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心理分析教育论文

2022-04-21

摘要:网络的出现给心理健康教育带来了挑战。作为处在特殊的年龄阶段的高中生要饱受网络的考验,相当一部分高中生在考验中被“网”捕获。为使尽可能少的初中生不被“网”捕获,提出了几点建议。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高中生心理分析教育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高中生心理分析教育论文 篇1:

高中生不良行为心理分析及教育

【摘要】为贯彻高中新课改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要求,从心理健康教育入手,分析研究高中学生不良行为习惯产生的主客观原因,主要从学校教育上,分析探讨班主任老师对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矫正与对策。

【关键词】高中生 不良行为 原因与对策

为了贯彻落实高中新课改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的要求,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心理素质教育,对当前高中学生存在的一些不良行为不容忽视,不良行为如:同学之间发生了矛盾就骂人打架,难以自控;有的对老师傲慢无礼,无理取闹;有的对家长不知感恩,自私冷漠,以我为中心;吃喝、抽烟,花钱如流水;有的缺乏诚信、早恋、偷窃、逃学、私结团伙等等。学生的这些不良行为,需要教师认真思考和加以研究。这些问题在高中阶段如果对他们不及时地加以预防和矫治,任其发展很有可能发展成为违法犯罪,这不仅关系到学生一生的前途,也关系到公民素质的提高和社会的稳定。

一、学生不良行为的原因分析

学生这些不良行为的产生,并非先天就有的,是后天受客观和主观两方面的不利因素对学生心理影响所至。客观方面原因有:

(一)来自家庭环境不良的影响:

俗话说:“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家庭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直接影响着子女的道德行为。家庭环境不良影响如:父母离异、单亲结构,或父母经常在外打工,使孩子缺少正常的关怀和教育,正常心理要求得不到满足,心灵受到伤害;父母教育宽严失度,有的家长只养不教,重养轻教,认为教育孩子只是学校教师的事情,或是爷爷奶奶、父母对孩子教育的不一致,偏袒护短,娇生惯养,放任自流;教育缺少科学性,方式简单生硬,把粗暴当严格,经常训斥、辱骂孩子,造成子女对父母的怨恨,畏惧和反抗心理;对子女心理缺乏了解,子女的正当要求粗暴拒绝,控制兴趣爱好,随意干涉孩子的兴趣和选择,把自己的意愿不切实际地强加给孩子;父母言传身教差,行为粗鲁,酗酒赌博,作风不正,给子女直接提供了坏榜样。

(二)来自社会环境的消极影响:

我们的学生不是生活在真空中,各种社会思潮都会通过各种渠道反映在学生头脑中,产生错误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社会环境消极影响有:封建主义的腐朽思想如社会上的拉关系走后门,请客送礼,新“读书无用论”的泛起,认为学不学都一样,没有文化照样“成财”、“一切向钱看”;资本主义的思想观念如庸俗低下文化产品,坏人的教唆,互联网、电视媒体上消极因素的影响、黄色书刊、西方生活方式的诱惑等,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侵蚀了学生的心灵。

(三)来自教师教育素质方面失误:

班集体在学生思想行为教育上起着主渠道的作用。但是,由于某些教师教育思想不端正,措施不力,助长了学生不良行为的产生;有的教师由于教育观念的偏差,重教书轻育人,片面追求成绩,把分数人格化,放松思想教育,以智育代替德育,存在一手软,一手硬的现象,忽视经常性的政治思想工作和品德行为的教育;有的教师教育方法简单,态度生硬,内容乏味,对成绩差的学生放任不管,导致学生“破罐破摔”;“暴君式”的教育方法导致学生逆反心理;“警察式”的教育方法导致教师与学生的隔阂;忽视学生个性差异和心理健康教育,不尊重学生人格,处理问题感情用事,宽严失当,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造成学生心灵上的伤害。

以上来自家庭、社会、学校三方面的消极因素,对天真幼稚、模仿能力强,而又缺乏识别选择能力的学生来说,极容易受到不良影响。

从主观方面分析原因:高中学生正处于生理、心理的发展期,世界观的形成期,对新鲜事物敏感好奇,但他们毕竟还不太成熟,涉世不深,缺乏社会生活体验,思想认识水平不高,道德评价能力较低,以致在许多问题上表现出思想上的幼稚和道德上的无知。

