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会计信息披露成因分析论文

2022-04-30

摘要: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质量一直广泛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对会计信息质量的相关研究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课题。当前,我国上市公司在会计信息的披露方面存在很多问题,导致会计信息质量比较低下。提高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有助于对广大投资者更清楚地看清下一步投资方向,也有助于我国资本市场朝着更加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公司会计信息披露成因分析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公司会计信息披露成因分析论文 篇1:

关于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的研究

摘要: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准确披露是资本市场有效运行的基础,是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基石。当前。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违规事件屡禁不止,引发了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诚信危机。本文主要分析了针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在质量、制度体系等方面存在问题及成因,并提出了解决上市公司虚假信息披露的对策

关键词:上市公司 会计信息 虚假信息 披露

一、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一)目前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在质量方面存在的问题

1、信息披露的虚假性。这是目前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中最严重、危害最大的一个问题。其主要表现有:(1)募集资金使用情况披露不实。某些上市公司的大股东利用其绝对控股地位,在不征求其他股东意见的基础上,随意改变募集资金的用途,而且不履行该事项的及时公告义务,任意侵犯中小股东的利益。于是,招股说明书中所谓的投资项目,就成了上市公司极好的“圈钱”工具。(2)虚增利润。这是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中最普遍、最严重,也是最“漂亮”的虚假。申请上市、配股资格及终止上市等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在对上市公司进行有效的监督管理的同时,也在客观上使上市公司产生了追逐账面利润、进行盈余操纵的动机,致使利润的“注水”现象十分严重。(3)披露内容虚假或具有误导性的信息。这种行为的动机通常较虚增利润更为复杂。为了上市、为了配股、为了收购成功等等,上市公司往往就进行各种的虚假陈述和信息误导。这种做法扰乱了市场,在使广大投资者蒙受巨大经济损失的同时,上市公司等则获得了他们期望的非法利益。

 2、信息披露的非主动性。真实、完整并及时、主动地披露公司的信息(尤其是财务信息),这是上市公司的责任和义务。但是,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对信息披露总是抱着能少则少、能不披露就不披露的心态,而不是将其看作自己应该主动承担的一种义务和股东应该享有的一项权利。这种认识上的偏差,必然造成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非主动性的发生,进而信息披露中的随意性和滞后性就不可避免,严重地影响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质量。

3、上市公司违规披露会计信息的成因。(1)利益驱动。首先,是上市的诱惑。在银行业被大量的呆账、坏账“套牢”而对向企业放贷心存顾忌的时候,证券市场就为处于严重“缺血”状态下的企业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融资空间和渠道。从深圳和上海两地证交所披露的有关资料来看,在信息披露违规的上市公司中,有不少的公司基于包装上市的目的,或者利用各种手段虚增利润,或者制造虚假证明文件,或者进行虚假陈述,在其招股说明书中发布不实信息,以此获得上市资格。其次是配股的吸引。上市公司对资金的需要是持续不断的,为了获得配股资格以满足其持续的资金需求,上市公司往往就粉饰会计数据,进而披露虚假的会计信息。(2)监督约束不力。主要表现在职业审计监督的有效性不足、会计准则的约束力软化、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不规范、证券监管部门的惩处不力方面。

(二)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在制度体系方面存在的问题

1、信息披露制度欠合理。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制度,一般包括初次披露制度和持续披露制度。在各国的《证券法》中,通行的做法是将关于初次披露和持续披露的规定分别列入专门规定证券发行与证券交易的章节中。然而,我国的《证券法》却将两种性质不同的信息披露行为加以了混同规定。严格地说,这种立法框架是欠科学的,容易使人模糊两种披露的具体要求和完整内容,影响上市公司信息的充分披露。

