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可持续发展及生产论文

2022-04-23

【摘要】林业可持续发展是我国林业发展的一项长期战略和宏伟目标。通过林业科技创新、优化林业经济结构、完善集体林权制度、加强法制建设和加大资金投入等措施走林业可持续发展道路,才是我国当前林业发展的正确之路。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林业可持续发展及生产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林业可持续发展及生产论文 篇1:

林业可持续发展的作用及目标与对策

【摘 要】林业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现代林业的核心和基础。林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同时也是关系生态环境建设的公益事业,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在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森林资源和林业发展的重要性和目前的严峻状况,要求我们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深入到林业的建设中来。本文通过对林业的可持续性发展所存在的各类问题的分析,探讨我国林业管理以及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与途径。

【关键词】林业可持续发展;现状;对策

林业可持续发展是对森林生态系统在确保其生产力和可更新能力,以及森林生态系统的物种和生态多样性不受到损害前提下的林业实践活动,它是通过综合开发培育和利用森林,以发挥其多种功能,并且保护土壤、空气和水的质量,以及森林动植物的生存环境,既满足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又不损害未来满足其需求能力的林业。下面我们从林业的现状、发展目标以及对策来阐述。

1.森林可持续经营的现状

森林可持续经营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没有可持续经营的森林就不可能有可持续发展的林业。自1992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后的5年里,森林可持续经营进入了实质性阶段,世界林业发达国家都开始调整和改造传统森林资源管理系统的理论与技术,并组织研究和实践森林资源可持续标准和指标体系。各国根据各自的国情和林情提出了不同的实现途径。加拿大侧重于林地生产力的保护,提出了以模式森林计划为依托的林地综合管理系统;美国注重人们对森林的整体需求,提出了生态系统经营;德国由于几乎没有原生林,大多为人工次生林,因而着重于回归自然的人工林经营,即近自然的林业。许多发展中国家也采用森林可持续经营理论来调整各自的林业发展战略着手研究和制定适合发展中国家的森林可持续经营标准和指标,促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可以说,森林可持续经营的总目标是林业可持续发展。

2.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由一个个具体的区域对林业发展的需求所决定的。一般说来,应当从森林所发挥的作用方面来考虑。而森林的作用受制于特定区域的社会意义和国民经济意义,就其作用来划分,主要体现在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3个方面:

2.1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目标

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目标,强调满足人类基本需要和较高层次的社会文化要求,持续不断地提供林产品以满足社会需要,这是持续林业的一个主要目标。作为社会经济大系统的林业产业,担负着为社会发展提供生活资料(燃料、食品等)与生产资料(原材料)的双重任务。随着全球范围内不可再生资源的不断消耗,森林作为主要的可再生资源,其满足人类社会物质需求的作用是绝对不会消失的。人类对森林的社会、文化需求的不断扩大,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总趋势。满足人对森林的多种需要和愿望,是林业的根本任务。

2.2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目标

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目标,主要关注于林业生产者的长期利益。这里必须明确的是林业经济可持续性的主体是林业生产经营者。当前就经济利益的实现方式考察,主要还是通过为社会提供物质产品的形式,实现自身的利益,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林产品产量的持续产出。而林产品的产出,除了取决于林业生产力水平外,同时还受到自然生态环境的制约,更受制于非林业部门的影响。林业经营者经营的森林生态系统所提供的环境产品,具有经济利益的外部特征,必然造成林业利益难以在市场条件下完全实现。面对这种情况,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目标,必须有其他实现途径。最可行的方式,一是实行生态补偿;二是国家扶持。因此,林业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必须保障林业生产者的经济可持续性。

2.3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目标

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目标,关注的是森林生态系统的完整和稳定。通过退化生态系统的重建与已有森林生态系统的合理经营,保障森林生态系统在维护全球、国家、区域等不同层次上所发挥的环境服务功能的持续性。其中关键是无退化的使用林地和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持森林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和可再生产能力以及长期健康。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目标,不仅是保障林业自身社会经济可持续的基础,更重要的意义还在于持续发挥森林生态系统在维护全球生命支持系统中的重要性与不可替代性。

3.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3.1优化林业产业结构,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

同其它产业一样,林业产业也分为三个产业结构:在第一产业方面,我们应该加大短轮伐期工业原料林的培育,加大速生丰产用材林、竹林和名特优新经济林的建设;在第二产业方面,我们应该加大新产品的开发力度,促进以低层次原料加工向高层次综合精深加工转变的步伐;在第三产业方面,要加大森林旅游業、花卉业的发展。实现“以二促一带三”的策略,调整林业生产力布局,淘汰落后产业,改造传统产业,培育新兴产业,推动产业重组,解决林业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真正提高林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创造最高的经济效益。

