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心理健康论文

2022-04-18

【摘要】音乐是人类文明的精华,是传达思想和表达感情的重要途径。通过领悟音乐内涵、感受音乐律动、想象音乐图景,可以拓展人们视野、升华思想品质、调节心理平衡。本文将针对音乐心理调适对公务员心理健康的影响进行分析,结合公务员心理健康标准,探讨一下利用音乐的作用改善公务员的心理状态,希望能够起到积极的现实作用。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公务员心理健康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公务员心理健康论文 篇1:

公务员心理健康现状分析

[摘要]通过对西安165名公务员心理健康现状研究,探讨影响公务员心理健康的因素。公务员心理健康水平与工作部门、职业愿望、升职归因、干部提拔任用的态度、付出与回报的认知程度等方面密切相关。公务员的职业认知影响心理健康水平。

[关键词]西安市 公务员 心理健康 影响因素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竞争和压力也正在逐渐影响到政府各个部门各个层级的公务员。适度的压力让人们满怀希望,这是一种健康的心理。公务员作为政府管理社会事务的中坚力量,其心理健康水平不仅直接关系到自身素质的提高,而且从根本上影响政府的职能。从调查公务员的心理健康现状人手,分析影响公务员心理健康的多种因素,对加强西安市公务员管理,激发公务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政府管理和服务效能具有参考价值。对象与方法

对象。采取整群抽样法,抽取了西安市174名公务员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无效问卷9份,有效问卷165份,有效率94.8%。其中,男性104人,女性61人;30岁以下27人,31~40岁71人,41~50岁61人,51~60岁6人;正处级干部38人,副处级干部27人,处级员4人,正科级32人,副科级19人,办事员45人;党委部门22人,政府机关94人,人大、政协4人,街道办45人。

方法。由研究者到各单位进行团体施测,并按照规定的程序发放与回收无记名问卷。全部测量数据输入计算机,运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统计。

结果

 

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学历、不同级别的公务员之间的心理健康水平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在165名公务员中有12,35%的公务员存在心理异常现象。

不同工作部门公务员的心理健康水平比较。从表1可以看出不同工作部门的公务员在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抑郁、睡眠与饮食几个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进一步比较几个部门各因子的平均分,可以看出各部门公务员心理健康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人大政协、街道办事处、政府、党委部门,人大政协公务员心理健康水平最高,党委部门最低。

不同工作愿望的公务员的心理健康水平比较。在工作的最大愿望方面,我们设计了五个选项。统计结果显示:41.8%的公务员选择了“为国家和社会多做贡献”;21.2%的公务员选择了“获得较高的收入、良好的待遇”;1.8%的公务员选择了“获得更高的职位和更大的行政权力”;6.1%的公务员选择了“更好的实现个人价值、光宗耀祖”;29.1%的公务员选择了“其他”。从表2可以看出不同职业愿望的公务员在10个因子方面均存在特别显著性差异(P<0.01)。以“为国家和社会多做贡献”为最大职业愿望的公务员心理健康水平最高,以“更好的实现个人价值、光宗耀祖”为最大职业愿望的公务员心理健康水平最低。

不同升职归因的公务员的心理健康水平比较。在升职归因这个问题上,54.5%的公务员选择了“是领导和同志们提携和帮助的结果”;17.6%的公务员选择了“是自己努力的结果,是理所应得的”;2.4%的公务员选择了“是一件值得骄傲和荣耀的事”;25.5%的公务员选择了“其他”。各个选项之间在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恐怖、偏执和睡眠和饮食几个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抱有升职是“自己努力的结果、是理所当然的”,以及“是一件值得骄傲和荣耀的事”这两种态度的公务员心理健康水平最低,抱有“是领导和同志们捏携和帮助的结果”态度的公务员心理健康水平最高。

对干部提拔任用的不同认知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在干部提拔任用的认知方面,23.6%的公务员认为干部提拔任用主要依靠“个人的修养和能力”;52.7%的公务员认为主要靠“个人的成绩和贡献”;13.9%的公务员认为主要靠“领导关照和同志们的帮助”;9.7%的公务员认为主要靠“拉关系走后门”。对干部提拔任用的不同认知方式的公务员在人际关系敏感、敌对、偏执、精神病性和睡眠与饮食等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认为现在“干部提拔任用最主要靠个人的修养和能力”的公务员心理健康水平最高,认为主要“靠拉关系走后门”的公务员心理健康水平最低。

不同选择的公务员心理健康水平比较。在“您觉得自己所得到的回报和付出”问题上,165名公务员中选择“完全相称”有20人,占12.1%;选择“基本相称”124人,占75.2%;选择“不相称”有21人,占12.7%。

