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教授会开展综述论文

2022-04-15

2020年9月18日至19日,中国会计学会第十九届全国会计信息化学术年会在武汉顺利举办。财政部会计司和中国会计学会有关领导、会计信息化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刘勤教授、湖北省财政厅刘仁樵总会计师、华中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查道林教授出席会议并致辞。华中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书记聂耀华、院长涂正革教授受邀出席本次会议。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会计教授会开展综述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会计教授会开展综述论文 篇1:

试论管理会计的对象

摘要:文章通过对我国各学者关于管理会计对象的观点进行综述,从会计学和管理学的视角进行分析,认为应从广义管理会计的角度去理解管理会计的对象与财务会计的对象之间的关系。同时,提出管理会计的对象所应具备的特征,进而分析得出管理会计的对象是资金运动及其所体现的经济关系。

关键词:管理会计 对象 特征

于西方国家一直都把管理会计当作一种应用技术,因此目前西方所有涉及管理会计的书籍几乎都没有提及管理会计对象的问题。然而我国学者普遍认为,作为一门独立发展的学科,都应具备归属于它自身的工作对象和研究对象。这不仅有助于划分管理会计工作与非管理会计工作的边界,更为研究管理会计的理论、方法提供前提条件。

一、国内学者对管理会计对象的观点

针对管理会计的对象问题,国内学术界进行了广泛而深刻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一)现金流量论

现金流量论认为现代管理会计的对象应是现金的流量。由于现金的流入和流出在数量上和时间上存在差别,因此在考虑时间价值的前提下,在现金流动这个动态过程中,可以把现金流量在数量上进行比较,从而将企业生产经营中的资金、成本、利润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和分析,并为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生产效率和效益提供重要依据。

(二)价值差量论

在现代管理会计中,各种价值差量经过一系列的加工、处理和转换,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综合反映企业的盈利水平。可以说,价值差量是企业利润的具体表现形式,它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因此,管理会计的对象应该是价值差量。

(三)价值运动论

王正德(1981)、陈美华(1990)等认为管理会计的对象并不超出作为会计学整体对象的范围,管理会计仍然是以价值运动为对象的。而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在于它们各自提供信息的对象、性质和方法不同,在于它们研究问题的侧重不同。因此,价值运动应作为管理会计的对象。

(四)资金运动论

资金运动作为价值运动的具体表现形式,其可以更加全面、科学地描述管理会计的对象。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实质上是价值和使用价值的不断增值过程,而货币是价值量的表现形式,故在商品经济社会,必须同时运用实物的形式和商品的价值形式即货币形式来确保生产经营活动的每个环节都顺利开展。在货币转化为资金的同时,资金运动便成了价值运动的表现形式。因此,资金运动作为管理会计的对象显得更为合理。

(五)以获取最大利润而使企业资金运动的方向、数量、时间三者实现最优的组合

管理会计并不对资金运动的整个过程进行剖析,而仅是针对特定的方向,如经营决策、成本管理、责任中心等;特定的数量,如在资金的投入与收回比例上,力求使资金流入最多而流出最少;特定的时间,如因为等额资金在不同的时间点具有不同的价值,所以要考虑时间价值等因素。因此,管理会计的对象应表述为以获取最大利润而使企業资金运动的方向、数量、时间三者实现最优的组合。

(六)能反映和控制的经济活动及其发出的信息

李天民(1992)、田菁(2009)等认为现代管理会计的对象是能反映和控制的经济活动及其发出的信息。对于管理会计的对象是什么的问题?应从系统论的角度来剖析,现代会计是现代化经济管理大系统的分系统,而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是从属于现代会计分系统的两个子系统。因此,分系统、子系统与大系统的对象在整体上应是基本保持一致。同时,会计直接面对的是经济活动状态和特征综合反映的信息,即综合的经济信息,而不是经济活动本身。因此,从系统论、信息论的视角来分析,管理会计的对象是能反映和控制的经济活动及其发出的信息。

(七)价值增值论

孙茂竹认为管理会计的对象是价值增值。在商品经济社会,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主要包括两个过程:一是使用价值的生产和交换过程;另一是价值形成和价值增值过程。管理会计通过对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价值形成和价值增值过程进行分析和处理,从而优化使用价值的生产和交换过程,并针对有关信息提供决策支持,以实现价值增值最大化。因此,价值增值是管理会计的对象。

(八)管理成本论

成本管理作为管理会计的核心内容,使得成本-效益分析法贯穿于管理会计工作的始终,因此对企业各项活动的过程和结果进行成本-效益分析将成为管理会计工作的重中之重。而如果把经营管理层面的成本分析叫做管理成本,那么管理会计的对象便是管理成本。同时,管理成本的内容可分为以下三类:决策成本、控制成本和责任成本。

