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数字艺术分析论文

2022-04-22

【摘要】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发展,数字艺术受到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很多高校都针对数字艺术设立了相关的专业,开展了相应的课程,但是数字艺术教学取得的效果却不是很佳,不能很好的满足现代市场对数字艺术人才的需求。本文在数字艺术教学的现状,对数字艺术的教学策略进行了有效的分析。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计算机数字艺术分析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计算机数字艺术分析论文 篇1:

刍议数字艺术对艺术设计的影响

摘要:数字艺术对艺术设计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尤其是计算机技术,推动了资讯科技的发展。数字艺术的运用有助于推动艺术设计的现代化、推动艺术设计的进步、提升设计效率、节约设计时间、让设计师将创意思维注入到艺术设计中去。

关键词:数字艺术;艺术设计;影响力

前言

艺术的持续发展是人类社会和文化发展的标志。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尤其是数字技术的兴起,对艺术设计也产生了一定的冲击。

一、数字艺术产生的时代背景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对信息技术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人类在接触活动、信息交换、信息加工等活动中都需要使用计算机技术。从现存的社会和文化来看,二者都是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人类在不断地开发世界的同时,需不断地运用计算机技术,并不断地创造出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新东西。计算机技术与艺术紧密相连,使得人们可以利用计算机技术改造传统的艺术设计,实现创意的艺术设计,从而为人类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明天。于是,数字艺术也就应运而生。

二、数字艺术在艺术设计中的作用

1.艺术设计中信息技术的作用

随着资讯科技的迅猛发展,计算机已成为人类与世界资讯沟通的重要手段。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我们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数字产品被人类运用,通过数字产品传达他们的想法和情绪,使他们的产品具有某种人性化。数字技术进入人类社会后,其最重要的含义就是基于信息技术,通过与人类的交互作用,构筑出一种全新的生活空间。

2.艺术设计中数字艺术的作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艺术设计的发展也越来越快。其广泛应用与发展,标志着近代科技的持续进步。数字技术是一种信息技术,这是一种被称作数字艺术的艺术。内容包括网络游戏、多媒体动画、数码音乐、数码摄影等,将数字技术应用于艺术设计,是一门数字艺术。数字技术在艺术界的运用,实质上是一次科技与艺术的变革,是一种对世界范围内的艺术的冲击。在艺术创作中,由于其重复性、复杂性和繁琐的特性,成为其发展的障碍。在使用数字技术的时候,这种重复性、复杂性、沉重性都会得到极大的释放,再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艺术的创新上,从而产生相应的新艺术理念。

3.创新的艺术设计

在艺术发展史上,我们总是无法脱离科学的桎梏,而在科技的驱动下,艺术的进步也是如此。数字科技和艺术的融合,是一种新的发展。艺术设计有其自身的缺陷,它的表现形式是以物质和精神的形式表现出来的。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艺术应运而生,随着多媒体网络技术的普及,它已经成为最强大的辅助手段。为了艺术的发展,应让科学和艺术更加的结合。比如,在平面设计中,可以运用计算机技术来表现不同的感觉,通过模仿照相技术,改变图形的色彩、形状等,从而实现对设计图像的创新。

三、数字艺术的特征

1.打破传统工艺的桎梏

在以往的手工绘制中,仅有尺子、笔、纸等作为绘制艺术作品的工具。在进行修改时,由于存在着一些问题,使得修改变得更为困难。但是,采用数字技术后,不仅能彻底替代传统的人工绘制,而且能达到模拟和逼真的效果,从而节约了大量的绘制时间,使艺术设计更加完美。将数字化技术运用于设计中,能够使设计模型的伸缩自如,体现出设计的精确性。传统的设计倾向于强调艺术,数字技术则能使其淡化,更多地关注创造性的设计成果。数字艺术让设计师的手脚得到解放,能更好地展现设计师的设计理念,激发设计师更好的创作灵感。

2.丰富艺术的形式与设计

數字艺术的运用,使得艺术设计的形式更加多元化,突破了传统的艺术设计思维,实现了传统的艺术设计所不能达到的效果。数字艺术是一种新的艺术表现形式,比如多媒体技术下的数字艺术,将不同的动画、文字、声音、图像等元素进行不同的组合,以提高艺术的语言和表现形式,使艺术作品更具魅力。

