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操作技能化学实验论文

2022-04-23

摘要化学实验在科学研究和化学学习中有着重要作用,化学实验教学设计意在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对实验的目标进行分解、实验内容进行改进与组合、实验过程进行优化、实验的效果进行评价。结合实施原则从3个方面对化学实验教学设计进行了探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学生操作技能化学实验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学生操作技能化学实验论文 篇1:

学生化学实验操作技能培养初探

【关键词】 化学教学;操作技能;培养

目前学生对化学实验兴趣不高,实验教学的效果不尽如人意,另一方面,多数学生做实验时完成任务的心理较重,实践技能的训练积极性不够;同时,化学实验课时过少,对化学实验的操作训练过少,许多学生化学实验做得太少,使得他们进入高中时,化学实验能力差。所以,要在有限的化学实验课上使学生都能达到规范、熟练的操作,教学难度较大。因此,笔者就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操作技能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实验态度

在实验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可能产生误差,而误差的叠加与传递效应,会影响实验的准确度。因此,在平常的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始终将实验操作的严谨细致与实验的准确性联系起来。如在分析化学的滴定管使用中,有的学生在第一次滴定的初读数会调为零或稍下,而第二次滴定时往往不装入溶液就继续滴定。这时,教师应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每次滴定都应调节液面至零或稍下处。通过思考,学生会明白,这样做的目的是滴定管刻度不匀所产生的误差,在以后的滴定操作中,就不会再省略装液这一步。教师在指导实验的过程中,常常需要纠错。只有使学生懂得实验的很多细节都关乎实验结果的准确性,错误的细节操作足以“毁掉“整个实验,学生才会明白,该细心的地方一定要细心。

二、改进实验教学方法,提高实验教学效率

1. 强化实验预习。了解实验目标、原理和实验步骤和方法,知道实验“做什么”、“为什么做”以及该“怎么做”,同时要列出实验所需的试剂和器材,用简略的框图或流程图描述实验内容要点,以督促学生条理清晰地预习实验,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2. 引导实验过程。首先,在教师的示范下同步完成教学实验操作,这样通过教师的讲解、演示和学生的模仿相结合,引导学生领会各种操作要领。然后让每个实验小组的学生进行同步对比操作,通过不同程度学生之间的相互指正和切磋,逐步形成规范操作。最后让每个学生进行独立的操作练习,反复强化,巩固熟练程度。因此,我们在实验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尽量做到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

3. 分析实验问题。在实验过程中,如果学生预习不到位、实验思路混乱或实验不认真,就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通过出现的这些问题,引导学生明确实验目标、实验过程和实验要点,逐步分析问题出现的可能原因,并通过适当的重复实验证实并加以解决,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提高实验操作能力

大多数学校都没有把实验考核提升到相对重要的位置,学校也未设实验考核项目,部分学校仅在理论考试中涉及一些实验内容,检查学生对实验部分的掌握情况,而对于实验能力,特别是实验操作技能的考核很少,普遍存在“高理论、低技能”的不良现象。现阶段,为了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规范和增加实验操作考核是加强学生实践技能和实践能力培训的重要手段,而实验考核的正确实施是落实好实验教学的重要举措。学校要重视实验过程,采取期末实验操作考试和平时实验操作考核相结合,确实提高学生的化学实验操作技能,这对促进实用型人才的培养,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四、培养学生实验现象记录、整理的能力

对于观察到的现象,不能仅仅停留在感知的层面上,还要对观察的现象进行系统地记录、整理、分析、判断,从而抓住其发生反应的实质。例如,将锌、铁、铜分别投入相同浓度、相同体积的稀盐酸中,可得出锌、铁、铜三种金属的金属活动性依次减弱的结论。教师还应指导学生做好实验记录,写好实验报告。写实验报告时,一定要如实反映实验结果,即使结果跟预期的不一样,也要如实写。写实验报告的过程实际上既是一个完整科学训练的组成部分,又是一个语文水平与化学知识高度结合的环节。而且,记录不能随便写在一张纸上,应该写在一个准备好的专用记录实验的本子上,这样可以对自己的实验结果随时查阅、整理。

总之,提高高中学生的化学实验操作能力,是时代的需要,是新课程标准赋于我们的重任,是敲开化学之门的钥匙。在此基础上,通过化学实验探究,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初步形成科学的实验操作探究能力,为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编辑:张 昀

作者:赵霞

学生操作技能化学实验论文 篇2:

