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采购法研究论文

2022-04-18

摘要: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是各国政府采购法中普遍存在的规定,然而我国在政府采购法方面并未进行深入的执行,当前仍旧停留在原则性的基础上,我国应对政府采购充分的细化。针对这一情况,德国政府采购法就能够很好的促进中华小企业的发展,其主要是运用了拆分策略的方式展开相应的促进,对于德国这一政府采购法很值得我国进行适当的借鉴。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政府采购法研究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政府采购法研究论文 篇1:

政府采购法与军事采购法比较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化与法制的日益完善,政府采购法律制度已经成为监管政府支出的重要手段,与此同时,军事采购法律制度在我军装备及后勤领域也呈现出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从法律形式的角度出发,通过对政府呆购法与军事采购法的比较研究,希望对完善我国军事采购法律制度有借鉴意义。关键词:政府采购;军事采购;军事后勤

一、政府采购与政府采购法

政府采购制度是公共财政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市场经济国家强化政府支出监管的重要手段。作为一种“阳光下的交易制度”,政府采购制度对治理和预防我国传统财政支出模式下的各种腐败现象具有重要意义。

对政府采购的科学理解与界定,是研究政府采购法的重要前提,只有这样,才能具备统一的基础而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于2002年6月29日通过的《政府采购法》恰好为政府采购概念的规范性界定提供了依据。《政府采购法》第一章第2条明确指出:“本法所称政府采购,是指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使用财政性资金采购依法制定的集中采购目录以内的或者采购限额标准以上的货物、工程和服务的行为”。

从《政府采购法》中不难看出,政府采购法就是调整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使用财政性资金采购依法制定的集中采购目录以内的或者采购限额标准以上的货物、工程和服务的行为的法律规范总称。政府采购法有广义与狭义上两种解释,广义上的政府采购法指的是调整政府采购行为的法律、法规、规章等规范性文件。狭义上的政府采购法特指2003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颁布的《政府采购法》这部法律。

《政府采购法》正式实施以来,我国相继出台了《政府采购货物和服务招标投标管理办法》《政府采购信息公告管理办法》《政府采购供应商投诉处理办法》等配套规章和规范性制度40多个,同时,地方结合本地实际制定了专项管理办法和具体操作规程,政府采购法律制度框架基本形成,已逐步建立了以《政府采购法》为统领,其他政府采购法规、规章等规范性文件为补充的政府采购法律制度体系。建立、完善政府采购法律制度体系,是开展政府采购工作的重要基础和保障。

二、军事采购与军事采购法

军事采购的概念大致来源于政府采购,政府采购概念的界定是按照其采购主体进行划分的,而运用军事采购的提法,同样也遵循了这一划分方法。军事采购之所以不同于国防采购(采办),其针对性更强一些,它是从我国国防体制和军费构成的特殊性,从军队自身的采购活动直接服务于部队建设和军事斗争需要这个特点出发的。因此,军事采购可以理解为军队采购主体使用军费和其他资金,通过有限邀请招标、公开招标、竞争性谈判、询价采购等方式,获取物资、工程和服务的行为。在此,军事采购还被细分为武器装备采购与除武器装备以外的其他军用物资采购、军队工程采购、军队服务采购等。

军事采购法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上的军事采购法除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事采购法》单行法以外,还包括其他涉及军事采购行为的法规、规章以及其他规范性文件。狭义的军事采购法仅仅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事采购法》这一部基本法律。需要说明的是目前尽管不存在军事采购法这部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也未将军事采购有关法律法规纳入其调整范围,但在附则中规定军事采购有关法律法规由中央军事委员会制定。由此,王祖训等32名全国人大代表提出建议制定军事采购法,鉴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军事采购工作的需要,从发展趋势来看,这样一部法律近几年就会制定出台。因此,本文的军事采购法指的是广义上的概念。

