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IO工业设计论文

2022-04-18

摘要:本文从《设计程序与方法》课程现状及特点出发,借助CDIO理念与课程教学改革融合的契机,引入复线化项目教学模式,在两个年级做了课程教学改革,取得明显效果,实现在CDIO大工程实践中对于工业设计的设计指导。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CDIO工业设计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CDIO工业设计论文 篇1:

基于CDIO理念的工业设计专业全域多维双创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摘要:文章基于CDIO理念,以工业设计专业双创人才培养为导向,观察与透视产业转型背景下工业设计专业的困境与社会新需求,设计了工业设计全域多维双创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搭建双创人才模型、设计培养方案、改革课堂教学、组建创新创业平台、建设资源库、构建全域多维考核体系等举措,全面革新工业设计人才培养机制,为我国高校工业设计双创型人才培养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关键词:CDIO;工业设计专业;双创;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文章编码:1672-7053(2021)11-0040-03

1 CDIO理念概述

CDIO理念是教育理念中的一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CDIO理念中的项目运作主要包括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运作(Operate)四个流程,如图1。它以产品研发到最终产品运作的整个生命周期为载体,让学生在主动的、实践的、能动的课程中进行创新思维教学,是倡导“做中学”和“基于项目教育和学习”的新型教学模式。

CDIO能力大纲和12条标准是实施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两个最重要的指导性文件。CDIO理念将学生的能力归纳为基础知识、个人能力、团队能力和系统调控能力4大方面,并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实施团队合作和项目式教学;另一方面,依据CDIO理念,实践标准考核的重点在于考察学生的综合创新能力,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综合性思维提供了一个可借鉴路径。

2双创人才概述

为了适应新形势下经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高等教育改革急需采取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创新创业教育。国务院办公厅于2015年5月的发文《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中指出:“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迫切需要,是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重要举措”。紧接着,从2015年起,鼓励全国高校全面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以此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氛围,培养社会人才生力军。

双创人才是指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素养的人才。传统的教育往往注重提升职业素养,重视学生的专业知识掌握,培育学生的职业技能,强化任务完成能力,训练确定性思维。在竞争激烈和快速迭代的时代背景下,仅仅具有职业素养是远远不够的。双创核心素养有别于常见的职业素养,具有双创核心素养的人才具有批判性思维和对不确定性的适应能力,往往能够更加敏锐地发现市场动向,勇于创新敢于创业,能够引领行业发展,是适合当今与未来社会发展的急需人才。

3工业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现存问题

当今的中国,正在从“制造大国”向“创造大国”转型,大量传统制造产业亟待升级。在这一背景下,众多企业都将目光投向工业设计,期待能够依靠设计创新应对供给侧改革,以增加产品附加值,摆脱产品同质化现象。所以,近几年我国对工业设计人才的需求大幅增长,工业设计高等教育也进入了发展快车道。2020年,招收工学工业设计专业和艺术学产品设计专业的本科院校近600所,招生规模也从本世纪初的几千人迅速扩张到近4万人。但是,如此庞大的教育体系并未满足市场对工业设计人才的需求,反而造成了大量企业招聘不到适用人才、大量毕业生就业困难的矛盾现象。

之所以会产生这一问题,主要原因之一是高校难以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工业设计专业人才,毕业生难以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目前各大高校工业设计教育普遍存在培养目标不明确、教学内容结构松散、注重知识传授、轻价值塑造和能力培养、基础课程教育与专业课程脱节、学生缺乏专业系统的实践训练和创新创业训练及实践能力差、教师实践经验匮乏等一系列问题。高校工业设计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跟不上时代发展和社会的需要,亟待改变。要想解决工业设计专业的困境,必须从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标准、人才评价体系、课堂教学方式、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等方面进行改良和提升,这也是文章研究的目标。

