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小学科学案例教学论文

2022-04-24

【摘要】在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对我国教育的科学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尤其是教育当中的概念教育,作为教育科学性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物理概念还是物理科目最基础的知识内容。如何在教学中更好地渗透物理概念,根据研究结果来看,科学的小学概念是学生前概念的一部分,可以在课堂上合理运用。在具体教学中找出并运用这种关系,有效地开展中学物理概念教学。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我国小学科学案例教学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我国小学科学案例教学论文 篇1:

生活化教学应用于小学科学教育中的策略分析

摘要:小学科学的授课内容大部分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所以生活化的教学应用对于小学阶段的科学课堂构建来说,是相当具有优势的一种教学尝试。不仅可以利用生活化的教学案例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来助推小学科学教学课堂效率的提高,帮助学生在积极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的过程当中,实现科学精神和素养的有效强化,为小学科学教学目标实现提供更加良好的帮助。所以,小学科学教师要运用好生活化教学策略,结合小学科学教学内容的特点完成生活化教学实践的运用,让学生在生活实践的学习范围当中实现科学实践能力的提高。本文将从生活化教学应用于小学科学教育当中的策略展开构建教学情境、联系生活案例、组织科学实验,三个方面展开具体措施的应用分析。

关键词:小学科学;生活化教学;课堂构建;教育策略

一、引言

我国小学科学的教学活动,十分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对科学实践能力的运用,尤其是在新型教学环境的影响之下,科学结合综合素质更加强调学生在日常生活当中对所学知识的运用,从而以此来体现小学科学教学课堂的实践教育价值。所以,生活化的教学应用对于小学科学教师的课堂构建,成为了一项十分重要的课堂教学任务,需要小学科学教师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案和策略,在实践运用过程当中,完成生活化教学方法下课堂模式的灵活运用。通过这些教学策略的帮助,为学生的科学学习提供更多丰富有趣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实践学习的活动过程当中实现科学节和素质的全面强化。

二、構建生活化教学情境

小学科学教师开展生活化教学应用的过程当中,通过构建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是相当有效的一种手段。因为小学科学的授课内容本身就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大部分的内容选择和编排都是学生在日常生活当中可以接触的事物,所以,借助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来展开小学科学的知识教学活动,更能够让学生在熟悉的环境当中掌握无聊的纯粹科学学科内容。[1]而且,生活化教学情境的运用还能够活跃课堂学习的氛围,帮助小学科学的教学内容从生活情境当中实现趣味化呈现,通过这种方式来更加有效地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和学习兴趣,为小学科学的教学课堂提供更加良好的学生学习状态。

例如,小学科学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溶解》这一单元有关“水能溶解一些物质”的课堂学习当中,教师首先为学生提供一些生活当中水溶解物质的现象,然后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来例举生活当中类似的事情,在学生讨论和发言的过程当中,联系学生所提供的生活现象与教学内容相结合,借助学生所提供的生活经验来完成生活化教学情境的构建,然后以此作为依托来展开学科知识内容的教学。

三、联系生活案例展开教学

联系生活案例展开教学,也是小学科学教学过程当中相当有效的一种生活化教学应用模式。对于小学阶段的科学学习活动来说,生活案例的教学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通过从生活当中所产生的疑问来形成科学课堂学习的动力。所以这就只需要科学教师利用生活案例来刺激学生的好奇心,用生活案例的呈现来丰富学生的科学学习课堂,在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案例教学过程当中,强化学生在日常生活当中运用科学知识的能力。同时也能够通过这种形式,有效提高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科学素养,让学生从生活案例当中学习到知识,联系科学学习知识来完成生活中的自主学习活动。[2]

例如,小学生活教师进行《电》这一单元“生活中的静电现象”这部分内容的授课课堂当中,为学生提供几则有关生活当中静电所形成的现象,比如“冬天脱毛衣会有电流的声音”这类学生所熟悉的生活现象,联系生活当中具体的生活案例完成有关静电的教学活动,让学生从生活现象出发,通俗易懂的去了解静电产生的原因,为学生对这部分学科知识掌握提供更加具体的教学案例。

四、组织生活化科学实验学习

组织生活化科学实验学习在小学科学教学课堂当中展开应用,是相当有效的一种生活化教学运用手段。一方面,科学实验自身的趣味性能够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和兴趣,让学生在积极配合的状态之下来跟随科学教师的教学节奏,从而实现小学科学教学课堂效率的提高。另一方面,学生在参与科学实验的学习过程当中,能够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提供一个锻炼机会,帮助学生从科学实验的学习过程来体验科学学习的魅力。同时,从学生生活实际当中所发展而来的课程实验活动,更能够为学生的科学学习提供具体操作的素材,让学生在生活当中也能够进行科学学习的实验探究,以此来实现科学教学课堂从课内延伸到课外。所以,小学科学教师要重视科学实验教学活动的设置,联系学生的生活实践来组织科学实验的开展,帮助学生通过科学实验的进行来探究生活当中的科学现象。