军事采购隶属于军事后勤领域,军事采购法是军事法在军事采购领域的具体表现形式。因此,在界定军事采购法的概念时,必须要明确地了解和认识国家法、军事法的含义。《中国大百科全书》载:国家法的含义通常在两种意义上使用:一是泛指国家的法律和制度,二是特指统治阶级按照民主原则把国家事务制度化、法律化,并严格依法进行管理的一种方式。军事法是指国家机关制定或认可的,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调整军事领域内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军事采购法的概念,军事采购法是指由国家机关制定或认可的,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用以调整军事采购领域内各种社会关系的有关法律规范的总称。具体而言,军事采购法是以国家法律和军队条令、条例、规定及标准等形式出现,对军事采购活动进行指引、评价和强制的一系列法律规范的总称。包括军事采购基本法律、军事采购法规、规章及规章以下的规范性文件等。如《中国人民解放军装备采购条例》《军队物资采购管理规定》《军队物资招标管理规定》《军队工程采购管理规定》等。结合军事采购法的概念,有必要对军事采购法的内外关系作以界定:

一是从军事采购制度上讲,发达国家的军事采购虽然遵循政府采购制度的一般原则和方法,但由于其特殊性,又都建立了专门的军事采购法规和专门的军事采购机构,形成了自身的制度体系。“美军国防后勤局(DLA)所实施的军事采购共同遵循《国防采办条例》与《联邦采办条例国防部补充条例》;英军国防部负责采购的国防国务大臣主持补给委员会确定国防采购的总体规划,并下设相应的军事采购部门分别实施武器装备与通用物资的采购。”

二是从政府采购法律体系上讲,由于军事采购和国家政府采购在采购目标、对象、性质的相异性,各国在本国政府采购的法律体系上,都建立了相对独立的军事采购法规体系。世贸组织在《政府采购协议》第23条规定了“例外条款”,指出:“本协议的任何规定均不得解释为:禁止任意缔约方在武器、弹药或战争物资的采购方面,或在为国家安全或国防目的所必需的采购方面为维护其根本安全利益而采取其认为必须的行动或不泄露任何资料。”显然,国际法规则也是将军事采购排除在政府采购之外,因此,军事采购法律制度必须建立相对独立的军事采购法律体系。

三是从与军事法关系上讲,军事采购法与军事法、军事后勤法一脉相承,存在着一定的种属关系。在实践中,主要是在立法机构的层次、执法机关的权限和法的适用范围等方面有所区别。从军事法的实施来看,凡是军事领域共同适用的军事法律、法规,军队各级后勤机关,包括军事采购机构人员都应该予以遵守和执行;从司法权限来看,军事采购人员如有违反法律和犯罪行为,将由军事司法部门审理和判决。

三、政府采购法与军事采购法的比较分析

政府采购法与军事采购法的关系联系紧密。其一,军事采购法中的概念来源于政府采购法,也是按照其采购主体进行划分来界定其概念的;其二,二者立法目的都是为了满足一定的主体需要,实现科研开发、生产、部署、获取(包括储存、运输与供应)、使用、

附加服务与管理的一体化过程;其三,二者同属于国家采购行为的法律规范,由于其采购资金来源都是国家财政性资金,作为一种财政支出管理手段,决定了其采购的终极目标都是为国家利益服务的,而不是同一般的商业采购一样以盈利为目的的;其四,二者的实质都是建立一种法律规范来约束国家经济行为,通过规范采购行为来大幅度节约开支,同时减少贪污腐败现象,有效地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除此之外,二者在采购当中所遵循公平、对等、有偿的基本原则,及招标、投标等采购法律程序方面都有相通之处。

目前我国调整采购行为的法律从性质上可以划分为政府采购法、商业采购法与军事采购法三种,其中政府采购法、军事采购法与商业采购法的区别最为明显的,前者立法的目的是以国防、公共政策为目标,尽管也不排除商事目的,而后者是纯粹的以盈利为目的的商事采购,一般以合同法来调整。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作为我国目前唯一关于采购方面的法律,它对全国各部门的采购立法都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政府采购法》在调整范围上虽然把军事采购排除在外,但该法附则中明确指出,军事采购相关法规由中央军事委员会制定。因此,《政府采购法》这一规定也为《军事采购法》的制定奠定了法理基础,也是《军事采购法》的立法依据之一。但是由于《政府采购法》在调整范围上明确把军事采购排除在外,所以军事采购法与政府采购法应是并列平行的法律关系,一类是调整军事采购行为,另一类是调整政府采购行为。

