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人性化护理高血压论文

2022-04-27

【摘要】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在心血管内科的应用,交流体会。通过在心血管内科实行优化住院环境,有效的护理沟通,以护理程序为基础,对患者实行全方位护理服务。方法:护士要注重与患者的沟通和交流,切实可行的实施人性化护理。“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是新型医疗模式的核心,表现在病房管理上,就是将人性化护理融入医疗护理的全过程中。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个体人性化护理高血压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个体人性化护理高血压论文 篇1:

个体人性化护理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效果观察及对血压水平影响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个体人性化护理对老年高血压血压水平的影响以及临床干预疗效。方法:选取我中心收治住院治疗的老年高血压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试验组患者采用个体人性化护理服务,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血压变化情况和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前舒张压和收缩压均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试验组患者的舒張压和收缩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有显著差异(P<0.05)。试验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为96%,对照组为84%,两组对比有显著统计差异(P<0.05)。结论:个体人性化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不仅能够降低患者血压水平,还能提高其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个体人性化护理、老年高血压、血压水平、临床疗效

高血压是影响人类健康的常见慢性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高血压人群超过2亿,大多为中老年人群。但患者对高血压病的认识不足,就医时检查出血压异常时可能已造成严重的器质性损伤。因此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是控制该病最主要的手段[1]。鉴于此,本研究重点探讨个体人性化护理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效果。

1 一般资料和研究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中心2020年12月-2021年12月期间收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试验组患者男性32例、女性18例;年龄60-80(平均70.62±9.61)岁;病程为2-10(平均6.42±1.47)年。对照组患者中男性30例、女性20例;年龄62-81(平均71.79±9.95)岁;病程为2-10(平均6.79±1.53)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和病程均无明显差异(P>0.05)。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患者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对症治疗,对患者和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密切关注患者血压和降低并发症和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试验组患者采用个体人性化护理服务[2-3]:①健康教育: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糖尿病和高血压相关知识宣教。采用小讲座、宣传册等方式告知患者老年高血压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以及临床常用的干预手段,并讲解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和预防措施,由于高血压患者长期带病生存,因此需要教会患者长期家庭自我管理。多采用眼神交流、肢体语言和共情技巧等方式拉近与患者的距离,从而提高其依从性。在接诊过程中始终保持微笑服务,穿戴整洁,检查和操作时动作轻柔等,定期对病房进行清扫和消毒,保持良好的环境。②心理护理:大多数老年高血压患者可能出现头昏、头痛和精神不佳等临床表现,这些都可能导致患者发生焦虑和抑郁等情绪,病人害怕这些症状可能是疾病加重的信号。需要告知患者出现这些症状产生的原因,通过心理咨询、音乐疗法和群体分享等方式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③运动和饮食护理管理:老年高血压患者需要进行饮食干预,如降低钠盐和动物脂肪的摄入,嘱患者清淡饮食。制定专业的运动干预处方,规范患者的运动量和运动频率,多采用有氧运动的方式训练,如慢跑、滑冰、跳健身舞、做韵律操等。

1.3 观察指标

①检测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变化情况。②评价患者的临床疗效。

1.4 统计分析

采用SPSS 17.0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值±标准差(x±sD)表示,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患者血压采用t检验进行分析,临床疗效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P<0.05表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血压变化情况

两组患者护理前舒张压和收缩压均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试验组患者的舒张压和收缩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有显著差异(P<0.05),见表1。

3 讨论

随着患者年龄的增加,机体代谢发生异常,高血脂、血小板增加、血管壁弹性纤维减少都将导致患者血压持续性增到。高血压是一类较为常见的慢性疾病,如不及时控制可能造成严重的影响,可能引发脑血管意外、心脏病等。目前该病尚无治愈之法,只能通过降压药物进行控制,然而长期服药患者的依从性较低,可能造成一系列高血压性损害[4]。

通过本研究发现,试验组患者干预后舒张压和收缩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采用个体人性化护理模式能够帮助患者降低舒张压和收缩压,慢病管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通过健康教育、心理疏导、运动和饮食护理以及指导患者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等方式,这将帮助患者自我管控血压,从而形成良好的疾病转归。试验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采用个体人性化护理干预能帮助高血压患者改善临床症状和体征,从而有助于早期控制血压,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综上所述,个体人性化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不仅能够降低患者血压水平,还能提高其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刘宏霞, 任淑英. 老年高血压患者护理中人性化护理的应用价值[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20, 8(5): 107+111.

[2]李汝潇. 个体人性化护理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及并发症的影响[J]. 中国医药指南, 2020, 18(30): 182-183.

