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商业银行优劣势分析论文

2022-04-22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国有控股商业银行与外资银行的发展情况,比较国有控股商业银行与外资银行的优势和劣势,据此提出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的策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国有商业银行优劣势分析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国有商业银行优劣势分析论文 篇1:

基于区块特点之银行核心业务发展

[摘要]在简要分析了我国银行发展的现状的基础上,针对全方面核心业务发展对策进行了探讨,并以建行天津分行为例,说明了基于区块定位进行优劣势分析的方法。通过分析,力图解决各大国有商业银行总行战略本地化问题,实现“零差异”的政策效果。

[关键词]区块;发展对策;SWOT分析

一、引言

随着国家专业银行向国有商业银行的转变以及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发展壮大,银行间的竞争逐步加剧,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后外资银行大举登陆,国内银行业的竞争趋于白热化。在新的竞争格局和市场环境下,国内商业银行的市场营销活动日渐活跃,并呈愈演愈烈之势。各商业银行纷纷结合自身优势,革新和提升营销理念,重塑公众形象,营销层次迅速提升,国内银行业开始迈入了营销时代。目前,存款、贷款及中间业务是银行业务营销的核心部分。但长期以来,国有商业银行在发展公司银行业务过程中具有明显的“维大”倾向,一味地追求大客户、大项目,而不重视全方位提高客户服务质量。为了摆脱计划经济的惯性影响,推动核心业务“三驾马车”并驾齐驱,国有商业银行很有必要考虑制定全方位的业务发展对策,并根据区域市场发展特点进行优劣势定位分析。

二、银行核心业务发展分析

1、存款业务

资金存量是金融单位实力大小的标志,是竞争中取胜的筹码。根据不同的市场地位,各国有商业银行要努力稳定总量、优化结构、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落实激励办法,完善服务功能,促使各项存款快速增长。

第一,增强核算意识,牢固树立向低成本存款要效益的经营思想。要坚持两手抓,即一手抓存款总量的增长,不断壮大资金实力,为扩大资金运用,增加利息收入夯实基础;一手抓存款结构的调整,提高单位存款和活期存款的比重,降低付息水平,扩大存贷利差。在实际工作中,各支(分)行要不断争取新的开户单位,坚决保证单位日常的现金供应,并积极提供方便快捷的结算服务,尽可能满足客户需要。同时要教育临柜人员注意服务语言,不能一味追求存款稳固率,而违背客户意愿。另外,分行也应该增加低成本存款在目标责任制中的得分占比,以此调动组织低成本存款的积极性。

第二,尝试推行网点储蓄承包工作。为了调动员工积极性,进一步发挥支行网点存款的优势,可以学习同业的先进经验,尝试推行网点储蓄承包责任制。支(分)行储蓄网点承包要按照完善机制、全面铺开、严格考核的要求继续推行。计划财务部门要对制定承包合同,明确责任,核定目标计划,实行竞聘承包,确定责任人。同时,要强化考评,在全面实行日平均余额和月均净增额双线考核的同时,承包网点营业人员的基本工资(60%+40%工资)按月全部上报分行,由分行根据月度、季度、全年储蓄实绩进行重新分配,有效解决权、责、利脱节的问题。各支(分)行也要加强对营业柜台存款工作的任务分配及考核管理工作,要做到千斤重担众人挑,人人肩上有指标,坚决杜绝“吃大锅饭”,搞平均分配,把竞争机制全面引入资金组织工作。

第三,强化对贷差支(分)行存款管理工作。贷差支(分)行普遍反映出存款徘徊不前,加上前段时间资本市场火爆,资金转移效应,导致存贷占比大幅增加,只能依靠同业市场拆借,增加了资金成本。对此,分行应在通盘考虑的基础上,对贷差支(分)行设立拆借资金“警戒线”。贷差支(分)行一定要把组织资金提高到防范风险的高度来认识,要摒弃坐、等、靠、要的观念,克服畏难、怯战情绪,发动全员,人人参战,搞预约,谋大宗,力求存款工作上一个新的台阶。

此外,做好公关工作,积极拓宽业务领域。依靠微机联网、通存通兑的优势,大力开展金融创新,深入学校及企事业单位,搞好攻关工作,发展黄金客户,努力增加各类代收代付等中间业务,同时要增加零存整取、整存零取、教育储蓄等存款业务,不断拓展服务领域,培育新的存款增长点。