3.数字艺术的应用范围日益扩大

数字艺术品的最大特色在于它能在各种应用中发挥作用。数字艺术的持续发展,使各种不同的学科互相交融,使数字艺术与其他方面变得相对融洽。最开始,计算机辅助设计,例如 Photo shop、CAD、3 DMAX,都是以艺术为基础的,而在工业设计方面,也有数字艺术的应用,例如 Pro/ENGIEER等。同时,数字多媒体动画也是数字艺术领域的一位高手,依托二维动画、三维动画等技术,将数字艺术的应用发挥到极致。

四、数字艺术未来走向

数字技术是计算机技术的产物,数字时代的到来,也是数字艺术的发展时代。受数字艺术的直接影响,艺术设计呈现出多种新的形态与样式,使其更加丰富多样。随着数字媒介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表现形式的融合,给人们带来了新的机会和条件,带来了新的研究热点。我们常常看到的动画、视频以及它们的交互都是数字艺术的产物。在这种情况下,当代艺术的种类也相应地丰富起来。数字艺术在今后的发展中将会是一个新的发展方向。随着网络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信息的传播也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在新媒介和融媒体的背景下,资讯的传播模式也会逐渐变得更好,更多的艺术家将会突破数字艺术的发展。通过跨地域的分享和创造,将不再局限于时空的局限,在未来的艺术设计中,创造出更加丰富、美丽的生活空间或视觉体验。

结语

随着新技术的发展,艺术和设计都必须进行创新。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动力从来没有减少,这也为很多艺术设计师创造了一个很好的环境,让他们把计算机技术和创意设计结合起来。在整个艺术史上,每一步都是以科学为支撑的,而在科技的支撑下,新的艺术也会层出不穷。科技是艺术发展的必然选择,数字艺术就是其中之一。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数字技术和艺术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同时,也为艺术设计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和方法。从而使新的艺术语言、艺术风格得到升华,推动整个艺术设计事业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方瑛.数字艺术对艺术设计的影响分析[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20(6):50-51.

[2]付梦远,李霁霏.浅谈数字媒体艺术对动画设计的影响[J].数码设计:上,2020(9):81-82.

[3]刘锐.浅谈数字媒体艺术对动画设计的影响[J].神州,2018(7):62-63.

[4]刘小艳.浅谈数字技术对艺术设计的影响[J].艺术品鉴,2016(5):43-44.

[5]李季.浅谈现代数字技术对雕塑艺术的影响——评《现代雕塑设计与技法》[J].中国教育学刊,2019(8):74-75.

作者:朱银玲

计算机数字艺术分析论文 篇2:

数字艺术教育中的策略分析

【摘要】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发展,数字艺术受到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很多高校都针对数字艺术设立了相关的专业,开展了相应的课程,但是数字艺术教学取得的效果却不是很佳,不能很好的满足现代市场对数字艺术人才的需求。本文在数字艺术教学的现状,对数字艺术的教学策略进行了有效的分析。

【关键词】数字艺术教育;特点;现状;策略

数字艺术广泛的定义是使用计算机制作的媒体文化的总称,具体来说是以计算机为依托制作出来的与各种艺术形式有关的动画、设计、影音等艺术的总称,是伴随着计算机的发展而兴起的一种技术与艺术的综合体。目前,数字艺术教育和数字艺术人才的市场需求有着较大的差距,所以,探讨数字艺术教育的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实际数字艺术技能,对满足市场人才需求,对提高高职院校数字艺术专业学生的就业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数字艺术教育的教学现状

2006年9月,各电视频道应国家广电总局的要求,在下午五点到晚上八点这一时间段内不播出任何性质的境外动画片,这一决定带动我国数字艺术教育专业飞速发展,开设数字艺术教育专业的学校由1997年的2所发展至今已有200多所,其中很多一流大学比如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传媒大学都开设了数字艺术教育专业。但是与迅速扩展的数字艺术教育专业的数量相比,数字艺术教育专业的教学效果却不佳,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目标不明确

数字艺术教育的目标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短期目标,就是帮助学生实现就业;一种是长期目标,就是保证学生成为数字艺术领域的高技能人才。但是很多学校数字艺术教育专业的教学目标很模糊,一方面希望学生能够很好的就业,另一方面又希望培养出优质的领域人才,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学重点不明确,影响了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同时也影响了学生基本素养的养成,从而影响了教学效果。