尽管政府采购法与军事采购法的关系联系紧密,但是从政府采购法中我们可以明确看出军事采购并不适用政府采购法,说明二者有明显有区别。

一是从法律关系主体来看,政府采购法的法律关系主体是所有使用财政性资金的公共部门,即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现行的《政府采购法》未将国有企业列入调整对象。在国家机关中军事机关的采购法律法规由军队立法部门制定,军事采购活动不列入政府采购法的调整范围之内,军事采购法的法律关系主体是军队或军事机关。

二是从采购的立法目的来看,政府采购法的立法为了规范财政支出管理,履行政府调控经济职权,目的是保障公共部门健康运行并具有良好公共服务的社会效益,军事采购法的立法的目的具有唯一性——国防利益至上。

三是从法律关系的客体来看,二者法律关系的客体都是货物、工程、服务。政府采购法的法律关系客体是政府为了政治、经济、社会或者环境等体现社会公共利益的政策目标的货物、工程、服务。货物包括原材料、燃料、设备和产品等;工程是指建设工程,包括建筑物和构筑物的新建、改建、扩建、装修和修缮等;服务是指除货物和工程以外的其他政府采购对象。军事采购法的法律关系客体是特定的武器装备采购与除武器装备以外的其他军用物资采购、军队工程采购、军队服务采购。

四是从所遵循的法律原则来看,政府采购法应当遵循公开透明的原则,而军事采购实行的是有限公开透明原则,特别是大型武器系统、大型军事保密防御工程设施的采购还应当遵循安全保密原则。

作者:罗军 邓莉

政府采购法研究论文 篇2:

研究德国政府采购法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规则的启示

摘 要: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是各国政府采购法中普遍存在的规定,然而我国在政府采购法方面并未进行深入的执行,当前仍旧停留在原则性的基础上,我国应对政府采购充分的细化。针对这一情况,德国政府采购法就能够很好的促进中华小企业的发展,其主要是运用了拆分策略的方式展开相应的促进,对于德国这一政府采购法很值得我国进行适当的借鉴。文章主要对德国政府采购法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规则展开了一定的研究,并从中得到了充分且有效的启示与借鉴。

关键词:研究 德国政府采购法 促进中小企业 发展规则

一、德国政府采购法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规则的研究

1.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具体对策:拆分招标。拆分招标主要是指,将需要进行采购的项目展开相应的细分,以若干个小的项目的方式进行体现。将项目通过数量、空间的标准进行拆分是属于分批招标的形式,即在进行任意一项地下隧道工程时,其招标方式需要通过多个路段的方式进行。公共项目的招标,其实是以《反限制竞争法第四部分》为前提,在对政府采购展开相应的规定时,主要是以《反限制竞争法》第九十七条作为依据。政府采购法律在二零零九年经过改革后,该第三条规定经过修订后产生了巨大的改变。但是,由于新规定是在旧规定的基础上而形成的,所以,为了能够对现行规则进行更加有效的理解、掌握,了解第三条规定修订前的具体内容是非常有必要的、切实可行的。第三条规定经过修订后是:“在进行公共小木的招标时,应当优先照顾中小企业的利益。在展开拆分招标时通通过数量或专业的方式进行招标。”但是,在展开新规定后,其措辞引起出现疑问的机率很大,如果进行拆分招标是对中小企业发展唯一的“优先照顾”对策,那么,第三条中:中小企业利益应在公共项目招标中得到优先的照顾,将会很有可能因此丧失单独存在的必要。所以,“优先照顾”的解释应避免出现即授予合也给予优先。第三条规定的目标不变,仍然是:防止中小企业再次产生受到规模限制的现象,错失参与政府采购项目招标的平等机会,所授予的合同依然符合最经济标原则。

