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可持续发展研究论文

2022-07-03

摘要:林业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思想在林业中的具体应用和体现,文中从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概念辨析入手,系统地分析了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精神,并从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标准和指标,指出林业可持续发展是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和良好保护的目标,它依赖于对林业的正确有效的宏观指导。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林业可持续发展研究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林业可持续发展研究论文 篇1:

生态文明与林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摘   要:生态文明和人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联,这一指导思想使人们原本的生活模式、行为习惯和思想观念出现了一定的变化。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升,人们越发关注生态文明,林业发展作为实现生态文明目标的有效途径之一,能够为生态文明的实现提供支持。对生态文明和林业可持续发展之间的联系进行了简要介绍,分析了生态文明和林业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措施。

关键词:生态文明;林业;可持续发展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对于生态文明有了更高的追求。过去人们过于关注经济而忽略了生态,导致我国生态环境受到破坏,不利于我国的长期稳定发展。为此,必须要重视生态文明,在保护生态的基础上进行发展。林业可持续发展,不但能够使生态环境得到恢复,为生态文明的实现提供支持,还能对我国的经济发展起到帮助。

1   生态文明与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生态文明指的是在发展的过程中对于环境进行保护。不能为了获得发展就牺牲生态,我国对于生态文明建设非常关注,出台了相关政策,希望能够改善我国的生态环境现状。

林业可持续发展这一观念最早起源于联合国,其是在全球气温变化背景下所进行的分析,希望能够通过不同的角度丰富林业资源,确保林业资源能够满足发展需求,并且有剩余,保障林业生态系统的稳定。在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影响下,我国森林资源被更加科学合理地运用,有效改善了林业生态[1]。

2   生态文明和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关联

生态文明建设是时代发展的必然,包含着多个方面的内容,能够为我国经济的发展提供支持。林业可持续发展是生态文明的重要内容,如果林业可持续发展目标无法达成,生态文明就会受到阻碍。为此,要重视林业可持续发展这一目标,在发展的过程中系统、全面地考虑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及社会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林业是否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影响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最终质量。

根据相关数据资料分析得出,林业在生态文明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此相关工作人员要积极地营林造林,扩大林业面积,使林业资源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顺利开展提供支持。对于生态文明建设而言,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实现较为简单,但是不可替代。

3   林业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3.1   人均森林资源较少

当前我国重视对于环境的保护,开展了一系列营林造林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从现实情况进行分析,我国部分群众并没有认识到森林资源的重要性,他们为了发展经济,大量地使用林业资源,导致我国森林资源的开发量增加,森林资源的数量减少,再加上我国人口数量众多,人均森林资源较少,在进行发展的过程中,还需要进口国外的林业资源[2]。

3.2   林业资金来源较为单一

想要达成林业可持续发展这一目标,需要有充足的资金作为支持,在对林业资源进行使用的过程中种植树木。但是,从现实情况进行分析,我国对于林业发展投入资金的方式较固定,一般情况下,发展林业是由政府提供支持,社会力量的参与较少,部分企业没有认识到保护林业资源的重要性,不愿意为林业发展提供支持,导致我国林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资金来源较固定,不利于我国林业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3.3   科学技术水平较低

我国林业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与其他产业进行比较,其经济效益较低,主要是由于用于林业研究的资金较少,林业工作人员的水平较低。

3.4   林业管理工作有待进一步提升

在进行林业管理工作时,需要多个部门进行工作,由于责任没有落实,在进行工作时,一旦出现问题,各个部门互相推卸责任,不利于林业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导致林业可持续发展目标受到影响。

4   达成林业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措施

4.1   建立完善的体系进行补偿

森林能够对生态环境产生较大的影响,但是从某种角度来说,林业的生态效益并不是非常理想[3]。为此,必须要建立完善的体系进行补偿。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开展工作:第一,建立先进的制度进行管理,并降低税收;第二,成立专项资金,用于生态补偿工作;第三,加大力度开展财政转移工作,增加国际补偿资金数额。

4.2   发展多用途林业

在对于林业进行发展的过程中,生态林可以发挥作用,但是也不能忽略商品林的用途。商品林能够满足市场需求,为林业的发展提供支持,降低政府的财政负担,使林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为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实现提供可能。为此,在林业可持续发展这一关键因素的影响下,应该发展多用途林业。但是,因为林业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包含的范围广,很容易出现风险,企业对于林业进行的投资较少。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可以采取以下3项措施:第一,将林业产权进行分离,对于原本的制度进行改革;第二,完善林业基础设施;第三,使资源制度发生改变,降低林业发展需要缴纳的税款,并给予一定的资金补助。

