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进生转化初中数学论文

2022-04-21

【摘要】对于初中不少后进生来说,数学是一门让人头痛、枯燥无比的课程,学不懂,进而不想学,不想学反过来就更加学不懂,进入了一个恶性循环。本文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提出行之有效的策略,让后进生慢慢爱上数学课堂。【关键词】数学后进生小分队兴趣对于初中不少后进生来说,数学就是一门让人头痛,讨厌,枯燥无比的学科。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后进生转化初中数学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后进生转化初中数学论文 篇1:

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后进生转化策略

摘 要: 初中数学相较于小学数学对学生的数学能力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就必须有效转化后进生。本文探讨研究了初中数学后进生的形成原因及转化途径,旨在为初中数学教学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 后进生 形成原因 转化策略

进入初中阶段后,由于数学教学内容难度加大,教学要求提高,学生的学习方法必须随之改变,这使得有些学生不能很好地适应这样的改变,数学学习情况不尽如人意,沦为后进生。提高后进生的学习成绩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关键。然而要想完全避免出现后进生是不太可能的,但采取适当的措施可以尽可能地缩小学生之间的差距,使后进生得以转化。

1.数学后进生形成原因

1.1内在原因。

初中数学后进生形成的内在原因主要是学生自身的学习基础、学习方法、学习态度等方面存在问题,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

1.1.1数学基础不扎实,学习方法不能适应初中学习,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存在畏难情绪,对知识间的联系不进行思考,导致在运用知识时不能得心应手。

1.1.2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不能理解数学问题的实质,只是盲目地对概念进行机械记忆,这样的学习方法使后进生无法适应初中数学的抽象特点及快节奏的学习。

1.1.3学习态度差。部分学生虽然思维敏捷,但是学习态度不端正,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不愿意花时间和精力理解与巩固知识。这样的学习过程使学生知识掌握不牢,在进一步的学习中遇到重重困难,使学生学习陷入恶性循环。

1.2外在原因。

初中数学后进生形成的外在原因主要是家庭、社会及学校等各方的影响。

1.2.1错误的家庭教育。有些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情过于迫切,片面追求学习成绩;有的家长对孩子的要求过于严苛,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惧怕心理。

1.2.2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如今“读书无用”这种错误的观念在社会上兴起,使部分学生受其影响认为读书没有实际的用途而对学习失去兴趣,甚至早早辍学。

1.2.3学校教学的失误。初中数学教学容易让学生感觉到枯燥乏味,难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不利于数学学习。

2.转化初中数学后进生的策略

数学具有抽象性、逻辑性和应用性等特点,数学在初中课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我们要帮助后进生,提高他们的数学成绩与应用能力。下面我就如何转化初中数学后进生提出一些建议。

2.1教师给予后进生足够的关心、尊重和耐心。

教师应给予后进生尊重,因为他们的自尊心比较脆弱,他们渴望得到老师的尊重和关心,害怕被老师歧视和批评。所以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避免批评他们,挖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表扬与肯定。

教师对待后进生要有足够的耐心,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成绩。初中数学后进生不是短时间内形成的,他们在许多方面都有待提高和改进。教师需要从学习态度、学习方式、学习习惯、知识累积等方面对后进生进行针对性的指导。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时刻关注指导后进生学习,纠正他们错误的学习方法和习惯。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要给予后进生足够的关心。后进生一般有较强的自卑心理,这种心理使他们思维、学习信心及学习热情都受到一定的限制。这就需要教师及时给予他们关心和肯定,帮助他们摆脱这种心理,重新燃起学习的信心和热情,带着自强不息的信念克服学习中的困难。总之,教师应该在学习上、生活上、心理上等各方面对后进生给予不断的关心和尊重,使他们在肯定和帮助中不断地进行自我矫正,完成转化。

2.2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进行针对性的个别辅导。

只有对初中数学后进生进行全面了解,掌握他们的优点和缺点,了解他们的优势和劣势,把握他们的思维习惯,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有效地转化后进生。