4基于CDIO理念的工业设计专业全域多维双创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意义

工业设计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创新是工业设计的灵魂,创业是工业设计的出路。工业设计教学改革的核心就在于培养全域多维双创人才。CDIO理念十分契合这一目标,注重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素质培养,并且已经有了二十余年的教育实践经验。基于CDIO理念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能够明确以学生多维层次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培养目标,之后以目标为导向反向设计课程架构和培养方案,构建多层次递进式实践教学模式,改良和优化课程教学内容,着重引导学生参与实际设计项目,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各项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性、自主创新意识、团队合作能力。总之,基于CDIO理念的工业设计专业全域多维双创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能够为改善我国高校工业设计专业人才培养问题,提供一种新的探索思路和实践参考。

5基于CDIO理念的工业设计全域多维双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思路

此次研究的整体思路是:通过广泛的市场调查了解目前社会对工业设计人才的最新需求,进行CDIO及其衍生理论和在其他高校的应用实践经验研究。同时根据行业标准与职业要求,创建工业设计全域多维双创人才模型。根据这一模型,打造全新的工业设计全域多维双创人才培养方案,以及工业设计全域多维双创人才评价体系,建设工业设计课程群以及开放式项目化专业课程。同时在原有的校企合作单位和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室的基础上,继续搭建和扩展创新创业训练平台,全面提升专业双创人才教育实力。新方案在大三年级进行为期一学年的试验,实施全新培养方案,并在完成后全面测評学生的综合素养与能力,以此来验证工业设计全域多维双创人才培养方案的有效性,如图2。

6基于CDIO理念的工业设计全域多维双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

6.1工业设计全域多维双创人才模型构建

为了了解最新的市场需求,首先对泰安市周边工业设计对口企业进行全方位的调研。结合市场调研得到了工业设计人才需求、CDIO理念的人才要求、行业与职业标准,构建了工业设计全域多维双创人才模型,如图3。由此可以全面掌握工业设计人才培养的总体要求和方向,为后续的培养方案制定提供依据。

6.2全新培养方案的实施与验证

搭建好双创人才模型之后,再进行国内外高校CDIO理念课程改革方法研究,对于课程教学设计、具体实施、效果监测、质量保障等多方面进行考察,梳理脉络,最终决定开展以教师为导向、学生为主体的CDIO工程化体系课程。通过三个月的反复讨论和修改,制定了全新2021版双创人才培养方案(草案),本方案包含开放式课堂、项目实践、平台搭建、多元评价等四个重要改革措施,如图4。并在大三年级进行了为期一学年的试验。

6.3实现开放式课堂

在传统面授课程中,教师一边倒地向学生灌输知识,很难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借鉴先进教学理念和众多高校CDIO教学模式之后,尝试采用开放式、研讨式、互动式的全新教学模式。同时,每门课程以项目做引导,组建项目团队,推行项目化教学法,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在部分专业课程的实践环节中,聘请企业导师,采用Teamwork全程导师制教学模式,进行研讨开放式教学;在教学过程采用CDIO理念的“构思”“设计”“实现”“运营”四流程,如图5;成绩评定则采用团队考核加组内评分的方式,发掘和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識和创新能力;课程改革模式则在大三年级的《产品形态设计》与《交互设计》两门课中进行了实践尝试。

6.4搭建创新创业平台

学院根据计划与山东省内三家设计类大型企业签署了实训基地协议,聘请了8位企业一线设计师作为外聘教师给学生授课,同时安排学生参与不同的企业设计项目。通过合理安排课程教学环节、校企资源共享,同时借鉴企业对于工业设计师的考核要求来健全专业教学体系。另外工业设计专业打造了两个学生创业团队,承接各类三维设计和平面设计项目,充分发挥产学研合作的优势,为学生搭建自由训练发挥的创新创业平台,让学生大幅增加实践机会,在训练的过程中提高创新创业的能力和素养。

6.5教材与线上资源库建设

根据CDIO理念的项目化教学模式,工业设计专业课程及实践环节宜选择模块化、项目化组织形式的教材。团队编写了适用于《产品形态设计》的教材,并在大三年级首次试用。同时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教师也能够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建设网络SPOC和专业资源库,拓展学生的学习维度,这一措施也有利于渗透专业前沿理论与技术,让学生的专业学习内容与行业前沿技术同步。团队针对《产品形态设计》课程搭建了超星学习通SPOC平台,其中专题视频24个、参考阅读资料35个、测试2套、课堂教学案例126个、图片273张。改革后的课程建设取得了明显优于传统形式的教学效果。