2、教学内容不完善

由于数字艺术教育是一个比较新的专业门类,很多院校对其定位都较为模式,从而使得教学内容设置也出现了一定的问题。很多学校在设置数字艺术教育的课程内容时,都以计算机美术专业为基础,在其课程内容上加入艺术类或者计算机类的课程内容,使得课程内容不同有效的融合。数字艺术教育教学要以传统艺术规律和传统艺术理论的教学为基础,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随着计算机软件智能化、人性化和简单化的演变趋势,很多院校都将教学的重点放在了软件操作方面,使得教学重点和教学方向出现了偏差,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

3、理论和实践脱离

数字艺术是一种应用学科,但是很多学校的数字艺术教育都比较重视理论,忽视了实践教学,忽视了与市场需求实际的结合。很多学校实践课程的开展方式都是带领学生到企业进行参观,没有让学生真正的走上岗位进行体验,没有帮助学生完成理论和实践能力的转化,使得学生的实践能力没有得到有效的培养,不能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从而影响了教学目标的实现。

二、数字艺术教育的教学策略

1、明确教学目标

数字艺术的总体目标是培养数字艺术领域的专业性人才,如果将这个目标进行细分,可以将其分为数字艺术制作人才的培养与数字艺术创作人才的培养。其中数字艺术制作人才注重的是对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能力;数字艺术创作人才注重的是创作能力。目前,数字艺术相关产业的人才需求呈现出“金字塔”的形式。以动漫产业为例,动画片的制作基本上可以分为前、中、后三个阶段。其中前期的主要任务是剧本编制、人物设计、场景设计等;中期的任务是动画制作;后期的主要任务是剪辑和特效。这三个阶段的人力资源分配情况也不相同,其中中期需要的人力资源最多,是“金字塔”的底,后期需要的人力资源适中,是“金字塔”的腰;前期需要的人力资源少,是“金字塔”的尖。由此可见,就动漫行业来说,中期动画制作和后期动画剪辑与特效的添加是学校人才培养的主要方向。也就是说,在制定数字艺术教育的教学目标时,要以相关产业人才需求的市场行情为标准,首先满足学生的就业需求,然后让学生在岗位的历练中完善知识结构,从而实现成为领域人才的最终目标。

2、完善教学内容

数字艺术教育是一个将数字领域和艺术领域合二为一的专业,所以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要将艺术和技术结合起来,不能有所忽视。首先,注重数字技术教育,在教学的过程中完善对计算机硬件和软件应用的教育,训练学生对相关行业软件使用的熟练程度。比如动漫制作专业教学在设置课程内容的时候要将After Effects软件、Maya软件和Premiere软件的学习作为重点,训练学生对这些软件的应用能力,培养学生以这些软件为基础进行动画制作的能力。其次,注重艺术教育,在课程设置中融入传统艺术理论的教学,融入国内外经典艺术门类的教学,实现艺术和现代技术的完美融合,以帮助学生完善作品的艺术效果。

3、加强社会实践

数字艺术教育是一个实践能力比较强的专业,市场对数字艺术人才的考察标准是人才的实际应用能力,而不是理论水平。实现从理论到能力的转化,社会实践是最有效的途径。加强数字艺术教育实践可以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到企业岗位上真正的任职,在任职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运用自己掌握的理论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能有效的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或者学校还可以针对数字艺术的专业特点来开展比赛,以动漫制作专业为例,学校可以在学年结束的时候开办动漫制作大赛,学生可以以个人的形式参加,也可以以团体的形式参加,对于优秀的作品学校要给予实质性的奖励。通过比赛的方式,学生动手制作动漫的积极性会得到有效的提高,在动手制作的过程中学生的实践能力就得到了有效的培养。同时,动漫的制作往往需要团队合作,这样也可以有效的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为学生将来就业提供很好的条件。

4、完善教师资源

数字艺术教学的兴起时间较短,不仅课程内容的设置需要探索,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师资源的配置也需要逐步完善。针对数字艺术教学的教学目标,可以将数字艺术教育专业的教师分为两类,一类是艺术设计方面的教师;另一类是计算机应用方面的教师。这两类教师要以专业特点为基础进行合理的配置,同时针对数字艺术行业变化较快的特点,要制定合理的教师进修计划,以保证教师能力的先进性。

三、结语

数字艺术教育作为一种新型的学科门类,在教学的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课程设置目标不明确、课程内容不完善、在教学的过程中理论和实践脱节等。解决这些问题,完善数字艺术教育,需要从明确课程设置目标、完善课程内容、加强教学实践,同时优化教师资源配置和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等方面来进行。完善数字艺术教育策略,对提高数字艺术教育的教学效果,对满足市场人才需求,对促进我国数字艺术相关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胡思远. 内地高校文科数字艺术教育现状研究——以中国大学生(文科)计算机设计大赛为例[J]. 教育与教学研究, 2012(7): 81-85.