不可忽视的“化学实验教学设计”

摘要 化学实验在科学研究和化学学习中有着重要作用,化学实验教学设计意在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对实验的目标进行分解、实验内容进行改进与组合、实验过程进行优化、实验的效果进行评价。结合实施原则从3个方面对化学实验教学设计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 实验教学设计 统筹性 探究性 示范性 设计案例 教学策略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中明确规定: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掌握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和方法,进一步体验实验探究的基本过程,认识实验在化学科学研究和化学学习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化学实验能力,强化科学探究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1]。

1 化学实验与化学实验教学的区别

中学课堂教学中,化学实验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实验技能、培养观察能力与探究能力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每位化学教师都意识到化学实验的重要性,然而调查情况表明:很多化学教师并没有真正认识到“化学实验”与“化学实验教学”的区别。

“化学实验”——实验只是技能经验的积累、仪器的组合、物质性质的验证或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手段。显然,这是对中学化学实验的狭义理解。

“化学实验教学”——按照化学教学的需要,将化学实验的内容进行适当地组合与设计,依据化学教学理论组织起来的化学实验完整体系称之为化学实验教学[2]。

以演示“碱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这一实验为例,介绍“化学实验”与“化学实验教学”的区别。

教师A取一支试管,倒入约10 mL 0.01 mol/L氢氧化钠溶液,滴入2~3滴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让学生观察现象。这是化学实验,教师通过实验向学生验证了“氢氧化钠溶液能使酚酞变红”这一知识点。

教师B取一支试管,倒入约10 mL 0.01 mol/L氢氧化钠溶液,滴入2~3滴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让学生观察现象。然后提出问题:“请同学们思考如何证明是碱中的OH-使酚酞变色呢?”经过学生的讨论与教师的总结,又做了以下的对比实验:(1)取0.01 mol/L氯化钠溶液约10 mL于试管中,加入酚酞溶液2~3滴,溶液仍无色;(2)取0.01 mol/L氢氧化钾溶液约10 mL于试管中,加入酚酞溶液2~3滴,溶液呈红色。该系列实验是化学实验教学,体现了教师对化学实验的教学设计,实验不仅让学生明确了“碱溶液中的OH-使酚酞溶液变红色”这一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科学探究的意识与方法。

由此可见,“化学实验”与“化学实验教学”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进行了化学实验教学设计。

只有课前进行合理的化学实验教学设计,才能充分利用实验为载体,系统地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科学探究能力与创新意识;只有明确了“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要性,才能使我们的中学化学实验从应试型转变成为科学研究型;只有让所有的学生都养成用实验进行科学探究的好习惯,才能为我们国家的科技发展提供持久的源动力。

2 化学实验教学设计的原则

教学设计指的是:依据教学理论、学习理论和传播理论,运用系统科学的方法,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进行分析、计划并做出具体安排的过程[3]。

化学实验教学设计指的是:在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对实验的目标进行分解、实验内容进行改进与组合、实验过程进行优化、实验的效果进行评价的过程。

化学实验教学设计要考虑落实统筹性、探究性和示范性等原则。

2.1 统筹性原则

化学实验教学设计的统筹性原则包括阶段性实验教学设计的统筹性和个体实验的统筹性。前者指的是:学期伊始,就要对本学期的教材进行系统研究,统计教材中有多少个教师演示实验与学生分组实验,每个实验除了完成知识点教学目标外,还需安排一定的实验技能目标与科学探究目标,这样一个学期下来,学生的实验技能与探究能力与化学知识一样同步增长。后者是指每次实验前要对该实验进行详细的实验教学设计,其内容包括:如何穿插对学生实验技能的训练?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如何更好、更清晰地观察到实验现象?如何完成实验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等等。

如,中学化学实验中关于试管的各种操作技能有:固体试剂的放入、液体试剂的倒入、液体试剂的滴入、试管的振荡、试管的加热方法、试管中液体体积的估测、试管的夹持方法、试管的清洗等等。由于受演示实验(或学生实验)时间限制,及学生对知识记忆抑制等因素的制约,这些实验技能不可能都放在同一个实验完成。因而,就要对试管的各种实验操作技能进行系统安排,将其分散到本学期的各种试管实验中培训。这就是笔者所说的实验的“阶段性统筹”之一。