2.拆分招标措施有效性的保障:规则-例外。通过规定能够看出,拆分招标是一种常规的形式,而不拆分招标是极少出现的,采购人必须要对拆分与不拆分进行相应的说明,即拆分与不拆分间存在规则-例外的关系。对于可以放弃拆分的理由来说,原本就存在的相关规定尚未得到进一步的一致以及明确。而采购人不应该只是进行一般性的表示,项目的目标只有通过不拆分的形式才能得到有效的实现,但是必须要对其理由作出相应的说明;在展开拆分招标时,采购人不应只是对因进行拆分招标而产生的困难、负担进行相应的说明,因为立法者的目的是为了能够为中小企业的发展带来有效的促进,只有能够促中小企业的发展就算是为此需要承担所造成的负担也无悔。而德国法院在进行判决时认为,在展开分批采购的情况下,造成费用增加或者会导致项目出现严重拖延的现象,可以进行适当的放弃。现阶段,这一规则-例外通过修订之后,可通过法律条文的形式进行确立。此外,从VOL的解释性中我们能够知道,放弃拆分招标应做到以下两点:第一,对放弃分批采购的理由作出举例说明;第二,放弃拆分招标的理由必须要进行相应的记录。由此可见,采购人的这种举证责任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

二、启示与借鉴

1.德国政府采购法对我国的启示。现阶段,各个国家的政府采购法都有国家本身所具有的特点,存在部分对策与GPA具有一定的相似程度,例如,为了能够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政府在制定采购合时,应给予最低的份额,同时,中小企业在进行评标时也给予相应的优惠等。存在部分对策虽然并未准确说明能够获得优惠的企业国籍,但是也会容易产生事实上的歧视。通过相应的分析能够看出,德国政府采購法的拆分招标规定不仅没有违背欧盟法的规定,同时还充分取得了GPA的认可,拆分招标作为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对策不仅要与 GPA 中非歧视符合,同时也要与合同授予标准规则符合。所以,我国政府采购也应适当的采用拆分招标措施。

2.德国政府采购法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第一,德国政府采购法除了具备能够在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过程中以原则性条款为基础外,同时还能够以拆分招标的方式作为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对策。然而,我国关于政府采购的法律法规中,中小企业的发展需要以政府采购法的原则规定为前提,而具体的实施方式仍在探索阶段,我国政府采购法的对策尚未得到有效的改进。因此,我国政府采购法应适当的参考、借鉴德国政府采购法,进而使得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得到有效的促进。

第二,通过对德国政府采购法进行相应的研究我们能够知晓,在德国政府采购法中指出:“进行拆分招标是属于常规的,而展开不拆分是极少出现的”,并且要求政府采购人如果选择放弃招标,则必须要对此做出发布过去的原因,并进行相应的记录。相关规定对采购人具有一定的限制,能够帮助采购人避免出现规避拆分招标要求的现象;倘若所说明的理由没有说服力,则很容易在事后审查的时候出现败诉的现象,并且还要为此做出相应的赔偿。因此,我国政府采购在进行拆分招标时,在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中应当充分以符合GPA会泽为基础,否则将会很容易给公共采购人带来不好的影响。所以,政府采购法在增加拆分招标规定时,对此种规则-例外的限制也是非常有必要和可行的。

第三,德国在进行中小企业发展的有效促进的过程中,有一个对策在一开始时并未得到执行,但现在已经允许该对策进行拆分招标了。因此,基于我国当前的情况而言,在进行拆分招标时,也可以充分运用其他对策,充分允许以我国的实际情况为前提,继续探索能够为中小企业发展有效促进的其他对策。

三、结语

综上所述,德国政府采购法对中小企业的发展具有优越的作用,能够为中小企业的发展带来有效的促进,我国中小企业只有充分借鉴德国政府采购法,才能为企业本身的发展到来有效地提高。所以,我国应当深入研究德国在政府采购方面如何有效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规则,从中获得一定的启示,并充分借鉴德国政府采购法为我国政府采购法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规则进行有效的提高,进而使得我国政府采购得到更加有效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周中山.政府采购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法律保障问题研究[J].东北财经大学.2015(11).

