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师学院内部控制论文

2022-04-19

摘要:针对技师研修中教师重视项目的工作过程而忽视学生学习的内在机制建构等问题,分析了心智技能在技师研修中的作用及心智技能形成三段论与技师研修的关系,提出了基于心智技能形成三段论的技师研修模式,阐述了其内涵特征及构成要素,初步构建了“定向准备、制订方案、操作实施、对比修正、总结反思、评价反馈”等六阶段教学操作流程。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技师学院内部控制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技师学院内部控制论文 篇1:

技师学院财务内控机制的效能研究

【摘要】技师学院实施财务内部控制是增强财务管理意识、建立防腐体系、提高财务管理效能的重要举措。本文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初步探讨技师学院财务内控机制的效能问题。

【关健词】技师学院 财务内控 效能

财务内部控制是为了实现财务管理目标而形成的一种内部自我协调和制约的控制系统,是一种全面控制的机制。内部控制作为技师学院控制财务风险和办学效益管理的基础,对于达到既定目标和维持良好的财务状况至关重要,本文就技师学院财务内控机制的效能问题进行初步的研究。

1 建立财务内部控制的意义

技师学院财务管理部门担负着财政收支预算、调节校内外经济活动和教职工收入分配的重要职责,建立科学有效的权力制约机制,对于保证学院财政收入增长、稳定收支平衡,建设校内公平的财务环境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技师学院财务工作发生了较大变化,收支形式多变,在当前比较复杂的财务情况下,推进部门内控机制建设,加强权力运行的监控制约,对于积极应对财务管理、收入分配执法和行政管理中的各类风险,保证各方面权力的正确行使,不断提高学院办学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1 财务部门内控机制建设是自身建设的重要内容

财务部门内控机制建设紧贴学院财务工作实际,财务工作有其自身的规律,其中离不开对财务工作的监控,是各项财务业务工作的重要环节,及时反馈与调节学院财务工作程序与要求,及时制定现行财务管理工作中新制度以及提出解决新问题的措施,把反腐倡廉建设的目标要求融入到财务部门、规范财务部门权力行使的全过程,是财务部门内控机制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主导机制。

1.2 财务部门内控机制建设是监督制约工作的需要

近年来,国家省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门十分重视职业技术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市场化的程度在逐步提高,学院各二级部门财务收支的形式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财务收支自主性得到了提高。因此,在现行财务监督制约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财务内控机制,对于巩固财务管理成果,提升财务管理层次,全面整合财务管理资源、建立制约、协调、互动、科学、适用的财务管理机制具有动力作用。

1.3 财务部门内控机制建设是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有效措施

财务部门内控机制建设能够充分发挥各部门抓反腐倡廉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各部门发现问题、自我纠正、持续改进的内生机制,实现内部制约和外部监督的有机统一,使决策更加科学,执行更加有效,监督更加有力,从根本上提升反腐倡廉的能力和水平[1]。建立财务内控机制体现《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以及省、市财政厅局、学院颁发的各项财务制度的精神,是构建学院惩防体系的重要内容。通过明晰财务权力运行程序,强化财务收支制约措施,落实财务岗位责任,把预防腐败的要求落实到权力运行的各个环节,实现“标本兼治、有效预防、长效管理”,从源头上防范财务腐败行为的发生。

2 建立财务内部控制的内容

2.1 财务预算控制

技师学院财务预算主体是学院党委、行政与实施预算控制的财务管理部门。学院党委、行政是学院预算管理的最高机构,是预算控制的指导者,负责预算的决策与调控,为学院实现预算目标负领导责任。学院财务部门是预算控制中心和预算信息处理中心,负有主要预算控制责任,构建预算控制系统和建立预算执行信息快速反馈通道,确保学院财务预算责任执行到位。另外财务管理人员是执行预算控制的先导与“控制器”,因此,建立财务管理人员控制责任机制是重要保证。第一,SBU预算损益制。SBU预算损益制的目的是细解学院财务预算目标,将院内每项财务收支转化为量化管理,具体通过SBU损益表将学院财务预算目标细解,然后通过各职能部门具体实施,以一种责任机制有效提高各部门的财务管理责任感,保证学院预算目标的实现[2]。第二,预算合同控制。学院所有项目规划、合同签订都必须以预算为依据。从实质上监控使用学院的财务资源,通过电子化管理、子项目预算、合同控制及预算执行流程,确保预算控制的主导地位。第三,现金流预算控制。财务管理部门要系统分析、跟踪、统计、反馈现金流预算执行情况,实行“收支两条线”、“ 预算封闭”、“多级审批”、“预算预警”等手段掌握学院现金流量的有效控制权。

