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热论文范文

2022-05-12

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公务员热论文范文(精选3篇)》,供需要的小伙伴们查阅,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2011年度中国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公务员招考,报考人数为141万,最终报名确认参加考试的人数为103万。

第一篇:公务员热论文范文

从公务员考试热看大学生职业价值观之培育

【摘 要】从当前的大学生公务员考试热看,应着重加强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导向教育,寻找切实有效的引导对策和方法,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职业价值观。

【关键词】大学生 职业价值观 教育

0010-03

201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审

工作已经结束。从统计数据看,整体报名情况仍然火暴,依岗位不同而冷热两极分化的特征也依然延续。公务员计划录用与报考人数比例为1∶20左右。从时代背景看,“公务员热”主要源于当前社会就业压力加剧与创业环境恶化。在大学生眼里,公务员工作稳定、福利待遇好,社会声望高、受尊重,权力较大。于是,在对自己的职业规划上,众多大学生加入了报考公务员的大军,力争挤上这座“独木桥”。确立什么样的职业价值观,是大学生就业成败的一个关键。从当前的大学生公务员考试热看,应着重加强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导向教育,寻找切实有效的引导对策和方法,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职业价值观,以挖掘学生潜能,达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之目的。

一、大学生职业观教育的主要内容

(一)职业理想教育。职业理想就是人们对未来职业的期望和追求。大学是学生职业理想形成的关键阶段,这一阶段应加强对学生职业价值观念的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树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而奋斗的职业理想是当代大学生正确职业价值观的核心。当代大学生只有树立社会主义的职业理想,才能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这个大舞台上大有作为。目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就业已经市场化。大学生只有将个人追求与社会需要结合起来,主动适应人才市场的需求,遵循人才市场的规律,才能顺利实现就业;如果仍然抱着“一步到位”的梦想,坚守公务员、高工资、大城市和社会声望等不切实际的观念,只会给就业带来阻力。

(二)职业目标导向。目标是理想的具体化,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告诉我们: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导向,主要是运用社会发展目标和人的发展目标进行导向,目标导向教育就是引导大学生将社会目标转化为个人奋斗目标。方向明确了,就可以发挥自己专业特长,立足岗位,在奉献社会中实现自身价值。

(三)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应认清自己,对自己的兴趣、爱好,性格、气质,能力、素质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因为只有当职业与个人的理想、爱好、个性特点、专业特长最接近时,个人的主观能动性才容易激发出来。调查显示,有许多大学生不清楚自己的个人状况,更不了解人职匹配的基本道理。其结果就是他们在选择职业时盲目而行,易于受到各种消极因素的干扰,个人状况与职业要求之间存在严重错位。

(四)行为规范导向教育。按照道德、法纪的准则、要求进行导向,道德规范导向指通过道德规范的教育、道德习惯的养成,以社会舆论、自教自律的方式所进行的行为导向。“爱岗敬业、诚实守信”是职业道德的首位,视之为基本的、对所有从业人员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道德规范。应警惕种种失信行为,如“注水”简历、伪造证书、虚构社会经历,假学历、假档案等等,防止这种信用污染在人才市场的蔓延,同时应教育大学生用法律来规范求职行为和从业行为,明确自身权利、自觉履行义务;提高职业法律意识,维护法律权威,勇担法律责任。

二、大学生职业观的几种误区

(一)缺少长远规划,总想一步到位。一方面,许多大学生在找工作时,想一步到位。但在现实中,一步到位的岗位确实不多,何况大学生对一次到位的要求又是非常高的:工资要高、单位要体面、工作不要太累、上班不能太远……这些条件,使不少大学生错过了许多好单位。另一方面,在现实中有的大学生一开始认为自己找到了“一步到位”的岗位,可是干了不到半年,就后悔了,认为自己的选择是错误的,不得不重新选择工作。其实,在选择工作时,一个人可能要经过3至4次的选择,才能找到自己终身喜欢的工作。所以,对第一份工作不宜太挑剔、太理想化。

(二)不能客观审视自己,自认高人一等。从当前的公务员考试热看,从大学生就业单位的选择调查来看,选择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和大型国企3种类型的学生超过六成。从中可以看出,在影响大学生择业的因素中,干部身份的情结依然浓重。然而,这种观念与社会发展是不相适应的,这种“身份”的不同,也是社会需要改变的。

