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生活论文提纲

2022-11-15

论文题目:《闲情偶寄》中的生活美学在当代中国公共艺术中的阐释与启示

摘要:后现代社会中,随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大众对自身生活环境与生活方式产生了审美与精神层面的诉求。相应地,国内的公共艺术在介入城市公共空间与大众生活的过程中也愈发呈现出“日常生活审美化”趋势。然而中国公共艺术虽然在特色化道路上迈进,但仍旧持续面临着西方艺术模式、精英审美以及全球化危机的影响。基于此种背景,通过探究《闲情偶寄》中的传统生活美学思想,寻找审视中国当代公共艺术的生活审美化的一种本土视角,并挖掘其背后的文化价值,探寻设计实践的可行方式。本论文以审美化背景与生活美学作为切入点,采用理论资料梳理总结、现象分析与归纳、实践调研相结合的方法,对《闲情偶寄》中的生活美学在当代公共艺术中的阐释可行性做了深入的研究。《闲情偶寄》的生活美学兼具精英与大众审美的特征,将明末清初的艺术生活化背景与现实对比观之,能够看出其审美经验正暗合当下的日常生活审美化现象。文章中提炼出的生活美学包含审美主题、审美特征以及审美方式三个方面。通过当下公共艺术中艺术与大众的关系以及公共生活愿景的探究,找到这套生活美学思想在当代语境下的阐释方式:即通过物体层面的陌生化、身体感知层面的强调、空间的居景转化以及连续时间序列的重塑来唤起大众感知,以公共艺术为载体重塑当代的生活方式,同时传递一定的生活价值启示。最终通过在苏州实地的设计创作将理论阐释转化为可行的实践。本论文主要包含以下三点创新性:其一,目前研究现状中对《闲情偶寄》的生活美学研究基本以环境、仪容、养生与居室为主,将其与公共艺术连接的几乎没有,而本文通过辨析其生活美学中暗含的人本主义萌芽以及后现代倾向,为当代中国公共艺术创作提供了一种新的拓展可能;其二,《闲情偶寄》在大众惯常认知中属于明末清初一批文人阶层闲赏美学的代表,本文对其阶层与士大夫和市民属性做了双重区分,并通过挖掘其在文人追求以及入世生活之间的协调来反观公共艺术创作中的艺术输出与大众接受,并由此找到一种平衡艺术和生活、艺术和大众关系的方式;其三,本文针对公共艺术层面的策略,拆解并重新形成了一套美学思想,与他者研究中或侧重一点或完整阐述不同,形成了具有针对性的生活美学阐释。

关键词:闲情偶寄;生活美学;日常生活审美化;公共艺术

学科专业:设计学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1.2 日常生活审美化理论研究综述

1.2.1 国外“日常生活审美化”研究

1.2.2 国内相关研究现状

1.2.3 公共艺术作为日常生活审美化表征的相关研究

1.3 《闲情偶寄》的生活美学体系研究综述

1.3.1 《闲情偶寄》的生活美学的国内研究综述

1.3.2 《闲情偶寄》的国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

1.6 研究内容的创新

1.7 论文框架

2 “日常生活审美化”背景下的公共艺术

2.1 “日常生活审美化”作为背景

2.1.1 概念

2.1.2 理论缘起

2.2 成为审美化表征的国内公共艺术设计

2.2.1 进入日常生活的公共艺术

2.2.2 国内公共艺术的审美化特征与案例呈现

2.2.3 审美化下的公共艺术问题呈现

2.3 公共艺术结合传统生活美学的动因

2.3.1 转向力量

2.3.2 与传统生活美学结合的三个动因

3 《闲情偶寄》的生活美学思想构建

3.1 《闲情偶寄》的时代与文化背景

3.1.1 晚明时期雅俗之辨与生活艺术化现象

3.1.2 李渔身份阶层的区分

3.2 生活美学思想构建

3.2.1 进入审美视阈的生活主题

3.2.2 生活美学的特征

3.2.3 生活中的审美方式

3.3 反思与局限

4 《闲情偶寄》生活美学的当代阐释

4.1 当代的生活愿景

4.1.1 公共艺术与大众接受

4.1.2 公共生活的愿景

4.2 《闲情偶寄》的生活美学在当代公共艺术中的阐释策略

4.2.1 对物品、环境的陌生化处理

4.2.2 身体体验的强化

4.2.3 生活空间中的居景转化

4.2.4 连续的时间感塑造

4.3 精神启示

4.3.1 人与自然的关系

4.3.2 心境的乐观

4.3.3 在场的珍视

4.3.4 重回生活的本质

5 公共艺术设计转译——以拙政园外的空间装置改造为例

5.1 设计展开的背景

5.1.1 区位概况

5.2 设计转译策略

5.2.1 元素的选取与其在生活空间中的演化

5.2.2 空间重构中的人景互动

5.2.3 时间不尽的策略

5.3 设计概念方案

5.3.1 整体空间布局

5.3.2 轴侧与鸟瞰呈现

5.4 细部呈现

5.4.1 建筑的处理

5.4.2 山石元素的化用

5.4.3 植物配景元素构思

6 总结与启示

6.1 总结

6.2 启示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获得成果目录清单

致谢

上一篇:报纸版面设计论文提纲下一篇:幽默广告传播效应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