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教育地理教学论文

2022-04-24

摘要:随着近现代工业化的进程,自然环境所受到的破坏越来越严重,生态环境逐渐出现危机。人类在自我反思中认识到生态文明的重要性。高中地理无论是从教学内容还是思想观念都与生态文明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将高中地理作为生态文明教育的主要阵地,能有效培养学生的生态文明观念,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有重要作用。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生态文明教育地理教学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生态文明教育地理教学论文 篇1:

生态文明教育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渗透与实践

摘要:生态环境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基石,历史上存在着许多因生态环境变化导致文明兴衰更替的案例,而在可持续发展背景下,生态文明教育越发重要。高中地理教学承载着对学生进行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任务,教师应紧跟时代发展潮流,发挥地理学科的优势,积极改革创新,精心组织施教,将学生培育成生态文明的践行者。文章分析了高中地理教学实施生态文明教育的机遇与挑战,提出了可行性高的生态文明教育实施策略,以期为同行业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地理、生态文明教育、实践策略

生态文明指的是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通过遵循与自然和谐共处原则而取得的一切物质与精神成果,可以说是人类深刻反思工业文明的产物,是人类文明形态以及文明发展理念的一大进步。生态文明不仅要在制度文明及产业建设方面有所体现,也要从个体意识及个体行为中展现出来。作为生态文明教育的主阵地,地理教学中存在着丰富的生态文明教育元素。为培养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引导其成长为具备可持续发展观的创新型人才,高中地理教师应促成生态文明教育与课程教学的有机融合,发展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

一、高中地理教学实施生态文明教育的机遇与挑战

1.机遇

地理学科在生态文明教育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生态文明教育也为地理学科注入了生机与活力。与其他学科相比,地理学科承载着向学生传播生态文明知识、引导学生树立生态文明观念以及培育生态文明建设践行者的重大任务,生态文明教育赋予了地理学科使命感与时代感,凸显其学科价值,也为地理教师教书育人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更为宽广的舞台。

2.挑战

当前,高中地理教学仍然存在着较多以考定教的现象,教师往往根据考试大纲选择教学内容,学生学习地理知识也是为了应对高考,生态文明教育处于被忽视、被弱化的状态。尽管部分教师已经意识到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性,但因缺乏相应的理论指导,其在教学目标制定与教学方式选择上都存在不足,使得生态文明教育表面化。比如,一些教师习惯以口头讲解形式传递生态文明知识,很少组织学生进行调查实践,也较少在教学中援引生活案例,学习场所主要集中在课堂,对于网络媒体的使用频率不高,像开办公益讲座、组织野外考察与调查等活动更是极少进行,这都对生态文明教育在高中地理课堂的实施形成了挑战。

二、生态文明教育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1.教师树立正确的生态教学观念

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由于部分人的生态意识薄弱,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当前,臭氧层被破坏、全球变暖、水体污染、噪声污染、森林退化、光化学烟雾、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日趋严重,已经影响到人类正常的生产生活。高中生即将要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主力军,作为教师,应引导学生形成系统的环境保护意识,以此推动社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这也对地理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以及传递知识的良好执教能力,也要密切关注生态文明建设相关的新观点与新动向,能够与专业的环保人士保持联系,学习环保知识,从而将生态环境教育融入地理课堂,切实提高学生对生态问题的关注度。

2.援引生活实例开展生态文明教育

地理学科与社会生产生活有着紧密联系,教师应充分结合生活元素进行教学设计,通过援引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关注当前人类社会所面临的各类生态环境问题,包括资源短缺、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等。例如,全球变暖背景下,教师可为学生列举各个国家所发生的气候异常现象,以多媒体设备播放真实的影像资料,展示极端恶劣天气给当地带来的影响,使学生意识到全球变暖所造成的危害就发生在我们身边。教师可借此机会让学生撰写主题为“我们要如何为生态文明建设出力”的小论文,促成学生更深刻的思考。