6.6构建全域多维考核体系

以成果为导向,创新评价机制。根据培养目标、实践内容选择合适的考核方式。比如生讲生评、生讲师评、组内评分、组间评分、辩论赛加分、论文答辩、项目报告、网络平台在线测试、案例讨论、创新性学分认定等多种考核形式,成绩构成也增加了形成性、过程性、多元主体评价方式,如图6。以此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养的全方位提升,从而达到人才培养的目标。

6.7双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效果

教学改革试运行方案应用于大三年级,经过一学年的实践,学生的各方面水平均有显著提升。根据2016级和2018级两个班的测评结果,以《产品形态设计》课程为例,教学改革后学生的满意度从72.5%上升到93.1%;在标准不变的情况下,学生成绩的平均分由80.4分提升到85.1分;学生的手绘水平、软件水平、创新性评分均有10-20%的提升幅度;80%以上学生认为内容“有挑战性”,工作量“偏大”,投入时间“较长”;学生获奖作品由每班3件变成每班8件,学生平均参与2.3项企业或工作室实际设计项目。以上数据均能证明,基于CDIO理念的工业设计全域多维双创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

7结语

工业设计专业全域多维双创人才的培养,核心在于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对于高校来说,双创教育存在的一个现实问题是,无论培养对象、课程、师资还是资源,均分散在学校的不同院系和部门,整合所有要素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平台型组织。因此未来想要培养双创人才,还需要在创建校内创新实验基地与校外创业实训l平台的基础上,通过平台牵引互动和学科资源共享,进一步建立在校生共享实验平台资源和参与实际设计项目的便利机制。竭尽全力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创新创业机会,仍需要专业教师、学院、学校、企业、社会各方面资源的整合和协调配合,这是工业设计专业全域多维双创人才培养的重点及难点所在。

作者:高一歌 高博文

CDIO工业设计论文 篇2:

CDIO理念下工业设计专业《设计程序与方法》课程改革探索

摘要:本文从《设计程序与方法》课程现状及特点出发,借助CDIO理念与课程教学改革融合的契机,引入复线化项目教学模式,在两个年级做了课程教学改革,取得明显效果,实现在CDIO大工程实践中对于工业设计的设计指导。

关键词:CDIO;工业设计;课程教学

1、教改背景

CDIO 是国际社会普遍认可的新型工程教育模式。CDIO代表构思 (Conceive) 、设计 (Design) 、实施 (Implement) 、运行 (Operate),通过贯穿于人才培养过程、团队设计和创新实践环节的训练,培养既有过硬的专业技能,又有良好职业道德的国际化工程师。显然,CDIO教学理念与工业设计人才培养目标有着切实的呼应关系。

长沙师范学院工业设计专业旨在培养应用型工业设计人才,根据专业定位,按照“四个专业能力”培养要求构建课程体系,突出玩具特色。“四个能力”包括:①设计表达能力;②工程应用能力;③创新设计能力;④玩具综合应用能力,即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应用于玩具设计、生产、检测、营销等各个环节的综合能力。“四个能力”的目标与CDIO教学理念有着切实的呼应关系,这也体现了CDIO与工业设计专业教育基本理念的一致性。根据本校工业设计专业授课的情况,结合调研国内同类大学工业设计专业的情况来看,发现《设计程序与方法》课程的教学研究明显不足。具体表现为以下三点:

① 缺乏恰当的教学定位。《设计程序与方法》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正确的设计观念、设计创新的思维方法和包括计划、调研、构思发想、分析、表达以及评价在内的整个产品设计程序与方法,它是对整体进程和规律性的模式分析构建,非常专业化、系统化。然而,目前该课程的目标设计显得逻辑性不强,学生对于课程的了解仅限于对于既定流程与方法的认识,习惯了被老师牵着走,不能实现对整个设计任务的把控和最终的融会贯通,使得该门课程的教学定位脱离了培养目标。

