,让聋生熟悉老师特定的手势“语言”,通过老师特殊的手势进行训练和表演,比如在做外开练习时,看老师双手背的角度;勾绷脚练习时,看老师的手腕。做动作时,老师边打手势边巡视边纠正动作,用手势提醒学生调整自己的姿势和肢体体态。

(2)通过“以数代乐”的方法进行节奏动律训练。舞蹈与音乐是密不可分的,所谓“随乐而舞”说的正是此义。音乐由节奏、旋律、和声等组成,而舞蹈的特征之一就是具有节奏感,任何舞蹈都是有节奏的,没有节奏便没有舞蹈。因此,节奏也是舞蹈本身的审美内容。而聋生由于听不到音乐又不能获得有声语言的帮助,所以他们很难准确把握舞蹈动作的节奏。“没有音乐的舞蹈是没有生命力的”,因此在舞蹈教学过程中培养和训练聋生的内在节奏和领悟舞蹈动律就显得十分重要。首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安排节奏练习,从拍手点头着手,让学生用稳定的节奏打出简单的节奏谱;其次在排练一个新舞蹈前,通过音响播放乐曲,教师运用大鼓或者其他乐器按乐曲的节奏、速度打出,让聋生初步感受整首乐曲所表达的内在情感,比如什么时候是抒情的,什么时候是激烈的等;最后将音乐的时值、长短、音的强弱和速度快慢,形象的编译到1、2、3、4等手势里,教师将以“1、2、3、4”手势的提示,使他们在舞蹈中体会节奏。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之后,聋生将能形成较好的内在节奏感。

(3)运用“以形代情”的方法重视聋生的情感培养。古人云“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由此可见舞蹈是一门情感艺术,只有让这些被禁锢在无声世界的孩子对舞蹈的特定环境产生一定的情感,在由内而发的良好情感的影响下,才能把舞蹈所表达的情感充分表达出来。如何才能让学生体会到并表现出舞蹈的情感呢?可通过“以形代情”的方法。所谓的“形”,一是指教师的形,在教学过程中,在做示范时,尽量以自己最优美的动作,最深的情感去感染和激发学生。在舞蹈指挥中,也不仅仅是把1、2、3、4编译到节奏中,而是运用肢体语言包括脚、头、手等部位以及夸张的面部表情,用自己的情与形去感染带动学生。指挥聋生表演的同时,也就是教师在表演,而且需要表演得比聋生更投入、更动情。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发挥他们的想象力,从而更好地表现舞蹈。二是舞蹈动作本身的形,舞蹈的组成就是一个个具体的动作,通过动作来表达某种情感或热烈或凄美,在教学中把每一个动作都当成一个语言教会学生去理解和表达,哪怕是一个小小的眼神,也要有一种情感表达在里面。另外在讲解动作的时候可以结合聋生容易理解的故事或生活感受,让学生对作品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3为聋生创设展示的舞台

为学生创设一个施展他们才华的舞台是十分必要的。聋生在艰苦的舞蹈训练中付出了健全人所不能比的辛苦,但是舞蹈寄托了他们对美好事物的期望,激发了他们继续创作的欲望以及平等参与社会的自信心,并使他们在成功的体验中形成自尊、自强的意志品质。为他们创设一个舞台,则大大提高学生对舞蹈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创作激情,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1)利用节日开展全校性的舞蹈比赛,提前一、二个月召开各班班长及文艺委员会议,将比赛的要求、比赛的主题,让他们传达到班里,然后由班级自己按主题找素材,开始设计舞蹈动作,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干。等舞蹈成型以后,再由舞蹈老师帮助修改不足之处,根据舞蹈的主题及动作合上音乐,排成一个成品舞蹈。这样一来,聋生的积极性十分高涨,在课余时间,无论是在活动室还是在操场上、走廊上都可以看到他们翩翩起舞的身影,既丰富了校园生活,又促进了聋生的全面发展。

(2)让聋生能有机会同健全人一起登上舞台,如社会上一些重要的活动,一有机会就尽量让学生去展示自己。表演时可以深深体会到他们是那样的兴奋,那样的自信,当台下掌声响起时他们更是激动不已。

(3)在一些小的节日中,积极鼓励学生以班级为单位,开展文艺活动,避免文艺才能差的学生只能看其他同学在舞台尽情表演的情景,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

舞蹈教育是聋生美育的重要途径,也是对聋生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手段。通过一列的舞蹈教学,陶冶聋生的心灵,提高他们欣赏美、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使他们成为身残志坚、自强不息,心理上具有美好情操的“健全人”。这才是真正所追求的和真正所体现的美,也是舞蹈教育的真正目的所在。

参考文献:

[1] 中等职业学校教材试用本.艺术欣赏《舞蹈》[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10.