从表3来看,不同选择的公务员之间的心理健康水平在10个因子方面都存在特别显著性差异(P<0.01)。认为回报与付出完全相称的公务员的心理健康水平最高,认为回报与付出不相称的公务员的心理健康水平最低。

讨论和建议

本研究显示不同性别、年龄、学历的公务员心理健康水平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这一结论与国内同行的研究结果不一致,其原因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工作部门和行政级别对公务员心理健康水平是有影响的。党委部门和政府机关的公务员心理健康水平较低,可能与他们的工作性质有密切的关系。在访谈中发现,较高的行政级别代表对公务员能力和业绩的肯定,也是公务员抱有的职业期待。公务员在职业价值、职务晋升、干部选拔任用标准、职业期望等方面的认知影响自身的心理健康。部分公务员存在职业认知的偏差,把为自己谋福利作为职业目标,认为升职是自己应得应分的,干部提拔主要靠拉关系走后门等,这些认知偏差影响公务员的职业行为,也给公务员带来心理困惑,影响公务员的心理健康。鉴于以上情况提出以下建议:

在公开选拔公务员的基础上,对已录用的公务员进行职业教育培训。消除公务员的职业认知偏差,帮助公务员端正职业态度,树立合理的职业理想和职业目标,养成健全的职业心理。帮助公务员增强社会责任感,认清社会角色,通过努力工作,实现社会价值。

各级管理部门要充分认识加强公务员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坚持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干部教育培训的一项重要内容。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帮助公务员掌握压力管理技巧,学会自我心理调适,必要时寻求专业帮助。

定期进行心理健康检测。及时针对症状人群特征进行心理干预,开展压力舒缓活动,传授应对压力的策略,帮助有心理问题的公务员恢复心理健康。

作者:李景华 韩海燕

公务员心理健康论文 篇2:

音乐心理调适对公务员心理健康的影响探析

【摘要】音乐是人类文明的精华,是传达思想和表达感情的重要途径。通过领悟音乐内涵、感受音乐律动、想象音乐图景,可以拓展人们视野、升华思想品质、调节心理平衡。本文将针对音乐心理调适对公务员心理健康的影响进行分析,结合公务员心理健康标准,探讨一下利用音乐的作用改善公务员的心理状态,希望能够起到积极的现实作用。

【关键词】音乐;心理调适;公务员;心理健康;影响分析

公务员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是行使国家行政权力、执行国家公务的人员。随着近几年对公务员的要求越来越高,公务员的压力越来越大,逐渐暴露出公务员的心理健康问题。面对压力,如何准确定位、履行职责、清正廉洁、团结集体成为一块块心病。而如果公务员的心理健康得不到及时调节,则直接影响着国家机关的运行质量和效率。

一、分析公务员心理健康的标准及重要意义

心理健康是指人的精神活动正常、心理状态良好,是一种动态平衡的过程。评价心理健康的标准是多层次、多角度、多方面的,虽然人们对心理健康的基本表述略有不同,但是基本感受是相似的,即心理健康的人能保持一種愉悦的、积极的、平稳的状态,能很好地处理工作生活中发生的各种事情,最大化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下面我们从几个维度进行具体分析。

(一)自我认识清晰,定位准确

人的心理活动是大脑对客观世界的主观反应,一个人的心理健康首先需要确立正确的原点,这个原点就是自我认知水平,能否在各种环境中定位自己的坐标是客观认识世界的基础。心理健康的人有自知之明,能够正确认识自己存在的价值,找到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并且正确看待这些优劣点,面对不如自己的人不沾沾自喜、轻视别人,面对比自己优秀的人不过分贬低自己、嫉妒他人。一个心理不健康的人往往会充满心理冲突,时而高傲,时而自卑,心理状态起伏较大,表现出脆弱、敏感、失衡等特点,公务员面对社会各种阶层、各个群体,如果自我认知模糊,将公权力与私权利混淆,则很容易出现以权谋私、趋炎附势、欺凌弱小等事情,将公共权力作为自己地位攀升、获取利益的筹码,不利于正常工作的开展。