4.3   推动林业文化的发展

林业文化是人们经过实践总结发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有效途径,能够不断地进行发展。目前,对于生态文明的建设和林业文化的发展,受到诸多人群的关注,能够为我国林业的发展提供支持[4]。为此,我国必须要认识到林业文化的重要性,营造一个独特的创新体系,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目标,为我国社会的长期、稳定发展提供支持。这一工作可以从以下两点进行:第一,加大力度对于林业文化进行分析、探究,培养更多相关人才;第二,将林业文化运用物质进行呈现,组织开展和林业文化相关的实践活动。

4.4   提升林业技术水平

为了使我国林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必须要提升林业技术水平,运用先进的技术,对于林业发展的全过程进行管理。这需要有关部门增加林业发展的资金,并加大力度对于林业发展进行研究,结合现实发展中的林业专利,将理论转化为实践进行应用。除此之外,还要建立专門的体系对其进行推广,使人们能够在互联网平台中学习先进林业技术的使用方法,提升林业生产的专业性[5]。

5   总结

根据上文的分析,林业可持续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中必不可少的内容,能够为林业的发展提供支持。为此,必须要采取措施解决林业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使林业更加快速地进行发展,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顺利开展提供支持。

参考文献:

[ 1 ] 胡林立,范霞,菅凯敏,等.多功能林业发展模式探索[J].

乡村科技,2020(2):62-63.

[ 2 ] 高海飞.生态林业发展中现代林业技术的作用及创新对

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9(23):130-131.

[ 3 ] 王英爽,关怀海,刘敬泽,等.林业生态与林业的可持续发

展战略[J].防护林科技,2019(1):73-74.

[ 4 ] 李昌文,李昌玉,任君芳.国外林业发展现状及其可借鉴

的经验[J].现代园艺,2019(6):222-224.

[ 5 ] 刘长霞,曲洪锋,刘凤,等.基于生态理念下林业可持续发

展研究[J].中国林业经济,2018(3):64-65.

作者:张静 汪东梅

林业可持续发展研究论文 篇2:

林业可持续发展研究现状和展望

摘 要:林业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思想在林业中的具体应用和体现,文中从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概念辨析入手,系统地分析了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精神,并从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标准和指标,指出林业可持续发展是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和良好保护的目标,它依赖于对林业的正确有效的宏观指导。

关键词:林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途径;理论进展

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模式的一次深刻变革,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已成为全世界各国政府和广大人民的共识,并已成为国家或地区在发展经济、利用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共同遵循的指导原则和战略目标,以及诊断国家或地区健康运行的标准。中国政府十分重视生态环境建设和可持续发展问题,在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闭幕后,于1994年率先制定了《中国21世纪议程》,并把可持续发展定为中国社会发展的基本国策,随后,1995年,原林业部制定了《林业行动计划》,确定了今后林业的发展方向和目标。

1 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源于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思想在林业中的具体应用和体现,正确地把握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是正确理解林业可持续发展概念的前提,目前被世界广为接受的是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对可持续发展所下的定义:“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一些学者们认为,该报告所给出的定义虽然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简洁性,但缺少直接的和实际的可操作性,并认为单纯强调了可持续发展的时间维,而忽视了可持续发展的空间维,空间维是指:在水平方向上从全球到区域的变化,在垂直方向上从生物圈到人类活动的各部门变换。基于此,我国学者从空间尺度对可持续发展的定义进行了补充,在时间尺度和空间尺度上对可持续发展作了限定。将空间尺度纳入后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是:“特定区域的需要不危害和削弱其他区域满足其需求能力,同时当代人的需要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林业是以森林资源为基础的产业和公益事业。林业涉及与森林资源有关的一切活动,包括森林资源的培育、采伐(采收)和加工利用诸方面的任何事情,也包括保护森林生态系统、保护森林景观和自然遗产,并且关系到林区及附近村民和在林区工作及参与与森林有关的活动的人们。林业可持续发展必须考虑森林资源的持续利用和保护生态环境。林业可持续发展旨在连续实现林业部门的各种经济效益和保持林业部门满足地方和国家需要的潜力。因此,林业可持续发展应该把数量、质量、效益和环境结合起来,在不破坏森林资源与生态环境,不损害子孙后代利益的条件下实现当代人对各种森林效益的供求平衡。可以说,林业可持续发展是在可持续发展的总框架约束下,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林业的具体发展战略,是可持续发展的具体手段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方面。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和实践,必须以整个自然社会系统的持续发展为前提,不能离开该系统孤立地去进行。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需要打破部门和条块分割,这是因为自然社会的持续发展,除依赖于资源的持续供给能力;有赖于生产、生活和生态功能的协调;依赖于自然资源系统的自然调节能力和社会经济的自组织、自调节能力外;还有赖于部门之间、行业之间的协调和社会的宏观调控。