[2] 林  蝶. 数字艺术教育中的实践分析[J]. 大众文艺, 2013(22): 268.

[3] 孙冬梅, 纪  涛. 浅析当代数字艺术教育发展前景[J]. 教育教学论坛, 2012(21): 119.

[4] 韩  兵. 论我国新时期的数字艺术教育[J]. 美术教育研究, 2010(6): 62-63.

[5] 朱逍荣. 浅谈数字时代的数字艺术教育[J]. 大众文艺, 2012(11): 217.

【作者简介】

周媛媛(1981—),女,重庆人,本科学历,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艺术教育与设计。

作者:周媛媛

计算机数字艺术分析论文 篇3:

数字艺术对当代虚拟现实主义电影创作的影响

数字艺术是指数字技术与计算机程序相结合,对图片或影音文件进行分析和编辑,并得到满足创作者想象的完美作品。上个世纪末期以来,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使电子计算机技术迅速融入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角落。数字与计算机技术在应用领域的相互融合,直接催生了数字艺术的出现,并在影像处理特别是电影制作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对当代电影的制作、创作和观众的观影心理等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当代虚拟现实主义电影创作中,数字处理技术特别是虚拟现实技术的进步,通过电脑制作或处理的虚拟影像塑造极其逼真的画面成为可能。[1]上述技术上的进步,为电影艺术的发展不断提供新的思维方式与表现手段,可以说数字艺术在电影领域的应用,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为现代电影的发展描绘出广阔的发展前景。电影是技术与艺术融合发展的产物,从两者相结合的角度,分析数字艺术对当代虚拟现实主义电影创作的影响,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一、 刺激电影创作者的想象力

电影艺术的出现,使人类的想象力得到了充分发挥,也正是由于电影创作插上了想象的翅膀,才能够呈现给观众美轮美奂的视听盛宴。[2]数字艺术为电影创作者想象力充分发挥提供了技术支撑,反过来,以数字艺术为技术基础的虚拟现实主义电影也对电影艺术家的想象力和表现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种技术与艺术的相互作用,不仅体现了电影艺术的本质特征,同时也成为电影艺术发展的新动力。

爱因斯坦不仅是伟大的科学家,同时在艺术上也有很深的造诣,他认为,想象力对于人类来说甚至比知识更为重要,正是人类无限的想象力才能够对世间的一切进行概括,并成为人类社会进化的重要原动力。这一论断显然也适用于电影创作领域,由于数字艺术的产生和发展,电影本身在经历虚拟与现实相互融合的过程中,也不断刺激和丰富着电影艺术家的创作灵感,促使他们不断挖掘想象力的潜能,从而进一步丰富着电影题材与内容,并改变电影的表现样式。虚拟现实主义电影就是在数字艺术的推动下,电影艺术家思维日渐活跃、想象力日趋丰富的背景下产生的电影艺术形式。特别是虚拟现实主义电影中展示的往往是现实中不存在的物质空间,创作者对其中的景象几乎没有任何现实经验可供借鉴,因此,要将此类景象具象化为具有视觉真实特征的影像,没有丰富的想象力显然是不可能的。

传统电影艺术由于受技术的限制,创作者脑海里未知的事物的想象,并不都能“成像”为现实的电影画面,这也成为制约虚拟现实主义电影产生和发展的重要因素。随着数字技术特别是计算机虚拟图像生成技术的产生和发展,上述想象力的具象化成为现实,并给虚拟现实主义电影创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工具,进一步丰富了电影的视觉语言形式。在虚拟现实主义电影中,基于数字艺术,人类的想象力得到了极大延伸。[3]数字技术不仅可以修改摄制过程中不尽如意的图像,还通过对艺术家的非凡创意的实现,向观众展现前所未有的奇妙艺术世界。从《侏罗纪公园》到《阿凡达》,从《星球大战》到《指环王》,这些虚拟现实主义影片中奇妙的人物形象和宏大的场面无不得益于创作者丰富的想象力,他们依靠数字艺术将想象视听空间与其他艺术元素相融合,充分实现了影片在视觉上的美学价值。