3.在实践中生成生态文明教育

生态文明教育是人的心理、文化重新构建的过程,通过教育将文化内化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在实践中生成相应的人格,达到知行合一的状态,能够在学习生活中践行生态文明观念。因此,教师应重视实践活动的开展,让学生针对具体的、实际的问题进行探究性学习,在与自然密切接触的过程中逐步了解生态环境状态,尝试制定保护、改善环境的措施。例如,教师可将校园内的池塘作为研究对象:池塘的水域由于塘底淤泥堆积不断退化,与几年前对比发生了很大变化,不仅水质变差,水面铺满浮萍,池塘中的鱼虾数量也明显减少了。教师可为学生设置相关的实践探究任务,引导学生思考校园池塘中的淤泥是哪里来的?水质变差的原因是什么?鱼虾数量为何锐减?应采取怎样的措施帮助池塘恢复原貌?通过设置贴合学生实际的实践探究任务,能够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在探究过程中获得生态文明知识的生成及情感价值观的转变,效果显著。

4.结合节日举办生态文明主题活动

地理学科自有其特殊性,地理教育本就带有生态文明教育色彩,对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的培育意义重大。教师应发挥这一优势,结合高中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举办多样化的生态文明主题活动,包括夏令营、冬令营、知识竞赛等,让学生从多角度接触生态文明知识,获得潜移默化的影响。一年中与生态文明相关的节日较多,诸如植树节、地球日、世界环境保护日、世界粮食日等,教師可在这些特殊节日当天组织学生参与生态文明主题活动,如绘制黑板报、手抄报等,同时引导学生对黑板报、手抄报的内容进行讨论分析,形成环保共识,共同树立起良好的生态文明观念,能够践行环保理念,为环保事业做出一份贡献。

综上所述,在人地和谐发展理念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共同作用下,高中地理教师应带着责任感与使命感,积极落实生态文明教育,发挥地理学科的独特优势,将生态文明知识以多种渠道传递给学生,展现地理教学的育人价值,引导学生生成生态文明意识,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践行者。

参考文献

[1]王鑫鹏,朱雪梅,程懋鋆.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全球胜任力的探索[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21,22(03):85-90.

[2]马伶玉,付一静,T魏潇.地理教师地理实践力的构成及提升策略[J].教学与管理,2021(18):56-58.

作者:黄吉祥

生态文明教育地理教学论文 篇2:

生态文明教育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摘 要:随着近现代工业化的进程,自然环境所受到的破坏越来越严重,生态环境逐渐出现危机。人类在自我反思中认识到生态文明的重要性。高中地理无论是从教学内容还是思想观念都与生态文明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将高中地理作为生态文明教育的主要阵地,能有效培养学生的生态文明观念,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生态文明;高中地理;渗透 几千年来,中华大地的秀丽河山被无数文人雅士称道。然而,随着近现代工业化的进程,自然环境所受到的破坏越来越严重,生态环境逐渐出现危机。人类对自然无休止的索取遭到了自然对人类的报复,一系列生态问题和环境问题严重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人类在自我反思中认识到工业发展不能以生态环境为代价,发展工业需要人类抱着更加文明和敬畏的态度对待大自然,主动保护生态文明,积极创设良好的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多种途径中,教育的作用不容小觑。高中地理教学的涉及面广,地域性和综合性强,能使学生对具体地区的生态环境有更清晰的认识。在高中教育中渗透生态文明教育,有利于深入培养学生保护生态文明的观念,使之终身践行这一环境观和生态观,成为有素质的人。

一、高中地理与生态文明之间的联系

地理学科主要分为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以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为主要研究对象,其研究内容本身就包含了生态文明的理念。特别是荒漠化的防治、开发节水农业等内容,这些内容体现了一个共同的观念——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同时也是生态文明建设所倡导的自然观,二者不谋而合。同时,高中地理教育要求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观,恢复已被破坏地区的生态,保护现有的良好生态環境。在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下,工业发展与生态环境并不是完全对立的,二者可以协调。这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为生态文明奠定思想基础。