[3]陈富君. 人性化护理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分析[J].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20, 31(3): 473-475.

[4]邓阳莲, 马福花. 人性化护理干预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效果研究[J]. 中国保健营养,2021,31(7):175.

作者简历:奚冬柳,出生年月:1979年1月;本科;女;民族:汉,籍贯:上海,职称:主管护师;研究方向:护理

作者:奚冬柳

个体人性化护理高血压论文 篇2:

心血管内科开展人性化护理的方法及体会

【摘 要】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在心血管内科的应用,交流体会。通过在心血管内科实行优化住院环境,有效的护理沟通,以护理程序为基础,对患者实行全方位护理服务。方法:护士要注重与患者的沟通和交流,切实可行的实施人性化护理。“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是新型医疗模式的核心,表现在病房管理上,就是将人性化护理融入医疗护理的全过程中。结果:人性化护理可增加患者的舒适感、减轻痛苦、促进康复,并可增加护患之间的交流,护理全程体现人性化,可以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形象和素质,使护患关系更加融洽。结论:人性化护理的实施不仅有利于患者身心的康复,对护士也是一种专业素质的锻炼。

【关键词】人性化护理;心血管内科

人性化服务是一种创造性的、个体化的、整体的、有效的护理模式,是以尊重病人的生命价值、人格尊严和个人隐私为核心,为病人营造一个舒适的就医环境,使病人在就医过程中感到方便、舒适和满意的一种护理方法,最终达到使病人在生理、心理和社会等方面都处于健康而满足状态的目的。现阶段的以人为本的整体护理,是基于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对心血管患者的全面、整体的关怀和照顾[1]。由于心血管内科患者病种复杂,用药和治疗所需时间较长,使患者不仅遭受生理上的折磨,也同时增加了心理的负担,国内外研究发现,冠心病、高血压患者普遍存在情绪障碍,心血管患者的焦虑、抑郁得分都明显增高。护理模式的三个演变经历突出强调了护理工作要重新认识人的价位,理解生命的意义,充分体现了人性化服务的重要性。

1 人性化护理的特点

1.1人性化护理服务,突出了以“患者为中心”的指导思想[2],把以人为本,为了一切患者的理念渗透到工作的每一个环节,调动了护患双方在疾病治疗护理过程中的积极性和聪明才智,提高了医疗服务质量。

1.2人性化护理服务提高了医院护理单元的知名度,服务品牌化是市场竞争的必然产物,服务应得到患者的普遍认可,树立自身的品牌形象后,通过品牌效应能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3人性化护理环境通过5常法改善了病区环境,物品井然有序,全员素质普遍提高,并通过抢救药品和抢救器材的有效管理,给患者创造一个可信赖的环境,使患者对入住我院产生了安全感。

2 人性化护理的实施

2.1评估患者的需要

按照马斯洛基本层次需要理论评估患者的需要,在护理过程中认真理解患者的言行,并预测患者尚未表达的需要,按照基本需要的层次,识别问题的轻、重、缓、急,以便在制订护理计划时排列先后顺序。

2.2营造人性化的病房环境

病房作为住院病人在医院医治疾病、恢复健康的主要场所,其环境的舒适度不仅关系到患者疾病的转归和痊愈的速度,也是评价医院管理优劣的一个指标,对于医院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病区环境的改造例如:病区走廊两侧安装扶手;地板静音、防滑;各种标牌指示标记清晰;根据患者要求安排病房,病房内设置电视、空调、饮水机、衣柜等,方便患者;保持病区环境清洁、光线充足,改變单一的白色,增添暖色系的物件,例如窗帘、床头柜的颜色可以使用暖色。

2.3规范护理服务,做好基础护理

例如晨间护理,传统的晨间护理多注重生活护理、病房环境的整顿,常引起患者及家属的误解,此时我们可以将观察病情、健康教育、沟通等融合到晨间护理中,不仅做好了基础护理,而且沟通了护患关系。其他如患者入院时,责任护士主动向患者介绍病区环境及同病室患者,帮助患者尽快熟悉病区,减少患者由陌生环境所带来的焦虑感;入院后,做好晨晚间护理,及时与患者沟通,动态观察和记录病情变化,关心、体贴、鼓励患者,发现问题,及时评估,发现患者存在的健康问题,尽早进行护理干预。

2.4制定规章制度,建立监督反馈系统

制定文明规范用语,如接待新入院患者、交接班、电话礼貌用语、各种治疗护理操作用语等。并定期进行回访,设计调查问卷,监督规范用语使用情况。

3 实施人性化护理的重点

护理工作就是要体现患者的需要,这是护理人员的责任,为此应提高护理质量,规范护理人员的行为。在护理过程中认真理解患者的言行,并预测患者尚未表达的需要,按照基本需要的层次,识别问题的轻、重、缓、急,以便在制订护理计划时排列先后顺序。

