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园林建筑艺术论文

2022-04-18

【摘要】传统文化教育是新一轮课改背景下,赋予语文课堂的重要任务。学生在高中语文课堂中不仅仅要学到知识与技能,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智慧的精神内核,可以使学生在情感、行为、观念上都能得到良好的熏陶。本文即论述了通过研读教材中传统文化知识、延伸课外阅读及利用媒体资源等途径推进传统文化进入高中语文课堂。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古典园林建筑艺术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古典园林建筑艺术论文 篇1:

孝道文化融汇翰园碑林

11月4日下午,河南省民政厅原常务副厅长、河南省孝文化促进会创会会长鲁献启,河南省孝文化促进会会长张富领,副会长潘进军、孟亮、魏恒、袁朝志等一行前往古都开封考察中国翰园碑林,听取和了解河南省孝文化促进会开封工作委员会筹备工作进展情况。

中国翰园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占地120亩,坐落在开封市龙亭湖风景区西部,是一座融书画碑刻艺术与古典园林建筑艺术为一体,集诗书画印精华之大成,将山水风光与人文景观完美结合的大型文化艺术园林。由当代“文化愚公”之称的开封市退休老干部李公涛先生带领全家,自筹资金于1985年创建,经过30多年的艰苦创业,现已基本建成。

当天下午,鲁献启、张富领会长一行在李公涛先生长子李孝泉、次子李孝平的陪同下,参观考察了中国翰园碑林的建设情况。

李孝泉、李孝平兄弟详细介绍了父亲李公涛先生创辦中国翰园碑林的初心和艰辛历程,以及他们三兄弟铭记父志、接续奋斗的坚定决心和具体做法。

李孝泉、李孝平兄弟表示:父亲虽然离开了我们,但我们时刻没有忘记他老人家的教诲和承诺,全家人决心秉承他老人家的遗志,不吃老本,要立新功,以家训碑为高度原则,完成父亲的未竟事业,继续坚持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翰园精神,按照他老人家提出的总体目标,把翰园碑林早日建成无偿交给国家,以慰父亲的在天之灵。

鲁献启对李公涛先生矢志不渝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精神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就中国翰园碑林发展和规划提出了一些中肯的意见和建议。

在开封,李孝泉、李孝平和李孝杰三兄弟子承父业、大力弘扬中华文化的“一门三孝”感人故事广为流传。近年来,李孝泉、李孝平和李孝杰三兄弟在身体力行中华孝道的同时,还积极大力弘扬中华孝道,连续多年在中国翰院碑林举办丰富多彩的孝道文化节。

对李孝泉、李孝平和李孝杰三兄弟为中华孝道的弘扬和传播做出的积极贡献,张富领会长一行交口称赞。前不久,得知河南省孝文化促进会筹备开封工作委员会的消息后,李孝泉、李孝平和李孝杰三兄弟表示,愿意积极参与到筹备工作中来。只要有需要,他们愿意为开封工作委员会的各项工作提供一切力所能及的便利。

河南省孝文化促进会开封工作委员会筹备组负责人郑启立、李俊鑫向张富领会长汇报了筹备进展情况。张富领会长表示,希望筹备组加大工作力度,提高筹备工作质量,整合社会各方力量,争取更大范围支持,让河南省孝文化促进会开封工作委员会早日落地开展工作。

河南省孝文化促进会常务副会长孟亮,副会长潘进军、魏恒、袁朝志,常务副秘书长宋叶,副秘书长郑启立,常务理事李俊鑫等陪同调研考察。

作者:孟亮

古典园林建筑艺术论文 篇2:

浅论推进传统文化进入高中语文课堂的途径

【摘要】传统文化教育是新一轮课改背景下,赋予语文课堂的重要任务。学生在高中语文课堂中不仅仅要学到知识与技能,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智慧的精神内核,可以使学生在情感、行为、观念上都能得到良好的熏陶。本文即论述了通过研读教材中传统文化知识、延伸课外阅读及利用媒体资源等途径推进传统文化进入高中语文课堂。

【关键词】传统文化;高中语文教学;途径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智慧结晶,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知识源泉,同时也是极具时代价值的优秀教育资源。青少年作为接受教育的对象,是一个国家的未来和希望,承担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这一重大使命。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提到:“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青少年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修养直接关系到整个民族的命运和前途,对国家的发展繁荣有着重大影响和深远意义。在高中语文课堂上推进传统文化的教育,于“解冻”传统文化的同时,促进学生对语文教学的理解吸收,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双赢。因此,本文从探究如何推进传统文化进高中语文课堂入手,提出相应优化传统文化教育的途径。