[2] 李曙明,贾纪文.乐舞论[M].兰州:敦煌文艺出版社,2008:459.

作者简介:李桂枝(1979—),女,浙江宁波人,浙江省华强中等职业学校、浙江特殊教育职业学院(筹)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特殊艺术教育研究与教学。

作者:李桂枝

特殊教育中聋生舞蹈教学论文 篇3:

聋生心理健康的培养方略

摘要:聋生由于先天的缺陷,成为社会的弱势群体,引导他们心理朝健康的方向发展,特殊教育肩负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教师对聋生成长的心理探究,有着非常大的意义。

关键词:聋生心理健康方略意义

特殊教育是教育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特殊教育学校培养出来的聋生是社会主义建设生力军的一部分。但是特殊教育学校培养出来的聋生属于特殊群体,将来到更高一级学校深造的机会少之又少,社会发展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聋生毕业后要在竞争激烈的社会就业,远比正常人困难的多,就此成为社会中弱势群体。这对我们特殊教育是一个严峻的挑战。因此,特殊教育工作者不仅要深刻认识特殊教育的内涵,还要肩负起将聋哑学生培养成社会有用人才的重担。这是当前特殊教育教师亟须探讨的重要课题。

从心理角度来看,聋生由于听力障碍,导致自我认同感差、自我控制能力低、情绪困扰。聋生随着年龄增大感觉自己越来越是另类人群,往往表现出对他人不信任,排斥力强,对待人生以及社会态度冷漠。这些不健康的心理因素如果得不到有效解决,势必影响聋生将来的社会生活、工作、学习以及为人处世。对此,新课标强调发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充分认识到聋生的心理缺陷这个客观事实,但要相信它可以依赖人的意识为转移,通过后天训练和学习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使聋生沿着健康的方向发展。笔者根据十多年教育教学实践,认为培养聋生健康的心理可以从下面几点入手:

一、建好档案,及时了解聋生的心理动态

聋生是社会的特殊群体,建立心理档案,有助于他们健康成长。如何才能有效建立聋生的心理档案呢?

1.建立家校有效的运转机制档案

聋生的听力残疾,导致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外界信息的接受比正常儿童困难、缓慢,影响到他们的心理以及性格健康的发展。因此,聋生在生活中往往产生苦恼和自卑感,自控能力较差。基于此,教师一旦接手新生,首先要着手与家长或以前任教的教师加强联系,深入了解聋生性格缺陷、心理差异,还有爱好,归类建档。因为家庭作为学生第一所永久性的学校对其心理素质的培养有着不可替代的功能,家长是聋生第一任启蒙老师。教师只有通过家校联系,才能获得第一手关于聋生的信息资料,如聋生的依赖性、自私、蛮横、嗜好等不良行为因素,才能对症下药采取教育教学措施,尽快地、有的放矢地走进聋生的生活,走入聋生的内心世界,避免师生由于陌生、不了解产生情感上的冲突,建立师生信任的桥梁。

2.建立聋生在校成长档案

西方民间有句名言“培养一个孩子需要一个村庄”,对孩子来说,环境是他成长的温床。聋生进入学校生活,由于对生活环境有不适应感,入学前的不良行为因素会流露出来。这时候聋生最需要别人给予关爱。教师应想方设法接近聋生,进行思想交流,时时给予父母般的呵护,处处关心他们,使聋生感到在学校里像家温暖。有一位新生在学校吃第一顿饭,嫌伙食差,对后勤人员哭闹,而后勤人员不明白怎么回事,聋生向他砸来饭菜。我赶过去,从档案里联想到这位聋生家庭条件十分优越,可能嫌伙食差造成这一局面。后来我跟这位聋生慢慢交流得知,情况果然与我判断的一样。此后,我经常跟这位聋生一起吃饭,把他喜欢的菜夹给他吃。同时,我还在生活上多给他一句体贴的问候,在学习上多给他一束赞许的目光、一个鼓励的微笑,在生日时送他一个小蛋糕,号召同学送生日贺卡,师生同唱生日歌。日久,见到教师真诚的心,我赢得他的信任。尔后这位聋生逐渐地改变那种养尊处优的习惯和脾气暴躁的性格。他顺利地完成九年义务教育,以品学兼优的成绩走入社会。许多年后,这位聋生写了一封感谢信,告诉我,他娶了一位专科毕业的妻子,家庭很幸福。此时此刻,我默默地为这位聋生祝福,同时感谢教育家陶行知在强调生活教育理论中提出“教育是从生活中得来的”这句话给我的启迪。