(二)健全的人格品质

人格品质是一个人在行为习惯中表现出来的价值取向,由于受教育、家庭、社会的影响,人的精神品质、价值理念有所不同。虽然心理学界对健全人格的定义不同,但是经过数十年的讨论研究,在20世纪末,人们对人格问题的认识逐步趋同,主要从五个维度进行阐释,即大五人格理论,也被称为人格的海洋,包括开放性、责任心、外倾性、宜人性、神经质性。其中,开放性具有审美、想象、创造、求异、情感丰富、智能等特质;责任心具有公正、尽职、胜任、条理、自律、成就、克制、谨慎等特点;外倾性具有社交、热情、活跃、乐观、果断、冒险等特质;宜人性具有直率、信任、谦虚、利他、依从、移情等特质;神经质性具有焦虑、压抑、冲动、敌对、脆弱等情绪特质,这五个方面可以描述人格的所有特质。人格不健全的公务员其人格结构是不平衡的,不能够完整地表现自己的精神风貌,思考问题的方式是偏激的、不合理的,待人接物态度变化较大,对外界的刺激反应偏激,不能够很好地融合到周边环境中,感受不到生活中的满足感和幸福感。[1]

(三)积极健康的情绪

情绪饱满、情感丰富决定了人生的丰富性,心理健康问题大多与情绪波动有关,人的情绪有两面性,即积极情绪与消极情绪,积极情绪能够使人的大脑活动处于最佳状态,保证身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表现为精力充沛、睡眠稳定、食欲旺盛、免疫力强,有利于充分发挥人体机能。每个人都有情绪波动,只要不沉沦于消极情绪之中则无关大碍。公务员的工作压力较大、事情复杂,如果情绪控制不当,则很容易消极怠工、疲于应付、暴躁发怒,影响公职人员形象。如果过于压抑情绪,喜怒不形于色,则会给人一种城府较深、虚伪狡猾的印象,而且不利于身体和心理健康。所以,适当控制情绪是非常必要的,既不过分夸张也不过分压抑,恰如其分便能够很好地发挥各种情绪的作用。

(四)充满正能量的人生态度

每个人的生活经历不同,对待事物的态度不同,反之,人生态度不同会拥有不同的人生体验,这些体验直接影响着人的心理状态。积极的人生态度能够使人生摆脱恶性循环,注入持续的正能量,主要表现为乐观、宽容、感恩等。英国前首相丘吉尔曾说过:“悲观主义者从每个机会中看到困难,乐观主义者从每一个困难中看到机会。”这便是乐观与悲观的不同结果,乐观不仅使人们勇于面对挑战和困难,更具有强大的心理暗示作用,推动人们坚持不懈地向着目标努力前进。而宽容则是最好的心理调节阀,也是人性中最美丽的部分,南非前总统曼德拉曾说过:“当我离开监狱时,我把所有的愤怒和悲痛都留在了那间囚室。我不能带着他们走入新的生活。如果我带着那些情绪面对人生,那么我的人生其实依然囚禁在那个小小的房间里。”所以,原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公务员在社会工作中难免会受到非议和误解,如果睚眦必报不但影响自己的身心健康,而且可能会误入歧途,被仇恨毁灭了人生。感恩也是重要的人生态度之一,公务员应该感恩国家和人民赋予的权力,抱着一颗回报社会的良善之心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如果不懂感恩、一味索取,则很容易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让欲望奴役人生。[2]

(五)和谐的人际关系

人是群居动物,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有效缓解心理压力、释放负面情绪,是心理健康的基本保证和标志,而紧张的人际关系则可能产生心理障碍,导致自己被孤立,使所有问题都积压在自己心里,最终因承受不住而爆发。中国是拥有5000多年的文明古国,对人际关系的研究最为透彻,有些人认为中国社会是人情社会,特别是官场形成了不健康的生态环境,有些公务员疲于应对,感到思想价值和心理情绪受到了巨大的考验,很容易导致心理不健康问题。和谐的人际关系不是没有原则的趋炎附势,也不是自命不凡的曲高和寡,应该坚持五个统一原则,即忠于职守与坚持原则的统一、尊重他人与尊重自我的统一、严格要求与以人为本的统一、为人真诚与处事智慧的统一、积极进取与团结协作的统一,只有这样才能和谐地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忠于自我,忠于国家,忠于党,忠于人民,不被腐化堕落和拉帮结派影响,保证心理健康稳定。