[2]史世伟,向渝.高科技战略下的德国中小企业创新促进政策研究[J].德国研究.2015(12).

[3]张银银.利用政府采购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研究——基于发达国家的经验与启示[J].当代经济管理.2014(11):89-93.

[4]张翔.德国中小企业发展对中国的启示[J].武汉科技大学.2014(05).

作者:程云

政府采购法研究论文 篇3:

对《政府采购法实施条例》信息公开的研究

摘要:透明和竞争是政府采购制度的内核和灵魂,《政府采购法实施条例》于2015年3月1日正式实施,其中有关政府采购信息的公开的条款就十几条之多,对政府采购信息公开无论从广度还是深度都有所加深。本文重点探讨了《条例》中对信息公开的规定要点,政府采购信息的规定公开化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我国政府采购公开透明化改革的建设,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政府采购;条例;信息公开;研究

采购信息的公开透明化作为我国政府采购的基本原则和生命力所在,公开透明原则对任何国家来说,特别是实行政府采购制度的国家,都是给予高度重视的。自2003年1月1日我国《政府采购法》出台以后,政府采购在信息公开方面有所进展,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的招标信息和中标信息实现了公开化,各个地区结合自身特点实行了有关信息公开的政策、办法等等,对采购整个过程的信息进行了有效管理透明化。今年3月1日《条例》的颁布实施,针对政府采购的信息公开力度有所加强,从范围和内容等方面延伸了信息公开,加快了对采购信息平台的构建,统筹规划管理采购信息,侧重了信息交流沟通的实效性,真正使政府实现“阳光下采购”。

1.信息公开在政府采购中的意义

1.1 政府采购的公开透明化是政府采购制度的内在要求

政府采购归根结底其资金的消费是对纳税人税款的消费,为了确保纳税人对税款消费的知情权,国家采取了采购信息公开化的制度。坚持信息公开透明化,可以给各类参与到采购中的供应商创造出公平竞争的良好环境,保障社会监督政府采购的过程。社会民主建设的步伐加快,国家财政方面的预算公开化同财政公开化都属于公共财政改革,政府采购在财政支出的范畴,随着改革的进行,政府采购信息公开化势在必行。

1.2 信息的公开利用规范政府采购

对采购信息的公开能够为采购市场的监管创造前提,规范采购行为,优化政府采购监督机制,当政府采购的所有信息完整地、系统地面对社会公开,透明化政府采购行为,阳光下交易,构建的政府采购制度才会更加健全。

1.3 信息公开减少信息获得的差异化,达到公平目的

采购信息的整体准确性能够作为市场主体采用采购交易的依据,只有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才能作出明智的决策。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信息公开的不完整、不全面,造成了供应商对信息把握的混乱,不同主体可能获取不同的采购招标信息,这就是要对政府采购信息全面公开化,减少信息的差异化,真正达到公平的采购交易。

2.《条例》中对信息公开的规定要点

本次《条例》的实施同过去相关法律法规相比,信息公开就是很大的亮点,有关信息公开的方面可以进行简单总结归纳如下。

2.1 对项目整体采购情况的透明化

《条例》史无前例地对政府采购整体状况进行信息公开的力度加大,从政府采购信息及预算的公布,到中标、成交结果附带招标文件、竞争性谈判文件、询价通知书等的公开,政府采购合同成果签署以后要在法定规定日期即2个工作日内公开。除此之外,《条例》中对中标结果的公开相比以往力度空前,对采购单位、采购代理机构、中标内容(项目名称、规格、成交价格、数目等等)的信息要求更加详细,都要进行公开化。

2.2 对供应商的无差别信息公开

《政府采购法》中要求政府采购遵从公开透明和公平竞争的原则,新出台的《条例》延续继承了这一原则,规定了一系列对供应商信息公开的有关内容,比如对供应商资格预审信息的公开,特别对来源单一的采购要公开仅有的供应商信息;严禁对同一采购项目对供应商提供不同的项目信息,实施不同的审查标准,限定他们的地域、所有制形式等等。另外,《条例》中特别要求了供应商要符合投标的法定条件而且能够提交有关证明材料,包含了过去三年中参与政府采购无任何严重违法记录的书面声明。在具体的采购活动中,能够对财政部门发布的供应商、采购代理机构三年内受到的财政行政处罚,政府采购违法失信行为的记录进行有效查询。