结语:综上所述,生活化教学应用在小学科学教学课堂当中的实践尝试,对于小学科学教师来说是十分有利的一次机遇来实现自身课堂的优化改造,同时也是一次良好的挑战机会来提高教师自身的课堂构建水平,从而推动小学科学教学课堂能够在生活化教学策略的应用之下达到更高水平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王品申, 王坦. 生活化教学应用于小学科学教育中的策略分析[J]. 神州, 2019(10):220-220.

[2]黎秋生. 生活化教学应用于小学科学教育中的策略分析[J]. 新课程(小学版), 2019, 000(001):79.

作者:罗楠

我国小学科学案例教学论文 篇2:

研究小学科学与初中物理概念间的关联及其教学应用

【摘 要】 在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对我国教育的科学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尤其是教育当中的概念教育,作为教育科学性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物理概念还是物理科目最基础的知识内容。如何在教学中更好地渗透物理概念,根据研究结果来看,科学的小学概念是学生前概念的一部分,可以在课堂上合理运用。在具体教学中找出并运用这种关系,有效地开展中学物理概念教学。本文分析并研究了小学科学与初中物理概念间的关联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 小学科学  初中物理  关联  应用

前言

物理学科作为学生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学生利用物理科目的理论概念的学习,有效提高其思维能力。力学、光学等内容是中学物理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习物理课程之前,学生对力学、光学等也有一定的了解。其中很大一部分来自生活,另外一部分来自小学科学课程的学习。但是,对于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来说,在科学学科的学习过程中有些表达是不完整和不准确的,甚至会成为一个整体概念,阻碍学生在理解科学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学习,教师在教学中也应该考虑到这一点,并相应地调整一些教学策略。

一、小学科学与物理概念的探究

随着新的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对科学课程的要求越来越高,大众对科学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明确表示科学是一个实践的过程,科学探索活动作为学生学习的一种方式,要在小学科学课程中实现,通过科学探索,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实现对科学概念的正确理解。对于初中物理课程而言,它的内容由科学探索和科学内容组成,尤其需要注重的是科学探索的必要性。

在初中时期的物理课堂活动中,最难学习的就是概念教学,由于物理概念的抽象性较高,如果只是普通的教学法,将不利于学生更快的理解,最终不利于学生积极性的发展。为了改变初中物理概念教学困难问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将小学科学和初中物理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作为一种新式教学理念,非常符合我国新课改要求。同时采用案例教学方法,还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要点,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实现教学质量提高目的。

二、小学科学概念和初中物理概念对比和联系

(一)小学科学与初中物理概念对比

教科书反映了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是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教材的编写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写的,自然知识的理解是教育学和心理学结合的产物,具有系统的、知识的展示特征。把科学概念运用到物理教学中,首先要做好适合本课程的教学方法的介绍。大量的文献资料中,研究者们将“科学概念”融入当前的物理教育中,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直接提出小学科学概念;二是根据生活中的具体现象对科学概念进行梳理,通过引入科学概念来深化抽象,得到物理概念。

(二)小学科学和初中物理认知概念的联系

人天生就有组织经验能力,儿童通过对形象化事物的分类形成自己的概念。因此,在小学学生通过科学课的正确引导,而不是通过白皮书,形成正确的观念。学生获取物理概念的重要途径是科学课程,在小学阶段学到的科学知识和初中时期的物理有着一定的关联,初中很多物理概念都是小学科学概念的延续,而学生的观察能力都是从初中的现象着手,通过初中物理的基本理念,进一步在学生的脑海中构建科学理论。我们观察发现,不同学生之间概念的学习经验是不同的,但利用科学知识的概念是相同的。因此,在小学科学概念学习的基础上,发现小学、初中和高中的概念(譬如光学、力学等)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三、小学科学与初中物理力学概念在教学中的应用

(一)加强学生的理解能力

为了加强学生对教材重点内容的理解,教师應使学生及时了解教学内容。复习之前课程内容,对上一节课的概念内容进行总结和回顾,为学生的学习质量打下基础。通过引导学生在复习过程中反思案例法,强化学生的学习形象,列举新的案例,使学生在此情况下进行分析和思考。

例如,在进行“运动”这一物理概念的教学中,可以结合小学科学中汽车前进但是树木向后退的案例,通过这个案例向学生解释其中的物理概念现象,展开学生的学习思路。在对该课程进行复习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一句诗句进行复习教学,引导学生思考“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这句诗,学生通过诗中的物理现象进行物理概念的分析,从中找出运动和静止的参照物,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