二、研究音乐心理调适对公务员心理健康的影响

(一)音乐心理调适影响公务员心理健康的机理

1.音乐与生命的运动状态相似

音乐是反映现实生活、表达思想情感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通过旋律、节奏、音调组合与变化实现乐曲的演奏。通过研究发现,音乐运动的旋律、节奏及周期性变化在过程上与生命运动状况相似,一方面是由于音乐灵感来源于万事万物运动的节奏,最终通过人脑分析呈现出来;另一方面音乐也是人类自身生命节奏的外显,可以说音乐是生命运动的产物,对人的生理、心理极具亲和力和影响力。规整的节拍律动符合人的自然倾向,与生命运动的节拍相一致,从而产生合拍共振,促进生物体的有序运动和健康发展;相反,嘈杂混乱的声音与人的自然生理倾向相违背,与生命的正常运动节律不协调,从而会引起人体生理功能紊乱,影响心理健康。人体自身存在各种节奏,比如心跳、脑电波,而这些节奏会受到音乐节奏的影响,比如在听古典协奏曲时,如果播放平静、缓慢、庄重的音乐,人的身体会处于放松状态,心脏跳动次数减少,此时会感到头脑安逸、心情平和,而催眠曲会使婴儿快速入眠,劳动号子会使工人情绪高涨、兴奋异常,这都是利用了音乐的心理调适功能,改善了人的生理节奏,从而达到了身心舒适的效果。

2.音乐演奏过程是人的心理情感体现

音乐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情感表达方式,所以,音乐的展开过程是作者向外界传达自己内心独白的过程,体现了当时的心理情感,因此,音乐的演奏过程与人的心理活动过程是相似的。当人们欣赏音乐时,会通过对音乐旋律和节奏的感受和把握,不同程度地描绘出音乐演奏的虚拟世界,其强烈程度与每个人的生活经历、情感积累有关。所以,聽音乐不仅是倾听作者内心发出的声音,也是在作品中感受自我、达到情感共鸣和心理共振,从而利用音乐传递出来的态度、情绪调整自己的心理活动。[3]

(二)音乐心理调适影响公务员心理健康的效果

1.表情达意能够丰富公务员内心世界

世界大了,心也就变宽了,解决公务员心理健康问题应该充分发挥音乐的表情达意功能。音乐创作是作者根据所观所思进行的艺术加工,不同的节奏、调式、旋律会传递不同的信息。《淮南子·缪称训》有名句曰:“心哀而歌不乐,心乐而哭不哀。”所以,音乐是创作者的真情流露,听者会受到情绪和心理感染,让自己在作者的世界中遨游。比如《铁蹄下的歌女》,聂耳以节奏紧凑的朗诵音调和气息悠长的乐句结合曲折下行的旋律线,充分表达了旧社会歌女辛酸凄楚的心情和内心的愤懑;而家喻户晓的河北民歌《小白菜》每一小节都是下行旋律,悲痛的哭泣感油然而生,不由得感受到旧社会的压迫。客观地认识历史发展规律,感受现代生活的美好,从而使公务员积极调整心态,正确面对工作生活。另外,声音与事物的形态、特征、属性具有关联性,运用声音可以描绘物态、模仿动作,比如古琴曲《流水》通过欢快跳跃的节奏结合古琴的泛音演奏,描绘出一幅潺潺流水幽谷响叮咚的自然画卷,描述了自然景象的美好,从而使人们的心情产生愉悦之感,正确平衡人与自然的关系,提高自我认知水平。

2.价值传递能够促进公务员的精神升华

音乐演奏能够引导倾听者的情绪和心理,传递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达到情感升华的效果,不断提升审美水平。比如著名作曲家西贝柳斯的《芬兰颂》,在第一阶段中构建了两个鲜明的主题,其一,在低音区用铜管乐器奏出的旋律,表现出受到禁锢的原始力量和对自由的强烈渴望;其二,用木管乐器吹奏出具有宗教气息的旋律,表达出热诚祷告的主题,此部分给人一种安详异常、极度温和的感觉,当两种主题表达完毕之后突然开始加快,营造出激烈紧张的战争环境。而第二阶段则使用了芬兰民间舞蹈的旋律和节奏,不由得让人们联想到当地人民庆祝战争胜利的喜悦场景。定音鼓渐息之后,木管在寂静之中呈现出温暖、敞亮的曲调,将歌唱祖国的主题升华,也是打动人心的点睛之笔,能够激发听者无限的爱国热忱。所以,音乐能够升华公务员的思想情感,让他们从中提炼出高于生活的理想和追求,从而达到心理按摩的效果。

3.宣泄释放能够调整公务员心理平衡

心理失衡是一个负能量不断积聚的过程,如果得到宣泄和疏导则能够及时调整心理状态,将消极情绪释放为零,恢复正常状态。当人们情绪低落时,可以选择听一首节奏缓慢、情绪忧伤的音乐作品,虽然一开始忧伤情绪会随着乐曲演奏全面蔓延,但是心情却逐渐平静,情绪趋于缓和,这时忧伤的情绪得以宣泄。同样,当愤怒的时候选择一首激昂高亢、富有反叛精神的音乐更有利于将愤懑的情绪释放。所以,当一个人负面情绪聚集时,接触到情景类似的音乐便会将情绪流淌出来。音乐本身并不代表什么,但是人们将自己的情绪投射到音乐之中便使其具有了浓重的感情色彩,当然,除了消极情感,积极情感积累到一定程度不及时释放也会成为一种对身体有害的能量,强烈的情绪波动不利于身心健康,而音乐却是一个科学、合适、文明的释放渠道,有效达到了维持公务员心理平衡的效果。