(三)不愿从基层做起,容易好高骛远。许多大学生认为参加工作就要干一番事业,而不愿做日常平凡工作。面对有的单位先让新聘大学生到基层锻炼两年,再调到机关工作,许多人就不愿去了。实际上,不从日常平凡的岗位干起,很难在今后的工作中有所作为。此外,不少大学生抱有找一个稳定工作的观念。想找一个稳定的工作,这是可以理解的,但当被问到什么是稳定的工作时,不少大学生又不是非常清楚,有时还表现出非常矛盾的心理:一方面要求市场经济的高工资,一方面又要求计划经济的稳定性。

(四)不能正确看待待遇,过分唯利是图。有的大学生把收入看得太重,不看单位的发展潜力,不看自己在这个单位的发展前途。实际上第一份工作的收入并不是非常重要的,若一个单位好,有很好的发展空间,目前收入少一些,也不要紧,因为今后的发展机会相对会多一些,收入提高也可能会快一些。

(五)过分强调专业对口,好作茧自缚。有的大学生在就业中,把专业对口看得太重,甚至认为学企业管理的人到事业单位从事管理工作就是不对口,专业不对口就不去。一个优秀大学生的才华应体现在综合能力上,不要让“专业对口”束缚自己。在专业不对口的情况,应能尽快进入角色,在新的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学以致用”的理想境界需要用人单位、学校和学生三方的悉心打造。面对我国的高等教育专业分得太细,存在专业重复建设的情形下,大学生自身也该调整心态,在可以把握的范围内摒弃“死守本行,不求变通”的观念,尽快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以适应科学技术快速的升级换代。

(六)过于依赖就业,轻视创业。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党的十七大提出要“以创业带动就业”,但是大学生创业的人数却很少。有数据显示,我国大学毕业生中想创业的只占4%,而发达国家大学毕业生准备创业的学生占学生人数的20%到30%。从大学生群体自身的角度来说,大学生需要转变观念,正确看待创业,不宜因循守旧、作壁上观。与其依赖和等待国家的救助政策,不如挖掘自身能量,善用优惠政策主动出击。

三、大学生职业观教育的主要途径

(一)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学双向互动、内在感化,进行正确的职业观教育。课堂教学是职业观教育的基本途径,教育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具备正确的职业观。为了追求职业观教育的最大效益,在职业观教育时,要改变生硬的说教式、强制性的价值观灌输教育方式。“教育者只要提供一个学习的机会和学习的氛围,让学习者能够真正地、自由地进行探索、表达和发现。最终,学习者会把自己有意识选择和内化的价值观,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去。教育者与社区的其他教育资源一起,为学习者自己的判断和体验进行指导。”职业观教育应从内容向过程、从认识向评价、从教师中心向学生中心转变。改变学生长期处于被动的状况,使学生从对职业观的认知升华到情感的认同,建立相应评价考核机制,从而使之在自觉中践行。通过职业价值观认知与理解的教育,帮助大学生更新职业价值观念;通过价值标准的教育,使学生把握价值的内在尺度;通过实施价值取向教育,使大学生理解并优化倾向性态度和选择性行为,树立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和价值取向,使职业观与社会价值相互一致。帮助大学生对职业观的内化,促其行动,并在对待择业就业的态度、社会职业劳动的态度以及工作的态度上真正得到体现。

(二)进行专门的职业观的课程教育。职业观教育可以通过专门的课堂教学来进行,教师可以引导大学生领略丰富而复杂的职业世界、自我世界和职业与自我所构成的价值世界;可以灵活运用深刻的具有时代感的问题、吸引人的职业案例、现实性的价值主题、富有寓意的故事、角色扮演、头脑风暴、新闻报道、散文诗歌、名人名言等方法,让大学生在各种活动中,理解并学会职业价值评价与选择的方法,从而提高其职业能力;可以采用小组讨论、辩论等组织形式,引导大学生相互交流与学习;让大学生获得更多的职业知识、自我知识,了解其他同学对职业价值的不同看法与态度。教师应引导学生根据自我的需要去看待职业价值,做出自我的职业价值评价与选择。