由上可见,尽管国内会计学界对管理会计的对象问题有不同的看法,但可以集中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认为管理会计的对象是生产经营活动的价值运动或资金运动。其实,以上两种观点所说的管理会计对象意义等同,只不过表现形式不同而已。资金是货币的表现形式,而以资金为载体的运动即是价值运动,亦可称为资金运动。对于“资金运动在方向、数量和时间三者基础上实现最优组合”及“能反映和控制的经济活动及其发出的信息”,则属于资金运动规划和控制的具体表现形式,而非管理会计对象的本质。其次,认为管理会计的对象是管理会计运用的技术或手段而产生的结果,如现金流量论、价值差量论、成本管理论等。

但是笔者认为,对于现金流量论,现金流量不能代表全部的经济活动,现金流量仅能反映资本的收支状况,对于其他经济活动的内容却不能真正体现,因此不能完全满足内部管理的需要。对于价值差量论,虽然“差量分析”作为一种基本的分析方法贯穿始终,但是随着战略管理会计的出现,平衡计分卡等方法却并未体现此种方法的运用,因此,差量分析只是管理会计多种技术方法中的一种。同时,我们应该认识到是对象决定方法,而不是方法倒推对象,现象是本质的表现,但现象并不等于本质。作为管理会计的对象应该是客观存在的,而不是通过某种方法比较的结果,因为比较的过程已存在主观的判断。最后,对于成本管理论,管理会计的主要对象或许是对成本的管理,但是不只是对成本的管理,比如对劳动者的经济行为分析、对顾客的偏好动机的分析等都不涉及成本的问题,但却也是管理会计需要研究的问题。因此,以上几种观点,对于管理会计对象的问题考虑的不够全面。

二、管理会计的对象究竟是什么?

管理会计是会计学和管理学相结合的产物,因此,笔者认为,应该从会计学和管理学两方面来考虑管理会计的对象问题,而管理会计的对象应该是两者的结合。从会计学角度来说,会计的对象是资金运动。正如余绪缨教授所说:“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是同源分流的。”因此,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分流是经济发展新常态和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的客观需要。而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分化并不是因为对象不同而相互分离,只是侧重点不同。

运动的基本形式是时间和空间。对于资金运动的过程,在时间方面上,是由过去、现在和将来的资金运动所形成的一系列持续不断的资金流循环。从空间方面来看,则可分为企业及其所属的各分支机构、子公司等多层次运动。因此,在时间上,财务会计更加侧重于过去一个会计期间的资金的运动状况,而管理会计则侧重于对现在和未来的资金运动状况的处理。在空间上,财务会计侧重于经济主体全面、系统、连续、综合的资金循环与资金收支,而管理会计侧重于各级责任单位部分的、非连续的、特定的资金运动状况及其信息。由此可以看出,对于资金运动而言,财务会计体现出反映和监督的职能,而管理会计则体现出计划、决策、控制和考核的职能。而两者的对象是相互联系,各有侧重,但却辩证统一。

从管理学的角度来说,管理学主要研究的是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的基本规律。而随着经济环境的不断发展,战略管理会计、人力资源管理会计、环境管理会计、社会责任管理会计等应运而生,作为主要为内部经营管理服务的管理会计,除了要考虑资金运动的信息,还应该考虑企业战略、人力资源信息、顾客需求信息、环境保护、社会责任等诸多因素。如此,才能更好地为企业提供内部经营管理所需的信息。所以笔者认为,应该从广义管理会计的角度去考虑管理会计的对象问题。从系统论的角度,笔者认为管理会计的对象,与会计和管理的对象应该有下图的关系:

同时,管理会计的对象,应该具有如下特征:(1)管理会计的对象应该反映管理会计的本质。因此,如果说管理会计的本质是价值增值,那么管理会计的对象也应该是为价值增值服务的。同时,管理会计的对象也应该满足管理会计计划、决策、控制、考核等职能的需要。即能回答管理会计“是什么”和“干什么”的问题。(2)管理会计的对象应该具有客观性。管理会计对象应不受任何主观因素的影响,独立于管理会计行为之外,不依管理会计行为而存在。(3)管理会计的对象应具有概括性。管理会计对象应是管理会计作用客体所涉及范围的抽象、概括和总结,而不是其具体内容的简单罗列或归集,应当简洁、概括,而不冗长、零散。(4)管理会计的对象所涉及的范围能根据其服务对象的需要而灵活变动。管理会计有时仅是对某个责任单位部分的、非连续的或特定的信息进行处理,因此,管理会计的对象所包含的范围应该是所有的特殊的管理会计对象的集合,从而适应这种灵活多变的特点。

由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管理会计的对象不仅涉及了会计对象的资金运动,更结合了一些与计划、决策、控制和考核有关的非资金运动。由于会计的主要特征是货币计量,资金运动是价值运动的货币表现形式,因此从发展变化的动态角度来说,管理会计的对象更多是以面向未来的、以风险为导向的资金运动。而管理反映的是一种生产关系,由于管理会计对象的客观性,使得管理会计对象本身不能被贴上“有益于计划、决策、控制及考核等”这一具有主观判断特征的标签限定。由此,管理会计的对象应是资金运动及其所体现的经济关系。

参考文献:

[1]李天民.管理會计研究[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1994.