在了解后进生的基础上,要注重个别辅导。由于大部分后进生的理解能力、观察力、记忆力及推理能力等与一般学生有一定的差距,因此对后进生进行单独的课外辅导是必要措施。教师可以在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时发现每个后进生的解题情况,然后进行针对性的讲评,使学生对知识有进一步的理解与巩固,之后再布置针对性的练习,学生就能独立地完成练习。这样长期下去,可以形成良性循环,有利于学习成绩的提高。

2.3培养后进生的学习兴趣,改进教学方法。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在紧扣教材的前提下,将枯燥的数学知识联系实际生活,使数学变得生动,有较强的实用性。利用幽默的语言和一些可以引起学生兴趣的数学故事,设计一些问题情境和悬念,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创设一些联系实际的有趣问题情境,使学生能主动地思考、自主地学习。教师要注意对后进生进行经常性的训练,培养他们科学的学习方法。教师除了在课堂上进行思维训练外,还要在课下的练习中指导后进生总结解题方法,发展数学思维,并帮助后进生养成预习、学习、复习的良好学习习惯。

3.结语

初中数学后进生的转化是学校提高整体教学质量的关键,所以需要教师给予后进生关心与指导,通过不懈努力,使数学后进生得到转化,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刘 波.浅析形成初中数学后进生的原因及其转化技巧[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1(7):103.

[2]易大奎.浅析农村学校初中数学后进生的转化[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21) :46.

[3]杨月华.初探初中数学后进生的转化策略[J].科海故事博览·科教创新,2013(5):393.

作者:唐素凤

后进生转化初中数学论文 篇2:

初中数学后进生转化策略

【摘要】对于初中不少后进生来说,数学是一门让人头痛、枯燥无比的课程,学不懂,进而不想学,不想学反过来就更加学不懂,进入了一个恶性循环。本文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提出行之有效的策略,让后进生慢慢爱上数学课堂。

【关键词】数学 后进生 小分队 兴趣

对于初中不少后进生来说,数学就是一门让人头痛,讨厌,枯燥无比的学科。学不懂,不想学,进而越学越差,以至于陷入没有自信,压力重重的阴影中。《新课标》中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总目标:通过义务教育数学学习,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以及基本数学思想方法和必需的应用技能。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在充分理解新课标的基础上,结合多年的数学课堂教学成功经验,提炼出转变后进生惧怕数学学科的“灵丹妙药”,让后进生主动接近数学,慢慢爱上数学。

一、从现实生活出发,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枯燥”是大部分不爱学数学的学生对该学科的评价,其实数学和日常生活是紧密联系的,生活中无处不见数学身影的存在。例如各种数学图形都是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来的,所以在介绍图形的时候可以先从大家日常生活中常见,最好是常用的物体来引入。还有“事件发生的概率”,“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函数问题”等等都可以从日常生活所见所闻中引入,甚至可以对号入座。这样学生就会觉得数学就在他们身边,而不是遥远的、枯燥无味的、只会让人反复做题的,无形中就拉近了学生和数学的距离。然后慢慢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与学情引入本节课的重难点,做到循序渐进,让学生不排斥课堂,主动跟着老师走进数学新课堂。当学生感受到数学在他们生活中无处不在时,自然而然的激起对数学的关注,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锻炼脑力劳动

对于数学后进生来说,他们的数学思维转动会相对慢一些,所以教师们应该给予足够的时间让他们思考,只有充分锻炼了他们的脑力,才能水到渠成的提升学习效率。可是有些老师却忽略了后进生的心理特征(慢一拍的接受和理解能力),一味地追求一节课需要完成的教学内容,特别是在公开课上,因为如果一节公开课教师没有讲完本节课的内容,那么评课阶段就会提示该老师没有讲授完成应有的教学内容,是低效的课堂。殊不知完成教学内容一定要以学生为本,建立在学生能够完全接受和理解运用的基础上。当教师一开始就以学生为本,给学生充分时间思考问题接受新知识点,才能有后来的高效课堂。