3.1心内科规定责任护士早晚查房进行床头交接班,护士除了准备输液和做护理记录以外,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巡视病房,在病房的呼叫铃响后,护士均能通过对讲机礼貌的作出应答,并随即赶到病房帮助其解决问题。

3.2心内科患者大多是老年反复多次住院的患者,对护士的择优心理较明显,不太喜欢实习护士。因此对这类患者输液时一般由经验比较丰富的护士执行。实习生、年轻护士在给患者穿刺失败时,应主动致歉,并请病房中技术娴熟的高年资护士来帮忙完成,以满足患者的择优心理。

3.3针对心内科患者危重较多,病情变化快的特点,要求护士做各种抢救工作要做到有条不紊,忙而不乱,以增加患者的信赖感,并且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从护理人员的坐姿、站姿、走姿规范他们的行为。

3.4注重与患者的沟通和交流 与患者的交流沟通是整体护理的基本行为,贯穿于临床护理的全过程和延伸服务过程中。沟通是理解的桥梁,与患者沟通交流往往能较好地发现和解决患者的各种问题,拉近护患距离,减少护理纠纷,使护患双方都处在较好的人文环境中工作和治疗。

4 实施人性化护理的体会

通过在我科实施人性化护理,可以深刻的感受到患者对与护士进行沟通交流的渴望及对护理工作的期望。在对患者进行人性化护理的同时,护士自身的专业素质和修养也得到了提高,善于调节自己,整个工作环境的氛围也很融洽。所以,人性化护理的实施不仅可以增加患者的舒适感及治疗疾病的信心、促进康复,而且对护士自身也是一种锻炼。

5 小结

人性化服务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有人甚至说人性化是服务的最高境界[3],指导护理人员从重视疾病的护理转向对患者全方位的护理,从短期的护理行为转向长期的护理行为,护理服务品牌是从企业品牌中引申出来的概念,护理品牌的提出就是对某一专业、某一单元、甚至是某一疾病的护理,通过高质量的、全面的、全新的护理,使患者生理得到护理服务的同时,心理上得到享受满足,使患者对于护理品牌留下烙印。在社会上形成一定的就医导向,为医院赢得患者。

参考文献

[1]李遵清,李传平等.人性化护理对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护理学杂志,2006,12(1):12-13

[2]贺莲香.转变服务理念营造医院人性化服务氛围.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4,14(19):159-160

[3]郭燕红.借鉴国际经验,加快我国护士立法工作.中华护理杂志,2006,41(5):149

作者:赵越

个体人性化护理高血压论文 篇3: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与人性化护理、家庭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摘要] 目的 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患者血糖控制与人性化护理、家庭功能的相关性,为临床科学有效治疗GDM提供参考。 方法 选取2015年6~12月初次来我院门诊的120例GDM患者,按随机性原则将其分为Ⅰ组和Ⅱ组,每组60例。Ⅰ组采用单纯生活护理,Ⅱ组采用涉及生活干预、家庭功能性支持、心理疏导等全方位护理体验的人性化护理模式。分析GDM患者血糖控制与人性化护理、家庭功能的相关性。 结果 GDM患者血糖控制与家庭功能、人性化护理呈正相关;Ⅱ组患者与护士之间的信任关系评分远高于Ⅰ组(t=11.869,P<0.05);Ⅱ组患者与护士之间的教育关系评分远高于Ⅰ组(t=13.051,P<0.05)。 结论 GDM患者血糖控制与人性化护理、家庭功能呈正相关,提高患者及其亲属对妊娠期糖尿病血糖升高相关性因素的认识是控制病情的主要途径。

[关键词] GDM;人性化护理;家庭功能;影响因素;相关性

[Key words] GDM; Humanized nursing care; Family function; Influencing factor; Correlation

GDM因易导致巨大兒、羊水过多、妊娠高血压疾病以及新生儿并发症而为临床所重视与讨论,有研究显示控制血糖、加强临床治疗是扭转母婴结局的关键[1]。同时该报道还进一步指出护理干预具有突出效果,但对于血糖控制与护理干预的关联性尚未作出实质性研究。为此,本文选取2015年6~12月初次来我院门诊的120例GDM患者为研究对象,为临床科学有效治疗GDM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6~12月初次来我院门诊的120例GDM患者,按随机性原则将其分为Ⅰ组和Ⅱ组,每组60例。Ⅰ组年龄22~36岁,平均(31.2±2.2)岁;Ⅱ组年龄21~33岁,平均(28.8±1.9)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①根据2011年美国糖尿病学会(ADA)确诊为GDM的患者。②病情相对较稳定,具有良好的语言沟通能力及一定的学习能力。③尚无严重的合并症及并发症者。④与GDM患者有亲属关系的主要负担照顾的家庭成员,主要是丈夫、父母和公婆。⑤经知情同意自愿配合者[2]。