(三)职业指导教学中进行职业观教育。职业指导包括多个方面的内容,除了职业观教育,还有就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择业心理咨询、职业道德教育等内容。职业观教育可以与职业指导其他内容的教学相结合起来进行,目前有的高等院校已经设置了就业指导课与职业生涯规划课。借助于这些课程的开设,职业观教育可以贯穿到就业指导课与职业生涯规划课中。就业指导课主要是向大学生提供职业信息、求职技巧、技能训练、就业政策、简历制作、面试与笔试准备等,教师在讲授职业信息的同时,可直接介绍或通过案例、主题活动等方法让大学生自己发现职业对满足人的需要的价值。职业生涯规划课是从主体自我的角度,引导大学生对自我的人生理想、职业观、兴趣爱好、个性特征、能力状况等方面进行认识,在此基础上,对其一生中职业发展、职位变迁及工作理想实现过程进行设计,对职业生涯每一个阶段的设计都需要对未来职业发展的方向作判断,职业发展的方向代表了个体对某些职业价值的追求。所以,在帮助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同时,可贯穿职业价值观教育的内容,为他们提供职业价值认知、评价与选择的方法,培养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能力。

(四)通过与企业联合、企业实践,进行职业观教育。通过企业文化的引入,增强学生的身份认同和价值认同。身份认同是价值认同的基本条件,让学生通过企业式的文化熏陶,从理念到行动、从抽象到具体、从口头到书面,最终化为学生的日常学习工作行为。让学生提前受到企业氛围的教育,养成企业员工的风格,学习企业中的先进人物典范,学习企业理念和目标理想,适应企业的职业风格和竞争规则,并在内心自觉认同企业中的职业形象和身份,自觉接受企业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在高等院校中引进企业中的文化元素,结合校园实际,形成标志清晰、容易接受的形象视觉系统,潜移默化地教育影响学生,将企业的理念、规则、诉求都体现在校园文化中。体验企业情景,满足从事社会职业的基本需要。职业化的人才素质包括职业精神(职业道德、职业态度)和职业基本能力。许多大学生对个人的理解也仅仅停留于“抽象的个人”,缺少对社会整体环境、职业精神约束的认知。因此,职业观教育要回归职业世界,使大学生掌握从事职业必需的职业素养,树立做事中所需要的团队协作、吃苦耐劳的精神、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的职业价值观。围绕“做事”、“做人”两方面,在择业和就业过程中,拥有适时的职业价值观,把握正确的职业价值取向,并在今后的工作中,能高效、敬业和负责地工作,完成“学会做(下转第31页)(上接第11页)事,学会做人”的职业价值观的内化。抛弃短视的功利性的职业观,站在一个新的价值高度,协调自身职业生涯的发展与服务社会的关系,增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深入企业体验生活。实习不仅是技能的训练,也是了解企业文化、在职人员的职业道德、团队精神的途径。成为感悟职业道德、学习为人处世、培育职业素养的最佳场所。大学生职业观教育放在课外,特别是企业场景来进行,能使学生了解企业文化,感悟企业精神,使之能真切体验企业真实的生活,为“学会做事”提供最直接的教学资源。能使职业观教育更有效地与企业文化精神相融合,从职业观和职业素养等方面为“学会做事”打下良好的基础。这样,课内进行职业观的教育、渗透,课后开展一系列职业体验的有意义的实践活动,增强学生认知、交流、行动的可能性。通过这种体验、参与、交往、对话等互动性和社会性的形式,培养大学生的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态度和职业行为习惯,将理想性的职业观融入现实的职业世界,将情感、体验、需要、意志等纳入到职业价值观教育世界中来,使知识世界、文化世界、职业世界互相融通。

【参考文献】

[1]王玮,陈晓波.和谐社会视野下理工科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研究[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

[2]朱定秀,郭晓艳.巢湖学院大学生职业价值观调查情况分析[J].巢湖学院学报,2010(1)

[3]王玮.理工科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特点与对策[J].江苏高教,2010(6)

[4]田文,赵建梅.师范生职业价值观调查的分析研究报告[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3)

【作者简介】马立新(1966- ),女,山东陵县人,山东省德州学院数学系教授,硕士。(责编 何田田)

作者:马立新

第二篇:公务员热,即使不但阻碍也会影响发展

2011年度中国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公务员招考,报考人数为141万,最终报名确认参加考试的人数为103万。针对有人认为公务员热会阻碍中国的发展,国家公务员局考试录用司司长聂生奎回答说,“我们公开考试录用国家公务员,就是给所有人以公平竞争的机会,确保把优秀的人才招进国家机关,为国家经济建设发展服务,这只会促进国家的发展,何谈阻碍中国发展呢?”