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应注意聋生在校成长的过程,特别要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由于聋哑学生具有排斥心理,他们一般不相信老师,发生了什么事,他们也不找老师解决。据此,教师要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尊重学生的人格,赢得他们的信任。如教师注重自己的穿着、言行、情绪,一视同仁地善待每一位学生,做好每一件事情。同时,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注意了解他们的内心动态,经常与他们交谈。比如和聋生一起做操,跑步,参加课外公益活动,利用课余时间和聋生挤一挤,成为他们中的一分子,讨论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处处事事做聋生生活中的有心人,从而拉近师生的心理距离。俗语说“人非草木,孰能无情”,聋生也是人,久而久之,便感受到教师对自己无私的爱。这种爱可以给自己带来快乐、安慰、鼓励和幸福感;这种爱不仅增加了聋生对教师的信赖,更能促进聋生积极实现教师提出的要求和希望。生活中的细节有助于增强聋生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热爱集体、团结友爱的意识,提高学习的自信心和将来到社会上去工作的能力。这样就达到了教育教学目的,也实现了新课程改革提倡教育要走近学生,走进学生的生活的理念。

3.建立聋生毕业去向档案

当前,在校心理因素矫正较好的聋生毕业后走入社会,由于聋生心理上难抹去先天缺陷的阴影,若受到社会歧视和家庭一些不良因素的影响,以及择业遇到挫折,脆弱的心理防线很容易崩溃,致使自暴自弃,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因此,学校要建立聋生毕业后去向档案,尤其是班主任要经常用 QQ跟聋生进行心理沟通,化解他们的心理障碍。若遇到逢年过节时给他们发贺卡或一个问候。这对聋生立足社会提供强有力的心理支持,起着帮助他们减少走向极端的作用。

二、提高聋生自我意识能力

聋生由于心理缺陷,往往把自己看成一无所能,忽略自己身上的亮点,产生自暴自弃的心理。这是教学的难点问题。科学实验表明:聋生视觉反应速度比健全的同龄儿童快。基于此,教师在教学上可以采用“以目代耳”这项补偿措施,让他们找回自信。例如,利用周末、助残日、六一节时,外校的同学到学校进行手拉手或献爱心之类的活动。玩“你来比划,我来猜成语”的游戏,健全的同龄人使出浑身解数也答不上几个正确的,而聋生却轻而易举地说出正确答案。教师要善于捕捉契机,在游戏结束后,应因势利导,表扬聋生比他们棒。又如表扬聋生在跳舞时面部表情就比健全人到位,演的哑剧就比健全人精彩,引诱他们提高自信心。同时,这可以使聋生在集体活动中产生竞争意识、自我防御意识和挫折意识,不断改正自己的缺点,为聋生走出社会奠定了基础。这也是特殊教育的目的。

三、培养聋生乐群合作的意识

歌德曾说过:“合群永远是一切善良思想的人的最高需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人心理健康的关键,为人处事成功的关键。由此可见,作为特殊学校教师要营造团结、互助、和睦、融合的班集体,才能使聋生从学校学会合作后走入社会时,尽快成为社会一分子。学校是聋生学会乐群合作的摇篮;作为教育者就是摇篮的创造者。与聋生建立良好人际关系,引导聋生与同学、与父母、与社会上的人群搞好关系是教学重要环节。因为特教学校的学生存在的绝大部分心理﹑行为问题是由于他们得不到周围人们的注视与关心,缺乏正常的人际交往造成的。