三、建立互助小分队,营造融洽的学习气氛

学习环境是影响学习效率的重要因素,当你处在人人都在学习、热爱学习的环境中时,你就会不知不觉地去努力学习。有一年接了初一两个班,其中一个班是全片区十九个班级中数学平均分排名倒数第一,另一个班是倒数第二。这群学生大多数对数学课堂厌恶至极,非常不待见数学学习。第一次布置数学作业,只有三分之一的同学交作业,其余的同学连抄写都觉得费劲。老师问他们为什么不交作业,异口同声的回答“不会做”,回答得很真诚,他们确实不会做,不知道从何下手。怎么办呢?老师仅靠课堂上的四十五分钟怎么能帮到每个同学呢?冥思苦想几天后,决定建立一个数学小分队,三个人一组,组长是数学成绩不错的同学,另两个组员是数学后进生。每天组长有义务帮助后进生解决疑难问题,也有权利监管后进生的学习,同时每天组长需评价两个后进生的学习情况并对其进步给于表扬。每周教师用一节课通过习题和平时表现来评价各个小组的学习状况,同时表彰前三名小组。一个月后,产生了神奇的化学反应,两个班的数学作业基本能交齐了,虽然仍有少部分学生还是不能独立完成需要组长的帮助,但是相对以前来说,他们已经愿意去独立思考数学问题了。两个月后,发现他们的数学考试成绩有了很大起色,不仅后进生有进步,连组长们也都有提高。在第一个学期的期末考试中,两个班的数学成绩都有很大提高,由全片区十九个班数学平均分倒数第一第二跃步到第五第六名了。学生们也由刚开始的讨厌数学转化成喜欢数学,每堂数学课都投身于数学的海洋中积极思考,课后经常能看到他们围成一团讨论数学问题,时不时还为解题方法争个脸红耳赤。小分队战略非常成功,第二学期继续采用,其中有六名后进生可以不需要帮助,成为组长角色主动去帮助别人。到了第二学期的期末考試统计,让人意想不到是,这两个班的数学平均分是全片区的第一和第二名,县数学教研室通报表扬,学生们是欢呼雀跃,激动不已。小分队创造了良好的数学学习氛围,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小分队更加高效的运转,同时小分队互助学习策略的成功,学生们主动渗透到了其他学科。

四、尊重学生的劳动成果,及时恰当的评价

不管是在课堂上还是在课外的习题中,教师都应该尊重学生的劳动成果,及时恰当地做出评价。有些教师对待学生课堂上的回答,不做任何评价或者简简单单地说声“好”,“可以了”,“错了”等等,这些评价都是粗放型的,忽略学生心理感受的评价。应该首先鼓励学生回答问题的勇气,其次对学生回答问题的正误做出准确的分析和评价,语言要带有激励性。课外习题要及时严格评价,不能拖延,因为学生很渴望教师的评价,他们在等待他们的收获。

如果能够多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特别对待后进生群体,多理解他们,并运用一些合适的教学策略,相信所谓的“后进生”会转化成热爱数学,热爱思考,热爱学习的优等生。

作者:汪青

后进生转化初中数学论文 篇3:

试述农村初中数学后进生转化

所谓后进生是指初中阶段智力发展正常而达到数学课程标准的“合格”要求还存在一定程度困难、学习成绩低下、学习后进的学生。在目前的农村初中,这类学生所占的比例很大。那么,如何转化这些后进生呢?

学生知识的获得,技能的掌握,智力的发展,兴趣、毅力、独立性格的培养,都离不开教师的启发诱导,离不开教师对学生学习活动的调控与强化。因此教师在后进生的转化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由于农村教育的特殊性,转化的重任就落到了教师的肩上,因此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一、自主探究与启发式讲授有机结合

教育实践证明,教师启发性讲授,学生有意义接受学习,是我国传统教学的精彩之处,它在学生获得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师启发性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方式应该是并存的。对于一些定义、概念等已经定论的知识,就无需进行自主探究学习,这只会浪费了后进生的课堂时间;而教材中大量的 “ 想一想 ” “ 研究性课题 ” “ 阅读材料 ” “ 实习作业 ” 等都是很好的适合后进生自主探究的学习素材。