1.2.2 排除标准 ①妊娠合并糖尿病的患者。②已有严重的糖尿病并发症的孕妇。③药物(如噻嗪类利尿剂)引起的糖代谢异常孕妇。④有严重 GDM合并症的孕妇。⑤精神异常者以及有重要脏器功能衰竭的患者。⑥瘢痕子宫的孕妇。⑦孕期羊水过少的孕妇。⑧脐绕颈大于2圈的孕妇。⑨中途退出的孕妇[3]。

1.3 方法

1.3.1 护理方法 Ⅰ组采用单纯生活护理,即运动指导和饮食搭配联合干预。在运动方面,上肢运动30 min/d,3次/d;餐后1 h:散步40 min/d。饮食方面,配备专业营养师,为患者制定以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为主的饮食方案,配比为3∶3∶4。Ⅱ组采用涉及生活干预、家庭功能性支持、心理疏导等全方位护理体验的人性化护理模式[4]。具体内容如下:(1)心理干预:患者由于担心病症影响胎儿正常发育,易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此时护理人员应主动与之沟通,倾听其心理诉求,并向其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以缓解其心理负担,同时建议家庭支持体系,安排患者家属悉心照顾患者,加强亲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增进患者的自信心,确保患者积极面对治疗[4]。(2)生活指导:根据患者的体重以及自身特点,针对性制定营养充分的膳食,在营养元素吸收方面,避免血糖过高,建议患者少食多餐。同时向患者推荐有氧运动以缓解病情[5]。(3)用药指导:向患者介绍胰岛素的作用机制以及注射胰岛素的正确方法,培养患者自行检测血糖的习惯和意识,确保患者充分了解药物不良反应及其后果,提升规范用药认知度[6]。

1.3.2 调查方法 问卷调查:问卷依据McMaster的家庭功能模式(McMaster Model of Family Functioning,MMFF)确定量表的测定范围,共60个条目,含7个分量表:①问题解决;②沟通;③角色;④情感反应;⑤情感介入;⑥行为控制;⑦总功能。该量表每个条目均有4个答案供选择,其评分为:很像=l,较像=2,不像=3,完全不像=4。涉及家庭功能欠缺(不健康)的条目,其评分方式为5-实际得分。1分代表健康,4分代表不健康,每个分量表的各条目得分平均数即为该分量表的分值[7]。

患者满意度调查:采用Risser患者满意度量表(Patient Satisfaction Scale,PSC)从“专业技术、信任关系和教育关系”三个维度调查Ⅰ组和Ⅱ组患者对护理过程的满意情况,范围1~10分,得分越高越满意[8]。

1.4 统计学处理

利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餐后2小时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与家庭功能、人性化护理的相关性,检验水准r=0.02,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GDM患者MMFF确定量表得分情况

Ⅱ组家庭功能模式中“问题解决”模块的得分最高,“情感介入”模块次之,“沟通”与“行为控制”相对理想。见表1。

2.2 两组人性化护理满意情况比较

Ⅰ组患者对护士专业技术的满意度与Ⅱ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92,P>0.05);Ⅱ组患者与护士之间的信任关系评分远高于Ⅰ组(t=11.869,P<0.05);Ⅱ组患者与护士之间的教育关系评分远高于Ⅰ组(t=13.051,P<0.05)。见表2。

2.3 GDM患者血糖控制与家庭功能的相关性

Ⅱ组的FPG水平明显低于Ⅰ组,由此可知FPG控制与家庭功能、人性化护理呈正相关(r=0.278,P=0.015);Ⅱ组的2hPG水平明显低于Ⅰ组,由此可知2hPG控制与家庭功能、人性化护理呈正相关(r=0.455,P<0.001);Ⅱ组的HbA1c水平明显低于Ⅰ组,HbA1c控制与家庭功能、人性化护理呈正相关(r=0.436,P=0.001)。由此可知GDM患者血糖控制与家庭功能、人性化护理呈正相关。见表3。

3 讨论

家庭系统理论认为作为社会基本组成单位的家庭,其本身是一个具有系统性的整体。家庭成员形成一个互动的系统,在这一系统中成员之间是同时互相发生影响的,一个成员发生任何变化都会影响到家庭其他成员以及整个家庭系统,这些变化不是单向的,而是互相多线条的影响[9]。家庭功能是影响家庭成员身心健康的深层变量,家庭功能与个人的健康状况、疾病的发生及预后有密切的联系[10]。