3.2发展生态林业

生态林业是森林三大效益的综合表现,是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结合。我们不能单纯地为了追求生态环境的改善而放弃必需的经济增长,我们必须明确林业的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它体现在林业的“生态效益经济”这一理念上就是生态林业。

生态效益经济是指在生态环境系统良性循环约束条件下的追求经济效益总量较大的社会再生产活动,即生态林业。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林农结合式。采用科学的生产、管理方法,以林业为主,林农结合多种经营,逐步建成具有经济、生态和社效效益的林业发展模式。大力推广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兼作。如实行林草间作、林药间作、乔灌混交等种植模式。最终使植树造林成为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增加收入的有力良机,同时实现了生态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结合。

(2)规模造林。大面积造林即提高了生态效应,增加了景观效果,又有了较高的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发展苗木基地,经济果林、速生丰产林等商品林宜林地上。

(3)依法促进林业可续发展。我国的《森林法》及其实施条例中关于森林管护、植树造林、森林经营管理等章节,为我们实现林业可续发展提供了法律依据,体现了国家对现代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视程度。同时要规范市场行为,为林业生产经营主体参与市场竞争,创造公正、公平、公开和诚信的市场环境。主要是建立健全林地、林木流转和评估制度、私有林经营权益保护制度、森林采伐监督制度、林权变更登记公示制度、森林旅游服务市场管理制度、森林认证制度、森林林木林地抵押贷款制度等,要按照有利于林业为国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服务的要求,从行政管理的法定依据、法律实施的主体、程序、职权范围及其责任义务,规范林业主管部门的公共管理行为。进一步明确现代林业发展思路,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实际,加快生态建设,实现林业跨越式发展。

综上所述,林业可持续发展目标应当包括社会、经济、生态环境3个方面,其中社会与生态环境目标,体现的是全人类的利益,即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经济,需要林业持续的提供物质产品与生态环境服务功能。而作为人类群体中的林业生产经营者来说,不仅需要自身的实践活动所提供的产品服务,更具有意义的是要求其自身经济利益的持续性,这也是不同利益主体对林业问题构成不同态度的深刻原因。 [科]

作者:李青叶

林业可持续发展及生产论文 篇2:

中国林业可持续发展探析

【摘 要】林业可持续发展是我国林业发展的一项长期战略和宏伟目标。通过林业科技创新、优化林业经济结构、完善集体林权制度、加强法制建设和加大资金投入等措施走林业可持续发展道路,才是我国当前林业发展的正确之路。

【关键词】林业;可持续发展;森林资源;经济;生态;社会

1.中国林业现状

改革开发30余年来,中国林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根据最近2008年全国森林资源清查资料显示,中国林地面积43亿亩,比1978年多8亿亩,增长了44%;森林覆盖率18.21%,比1950年的8.6%多10%;活林蓄积量136亿立方米,比1978年增长了1/3;人工林8亿亩(5300万公顷),为世界第一,占全球的1/3。但是,截止2008年中国人均森林面积0.22公顷,居全球134位;人均森林覆盖率均0.13公顷,居世界130位。为保证林业的健康发展,我国通过实施退耕还林工程、 天然林保护工程、 “三北”重点防护林工程等一系列林业工程使森林面积逐年增加,进而促进我国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当前我国林业总量不断增长,人均排名依然很落后,同时我国依然面临着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水资源短缺、物种减少等诸多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和频繁的水、旱、风等自然灾害,可以说我国林业任重而道远。

2.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及意义

林业可持续发展是对森林生态系统在确保其生产力和可更新能力,以及森林生态系统的物种和生态多样性不受到损害前提下的林业实践活动,它是通过综合开发培育和利用森林,以发挥其多种功能,并且保护土壤、空气和水的质量,以及森林动植物的生存环境,既满足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又不损害未来满足其需求能力的林业。林业可持续发展从社会、经济、生态三方面反映了现代林业的多重价值观[1]。

林业可持续发展必须遵循生态平衡准则,要在经济-环境协调中求发展。森林为人类生存提供自然环境,也为人类社会提供经济活动的物质基础;社会经济的发展又必须依赖以森林生态系统为基础的环境而发展。林业生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者之间具有互相依存、互相矛盾、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的关系,林业可持续发展就是要求生态优先,三者兼顾。