② 整体教学模式略显传统和单一。当前课堂中大多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对于课程的了解仅限于既定流程和一些方法名词,并没有真正理解学习设计程序与方法的意义;即使有实践环节,在实践分配上多采用两段式:前期理论+后期实践,这种方式不能保障学生将理论与实践进行有效融合。传统的课程教学模式让学生难以实現对整个设计任务的把控和最终的融会贯通,无法适应多样化时代背景下对于工业设计人才的需求。

③ 脱离了其他课程联系。《设计程序与方法》在本科工业设计整体课程设置上是理论到实践的过渡,起到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这其中会运用到前置课程如设计表现技法、人机工程学等,同时为后续童车设计、专题设计打下基础。因此,该课程需要建立好前后课程强联系,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应有的连接作用。

2、CDIO 理念下课程改革思路

CDIO框架的核心思想是将产品、过程或系统的构思、设计、实施和运行作为工程教育的背景环境,通过集成化的课程群,来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反映在工业设计课程教学中,可以归纳为思维培养、设计表达、实践训练。《设计程序与方法》课程设置在工业设计专业二年级阶段,该阶段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设计基础与创造能力,但还不清楚怎样才叫完成一个设计,可见《设计程序与方法》是最迫切需要与设计实践相结合的课程。为此,提出复线化项目教学的思路,思路的两个基本点:① 项目化贯穿。以项目实践为主,引导课程的进程,切实让学生理解设计各阶段的任务及处理方法。② 理论不能舍弃。理论与实践环节并进,即复线模式。

3、CDIO 理念下的课程改革探索

3.1复线式的课授课体系

专业理论知识最容易出现“碎片化”的情况,复线式教学改变了传统的学科式独立教学模式。教师可自主将教材章节的专业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融合, 以实践项目为载体运行,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双线同时进行,保证每一个实践环节中所包含的相关的、可作为支撑的专业理论知识都能得到解答和印证。该授课体系的构建可以使学生学以致用,从根本上解决工业设计专业教学中理论与实际脱离的现实问题, 真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及学习效果。

《设计程序与方法》课程包括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两部分内容,课程内容体系见图1所示。按照教学大纲及培养目标,将两部分内容进行整合,将设计实践环节融于课程教学的整个过程中,以项目需求作为教学总任务,将阶段设计任务以课程作业的形式布置给学生,学生就能在不增加额外负担的情况下参与进来。

3.2项目驱动的实践教学设计

项目驱动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一个完整的项目有背景、有结果,会让学生有更强的动力去实践。改变传统的课后小练,也摈弃一切“虚题”, 在课堂教学中与企业接轨引入真实项目。以项目设计为主线, 完整的、有衔接的贯穿于整个工业设计本科教学阶段, 可以使学生系统地得到构思、设计、实现、运作的整体训练,以此全过程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

实践教学中所有的项目均需团队合作,其中的任务分工很重要,应明确团队负责人和团队成员的具体任务,并保证基本资源的提供以便设计顺利开展。设计团队在项目进行的过程中可相互学习,积极探索,提升了学生的个人能力、人际交流能力和产品建造及过程把控能力。

在课程教学之初,教师下发项目任务书,并结合课程时间段,顺应设计流程主线,以日程表的形式对学生小组的设计节奏进行把控(图2)。运用多媒体课件和视频资料,介绍总任务及各子任务,使学生对任务本身及通过任务的实践可以达到的相应能力有整体的认识和把握,让学生做好工作计划及相关准备,按教学任务分好小组。

4、基于过程的综合评价

根据CDIO 理念,针对《设计程序与方法》课程改革的目的,对学生评价方法也做了调整。课程考核将传统的理论考核变为过程考核和终结考核两个环节。其中,过程考核占比40%, 期末考核隶属于终结考核占比60%。通过对整体学习过程的综合评价,实现培养学生设计实践能力和理论应用能力的最终目标。其中,在过程考核的成绩又分为几个方面:学生在团队中起的作用,与团队的合作与交流占10%,综合知识及方法能力占30%。这样一来,能够更加客观地反映学生对对工业设计整体的认识,加强学生人际技能、团队精神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实施效果评价