2、违法披露的法律责任规定欠完整。违法披露的法律责任是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内容,其目的是使违规者受到严厉的处罚,使利益受损者得到合理的赔偿,以此维护证券市场的公平与公正。概括起来,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法律责任主要有三种:行政责任、刑事责任和民事责任。但是我国在这一方面的规定还存在一定的欠缺,如:招股说明书的披露,体现了投资者与上市公司之间的契约关系;而定期报告和临时公告的披露,并不体现上市公司与投资者之间具有契约或合同关系。从这一角度讲,我国的有关证券法规在界定法律责任的归属时,应针对不同的人、不同的注意标准而规定不同的举证责任、抗辩事项和损害赔偿范围。但是,目前我国的有关证券法规在这一方面并未做出明确、细化的规定,也没有区分不同性质的信息披露,上市公司应负怎样的法律责任。

3、信息披露的标准(即重要性标准)不科学。从我国的信息披露制度体系来看,对信息重要性的判断采取的是一种“二元标准”,即对招股说明书和定期报告适用“投资者决策标准”,而对临时报告适用“股价敏感标准”。这虽是当今世界对于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监管的普遍认识,但从理论上讲,投资者决策标准的内涵远比股价敏感标准的内涵要丰富。证券价格,只是投资者做出理性投资决策所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却非推一的因素,而其它诸如发行证券的公司的未来前景、市场整体状况等,都是投资者需要考虑但又无法由股价敏感标准所真实、准确反映的因素。另外,也是上市公司进行正确信息披露的出发点。投资者决策标准要求上市公司站在投资人的立场上判断信息的重要性,从而决定有关信息是否应披露,而不是根据有关信息的披露对公司自身的影响来做出是否应披露的判断,这样才更能体现现代证券法“保障投资者利益”的精髓。因此,投资者决策标准比股价敏感标准更为严格、严密,也更符合—个国家对证券市场进行监管的目标。

二、解决上市公司虚假信息披露的对策

(一)加强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制度建设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制度建设包括两个层面:一是制定信息披露的准则,二是制定信息披露的规则体系。信息披露准则是上市公司组织信息披露工作的基本原则和行为规范,是上市公司履行信息披露义务的准绳。信息披露规则体系是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工作的具体规定。

1、制定诚信准则。诚信应是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首要准则。因为只有讲诚实、守信用,才能自觉地按照真实、准确、完整、及时的要求进行信息披露,从根本上杜绝造假。由于上市公司诚信意识不强以及对公司领导人的业绩考核过多依赖于收入、利润等指标,导致实际工作中上市公司披露虚假信息的现象较为普遍。为此,一方面必须切实加强诚信教育,提高相关人员的诚信意识;另一方面,也要加强上市公司的诚信道德建设,把好上市公司信息的“出口”关。另外,必须完善会计人员从业资格制度,会计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同时要加强对会计人员的考核和淘汰制度,并接受财政部门及上级财会部门的监督。再次,在会计人员使用中要坚持边使用,边培训,边提高的原则。

2、制定信息披露持续准则。持续信息、披露是上市公司的责任。持续信息披露要求上市公司在持续经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公司章程的规定披露信息。持续信息披露是提高信息披露完整性和及时性的保证,能为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投资价值进行客观评价和动态判断提供依据,同时也可

为市场监管提供依据。

3、制定信息对称准则。信息对称准则是维护全体投资者的知情权,保护证券市场的公平性的重要准则。证券市场上,不同投资者之间往往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性,即不同投资者之间在信息来源、信息量,以及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时效性等方面均不尽相同。信息的不对称性,会严重损害证券市场的公平性。因此,上市公司在披露信息时应采取措施,尽量提高信息的对称性,切实维护全体投资者的知情权。

(二)改革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监管体制,强化政府的监督作用

目前,我国负责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监管的管理机构主要包括证券主管机关和证券交易所。它们在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监管中的职责、地位和作用,既与国家实行的证券监管体制密切相关,也与上市公司所披露信息的性质密不可分。上市公司在发行上市以后所进行的持续性信息披露,其监管主要是由证券交易所进行,证券主管机关一般仅就重大事项或违规行为进行监管。然而,政府作为国家宏观经济的管理者,却并未在其中担负起应有的职责,这不能不说是一个缺陷。政府应建立健全“游戏规则”,充分发挥政府的监管作用。