森林可持续经营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对于什么是森林可持续经营,目前比较一致的观点可归纳为:森林可持续经营是指森林经营过程中,通过现实和潜在森林生态系统的科学管理、合理经营,维持森林生态系统的健康和活力,维护生物多样性及其生态过程,以此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对森林产品及其环境服务功能的需求,保障和促进人口、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的持续协调发展的森林经营体系。森林可持续经营要从全局、系统、综合长远的高度,把处理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资源环境基础和森林生态系统的关系;处理好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的关系,处理好不同空间尺度(景观、社区、区域、国家与全球)的关系;处理好近期、中期与长期发展的关系为着眼点,从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协调森林与人类的矛盾以及利益关系出发,通过对森林的合理经营,促进和保障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可持续的森林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取决于森林所处的外部环境条件和相应的经营目标取向。1992年环发大会通过的《关于森林问题的原则声明》文件中,把森林可持续经营定义为:“可持续森林经营意味着对森林、生产力、更新能力、活力,实现自我恢复的能力,在地区、国家和全球水平上保持森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功能,同时又不损害其他生态系统。”这一定义实际上已经综合了许多研究者的观点,因此,也被认为是一个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概念。

2 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可持续发展最根本的目标就是,在不危害生命支持系统健康的前提下满足人类基本的需求,提高生产潜力,确保代际和代间都有平等的机会。现代社会对林业的需求包括:(1)自然保存、生物多样性保护、固土保肥、蓄水滤水、调节气候、遏制荒漠化、防污抗污和减尘减噪等;(2)森林游憩、人类文化遗产保护、卫生保健、科研教育及增加就业机会、消除贫困等;(3)用材、木质纤维、薪炭材、林化原料、干鲜果品、药材、饮料、饲料和野生经济动植物等。因此中国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应该服从或服务于国家总体的可持续发展,发挥森林的综合效益,不断地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其物质产品和生态服务功能的一切需求。

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由一个个具体的区域对林业发展的需求所决定的。按照森林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和预期目的,现阶段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生态环境目标、社会目标、经济目标所构成:(1)经济目标:建设优质高产的经济林基地,发展薪炭林,培育速生丰产林,营造饲料林;(2)环境目标:优化土地利用格局,提高森林覆被率,扩大环境容量,增强现有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3)社会目标:增加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消除贫困。

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的《21世纪议程》和《关于森林问题原则声明》中尤其强调在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过程中需要国际合作。作为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政策之一,国际合作在林业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将发挥重要作用。

我国在《中国21世纪议程—林业行动计划》中提出了林业发展的框架目标:

(1)到2010年,为建立比较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和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奠定基础;重点区域生态环境有明显改善,生态环境建设进入良性发展轨道;林业产业结构得到明显改善;林业综合实力和掌握发展能力显著增强;初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林业管理体系和社会化服务体系。

(2)到21世纪中叶,建立起比较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和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建成现代林业管理体系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同时,对森林资源、生态环境建设、林业产业发展等确定了具体的分阶段目标,为中国21世纪林业的发展确立了奋斗方向。

作者:李秀兰

林业可持续发展研究论文 篇3:

防沙治沙措施与林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摘 要] 林业五大转变的推进和实践,对防沙治沙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治沙工作要以遏制生态恶化,优化生态环境为根本,促进沙区生态、经济协调发展,从而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通过对中国治沙问题的探讨提出了当前防沙治沙的新举措,并进一步阐述了林业可持续发展目标及发展对策。

[关键词] 防沙治沙 可持续发展目标 新举措 发展对策

人口、土地资源与环境问题是21世纪全世界发展的三大主要议题。21世纪,可耕地荒漠化和防治荒漠化已是世界各国政府和科学界高度关注的课题。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是涉及到生态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和水资源开发等诸多非常复杂和科学性的综合性研究课题[1]。土地沙化是我国当前最为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因此防沙治沙工作已成为当前我国林业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中国治沙重点问题的探讨