《设计程序与方法》课程改革进行了两年,实施于15级、16级工业设计专业共计4个班级。教学实践证明,采用该方法进行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设计程序与方法》课程教学中,改变学生传统的学习模式,将被动的学习向自觉学习转变,学习兴趣和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被积极地调动起来,学生能主动参与到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中,平时出勤率提高,课程作业的完整性更强,期末成绩也显著提高。

2.通过本课程教学,我院工业设计专业的学生的创新创意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创意方案、效果图质量、提案汇报情况良好。多名学生继续深化设计成果,2017-2018年学生申请实用新型专利共计6项,参加设计竞赛获奖共计5项。

3.以设计竞赛驱动课程教学,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学生参与各实践性教学环节,增强了成就感,实际动手能力得到提高,创新意识得到提升。

4.通过完整的项目经历,学生在面对其他设计任务时,能够做到心中有数,触类旁通,团队协作意识增强,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陈亦仁,CDIO模式下工业设计专业人机工程学教学改革的实践性探索[J]. 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3).

[2]林嘉怡. 基于CDIO的E-Learning艺术设计类课程教学模式研究[J]. 艺术与设计(理论),2016,(04)

[3]林立. 工业设计专业B+CDIO 人才培养模式实践——以产品开发与设计课程为例. 科教文汇. 2017(02)

作者简介:周冰洁,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工业设计,长沙师范学院。

作者:周冰洁

CDIO工业设计论文 篇3:

CDIO理念下的工业设计产学研合作研究与实践

摘要:CDIO教育理念强调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具有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和获取工程能力,而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两者具有相同的目标,因此笔者在分析了当下多种产学研模式的基础上,提出在工业设计专业的产学研活动中植入CDIO理念,以CDIO标准作为实践过程的指南,从而提高产学研合作的成效,最终帮助学生尽快达到合格的产品设计师的水平。

关键词:工业设计;产学研合作;CDIO;实践能力

总所周知,工业设计是一个实践性极强的专业,台湾浩汉设计公司总经理陈文龙先生曾说:“设计是一个实做的行业,只有从动手的那一刻起,才真正开始学习。”[1]一语道出了真谛。在各种实践性教学中,最常见最有成效的当属校企之间开展的优势互补型的合作,即产学研合作,这一点在当下已经获得普遍共识。

从来自各方面的信息看,各院校结合自身实际进行的产学研合作都颇具特色和收效,如2006年无锡市推出了“7+1+政府”的产学研合作框架模式,又如青岛市实施“双大合一”产学研模式,还有武汉、山西等地的“官、产、学、研”模式、“订单+联合”模式等。而在广东省特别是珠江三角洲,由于具有良好的产业基础和创业环境,早在2006年产学研合作项目已达3287项。笔者所在的学校——五邑大学位于珠三角拥有“中国第一侨乡”之称的江门地区,属于地方性的综合大学,在政府部门的支持下,依托区位优势,工业设计专业抓住机遇将CDIO这一国际上先进的工程教育理念融合到产学研工作中,也初见成效,成为了提升办学质量的一个强有力的推进器。

一、CDIO教育模式的核心

所谓CDIO意指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是“做中学”和“基于项目的教育和学习”的集中概括[2]。CDIO模式强调以产品研发到产品运行的生命周期为载体,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工程。这一国际工程教育改革的最新成果是由麻省理工学院和瑞典皇家工学院等四所大学经过四年的探索研究而得,不仅具有先进性和科学性,而且还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因为CDIO已就具体的实施提出了关于能力提升、全面实施以及检验测评方面的12条标准(表1所示),保障学生在技术知识、个人能力、人际能力和工程系统能力这四个层面达到预定目标[3],最终成为适应企业需要的实用型工程人才。

迄今为止全世界已有几十家著名学府加入了CDIO国际组织,以CDIO模式培养的学生获得了企业的好评,一些公司还对CDIO成员学校的毕业生开出了高15%的工资标准,这正是说明了工业界对此模式的高度认可。