2.2 财务程序控制

技师学院财务管理的程序化建设是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实现财务管理向规范化、制度化、有序化方向发展的有效路径,财务部门建立程序化内部财务管理系统十分重要,有利于强化学院对有限资金的使用效能与监控,有利于提高财务信息质量,保证财务档案的规范与完整,有利于提升学院宏观管理的质量。第一,建立经费收支执行程序。严格按照省市学院的相关财务制度进行业务核算,严格执行资金支出的审批和审核的程序,按照职能及授权限内经办、验收、审批和支出,形成学院内部相互监督和制约机制。第二,出纳业务执行程序。学院财务部门的出纳人员必须掌握和运用《银行结算办法》、《票据法》、《现金管理暂行条例》等的法规,并应严格履行出纳业务执行程序。出纳业务执行程序应让学院全体教职工知晓,确保财务经费收支的管理工作有序、高效地开展。第三,财会岗位工作程序。包括收入、支出、结账、决算、对账、开具支票、银行汇款、现金存取、财务档案、财务信息等工作程序,坚持“收支有依据,管理照程序” 的原则,强调财务过程管理,完善管理关键环节。

2.3 财务结算控制

技师学院财务结算工作的职能部门是财务处。负责学院资金投入、资金日常结算及管理、监控工作。对财务结算结算工作实施有效的控制,能有效地调节资金流向,灵活地控制资金的合理使用,充分挖掘资金的使用效益,均衡资金周转率,迅速竭制资金流失和浪费,降低学院额外财务费用,提高学院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益起着重要作用[3]。第一,统一账户管理。学院各二级单位分立校内财务账户,进行集中管理,通过内部结算,规范资金运作、增强对各单位资金的监管力度,消除坐支、截留、挪用资金的隐患,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第二,建立电子结算统计系统。技师学院财政属于市级财政管理,与市级财政管理保持网上电子结算服务,提供网上支付、网上查询、票据结算等,及时为学院正常收支提供结算信息化服务。院内开通职工工资帐户查询系统,让职工掌握个人分配信息。各二级财务结算逐笔登记上网统计与分析,为学院行政对财务收支控制提供准确信息。

第三,严格院内外收支结算程序,结算支出依据相关财务制度执行,杜绝无序操作、越级审批、补批等不规范的财务结算行为。

2.4 财务分配控制

技师学院财务分配控制主要是指根据事业发展需要,合理地将资金分配到各二级单位,并对资金使用实施科学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这对于充分发挥二级单位办学的积极性与自主性具有积极作用,同时这种机制也是“双刃剑”,对资金的使用与管理提出更高要求。第一,确立公正的分配原则。从办学规模、专业数量、师生配备、教学条件等综合考评,确定分配比例。第二,分配数额一经确定,各二级单位迅速制定具体收支分配计划报财务处交学院党政会办审批。审批完毕由财务处建立财务项目,纳入财务目标管理。第三,由财务处、审计处共同对二级单位项目实施进程监控,及时指导,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反馈问题,及时解决问题。

3 财务内部控制的效能

盐城技师学院系国家级示范职业技术学校,随着学院的改革与发展,财务收支数量逐年增加,近年来,学院财务工作实施内控机制取得了显著成效,主要体现在:

3.1 健全财务制度

加强财务制度建设是提高财务内控效能的前提条件。学院在全面贯彻执行上级财务法规的基础上,制定了院内若干门类的财务管理制度,如《盐城技师学院财务管理人员工作责职》、《“十五”盐城技师学院财务管理工作规划》、《盐城技师学院财务审批程序》、《盐城技师学院报帐规范》、《盐城技师学院财务监督条例》、《盐城技师学院财务工作防腐意见》、《盐城技师学院财务财务内控意见》等,通过制度建设与实施,极大地提高了财务管理人员的政治素质与业务素质,增强了财务管理意识,已初步形成“制度引领、操作规范”的财务管理特色。

3.2 提升防腐能力

加强财务内控制度建设是预防腐败的重要途径。学院财务部门建立了内控机制,实施预报、审批、报帐的相互制约与内部信息公开,自觉接受院审计与纪委监督。多年来,学院财务部门从末发生财务工作失误、财务腐败事件,财务管理人员都能够自觉抵制各种不规范的财务行为,慎重地对待财务工作以外的交往,始终保持清正财务、廉政财务。如在教学主楼的预算中,坚持科学预算,杜绝“人情预算”,地为学院公正支出起到保驾作用。

3.3 提升服务质量与效益

加强财务内控机制建设提升服务质量是根本。学院财务部门始终保持了院内院外财务服务一致、各级领导与教职工服务一致、学院管理部门与二级系部一致、在岗人员与离退休人员一致的工作要求,以热情、高效、严谨的工作态度完成日常财务工作,通过报帐程序宣传、工资卡发放、报帐卡制度、收费标准公示、专项资金专用机制、支出现金额度标准、财务系统审核、逐项逐级审批等程序及控制手段的应用,有力地提高了财务管理效益,2008年、2009年为学院节约开支占总支出的3.25%与4.35%。学院财务部门全方位的服务得到全院师生的认可,多年来一直被学院评为先进单位。在历次上级管理部门的财务大检查与财务考核中均为合格单位。

参考文献

[1] 谢剑平.财务管理:新概念与本土化[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151-152.