2.3 投诉处理决定的公开

《条例》的制定和颁布均是由国务院着手的,作为行政性法规,它具有的效力比一般的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和地方规章等要高,本次《条例》的实施是站在行政法规的高度,确定了对政府采购方面的投诉处理信息进行公开化,规范了采购活动,调动了全民积极性参与到采购监督中来,及时把握案例信息,对投诉处理过程决定等等进行沟通交流,改善不足。

3.《条例》对推进政府采购透明化的现实意义

3.1 呼应预算法的顶层设计

2015年颁布了新预算法,把“政府采购”的内容做了相关规定,一方面就整体上在政府采购方面的公开化进行了要求,对政府采购的情况,各级单位应该做到及时面向社会群众公开。另一方面对不能及时公开信息的责任追究,没有依照法律规定对预算等公开化说明,就要责令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更正,而且对相关责任人追究行政责任。本次的《条例》针对政府采购在公开化的概述有了明文规定,同时也确定了政府采购方面公开化责任,与新预算法中的规定不谋而合,相互呼应。

3.2 拓展母法关于信息公开的规定

《条例》是对其母法《政府采购法》的详尽解释说明和补充,在信息公开方面的规定,《条例》从条款内容上对其进行了很大程度地拓展,细化解释了过去相对模糊的内容,推动了政府采购从发布到结果的全过程公开透明化的进程,如今,通过整合《條例》和《政府采购法》可以总结出,政府采购面向社会公开化的信息包含了两大方面:采购整体过程的信息和采购操作管理方面的信息。加大了公开力度,扩充了公开内容和范围,保障了采购的公平公正。

3.3 对“未公开”责任追究机制的强化

为了更好地落实政府采购信息,需要在法律条款中对不公开责任的追究进行明文规定,《政府采购法》已经有相关内容规定,要求对弄虚作假,上瞒下骗的情况由上级监察机关给予相应的行政处分,《条例》实施后对过去相关法律的条款进行了完善,优化了采购项目整体信息达不到公开化的责任追究机制,保障了采购项目全过程的信息公开,也约束规范了采购人和采购代理机构的各类行为。

3.4 对信息公开的途径的规范化

政府采购过程的信息在《条例》实施前是由政府采购监督单位指定媒体并公开,没有限定媒体级别,这就造成了采购信息发布的混乱性,管理混乱,严重损害了采购的竞争性。另外,为了及时达到采购信息公开化的有效性,《条例》中对信息公开方面的时间限定有所确定,比如,在“供应商唯一”的状况下,采购项目信息和供应商信息公开时间不低于5个工作日;中标结果等从中标算起的2个工作日内公开等等,对采购信息公开化的途径进行了规范化调整。

4.总结

本文通过对新出台的《条例》同过去相关法律法规的对比,重点探讨了《条例》中对信息公开的规定要点,针对政府采购的信息公开力度有所加强,从范围和内容等方面对采购信息公开有了不同程度地延伸,统筹规划管理采购信息,了解了信息公开对采购的意义,政府采购信息的规定公开化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我国政府采购公开透明化改革的建设,对实现“阳光下采购”的目标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作者单位:陕西省采购招标有限责任公司)

参考文献:

[1]姜爱华,滕怀凯.政府采购公开透明:现实意义与未来挑战[J].中国政府采购,2015(4).

[2]黄瑞.《政府采购法实施条例》关于项目信息公开规定的立法意义及落实建议[J].招标与采购,2015(3).

[3]宋雅琴.承上启下,为深化改革铺平道路——写在《政府采购法实施条例》颁布之际[J].中国政府采购,2015(3).

[4]黄莉,滕潇潇.我国政府采购现状分析[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5,(4).

作者:钟国红

上一篇:流媒体技术研究论文下一篇:时事新闻著作权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