公务员热是否会阻碍发展,这也许需要时间和实践来检验。但是,从历史和现实,从国内和国外的一些发展情况来看,公务员热并非是一种好现象。如果说公务员热阻碍发展太为严重,但至少可以说是影响发展。这种影响是负面的,而非正面的。

一个社会发展的推动力或发动机何在?这是多数人和多数国家都达成了共识的问题,即科学技术和创新。具体地讲,一个国家和社会是否有经济的高速成长和永续发展,取决于科学技术(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库兹涅茨对此有一个说明:“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可以定义为给居民提供种类日益繁多的经济商品的能力的长期上升,这个增长的能力,基于改进技术,以及它要求的制度和意识形态的调整。”

这段话其实是在阐明和重复历史上无数研究人员得出的并为社会广泛接受的社会发展和经济增长的科学原理: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科技进步和创新。目前世界上公认的科技进步和创新型的国家有20个左右,包括美国、日本、芬兰、韩国等。这些国家的科技进步对经济的贡献率都在70%以上,但是中国现在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一直在30%左右徘徊,只有个别地区,如上海、广东一些地方达到了50%。

显而易见,中国要快速和持续地发展,也必须依赖科技创新。但是,中国现在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高,所以中国一直未进入发达国家的行列,因此需要加强科技创新。有鉴于此,需要激励和引导有志之士踊跃进入和从事科技创新和经济实体的工作。然而,中国目前持续不降的公务员热并非是这样一种引导,而是引导人们蜂拥进入吃“皇粮”的体制中。如果说这不是一种对发展的直接阻碍,也是一种间接的阻碍。

公务员属于社会管理阶层。管理阶层只是为创新者和直接生产者,以及全社会服务。如果这种服务是科学的适宜的,那就如同为发动机加油;如果是不科学或不恰当的,则是为发动机加水或掺沙子,后者的结果必然是直间或间接阻碍发展。即使公务员树立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念,因而为创新者和直接生产者以及全社会服务都是适宜的,也存在社会对公务员的需求数量。也就是说,一个社会应当有多少吃“皇粮”的,才能让社会的直接生产者养得起和承担得起。

“官民比例”比较客观的判断是财政供养人员占总人口的比例,目前美国是1:12,法国为1:12,日本为1:23,英国为1:24,而中国是1:26。虽然我国财政供养人员占总人口(26人养1人),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但是从公务员与GDP的比例指标来看,我国为39人/百万美元,大大高于美国的2.31人/百万美元。这也意味着我国公务员数量相对国民经济发展而言确实太多。从这个意义上看,持续不降的公务员热就是在阻碍发展。相反,如果人们投入到科技创新和经济实体的行业,促使公务员与GDP的比例降低,就是在促进发展。

再从引导和激励机制看,公务员热也是在直接或间接阻碍发展。毋庸讳言,公务员中集中了中国许多优秀人才,给予他们适当的报酬是理所应当。但是,现在吸引人们涌向公务员群体的主要是这个阶层与国内外相比过高的工资和福利,可以说公务员的生老病死都被高福利和高待遇包养起来。

例如,中国公务员的工资待遇明显高于其他行业。按照国家统计局2008年公布的数据,中国公务员收入相比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每月高出近400元。而在美国,联邦政府雇员的年平均工资比全国平均水平低2%,英国、瑞典等国家公务员收入水平低于社会平均收入水平。

不仅如此,中国公务员无须上缴养老金,而且退休后的养老金却比其他企业人员高出很多。因此,中国公务员不但被称作“铁饭碗”,还被称为“金饭碗”。这也说明,为何如此多的人都热衷于投向公务员的怀抱。然而,相反地,由于报酬和待遇并没有像公务员那么高,没有出现公民就业有如涌向公务员一样涌向科技创新和直接生产部门。

如果把吸引人们当公务员的激励和引导机制用在吸引人们投入科技创新和国民经济的直接创造领域,则是中国之福。因为,这才是刺激和推动发展,而非阻碍发展。

作者:张田勘

第三篇: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视角破解我国大学生报考公务员热

摘要:大学生就业制度的改革和公务员制度的建立,让扩招后的大学生成为当前公务员报考的主力军,出现了大学生报考公务员的热潮。我国大学生报考公务员热是诸多主、客观因素影响的结果,文章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视角来分析该现象,以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公务员报考和确立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