二、 导演表现空间的拓展

导演无疑是电影创作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其思维的活跃度和创造性对电影创作的成败至关重要。数字艺术的出现,对导演创造性思维空间的形成和拓展极为有利,特别是许多在传统方式下难以实现的创意和想象,在数字艺术的支撑下都可能迎刃而解,这给导演执导过程中电影艺术的再现和表现功能的强化创造了可能。一方面,数字艺术的充分介入,导演的表现空间得到了极大拓展,可以创造出美轮美奂的视听奇观和虚拟现实,给观众以前所未有的视觉享受;另一方面,观众在观影的同时也可以感受到导演的思想和观念,特别是利用数字艺术所创造的的数字思想。以影片《骇客帝国2》中追车的场景为例,由于虚拟现实技术与电影艺术化特征的结合,将真实的边界作了更深的推进,假如不是导演刻意运用慢动作以及实景拍摄中难以做到的摄影角度,几乎就和现实场景别无二致。这种技术与影像之间的相互关系恰好展示出了人的创造性和机器之间的悖论,并从形式上与电影叙述主题遥相呼应,这就是导演通过影片传达的数字思想。

技术与艺术的结合是电影的基本特征,因此,数字艺术对电影创作的影响,并不仅限于技术手段层面,因此,导演不能仅将数字技术视为一种技术手段,而需要在全新的技术上附着全新的艺术思维。所以说,数字艺术介入电影创作,不仅给导演的执导带来了便捷,也对导演自身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数字艺术只能创造奇幻的视觉效果这一认识偏见被超越之后,数字艺术才能真正融入导演的创作艺术,为将来的电影发展展示更加广阔的前景。电影技术的不断发展,进一步促进了电影形态的多样化,色彩纷呈的电影画面使观众目不暇接。技术的支持使当代电影的概念不断丰富,但是这种丰富更多的表现在电影形式和内容的拓展上,也就是电影艺术语言的丰富。虽然在后现代语境下,受众对于电影视觉冲击力需求呈现出不断增强的趋势,并逐步消弱人文思想内涵在影片中的地位,但无论怎样,观众并不会在意导演利用的是不是数字艺术,而是主要关注影像本身的效果能否打动人和感染人。因此,面对数字艺术的迅速发展,导演需要摆正数字艺术作为创作手段与影片效果这一根本目的之间的关系,才能善于利用数字艺术手段进一步突显当代电影的艺术性。

三、 叙事结构的拓展

在传统电影领域,由于技术限制了创作者想象力的充分发挥,传统电影的时间叙事较为简单,体现出单一线性变化特征。[4]数字艺术的介入彻底颠覆了叙事时间结构上的这种线性变化思维,为当前的虚拟现实主义影片在叙事结构上提供了充分的自由发挥空间,从而呈现出不同的电影语言特征。总体来说,数字艺术对虚拟现实主义电影叙事结构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叙事发展的多向性、叙事视角的多样化、影片结局的不确定性等三个维度。

在数字艺术的作用下,虚拟现实主义电影的整体叙事由单一时空序逐步向多元化叙事转化,一部电影对一个事件的不同结果可能会做出多种不同的叙述,影片《罗拉快跑》中关于拯救男朋友这一事件产生了三个不同的叙事维度,就是典型的例证,因此,无论是数字艺术催生的网状叙事还是分叉叙事,都体现出影片叙事发展的多向性和多维度。虽然多种结局设计下一千个哈姆雷特就有一千个标准,但是从深层上看,电影创作者更需要进行事前的预判,根据观众认可和喜爱的剧情来进行叙事选择。

数字艺术的超前性发展导致了叙事视角的迅速演化,当前优秀的影片已经突破了传统电影的固定化视角,并体现出以下两方面的特征。首先,叙事视角进一步发散,体现出多维度叙事空间。特别是3D技术的广泛采用,可以实现宽银幕以上的旋转视角,这种发散视野中的人物不仅极具立体感,同时也便于观众多角度观察。其次,叙事视角更具现场感。由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全面应用,可以使虚拟影像具有更多的逼真性,从而极大提升观众对角色叙事的参与,并随着电影人物命运的变化进行选择,从而完成故事。