2、贷款业务

贷款是银行创造利润的重要资产,利息收入是银行的重要收入来源。因此,各大商业银行都非常重视巩固贷款资产市场份额。

第一,建立良好的客户经理团队,实施团队营销战略。近年来中国建设银行各项业务的快速发展,盈利水平不断提高,客户经理团队的建设和培训功不可没,例如“鹰计划”培训就是中国建设银行成功的案例之一。

第二,紧跟区域发展特点,切实把握重大项目;积极参与核心项目建设,体现大行竞争实力。现在正值我国经济复兴之时,各大行应密切跟踪全国及地域发展动态,积极探索参与国家及地方基础建设和重大项目的渠道,尤其在自身传统优势的基础上,力争向直接融资等新业务上进一步拓展。

第三,建立科学的激励考评制度,充分挖掘员工潜能,全方位推进业务发展。按照马斯洛需求理论:人的收入总额在满足生存和生理基本需要以外的部分很大程度上代表了这个人的尊严,体现了劳动力的价值高低。一套科学有效的激励考评制度能够稳定员工队伍,增加向心力,充分发挥员工潜能,实现客户价值。

第四,在银行流动性趋紧的宏观调控下,建行应注重结构调整,将有限贷款资源重点投向基础设施、老城区改造和滨海新区规划项目,支持区域实现战略大跨越。

3、中间业务

近来,CPI指数持续高水平,通胀预期明显,央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至15.5%,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央行同时也加强了对各商业银行信贷限额控制。随着资银行的深入和中国金融市场的深化,商业银行不能仅依靠传统的存贷业务获取高额的利差收入,这时就需要未雨绸缪,加强中间业务的开展,早日向零售银行转型,避免全面市场竞争带来的阵痛。鉴于各大行中间业务的发展现状,以及中间业务对于商业银行改善经营结构和提高经营效益、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以适应金融市场化、国际化发展的要求起着关键作用,特提出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策略。

第一,建立业务管理机构,健全业务管理制度。鉴于当前各商业银行业务经营松散、自发性较强的现实,银行有必要按市场导向重新考虑内部职能机构的设置,从上到下建立独立的专门中间业务管理组织机构,打破以存贷为中心,以产品来设置职能部门的旧框架。按照品种、风险程度高低、金额大小、操作程度难易等标准来界定相应权限,确定分、支行经营种类与额度。新产品的开发应进行可行性研究,按照管理权限报上级行审批,经批准后,正式组织项目开发;在开发过程中,经办行应及时将项目进展情况向上级行汇报;开发完毕后,要组织对产品的验收工作,验收合格后正式投放市场。实现中间业务产品开发的制度化、规范化,保证开发的金融产品真正满足客户需求,实现预期效益目标。建立科学的、完整的中间业务考核指标体系,有助于对中间业

务拓展状况的把握,有助于增强动力和压力,促进中间业务的发展。建立科学的考评和激励机制,把中间业务的发展切实纳入各级行经营目标责任制,并将目标任务完成情况作为考评领导者业绩、各级行年度评先的重要依据。

第二,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按照不同区块、不同层次、不同阶段,因地制宜地开展中间业务。银行系统在选择目标市场策略时应根据自身的规模和地位把所处环境中面临的各种机会和挑战与自身的资源和条件结合起来考虑,细分客户市场,统揽全局,制定长远规划,组织专门人才对中间业务进行战略研究,充分利用市场营销部门的信息系统进行预测,发挥本行的优势与特点,瞄准市场热点。对发展较快的城区在发展传统中间业务的基础上,应重点引进和开发多种高层次的中间业务,开展全方位的高起点、高科技、高收益的中间业务,以城区的客户为中心,开展远期结售汇、代理发行,承销、担保等各类衍生交易,以高科技服务取胜于同业;对发展中城区,有选择地开展中间业务,研究开发中间业务的中级产品,如旅游,房产,代理路、桥、高速公路收费,自动转账交易等品种,使中间业务操作向方便化、设备适用化方向发展;对落后城区,以传统中间业务的拓展为主,先开展代收代付、代理理财等初级中间业务品种,逐步创造适宜中间业务开展的环境,提高公众和企业的金融意识。