(二)将物理概念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对于初中阶段学生性格特点的不同,作为教师,要在物理课堂活动中选取联系实际生活的内容,把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学习实际观念的偏见联系起来,获得有用的技能和思路。任何一门知识的教育都能够来源于生活,并且远远高于生活,如果将物理概念知识进行解剖和分析就会发现,初中物理概念当中的教学内容大部分都来自于生活,但是由于受到长期的传统教学模式因素影响和制约,在教学中,教师往往不了解物理与现实生活的实际联系,给学生留下的印象是物理学习不有趣、单调乏味。因此,教师积极尝试改变自己的观念。教学方法是将其与学生的理论物理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鼓励学生通过知识、兴趣和研究来学习。

结束语

由上可知,在科学融入初中物理教育的基础上,教学方法日益丰富。教师要在学生的实际生活中加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生活技能教学,为成绩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惠广俊.科学应用技术提高物理教学效能[J].中小学数字化教学,2020(11):18-21.

[2] 邹伟.物理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素养[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20(11):61.

[3] 王云霞.农村中学八年级物理力学教学生活化实践与研究[J].当代家庭教育,2020(26):102-103.

作者:陈诚

我国小学科学案例教学论文 篇3:

对新建本科师范院校科学教育专业发展的思考——以成都师范学院为例

摘要:科学教育专业是新兴专业,新建本科师范院校将科学教育专业定位于培养小学科学师资可获得极大的生存发展空间。成都师范学院在师范专业模块设置、科学教育专业素养课程设置及教学方法上具有鲜明特色,但在专业课程设置开发上还需要更多务实创新的探索。

关键词:科学教育专业;小学科学;课程设置

科学教育专业是顺应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而设置的一个新兴专业。从2001年教育部批准设立第一个科学教育本科专业开始,到2008年这一数字已达到65所。然而,随着我国中小学科学课改革实施的不顺利,2013年该专业实际招生院校只有33所[1],2014年降为26所。

四川省内有多所师范院校设置了科学教育专业,2014年实际招生的本科院校有四川师范大学、西华师范大学、乐山师范学院。虽然成都师范学院作为新建地方本科师范院校,在办学基础与实力方面处于弱势地位,但科学教育专业是新兴专业,成师与其他院校处于同一起跑线上,只要找准专业定位,明确培养目标,未尝不能获得更好地发展。

1.科学教育专业的发展前景

有学者认为,新建的地方性本科高校应定位于职业教育和普通大学教育之间,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要任务,最大限度的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2]。因此一个专业的生存与发展取决于培养的人才是否适应和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

按照应用型人才的三种细化分类[3],教师属于职业应用型人才。自2001年教育部颁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试行)》,明确规定小学中高年级和初中阶段要开设《科学》课程伊始,随着基础教育阶段科学教育的不断发展,科学课教师不仅需要具备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还需要具有组织学生开展科学探究和科技制作设计的能力,成为创造性的教育者[1]。因此,科学教育专业培养的应该是具有创造力的职业应用型人才。

现今,义务教育阶段的《科学》课程改革并不顺利。除浙江省外,全国的初中科学课几乎都转回为分科教学,这是众多学校停招科学教育专业的直接原因[1]。而小学科学课因为师资职前教育学历低、理工科背景师资少、兼职教师比例高等原因同样面临困境[4]。此外,《科学(1~6年级)课程标准(修订送审稿)》更提出要在小学1、2年级开设科学课。此标准一旦实施,将导致小学科学教师更大缺额。由此可见,科学教育专业面临的问题不是是否有必要存在的问题,而是朝哪里发展的问题。

长期以来,我国小学科学教师的培养主要由原来的中师承担,中师阶段对小学科学教师的培养,只重视了学生的“师范性”,对“学术性”重视不够[5]。而开设科学教育本科专业的大学,虽然主要目标是培养中小学科学综合课教师,但实际上,很多高校对科学教育专业的定位混乱,在培养目标上求大求全,特色不明确。故有学者提出,应该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实行分层次培养[6]。这些现状提示若成都师范学院将科学教育专业的主要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小学科学综合课师资,并兼顾培养科普人才,将有极大的生存发展空间。

2.科学教育专业的发展特色

2.1 师范专业模块设置特色

成都师范学院前身为四川教育学院,长期从事教师职后教育,对中小学教育现状有深刻认识。改制为普通本科院校后,致力于发挥职后培训优势,创新职前培养模式,以完善“师德养成、学科教学和教师职业技能培养”三维的教师教育专业化培养体系。