[2]余绪缨.现代管理会计中几个基本理论问题的探索[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04):11-20.

[3]侯本领.也谈现代管理会计的对象——与青光源同志商榷[J].会计研究,1986,(06):41-42.

[4]青光源.试论现代管理会计的对象[J].会计研究,1986,(03):19-20.

[5]王正德,宋建文.价值差量不能作为管理会计的对象[J].会计研究,1987,(02):41-42.

[6]陈美华.关于管理会计对象的思考[J].广西会计,1990,(12):17-18.

[7]王曾清,楼胜亚.浅论管理会计的对象[J].财会月刊,1999,(11):12-13.

[8]吴健敏,项有志,林钟高.也谈管理会计对象[J].会计研究,1988,(02):26-29.

[9]李天民.管理会计基本理论问题的探讨[J].会计研究,1992,(01):12-16.

[10]田菁.管理会计基本理论问题探讨[J].金融经济,2009,(14):176-177.

[11]孙茂竹.管理会计的理论思考与框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12]宁兴建.浅议适合中国国情的管理会计的对象[J].广西会计,1991,(05):21-23.

[13]余绪缨.管理特性的转变历程与知识经济条件下管理会计的人文化趋向[J].财会通讯,2001,(10):3-7.

作者:宋勇琪 王凤洲

会计教授会开展综述论文 篇2:

中国会计学会第十九届全国会计信息化学术年会在武汉召开

2020年9月18日至19日,中国会计学会第十九届全国会计信息化学术年会在武汉顺利举办。财政部会计司和中国会计学会有关领导、会计信息化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刘勤教授、湖北省财政厅刘仁樵总会计师、华中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查道林教授出席会议并致辞。华中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书记聂耀华、院长涂正革教授受邀出席本次会议。来自全国知名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会计系教师和来自世界500强企业、独角兽企业、杂志社及媒体的80余名专家学者出席线下会议,全国120多位高校学者、实务界专家和论文作者通过腾讯会议参与线上会议,线上直播平台高峰观看人数达到25000余人。此次年会由中国会计学会会计信息化专业委员会主办,华中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承办。湖北省财务共享服务学会、金蝶软件(中国)有限公司、新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元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协办。25家国内主流媒体、专业期刊和直播平台提供支持。大会以“智能财务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研讨智能财务创新和应用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问题。

2020年9月12日14:00,会计信息化专业委员会召开了第十九届会计信息化学术年会的预备会议,会议由主任委员刘勤教授主持,参加预备会议的有会计信息化专业委员会委员、本届年会承办方代表、下届年会承办方代表和部分特邀嘉宾。在预备会上,刘勤教授向参会委员做“专业委员会2019-2020年度工作报告”,他从社会活动、教研成果、年会筹备三个方面介绍了过去一年中专业委员会的工作情况和所获成绩。同时本届年会承办方华中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李闻一教授对会议筹备情况进行了汇报。此外,预备会还审议了本届年会议程,听取了本届年会论文评审情况汇报,确定了第二十届年会的承办方为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讨论了专业委员会2020-2021年度工作计划。

2020年9月18日上午8:30,中国会计学会第十九届全国会计信息化学术年会开幕式在华中师范大学南湖综合楼10127会议室及云端隆重举行。大会开幕式由华中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院长涂正革教授主持。

首先華中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查道林教授致欢迎辞。然后,湖北省财政厅总会计师刘仁樵线上致辞。随后,会计信息化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刘勤教授线上致辞,并向与会者报告了专业委员会一年来的工作,包括参与Inline XBRL等国家标准的起草工作、组织部分委员撰写了“抗疫中会计信息化洞见”的系列文章、走进企业、参与社会活动和专业委员会教研成果等。刘勤教授重点探讨了会计信息化的新发展,特别强调了以“大智移云物区”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在深刻影响着会计职业和会计事业的发展,提出专业委员会应为中国的会计信息化发展贡献力量。

开幕式后,大会主题报告、分论坛学术报告以及圆桌论坛依次在南湖综合楼以及云端会议举行。

第一次大会主题报告于18日上午进行,本次大会主题报告由会计信息化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合肥工业大学朱卫东教授主持。

首先,美国会计学会原会计信息系统分会主席、阿肯色大学山姆·沃尔顿商学院会计特聘教授Vern Richardson进行线上主题报告,报告的题目为《数据、数据分析和会计的广阔新世界》。Vern Richardson教授从会计正在经历的改变、如何培养会计专业人员、数据分析和会计研究三大方面展开报告。他提到在技术革新为会计行业带来改变与融合、数字化变革给会计专业人员带来就业冲击的背景下,改变培养会计人才的方法、建立数据分析思维及诊断性分析、将机器学习等新技术应用于会计领域中,为企业创造价值十分重要。