第三,突出发展重点中间业务品种,加强新产品开发。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开展的中间业务品种已有260多种,对这么多品种,建行没必要也不可能投入均等的资源,而应有选择地发展一些重点业务品种:代理业务的重点应放在进一步完善现在的各种代理业务上,并根据客户需要不断发展新的业务品种,扩大代理范围,同时应运用计算机和通讯技术进一步提高其质量和效率,结算业务应重点提高结算效率,加快电子化建设,形成以计算机网络为中心的全行统一资金调拨和清算网络及社会电子金融服务网络,降低结算成本;信用卡业务应加快改善用卡环境,解决信用卡使用效率低、特约商户少等问题,使持卡人真正感受到信用卡便利迅速的特点,并根据市场需求积极开发新型卡种,拓展信用卡功能。

三、基于区块特点之优劣势定位分析:以中国建设银行天津市分行为例

考虑到传统的总额分析或各支(分)行结构分析,存在很大的随意性,而天津市的经济发展呈现鲜明的区块特点。立足此点,在搜集存款总额、贷款总额及中间业务核心业务数据的基础上,将核心业务数据按照区块进行加总,以体现整体金融发展与该区经济发展的线性关系,规避各区县发展态势对金融行业的影响不平衡因素。各区县划分表格如下所示。通过对银行核心业务存、贷款及中间业务收入历年度数据和现时数据进行汇总,可以得到如下排名情况。

上述排名数据显示,建行在确保全年计划完成的基础上,实现了资产负责余额快速增长,战略性指标也达到了空前发展,信贷资产质量显著提高,中间业务收入达到历史最好水平,但与其他三行相比还有待增强。具体到区块和核心业务优势和劣势,参照天津市各区县主要指标情况,可以用SWOT矩阵模型对建行发展状况分析如下:

据此分析,建行天津分行可确定核心业务发展劣势地区和优势地区机会业务等指标,从而实现业务策略制定的有的放矢。各大商业银行总行在制定全方位战略的基础上,各行分行还要根据地域特点进行优劣势分析,这样才可以使全方位战略更有针对性,真正解决总行政策本地化的问题,实现大政策与小政策的完整对接,达到“零差异”的效果。

(责任编辑:高 琼)

作者:李广海 王 祯

国有商业银行优劣势分析论文 篇2:

国有商业银行与外资商业银行的比较分析

摘 要: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国有控股商业银行与外资银行的发展情况,比较国有控股商业银行与外资银行的优势和劣势,据此提出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的策略。

关键词:国有商业银行 外资银行 竞争力

一、国有控股商业银行与外资银行的发展现状

(一)国有控股商业银行的发展情况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近年来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截至2010年年底,我国国有商业银行金融机构共有法人机构3769家,营业网点19.6万个,从业人员299.1万人,数量取得了大幅度的增加。

(二)外资商业银行发展情况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深,伴随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外资商业银行在中国凭借其金融创新产品、高质量的服务与灵活的发展策略获得了大量的客户,给国有商业银行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在中国取得了迅猛发展。

截至2010年底,有45个国家和地区的185家银行在华设立了216家代表处,14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国银行在华设立了37家外商独资银行(下设分行223家)、2家合资银行(下设分行6家,附属机构1家)、l家外商独资财务公司,25个国家和地区的74家外国银行在华设立90家分行。其中,台湾土地银行、第一商业银行、合作金库银行和彰化银行成为首批进入大陆地区设立分行的台资银行。截至20lO年底,44家外国银行分行、35家外资法人银行获准经营人民币业务。56家外资银行获准从事金融衍生产品交易业务。这些外资银行大部分集中在深圳、上海、北京、天津、广州等地。在华外资银行资本充足,拨备充足,流动性充足,资产质量较高,主要的指标略高于监管部门要求。

二、国有商业银行与外资商业银行的优劣势分析

(一)国有控股商业银行的优劣势分析

我国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在经营中与国内外资商业银行相比存在一定的优势与劣势。其中,国有商业银行的优势包括:具有良好的业务基础,具有强大的银行网络优势;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力巨大。此外,与外资商业银行相比,具有巨大的本土优势;在本币的经营业务上具有优势,可以在对外资银行的市场竞争中主动参与。其劣势则包括:在经营理念上与外资银行相差甚远;其经营活动容易受到国家政策的干扰;资本充足率较低;核心竞争力较低等。

(二)外资商业银行的优劣势分析

外资商业银行的优势包括:1.先进的经营理念与管理方式;2.强大的金融产品竞争力;3.全能的银行经营模式;4.服务手段优势;5.实力雄厚、人文环境宽松;6.熟悉国际金融领域。

