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史料运用论文

2022-04-17

摘要:史料是历史研究的重要依据,在高中历史教材中也占有重要比例。史料的正确运用对改善高中历史教学具有重要意义,必须正确认识史料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并不断提高高中历史教学的教学效率。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历史教学史料运用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历史教学史料运用论文 篇1:

历史教学史料运用五原则

摘要:对史料的搜集、阅读、分析、理解和综合运用,是初中历史教学的重要内容与抓手。在历史教学中运用史料,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求实,即要多用原始史料;求准,即要遴选典型史料;求新,即要更新陈旧史料;求活,即要活用乡土史料;求丰,即要积累生活史料。

关键词:历史教学史料运用原则

史料是再现和理解史实的重要依据。《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目标中明确提出:“初步学会从多种渠道获取历史信息,了解以历史材料为依据来解释历史的重要性。”对史料的搜集、阅读、分析、理解和综合运用,是初中历史教学的重要内容与抓手。结合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在历史教学中运用史料,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一、求实:要多用原始史料

按照价值分类,史料可分为原始史料和间接史料。原始史料是指可考据的、未经主观臆断或添减的史料,能反映历史真实;间接史料则是指后人运用原始史料所做的研究及诠释。所谓求实,即在甄选史料时要多引用原始史料,确保其真实可靠,尽可能削减史料的主观色彩。例如教学八年级上册第5课《中日甲午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时,受间接史料的影响,学生对作为全权议和大臣,代表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的李鸿章多有微词,甚至将甲午战争失败归咎于时任北洋大臣的李鸿章推行避战妥协政策。

如何正确评价李鸿章?教师不妨呈现相关奏折、电报、书信等原始史料,引导学生探究李鸿章当时的政治倾向与决策。以《李鸿章全集·电稿》收录的李鸿章和丁汝昌的往来电报为例——李鸿章一再命令北洋舰队“出海巡游”“相机攻敌”,对日本海军实施“迎击”“截击”;黄海海战之后,李鸿章更是连续下令:“寇在門庭,汝岂能避处威海,坐视溃裂。”“(应)设法调度,相机迎击,以免坐困。”“汝等稍有天良,须争一口气,舍一条命,于死中求生,荣莫大焉!”作为史实发生时期留下的资料,上述电稿未经任何解读,有相当的可信度,能够最大限度还原李鸿章对甲午海战的态度。另外,史志具有实事求是、述而不论的记叙特点,也可以作为原始史料。《甲午海军船舰志》等史志对甲午海战双方实力进行了如下对比:李鸿章手下虽然拥有当时中国最精锐的新式陆军——淮军,但总兵力不过三四万人,而同时期日本的新式陆军总人数已达24万,甲午战争中投入中国战场的兵力至少有15万。

学生可通过对上述史料的分析与互证,对李鸿章这一历史人物做出正确的评价。李鸿章在对日策略上确实有所妥协,但这并非消极的昏聩、畏惧,而是基于对当时中日两国实力对比的清醒认识。耗费李鸿章大量心血,历时十余年,花费近2000万两白银打造的北洋舰队,是当时清王朝最接近世界军事近代化水平的国防力量。对于这样宝贵的武装,他当然不肯轻易损失。让这样的力量保存并能够在海上维持对日军的威慑,虽无奈,但务实。

二、求准:要遴选典型史料

笔者曾听过一位青年教师的公开课,内容是七年级下册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这位教师的备课非常充分,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把握也比较到位。然而,其中一段材料的运用,笔者觉得不是很恰当。教师在讲述“宋代制瓷业的发展”的内容时,提到当时出现了一些较为著名的窑址,特别是江西景德镇,后来逐步发展为我国著名的“瓷都”。接着,他向学生展示了一组主题为“景德镇瓷器”的图片,图片中除了青花瓷,还有一些色彩艳丽、纹饰繁复的瓷器,以此让学生感受当时制瓷业的发达、制瓷工艺的精妙。

首先,青花在宋代并不是典型的瓷器品种。虽然唐代已经出现了青花瓷,但到了宋代,青花瓷的发展却有一定程度的衰败。通过查询资料可知,到目前为止,人们能见到的宋青花只有从两处塔基遗址出土的十余片瓷片。一处是1957年发掘于浙江省龙泉县(今龙泉市)的金沙塔塔基,共出土13片青花碗残片,该塔的塔砖上有清晰的时间纪年“太平兴国二年”,即北宋977年;另一处是1970年在浙江省绍兴市发掘的环翠塔的塔基,出土了一片青花碗腹部的残片,同时出土的塔碑证明此塔建于南宋咸淳元年,即1265年。综合上述资料可知,宋代尚无现存于世的完整青花瓷器。其次,宋代的一些皇帝治理国家乏善可陈,在艺术修养和审美情趣方面却有着较高的造诣,上行下效,宋瓷总体风格古朴深沉,雅素简洁,温润如玉,很少会出现艳丽、华贵的器型。因此,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历史背景,选择的史料要具有典型性。