4.精神转移能够保证公务员心理放松

音乐可以转移人的注意力以及调整大脑皮层的兴奋状态,使某些部位进入兴奋状态,而另一些部分抑制兴奋,从而使人的感觉和心理发生变化。因此,我们可以利用音乐的精神转移功能将人们的兴奋点吸引到积极的意识状态中,并使之逐步强化,积累成为强大的精神动力,指导人们前行。音乐是良好的镇静剂,可以在短时间内消除人们的紧张感,比如在许多运动员赛前都有头戴耳机、倾听音乐的习惯,目的就是让自己沉醉在舒适的节奏之中,弱化不良心理状态的影响,向大脑传达一种积极的信号,从而调动自己的竞技状态。因此,在工作中,公务员利用音乐可以调整自身状态,调动积极向上的心理态度,更好地应对工作难题。[4]

综上所述,本文首先分析了公务员心理健康的标准及重要意义;其次了解了音乐心理调适影响公务员心理健康的机理;最后研究了音乐对公务员心理状态的影响作用。希望能够充分发挥音乐的力量为公务员心理健康保驾护航,使他们充分认识到自身的责任与义务,牢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辜负国家和人民的期望。

参考文献

[1]杨明.浅析音乐的心理调适功能在干部培训中的运用[J].北方音乐,2017,37(1):247,249.

[2]陈勇.公务员心理健康与心理调适[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5(11):67-71.

[3]夏波.公务员的心理健康与心理调适[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3,11(2):68-70.

[4]师双凤.提高心理调适能力加强公务员心理保健[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1,(18):102-104.

作者简介:任珍珍(1987—),女,北京,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音乐教育研究;作者简介:毕文思(1989—),女,北京,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公务员培训研究。

作者:任珍珍 毕文思

公务员心理健康论文 篇3:

我国公务员心理健康状况及促进措施

[摘 要]公务员的心理健康主要包括情绪健康、意志坚定、思维灵活、适应良好、热爱工作等方面。总体上,我国公务员个性特质良好,心理健康状况良好,但部分公务员存在着心理健康问题。促进公务员的心理健康,需要社会、组织、个人三方的共同努力。

[关键词]公务员;心理健康;心理测评

[

1 引 言

公务员作为一个特殊的职业群体,是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中坚力量,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不仅关乎其自身素质的提高,而且直接影响着社会事业发展和公共管理的效率及水平,对和谐社会及和谐组织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因而研究及提高公务员心理健康水平显得颇为重要。

《国家公务员通用能力标准框架(试行)》(2003年11月18日,国人部发[2003]48号)提出,作为一名公务员必须具备以下九种通用能力:政治鉴别能力、依法行政能力、公共服务能力、调查研究能力、学习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创新能力、应对突发事件能力和心理调适能力。其中的心理调试能力指“事业心强,有积极、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和爱岗敬业的热情;根据形势和环境变化适时调整自己的思维和行为,保持良好的心态、情绪;自信心强,意志坚定,能正确对待和处理顺境与逆境、成功与失败;良好的心理适应性,心胸开阔,容人让人,不嫉贤妒能”。可以说,这一内容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对公务员心理素质的要求。

2 我国公务员心理健康状况

综观现阶段我国公务员的心理状况,可以说有喜有忧,喜在公务员普遍有较好的个性特质,忧在部分人存在心理健康问题。

2.1 我国公务员的个性特质良好

公务员应该具备什么样的个性特质?翟洪昌用《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测验》(16PF)测试了河北省委党校培训班的学员,因素分析表明,这些公务员具备的个性特质为控制力、情绪感染力、成熟性、处事风格、智力风格等5种。赵国祥的研究表明,我国处级党政领导干部一般具有责任心、情绪稳定性、社交性、自律性、决断性、创新性等个性特质。