四、课堂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加强各学科联系,有机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在不断提高文化素养的同时,优化人格发展的空间,为聋生提供个性的发展空间。例如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抓住学生心理因素——大多数聋生缺乏道德感﹑理智感和责任感。教师要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善于创设教学情境,让聋生身临其境接受教育。如教《鱼游到了纸上》一课,让聋生学习课文后产生心理共鸣,然后进行小组交流,在班级里谈生活体会,感悟出聋哑青年热爱生活的精神,从而达到教育聋生热爱生活,用自己的双手去美化生活的教学目的。教《月光曲》时,教师先用讲贝多芬的故事,强调他虽然失聪,但他靠顽强的生命力创作出不朽名作《第九交响曲》,让聋生产生心理共鸣走入课文的意境。聋生在体味课文作者用词精妙的同时,感悟到文中流露出的兄妹之间的手足亲情,对盲姑娘生活在黑暗世界,对音乐如此热爱和追求,产生由衷的钦佩。教师应趁热打铁引导聋生与盲姑娘对比,感悟到自己能看到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是多么的幸福!产生出可以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人生美好未来的欲望,并郑重地告诉聋生自己有党和政府关怀,还有社会上像音乐家贝多芬那样有高尚情怀的人士关爱自己,又有什么理由去自卑,不去创造明天美好的生活呢?怎么会不懂得人与人要像盲姑娘兄妹俩一样关爱呢?教《难忘的一课》《詹天佑》等有关爱国主义的课文时,教师要结合多媒体画面引导聋生明白“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道理,激发聋生的爱国热情。因此,教师要吃透课标的精神,了解新课标的动态,钻研教材的内涵,有机地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教学中,呼唤聋生去热爱学习,去热爱生活,去热爱生命,去热爱祖国。

五、课外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教师传授知识的同时,要重视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如春游让聋生走进自然,感受万物生命的灿烂、可爱,参加爬山比赛锻炼聋生坚强勇敢的意志,像这样有目的地开展活动用来激发聋生的自主性、能动性,使他们内在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心理缺陷得到不同程度的修补。

六、创设健康的心理环境,营造健康的心理氛围

当前,县级特殊教育学校虽然挂心理咨询的牌子,但是很少有专业专职的心理教师。教师应创设健康的心理环境,弥补心理教育教学上的不足。

1.家校共建无歧视的、无恐惧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

2.在学校走廊、宣传栏和教室的墙壁上悬挂身残志坚的优秀残疾人的图像和事迹,对聋生起着一种无声的心理暗示作用。

3.在班里设立写“心里话”日记、“悄悄话”信箱和建立班级QQ群,让聋生有自己的空间发表想说的心里话。教师也能及时对聋生表露的心理问题给予疏导。

4.班级可通过开展主题队会活动,组织聋生讲故事,谈理想,说未来, (下转63页)

(上接21页)观看他们喜爱的影视作品,选取一些典型角色作模拟性表演等,使聋生进一步认识社会, 了解自己的角色心理,不断完善个性。

5.班级可通过开展“自我服务”比赛活动,提高聋生竞争意识和自立、自强能力;通过开展“手拉手,增友谊”的活动,增进聋生的情感交流, 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品质。让聋生把自己看到、想到、想说的东西编成哑剧或小品在班队会与老师和同学分享,使他从心理上体会到“我很重要”,学会创新。

6.开展社团活动。如举办聋生喜欢球类的兴趣小组,教师抓住契机给聋生个别指导,讲授运动要领及技巧。聋生不仅锻炼了身体,还提高了运动的技能,同时有利于培养他们团体合作精神。用美术兴趣小组培养聋生对美术的兴趣、爱好,增长聋生知识、提高绘画技能。教师既可以从聋生的绘画作品中了解他们的心态,如发现问题可及时给予疏导。用舞蹈兴趣小组把基础的舞蹈技艺与舞蹈组合融会贯通,塑造聋生优美的动作、造型。

7.学校应定时邀请在各行各业成功的校友或社会上成功的残疾人给聋生作讲座,增强聋生的自信力。

8.学校应与爱心、机构建立联系,让聋生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让聋生做好将来融入社会的心理准备。

9.学校应加强教师心理方面的培训,提高他们心理素质。

总之,聋生健康的心理不是一天就能形成的,它需要长时间的熏陶和培养。因此,作为特殊教育学校教师不但要提高素质,还要用雨露般的爱去滋润聋生的心,更要耐心、细心善待聋生,做好聋生的心理健康辅导,为他们人生旅程构筑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作者:蓝燕慧

上一篇:全球化时代英语普及管理论文下一篇:职业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