2.2 探究性原则

落实探究性原则,即实施探究性实验教学模式。由于探究性实验开始于一个引起关注的实验现象或问题,而且探索结果是未知的,学生们的兴趣和积极性都会增强,所以在实验教学设计中要有意识地将一些验证性实验设计为探究性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科学态度。

如,在进行金属钠与水反应的化学实验时,就可以将书本上的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教学设计的程序为:(1)探究金属钠与水能否发生反应?如果反应,会有什么样的实验现象?(2)探究金属钠与水反应生成了什么物质?你如何验证这些物质的存在?(3)探究金属钠与稀盐酸反应与金属钠与水反应的现象是否相同?整个的探究过程可以通过小组学习的形式,让学生充分讨论与设计,这样的化学实验教学设计无疑将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既培养了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又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2.3 示范性原则

落实示范性原则宜把握住2点:

一是,中学阶段所做的化学实验毕竟是有限的,每个实验前要进行合理的实验教学设计,要做好充分的实验前准备工作,使每一个化学实验都具有一定的示范性作用,使学生对该类实验操作、实验设计、实验程序都有一个完整的了解,达到“举一反三”的作用。

二是,指教师在演示实验的每一个实验环节中,都要注意自己的示范作用。中学的实验室绝大部分都配有实验员,部分化学教师将实验通知单送到实验室后,直到上课前才到实验室取走自己的实验仪器与药品。既没有对实验效果、实验程序、实验现象做到胸有成竹,更没有对该化学实验进行一个完整的实验教学设计。因而,到了课堂上做化学实验时,往往会出现下列问题:(1)现象不明显或者根本做不出实验现象,为了掩饰尴尬,只好在那儿推三诿四地自圆其说。(2)实验虽然有了明显的实验现象,也仅仅博得课堂的热闹,没有启发学生思考,也没有训练学生的实验基本技能。(3)实验操作不规范,教师在安装仪器、取用药品、实验操作等方面,显得手忙脚乱,丢三落四;甚至于试管不够用时,随意倒掉其中溶液后继续使用,等等。给学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与对待实验的严谨态度。

化学实验操作与“庖丁解牛”有异曲同工之妙,如果我们在演示化学实验时,事先进行了实验操作程序的设计,化学实验就会规范熟练、有条不紊、简捷利落、现象明显、结论准确。不仅对学生形成正确的实验操作技能、方法、严谨的科学态度等都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也可以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享受美感教育。

3 化学实验教学设计案例

对教材中的演示实验(或分组实验)进行实验教学设计时,在遵循教材对该演示实验所要达成的主要教学目标要求的前提下,对实验进行合理的补充、改进或优化组合,不能贪多求全。化学实验教学设计要达到的效果是:时间短、操作简捷、探究性强、现象明显或结论准确。

现将人教版《化学1(必修)》(2004年,第1版)第72页“[演示实验4-4]将有色纸条或布条、有色花瓣放入盛有1/3容积新制氯水的广口瓶中,盖上玻璃片。观察现象。[演示实验4-5]将有色纸条或布条、有色花瓣放入盛满干燥氯气的集气瓶中,盖上玻璃片。观察现象。”的教学设计摘录如下:

[学习需求分析]

该实验要达成“次氯酸有漂白作用,而干燥氯气没有漂白作用”的教学目标。该实验是高中必修1课本中唯一一次使用集气瓶的实验,要利用此实验培训集气瓶的使用方法。该实验对广口瓶与集气瓶的使用有点混乱,让学生比较具体实物后做出如下判断:集气瓶配有磨砂玻璃片,收集与盛放气体时使用;广口瓶配有玻璃塞或橡胶塞,盛放固体药品或装配洗气装置时使用。

[学生特征分析]

学生第一次学习有关“漂白性”的知识,一要让学生通过此实验了解氯水漂白的化学原理,二要让学生再次体会实验的探究性。

[实验目标设计]

(1)实验达成学习目标:氯水中的次氯酸有漂白作用,干燥氯气没有漂白作用。

(2)实验技能目标:对广口瓶与集气瓶的实物进行观察,掌握2种仪器的使用方法。

(3)实验探究目标:氯水中起漂白作用的是盐酸(HCl)?还是次氯酸(HClO)?