随后,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杨周南教授通过线上进行题为《基于会计管理活动论的智能会计研究》的主题报告。杨教授提到当今社会进入数字化和智能化的时代,数字化和智能化改变了传统商业模式、价值创造模式和经济组织模式,也对会计变革提出新的需求,为会计管理活动注入新的要素和活力。会计管理活动论经过40年的发展和应用,已经构成完备思想体系。智能会计则以会计管理活动论思想体系为理论基础,基于智能化环境而产生。在智能化技术的推动下,智能会计强化会计职能的执行,扩展会计边界,重新定义会计内涵,同时推动着信息技术和会计的融合,推动着传统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融合,更推动着业务、财务、宏观经济活动的融合。

之后,由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王立彦教授进行主题报告,报告的主题是《共享服务与管理会计报告的信息功效》。王教授通过介绍审计与监管短板引出管理会计的重要性。现有中外管理会计教科书基本架构几乎一贯制,较少涉及信息技术引致的组织变革。共享服务作为数字化技术与财务转型之间的中介,在企业组织体系中表现为共享服务中心。通过共享服务与管理会计,提供服务于价值管理的信息产品,如财务报表和管理报表等,能更有效地推动业财融合,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

接下来,平安国际智慧城市科技公司财政事业部总经理温勇进行关于《智慧财政 助力政府数字化转型》的主题报告。温经理介绍了平安集团金融与科技业务情况,并讲述平安集团财务数字化转型实践,构建企业智慧财务工程,实现智慧财务一体化平台建设。平安集团从优政、兴业、惠民三大方面针对国家、实体、大众提供智慧财务服务,将企业财务管理理念应用于智慧财政,利用大数据、AI、区块链等技术打造智慧财政、智慧国资和智慧决策平台,提升财政资源配置效率与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区域经济稳定及发展。

第二次大会主题报告于18日下午进行。本次大会主题报告由会计信息化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华东理工大学胡仁昱教授主持。

首先,金蝶中国大企业事业部副总经理张鄂豫进行线上主题报告,报告主题为《共享的数字创新与技术应用》。她从一个方向、两个保障、三个原则、四个行动等方面来诠释企业数字化转型方法,助力重构数字战斗力。她表示在业务与技术驱动方面,创造价值是财务管理的终极目标,平台赋能是云服务化平台的核心能力,并强调持续迭代也会让业务与财务更加敏捷、快速。

随后,新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助理刘锦进行《数智化时代下的会计人才培养》的主题报告。他介绍了新道科技的发展现状与成果。如今数字经济正点燃中国经济新动能,与此同时数智化人才成为中国产业迫切现实刚需,数智化专业升级需要携手产业来支撑课程开展、确保技术领先和场景有效。他着重介绍了新道数智化培养理念,即“数智、商业、环境”,与高校合作的教改科研模式和学科交叉模式等落地实践,以及云化应用、全面财务共享、业财深度融合等方面的财务数智化应用全景。紧接着,刘锦用选准专业、组建团队、构建体系、选择伙伴、长期共建等五大步骤说明财务数智化人才培养路径。

最后,中央财经大学卢闯教授以《新技术驱动的管理会计信息化实践教学》为题进行线上主题报告。卢闯教授从会计电算化、ERP系统、财务共享、人工智能等方面来诠释信息技术发展对会计的影响,并详细介绍了财务共享服务的发展、更智能的共享系统以及财务共享实验教学系统。

9月18日下午,分论坛学术报告顺利举行,分“智能财务与财务共享”、“新技术与财务创新”、“会计信息化与政府会计”、“财务与企业高质量发展”、“审计转型与人才培养创新”5个分论坛进行“线上线下融合”方式的交流。

“智能财务与财务共享”分论坛的主持人由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王海林教授和福州大学潘琰教授担任。论文作者汇报并邀请专家点评了《中国政府财务共享研究》《数字化背景下的财务共享中心质量管理研究——以HX财务共享中心为例》《上市公司为什么实施财务共享》《财务共享模式下企业资金管理优化对策》《智能财务建设之智能稽核设计》,共计5篇论文。

“新技术与财务创新”分论坛的主持人由北京理工大学陈宋生教授和温州商学院孙玉甫教授担任。论文作者汇报并邀请专家点评了《数字经济下分布式账本(区块链)与会计理论的逻辑关系研究》《基于机器学习岭回归算法的项目成本预测研究——基于A风景园林规划研究院》《人工智能环境下财务舞弊风险及防控探索》《基于RPA的主营业务收入审计实质性程序软件机器人——以A会计师事务所为例》《数字经济时代智能财务创新实践研究——以某省属企业A集团为例》,共计5篇论文。

“会计信息化与政府会计”分论坛的主持人由上海杉达学院袁树民教授、安徽工业大学汪家常教授和《会计之友》笑雪总编担任。论文作者汇报并邀请专家点评了《基于REA的价值网会计信息系统构建研究》《区块链技术与会计融合的可能性、落脚点及需解决的问题》《企业财务知识图谱的构建与应用研究》《新时代下的政府部门预算绩效信息化建设—建立部门特色的“智慧绩效云”》《新政府会计制度及信息化建设视角下高校基建财务信息管理的研究—以广西某高校为例》,共计5篇论文。