二、适当开展合作学习

(一)对于一些未定论需要继续探索的问题,有一定探究和讨论价值的问题、后进生容易出错的问题,应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如学生练习过程中有一判断题 “( -3x )2 =6x2” ,班上有的学生都认为是对的,这时教师应组织学生的合作学习、小组讨论,让学生深刻理解这些容易出错的问题。

(二)小组合作学习建立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在合作学习之前要让学生先独立思考问题,每个学生有了初步想法后再进行探究、交流,共同解决问题。这样做给不爱动脑思考的后进生提供了进步的机会,对提高这部分人的学习是有帮助的。

(三)在合作学习中后进生既要学会倾听又要学会分享。倾听就是倾听别人的见解,要听懂别人说的重点、难点以及解题的方法与思路,听的时候还要分析他的方法和思路与自己的是否一致,从而改进、吸收。当别人的见解和我不一样的时候,我就反思他的方法是否正确,当他的方法比我还要好的时候,我就吸收过来为我所用,这就分享了别人的思维方法和学习成果。

(四)教师要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活动进行及时调控。在学生合作学习期间教师要在组间巡视,针对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及时引导,帮助学生提高合作技巧,并注意观察学生学习和人际关系等各方面的表现,做到心中有数。要让后进生多思考、发言,保证他们达到基本要求,要加强对每个小组进行及时调控,尤其关注困难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让他们多一些发言的机会。

三、数学与生活适当联系

怎样的教学才能数学与生活相联系?笔者认为要注意如下几点:一是用生活情景 “ 包装 ” 数学。二是把数学 “ 蕴藏 ” 在生活的游戏中。三是学会用数学的 “ 眼光 ” 看生活中的现象。四是教学内容力求生活化。五是数学应用生活化。

四、算法适度多样化

算法多样化的涵义,包括了计算方法和解题策略的多样性。提倡和鼓励算法多样化,是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理念之一。由于学生积累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客观存在着差异,在思考问题的角度上是有区别的,所以出现多样的计算方法和解题策略是必然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算法多样化。

在算法多样化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下面几点:一是算法不是越多越好,多了后进生接受不了,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有时连一种方法都不能完全掌握;二是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交流、评价、体验,在感知不同方法中,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三是老师要点评,中肯地给出最好的算法,因为大多数学生会认为自己的就是最好的,而排斥事实上较好的算法。

五、教学评价个性化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恰当与否,是学生情绪的晴雨表。如果学生的做法能得到老师及时而中肯的评价,学生就会感到自己被赏识、重视,就会愉快、积极,增强自信心。即使他们做错了,也不要全盘否定,更不能讽刺、挖苦,而要就事论事,帮助他们分析错误的原因,鼓励他们想办法战胜困难。在衡量他们的进步时,要因人而异,捕捉其闪光点,及时表扬和鼓励。如这次考试比上次多了几分,就要表扬,使其认识到有努力就有进步,同时再给他们提出新的要求,使他们在看到光明和希望的同时,也感受到压力。在课堂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况:有位同学回答出问题,教师就 “ 某某同学回答正确(很棒),让我们掌声鼓励一下 ” 这样的评价性语言,有些学生在没有弄明白问题的情况下,也是茫然随声附和。这样的讨论几乎是流于形式,绝大多数学生并没有真正参与进去,热闹了课堂气氛,冷却了学生思维。对后进生的评价可以多一些鼓励性语言。如 “ 你的解法独特,能否把你的思考方法告诉大家 ?”“ 你的想法很好 ” ! “ 再考虑一下,还有更好的思路吗? ”等等。

教学实践表明,教师体现个性差异,客观地评价学生,有利于 “ 后进生 ” 心理的健康发展,实现 “ 后进生 ” 的转化。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评价过程初中会正确对待自我,学会欣赏别人,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责任编辑 楚云鹏)

作者:戴宏珍

上一篇:提问技巧之初中政治论文下一篇:生态学意义发展分析论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