经MMFF确定量表测定,“问题解决”、“情感介入”、“沟通”以及“行为控制”在家庭功能中最为突出,由此可知,家庭功能以心理疏导、生活护理为主。表3进一步证实,家庭功能与GDM患者血糖控制密切相关:(1)FPG控制与家庭功能、人性化护理呈正相关(r=0.278,P=0.015):护理期间建议患者少食多餐,控制饮食,故FPG得到良好控制;(2)2hPG控制与家庭功能、人性化护理呈正相关(r=0.455,P<0.001):在饮食控制的基础上,嘱咐患者坚持用药,坚持血糖自行检测,故患者2hPG控制良好;(3)HbA1c控制與家庭功能、人性化护理呈正相关(r=0.436,P=0.001):在饮食控制与坚持用药双重干预下,HbA1c控制良好。由此可得出,控制饮食是确保GDM患者血糖得到良好控制的关键。

人性化护理是一种把人作为核心的服务态度,是一种整体的、个体化的、富有创造性的、高效的护理模式,这种护理模式不仅会为患者提供高效的护理,还对患者提供富有人情味、个体化和人性化的情感服务[11,12]。在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的同时还提供精神上的服务,使得妇女在生理、精神、心理及社会上获得比较满意的效果。在本次研究中以心理疏导为切入点,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在充分发挥家庭功能的基础上,为患者营造和谐友好的治疗环境,患者的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得到明显改善;知识宣教规避认知误区,提升患者对GDM的认知度,提高患者的护理依从性[13,14]。

据表2证实人性化护理模式可显著提升患者的满意度,即饮食控制与家庭功能、心理疏導显著相关,与饮食控制具有一定相关性;采用人性化护理干预后Ⅱ组在信任关系和教育关系两个维度上均显著优于Ⅰ组。GDM患者血糖控制与人性化护理、家庭功能呈正相关,提高患者及其亲属对妊娠期糖尿病血糖升高相关性因素的认识是控制病情的主要途径。

综上所述,国内外关于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相关研究较多,但针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相关性研究甚少,将妊娠期糖尿病血糖控制与人性化护理并结合家庭功能是否能得出更好的临床效果,对妊娠期糖尿病控制血糖、减少并发症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并指导临床的护理实践[15]。因此,妊娠期糖尿病血糖控制与人性化护理、家庭功能的相关性是值得研究并关注的。

[参考文献]

[1] 石志宜,司曼丽,顾平.不同膳食模式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现状[J].护理学报,2017,24(3):40-44.

[2] 杨丽.个性护理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控制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17,15(13):96-98.

[3] 谢兵,罗选红,刘亚琴,等.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J].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8(6):410-413.

[4] 刘琼英,黎秋容.临床护理路径改善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剖宫产术后遵医行为的效果[J]. 全科护理,2017,15(3):314-315.

[5] 刘云云,徐先明.妊娠期糖尿病对子代的近期及远期影响[J].现代妇产科进展,2012,21(8):645-647.

[6] 叶亚芹,陈黎明.家庭干预对糖尿病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J].护理研究,2007,21(24):2252-2253.

[7] 朱红霞,吕晓勤,张岩青,等.人性化护理模式在妇科护理中的应用[J].吉林大学,2012,33(27):6014.

[8] 聂婉玲,吴结英.家属参与妊娠期糖尿病健康教育效果[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6,32(8):133-134.

[9] 娄希云,王迪.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健康教育方式及效果初步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22):203-205.

[10] 陈桂珍,李玉冰,林洁华,等.个性化护理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作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6):253-254.

[11] 杨新娜,李冬梅,石凌峰.妊娠期糖尿病饮食疗法中碳水化合物比例的变迁[J].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15,2(10):190-191.

[12] 杨晓琴.低血糖生成指数膳食对妊娠期高血糖患者糖代谢情况的影响[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2,35(34):52-54.

[13] 叶春花.妊娠期糖尿病病人联合运用食物交换份法与血糖生成指数概念健康教育效果评价[J].护理研究,2010,24(17):1523-1524.

[14] 邱兰,刘岚.妊娠合并糖尿病孕妇在院健康教育干预效果评价[J].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17,33(8):816-818.

[15] 李红艳.妊娠期糖尿病防治及护理分析[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A1):236-237.

(收稿日期:2017-08-10)

作者:袁华香 罗文娟 吴莉

上一篇:国外反倾销与贸易保护论文下一篇:加工贸易企业升级探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