(三)全面加强职业审计的职业道德建设,提高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虽然颁布和实施了《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规范指导意见》,但是,这一受注册会计师行业、政府有关部门以及社会公众高度关注的道德规范,却在现实经济生活中被注册会计师们在收益—成本的权衡中践踏了,造成了注册会计师质量意识不强、风险意识淡薄、执业行为混乱,进而轻易让虚假信息“上市”的严峻局面。会计师事务所与上市公司本是裁判员与运动员的关系,但裁判员的利益是由运动员给的,而且请谁来当裁判,则由运动员说了算,于是会计师事务所反而要依附于上市公司,上市公司的虚假信息也就由会计师事务所来帮着做了。因此,要制约上市公司的虚假信息,还须建立和完善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体系,包括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信念系统、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规范系统以及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操作系统等。否则,必将影响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质量。

(四)建立健全内部管理控制制度

新会计制度的实施,使企业在理财方面有了更大的自主权。因此,企业根据国家有关财政财经规章制度,制定适合本企业实际情况的内部管理、控制、牵制制度,除极少数国有企业必须由国家独自经营外,要积极推进股份制,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建立多元股权结构,鼓励机构投资者特别是海外机构投资者参股,优化股权结构,提高公司治理决策的科学性,进而提高公司治理会计信息披露质量。

(五)加强法律法规的建设,严肃财经纪律。加大监管和处罚力度

我国应在适当的时候,一方面对《证券法》这一规范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基本法律进行修订和调整,完善我国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制度体系,实现上市公司信息的正确、充分披露。另一方面在对相关法律、法规的修订增补时,应该加强和细化其中对证券民事责任方面的规定,建立和完善与此相关的诉讼机制,明确不同的信息披露违规行为所适用的司法程序,形成一个适宜的、畅通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法律责任的追究和惩戒机制,以使上市公司违规的信息披露行为真正受到法律的约束和制裁。严格执法、强化监督,进一步明确披露虚假信息应承担法律责任和行政责任。

作者:张冬梅

公司会计信息披露成因分析论文 篇2: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 要: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质量一直广泛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对会计信息质量的相关研究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课题。当前,我国上市公司在会计信息的披露方面存在很多问题,导致会计信息质量比较低下。提高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有助于对广大投资者更清楚地看清下一步投资方向,也有助于我国资本市场朝着更加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在介绍了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基础之上,根据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成因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提高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进而调整整个资本市场的经济秩序。

关键词: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对策研究

引言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市场化程度逐渐加深,我国对于资本市场的进一步监管也在逐渐发生变化,这其中包括对于资本市场制度的建设和对资本市场的监管。政府为达到监管目的出台了一系列规范企业会计准则的政策,以规范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披露和质量。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质量一直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目前对会计信息质量的研究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研究课题,原因在于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的高低与广大投资者的下一步投资方向有着直接的关系,而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的高低也预示着我国资本市场是否朝着更加健康有序的方向在发展。对于会计信息质量的研究不仅是会计实践中的关键,也是会计理论研究中的核心问题。如何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成为会计理论和会计实务中的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

1.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不真实

一些经营不良的上市公司为了保证自身原有的声誉,没有披露企业真实的经营情况,而是采取了虚增收入、低估费用以及各项支出的方法来提高企业业绩,甚至有些企业为了达到粉饰报表的目的而采取不正规的关联方交易方法;还有一些经营情况较好的上市公司为了避免高额缴税或者是为下一年的经营做出准备而采取相反的方法。

2.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不及时

证监会对于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有着强制性的规定,要求上市公司在发生较为重大的事件时必须及时编制重大事件公告并通过合理途径向社会发出。只有这样才能充分保证投资者的利益。然而,部分企业顶风作案,不按规定办事,造成企业内部操纵市场的行为,极大地损害了广大投资者的利益。