一、积极探索现有教材,挖掘传统文化相关的教学内容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教材是教学的重要课程资源”,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内容载体和学生主要的学习资源和直接作用对象。从我国现有高中语文教材来看,其中不乏部分经典古诗词及古文选段,所选入的篇章都是极具代表性的古代文学,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作为语文课堂与传统文化相连接的纽带。在此基础上,即要求教师应对语文教材进行恰当的分析,准确把握教材内容,结合传统文化特点对教材进行合理利用,从而达到进一步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的教学目的。中国传统文化所包括的内容十分广泛,诸如传统儒家思想、传统宗教信仰、传统艺术文化、传统科学技术以及较为熟知的古代文学等。因而教师可以课文内容为依托,向外延伸,在授课过程中逐步渗透传统文化,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加强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例如在讲解《兰亭集序》时,借助多媒体工具,先在屏幕上放出王羲之的书法作品以及《神龙本兰亭集序》的图片,根据图片对古代书法进行讲解,让学生领悟古代书法美的同时培养其艺术审美能力。现代社会中,由于计算机、打印机的普及,人们开始越来越少用纸笔来传达信息,但随之引发的是汉字危机,很多人提笔忘字,一部分高中生字迹潦草,很不美观,失去了汉字的魅力。通过《兰亭集序》,不仅看到王羲之对士大夫虚无思想的批判,也能借此机会,提倡学生多了解书法、练习书法,弘扬传统文化之美。除书法外,本篇课文中对兰亭景色的描写也是教学重点,兰亭历经几朝几代的修建,是我国古代园林建筑的代表,可就此向学生介绍中国古典园林建筑艺术,在欣赏的同时培养学生保护古代建筑的意识。再比如在白居易的《琵琶行》一文的讲解中,当学生读到“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时,学生很难单就文字描述想象琵琶音色的美妙,此时可以放一段琵琶演奏的音频,在帮助同学理解诗中境界的同时展现中国传统音乐的高雅魅力,培养学生对音韵美的感知。在完成《琵琶行》的讲授后,教师可以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查找古代诗歌或文章中對乐器的描写,课前准备一个3到5分钟左右的讲解向同学们介绍你找到的内容。教材作为课程的基本物质载体和信息媒介,在教学过程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因此推进传统文化进入语文课堂首先第一步就应该从教材内容入手,教师应反复研读分析教材,立足于学生的生活世界,寻找到能有机的将传统文化与课堂教学结合的方式方法。在实施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接触传统文化,利用迁移,用学生已有知识体验进一步充实教材内容。

二、有效延伸课外阅读,帮助学生加深对课内知识的理解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首先是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其次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也一直是语文课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教师可在阅读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鉴赏能力,提高审美意识修养,为写作教学打下基础。学生则通过阅读文本从而与作品、作者、世界进行多重信息对接,在思维碰撞中升华理解文本内容。但如果进入高中阶段,学生的阅读篇目仅仅拘泥于现有教材中的课文,难免有所缺漏,所以延伸课外阅读显得尤为重要。在课外阅读文本的选择问题上,可以教材内容为基点进行拓展。例如《采薇》是选取自《诗经·小雅》中的一篇较为有代表性的征夫返乡诗,在《诗经》中征夫诗并不少见,《何草不黄》、《鸿雁》、《棉蛮》皆属此列,因此讲解本篇课文时,可以提供给学生《诗经》中与此类似的征夫诗,引导学生思考征夫诗产生的原因及作者的诉求,并让学生搜集后世征夫诗,进一步了解其发展变化。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举一反三,既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增加其阅读量。且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时间为线,将有关诗歌串联起来,也避免了造成学生知识断层的情况。又如《寡人之于国也》一篇是《孟子·梁惠王》中节选段落,在此篇课文中其教学重点即是引导学生理解孟子经世济民的民本思想,并掌握其雄辩的艺术。但单就本篇课文来说,学生很难通过一篇文章理解孟子的仁政思想及其语言艺术,所以可让学生自主搜集《孟子》中其他篇目的经典段落,用多个事例来逐步渗透孟子的思想精髓,于诵读之中领略其艺术效果。教师也可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同学们开展课外阅读活动,以此帮助学生增大阅读量,验收阅读成果。比如在班级内设置读书角,或开展读书主题班会活动,由同学自主选择展示途径,诸如演讲、表演等参与到传统文化的学习中,借此可介绍有关优秀传统文化的读物,分享读书心得,在督促学生阅读过程中又能鼓励学生展示自我,达到一举多得的效果。有效延伸课外阅读,既是对课内学习的一种延伸,又可以丰富同学们课余生活,激发学生自主了解传统文化,积累知识的同时完善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