三、求新:要更新陈旧史料

仍以笔者听过的一节公开课为例。在教学八年级下册第9课《对外开放》的“对外开放领域的扩大”知识点时,教师列出了一组关于上海浦东社会经济发展的翔实数据,包括地区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外贸进出口总额等,以此来说明浦东作为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经历了若干年大发展后所发生的重大变化。但是笔者注意到,这位教师引用的是2011年的统计数据。这些数据虽然也能说明问题,但从2011年至今,浦东各项经济发展指标又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社会经济建设也取得了新的成就和突破。因此,从这个角度上说,新数据比旧数据更有说服力,更能揭示改革开放政策对中国社会发展起到的巨大推动作用。在课后与这位教师的交流中得知,他开设的这节课所使用的史料,有一部分参考了旧人教版“改革开放”中的部分内容。他觉得这组数据很有代表性,所以就原样复制了过来。这也提醒我们,在备课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教材的内容变化,关注社会时代的变迁。

又如,教学九年级上册第18课《君主立宪制的英国》一课,有些教师喜欢列举英国以外的资产阶级民主政体的国家,如亚洲的日本,并将英国女王与日本天皇进行比较。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日本明德天皇于2019年5月接替明仁天皇成为日本新一届的天皇,并于2019年10月22日正式举行了登基仪式。因此,教师在课前,需要详细地核查课件中所引用的文字材料、数据、和图表等,一些经典资料可以反复使用,已经过时的、老旧的,必须随时更新。

四、求活:要活用乡土史料

笔者在教学八年级上册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中的“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内容时,运用了无锡电视台制作的一部关于荣氏兄弟的专题系列片。以一段展现荣氏兄弟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地位和贡献的视频导入后,笔者告诉学生:“这是无锡电视台专门拍摄的一部题为《无锡名人》的专题系列片,其中就有被誉为‘面粉大王’‘纺织巨子’的荣氏兄弟,可以说,荣氏家族、荣氏企业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缩影和代表。毛泽东同志曾经这样评价道:‘荣家是中国民族资本家的首户,中国在世界上真正称得上财团的,就只有他们一家。’”同时,适当补充:“荣氏家族及其后代,在创办实业之余,还积极造福乡梓,捐赠私家花园——梅园,修建宝界桥,创办江南大学等。”这样的乡土史料能够大大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和求知欲。

无锡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有着深厚的文脉,丰富的古迹,众多的名人。位于滨湖区马山镇刘闾路2号的阖闾城遗址,是距今2500多年的春秋时期吴王阖闾的都城;始建于梁武帝太清年间的南禅寺,是历史上著名的“南朝四百八十寺”之一;東晋时期留下了《洛神赋图》《女史箴图》两幅传世名画的著名大画家顾恺之,是无锡人;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博古(秦邦宪)是无锡人,其故居就在崇宁路西端,秦家也曾是无锡的名门望族;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那篇拨云见日的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作者是无锡人胡福明……这些乡土史料都是历史教学的丰富资源,能够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

五、求丰:要积累史料来源

历史教师要想在课堂上向学生呈现生动鲜活的教学内容,自身必须具备过硬的专业素养。教师要累积经验,积淀知识,丰富阅历,既需要读万卷书,也需要行千里路。

笔者每次与家人外出旅游,总要去一些当地著名的或有特色的博物馆。浙江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所陈列的精美瓷器虽大部分已残缺,但器型精致,釉色素雅,不失皇家气度,充分体现了两宋时期我国制瓷业的繁荣发达——这是教学七年级下册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的极好素材;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陈列着雄奇威严的纵目人面具,高大神秘的立人像,妖娆多姿的青铜神树,精致等分的太阳形器……这些造型风格与中原迥然不同的各形器物,在教学七年级上册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时,作为独特的课外补充材料,能让学生进一步领略我国古代青铜文化的多样性与丰富性。

在笔者的史料清单中,还有珍藏于上海博物馆的大克鼎、斯里兰卡科伦坡国家博物馆的“郑和布施锡兰山佛寺碑”、奥地利维也纳军事史博物馆的斐迪南大公夫妇在萨拉热窝事件中遇刺时乘坐的敞篷汽车等珍贵的陈列品的高清图片。这些难得一见的史料,能帮助学生触摸更真实的历史。此外,一些制作精良的视频资料,也能对日常教学起到有益的参考或补充作用。例如,由中央宣传部、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等单位共同摄制的24集大型文献专题片《我们走在大路上》,是全方位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的一部优秀作品。学生通过观看鲜活生动、催人奋进的视频资料,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以及取得的伟大建设成就深感荣耀与自豪,这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参考文献:

[1] 吴仁敬,辛安潮.中国陶瓷史[M].北京:团结出版社,2011.