3.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不完全

上市公司通常在进行会计信息披露的过程中总是刻意回避对自己公司不利的会计信息,这其中包括:假借为保护企业秘密为由,不去披露企业的相关会计信息,实为隐瞒对企业不利的会计信息;对于企业大量的资金流向没有完全明确的进行披露;在存在着大量应收账款的情况下,没有对应收账款的构成进行分析;对企业的关联方交易没有明确指出。

4.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不具有可比性

根据我国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相关规定,上市公司在不同年度处理同样的会计业务时可以选择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而方法不同会对报表数据在不同年度之间缺乏一定的可比性。这样也就会造成上市公司利用这一漏洞来进行利润的调节。

二、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问题原因分析

1.上市公司内部治理原因分析

第一,上市公司内部利益驱动所致。上市公司为了保证或者推动公司在证券市场的地位,亦或者公司内部管理层为了一己私利而故意进行会计造假,进行利润的操纵。还有一些公司为了上市,虚增业绩、不实报表、粉饰业绩,从而达到最终的目的。

第二,公司股东产权约束弱化。我国上市公司现代产权制度不健全导致的国有股产权主体的缺失,导致国有股股东对上市公司的产权难以进行约束;同时,由于我国股民持股数量相对较少且分散也会造成难以对国有股进行约束,因此,公司内部管理权分散给管理层操纵利润提供了机会。

第三,上司公司内部缺乏约束和监督机制,公司内部审计部门形同虚设,加上公司内部会计基础工作薄弱,造成会计监督不顺畅,最终使得公司难以进行竞争,陷入财务困境。

2.上市公司外部监管原因分析

首先,我国政府部门监管不到位。我国证券市场成立较晚,且目前还是处于初级阶段。证券市场各项监管体系尚不健全,但是按照规定将会在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体系中起到监督作用,这也就要求证监会要在监管和处罚方面进行改进和完善。

其次,我国注册会计师制度不完善。上市公司的公告书和年度报告都是由外部聘请的注册会计师进行审计,但是由于注册会计师的职业素质普遍偏低、审计责任认识不足导致最终的审计结果并不可信,最终导致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不够规范。

最后,会计准则不完善。截至目前,我国会计准则的颁布实施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由于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使得准则的颁布仍然不能够及时赶上市场业务的变化速度,这就要求准则制定机构加快办事效率。

三、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问题对策研究

1.建立规范的现代公司治理结构

完善的产权制度的宗旨是保证公司内部各个股东依据真实的财务报告进行各项交易活动,完善上市公司内部监督机制以加强对上市公司内部管理层的监管,提高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搜集和评价。

加速上市公司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按照权责明确、产权清晰的原则,大力推行较为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来完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同时大力推行企业内部激励和约束机制。

按照决策、执行和监督机构相互制约相互分离的原则,上市公司内部设立机构来进行科学严格的管理,通过企业内部监督机制、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能够保证上市公司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进而提高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工作质量,从源头上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

2.完善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监督体系

我国相关法律部门应该完善现有的会计准则和相关法律体系,这样才能加强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监管。法规制定部门在制定出相关会计准则的同时应出台相关实施细则,这样的细则能够明确会计信息披露违规行为的具体评判标准和相关惩罚办法,避免执法机关在执法上的混乱,也使得会计准则更加实用。

通过对证券市场的监管来规范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工作。证监会在发现存在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不全、不真实等问题时,一定要严肃处理并给予严厉的处罚。同时证监会应规定上市公司因会计信息披露问题而给投资者造成损失时应给予投资者相应的赔偿。只有证监会不断出台新的规定,才能进一步完善我国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披露。

加强对我国注册会计师队伍的建设,同时加大证监会对注册会计师的监督力度。想要注册会计师审计结果能够更加可信,必须要改变现在的会计师事务所经营体制,确立正确的目标,让事务所从片面追求经济利润向更加注重审计结果准确性方面进行转换。会计师事务所要以独立审计准则作为导向,切实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同时,要加强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在我国目前注册会计师监管尚不到位的情况下,还要加大证券监管部门对注册会计师的监管。

3.加大会计信息披露违规处罚制度

为了提高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政府部门先后制定并颁布了多项管理法规和制度,这些法规对待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出现问题时处罚力度相对偏轻,因此要提高查处效率,减少内部批评,及时向市场公布,并且对违规的上市公司给予严厉的处罚以提高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质量。证券监管部门对已经颁布出来的法规制度要做到违法必究,从而在整个证券市场树立明确的法律意识。

参考文献:

[1] 魏明海.会计信息质量经验研究的完善与应用[J].会计研究,2012,(3):28-35.