“财务与企业高质量发展 ”分论坛的主持人由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的张明明教授和浙江工商大学的许永斌教授担任。论文作者汇报并邀请专家点评了《大数据智能财务分析与决策模型构建研究: 基于需求调研与实践应用》《基于阿米巴管理模式的企业内部控制动态演变与实现路径研究——以 X 公司为案例》《代理成本视角下资本结构、社会责任与企业创新绩效》《债务融资与企业创新:基于担保物权制度改革的实证检验》《A热电企业智能财务建设的实践、挑战与应对》,共计5篇论文。

“审计转型与人才培养创新”分论坛的主持人由哈尔滨工业大学艾文国教授和武汉大学欧阳电平教授担任。论文作者汇报并邀请专家点评了《财务报表的智能审计研究——以D会计师事务所为例》《信息技术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中的应用研究——以J县自然资源资产审计为例》《可视化分析技术在林业资源资产审计中的应用——以A地林业资源资产审计为例》《智能财务背景下的审计:文献综述与研究展望》《大数据在审计中的应用——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财务报告舞弊识别研究》,共计5篇论文。

五个分论坛独立开展研讨,每个报告人就自己撰写的论文进行简要汇报和观点说明,评论人进行精彩点评,线上线下与会代表认真聆听并不时向报告人提问,论坛现场气氛热烈,不时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第三次大会主题报告于19日上午举行。本次报告会由会计信息化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元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韩向东主持。

首先,新加坡国立大学柯滨教授进行线上主题报告,报告主题为《智能财务时代的产学研合作》。柯教授介紹了在智能机器崛起、制造业数字化、政府数据开放的背景下,智能财务时代企业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随着商业模式对个性化产品和服务要求提升,企业对即时创新的需求增加,智能管理兴起,数据、算法、算力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大数据专家稀缺。基于企业复合型人才缺乏、研发力量不足,大学教学与研究同样面临内容、模式、技能上的转变需求。智能财务时代产学研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将大学教学研究的理论与算法和企业数据相结合,是智能财务时代产学研合作的新机遇。

随后,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罗玫副教授进行《区块链与会计披露》的线上主题报告。罗教授介绍了区块链的应用,区块链作为分布式共享账本和数据库,具有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全程留痕、可以追溯、集体维护、公开透明等特点。其中,私链可用于会计信息系统技术升级,联盟链能使审计流程更加方便,并可服务于会计信息披露平台。

之后,中兴新云总裁陈虎以《财务的自动化、智能化、数字化》为题进行线上主题报告。他从集成一体化、API化、财务机器人三方面介绍了财务自动化。财务智能化则是计算机视觉、人机交互、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等人工智能技术在财务领域的具体应用,智能化有效提升了财务信息采集和数据加工处理的能力。随着财务的关注点从记账凭证和科目,转变为算法、规则,将内外部数据互联、建立财务与业务的广泛连接、实现数字化赋能是未来财务数字化的趋势。

接下来,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副教授刘梅玲以《基于区块链的增值税电子发票系统构建研究》为题进行主题报告。刘教授基于增值税征管的全流程视角,在系统分析我国增值税发票管理存在问题和论证区块链技术应用可行性的基础上,对全国区块链电子发票系统进行构建并提出改革建议,为该系统的进一步研究和未来开发提供借鉴参考。

最后,湖北省财务共享服务学会秘书长周奇兵以《财务共享体验与创新中心的搭建》为题进行主题报告。他介绍了财务共享服务体验中心与普通实验室的区别、财务共享服务体验中心的组织架构、岗位设置、知识体系,阐述了在财务共享服务体验中心可以进行业财税融、全程可视化、电子发票平台的创新实践,并从业务痛点、客户收益、实施方案、业务结算量等方面展示了集团公司案例。

大会圆桌讨论环节于19日上午进行。本次圆桌讨论以“智能财务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展开,由会计信息化专业委员会委员、华中师范大学李闻一教授主持。

首先,厦门大学陈亚盛教授参与讨论发言。他指出人工智能参与到管理活动中会带来一系列冲突,后人工智能时代人与人工智能的协调高效发展仍然需要探索。随后,东南大学陈志斌教授进行讨论发言。通过信息技术的途径,政府可以更加详细明确地掌握企业的经营信息,以便制定更加精准的帮扶政策,包括后续相关的监管等工作均可得到智能化追踪,为实现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基础。接下来,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周立云局长从正反两个方面谈到了智慧会计带来的影响。他指出:工作流程化、制度表单化、数据与资料规范化是智能化财务产生的前提;智能财务对做好高效内控、人员考核等具有重要意义;信息化、数字化可以更好地实现持续化审计。最后,康明斯东北亚共享财务总监徐庆东表示会计传统的两大职能监督和反映,在新形势下已经不能满足新的需要,业财融合点需要提前;通过共享服务平台掌握数据,了解业务结果,预测未来趋势,采取“从数据中来,到数据中去”的逻辑,不断为决策者分析和挖掘有价值信息。