三、合理利用媒体资料,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兴趣

《论语·雍也》有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才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青少年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才能调动其学习积极性,让学习过程轻松愉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如今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快速发展,人类社会迈入信息化时代,网络和新媒体的出现,为教育带来新的机遇。但一部分高中生的错误观念中,传统文化被认为是古老的、与现代社会脱节的文化,难免产生隔阂和距离感。所以教师须引导学生抛弃这种错误观念,引导其正确认识传统文化的现代社会中的表现形式。除书籍以外,如今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方式呈现出多样化趋势,尤其是在党和国家对传统文化传承问题的高度重视下,涌现出许多高质量、精制作的传统文化益智节目。以《中国诗词大会》为例,节目基本宗旨为“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古诗词注入新的活力,让选手与观众同在或磅礴、或秀美的诗词中感知心灵的慰藉,于唇齿间感受诗词之美。对高中生而言,网络世界纷繁复杂,诸如此类的优秀节目无疑是能够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兴趣不可多得的教育资源。在观看节目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根据节目内容对所学过的古诗词温故而知新,更是经历一场美的体验,从古诗词中发掘古人为人处世的智慧与生活中的脉脉温情,让其在春风细雨中领略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除《中国诗词大会外》,还存有不少与中国传统文化息息相关的媒体资料,可以从多方面对其进行展示与介绍。如中央电视台曾发布的一部有关文物修复类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重点介绍了对故宫中奇珍异宝的修复过程及修复者的生活故事,在浓厚的历史文化气息中体现人文关怀。对于观看者尤其是高中生而言,可以改变其传统文化即传统文学的错误观念,在观看中深刻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丰富文化积累,激发浓厚的鉴赏兴趣,增加传统文化底蕴,获得心灵上的共鸣和精神上的陶冶。作为教师,则应准确把握媒体资源,合理利用其时代性,于推行传统文化教育的同时与语文教学结合起来,创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增强学生与教师间的互动性,使其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质量。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的文明之源、文化之根,是华夏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经过社会变迁,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仍具有极高的教育价值,其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和思想道德观念对当代中学生全面发展起到重要作用。推行传统文化进入高中语文课堂,尤其要注意研读课内教材,扩展课外阅读,把握媒体资源,有效地让传统文化教育在语文课堂中发挥其作用,语文课堂又能因传统文化充满人文精神,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姜旭华.让传统文化之花在语文教学中绽放—浅议中学生传统文化缺失之策略[J]考试周刊2014(55)37-37

[2]刘晓明.结合课程教学进行传统文化教育[J]江苏高教2005(4)71-73

[3]沈立.浅论如何在中小学推进传统文化教育[J]中国教育学刊2007(5)24-27

[4]刘永生.浅论高中语文教学中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途徑[J]亚太教育2015(09)75-75

[5]野应桢.中学语文教师应该成为传统文化的传播者[J]新课程·下旬2014(6)204-204

[6]罗英.教材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J]四川教育2009(1)40-40

[7]黄永泓.论全民阅读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才智[J]2015(24)289-290

作者简介:张语航(1995.04.18-),汉族,延边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2014级学生。

作者:张语航

古典园林建筑艺术论文 篇3:

让碉楼飞一会儿

姜文的一部《让子弹飞》,让本已名闻遐迩的开平碉楼再次火红了一把,随即摇身一变为广东旅游名胜地。加之适逢春暖花开时,碉楼田野之上更会盛开金灿灿的油菜花,天时与地利之和,视乎让人无法找到托辞不前往观之。既然如此,何不就驭着“东风”,欣赏一部碉楼在花丛中飞舞的“科幻”大片。

自力村碉楼群

村有碉楼15座,多建于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

其实在广东省内,开平碉楼已是路人皆知,即便没有《让子弹飞》的提携,每天前往开平旅游的人也是络绎不绝。若是待到春暖花开时,热闹程度则更为甚之。所以,为了躲避汹涌的人头,一睹碉楼之清幽,我只好赶在旺季来临之前,驭着东风雪铁龙新爱丽舍,奔而赴之。

说来话巧,在去年新爱丽舍上市之前,我就有幸试驾一番,当时对于它的评价是:物廉价美,完全不失老三样之威名。不过这或许只适宜用于其手动挡车型。因为某种缘故,我与自动挡车型失之交臂,并未能进行全系车型试驾。然而此次,把控于我手中的新爱丽舍正是那错过的自动挡车型,终于如愿以偿法国人那炉火纯青的4挡手自一体变速箱威力。一趟广州至开平塘口的高速下来,顿觉:低扭有干劲,油耗有“上进”,果真不同凡响。