随着对林业可持续理论的深化和认识,越来越多的国家认识到林业可持续发展才是林业的正确发展方式。自2000年以来,中国积极推动森林可持续经营、促进绿色增长,转变林业发展方式、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3.当前我国林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中国林业经济以传统的粗放式发展为主,多以牺牲环境和自然资源为代价。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3.1造林模式老化,缺乏科技创新

近年来通过义务植树、工程造林等措施增加了部分森林面积,但树种单一、结构不合理,造林科技含量低; “科技兴林”、“发展立体林业”等口号喊得响,实际实施的少。

3.2为发展经济,过度砍伐

近年来我国在建筑业、室内装饰、家具等方面以及对纸产品的需求增加迅速,为满足这一不断增长的需求,我国长期陷入过度砍伐与利用之中,造成了我国林业资源的短缺和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3.3森林经营粗放,没有科学管理

我国大部分森林为粗放经营,集约经营水平低,致使林木单位产量低、生长量不高、材质差、利用率低。我国森林残次林相较大,生产处于低产值、微效益的状态。

4.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4.1通过林业科技进步保证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林业可持续发展包括对经济的发展和对资源、环境再发展能力的保护。既要发展经济又要保护资源与环境,最有效的解决办法就是依靠科技,只有科技的发展才能改变传统的以牺牲环境和自然资源为代价的粗放式经济发展模式,只有实施科技兴林、不断提高林业科技含量才是林業可持续发展的关键[2]。林业科技发展要作好三点:一要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核心、以效益为目的的林业科技创新体系,进而提高林业生产力,加快实现林业的现代化;二要深化林业科技体制改革,坚持科研成果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鼓励科技人员通过技术承包、技术转让、技术服务、联合开发、创办经济实体等形式,加快林业科技成果转化;三要培养多层次、各专业的林业建设人才,全面提高林业生产水平和整体素质[2]。

4.2通过优化林业经济结构促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第一产业方面,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大力推进短周期工业原料林、速生丰产林、竹林和名特优新经济林建设;在第二产业方面,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促进以低层次原料加工向高层次综合精深加工转变的步伐;在第三产业方面,要加大森林旅游业、花卉业的发展。要调整生产力布局,淘汰落后产业,改造传统产业,培育新兴产业,推动产业重组,解决林业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调整林产工业产品结构,大力发展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增加附加值,解决林产品结构不合理和产品缺乏竞争力的问题。调整企业布局和资产结构,实施大集团、大公司发展战略,共同开发新产品、新技术和新市场,提高企业专业化程度和产品技术含量,提高市场的竞争力[3]。

4.3通过完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林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继农村土地承包之后中国土地使用制度上的又一重大改革。这次改革是消除林业发展体制障碍的根本手段,是体现广大农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有效措施,是保护和改改善生态的强大动力,是促进山区和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充分激发了林农造林、营林的积极性,激活了林农的创造性在体制上了林业可持续发展。

4.4通过加强法制建设为林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法制环境

通过构建一套全新的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法律体系,从而实现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和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加大林业执法力度,依法保护森林环境,进一步健全与保护生态环境有关的法律队伍。不断提高全民法制观念,依法打击各种破坏水土资源与环境的违法犯罪行为,保护林业经济、林业环境不受破坏。

4.5通过加大资金投入为林业可持续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建立多元化、多层次的投资体机制。对重点项目加大投资力度,集中使用资金,实行集约化经营管理,最大限度提高效益[4]。

5.结束语

林业可持续发展是我国林业发展的一项长期战略和宏伟目标。通过林业科技创新、优化林业经济结构、完善集体林权制度、加强法制建设和加大资金投入等措施走林业可持续发展道路,才是我国当前林业发展的正确之路。 [科]

【参考文献】

[1]王忠玉,张连军.浅析我国林业可持续发展现状及目标.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3).

[2]张建国.生态林业论.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2,3.

[3]王臣,赵军.关于我国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20).

[4]蒋建平.可持续发展与河南林业.河南林业科技,1998,12,(4).