与国有控股商业银行相比,外资商业银行在中国发展的劣势主要包括:1.网点少、业务范围窄、收费贵、贷款审批慢;2.在华业务的规模与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业务规模还存在较大差距;3.国有商业银行对中间业务竞争的加剧压缩了外资银行拓展中间业务的空间;4.次债危机使外资银行在理财产品领域的不再具有特殊优势;5.对于以存贷业务为导向的外资银行,其核心竞争力在于品牌和网点扩张速度。

三、提高国有商业银行竞争力的措施

通过以上分析可见,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应当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制定一系列措施对自身存在的问题进行改正,来提升相对于外资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

(一)改善宏观环境

国有控股商业银行是作为独立的主体进行运营的,因此,它需要是政府制定政策进行间接干预,间接的宏观调控。在政府不直接干预的情况下,我国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就需要对自身的管理进行加强与协调,提高对自我的约束能力。

(二)优化并完善组织结构

1.内部组织结构推行扁平化

我国国有控股商业银行需要对自身繁冗复杂的上下级管理组织结构进行改革,改变传统的金字塔管理模式,对管理层级进行压缩,尽快与外资商业银行在内部组织结构水平方面持平。

2.外部组织结构推行产权多元化

在银行股权结构上,在保证国有控股的前提下,对国有商业银行的股权放开,将其进入大市场中接受市场的检验。国家在这种情况下需要通过扩大资本市场的规模,从多个角度对资本市场进行多层次发展来将资本市场做大。

(三)完善银行创新机制

我国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当前在金融创新方面所面临的问题主要在于面对市场与客户的创新机制以及在产品与服务开发中的创新。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应当加快完善自身的创新机制,为顾客提供更多的金融创新产品与服务,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以应对来自外资银行创新方面的挑战。

(四)加强风险管理

国有控股商业银行需要加强风险管理:加强风险管理的意识,加强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力度,建立风险识别系统来及时发现银行面临的风险,并建立风险评价系统进行风险评价,全面分析银行面临的风险,并向外资商业银行学习创新能力,加强自身的风险抵御能力,以此来提高银行的竞争力。

(五)实施战略人力资源管理

国有商业银行需要重视人才的潜能开发,并引进外部人才与开发内部人才相结合。以此对国有商业银行自身的人力资源系统进行管理,提高银行的人才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成春林,余璐,吴雁.外资银行进入后我国国有商业银行

的应对策略[J].决策与信息(下旬刊),2011(6).

[2]苏虹,胡亚会,张同健.国有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研究综

述[J].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

[3]托娅.关于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若干思考[J].内蒙古科

技与经济,2010(16).

(责任编辑:杨再梅)

作者:吕笑笑

国有商业银行优劣势分析论文 篇3:

国有商业银行机构代理业务的现实思考

一、国有商业银行机构代理业务发展存在的问题及面临挑战

(一)业务发展中的问题分析

在金融业务发展中,机构代理业务发展相对较快,因此在盈利贡献、巩固与机构客户的合作关系、构筑国有商业银行在同业市场的领导地位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但是,银行的盈利以及客户的增多并不能完全掩盖银行发展的缺陷。

1.市场环境的影响。商业银行机构代理业务的开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依赖市场的完善规范程度,需要良好的法律和政策环境。但是,我国目前的市场及政策条件来看都不能够为其提供一个很好的发展环境。由于分业经营的政策环境下,对商业银行合业经营的限制较多,制约了机构代理业务的深入发展。金融监管制度建设滞后,部分机构代理业务所依赖的如信托、期货市场等,需求相对不足,发展尚不成熟,国有商业银行与这些金融机构的代理业务合作无实质性进展。

2.代理业务的影响。代理业务的影响包括代理产品和代理渠道这两个因素。在代理业务的产品来看,代理的产品缺乏系统性、公司客户开发不足和代理的产品缺乏差异性这是三个比较突出的缺点。这三个缺点是相互制约的,由于目前国有商业银行代理的产品集中于某些领域,加上对所代理的产品只是就事论事地研究一项开发一项销售一项,缺乏系列化的发展目光,所以直接影响到不能深入地研究、延伸并且满足更多顾客需求,从根本上扩大顾客源。

从代理的渠道来看,营销渠道过于集中,而且忽略了网络信息时代所带来的虚拟网点销售这一快速高效的销售方式。虽然现在有网上银行、电话银行、手机虚拟网点等,但是真正起主导的还是属于传统的实点销售。