[2] 杨冠军.我国会计监督工作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4,(7):182.

[3] 刘红艳.我国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研究[J].中国市场,2014,(17):158-161.

[4] 向凯.会计信息披露质量及其经济后果——来自利益相关者的初步证据[J].会计之友,2013,(8):59-62.

[5] 袁建国,栾盛元,白平.国外会计信息质量理论研究综述与展望[J].外国社会科学,2014,(6):90-94.

[责任编辑 王 佳]

作者:刘丽红

公司会计信息披露成因分析论文 篇3:

浅议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问题

摘要:经济的发展使得会计信息披露日益成为投资者、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关注的问题,然而一些上市公司利用会计信息披露进行盈余管理,为部分利益集团牟取不正当利益的事件却时有发生,文章针对会计信息披露所存在的问题,从信息披露制度的制定和上市公司自身两方面提出了些许建议,试图使会计信息披露更加趋于规范。

关键词:会计信息披露;上市公司;盈余管理

一、导论

综观我国证券市场。每到年底,各家“T”类或准“T”类公司为避免停市摘牌厄运,利用各种形式的重组和资产转让、股权转让等方式调节报表,扭亏为盈。截至2002年4月30日,我国证券市場共有137家上市公司由于会计信息披露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违法违规行为而受到处罚(或批评、谴责)约占上市公司总数的11.7%。目前我国证监会已经发布实施了一系列股票交易法律、规则,并规定了公司信息披露的原则要求和内容体系,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中还存在不少不规范的现象。损害了我国证券市场和上市公司的健康发展,也使广大投资者等利益相关者蒙受了许多不应有的损失和风险。

二、上市公司会计信披露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

从宏观而言,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有助于国家的宏观调控和市场的运转,有助于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有助于维护证券市场秩序,促进证券市场的发展;从微观而言。从企业外部信息需要者角度来看,它有助于保障投资者和债权人等信息使用者的利益。从企业角度看它有助于公司的筹资和降低筹资成本,有助于促进公司自身的发展,从企业经营管理者角度看,有助于落实和考核其经营管理责任。总之,真实、充分、及时的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于国家、于企业、于民众都是大有好处的。我国证券市场起步于九十年代初期,经过近十几年的发展,在会计信息披露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成绩,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正在向很好的方向发展,但也存在不少问题。

1、取得的成绩。第一,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监管体系正在不断完善。1992年11月,为了适应证券市场管理的需要,我国成立了国务院证券管理委员会(简称证券委),同时还成立了中国证券监督委员会(简称证监会)。它们从宏观管理的角度出发,对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进行了比较有效的管理。此外。证券交易所也积极地参与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管理。另外,在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监管体系中,注册会计师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也正越来越明显地发挥出来。随着证券市场的发展,证券市场投资者的心理素质和投资分析、决策水平等技术能力正在不断提高。第二,会计信息披露规范逐步完善。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以公司法、证券法、股票发行与交易暂行条例为主体。以公开发行股票公司信息披露实施细则(试行)和证监会发布的关于信息披露内容和格式准则为具体规范的信息披露的基本框架。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披露往往不是单独进行的,而是与其他非会计信息一起,在公司入市以后的适当时机公开披露。综观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文件,虽然在招股说明书、上市公告书、定期报告、临时报告中,会计信息都是其主要内容,但是出于用户和市场管理的需要,同时披露非会计信息也是必要的。因此,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制度就不可能像习惯上所理解的行业会计制度那样独立存在、自成一体,而是渗透在有关法规和信息披露规范性文件之中。