2009年3月五邑大学成为国家首批18家参与CDIO模式试点的高校之一,在融合这一先进的教育理念的基础上,工业设计专业的产学研合作得到了推进与深化,其效果直接映射到专业的办学质量,学生的设计水平稳步上升,教师自身的实践能力也有明显增加。

二、多样化的产学研合作模式

目前国内研究产学研问题的学者一般将合作模式分为三类:市场需求导向型、学研机构主导型以及共建实体型[4]。其中第一类模式所包含的具体做法如项目委托、技术咨询、技术培训等是当下主流,当然也是一种短期合作模式。后两类合作模式尤其是第三类共建实体型模式属于产学研关系中较为高层次的结合,各方的人力、物力等资源得到更合理更高效的利用,彼此关系也超越了从简单的信息交流互帮互助而上升到缔结中长期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笔者认为,无论上述哪种类型在当前都有存在的必要性,根据具体情况采取适宜的合作模式都能对培养高级的应用型人才发挥作用。归根结底,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多形式的校企合作模式,对于增强学生的设计实践能力、进而形成专业特色、打造专业实力是极有裨益的。以五邑大学工业设计专业在近年的校企合作案例来看,以下方式是经常采用并被证实有效,有助于校企之间保持长期可持续的发展。

1.横向项目式。通过签署合同或者协议,企业将产品设计开发项目委托予学校并支付相关费用。这种形式相当普遍,多数规模不大的民营企业比较愿意选择这一灵活的方式。

2.年度委托式。如果企业实力较强,并且产品主要以外观为主导,每年需要拿出的新方案比较多,那么往往会与校方缔结一个长期的合作关系,向学校提供年度科研经费,委托学校完成部分新品设计任务,那么校企研发中心基本也会水到渠成地产生,比如五邑大学工业设计专业和江门市某箱包有限公司成立了箱包皮具设计研究所,一方面企业拨付研发经费,另一方面双方还可联合向省市科技部门申报科技攻关项目,以政府下达的经费支撑研究所的经费开销,这样就属于官产学研的类型了。

3.承办设计竞赛。由企业出资设立设计奖项,而学校教师负责宣传、组织和指导,比赛范围可仅限于校内,也可以邀请其他兄弟院校师生和社会设计资源参加。所有成果方案的知识产权归企业所有,获奖师生具有署名权。企业通常也比较接受这个方式,因为一次收集到的方案数量很多,不过不足之处也是明显的:因为参赛面广,投稿者多是自发而为,教师很难实施指导,因此方案虽多但是良莠不齐。

4.接纳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学生到企业开展毕业实习,以实际课题作为毕业设计题目,设计过程中接受学校教师和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双师”制指导,设计方案的质量比较有保障,而且学生以及企业还可以通过实习期相互考察双向选择以决定是否留用为正式员工。

三、强调CDIO特征的产学研合作实施案例

理论联系实际的作用历来在工程教育就毋庸置疑,但是CDIO模式所主张的在实践中学习,则有其独有的特征:强调学生应在体验环环相扣的产品工程链的过程中,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进行学习。因此要取得良好效果,工业设计专业产学研合作的实施不可局限于类似暑期这样的某个短暂时段,教师要预先为在大学四年全程开展而构建一个培养计划,构建一个以项目为引导带动具体课程以及知识点学习的专业培养体系。

在这方面,五邑大学工业设计专业近年来做了不少积极探索,取得了一定的经验。例如,瞄准本地的特色产业——五金卫浴行业,选择了其中一间公司开展产学研活动,具体工作是为该企业设计新款水龙头。真题真做的设计任务对学生既有吸引力也有压力,因为如果方案得到企业接受转化为产品,则可享受到激奋人心的成就感,但是他们也很明白个中难度——造型自然是要新颖美观,还要有工艺上、人机关系上的合理性,这显然需要综合几门课程的知识点。整个设计过程为期半个学期,学生的进步相当明显。第一轮方案企业评价是“创意性高”,但是由于整体务实性不足只选中两款进入结构设计环节。当一个月之后第二轮方案拿出来则令企业感到很惊喜,因为学生们在老师的帮助下从上一轮的实践中找到了症结所在,因此水龙头的造型做到了实用、美观、经济、创新,企业一下子选出了十多款列入年内的开发计划。