关键词:大学生;考公务员热;职业生涯规划

一、我国公务员制度及报考热

我国公务员制度从1993年实施以来经历了20多个春秋,通过不断的调整与完善,尤其是《公务员法》的出台,我国公务员制度渐趋合理。在坚持“凡进必考”的原则指导下,我国公务员考录制度日益公开、公平、公正,吸引大量有志青年报考公务员,近年来出现了大规模的公务员报考热。公务员报考人数从1994年第一届正式招考的4 400增至2014年仅审核通过的报考人数就有152万,20年间涨了344倍,竞争比也从1994年的9∶1提高到2014年的77∶1。而从学历上看,本科以上人员占总数的91.7%,在公务员考试成功者中有三分之二是高校毕业生。从这些数字可以看出,大学生成为当前公务员报考的主力军,在大学出现了大学生报考公务员热。

公务员具有福利待遇优厚、社会保障健全等特点;高校扩招,就业形势严峻等进行了充分论证。但这些都是从外部社会环境视角来分析研究。通过研究发现,大学生报考公务员并不是基于自身的能力和兴趣爱好,以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和人生价值出发。据调查,只有8.3%的大学生对自己未来有明确的目标,66.7%的大学生坦承自己的职业规划较为模糊,5.6%的大学生根本没有职业规划的理念和意识。可以说相当多的大学生是在没有对自己、对公务员进行正确认识,没有合理的生涯规划的情况下,盲目报考公务员。这是出现公务员报考热的主要和直接原因。

大学生报考公务员虽然能缓解就业压力以及为政府输送高素质人才,但值得注意的是,大学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没有正确的规划的情况下盲目报考,对国家、对大学生都是不利的。首先,高增长的报考规模给政府带来管理费用的膨胀,增加政府的财政负担;其次,可能导致人才过度集中于公务员,不利于人才的优化配置,出现人才和教育资源的浪费;再次,由于对公务员和自己都缺乏认识,盲目报考,大学生即使进入公务员队伍,由于不能发挥专业特长,其兴趣和能力得不到施展,会对其职业生涯产生不利影响。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生涯教育最早由马连博士(Sideny P.Marland.Jr,曾任美国教育署长)在1971年提出的一种新构想。他认为生涯教育是全民的教育、终身的教育,兼具学术与职业功能,升学与就业作用,让职业价值贯穿义务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的整个过程,帮助个体创造有价值的人生,发挥教育真实价值的整体构想。生涯教育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在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及我国的香港、台湾地区的各级各类学校中得到了普遍认可和广泛开展,但目前在我国,生涯教育还是一个崭新的领域,尚处于研究的探索阶段。面对这种情况,尤其是在大学就业体制改革后,从国家统筹分配到双向自主择业,大学生急需认知自我、认知职业和社会,理性择业、科学规划职业生涯的能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运而生。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源于生涯教育,其含义是指大学生根据自身能力、兴趣、性格、价值观等主观因素,结合对客观环境的测定、分析,确立自己的生涯发展目标,并制定行之有效的行动方案以实践职业生涯目标的整个过程。其最基本的内容应该包括大学生自我认知和环境认知、生涯抉择、生涯策略实施、生涯评估与反馈等几方面的主要内容。其中,认知自我应包括大学生性格、爱好、价值观、知识与能力等几方面的认知;认知环境应包括对国际、国内外大环境的认知,对自己学校、专业以及自己将来要选择的职业和单位的认知等。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抉择是在大学生认知自我和认知环境的基础上,合理定位,做出正确选择的过程。大学生职业生涯策略实施是采取措施将职业生涯规划付诸实施的过程。大学生职业生涯评估与反馈是大学生在生涯规划的设施过程中根据具体情况对目标进行修正甚至重新选择的过程。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核心理念是人职匹配理论。人职匹配理论是要求人的主观特性与职业的客观要求一致的理论,其基本思想是,人的主观特性是有差异的,兴趣、爱好、价值观、能力等在个体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同时职业由于工作性质、内容等的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对从事的人员的具体要求是不一样的,因此一个职业是不可能适合所有的人,一个人也不可能适合所有的职业,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需要找到二者的相关性以实现人职的匹配,即依据人的主观特性寻求与之对应因素的职业。若二者协调一致,则能助推工作效率的提升和职业目标的实现;反之,不但没有助益还会阻碍。因此,进行人职匹配对于个人和职业都十分重要。

三、破解公务员热的途径

大学生报考公务员热体现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不足,同时也反映出当前大学生就业能力有待提高和就业途径狭窄的问题,而要有效解决这些问题还是要回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上来。因为它能为大学生认识自我、职业及寻求人职匹配提供方法、为大学生多元化就业开辟途径,能给大学生报考公务员热“降温”。

第一,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人职匹配理念为切入点,帮助大学生认识自己、认识公务员,避免盲目报考公务员。