可见,情绪稳定、意志坚定、思维灵活、适应良好、工作能力强应该是构成公务员特质的主要成分。

那么,我国公务员的个性特质总体表现及与普通人群相比是否有差异?为此,研究者们也开展了多项工作。例如,贵州省1998年对358 名厅局级公务员进行的问卷调查显示,85.1%意志力强或较强,14.9%的意志力一般,而意志力弱或较弱者则为0%,总体状况较好。张玲2002年对在党校参加培训的87名领导干部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艾森克人格问卷》(EPQ)进行的调查结果表明,这些领导干部总体心理健康状况良好,个性特征以外向居多。霍团英2004年对86名中青年处级干部的研究表明,这些干部的人格特征表现为情绪成熟稳定、热情外向、独立积极、自律严谨、沉着自信、理智现实、信赖随和、敢作敢为等特点。王登峰和崔红2005年采用《中国人人格量表》对1237 名基层党政领导干部和419 名对照组被试的人格特点作了比较,结果表明:党政领导干部比对照组更外向、更善良、行事更严谨和自我克制、对人更热情,而且更注重成功和成就。党政领导干部的女性化特点(指温和友好、合作合群、坦诚善良、直率爽直、安分守己和优柔寡断等特点)的人数比例远远高于对照组。陈蔷娥2008年用16PF对宁波市184名局级、处级、科级三级公务员进行的调查测评发现:宁波市三级公务员的多项心理素质指标优于普通人群,他们更聪明,有才识,思维敏捷;更成熟理智,能面对现实,沉着自信,理智随和,情绪稳定,易与人处;更开朗热情,心态平和,轻松愉快,待人热情,善于交往;更自律严谨,体现尽职负责,处事大胆、严谨,敢作敢为。

综上所述,我国公务员的个性特质总体良好,对比普通人群,优势突出。

2.2 公务员的心理健康状况良好

研究表明,我国公务员心理健康状况总体良好。例如,2002年对河北省委党校培训班学员的调查表明,他们的心理基本上是健康的,不健康者只占4.76%;2009年一项调查表明,甘肃省处级及其以下公务员的心理健康状况总体来说比较好。

公务员的心理健康状况相比于普通人群又是怎样的?

多项研究表明,公务员们的心理健康状况要好于普通人群。例如,2002年对青岛市委党校学员的调查表明,这些干部心理健康状况要远远好于普通人群;2004年的一项调查也表明,中青年处级干部心理健康状况远好于普遍人群;2006年对浙江丽水市莲都区500名左右公务员的调查,并以全省范围内同期随机调查的普通人群2059 名(20~60岁年龄段)为对照组,发现公务员无论情绪反应、躯体反应、社会行为反应各因子分及压力反应总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人群,表明公务员心理健康水平好于一般人群;2007年对宝鸡市某区公务员的调查也发现这些公务员的心理健康水平高于普通人群;2008年对甘肃白银市公检法机关公务员的调查同样表明,这些公务员的心理健康状况总体上好于普通人群,只有躯体化、恐怖因子显著高于普通人群。

2.3 部分公务员存在着心理健康问题

研究还表明,我国部分公务员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孤独感和不安全感最强烈,心理压力大,心理不平衡,心理疲劳,浮躁、压抑,焦虑和忧郁情绪。

总体来看,公务员们的心理问题主要属于轻度心理障碍或者说他们处于亚健康状态。例如,2004年用16PF调查杭州市213 名中青年领导干部表明,有22.4 %的中青年领导干部心理健康标准分低于平均值,表现为轻度心理健康问题。浙江省卫生厅2006年10月公布的对全省11个市31个县的省、市机关健康问卷调查表明,有70.79%的公务员因为工作和生活压力而处于亚健康状态。2007年年初广东团省委发布的《广东省青少年发展报告》显示,在广东省直机关20~40岁的公务员中,有50.3%经常感到有压力,31.2%感觉太累,1.6%有时甚至会想到自杀。2008年对重庆市行政领导的一项调查表明,9.3%的领导心理处于亚健康状态,整体上精神病性因子得分显著高于全国常模,且区县(市) 直部门、乡镇党政主要负责人的心理健康状况相对严重,躯体化症状也显著高于全国成人常模。重庆市的另一份公务员心理健康调查报告显示,34.5%的公务员不同程度存在抑郁倾向,其中重度占3.46%、中度占9.9%、轻度占21.3%。2009年对中共甘肃天水市委参加党校学习的公务员的调查显示,19%认为工作压力大,20%认为人际关系紧张,21.2%不同程度地存在“抑郁情绪”。2009年对三峡库区公务员的调查发现,三峡库区受下岗失业、移民补偿、农村劳动力转移、行政干部积压等社会问题的困扰,政府工作十分艰巨,公务员的工作压力特别巨大,有相当部分的公务员出现不同程度的抑郁、焦虑及情绪低落、职业倦怠等心理问题。可见,无论是沿海发达地区,还是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公务员身上存在的心理问题有共通性和普遍性。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精神心理科接待的心理疾病患者中,公务员约占了10%,其数量比其他任何一个职业的患者都要高。有些高级别的公务员更是请专家为其作私人会诊。