由此观之,高中地理无论是从教学内容还是思想观念都与生态文明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在高中教育中渗透生态文明教育,有其合理性和可操作性,是值得推崇的教学方式。

二、将高中地理教育与生态文明教育相结合

将高中地理教育与生态文明教育相结合,虽然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但要行之有效,还需要综合性的措施,协调各方面的条件,从教育部门到学校再到学生,需要建立一套教育体系。

1.思想上重视生态文明教育

生态文明教育不仅仅是与地理学科相关的一种思想,更是一种综合素质的体现,不仅仅关乎个人,更关乎社会。当前许多高中教师为了保证学生学习课内知识、强化训练的时间,将生态文明等思想教育的时间一再压缩,殊不知没有确立生态文明的思想,对地理学科的教学来说是一种损失。不仅仅是教学的损失,更是学生思想理念上的缺失。不懂得秉承生态文明的人、不懂得敬畏自然的人,在社会上不可能成为一个有着高素质高修养的人。因此,生态文明教育在地理学科中应当受到重视。

2.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高中教材中有许多与生态文明相关的知识,这些都是编者有意培养学生生态文明理念的表现。高中地理教师在培养学生的生态文明观念时,需要着眼于教材,从教材上的知识点引入生态文明这一理念。同时,地理学科并不抽象,学生能够通过学习地理对某一区域的生态环境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在这一基础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短途的户外旅行,对周边生态环境进行实地调查。在参与社会实践中,学生对书本上介绍的情况会有更为形象和深刻的认识,切实感受到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在平时,学校也可在“环境保护日”“世界节水日”等主题日开展生态文明教育活动,组织学生参与环境保护活动,在实践中加深学生对生态文明的认识。

3.提高地理教师生态文明教育能力

作为地理课程的授课人,地理教师肩负着进行教学活动和引导学生学习的重要任务。教师的教学能力往往能影响一个班级的学习情况,对学生的思维影响也是举足轻重的。当代地理学科中生态文明教育的渗透对高中地理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丰富的知识是教学输出的前提,为了提升生态文明教育的能力,高中地理教师应当扩充自身的知识储备,增长自己的见闻。除此之外,高中地理教师不能一味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而应该与时俱进,将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的技巧和方法相结合。由于地理本身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教师可以从身边的一些现象挖掘知识点,给学生讲授生态文明建设的相关知识,让学生从生活中学习和成长。

总而言之,生态文明教育是教育发展的一股潮流,也是时代发展的要求。在高中阶段渗透生态文明教育,是值得探索和实践的。生态文明的丰富内涵不可能仅仅依靠地理学科的渗透就能够完成,但是作为与生态文明联系密切的一门学科,地理教学对学生进行生态文明教育责无旁贷。作为高中地理老师,必须深刻认识到这一点,提升自身生态文明教育水平,为培养学生的生态文明观念而努力,为生态文明建设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李英军.地理教学中的环境教育[J].统计与管理,2012(3):41.

[2]刘晓燕.高中地理教学渗透生态文明教育浅析:以我国旅游资源保护为例[J].中国校外教育,2017(5):55.

[3]孟俊梅.高中地理教学中的环境教育渗透理念分析[J].学周刊,2016(6):92.

?誗编辑 赵飞飞

作者:卢宏明

生态文明教育地理教学论文 篇3:

生态文明教育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渗透

【内容摘要】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从学习的过程中学会知识的技能以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而将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指导生活,同时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任何科目都是与生活实际息息相关的,来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同时让学生学以致用。地理也是一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科目,生活中处处是地理知识,在我国目前环境受到严重破坏的背景下,对学生进行生态文明教育是地理教学的责任,本文论述了如何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渗透生态文明教育。