惊叹之余,不忘驶出塘口收费站,进入开平市郊区。随处可见的特色建筑当属碉楼,要么残破不堪,早已荒废。要么规模极小,难成气候。与自力村碉楼群相比,简直是小巫见大巫。

碉楼兴盛时期的代表者

作为碉楼兴盛时期缩影的自力村内建有15座造型精美的碉楼,多建于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所有的碉楼都不止安装一道大门,尤为讲究最外层,为一大铁门,中间是防弹钢版,最里层则是木门;直筒楼顶着冠,每一楼层四面都开有长方形一尺宽一尺半长左右,辅以钢板与铁柱制造而成的小铁窗。平日推开钢板,阳光便跃过铁柱倾洒进屋,因为光影对比异常突出,我总能在这些老宅子里触及到些许时光倒流的感觉;此外,在楼顶的四角还设有射击平台,向外挑出尺许,下面开了枪眼,远远看去如同檐下的燕子筑的巢,故得名为燕子窝。

虽然自力村内碉楼成群,但目前开放可供参观的只有寥寥两座,一座是铭石楼,另一座则是云幻楼,其余碉楼的大门无一不紧闭,一把无情的大锁将我的窥探目光无情地挡于门外。问询乡里,原因是楼主们都已迁居海外,至于铭石楼与云幻楼两座是由楼主的后人们和政府签了代管协议才被允许参观。由于四五月份仍不属于旅游旺季,慕名而至的游客并不多,所以,信步闲游的我,无论走到哪儿都甚是欢心。

小贴士

一:自力村正价门票为80元/张,十分昂贵,因此推荐购买开平碉楼一票通(景点包括:自力村碉楼群、立园、马降龙碉楼群、锦江里碉楼群、南楼、赤坎影视城),价格为180元/张,同程网为144元/张。

二:虽然一票通中包含了马降龙碉楼群的门票,但并不建议自驾前往,因为景区内所有碉楼均大门紧锁,无法上楼参观。若是游览,无异于浪费时间。

立园

驾驶路线

自力村——X555县道(行驶3.9公里即达到)

俗话说:“无碉楼不成村”。上世纪,在开平无论去到哪里,碉楼都是一个村子的标志性建筑。可凡事都存在着特例。在立园中就同样建有碉楼,可它并不被人称为“村”,而是被誉为历时十载修建的华侨园林一绝。

从自力村前往立园,路程不过也就4公里,可恰恰是这短暂的4公里,却出乎意料地让我重温了一遍去年试驾新爱丽舍时劈弯的畅快之感。

众所周知,雪铁龙对于底盘设计素有心得,而新爱丽舍正是这一心得淋漓尽致的体现。行驶在多弯道但路况上佳的X555县道,新爱丽舍适中的方向盘回馈力度与不软不硬的悬挂调校相辅相成,让我每至弯心,也有足够的自信继续对油门进行压迫。此外,新爱丽舍完美的后轮循迹性更是直叫人难以理解:为何扭力梁悬挂也能有如此出色的表现。不过,1.6L自然吸气发动机以及4挡手自一体变速箱这组动力总成,在现今时代确实显得有点老旧。为了唤醒新爱丽舍的潜藏能量,我必须将变速杆拨至M挡,强行将转速提升至三千转以上,此时的动力便是源源不断,犹如网吧里放假的中学生。

正当我沉溺于新爱丽舍美妙的弯道之舞时,4公里的路程行将结束。可我并无因此而意犹未尽,皆因立园恢宏的正门早已瞬间地把我的焦点与的快门一并夺去。

开平土豪的大观园

与自力村相仿,有着中西合璧独特建筑艺术风格的立园位于开平塘口镇,为已故旅美华侨谢维立先生创建于二十世纪初的花园别墅。其于1926年动工修建园林,历时十年完成,集传统园林、岭南水乡与西方建筑风格为一体。它在中国园林中可谓独树一帜,足以媲美广东四大名园。

初进立园,最令我震撼的无疑是立园的主人谢维立先生的财力宏厚,试问若是无钱无势之人岂能购买20余亩地用以建造别墅群,继而在园内修建人工运河以及设立私人的保卫处。更为甚之的是他先后娶了四房太太,共生育了21名子女。