由于学生心理发展与生理发展成熟的不一致,导致了心理与生理上的矛盾,如:独立需求与成人管教的矛盾;合理需要与得不到满足的矛盾;好胜与不能取胜的矛盾;良好愿望与不良行为习惯的矛盾等。这些矛盾处理不好,就很容易做出不守规矩的事情来。最初的表现往往有偶然性和冲动性,但这种偶然性和冲动性与个人欲望发生关系时,就会在不断重复中养成不良行为习惯。其主观表现如:认为谁诚实谁傻瓜;有东西不偷是傻子;以被窃者的痛苦为乐;认为谁打架、诈骗谁就是有本事;为哥们儿两肋插刀。加之外界的不良诱惑,往往会做出不利社会,不利他人的种种坏事,甚至堕落成触犯刑律的犯罪分子。这些是学生形成不良行为的主观因素。

二、对不良行为的心理教育对策

学生不良行为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但这并不等于说教育转化工作是轻而易举的。根据学生不良行为形成的原因,对不良行为的心理矫治问题,应从家庭、社会、学校等方面人手,现在我仅从学校班主任工作方面,谈谈对学生不良行为问题对策。

对学生不良行为的矫治,班主任要以观察为前提,从思想和行为两个方面去注意观察了解他们的思想观点、不良喜好、不良行为等;特别注意他们在学习成绩、兴趣爱好、衣着打扮、人际交往、花销来路、言谈举止、课余活动等方面有什么变化。矫治工作要以《中学生行为规范》为基础,把行为教育与思想道德品质教育结合起来,抓住典型,结合实例剖析,使教育工作有的放矢。

(一)尊重学生人格:要尊重学生,学生犯了错误,并没有消失潜在的自尊,他们担心别人瞧不起,对他人抱有戒心和敌意,对老师的态度非常敏感,哪怕是轻微的轻视,都会有意无意地傷害他们。所以,对这些学生班主任要在情感上、生活上、学习上关心和感化他们,处理问题要注意态度,讲究教育方法,注意火候场合,因人而异,使他们真正感到教师的良苦用心,把教师当作自己的贴心人,从而接受教师的帮助。在出现重犯错误时,班主任切不可看不起他们,不相信他们。

(二)一视同仁:班主任在工作中要秉公办事,一视同仁。对进步快、表现优或进步慢、表现差的学生要公平对待,让他们觉察老师是最公正、最情真,最無私的。对他们教育要区别对待,是思想品质上的问题,要及时同社会、家庭相互配合;是学习上的问题,要及时同各科老师相互联系,帮助其对症补差。

(三)情感交流:一些学生常这样认为:“谁能理解我呢?父母只管我的吃穿,老师只知向我灌输知识,他们并不理解我的心。”可见,老师对他们缺乏理解,不能不是一个失误。在矫正工作中,我们发现这些学生多半讲义气,好表现,爱做事,喜欢被表扬。抓住这一心理特点,要注意与他们交朋友,以心换心,以爱育情,关心爱护。在生活、学习等方面关心爱护他们,让他们感到你是爱他们的。正因为如此,有的学生就连对父母都不愿讲的秘密都能说给老师。实践证明:“理解是师生心灵相通的桥梁,只有充分理解他们,才能看到他们身上闪光点,用真实的感情转变他们,才能跟他们交知心朋友。”要尽可能满足他们的合理要求,使他们在纠正行为过程中,在肯定鼓励的状态下意识到自己的价值,从而达到矫治行为的目的。

(四)严以爱为本:过去我们片面地认为:“对他们的教育就是一个字‘严’,只有严厉才能解决问题。”其结果是适得其反,当面顶牛,背后谩骂,我行我素。实践证明:我们老师对问题学生的转化工作并不是靠管、卡、压的方式,而是靠持之以恒的感化。要严中有宽,严中有情,严而有度。该宽容时就宽容,以和善的态度扭转他们的逆反心理。即使有较严重的问题,给他一个机会或过程,不要轻率下结论,做到实事求是,批评恰如其分,态度诚恳,使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教育。