2、存在的问题。第一,会计信息披露不规范。现行会计信息披露制度不很规范,散见于各种规定之中。而我国目前制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法规的有关机构有全国人大、证券委、证监会、财政部和其他机构等,令出多门,管理不统一,从而导致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缺乏统一性;信息披露制度不稳定,有些治标不治本的规定经常变动,既不易把握,又不易执行,给会计信息披露出现虚假、遗漏、隐瞒等现象以可乘之机。第二,会计信息披露缺乏时效性。在证券市场上,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能否及时,直接关系到众多投资者的切身利益。目前,我国绝大多数上市公司已经基本能够做到在规定时间披露业绩报告,但对重大事件的披露仍往往不及时。这就降低了会计信息的预测价值和反馈价值,降低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及时披露信息,在证券市场的运行中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及时披露信息是确保市场完整而有效运行的前提;其次,及时披露是保护投资者利益的必然要求;再次,及时披露是防止内幕交易的有效手段。各国证券法均将及时披露作为发行人信息披露义务的一项重要事项。而从日前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公开的情况看,市场各行为主体往往更关注会计信息公开的完整、准确、可靠性。而“及时性”却被忽视了,各种会计信息的披露,都存在严重的滞后性。第三,上市公司会计行为不规范。上市公司的会计行为是企业的会计人员收集、整理、加工会计数据并进行检验后,向利益相关方披露会计信息过程的总称。上市公司会计行为的不规范,造成了其披露的会计信息的质量不高。具体表现在:第一,不够真实。企业管理当局出于经营管理上的特殊目的,蓄意歪曲或不愿披露详细、真实的信息,低估损失,高估收益,这方面的信息造假行为在当前我国证券市场上屡见不鲜。1998年以前,10%的净资产收益率成为一般上市公司配股的资格线,多数达不到资格线的上市公司就利用会计制度“操纵”利润来达到目的,我国证券市场的“10%现象”蔚为奇观,即净资产收益率位于10%-11%的上市公司数量远远大于9%-10%之间的上市公司数量。1998年,随着上市公司配股条件的修改。配股资格线由10%调整为6%。过去上市公司净资产收益率集于10%-11%的现象得以改观,1998年度上市公司净资产收益率处于该区域的有112家。占全部上市公司的15.45%。而在1997年是207家,占当年全部上市公司的28.55%,真实性是会计信息的生命,不真实的会计信息必然导致决策的失误:第二,不够充分。不少上市公司在信息披露中,对有利于公司的会计信息过量披露,而对不利于公司利益相关者利益的会计信息披露常常不够充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对关联企业之间的交易信息披露虽比以前充分,但仍不够细致:对企业偿债能力的揭示不够充分;很多企业在存在大量应收账款的情况下,却不对应收账款的构成进行分析,或者对企业的对外担保情况、或有负债的具体内容进行隐瞒等等。对资金投放去向和利润构成的信息披露不够充分。

(二)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不规范的成因分析

1、利益驱动是产生上市公司不良会计行为的内在原因。首先,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具有公共产品的某些特征,也就是说,一个会计信息需求者对它的使用并不影响其他的行为主体对它的使用。上市公

司会计信息不仅对公司自身及其有直接利益关系者的利益会产生很大的影响,而且会对其它上市公司、其他投资者、证券交易所乃至整个证券市场社会利益产生影响。其次,会计信息的供给主体呈现多元化格局。现在,上市公司各个相关的利益集团也千方百计地影响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供给,甚至积极参与会计信息的供给工作。这样,经过协调而提供出来的会计信息便有失偏颇。