1.森林的涵养水源、防风固沙的生态效应

美国科学家自20世纪40年代长期监测研究的结果以示森林的水文生态效应,在地表植被覆盖度60%~75%时,地表径流仅占降雨的2%,土壤侵蚀为0.02 t/hm2;当地表植被覆盖度37%时,地表径流占降雨的14%,土壤侵蚀为0.203 t/hm2;在地表植树被覆盖度降到10%时,地表径流可占降雨的73%,土壤侵蚀高达2.248 t/hm2。全美(阿拉斯加除外)地表径流的2/3来自占国土面积33%的林区,其中国有林(占全国面积的19.68%)的贡献率占14%;每年由国有林提供的水源估价在37亿美元以上[2]。据此推算,按我国森林面积占国土面积的16.55%计算(最近完成的第五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应该至少有1/3的全国地表径流来自林区。森林的涵养水源、防风固沙的这种生态水文效益不可忽视[3]。

2.水资源危机严峻,径流林业势在必行

径流林业是指利用天然降水发展林业。径流林业来源于径流农业的思想基础,在干旱地区或半干旱地区,将地表径流阻截、汇集、贮存起来用于农业生产,谓之径流农业,中心是最大限度地利用水资源,开展节水灌溉技术[4]。

二、速防沙治沙工作的新举措

21世纪中国防沙治沙思路是“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预防为主是指全面防治沙漠化的发生和发展,不仅要保护现有天然林、草原等现有植被,还要保护沙区的水面、湿地等,制止盲目开发,防治产生新的沙化土地。

1.夯实能力建设

要加速推进防沙治沙,需要具备先进技术和拥有操作技术的人力资源。着力抓好多层次的理论和技术培训,提高人员素质,同时不断提高防沙治沙公众科技服务能力。还要注意对发达国家智力的引进和技术、政策和管理成果的应用,吸取世界林业发展理论的先进成果和经验,加速我国防沙治沙步伐。

2.突出机制创新

运用物质利益驱动原则,调动千家万户、社会各界防沙治沙积极性。当前,重点要突破传统的防沙治沙经营机制和管理模式,要探索和建立一套适应我国沙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符合防沙治沙特别需要的有一定特色的政策和机制。通过完善政策,活化机制,利益驱动,把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防沙治沙的积极性调动好,发挥好,保护好,变成现实生产力,加快防沙治沙步伐。

3.加强科技支撑

一是要尊重自然规律和科学法则,实行科学治沙。在沙区,一定要改变靠广种薄收、多养少收的发展路子,树立依靠科技、走精种高产、精养高效的可持续发展道路;要根据水资源状况,从实际出发,宜封则封,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做到封飞造相结合,乔灌草相结合,带网片相结合,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不断增加防沙治沙的科技含量。二是要加强防沙治沙科技攻关,研究先进的造林种草技术,培育适宜不同类型区生长的抗旱、抗寒、抗盐碱的植物良种。三是要组织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培训工作,培养一批专门的治沙技术和管理人员,为防沙治沙服务。

4.健全法制体系

一是深入宣传,积极做好《防沙治沙法》的普法工作,提高沙区广大干部群众的法律意识,使防沙治沙的各项规定入耳入脑,做到依法行事。二是尽快制定出台有关配套法律法规,尽快形成以《防沙治沙法》为核心的防沙治沙法律体系,全面推进防沙治沙各项法律制度的实施。

三、实现沙区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探讨

1.沙区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

探讨沙区林业可持续发展问题必须明确两个基本前提。一是沙区林业问题是沙区人口资源环境格局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人类来说,森林既是自然资源,又是构成生态环境的主体。解决沙区林业问题还要统筹兼顾人口的严格控制和优化、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环境的有效监控和改善等问题,单独强调林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不可能的[5];二是沙区林业问题是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森林经营的广域性、长期性和多目标的特点,它更着眼于为全社会的长远利益服务,因此要经常地超越于狭隘的市场利益的局限而得到全社会的关注和支持,没有这一点,沙区林业也很难实现可持续发展。

2.沙区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方针

实现沙区林业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必须遵守以下三条指导方针:一是保护现有森林、扩建新的森林资源和全面提高森林质量与生产力相结合,为尽可能地增加森林覆盖和实现森林高产、优质、高效打下基础;二是在兼顾森林的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的原则下实现森林的分类经营,把封禁性经营的护存林业,自然化经营的多用途林业、自然与人文相结合经营的游憩林业和集约化培育的商品林业结合起来[6];三是在区域或流域层次上实行多林种的合理配置并和森林多功能的综合经营相结合,在主导分工的定向基础上,通过对森林生态系统的综合经营,对森林资源实行全方位的培育、保护和开发利用,并与农、牧、水利、交通、电力等行业相结合,恰如其分地纳入到区域或流域综合治理和开发的主渠道中去。