3.高层管理的影响。在管理层中,由于各项机构代理业务的制度化尚未完善,所以在一些尚未制定相关制度的领域会影响管理者决策。而与此同时,技术信息系统平台也未能给与一定的支撑。在这种情况下,机构代理仅扮演了分销的角色,所依托的系统平台仍是通用的代收业务系统,缺乏专业的代理业务平台,尤其缺乏客户信息管理系统。由此一方面无法对客户购买机构代理产品的投资需求及风险偏好进行跟踪分析,难以有针对性地对客户资源的深度挖掘与再利用;另一方面将代理业务中可取得的第一手资料拱手让渡给了委托代理金融机构,为对方目标客户群体的培育创造了条件。

(二)业务发展将面临的挑战

在市场前景令人振奋的趋势下,对机构代理业务发展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必须有客观、清醒的认识。

1.代理保险步入战略调整期。代理保险市场经过三、四年的高速发展,弊端渐显,开始步入结构调整期。就代理寿险业务而言,分红、趸缴型保险产品结构单一、占比过高。这一方面造成代理保险规模对证券市场趋势极为敏感,系统性风险增大;另一方面趸缴型保险产品很容易导致保险公司保费收入的巨幅波动,到期时形成的给付高峰,给寿险公司的现金流带来巨大压力,不但给委托方、代理方带来一定的经营风险,也不利于代理保险业务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因此,调整保险代理产品结构,加大保障型、投资加保障型。

2.黄金代理等新兴业务期待政策破解。在股市、房地产不景气的情况下,黄金以其独特的避险保值功能渐为投资市场的热点。但由于目前黄金投资1000克的交易起点的门槛,使很多投资者望而却步。如人行能适当的降低交易门槛,可以吸引更多的投资者,扩大黄金市场的交易量,促进黄金市场的快速发展。可见,人行能否破解个人实物黄金交易起点的政策,将成为今后个人黄金代理业务能否实现规模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3.企业年金等市场尚需悉心培育。由于历史原因,上海地区的企业年金市场短期内代理业务难以做大,需要精心培育。一是商业机构缺乏竞争优势,二是增量企业年金的有效服务需求不足。这是由于国有商业银行长期在税收优惠、管理费用、投资收益、政府信用等方面的特殊,反而使得其管理机构毫无竞争优势可言。加上目前政策引导及宣传尚不到位,对企业年金制度的认识不足,税收等配套政策的缺位等原因,使得银行在该市场领域的代理合作也将暂处低迷阶段。

4.来自外资银行的严峻挑战。在上个世纪90年代的时候,由于没有“外来客”,四大国有银行相安无事,各自占有一定的市场。然而,由于逐步放开金融市场,外资银行在经营上,尤其是在机构代理业务经营上,想比国有银行有其优势,加上其经营时间长和业务经验丰富,这些都给国有银行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二、拓展机构代理业务的对策建议

(一)清楚功能定位

这是改变国有商业银行机构代理业务的最基本问题。如何定位机构代理业务,对于国有商业银行明确机构代理业务发展规划,制定有效的、长期业务发展策略,具有重要作用。

1.与机构客户的基础业务纽带

机构客户与国有商业银行在机构代理业务方面的合作,一是旨在获得国有商业银行客户资源;二是充分利用国有商业银行的网点、系统降低其自身经营成本;三是通过与国有商业银行的联姻与合作,可以将其自身产品及品牌与银行信用挂钩。要充分利用机构客户对国有商业银行的依赖性,通过机构代理业务的合作,提高其在负债、资产以及其他中间业务收入方面的贡献度。

2.国有商业银行自身金融产品的补充

向国有商业银行批发及零售业务提供产品支撑,增强国有商业银行金融产品的提供能力以及对客户的吸引力,分别与零售、批发业务相配合,形成一批零售及批发核心客户和核心业务,并以此巩固国有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

3.将来向全功能银行转型的战略储备

在分业经营的环境下,通过机构代理业务涉足证券、保险、信托等业务领域,在这一过程中逐渐积累市场经验,了解客户需求,储备客户资源,为分业经营条件下向客户推出一站式、全功能金融服务养精蓄锐。

(二)整合创新并举,完善机构代理产品系列

在对现有零售型机构代理产品进行整合的同时,充分开发现有公司客户资源,推出批发型机构代理业务,形成零售、批发代理业务比翼双飞的格局。

1.创新零售型机构代理产品,完善零售服务功能

要根据客户需求及业务特性,创新零售型机构代理产品,丰富代理业务的功能。一方面是充分发挥国有商业银行结算网络优势,捆绑推出结算型代理产品。尽量在银证通、银证转账、代理保费收付、代理信托计划资金收付等现有代理产品的基础上,推出代理发放红利业务,增强对投资者的权益。另一方面是事例零售型、财资类代理产品,分流被动存款压力。通过推出财资类的零售型代理产品,主动调节存款规模,分流低效益的存款资金,以期发挥既能维护客户、提高客户忠诚度,又可间接减少经济资本的占用,将利差收入转化为中间业务收入的作用。