[实验程序设计]

(1)将实验进行改进

①增加“将有色纸条或布条、有色花瓣放入盛有1/3容积盐酸的集气瓶中,盖上玻璃片。观察现象”的补充实验,弥补原设计的不足、增加实验的探究性。

②增加“观察广口瓶与集气瓶”的分组实验,启发学生讨论广口瓶与集气瓶的各自适用范围。

(2)实验操作顺序

①比较2种仪器:各实验小组观察广口瓶(配有玻璃塞与橡胶塞)与集气瓶(配磨砂玻璃片),研究它们的区别,讨论2种仪器的适用范围。各小组展示自己的研究与讨论结果。(教师总结)

②完成[演示实验4-4](注:将课本上的“广口瓶”更正为“集气瓶”)

③完成[演示实验4-5]

④设计探究性问题:氯水中起漂白作用的是HClO?还是HCl?(学生分组讨论)

⑤补充实验:将有色纸条或布条、有色花瓣放入盛有1/3容积盐酸的集气瓶中,盖上玻璃片。观察现象

……

毋庸置疑,每位教师在上课前,都会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精心的设计,力求课堂教学达到最优化的教学结构、最大化的教学效果。然而,在每次实验前,是否都对本次化学实验进行了精心的教学设计呢?如果我们能做到对每次化学实验都能精心设计的话,学生的实验技能必能非常熟练,实验操作水平必能极大提高,利用实验进行科学探究的意识将愈加强烈。“提高化学实验能力,强化科学探究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课程标准理念才能够真正实现。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24

[2] 郭同宽.基础化学实验教学.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13

[3] 祝智庭.教育技术培训教程.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30

作者:韩程明

学生操作技能化学实验论文 篇3:

论初中化学小实验的价值及其实现

摘要:初中化学实验分为课堂实验和课后实验,课堂实验包括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课后实验以课堂实验的衍生为主,包括生活小实验和校本课程小实验,这里统称为小实验。受到教学时间限制和“唯分数论”的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实验开展的次数“寥寥可数”,而演示实验为教师操作学生观摩,学生的动手、思维能力得不到很好的发展。化学小实验作为课堂实验的一种补充,对于学生动手能力、生活能力、创造思维、关爱社会等方面的提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在化学课程开展的同时穿插一些跟生活相关的小实验,让学生独立或者合作完成,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初中化学;化学小实验;价值实现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9.12.023

初中化学新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应该具有基础性和生活性,着眼于学生日常生活、社会需要的化学知识、致力于提高学生能够运用化学知识和科学的分析方法解决一些生活问题。初中化学小实验是在学生已有的理论基础知识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感受化学对生活的重要性,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同时提高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问题能够主动提出问题、进行思考然后分析问题,最后能够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课本知识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验过程中感受化学的魅力,培养科学素养。之前相关研究多着重于强调化学小实验中的家庭小实验以及其趣味性、生活化,较少从化学课堂实验的局限性的基础上指出化学小实验的积极价值,使其成为课堂实验的有力补充。

一、初中化学课堂实验及其局限

1.初中化學课堂实验的涵义

初中化学课堂实验指的是教学内容规定的学生必做实验和教师必开设的演示实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或者学生根据一定的实验目的,选择相应的实验器材、装置等,改变实验对象的性质或者状态然后获得各种化学实验事实。包括简单的仪器操作实验、物质制取实验(初中阶段主要为气体的制取)、揭示基本原理或概念的实验,例如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这种实验的特点是验证性、具体化、定量化等。

2.初中化学课堂实验的局限性

化学课堂实验能够帮助学生巩固化学概念、原理,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初步形成一定的实验操作技能、养成严谨的实验态度,但也有其局限性。例如:①教师演示实验的学生参与度不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创造力难以得到充分发展;②受到时间、场地、仪器、药品等制约,课堂实验难以频繁开展,也就难以凸显化学实验在化学学习初期阶段的重要作用;③课堂实验多服务于中考的实验操作考试,所以过多强调规范性,导致实验教学的趣味性难以得到发挥;④课堂实验大多以验证性实验为主,从课本上来又回归课本中,没有真正将实验和学生学习发展、生活发展的需求紧密结合在一起。

二、初中化学小实验及其价值

1.化学小实验的涵义

初中化学小实验的理论基础来源于美国的实用主义教育学说,即杜威的“教育即生活”“从做中学”。化学实验教学同样要求源于生活、贴近社会,要与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等方面的成长相辅相成。所以为克服化学课堂实验的弊端,衍生出了化学小实验。它指的是仪器从生活材料中获取、药品来源衣食住行等方面且可以就地取材,操作较为简便,需时较短的一类化学实验。它既包括一些简单的生活小实验,即从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物质或现象入手,进行探究的实验;也包括教师自己开发的校本课程中的实验,例如教材上的一些课后实验和通过课后习题教师自主创新的衍生实验。化学小实验具有多样化、创造性、实用性、趣味性、生活化等特点。