按照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人职匹配理念,大学生在报考公务员前,应该对自己进行剖析认知,可以通过生涯测评系统、咨询专家等途径。由于每个个体的实际情况不一因此认知结果也不一样,在此不做论述。

在清晰认知自我的基础上,还需要对社会及公务员职业进行正确认识。首先,公务员是社会众多职业中的一种,社会为公务员职业提供较好的发展环境;明白公务员的定位,公务员是国家公仆。其次,要清楚公务员必须具备政治鉴别、依法行政、人际交往、心理调适等素质,要求报考者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较强的语言表达、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等各项能力。尤其是随着网络文化畅行的民主化时代的到来,对公务员提出了更高的业务素质和综合能力要求。最后,要認识到公务员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缺乏变化、创新、自由度以及发展空间有限等缺点的职业。大学生可以通过走访、调研、实习等途径来了解公务员的这些特点和要求,它的这些特点和要求决定了不是所有大学生都适合做公务员,也决定了不是所有大学生都适合报考公务员。

按照人职匹配理论,大学生要结合对自己的认知和对公务员的认知,要明白自己希望往哪方面发展、自己适合往哪方面发展、自己能够往哪方面发展,还要要明白公务员的要求,考虑二者是否匹配,理性对待。若二者匹配,做出报考决定并为之努力;若明知二者不匹配,还一味报考,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即使考上,从今后长远的生涯发展来说,也是不利的。

第二,加强大學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与就业能力,促进大学生就业多元化,给大学生报考公务员热“降温”。

由于缺乏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大学生入学后,精神放松,目标不明、动力不足;在毕业时又不从自身实际出发确立职业目标,这对大学生素质提高形成障碍,影响大学生长远职业生涯发展。大学生应从入大学校门就要通过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来认识自我与社会,根据自身的能力、爱好、知识结构等合理的定位,寻找到自身与目标的差距,进而确立自己的中短期目标,制订相应的行动计划与措施,经过在校期间各种机会学习、锻炼、培养将来从事角色需要的基本素质与能力来弥补自身与职业之间的不匹配,建立稳固的与职业目标匹配的关系。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阶段:(1)职业准备期(即探索期),这阶段的重点是要对自己、对职业与环境有清晰的认知。首先,要知道自己想要做什么,其次,要知道自己能做什么,通过接触职业生涯导师和相关测评软件等分析自己,同时对目标职业和环境进行全面认知。这个环节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起点和基础,它决定着后续环节的开展和实施,显得尤为重要。(2)职业选择期(即定向期),经过一段专业学习之后,通过第一环节明确自己的性格缺点和经历欠缺的地方,明确自己现有的条件和目标之间的差距,或重新规划修正目标,或制定措施减少差距、消灭差距。(3)职业熟悉期(即准备期),根据规划目标加强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重点锁定在丰富和提高实现规划目标的知识和技能上,如参加必要的培训和实习、考取相关的职业证书等。(4)职业实现期(即冲刺期), 根据自身实际开展升本、考研、考公务员、找工作、自主创业、出国留学等实践。

值得注意的是,要按照大学生职业生涯评估与反馈的原则,在四个阶段中不断评估职业生涯风险,修正目标,重新选择职业方向和职业生涯。这过程大学生要不断认识自己和生涯目标以及二者的不匹配,进而确立自己的中短期目标,制订定相应的行动计划与措施(如为达到生涯目标,在业务素质方面,计划学习哪些知识、掌握哪些技能),通过大学的学习来培养具备将来从事的角色需要的基本素质与能力以弥补二者间的不匹配,培养和建立稳固的自己与生涯目标匹配的关系。总之,通过职业生涯规划的四个阶段,一方面确立了大学生大学阶段的目标和人生目标,另一方面为大学生规划目标的实现需要的能力培养和提高指明方向,发觉自身潜能、理性择业,促进就业多元化,实现大学生职业生涯良性发展,给大学生报考公务员热“降温”。

参考文献:

[1]贾志欣,郭旗,金勇.“公务员热”现象分析——以大学生考公务员热为观察视角[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6).

[2]唐静.公务员“报考热”的思考[J]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9(5).

[3]马兴法.公务员热的多视角分析[J] .公共行政,2008(3).

[4]宋慧杰.公共管理视角下对“报考热”现象的剖析[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

[5]吴薇,洪燕.生涯发展观对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启示[J] .中国高等教育,2008(10).

编辑∕王剑慧

作者:张桥

上一篇: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论文下一篇:反腐倡廉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