(五)扬长避短:现在的学生经常埋怨,学校生活单调乏味。我们常发现有的学生在课间发几声怪喊,撕一地作业纸,从表面上看是行为问题,而实际上是一种心理上的发泄。显然学生除了上课、完成作业之外,我们还应该创造条件寓行为教育于各种教育活动之中,为学生提供文体娱乐的机会,如:篮球比赛、演讲比赛、田径运动会、各种主题活动等。应该承认,不少有不良行为的学生在某些方面是有特长的。在教育中注意发挥他们的特长,使他们发现自己的才能,享受成功的喜悦,看到自己潜在的能量,激发信心,促进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六)集体监督:矫治学生的不良行为仅靠老师还不够,还要靠自我监督和集体监督相结合的办法,使每一个学生都建立起集体荣誉感,它是推动学生团结互助创立业绩的动力,也是克服个人缺点的内在动力。班主任还要做到:健全检查评比制度,数据统计、总结讲评、班会集会教育等形式。通过监督检查评比,发现问题及时改正。发挥班集体的监督是矫治目标实现的保证。

(七)增强行为需要:有不良行为的学生,还没有意识到落实行为规范是一种需要。这就需要对学生进行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教育,进行理想和思想道德认识的教育。使学生践行行为规范,增强了学生品德需要,唤起学生的敬慕和仿效心理,使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

总之,不良行为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的教育转化工作是十分艰巨的,而转变的可能性与继续存在的可能性是并存的。转化的效果存在于师生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关键在于教师要端正教育思想,提高教师素质,增强教师的工作责任心,有反复抓、抓反复的精神和心理准备,把学生行为教育贯彻在日常的工作中,使学生不良行为逐步转化,促使他们健康成长。

作者:韩忠

高中生心理分析教育论文 篇2:

网络下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

摘要:网络的出现给心理健康教育带来了挑战。作为处在特殊的年龄阶段的高中生要饱受网络的考验,相当一部分高中生在考验中被“网”捕获。为使尽可能少的初中生不被“网”捕获,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网络;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 建议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学者专家和一些研究机构开始进行学生心理健康调查,发表了一系列报告,引起了社会的重视。随后,我国许多部门与机构展开了心理健康地持续研究。然而随着时代地发展,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就给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更大的挑战。我们知道心理健康教育是心理教育的范畴。所谓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根据心理活动的规律,采用各种方法与措施,以维护个体的心理健康及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此概念明确将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任务划分为两部分,一是心理素质教育,主要是教育与培养个体形成各种良好的心理素质,促使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二是维护个体的心理健康。处在被称为“过渡期”的特殊年龄阶段的初中生的心理素质教育与心理健康的维护是我们教育部门(当然还有其他部门与机构)与教育工作者的重点工作之一。

一、高中生与网络

(一)高中生心理特征分析

处在特殊的年龄阶段的高中生,表现为身心发育处在“半幼稚、半成熟的时期,是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矛盾的时期”。这一时期,高中学生处身心发展的高峰期,身体发育迅速, 体形剧变, 身体机能迅速健全,性发育开始成熟。在心理发展上, 处于智力和能力发展最佳期、性意识的神秘期、人生观和世界观的萌芽期和

个性形成的关键期。下面就人生观和世界观与个性形成谈点看法:

随着年龄的增长,学习的内容不断加深加宽,社会接触面的不断扩大,人生观开始进入他们的意识领域。但这个时期人生观的形成很不稳定,很容易在其它因素的影响下改变自己的正确人生的基本看法。因此这一时期教育的可塑性最大。如果受到不良思想的影响,易形成畸型的变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高中生处于个性形成的关键期。这一时期,他们精力充沛、活泼好动、兴趣广泛,不少学生在初中阶段形成了特殊的爱好并发展为专长。另一方面,他们开始产生独立人格倾向,有时他们的思想和态度很执拗、固执,不愿听取教师和家长的意见,情绪表现强烈,易于兴奋和激动,对教师和家长易产生反抗和对立情绪。

(二)网络对高中生的影响

事物出现都有它的两面性,互联网的出现当然也是如此。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它“利”的一面有太多太多,这里不想再谈什么了。对于它“弊”的一面,尤其对高中生“弊”的一面,下面再谈一些看法。网络在对高中生教育产生积极影响的同时,也给教育带来消极影响,尤其是互联网上的“陷阱”,对高中生心理健康的负面影响较大。随着互联网在我国的迅速发展,高中生网民人数越来越多。本人曾对两个高中班级作了一个简单地调查:不会上网的同学与没有QQ的同学人数分别为13人(14%)和20人(21.5%)(总人数93人)。然而,绝大多数上网的高中生不是在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学习,而是热衷于聊天、游戏和对垃圾信息的浏览。2000年中国五城市青少年互联网状况及影响的调查报告表明:青少年上网目的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网络游戏(62%),聊天室(54.5%),使用电子邮件(48.6%)。《中国青年》杂志的调查结果显示:网吧中20% 的学生上网主要是查看色情网站内容。许多热衷于上网的初中生会被“网”捕获,正如赌博、酗酒、吸毒一样,上网成瘾严重危害着初中生的身心健康。产生了如人际关系疏离,言行怪僻;兴趣产生偏离,对网络的依依不舍,排斥了其它;部分沉溺于电脑游戏的学生甚至到达了废寝忘食的境界,玩物丧志等等。造成上网成瘾的因素很多,归纳起来有:社会、学校、家庭、个人自己等。对于这些因素,不再去一一分析。下面就如何预防上述现象谈几点看法。