2.推出批发型机构代理产品,开拓增量客户市场

要以开发批发型机构代理产品为契机,联手以国泰君安等创新类证券公司为代表的“御林军”类证券客户,以建银、汇金为代表的银行类证券客户,以高盛、美林为代表的外交类证券客户,合作开发公司代理产品,在增加盈利渠道的同时,加大优质机构客户对国有商业银行的依赖度及贡献度。这可以看出,新推出批发型代理产品多集中在存管型公司机构代理业务、财资型公司机构代理业务、咨询类公司机构代理业务这三类上。

3.合理配置渠道资源,实现渠道的平衡发展

渠道是重要的经济资源,依据代理产品的特点、面对客户的需求,加强配置代理渠道的针对性,提高资源利用的效率。合理配置渠道资源,并且要根据渠道的不同特点,合理配置与其对应的代销产品,提高渠道资源的利用效率。同时,根据网点分布的区域特色,推出特色代销业务。要紧跟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加快开发适应在电话银行、网上银行、手机银行上销售的代理产品,并且加强培育借助虚氦渠道投资代理产品的客户群体,促进实体及虚拟代理渠道的协同发展。

4.承担全程风险管理,确保机构代理业务的稳健发展

对机构代理业务的风险管理,要涵盖至对合作机构的甄别与监控,对代理产品售前的审查与售后的跟踪,对营销人员的职业与营销行为的流程管理等多个环节。在银保、银证合作中已建立的保险公司、证券公司准入评价体系基础上,将评价对象进一步推广至所有合作的金融机构。把好机构客户的准入关,最大限度地避免国有商业银行信誉受损的风险。把好产品准入关,对代理产品的审核提高到对国有商业银行新产品的审核同等重要的高度。对客户投资资金与期限、风险偏好与最大承受能力、投资目的与经历、总资产与其单笔投资占总资产的比例等有明确的认识,在此基础上评估客户是否适合投资或者决定应向其推荐的代理产品。同时,要防治由销售人员故意隐瞒资料所造成的顾客损失。为防止合作机构违反产品投资用途及投资配置比例而滋生的代理产品的信誉风险,对财资类代理产品应引入的托管机制作为是否代理以及评判代理产品风险度的要素,并以此确定销售渠道配置及产品定价。

(三)改变传统经营方式,冷静抵御外资银行

外资银行进入国内银行业的“跑道”,意味着外资银行与中资银行面对面地“过招”了。那么,面对外资银行的步步紧逼,中资银行如何“应战”呢?

1.认清自身优劣势

目前,外资银行进入我国还有一些限制,而且跨国银行本身也面临更多竞争对手,多家外资银行瓜分市场“蛋糕”是“多赢”还是“多亏”现在还难下定义。因为竞争本身是互动的,但国内银行凭借“土生土长”这一先天优势做出一些应对,更新在金融市场中的“打法”,守住既得的“胜利果实”也并非难事,国内银行的“水土”不会“流失”。需要直面的是,中资银行在某些方面与外资银行相比还有一定距离,所以必须不断创新,做好服务。

2.依靠合作联盟制胜

“必须依靠制度创新,打破银行业与证券业分业经营的界限。”经济学家萧灼基如是说。探索银证合作的过程,必将面临来自立法、监管以及银行、券商、保险公司等自身的很多的挑战,也面临着设置必要的防火墙,以隔绝证券市场可能的风险向银行业转化的挑战。但不管如何,改革方向是不可逆转的。

3.加快金融信息化

在传统的意义上,市场竞争的格局是“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但是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企业的大小已经不是决定因素,制胜的关键在于“快鱼吃慢鱼”。在信息时代,金融企业要想成为“快鱼”,必须加强客户关系管理、金融产品创新和加强内部信息化建设,而这三项都与信息技术分不开。如此说来,从金融企业自身角度来看,加速金融信息化势在必行。

(作者单位:上海市卢湾区业余大学)

作者:谢 芸

上一篇:上市公司的风险投资管理论文下一篇:商务谈判中情感语言分析论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