接下来,参会人员就“如何培养智能财务人才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话题进行了讨论。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周立云局长以中石化为例,强调企业需要具有扎实会计功底和数据分析能力的人才,数据分析师成为青睐。东南大学陈志斌教授指出培養人才需要注重经济活动要素之间逻辑关系的把握,以及数据加工、分析、应用能力的培养。康明斯东北亚共享财务总监徐庆东认为具有创新意识、全球视野、扎实财务功底和对新技术敏感的跨界会计人才,一定深受企业欢迎。厦门大学陈亚盛教授结合其研究生培养的实践,提出了解客户需求、识别算法分类、选择技术工具、进行数据挖掘的创新型人才培养逻辑,获得企业认同。

9月19日上午11:30,中国会计学会第十九届全国会计信息化学术年会闭幕式在华中师范大学南湖综合楼10127会议室及云端隆重举行。闭幕式由会计信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师范大学吴沁红副教授主持。吴沁红副教授宣布了年会的四篇优秀论文《基于区块链的增值税电子发票系统构建研究》《数字化背景下的财务共享中心质量管理研究——以HX财务共享中心为例》《数字经济时代智能财务创新实践研究——以某省属企业A集团为例》《大数据在审计中的应用——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财务报告舞弊识别研究》。

本届承办方和下届承办方进行会徽和会标交接,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院长马铁驹教授代表下届承办方线上发言。会计信息化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刘勤教授进行会议总结,充分肯定了华中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在疫情防控背景下成功举办会计信息化学术年会的努力,并提出了疫情冲击对会计信息化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

至此,中国会计学会第十九届全国会计信息化学术年会(2020)圆满落幕。

(撰稿:李闻一、范文林,摄影:华中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会计教授会开展综述论文 篇3:

关于人力资源会计信息化的思考

[摘 要] 本文从人力资源会计的研究现状出发,提出了“人力资源会计信息化”的新概念,并指出了关于人力资源会计信息化的研究展望及其发展的局限性,得出“在目前人力资源会计无统一实施准则的情况下,企业依然可以发展和实施人力资源会计信息化,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服务”这一结论。

[关键词] 人力资源;人力资源会计;人力资源会计信息化

1 问题的提出

1. 1人力资源会计的发展

人力资源会计产生于美国。美国会计学家埃里克·G·弗兰霍尔茨(Eric G. Flamholts)在他的《人力资源会计》(1985年第二版)一书中将人力资源会计的发展过程分为5个阶段,即:

(1)基本概念产生阶段(1960-1966年);

(2)人力资源成本和价值计量模型的学术研究阶段

(1966-1971年);

(3)人力资源会计迅速发展阶段(1971-1976年);

(4)理论与实务界对人力资源会计兴趣下降的阶段

(1976-1980年);

(5)人力资源会计恢复活力阶段(1980年至今)。

在我国,人力资源会计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1980年,上海《文汇报》发表了著名会计学家潘序伦的文章,提出我国应重视开展人才会计的研究,既要计量人才成本,也要注重效益,率先在国内提出人力资源研究的问题。随后一段时间里,会计学界陆续发表了多篇关于人力资源会计的文章,就人力资源会计的一些理论和方法问题进行了广泛的研究。1986年,我国出版了陈仁栋翻译的弗兰霍尔茨所著的《人力资源会计》,从而在国内首先系统地介绍了人力资源会计的内容。其后,报刊上发表了许多介绍人力资源会计的理论文章。进入20世纪90年代,人力资源会计从介绍转为研究为主。在这段时期,先后出版了不少研究人力资源会计的专著,国内刊物上发表的有关人力资源会计的论文也层出不穷,内容涉及人力资源会计的理论体系、会计假设、会计模式、核算方法、信息披露、应用发展、制度设计、理论创新及问题探讨等许多方面,促进了我国人力资源会计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的进一步深入开展。

1. 2研究综述

综观国内外对人力资源会计的研究成果,可以把对人力资源会计的研究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人力资源会计的概念和本质

人力资源会计被美国著名的人力资源会计学家弗兰霍尔茨定义为“把人的成本和价值作为组织的资源而进行的计量和报告的活动”。厦门大学会计系陈仁栋教授认为,人力资源会计就是把人的成本和价值作为组织的资源进行计量和报告。这种定义把人力资源会计局限于组织内部。随后出现的定义也都和前两人的说法基本相似。

(2)人力资源会计核算的主要内容

多数学者认为人力资源会计的内容由人力资源成本会计(包括取得人力资源成本、维持人力资源成本、开发人力资源成本和重置人力资源成本)和人力资源价值会计(包括个人价值、群体价值和整体价值)组成。随着人力资源会计研究的发展,有学者在此基础上发展了新的模式——劳动者权益会计。

(3)人力资源会计的对象

人力资源会计核算和控制的对象是人力资源,这是大家所认同的,讨论的焦点在于对人力资源涵盖的范围有不同的看法。多数学者认为是企业内部人力资源,也有一小部分人认为还应包括外部人力资源,否则人力资源会计提供的信息是不全面的。