二、预防高中生上网成瘾的几点建议

(一)依靠社会力量,做好网络文化建设和网吧管理

网络文化对传统文化的巨大冲击,逐步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认知模式。因此,可以说网上活动已经影响人们的生存方式,这对高中生学生来说,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必须大力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努力建设丰富多彩、健康向上、有实用价值的文化网站,净化网络环境,阻止“有害数据”的进入。依法规范网吧管理,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势在必行。学生(当然包括高中生)是一些网吧业主的主要“财源”。一些网吧业主纷纷在学校周围开设网吧,他们见利忘义,公开向青少年提供含有赌博、色情、暴力、反动等不健康内容的电脑游戏,使那些学生陷入其中,无法自拔所以。要解决青少年“网络成瘾症”,首先就要从规范网吧管理入手,建立长效的管理机制结合我国实际,可采取如下措施:依法取缔非法网吧,整顿混乱的网吧市场;进一步制定和完善有利于信息化健康发展的政策法规,努力做到有法可依、违法必究;针对青少年身心特点和兴趣爱好,尽快建立和完善青少年网站,给青少年提供一个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的网络天地。

(二)学校、家庭齐心协力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

学校要搞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培养高中生学生积极、健康的性格,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全面维护与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初中生沉迷于网络游戏、聊天,甚至上瘾,不能自控、自拔,究其原因,大多属于性格因素,那些性格内向,学习成绩差,生活中遭受挫折的学生,最容易上瘾。心理学家认为,这类青少年学生之所以能上瘾 ,是由于自我发育不成熟,人格不健全。因此学校应注重抓好网络教育,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网络的作用和意义。学校要积极主动构建网络心理健康的渠道:积极创造条件开设网络心理健康教育课,把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纳入高中生正规的教育体系中;定期或不定期地针对相关问题以及新出现的情况开设网络心理健康专题讲座;通过学校的宣传舆论阵地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宣传教育,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立体式的宣传教育体系,广泛宣传心理健康与心理卫生知识,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网站;对初中生进行网络使用情况及网络心理健康普查,建立高中生网络心理健康档案和心理健康问题监督、预警机制,积极主动地对有问题的初中生进行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培养初中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健康愉快的情绪;加强对高中生进行日常行为规范与中学生守则教育,严格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有条件的学校应引导学生正确使用学校的电子阅览室、制作自己感兴趣的课件等等。在提供研究学习的宽松环境同时,学校要对学生加强网络道德教育,教育学生摒弃不文明、不道德的上网行为,倡导文明、健康的网络生活。

学校在抓好网络教育的同时,家庭教育指导也不容忽视。家长应精心设计,周密交排好孩子的课余生活和节假口生活,多渠道、多途径地培养孩子们的广泛兴趣,鼓励孩子们积极参加健康向上的文体与社会活动。

另外,加强学校与家长的沟通是非常必要的。教师与家长可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联系(如家访、约访等)。

参考文献:

1、喻兰芳,邓红霞.《青少年“上网成瘾症”的原因及对策》.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

2、俞静峰.《论“网络一代”的心理健康教育》.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4

3、王玉兰.《青少年学生沉迷于网络的心理分析》.职业教育研究2004

4、邱桂芬.《網络与中学生的心理健 》. 内蒙古师范人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3

5、孙亚东.《网络对青少年学生的负面影响及对策》.教学与管理2004

6、易永卿.《熊仿贤上网对青少年学生的负面影响》. 教学教与思2004

7、《中国五城市青少年互联网状况及影响的调查报告》 2000

作者:林国伟

高中生心理分析教育论文 篇3:

论让学生学会自我教育成长

学生的自我教育非常重要,对他们的学习有着较大影响。首先对学生学会自我成长教育的意义进行探讨,然后找到科学的教学策略,提高高中生的自我教育能力,最后对文章进行总结,以加深对该种教育工作的认识。