2.化学小实验的价值

(1)化学小实验是课堂实验的衍生和补充

初中化学课程标准中指出科学探究是化学学习的一种有效方式,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在对初二学生进行“化学认识”的调查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几个词分别为“有趣”“活动”“神秘”,而化学实验则是这几个词的核心。但由于学校课程设置、中考升学压力、实验安全等原因,教师开展的实验也是十分有限的,例如:高锰酸钾制取氧气、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木炭还原氧化铜等实验大多都是通过教师演示实验展开的,学生的好奇心得不到满足,学生的动手能力得不到锻炼;而pH试纸的使用虽然能够在课堂上以学生实验的形式开展,但由于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学生也只能浅尝辄止,情感上得不到升华。为了弥补这些“缺陷”,化学小实验应运而生,它可以抓住一切可利用的时机,例如校本课堂、周末放假等,让学生贴近生活和社会,弥补课堂上的遗憾,例如可以选择生活中的物质粉笔和白醋来自己制取二氧化碳,利用课堂上pH试纸使用的知识来测定雨水的pH值,检验自己所在地区是否为酸雨,有无环境污染等。

(2)培养学生实验操作和创造思维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如何将我们所学的知识与生活经验、生活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一直都是教师在思考的问题,教师要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家庭和生活、走进社会。化学小实验的设计理念即是以学生真实生活为教学起点,将学校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中,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发学生的一些认知冲突,启发学生思考、对问题进行探究并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成就感得到提升,也鼓励了学生大胆提出猜想、大胆实践解决问题。

(3)学生热爱生活、培养社会责任感的源泉

初中化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中指出:要学生体会化学就在身边,生活需要化学;积极探究化学变化的奥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化学小实验的设计符合这些理念,例如学生自制美味汽水、用食用醋除水垢、用肥皂水清洗蚊虫叮咬的皮肤等小实验能够让学生深刻地认识到化学在身边、化学的应用价值;家中软硬水的检验、测定雨水的pH等小实验能够让学生对环境污染有更深刻的认识,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初中化学小实验价值的实现策略

1.培养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

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人们呼吸的空气、日常饮用水、日常出行等各个方面都与化学密不可分。学生不再满足“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而是对生活处处留心:为什么自来水有一股刺鼻的气味,它的净化过程是怎样的;薯片袋中的气体是什么,它有什么作用;维c泡腾片为什么放在水中有气体产生,产生的气体是什么?学生在留心了生活中的很多现象后就会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探究欲,想要通过所学知识和实验来进行验证。学生的这些对生活的好奇心则是我们设计化学小实验源源不断的素材。

2.学生家庭和学校的有效配合

课堂实验要求学生在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一旦实验失败很难有重复操作的机会,学生的不同学情导致了一部分学生无法很好地完成课堂实验。化学小实验的开展大多是利用学生课余时间或校本课程时间,地点大多在家或者课后实验室,家长的支持帮助和指导能够有效地保障实验的成功,而家长和学校转变“唯分数论”的观点,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也是化学小实验顺利开展的重要因素。

3.养成记录实验日记、定期开展实验沙龙的习惯

实验日记是学生在完成了实验后对整个实验过程中的感受、困惑、个人想法以及心得体会的记录。它不同于实验记录的规范性和严谨性,更强调情感性,在实验日记中大多能够体现出学生的想象力、科学探究的精神和一些价值观等。而实验沙龙则是定期由教师或学生自己组织的“化学小实验交流会”,在实验沙龙中学生能够将自己在实验中的困惑、心得与同学进行汇报、交流,学生在探讨、交流的过程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

四、初中化学小实验实践案例

初中化学小实验的选择(表1)要帮助学生有效地理解化学知识、阐释化学原理等,还能够帮助学生掌握科学方法、端正科学实验的态度,养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学生完成实验后填写实验报告然后完成实验日记,实验日记重点在于学生反思,主要是从自主洼、合作性、探究性、情感性等方面进行,可以側重从一个方面展开。然后是教师评价或者反思,最后定期组织学生开展实验沙龙。