作者:张小勇 李梅

林业可持续发展及生产论文 篇3:

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推动林业经济全面振兴

摘要:林业可持续发展对于生态建设以及国民经济的发展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实现不仅要符合自身发展的实际需要,也是实现地区乃至国家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阐述了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含义以及其意义所在,并对如何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相关措施做了介绍。

关键词:林业;可持续发展;意义;措施

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注重长远、全面、协调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已经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领域都有所深入。当前森林资源和林业发展面临着极为严峻的考验,因此需要我们把可持续发展这个科学理念运用到林业建设的体系之中,构建起具有更加完善的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制度和法律法规,从而对森林资源起到应有的保护作用,并使得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得到长久的维持。

1可持续发展理念概述

最早明确提出“可持续发展”这一概念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它标志着人类对社会发展认识的进一步深化。在1987年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的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中,第一次比较系统的介绍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该报告把可持续发展定义为:“能够在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同时又不会损害后代人的利益”。总而言之,可持续发展就是要在社会、经济、资源和环境等方面达到相互协调和共同发展,在经济得到发展的同时又要对与我们生存密切相关的大气、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环境和资源加以维护,不能只顾眼前的利益,而无视子孙后代的永续发展。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不过要在资源和环境被保护得到永续利用的基础上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共同发展。

2林业的定义及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2.1林业的定义

林业的定义可归纳为人类对森林资源进行全面的保护、利用及发展的经营活动,充分利用森林的多种效益来适应经济、社会不断增长的需求,并且能使森林资源被长久的经营,推动经济、社会、环境等协调发展的基础性产业和社会公益性产业。

2.2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根据国内外专家研究成果表明,可持续林业是在森林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和可更新力以及森林生态系统的物种与生态多样性等保证不被毁坏的基础上的林业实践活动。并经过一系列的开发、培育和利用森林等方式,使其多功能效益得到充分的发挥,以此能够保证土壤、空气和水等资源的质量,以及森林动植物赖以存在的环境。不仅能满足现今社会经济发展对木材等产品需要,又不损害未来社会对其的需求。

3推进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3.1提高对林业可持续发展重要性的认识

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在维持生态系统的完整、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林业持续生产等多个方面都有非常好的表现,森林的多重价值观得到体现,在改善拥有森林的地区以及国家的生存环境,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都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

3.2依靠科技优化林业经济结构

要加大力度对生产力布局进行改革,落后产业要淘汰,传统产业要改革,新型产业要扶植,进行产业重组,从而使林业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得到妥善处理。遵循森林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对森林生态系统要采取最具成效的可持续方式进行管理经营,在实现区域森林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基础上森林整体的可持续经营得以实现,并遵循自然、社会、经济等规律进行有机的结合,因地制宜的采取科学的经营模式,才能为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实现提供保障。注重对森林的经营与设计,在林业发展战略指导下,合理的规划好区域森林布局,对林业中长期发展以及森林经营等制定相应的策略,为科学合理的经营森林提供有力依据,从而使林业分类经营逐渐完善。

有效的保护和经营好天然林。天然林的管理和维护机制要完善,对天然林的现有资源要能够切实的保护好。优化天然林树种结构,改进天然林的经营管理方式,提高其经营效益。

加强对现有人工林的经营改造。林业经营主体要在制定计划、合理有序的情况下多营造混交林,尤其要加强阔叶林的营造;对于人工林的主伐年龄要适度的延长;对于具有经济价值较高的珍稀树种要注重多营造,其中大径材是培育重点,林业主体经营模式要向多样化方向发展。

3.3完善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法律机制

首先应当具备比较完善的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法律体系,以可持续发展作为立法的理论依据,对人类社会、经济等发展所需求的生态环境和森林资源条件、以及保护地球环境与资源等充分的加以考虑,集中体现生态与经济两者利益协调平衡的原则;健全管理机制,加大林业执法力度,对森林采取限额采伐管理,以保证森林生长量与采伐量的长期稳定;加强对林地的管理,采取林地用途管制和总量控制制度,避免有林地逆转,严惩毁林占地等违法行为;要坚持依法治林,在源头上遏止破坏森林的违法犯罪行为。

可持续发展这一科学理念已经深入到了林业发展的各个层面,从林业科技含量的提升,建立完善的林业可持续发展保障体系,加快林业经济体制改革创新,完善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法律机制等,从而真正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恭平.浅谈林业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现代园艺,2011,(21).

[2] 张慧军,贾荣.对我国林业可持续发展若干理论的探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09,(01).

[3] 刘燕.林业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14,(01).

作者简介:沈楠,本科学历,黑山县国有黑山机械林场,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森林经营。

作者:沈楠

上一篇:高职语文教学人文素养论文下一篇:全球地质矿产质量控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