此外,女公务员的心理压力要更大一些。例如,2006年杭州市女性公务员心理压力状况调查显示,杭州市女公务员普遍处于高心理压力状态,总体心理压力水平不但高于社会上普通女性群体,甚至显著高于社会上的普通男性群体。

研究还发现,公务员们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工作倦怠心理。例如,2004年12月开展的《中国“工作倦怠指数”调查结果》显示,在接受调查的公务员群体中,有54.88%的人出现了工作倦怠,是所有受调查职业中工作倦怠比例最高的职业。而工作倦怠并非因身体劳累所致,说明了公务员们工作兴趣较低。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2005年11月发布的“中国企业员工敬业指数2005年调查报告”显示:从事不同职业的员工敬业度差别较大,其中金融业员工敬业度最高,而政府机关或企事业单位员工敬业度最低。

可见,尽管公务员的个性特质和心理健康程度总体上要好于一般人群,但部分公务员身上存在的抑郁、工作倦怠、人际关系紧张、职业成就期待、人格冲突等方面的心理问题还是会影响他们的工作和生活,影响社会的发展与稳定,需要引起重视,并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3 促进公务员心理健康的措施

促进我国公务员的心理健康,可以从社会、组织和个人等三个方面入手。

3.1 社会角度

(1)充分认识公务员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只有认识上重视,才可能采取相应措施以积极应对。公务员心理健康不仅仅是其本人私事,而且还涉及我国公共行政的健康与高效运行,是关系社会和人民利益的大事,因而需要社会的广泛支持。

(2)加大公务员心理健康的宣传力度。政府及社会各界可以充分利用网络、电视、广播、报刊等多种媒体广泛开展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把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心理不健康的表现形态、心理疾病的危害等知识广而告之,在全社会范围内营造一个良好的普及心理健康知识的氛围,使公务员把心理健康同身体健康一样对待。

(3)加强对公务员心理健康的调研。除利用心理学的知识和方法外,还应总结我们长期思想政治工作中有关调适公务员心态的经验和方法,从广大公务员心态调适的实践中去发现和总结行之有效的经验和方法。此外,还要努力从传统文化中去整理和提炼相关内容,以得出符合我国公务员心理现状的措施。

(4)建立完善的社会支持系统。良好的社会支持是提高公务员心理健康强有力的保障。社会成员之间、同事之间、上下级之间多一些体恤与心理支持,亲朋好友之间多一些理解与抚慰等,则公务员即使遇到一些心理问题, 也会被强有力的心理支持系统弱化和消解。

(5)将心理干预应用于各种突发事件的善后处理之中。在遇到突发事件,特别是重大突发灾害时,公务员将比普通人民承担更大的责任,承受更大的心理压力,国家公务员如果具有较高的心理素质,广博的心理健康知识,既能使自己具有较稳定的情绪,又能在制定救援政策、组织抢险时,将心理干预知识应用于突发事件的善后处理之中,对稳定群众情绪,维护社会安定,具有较好效果。

3.2 组织角度

(1)建立民主、公正、公平的用人制度。应该完善公开、公正、公平的人才选拔制度;建立公平的激励机制,评价标准要突出业绩、能力,一视同仁,不借助权力因素,或私人感情搞特殊化;营造公正公平的民主环境,实行公务公开,增强决策的透明度,使公务员拥有充分的参与权、建议权和监督权,最大限度地调动公务员的积极性。总之,要形成正确的用人导向和科学的利益分配机制。

(2)创建积极健康的组织文化。良好的组织文化能让人放松紧张情绪、融洽人际关系、增强单位凝聚力和向心力。因此,要经常组织公务员们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培训,令其生活更加充实。同时,从本单位实际出发,组织丰富多彩的文娱体育活动。注重日常工作中对公务员的人文关怀,坚持和完善干部谈话制度,加强上下级之间、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并关心公务员的家庭生活,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以免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3)优化对公务员心理指导的渠道。可聘请专业的心理健康专家,开展相关讲座,对公务员的心理问题及时予以指导、分析和帮助并制定对策;或通过热线电话、网上门诊等方式,创造完全保密、放松的环境对公务员进行心理咨询。还可针对专项工作特别是突发性事件,将专业心理健康顾问的意见和心理干预方案作为公务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决策的依据,提高办事效率。将公务员心理素质纳入党建工作体系,并建立公务员心理测试档案及心理考察的录用机制,把住公务员录入关,又了解被录用公务员的心理结构,为公务员制订个人生涯计划,为组织人事部门培养使用公务员提供参考。