1.自制简易净水器

在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水的净化》一节中,学习了水的净化几种方法:静置、过滤、吸附等,课堂上也对应开展了一系列的实验,学生可以从这些实验中看到一些生活的影子,例如吃火锅的漏勺、豆浆过滤豆渣的纱布都是一种过滤装置。有了相应的生活经验之后,教师以课后作业的形式将教材上的课外实验“自制简易净水器”作为周末作业指导学生完成,学生完成之后填实验报告(图1)。

【实验日记节选】A同学:净水器基本上是家喻户晓的电器,本来以为这个实验很简单,真正开始做了之后才发现特别的麻烦,首先实验材料并不容易得到,活性炭、石英砂不知道在哪里获取,小卵石也找不到,咨询过老师,老师说可以用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的物质代替,例如小石子代替小卵石。我思考了很久决定用木炭碾碎替代活性炭、蓬松棉用普通棉花在太阳下晾晒后代替。最后完成净水器的实验后,发现很多事想象中很简单,但实际做起来却不容易,以前总觉得化学就是一些元素符号,很高大上。但其实生活中处处都有化学,只是缺乏发现化学的眼睛。

【教师评价】①这个实验在材料上的获取并不容易,实验器材的选择可以培养学生的生活化联想思维和动手能力,学生在污水的获取过程中也能够理解环境污染,懂得要爱护环境。

②对实验装置学生也进行了创新(图2),不仅仅利用普通的塑料瓶底,还加上了可控制的开关。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设计感。

③在实验的过程中有学生的净水器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教师引导学生从课本知识入手寻找原因,课堂上讲到过滤后的水仍然浑浊,主要有三个原因,滤纸破损、过滤时待过滤的液体高于滤纸边缘、仪器没有洗干净。教师引导学生从这些方面进行实验失败原因的排查。有学生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将纯净水通过自制净水器,发现过滤后的水是浑浊的,找到实验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仪器本身的问题,小卵石、沙子等没有洗干净。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有效的提高。

2.自制Q弹无壳生鸡蛋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酸和碱》单元的内容,课程标准上要求“认识常见的酸、碱的主要性质和用途”,教师需要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合理地选择实验室常见的物质与日常生活中的物质通过实验来说明酸、碱的性质及用途。自制Q弹无壳生鸡蛋是近期网上很火的生活小实验,利用的是酸与碳酸盐发生反应的原理。完成这样的实验后教师可以适当地设计一些相关知识点趣味小实验,让学生能够用所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表2)。

【实验日记节选】B同学:没想到酸和碱的知识能够解决这么多生活问题,突然就喜欢上化学了,以后就可以做一个生活小达人!

【教师反思】①该实验在进行的过程中会出现鸡蛋下沉上浮又下沉的现象,学生对此产生了好奇,教师鼓励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并结合物理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在很多化学实验中都会出现一些“神奇”的实验现象,这就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从而不断进行探索来解决问题。

②Q弹鸡蛋实验的顺利开展,大大提高了学生对于化学的兴趣,启发了学生的思维,当学生面对化学知识中难以理解的问题时,不会让学生望而生怯。再进一步引深到生活中的应用,最后让学生发现化学的美丽和魅力。

3.探索奇妙的泡腾片

化学小实验需要贴近生活,例如衣食住行、化工、医药等方面,提升学生对化学应用价值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善于观察、乐于思考的习惯。泡腾片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质,但对于泡腾片为何溶于水后会有大量气泡产生,而产生的气泡又是哪种物质却很少有人进行思考或进一步探索。教师选取这样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现象作为实验的内容,以这些为素材使学生感受身边的化学。该实验涉及到气体的验证,需要教师配合学生共同完成(图3)。

【实验日记节选】c同学:语文课上老师经常讲到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却没有想到还总是忽略生活中的种种现象,化学真有趣,它就像是哆啦A梦神奇的口袋,总是给我们惊喜!

【教师评价】化学小实验能够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满足学生的好奇感,求知欲,让学生自主去查阅资料,根据已有的课本和生活知识进行实验设计,让学生参与中体验过程、发现中增长策略,联想设计中凝聚智慧。

初中化学小实验旨在引导学生观察、体验生活中的化学。学生在设计实验的过程中能够对遇到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通过教师的引导、自主思考和同学之间的相互讨论解决问题,从而锻炼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在实验过程中学生的理论知识得到巩固、实践能力得到锻炼、创新思维得到培养等最后上升到社会责任感等。

作者: 刘廷婷

上一篇: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论文下一篇:立足当前推进司法改革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