【关键词】生态文明教育 高中地理 教学 渗透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工业化进程加快,人们的生活水平虽然得到了显著提升,但是环境却受到严重破坏,生态环境出现危机,因此必须提高人类保护环境的意识。我国的壮丽山河历来被人们歌颂和敬仰,但是环境的破坏已经危及到了这些山河,人类也在不断反思,意识到不能以破坏环境为代价发展工业,应该保护自然,尊重自然,创造和谐的生态环境。在教育过程中,地理是一门与生态文明密切相关的课程,涉及地势、地貌、我国的环境现状等,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加入生态文明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保护生态文明的观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高中地理与生态文明之间的联系

地理在高中教学过程中属于文科科目,可以分为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其研究对象是人、社会、自然,其知识涉及气候、地势以及生态文明理念,因此地理本身就是一门与环境保护密切相关的科目。教学内容中明確指出荒漠化的防治、开发节水农业、治理环境措施等,这些都是与保护生态文明相关的内容。同时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学目的已经不仅仅是单纯的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让学生养成正确的世界观,高中地理教育要求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观,而这种观念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协调好工业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总之,高中地理与生态文明无论从内容上还是从观念上都是统一的,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可以渗透生态文明教育。

二、将高中地理教育与生态文明教育相结合

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渗透生态文明教育要采取一定的措施,从教师、学校、教育部门等单位形成统一的教育体系。

1.

在思想上重视生态文明教育

生态文明教育本身就是一种思想教育,是一种与地理知识相关的思想教育,同时这种教育十分重要,关乎社会,关乎我国日后的环境状况,由于高中生是我国的新生一代,他们的观念至关重要,因此要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生态文明理念。目前很多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追求成绩,注重交给学生考试相关的内容,上课时间大部分用来讲解地理知识和进行强化训练,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而没有重视到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性,忽略对学生进行生态文明教育,这对于地理教学而言是一种损失,也是学生思想上的一种缺失,在这种教育环境下教育出的学生往往缺少对自然的敬畏,不会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因此对生态文件的教育要从思想上重视起来。

2. 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目前有些地理教材上涉及到对学生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容,意在培养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生态文明教育时往往局限于课本,甚至只是当理论知识讲,让学生对地理学习中的生态文明并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对环境保护理解较抽象,因此教师可以举行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切身了解、体验、体会环境保护。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所生活的城市或者社区进行环境调查,了解生活中存在的环境污染情况,并小组之间进行讨论,或者大家可以提出自己的观点和保护环境的措施,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学生切身体会到环境保护的意义,对生态文明理解更形象、生动,除此之外,班级或者学习还可以组织“世界节水日”等主题的相关活动对学生进行生态文明教育,积极鼓励学生参加类似的活动,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对生态文明的认识和理解。

3. 提高地理教师生态文明教育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地位尤其重要,教师是整个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因此要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渗透生态文明教育首先要提高地理教师的生态文明教育能力。教师的责任是教书育人,除了肩负交给学生知识和学习方法的重担之外,还肩负着对学生的思维和情感的教育,教师的教学能力往往影响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思维,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生态文明教育对于教师来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教师应该具备丰富的知识,同时教师的教学方法应该不断更新,与时俱进,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最重要的是由于地理是一门与环境保护相关的科目,教师应该善于发现身边的地理知识,将生活与地理知识相结合对学生进行教学,然后上升到生态文明教育层面,给学生讲授生态文明建设的相关知识,让学生从生活中学习和成长。

小结

对学生进行生态文明教育是时代的要求,地理作为一门与环境保护息息相关的科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肩负起对学生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担,教师应该深刻认识到这一点,本文论述了高中地理与生态文明的联系,然后介绍了在思想上重视生态文明教育、课堂焦旭鳄鱼社会实践相结合、提高地理教师生态文明教育能力等措施,希望能培养学生的生态文明理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卢宏明.生态文明教育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渗透研究[J].新课程(下),2018(5):260.

[2]王兴东,陈壮.浅淡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态文明教育[J].现代交际,2018(4):221-222.

(作者单位: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实验中学)

作者:孙霞

上一篇:企业安全问题档案管理论文下一篇:高中英语教师语言艺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