[2] 陈悦.北洋海军舰船志[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9.

[3] 陈悦.甲午海战[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4.

[4] 姜鸣.中国近代海军史事编年(1860—1911)[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7.

作者:唐黎明

历史教学史料运用论文 篇2:

高中历史教学史料运用之我见

摘 要:史料是历史研究的重要依据,在高中历史教材中也占有重要比例。史料的正确运用对改善高中历史教学具有重要意义,必须正确认识史料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并不断提高高中历史教学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史料运用;思维能力;含义;作用;对策

历史作为一门科学具有过去性和不可再现性,对于过去已经发生的事情,特别是年代久远的历史事件,其发生的基于当时的生产力水平、社会发展以及人们的思想认识水平的时代大背景,放在今时今日理解起来有困难。这就需要在历史教学中相当数量的史料作为媒介来了解和探究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但什么是史料,以及如何在高中历史课堂上正确使用史料呢?这是我们必须认真研究的问题。

一、史料的含义

史料,是反映历史本体的内容,是构成历史的材料,是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的痕迹。其突出的特性是客观性。梁启超曾在他的《中国历史研究法》一书中对史料如此定义,“史料者何?过去人类思想行事所留之痕迹,有证据传留至今日者也”。现在通常使用的史料是指可以作为研究或讨论历史时的根据的东西。史料根据其存在的形式,又可分为文字史料、图片史料和实物史料。实物史料大都是由考古发掘的,包括古代建筑、衣物、器具等。在高中历史教材中较多的是文字史料和图片史料。其中,文字史料指的是用文字记录的史料,主要分为三种:第一,原始史料;第二,撰写史料,主要出自个各种历史著作;第三,文艺史料,指用诗歌、小说、戏剧等文艺体裁反映历史的史料。图片史料指的是用图片形式反应史料。教材中的图片史料不胜枚举。诸如甲骨文、竹木简之类的文物照片、历史地图、想象画、数据图表等均属图片史料。图片史料分为原始性图片史料和再造性图片史料两种。

二、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的重要作用

现行人教社高中历史必修教材(高一、高二年级)共3册,与过去教材相比,最大的特点是增加了很多的史料。史料在教材中所占比例不断增大,说明史料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作用不可忽视。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

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美国现代著名的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由此可见,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兴趣很重要。教材中的不少史料生动有趣,读来感人,可以成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诱因。

2.培养学生的历史证据意识

历史教学中运用史实作为证据探究历史问题,史实由证来,就是培养学生用事实说话的证据意识,帮助学生构建自己对历史的认识和评价,形成正确的历史意识和历史观念。

3.培养学生的领悟能力

历史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过去性,因此让学生理解一个历史具有一定的难度。而史料通过一些生动的例子,将一些抽象的结论具体化,使学生更容易接受。

4.培养学生探究历史问题的学术精神

历史教学的目的是要使学生成为有思想的人,而不是让学生只是简单地记住一个答案和一种权威性的解释。学生直接阅读一些史料,接触一些历史文献,了解各种学术观点,对历史问题进行直接的探索研究,进一步加深对历史的理解,促进学生历史思维品质的发展。这也必然促使学生探究式学习方式的形成。如:通过阅读英国《大宪章》和《权利法案》的史料,思考:

①英国君主立宪制政体形成的渐进性和创新性是如何体现出来的?