2、证券市场相关制度安排的不完善是上市公司粉饰会计信息的外在诱因。第一。股票发行的“额度”制。我国现阶段股票公开发行、上市实行计划额度制。在一级市场上新股额度的供给大大小于需求,额度成为一种紧俏的“资源”,所有准备上市的公司都渴望在争取到一定“额度”后实现募集资本最大化的目标。这样,围绕提高“利润”包装上市这一目标,拟公开发行股票上市的公司便大做文章。第二,“剥离”上市制度。我国上市公司多数为国有企业改组上市,存在一个资产剥离的问题。即企业在不能整体上市的情况下将原有资产中的一部分剥离出来折合成发起入股。公司在上市之前,会计人员将剥离出的资产假设为一个新的会计实体,然后根据历史资料从原来的会计实体中剥离出“归属”虚拟会计实体在会计期间的利润,并编成虚拟财务报表。这给股份上市前的财务包装、虚拟利润提供了机会。第三,关联交易。目前有不少上市公司与母公司利用转移价格、虚假报销、费用转嫁、资产置换等方法达到了操纵利润的目的。从1998年年报看,上市公司关联交易非常频繁,关联交易产生的利润对上市公司业绩的贡献显著,相当多的托管收益、资产置换收益等没有现金到帐,有的上市公司的大额资金被关联公司无偿占用,即使有偿,收益也是挂帐,大量的关联方其应收款没能收回。

3、社会审计机构的独立性不能保持。由于我国很大一部分上市公司中,国有法人股占控股地位,而目前代表国家行使所有权的主体还不十分明确,这样上市公司的审计委托人实际上是上市公司的经营管理层,即由管理层聘请会计师事务所来审计监督管理者自己的行为,并且审计费用等事项由公司管理层来决定,这种畸型的委托代理关系使注册会计师无法对上市公司不公正、不真实的会计信息进行严肃的监控,再加上前述的其他原因,使注册会计师和事务所的独立性受到很大困扰,甚至出现“同谋”现象。

4、上市公司内部治理结构混乱。上市公司的内部审计机构定位不清。日前上市公司中关于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情况不一,有的设立审计委员会,有的仅仅设立审计部。就审计部门的定位来看,多数是受董事会领导,缺乏独立性。内部人控制情况严重。一种情况下是大股东掌握公司的控制权,为所欲为。另一种情况就是董事会交叉任职,有的上市公司的董事长就是总经理,集控制权、执行权和监督权于一身,存在较大的任意性。

三、规范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有效对策

(一)完善公司治理机制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控制机制由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注册会计师控制和证券监管部门控制三个要素组成,通过它们正常执行自己的职能及各职能间的相互制约,保证会计信息质量。内部控制由上市公司内部各相关部门组成,通过公司内部会计部门、审计部门、各经营部门、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的职能活动来完成。其机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首先,必须合理、有效地设置会计机构。目前必须将上市公司的会计部门和财务管理部门分立,分属不同领导,分担不同职能。财务管理部门由总经理领导、会计部门应由董事会领导。主要会计人员由董事会任命,并向董事会负责,让会计人员真正成为会计信息供给的主体,使会计人员有责任也有能力拒绝管理人员的不合理要求,避免管理人员舞弊。同时,采取措施大力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提高会计人员各方面素质,包括职业道德水准。其次,上市公司必须加强内部审计制度建设,设置内部审计机构,归属监事会领导,对会计业务进行日常的内部审计监督。

(二)加大证券市场会计信息披露的监管力度

首先,随着证券法的出台,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制度体系已初步形成。然而已经颁布的一些规范性文件。有些内容不统一,有些相对滞后,有些比较分散,不易全面执行,因此相对于市场规范的要求来说,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体系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其次,改变多头管理的体制。参照国际惯例,对现行证券市场管理体制和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制度进行相应改革。目前,证券监管部门的设置应集中到两个层次:一个层次是中央级的证券监管部门。负责对全国上市公司进行宏观监管,统一制定证券市场政策和上市信息披露规范;另一个层次就是证券交易所。它遵循中央证监管部门的规定,对上市公司的日常活动和会计信息披露进行具体的详细监管。

总之,我国会计信息披露的规范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目前我国已于2006年2月15日發布了39项企业会计准则和48项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这标志着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与国际惯例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和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体系正式建立。相信随着新的准则明年在我国的逐步实施,我国的会计信息披露会更加规范,更加透明。

作者:王爱琴

上一篇:工程项目管理中的价值工程论文下一篇:独立学院工程管理土木工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