数字艺术对虚拟现实主义电影叙事的影响,还体现在结局的游离性与不确定性。在数字艺术的参与和影响下,虚拟现实主义电影的叙事重点并不在于带给观众一个确定的“答案”,而是引导观众去探寻“答案”,这里观众的主动性获得了发挥空间,而不是传统观影过程中对电影结局的被定性接受。既然有“答案”,那么“反答案”也就有了存在的必要和现实需求,这也是当前虚拟现实主义电影叙事的重要特征,也就是当观众都认为故事已经结束的时候,又出现了一段延续,这种结局前的叙事使整部影片的结局更具有不确定性。

四、 对传统电影理论的消解与影响

当观众惊叹、欣赏并陶醉于数字艺术造就的电影景象奇观时,传统电影经验和创作理念也在不断遭受着质疑。很显然,依靠数字艺术特别是虚拟现实技术创设的虚拟影像,虽然具有十分真实的视觉观瞻,但是这种计算机无限处理的影像却并非出自真实拍摄的影像。这种虚拟化的真实,不再是传统电影那种对现实的影像记录,所以自数字艺术被应用于电影艺术的那一刻起,电影的记录本性就不断受到挑战。在数字艺术的支持下,当代电影的影像创作已经不再需要镜头前的客观实体,甚至摄影机也不再是必须的。现代的电影正在向一种复杂的计算程序演化,将来只需要精准的数据以及创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就可以得到一切想要的影像。或许在数字艺术的视角下,影像的概念需要些许修正:影像只是客观实际的一个版本,但并不是其本身,其本质是通向真实世界的一扇窗户。

演员是传统电影艺术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一切成功的电影和影像塑造都离不开人的表演活动。[5]数字艺术的不断发展,也使这一基本的电影观念受到了“侵犯”。抛开近几年的高技术虚拟现实主义电影暂且不论,就是传统形式上的电影《泰坦尼克号》中,也可以随处找到漫步的乘客、高处坠落的人群等虚拟数字人的身影。虽然人类最熟悉的影像莫过于自身,但对这些庞大数量的数字人,仍然是真假难辨。无论是真人的仿真模拟还是虚拟数字人,其不仅代表着电影创作领域的技术突破,从人与技术的关系来看,也使演员的地位遭到前所未有的挑战。目前,人的表演与数字艺术的不断交汇,使人的表演变得愈加支离破碎,并使数字明星对演员的主体性产生了现实的威胁性。另一方面,数字艺术的广泛使用也对传统的表演艺术提出了挑战。由于诸多场景是基于增强现实技术的虚景与实景的融合,因此在拍摄中,演员必须克服不真实感带来的表演心理障碍,与眼前不存在的电脑演员“共同”完成一系列的动作。例如影片《精灵鼠小弟》的拍摄过程中,利用一个小球来代替老鼠的位置,这对演员的想象力提出了极高的要求。总之,数字艺术为电影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这些新手段在不断激发创作者艺术潜力的同时,也对创作者提出了更高的素质要求,而贯穿其中的是对传统电影理论的消解与影响,从而在理论创新中接连不断创造出新的影像奇迹。

结语

数字艺术的出现和在电影领域的广泛应用,促成了虚拟现实主义电影的迅速发展,并对此类电影的创作产生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数字艺术依靠其独特的“虚拟”与“真实”兼而有之、相互融合的技术特征,极大地刺激了电影创作者的想象力,进一步拓展了电影的叙事空间和导演的表现力度,同时也深刻诠释了艺术与技术这两个电影的基本构成要素通过相互作用、螺旋上升的发展模式,促使电影艺术在进步中不断创造出更多的优秀作品。

参考文献:

[1]陈犀禾.虚拟现实主义和后电影理论——数字时代的电影制作和电影观念[J].当代电影,2001(2):84-88.

[2]陈旭光,刘志.论数字技术的发展对电影理论的挑战——兼及艺术与科技关系的美学思考[J].当代电影,2012(1):67-71.

[3]纪丽君.论数字技术对电影假定性美学的开拓[J].电影评介,2013(9):55-57.

[4]李相.恍惚之象——数字时代对于电影真实性及其美学可能的再认识[J].当代电影,2008(3):76-82.

[5]邢恺.数字时代的电影特效创作探讨[J].电影评介,2010(22):67-68.

作者:高楠

上一篇:多媒体技术思想品德教学论文下一篇:酒店竞争战略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