②从时代背景、内容及作用方面对比《大宪章》与《权利法案》的异同?学生经过诸如此类的探讨,就可以有效地避免死记硬背教材结论的弊端,并进一步加深对历史的理解,促进学生历史思维品质的发展。

三、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运用的对策

1.精选史料,恰当运用

中外历史史料浩如烟海,不同年龄、不同能力的学生对史料的理解程度不同。教师必须事先进行选择,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历史知识的储备情况,围绕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的重点、难点,选用那些最具典型性和启发性的史料作为素材,加以编辑和整理,有时甚至需要提供一些特定的答案。首先,教师要充分利用好教材中已有的史料,这些史料是经过精心挑选的,内容丰富、针对性强、重点突出、学生阅读障碍小。然后,教师在运用好现有教材史料的基础上,可以结合教学实际,适当补充史料。其中《教师教学用书》中的参考资料和研究动态里面的材料与教材内容的联系就比较紧密,可以适当地选用。

2.追求深度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课堂教学中的史料运用讲究史料利用的最大值,切忌浮光掠影,做表面文章,看似运用史料,实则走过场。史料运用必须在追求深度思考上做足文章,把有限的史料用透,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压缩史料的数量,真正做到适度,从而提升史料运用的有效性及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对史料的理解和把握,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要通过让学生解答有关问题的形式来达成。教材中很多史料后附有思考题,但是这些思考题都是没有现成答案的,需要教师在备课时分析史料,结合教材内容,精心推敲,预先做出简明扼要的答案,把史料、思考题有机融合进教案之中,以促进难点和重点内容突破。在教学中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在读懂读通的基础上分析史料,最大限度地从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结合内容简明扼要回答思考题。此外,有一些史料后面没有思考题,这就需要教师自己设置思考题,而设置问题也必须把握一些原则:首先,要坚持科学性,即设置的问题没有科学性错误,难度适中。难度大的问题要有铺垫,重点问题的设计要环环相扣、步步深入、层层提高。其次,要有启发性。问题能使学生产生困惑,引发学生探究欲望,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使学生处于紧张活跃的思维状态之中。最后,问题要具有开放性。所设问题要有利于引导学生对历史问题进行多角度的分析与理解,有利于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地观察历史,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3.诱发学生学史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

历史是一部漫长的画卷,史料内容十分丰富。但是在我们实际的教学实践中,学生所接触的史料多为文学史料,图片史料都屈指可数,这样的形式很容易让学生觉得单调乏味,对历史产生厌倦。所以,教师应充分挖掘现有资源,多采用富有情趣、使学生感到兴奋的生动活泼的教学活动,使游戏、娱乐和教学内容融合,在教学中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在介绍历史人物的时候可适当补充历史人物的画像、照片或手迹、名言、代表作品;介绍历史文物、古迹时,最好展示真实的文物、遗迹图片;在介绍历史事件时,可播放相关的录像资料。这样可以穿越时空的约束,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刺激,给学生生动形象的感性认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思维不断地处于活跃状态,提高课堂效率。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直接阅读史料,通过分析各种史料,印证课本中的结论,或得出自己的看法,甚至由此及彼,自我编制新的信息网络,形成新的学习能力和动力。如,有位学生阅读湖北云梦秦简中的《田律》,发现它还是一部非常具体的环境保护法。因为《田律》规定:“从春季二月开始不准进山砍伐林木,不准堵塞林间小道,不到夏季不准入山采樵,不准捕捉幼鸟或捣鸟卵,不准毒杀鱼,不准设置诱捕鸟兽的网罩和陷阱。”据此,他认为这是世界上第一部环保法典,是我国(文明古国)的骄傲。这位学生的思维就有独立性和创造性,敢于提出自己的观点。教师在这方面理应循循善诱,特别是高中阶段,培养这种能力,也会为将来一些有志于研究历史的学生打开未来之门。

参考文献:

[1]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商务印书馆,1922-01.

[2]戚青平.高中历史教学应重视史料教学.历史教学问题,1999(2).

[3]王彩华.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运用之我见,学周刊,2011(14).

(作者单位 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华侨中学)

作者:黎广泽

历史教学史料运用论文 篇3:

高中历史课堂史料教学的合理运用之研究

摘要:在当前教育发展过程中高中历史在整个教育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对于历史教学来说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还能提高学生的文化内涵。在新的教育形势下,将史料运用在历史教学课堂中,不仅能为课堂植入新的活力同时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实际教学中,合理的利用史料能够提高老师自身的教学质量,还能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到课堂中来。

关键词:高中历史;史料教学;作用;运用

在新的教育形势下,对于历史教学来说应该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发展为主要的目标。史料作为历史信息的重要资源,对于教育者来说是重要的辅助资料,因此,在新的形势下,作为教育者应该积极的利用史料加强学生的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的发展。本文将重点讲述在高中历史课堂中应该怎样运用史料进行教学。