(4)人力资源会计的目标

早期对人力资源会计目标的研究局限于企业内部管理,认为人力资源会计完全服务于企业内部,与外部投资者、债权人无关。有人不同意这种观点,认为人力资源会计不仅仅局限于内部管理,还要考虑到对外报告的可用性。

(5)人力资源会计的基本假设

人力资源会计假设,即人力资源会计基本前提的讨论主要集中在是否与传统会计基本假设一致的问题上。

(6)人力资源会计的确认与计量

学者们都一致认为人力资源符合资产性质,是可以确认的。对于人力资源会计的计量,讨论主要是围绕计量模式、计量尺度、计量属性和计量方法展开。目前公认的有两种观点:投入观和产出观。

(7)人力资源会计的核算方法

学者们一般是在传统财务会计核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研究,认为核算方法只需在财务会计上稍作补充。人力资源会计核算程序包括:设置人力资源价值总账及明细账,计量人力资源价值,将计量的人力资源价值与人力资源投资成本进行比较,编制人力资源会计报表。也有人认为人力资源会计方法不完全相同于财务会计。

(8)人力资源会计的信息披露

多数学者认为对人力资源会计的信息披露主要采用对内报告和对外报告两种形式,而目前在人力资源会计理论体系不完善的情况下主要采用对内报告披露信息。

1. 3人力资源会计信息化概念的提出

由以上的文献综述可以看出,关于人力资源会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理论方面,在实际应用中还较少,目前对于人力资源会计信息化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因为传统的会计信息化的观点认为,会计信息化是从会计电算化的概念上发展而来的,而会计电算化是计算机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它包括账务电算化、报表电算化、核算电算化和管理电算化等内容,这些工作除本身就是实际操作性很强的工作以外,还都要求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的成熟化,因此传统财务会计相当成熟的发展和应用使会计电算化在操作上较方便地进行,从而向更深层次和更规范的会计信息化发展也成为必然趋势。但是,就人力资源会计而言,由于本身在实践运用中不可克服的一些困难(如:人力资本计量的困难等),使得大多数人认为人力资源会计电算化的实施和推行是不成熟的,更不要谈人力资源会计信息化。因此,关于这方面的研究较为稀少。也有人指出建立人力资源会计电算化,但笔者认为提出人力资源会计信息化的概念更符合人力资源会计发展和应用的特点。其原因如下:

(1)人力资源会计信息系统具有独立性

从人力资源会计的信息特征看,人力资源信息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且目前尚无准则的规范,因此,人力资源会计信息系统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目前情况下,可单独建立作为人力资源管理决策支持的人力资源会计信息系统,这样,人力资源会计电算化便纳入我们的议题。

涂建明(2000)认为,人力资源会计在理论上的充分发展和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使得建立实用性的人力资源会计成为必然,而人力资源会计的业务处理必将通过计算机来进行,而现有的会计软件不能反映人力资源会计的特点,因此,他提出了一个基于人力资源会计的新的软件系统,即在传统的会计软件中嵌入人力资源估价模型计算程序,并提示需要输入的参数。他指出:“在人力资源会计理论中运用起来最为困难的就是人力资源的价值估计问题。如果能正确估价和准确地确认人力资产的价值,那么人力资源会计就能跨越应用障碍,得到充分的运用与推广。人力资源价值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人力资产’对企业的未来贡献。而未来贡献的大小受到很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只有综合了多方面影响因素的估价方法,才能较为合理地对人力资源的价值做出估价,这不是在财务会计下采用一个简单的计算公式就能解决的。利用数学建立合理的人力资产价值估价模型,然后再通过计算机快速准确的运算,就能得到人力资产的价值估计,以此来完成人力资源的计量工作。由于假定人力资源会计定位于为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管理服务,不存在准则的规范统一问题,因此,所用模型可以不同,企业可在专家指导下择优开发。建立人力资源价值的计量模型是用来评估人力资源价值,是人力资源会计理论所要解决的问题。而通过这个模型,并把这个模型嵌在人力资源会计软件中,是软件技术人员的工作。对于会计用户来说,这个模型的工作是隐藏在背景中进行的,会计用户只需要按照提示输入模型所需要的参数即可。合理、准确模型的建立是专家的任务,这是一般用户不能办到的。而通过输入模型所需要的参数,利用模型获得估价资料,则是一般用户弹指之间的事。另外,提供模型所要求的参数,应属于会计用户所要解决的问题。”

由此可见,涂建明提出的人力资源会计电算化的一个关键前提是把人力资源会计定位于为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管理服务,因而不存在准则的规范统一问题,故而建立人力资源会计电算化的也成为可能。也就是说,这里的人力资源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核心目标是为人力资源管理服务的,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笔者认为人力资源会计电算化系统应该属于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是为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来服务的,是属于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一个方面,故用“人力资源会计信息化”的提法比“人力资源会计电算化”的提法更为贴切。