同其他多数师范院校一样,成都师范学院也将师范专业课程设置为四大类:通识教育课程、专业素养课程、教师教育课程和实践类教学课程。其中,通识教育和教师教育课程由学院统一安排,将教师职业道德、教学理论、师范技能的培养与训练交由教师教育学院经验丰富的专职教师进行培训,规定师范生必须通过教师教育学院举行的教师职业技能测评才能参加教育实习,并且在班级、院系、学校广泛开展师范生技能大赛,从根本上保证了师范生的“师范性”。而专业素养课程和实践教学则由各院系自主安排以保证学生的“学术性”。

2.2 科学教育专业素养课程设置特色

《科学课程标准(3-6年级)》将科学教育内容分为5类: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地球与宇宙。其中,物理内容占37%,生物占35%,地理占15%,化学占5%。

成都师范学院的科学教育专业素养课程设置,除了注重生物、物理、化学、地理、科学史、科学学科教学法等基础理论的教学,同样也关注学生实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计划中,各课程的实验实践课时占到总课时的1/3以上,有些甚至单独开设实验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广泛采用任务驱动、项目教学、实验研究、微调查、模拟教学、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自主学习与科学探究能力、以及团队合作和创新精神等。此外,院系内还常年组织多种学科竞赛,以强化学生对知识技能的理解运用,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创新意识。

2.3多样化的教学形式

利用职后教育的优势,对在职教师进行培训的同时,让在校师范生也参加培训,安排一线教师与学生面对面进行交流;邀请教学名师、学科专家举办讲座;安排学生到小学课堂听课,带领学生旁听市、区级教学竞赛,促使学生了解科学教育的现状和社会对科学教师的要求,明确科学教师身上肩负的责任,促进学生快速内化吸收一线教师的实践经验和教学观点,更好地将理论学习与实践体验相结合。

3.对科学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思考

3.1 通识教育课程设置

通识性课程是用来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但是根据上级要求和凭感觉认为应该设置的课程,通识课程包括了几乎所有的政治理论课程,以及职业规划、就业指导等课程,再加上英语、计算机、体育等必修课,以致虽然通识课程占了总学分的26%,但选修学分的比例仅占2.5%,对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帮助不明显。

3.2 教师教育课程设置

教师教育课程也称条件性课程,用以让学生获取相关的教育教学知识和技能。学院统一设置教师教育课程,通过教师教育学院对师范生的教学理论和技能进行培训是非常好的举措,但其缺点是未考虑到专业个性。比如,学院统一开设了教育学、心理学课程,但对于培养小学师资的科学教育专业来讲,可能还需要开设儿童心理学或儿童教育心理学等课程。

3.3 专业素养课程设置

专业素养课程即本体性课程,用于构建学生知识框架。结合国内外院校课程开设情况,专业核心课程设置了大学物理、大学化学、普通生物学、地球科学概论、科学史、科学学科教学论、科学技术与社会等基础课程,注意了學科并重及知识面拓宽。但从作业、试讲、实习情况来看,学生知识面虽广,备课时却常常出现知识点说不清讲不透的现象。这种情况在生物相关内容上较少出现。究其原因,除了设置普通生物学外,针对小学科学涉及植物和动物内容较多,专门开设了植物学和动物学必修课程。基于此思路,化学部分需要单独开设无机化学课程,物理内容需要在力学和电磁学上有所加强。还未颁布实行的《科学(1~6年级)课程标准(修订送审稿)》在科学知识、科学探究之外单列了设计与技术内容,这预示课程设置需要加大设计与制作的内容比重。

科学教育专业是一个新兴专业,在我国尚处于探索阶段,在培养模式、课程设置、教材使用等方面没有成熟的经验可以借鉴。新建的地方本科师范院校如何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发挥自身的传统优势,设置开发适合本校的课程体系,更好地向基础科学教育输送合格的人才,还需要任重道远、务实创新地探索。

参考文献

[1]马永双,郭飞君.我国高师科学教育专业定位的分析.教育与职业,2014,786(2):101-103

[2]陈丙义.新建本科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内涵提升.社会科学家,2013,191(3):114-117

[3]金劲彪.新建本科高校多样化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改革探索.中国大学教学,2013,9:40-42

[4]刘美娟,刘美凤,吕巾娇.我国小学科学教师专业素质现状调查.教学研究,2010,33(3):72-74

[5]李玲,袁聿军,王杰,等.小学科学教师专业化现状及对策研究——以淄博市为例.淄博师专学报,2011,25(3):11-15

[6]刘振亚,余波,夏克坚,等.科学教育专业课程改革与实践的研究.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综合),2009,30(3):20-23

作者简介:冯媛媛(1970-),女,博士,讲师,主要从事植物发育生理与分子生物学研究。

作者:冯媛媛 陈洁 邱成书

上一篇:城市粪便处理工艺设计论文下一篇:新闻学可持续发展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