然而随着游览进程的深入,我便惊讶于那浮夸的花边新闻背后其实隐藏着谢维立先生高深的文化与艺术修为,全部体现于园中的一景一物。整个花园建筑风格上以《红楼梦》中的“大观园”为依托,吸收中国古典园林建筑艺术,并对欧美当时流行的别墅建筑特色与东洋装饰艺术融会贯通,既有当时西方最流行的建筑风格,也有中国园林最传统的亭、台、楼、阁,糅中西文化为一体,自然融汇,别致又大方。令人有巧夺天工之感,颇有世外桃源之境。再次试问,若是一个缺乏文化修养的人岂会把自己的居所如此精雕细作,让每一处都像一件艺术品。无怪乎立园每年都能吸引众多文化人前来顶礼膜拜。

赤坎古镇

驾驶路线

立园——X555县道——得业路

小贴士

一:赤坎古镇并无建有大型停车场,自驾的朋友可以将车停靠在街道旁,注意别妨碍附近的居民出入即可。

二:星级酒店在赤坎古镇内几乎不可寻迹,但赤坎古镇离开平市中心不远,可前往市中心再另行寻找。如果想借宿于较有当地有的旅馆,则可选择“碉民部落”(位于河南路)。其实碉民部落内的格局就类似于一般的青年旅馆,环境一般,但下榻于骑楼的二楼内,也不失为一次别样的体验。此外,碉民部落还提供单车租赁服务。

或许这里的景观总有那么一点儿让你觉得似曾相识——带有西洋格调的中式骑楼、斑驳陆离的外墙、沿街的小店铺、小摊档,以及早已被人遗忘的繁体字招牌,这些彷佛将人带入清朝或者民国时期的场景,它们并非是人工搭建的影城一角,而是确实存在的古镇。这个古镇名为赤坎。

缓慢行驶于典型的岭南古老街道上,我很庆幸自己是驾驶着一辆低调朴实的家用车,而非一辆招摇过市的豪华轿车。因为在赤坎的古街上,正被一股延续了百年的素朴气息所笼罩,若是外来之人过分张扬,必定会破坏这里往昔的平静。所以此刻,新爱丽舍恰是与堤西路上延绵不绝的骑楼相映成趣,两者既无突兀,也无脱节。

梦回民国1912

赤坎古镇建于清朝顺治年间,街道至今依然保持着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原貌,尽管看似破旧不堪,可却别有风味。骑楼是赤坎古镇的最大特色,简单而言即是所有建筑物都在一楼临街的地方修建了一层楼高的走廊,每家的走廊连在一起,形成一个走廊的街道。走廊之内是各家店铺的门面,即使刮风下雨,途人在走廊中行走也丝毫不受影响,可以安然地逛街。走廊之上就是二楼的楼层,也有少数店铺,但多数为镇上居民的住所。二楼形似骑在一楼之上,于是当地人称其为骑楼。这种建筑风格在南方城市尤为常见,例如广州市的老城区就仍然建有骑楼,不过目前都面临被强拆的境地,实在令人唏嘘不已。

除了老式的骑楼,赤坎古镇内还有着不少著名的地方,如堤西路的欧陆风情街,拍过《三家巷》、《一代宗师》等电影的影视城、民国时期名医张景辉的景辉楼、1920年开设的司徒氏图书馆,还有五大会馆遗址、古渡口等等。不过,游览赤坎古镇最佳的方式并非带着地图和攻略,而是随意闲逛,只需携带相机沿街而行,看到什么拍什么,若是看到好吃的,便可停下歇歇,品尝一番当地美食。

吃货不得不去的三间小店

关松豆腐角

豆腐角乃赤坎的一大特色,它是用鱼饼夹杂着块状的豆腐一起煎炸,却不同于别处常见的煎酿豆腐,风味别致,其中以关松豆腐角最为好吃(纯属个人意见,并不代表所有人啊)。

九间房

坐落于游客最密集的欧陆风情街之上的百年老店——九间房,绝对是游览赤坎古镇人气极旺的地方,几乎每天都有好几位导游带领游客前往九间房品尝糖水或是特色菜肴(如赤坎狗肉),甚至连食神“滔滔”也曾大驾于此,吃货们赶紧前来朝拜。

万利饭店

“煲仔饭”是必点的菜色,全为柴火烧制。店内的师傅几乎无时不刻都在忙碌地烹调着。在米饭上面放以各种好吃的食材,如黄鳝、腊肉、田鸡、猪肠、香肠等等,砂锅在柴火上煲着,等各种肉的油慢慢渗透至饭里,砂锅底下形成一层锅巴,香味四溢,混合着柴火的味道,显得更加古朴。

作者:谭荣辉

上一篇:城市环境艺术美学论文下一篇:烟草企业财务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