3.3 公务员自身角度

公务员要拥有健康的心理,除社会和组织的努力外,关键还在于其自身的自我调适。

(1)公务员必须要有正确的价值观。随着社会体制的转轨和社会结构的变迁,社会冲突加剧,公务员面临着诸多诱惑,容易导致心理失衡,因此,必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政绩观,清醒认识到自己工作的性质、责任、要求、意义,为自己恰当定位,强化公仆意识, 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社会为人民多作贡献,而不是谋私欲。

(2)对自我要有全面正确的认知。公务员自身要充分了解自己,对自己有一个全面正确的认知,并培养积极的自我意识,以客观全面的态度评价自己,以开放的心理对待他人和事物,虚心接受他人批评,认真汲取他人智慧,从而不断深化认识、开阔视野。

(3)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公务员应该学会调节和倾诉,释放压力,采用多种有效的方法来排解不良情绪。要培养自己坚定的意志,正确对待工作和生活中的挫折与失败,努力减少逃避、推诿甚至迁怒他人的消极行为。培养合作乐群的性格,用真诚、信任、宽容和理解的态度与人相处,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网络。重视并不断学习,充实自己,避免出现工作倦怠的情况,并在学习中锤炼意志,陶冶情操,提升精神境界,提高新形势下应对工作的能力。

总之,我们要关注公务员心理健康状况,加强对公务员心理健康的指导和研究,同时公务员自身也要不断学习进步,并积极进行自我调适,提高心理素质,使之能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和人民。

参考文献:

[1] 翟洪昌. 管理人员个性特征及影响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2(3):171-172.

[2] 赵国祥.185名处级领导干部的个性特质的研究[J].心理科学,2002(2):231-232.

[3] 邱中慧. 贵州省厅局级公务员心理素质调研[J].贵州市委党核学报,1999(2):49-52.

[4] 张玲.关于领导干部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与分析[J].理论与现代化,2002(4):46-49.

[5] 霍团英. 中青年处级干部心理健康及人格特征调查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4(12):303-305.

[6] 王登峰,崔红.基层党政领导干部的人格特点与行为类型[J].应用心理学,2005(11):195-201.

[7] 陈蔷娥.宁波市公务员心理素质调查分析[J].宁波党校学报,2008(2):96-98.

[8] 王正中,张巧艳.甘肃省公务员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自我调适[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2009(9):23-27.

[9] 郑洪利,于霞.青岛市中青年领导干部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2(5):397-399.

[10] 季巧英. 丽水市公务员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浙江预防医学,2006(5):59-60.

[11] 张芳琴,王宝安,弥晓娟,等. 公务员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J].四川精神卫生,2008(4):250-254.

[12] 张淑一,张景辉,万国生,等. 某城市司法机关公务员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8(10):64-65.

[13] 张庆满.领导干部心理调适初探[J].江东论坛,2009(2):46-51.

[14] 霍团英.杭州市中青年领导干部心理素质调查分析[J].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04(4):73-76.

[15] 何江军,张庆林.重庆市领导干部心理健康和生活状态调查及建议[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11):1288-1290.

[16] 徐培基.公务员心理健康很重要[J].新重庆,2008(2):43-44.

[17] 王文芳.天水市公务员心理健康调查分析及对策研究[J].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009(3):73-76.

[18] 潘久政,张杰,孟新福.三峡库区公务员心理健康问题与管理对策初探[J].管理咨询,2009(23):32.

[19] 侯公林.杭州市女性公务员心理压力状况调查[J].杭州科技,2006(2):12-13.

[20]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首份中国“工作倦怠指数”调查报告[EB/OL]. http://www.chinahrd.net/img/jlr/zt/20041206/index.asp.

[21]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中国企业员工敬业指数2005年调查报告[EB/OL].http://www.chinahrd.net/img/20051019/attitude2.html.

[ 基金项目] 河海大学人文社科基金课题(2084/407224);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

[作者简介] 陈友庆(1964—),男,汉族,江苏南京人,河海大学应用心理学研究所教授,博士,研究方向:应用发展心理学;孙秀文(1986—),女,汉族,浙江衢州人,河海大学应用心理学专业2009级研究生,研究方向:应用发展心理学。

作者:陈友庆,孙秀文

上一篇:数字化档案研究论文下一篇:水电站技术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