(2)人力资源会计信息化比人力资源会计电算化更符合人力资源会计的特点

自1981年8月在长春召开的“财务、会计、成本应用电子计算机专题讨论会”上正式提出“会计电算化”这个名词以来,“会计电算化”提法一直被我国各界广泛采用。从20世纪90年代末期开始,伴随着以互联网技术为核心的“虚拟公司”的出现及其对传统会计主体假设的挑战,我国的学者逐渐认识到“会计电算化”这个提法的局限性,并提出了向“会计信息化”发展的必然性。所谓会计信息化是会计与信息技术融合的过程,是将会计信息作为管理信息资源,全面运用计算机、网络和远程通讯为主的信息技术对会计信息进行搜集、加工、传输、存储和应用,为企业经营管理、控制决策和社会经济运行提供充足、实时的信息。作为企业信息化的核心,会计信息化具有以下基本特征:①以实现会计业务的信息化管理为目标,充分发挥会计的管理决策职能,这与以实现会计核算业务计算机处理为目标的会计电算化不同。②根据现代信息技术环境重构会计模型。会计信息化将对传统会计组织和业务处理流程进行改造,按现代管理模式重组会计组织和会计流程,可以支持 “网上企业”、 “虚拟公司”等新的组织形式和管理模式。③会计信息化将按现代管理信息系统的思想来构建会计信息系统。横向上,与管理信息系统的其他子系统有机结合,信息资源高度共享;纵向上,不仅包含基本的会计核算系统,还包括会计管理信息系统和更高层次的会计决策支持系统。由此可见,会计信息化的关键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传统会计进行重构和优化,而人力资源会计本身的服务目标就是提供不同于传统会计所提供的人力资源信息。特别是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和会计部门对信息资源的高度共享的要求,使得“人力资源会计信息化”的概念比“人力资源会计电算化”表述更适合人力资源会计的发展。

2 人力资源会计信息化的内容构架

2. 1人力资源会计信息化的基本内涵

人力资源会计信息化的概念涵义应该是个很宽泛的内容,它大致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在管理方面

可以通过网络集中管理和在线管理。企业决策层可以通过提供的人力资源会计信息集中调配集团资源,提高企业竞争力;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可以在线进行人力资源的预测、核算、规划、决策等业务,即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的信息化。

(2)在财务方面

可以满足人力资源会计的远程处理;同时,人力资源会计可以进行动态核算,具备现有人力资源会计核算体系的功能。

(3)其他方面

人力资源会计信息化不仅仅指人力资源会计所提供的信息及信息共享,还包括通过网络与企业内部其他部门、社会部门的协同功能和作用。

2. 2人力资源会计信息系统

人力资源会计信息系统是实现人力资源会计信息化的基础。人力资源会计信息化的基本设想就是要通过建立人力资源会计电算化子系统来完成,该子系统独立完成人力资源会计核算,提供有关人力资源会计信息,并与其他子系统共享基础数据和业务数据,形成一体化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

3 人力资源会计信息化的研究展望

人力资源会计信息化是一个较新的概念,还有许多需要进一步探讨的地方,其中最本质的问题就在于:在目前无统一的人力资源会计准则的情况下,建立人力资源会计信息化是否可行?笔者认为跳过传统会计信息化发展过程的阶段,在目前实际应用中提出“人力资源会计信息化”是可以的,这主要取决于怎样去理解“人力资源会计信息化”的理论内涵。此外,还有两个重要原因在于:第一,从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和需要看,人力资源会计信息化更符合现代企业管理发展的需要。目前关于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理论和实践研究较为成熟,笔者认为人力资源会计信息化作为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是可以发展的。第二,从人力资源会计的特点看,人力资源会计信息化的发展是必要的。就目前情况来看,人力资源管理会计的应用还没有真正起步,据分析,根本原因在于实施成本和方法的限制。 从实施成本来看,由于人力资源会计与财务会计存在很大的差异,很难直接利用财务会计的数据形成完整可靠的人力资源会计信息,单独核算成本又太高。而信息化的方法解决了人力资源会计核算成本高、效率低的问题。在高度集成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得以广泛应用的环境下,以集成的思想和一体化运行的模式来构建人力资源会计系统,最大限度地实现数据的共享,避免原始信息的重复录入,从而使人力资源会计信息化的发展可以跳过传统的会计信息化的发展阶段在实际中充分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 刘仲文. 人力资源会计[M]. 北京:首都经贸大学出版社,1997.

[2] 张文贤. 人力资源会计研究[M].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

[3] 魏祥健. 我国人力资源会计研究综述[J]. 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科版,2005,5(3):39-41.

[4] 涂建明. 人力资源会计电算化的探讨[J].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0,22(1):82.

[5] 王宗台,刘中华. 会计信息化对传统会计理论和实务的影响[J]. 财务研究,2000,(12):12-14.

作者:刘 昱 陈 禹

上一篇:水污染治理工程研究论文下一篇:新农村建设生态文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