3.沙区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总目标是经济、生态和社会三大效益相统一的可持续发展。从实践上讲,可持续林业需求对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当代发展与未来发展、资源利用与培育资源统筹兼顾,合理安排,以达到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子孙后代满足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目标[7]。现阶段沙区林业可持续发展目标要兼顾经济、生态环境和社会目标:(1)逐步建立和完善保障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政策体系、法律体系,建立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综合决策机制和协调行动机制。(2)加强林业基础建设,在提高林业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同时,不断增强林业自身的可持续能力。(3)依靠科技进步,建立与区域环境效应和空间特征相适应的可持续林业技术体系。(4)在保证森林资源数量持续增长的基础上,优化土地利用格局,提高森林覆盖率,扩大环境容量,实现森林资源产品结构、森林资源质量和森林生态系统功能的基本改善,并初步形成支撑和保障区域能源开发,经济快速增长,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空间特征的森林资源地域空间结构。

四、沙区林业可持续发展对策

1.加强沙地林业资源保护,调整林种、树种结构和经济结构

在坚持生态效益及实施可持续战略的前提下加大培育保护森林资源力度,充分发挥其水源涵养、防风固沙和水土保持等作用,维持森林作为生物多样性宝库的作用,保护森林的历史文化和美景游憩价值等正面效益,抑制或分流其负面作用。面对市场经济的挑战,防护林体系建设要在继续搞好生态建设的同时,充分发挥建设区独特的资源优势,进一步调整林种树种结构,建设商品林基地;大力调整生产(产业)结构,创办绿色产业。通过这两方面的调整,加快发展林业商品经济,达到既能改善生态环境、又能增强工程建设自身活力的目的。

2.进行大面积造林育林,加强林业生态工程建设

仅靠现有的森林不足以完全解决风沙危害问题,要科学制定育林规划,理清育林思路,强化育林措施,确保育林效果。首先要制定切合实际,因地制宜的发展目标,抓好以防沙治沙为主的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按照退化生态系统修复和重建要求,坚持适地适树、合理配置的原则,按照自然林的思路,从组成、结构、稳定性、生物多样性等方面进行低产低质林分的改造。二是发展径流林业,利用微地形进行降水的重新分配,带状、团状或小片状造林,形成稳定高效的人工复合群落。在沙区的大的径流上多建水库,在较大集水区经雨水集流利用工程积蓄、储蓄径流雨水,缓解自然降水时空分布与生物需水规律间的矛盾,为庭院经济、节水林业、旱作农业的发展创造条件[8]。三是探索和研究一整套优质、高产、高效的先进育苗技术,改进育苗方式,提高苗木质量,从源头上保证造林质量,最终体现在林木的质量和效益上。

3.提高林地质量和生产力水平

目前沙区森林面积很少,质量和生产力普遍不高,林地的低生产力水平是影响其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需要从光合生产潜力、水生产潜力、土地生产潜力及遗传生产潜力等多方面去探索,提高森林生产潜力。此外还要特别重视混交林的发展,改造原有低质低效林分,按照植被演替规律、景观要求合理配置乔灌草比例,以此来降低病虫鼠兔危害,为多种野生动物提供更多的栖息场所,有更好的景观效应,有利于保持林地的生物多样性,从而达到提高林分的合理性、抗逆性和生产力水平。

4.科学治沙,把沙区林业发展成知识密集型产业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和创新是可持续发展的决定因素。建立林业科技创新与技术推广机制,形成林业科技推广和技术监测体系,为提高林业生产及工程建设水平提供科技支撑。沙区林业经营要建立在对各层次沙地生态系统的组合结构、功能、演替和发展客观规律深刻认识的基础上,要依靠生理学科和生态学科知识及其综合应用,采用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林科技术、分析技术、测试技术和常规工业技术,把现代沙地林业发展成知识密集型的产业和事业[9]。

参考文献

[1] 国家计委,国家环保局.中国21世纪议程[Z].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4

[2] 关百钧.21世纪初世界林业科技十大发展趋势[J].世界林业研究,1999,12(6):1~6

[3] 于志民,王礼先.水源涵养林效益研究[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9

[4] 赵荣慧.半干旱地区造林学[M].北京: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1995

[5] 钱易,唐孝炎.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6] 王子玲,杨伟,石长春.陕北榆林风沙区防风固沙体系结构优化研究[J].西北林学院学报,2005,20(1):7~12

[7] 甘枝茂,桑广书.关于黄土高原退耕还林(草)问题[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2,16(1):62~65

[8] 沈国舫.中国林业可持续发展及其关键科学问题[J].地球科学进展,2000(1):10~18

[9] 李世平,石磊.芬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长期理念[J].世界农业,2005(6-7):35~37

作者:高平 贺晓辉 冀海林 范海燕 郭鑫

上一篇:课堂教学与课堂管理论文下一篇:生态文明与循环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