学生学习自我教育教学策略一、让学生学会自我教育成长的意义

学生作为课堂学习的主体,高中教师应该要尊重学生的想法,给予他们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这样才能激发高中生的学习热情,以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最终达到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自我教育成长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模式,它对学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首先,它能够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在自我教育成长过程中能够端正自身的思想,增强他们的政治素质,从而更好满足他们以后的学习需求;其次,它能够改变学生的学习行为,在课上课下都能够积极配合教师完成学习任务,并在自我教育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他们的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最后,它能够改变学生的学习情感,对知识有着更强烈的渴求,从而引导他们不断创新,使其成为新时期社会的优秀人才。

二、让学生学会自我教育成长的策略

1.做好主题班会的引导工作

高中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会自我教育成长时,就要做好主题班会的引导工作,明确主题班会的内容,让他们对自主学习、自我教育有着更科学的认识。除此之外,教师还要营造良好的主题班会氛围,鼓励学生积极融入到班会活动之中,让他们感受到自我教育成长的重要作用,掌握有效的自我教育方法,为他们以后的发展提供良好帮助。比如教师在以“优秀自塑”为主题班会时,首先要让学生意识到“优秀自塑”就是“如何优秀的塑造自我”,并让他们从“行为文明”“学业优秀”两方面出发,在思想道德和学习水平上都有所提升,最终完成学生的自我教育。在实施该类型的主题班会时教师要保持其灵活性,可以利用多媒体、现代网络技术来营造良好的氛围,以激发高中生的自我教育的热情,达到高中生自我教育引导教学目标。

2.注重分析学生的心理状况

高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自我教育成长,就要注重对他们的心理分析,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学习需求,从而提高高中生的自我教育质量。众所周知,高中生的学习压力比较大,他们在生理和心理可能会存在一定问题,教师要想改变这一状态,就要做好学生工作,掌握高中生不同阶段时的心理活动,有针对性的开展自我教育引导,从而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比如,当教师发现部分学生抄袭作业时,就可以与他们促其长谈,理清每个学生抄袭的原因,并给予他们科学的引导,让他们在反思过程中学会自我教育,学到更多为人处世、诚信学习的道理。

3.加强与高中生的沟通互动

师生之间沟通互动较少是影响高中教师不能顺利开展学生自我教育成长工作的主要因素,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要转变传统理念,搭建好与学生互动的渠道,增进彼此的了解,缓解双方矛盾,进而达到高中生自我教育成长的目的。在与高中生的沟通交流中,教师要利用好现代化交流平台,如QQ、微信、微博等平台,让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发现他们思想上出现问题时能够给予他们正确的指导,让他们的思想政治觉悟、思想道德水平有进一步的提升。此外教师还可以建立师生间的互助机制,增强班级学生的向心力与凝聚力,让他们学会自我教育,以达到高中生的成长要求。

4.制定科学的教育评价机制

高中教师在实施学生的自我教育成长教学引导时,要制定科学的教育评价机制,这样才能体现评价的科学性与公正性。学生自我教育评价机制的制定需要从三方面入手:首先,要对高中生的自律状况进行评价,其内容包括他们的学习自律、生活自律等,当学生发现自身行为出现偏差时要及时进行修正,以确保评价的有效性;其次,要对高中生的思想道德状况进行评价,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端正他们的学习态度,能够积极投入到自我教育、自主学习中;最后,要做好学生的课程计划评价,结合他们制定的自我教育规划表来督促学生的学习,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在评价过程中还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做好个体化差异评价,这样才能增强评价结果的说服力,更好发挥评价作用。

三、总结

高中教师在开展教育工作时应该要引导学生学会自我教育成长,增强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这样才能为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提供有益帮助。让学生学会自我教育成长,教师要充分利用好主题班会的引导作用,加深学生对自我教育的认识,掌握科学的学习犯法,以达到他们的自主学习要求。此外,教师要注重分析学生的心理状况,加强与高中生的沟通互动,制定科学的教育评价机制,以提高高中生的学习成绩,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奠定扎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曹艳英.浅谈农村初中班主任工作与激发学生自我教育[J].农业网络信息,2016,(11):158-159+162.

[2]尚爻,李爽,馬宁.加强自我教育促进学生骨干成长[J].北京教育,2016,(06):62-64.

[3]王思源.教师应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J].中国教育学刊,2016,(11):102.

作者:张自立

上一篇:境外媒体的经济发展论文下一篇:高中生写作技能培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