这种项目式的产学研合作,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一体化学习”的机会,这正是CDIO的特点之一。学生在真题真做——工程实际环境中学习多个技术知识和学科知识,同时还要学习个人、人际交往能力,双重学习目标的活动成为了一种学习能力的手段,加深了学生对各个学科知识的理解[3]。

当然产学合作另一个作用还在于提升了教师的能力,这也是CDIO标准中对教师提出的明确要求。现在高校里的工业设计教师普遍属于理论基础好,实践经验不足,同时在一般情况下对某个具体行业也缺乏了解。所以教师为了胜任指导学生开展设计的工作,必然会想办法及时补充譬如五金卫浴行业的专业知识,通过下企业向工程师请教、查阅资料和文献,这样自身的能力便得到了明显拓展。

四、提高产学研合作质量的关键问题

有的教师认为提高产学研合作质量的关键在于选择适当的企业,合作成败取决与企业支持的力度。但是事实上不少院校由于所处的地区制造业并不很发达因而缺乏合作的机会,或者由于专业本身知名度有限未能吸引较多的企业主动上门寻求合作,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再谈挑选合适的合作伙伴未免有些奢侈。笔者认为,在外部条件不是特别理想的情况下想要提高产学研合作质量的关键在于教师,确切地说在于教师必须不断提高他们在教学能力、新的评估形式、工程实践以及相关技能方面的水平。

毋庸置疑,在产学研的关系中教师扮演着重要的指导者的角色,而企业更多的是提供实践的场所和机会。如果希望教师能够胜任讲授融合了多个学科知识的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内容,能够向学生示范产品在构思、设计、实施、运行各环节中的人际沟通与交往,那么教师自己必须具备这些能力。目前我们当中的大多数教师从学校到学校的人生经历,使得他们在单方面的理论知识上拥有扎实的基础,但是在商业和工业环境中的工程实践经验却非常有限,所以教师自身的发展刻不容缓。

CDIO教育模式特别指出可以通过三种基本方法提升教师的能力水平:新任教师在走上讲台前先下到企业实践一年;现有教师参加研讨会、工作坊和短训班,或者是在假期到企业实践;招聘具有工业经验的企业工程师作为补充师资为学生讲课[3]。在实践中,五邑大学工业设计专业将此具体化为三个互动:(1)校内教学团队与企业研发团队的互动。教师与设计师共同指导学生专业课程教学和设计竞赛,多视角的交流与碰撞激发创造潜能。(2)校内项目教学与企业项目研发的互动。通过设计项目的对接,实现课程的项目式教学与企业子平台的研发项目保持一定的同步关系。(3)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企业市场需求的互动。在师生参与具体设计作品的商业孵化和产业化过程中,高校可以清楚地知道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5]。

五、结束语

在高等教育中,产学研合作办学理念被首次提出至今已经超过半个多世纪,伴随社会的进步、教育的发展,其形式、内容、方法、层次都在与时俱进。党的十七大也报告指出,要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对于工业设计专业而言,产学研合作开展的程度和效果更是直接关系着专业的生存和发展。因此,在理念上植入CDIO的先进内核、在策略上密切与政府职能部门的联系以获取支持、在行动上主动出击寻找合作伙伴、在成果上坚持校企互惠互利的双赢原则,这样才能将产学研合作深入持久进行下去,培养出高质量的应用型产品设计人才。

参考文献:

[1]陈文龙:搞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2]查建中:论“做中学”战略下的CDIO模式[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3).

[3]Edward F.Crawley.重新认识工程教育——国际CDIO培养模式与方法[M].顾佩华,沈民奋,译.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4]毛加强:我国产学研结合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措施[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9):23-25.

[5]黄骁,温为才:校企双向驱动的地方院校设计人才培养模式[J].艺术与设计,2014,(5):162-164.

作者:李辛沫

上一篇:人才评价农业科技论文下一篇:工程教育软件工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