一、史料教学概述

在当前历史教学中史料教学被积极的运用在老师教学中,老师积极的引导学生对相关的史料进行积极的处理,进而让学生在具体的史料中提取出相关的信息,这样的方式对于学生来说不仅能够使学生积极的参与到课堂中来,还能提高学生的知识储备。史料教学法在大体上是一种活动性的教学模式,与以往的历史教学有很大的差异。在传统教学中,积极的引用历史材料是让学生掌握相关的重点内容,进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在一定程度上让学生了解相关的历史知识。而史料教学是让学生利用史料进而了解更多的历史,针对相关的历史知识进行探究,这样既能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还能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此,在大体上来讲史料教学更是一种动态的过程[1]。作为教育者在进行史料教学的过程中,应该选择合理的史料。在高中历史课程中配有较多的史料,老师要合理的运用这些史料让学生进行探究,进而从根本上丰富学生的历史知识。与此同时,在高中历史发展过程中一些典型的故事以及文献等,老师都可以进行收集,这样可以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解历史,让学生能够更加全面的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进而促进自身的发展。

二、史料教学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作用

在传统历史教学中,对于历史中一些重要的事件以及相关的知识点,老师在进行教学时都是让学生进行死记硬背,学生在学习相关内容的过程中没有对史料有较好的理解,对一些历史知识的典故以及相应的背景也没有较好的了解,这样的教学方式对于学生来说不能很好的掌握相关的知识内容,更不能对历史知识进行合理的运用。在新的形势下,老师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可以针对史料进行相关的教学,虽然不能将历史重现,但是可以利用史料进而去了解历史,从而形成正确的认知观念。所以在实际教学中作为教育者可以积极的利用一些史料进行教学,让学生尽情的去探究历史进而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对于学生来说史料教学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对于学生自身的领悟能力也有一定的提高。在高中歷史教学中积极的利用史料教学,不仅为高中历史课堂注入了活力还提高了老师自身的教学质量[2]。

三、史料教学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1、选择正确的史料。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经常会出现历史材料较少的现象,针对这种现象,如果教育者在实际教学中不能选择较好的史料进行运用,在课堂中就得不到较好的效果。所以,在高中历史教学中,作为教育者在实际教学中应该选择合理的史料,这样才能好的促进学生的发展。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应用史料进行教学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还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老师在教学中应该选择史料与教学内容较为贴切的,对于史料应该要适量,不能过多或者是过少,保持一定的平衡安排,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也能提高自身的教学质量。

2、积极的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伴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老师在实际的教学手段中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多媒体以及投影仪已经被广泛的应用在实际的教学课堂中。对于历史教学来说在理论中的叙述较强,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只有将相关的历史知识形象的展示在学生面前,才能从根本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加深学生对知识内容的理解。所以在当前历史课堂教学中作为教育者应该积极的利用这些教学辅助设施,将历史知识用图像以及声音的方式展示在学生面前,这样的方式对于学生来说不仅能够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中来,还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例如老师在讲述“抗日战争”时,可以将一些图片通过多媒体放映出来,这样的方式在感官上会给予学生较大的视觉冲击,让学生在真正意义上感受到中国人积极反抗的革命精神。同时也能让学生更加深层次的针对史料进行详细的分析,这样才能达到老师在教学初期的成果[3]。

3、积极的创建相应的学习情境。在当前历史课堂教学中,老师应该将一些历史事件放在一些特定的环境中进行分析与评价,根据教学内容积极的为学生创建出一个学习情境,让学生参与到这个情境中。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给予较多的指导,帮助学生抓住历史的线索,这样的方式对于学生来说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在一定程度上还能开阔学生的视野。作为教育者要积极的鼓励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在针对相关历史评价过程中大多数的学生很容易把自身的情感带进去,所以,老师在教学中应该加强自身对学生的引导,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的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

4、积极的引导学生对史料的收集。在当前教学中,老师在利用史料法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保证自身所运用的史料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相关的全面性,所以,老師在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对史料的收集。虽然在课堂中老师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史料,但是对于学生自身而言,自主的收集相关的史料也很重要,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增强自身对历史知识的深刻认识,进而更加全面的掌握相关的知识。对于老师来说,在课前可以让学生收集相关史料,并针对史料进行分析,在课堂中让学生针对自身分析的结果与史料结合起来,进而完善自身的不足,这样才能更好的提高史料教学的良好效果。

四、结语

总之,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历史材料对于课堂来说具有较为重要的作用,老师在进行历史教学时,应该合理的利用相关的史料,这样才能充分的发挥出史料的积极作用。学生通过史料也能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进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声萍.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的运用及选择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

[2] 李碧君.高中历史课堂史料教学方法刍议[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4,(09):170-171.

[3] 杨建胜.新常态下高中历史课堂史料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求知导刊,2016,(09):114.

作者:于琴

上一篇:石膏工艺原理分析论文下一篇:英语课堂教学改革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