[2] 吉恩·西西利亚诺.财务管理[M].焦绪凤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135-136.

[5] 明德新,刘国成等.企业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实务指南[M].北京: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4:171-174.

作者:曹正春

技师学院内部控制论文 篇2:

基于心智技能形成三段论的技师研修模式探索

摘要:针对技师研修中教师重视项目的工作过程而忽视学生学习的内在机制建构等问题,分析了心智技能在技师研修中的作用及心智技能形成三段论与技师研修的关系,提出了基于心智技能形成三段论的技师研修模式,阐述了其内涵特征及构成要素,初步构建了“定向准备、制订方案、操作实施、对比修正、总结反思、评价反馈”等六阶段教学操作流程。

关键词:心智技能; 三段论 ;技师研修;模式

我国技能人才的职业资格有五个等级,分别是一级(高级技师)、二级(技师)、三级(高级工)、四级(中级工)、五级(初级工)。技师是高技能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企业的正常运行和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技师研修是技师学院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一项重要举措,通过技师研修培养技师层次高技能人才得到技工院校广泛的认同。但如果把目光聚焦到技师研修具体教学的层面,发现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重视项目的工作过程而忽视学生学习的内在机制建构过程,不少教师直接套用“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等工作过程组织教学,没有将其有效地转化为教学操作流程;二是重视操作技能培养而忽视了心智技能培养,技师作为高层阶技能人才,需完成复杂的、非常规的工作任务,这些工作任务并非仅依靠操作技能即可完成;三是重视项目研修的物化成果而忽视学生学习成果的内化,使技师研修举一反三的作用削弱。这些问题制约着技师研修的有效性,影響着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质量。

一、心智技能在技师研修中的作用

技能可分操作技能与心智技能两种[1],操作技能又称运动技能、动作技能,是通过学习形成的合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例如,打字、打球、操作车床等均属于操作技能,它具有操作活动对象的客观性、操作动作执行的外显性、操作活动结构的展开性等特点。心智技能也称智力技能、认知技能,是通过学习形成的合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2]。例如,阅读写作、运算解题、策划方案、制定措施等均属于心智技能,它具有动作对象的观念性、动作执行的内潜性、动作结构的简缩性等特点。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斯皮罗认为知识可划分为结构良好领域的知识和结构不良领域的知识。所谓结构良好领域的知识是指有关某一主题的事实、概念、规则和原理,它们之间是以一定的层次结构组织在一起的。所谓结构不良领域的知识是指将结构良好领域的知识应用于具体问题情境时产生的,即有关概念的应用知识[3]。这些应用知识具有概念复杂性和实例不规性等特点。据此,斯皮罗将学习分为初级学习和高级学习。在初级学习阶段,学生以学习结构良好领域的知识为主;在高级学习阶段,学生以学习结构不良领域的知识为主。学生在初级工、中级工阶段学习可称为初级学习,所学知识以结构良好领域的知识为主。这些知识学习者只要知道这些事实、概念、规则和原理,就能将所学东西呈现出来。学生在高级工、技师阶段学习可称为高级学习,所学知识以结构不良领域的知识为主,学习者需提取先前的知识、经验,针对具体情境进行新的组装,这一组装需要学生运用心智技能。

学生在初级工、中级工阶段习得的操作技能是基本操作技能与专项操作技能,这些技能可称初级操作技能。学生在高级工、技师阶段习得的操作技能是高级操作技能,这些技能是在初级操作技能基础上针对具体情境进行重组、升级的,这一重组、升级同样需要学生运用心智技能。

职业教育的任务是用科学方法,把学生从较低发展阶段顺序带入到更高阶段,其过程是“从完成简单任务到完成复杂任务”的能力发展,而不仅是“从不知道到知道”的知识学习和积累,因此,必须找到合适的载体(如学习情境和学习任务)才有可能有序、高效地实现这一发展过程[4]。技师研修项目是一项具体的、有结果的职业活动,例如,安装调试一台数控车床。技师研修项目是技师段学生学习载体,承载了结构不良领域的知识、高级操作技能、心智技能,其学习的层阶与边界符合技师阶段培养职业能力的要求。《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编制技术规程(2018年版)》对技师职业能力的要求是“能够完成复杂的、非常规的工作任务,能够处理和解决技术或工艺问题,能够在操作技术方面具有创新性;能够指导和培训初、中、高级工;具有一定的技术管理能力”[5]。由此可见,技师研修项目是一项较为复杂的、非常规的、具体的职业活动,研修成果是可评价的。学生在完成技师研修项目时,需要心智技能对实施项目程序、方法进行策划,需要心智技能借助工具对基本技能、专项技能进行重组、升级,需要心智技能对结构不良领域的知识进行应用。

综上所述,心智技能是获得技师层阶工作经验的必要条件,是处理和解决技术或工艺问题的重要前提,是形成技师职业能力的重要基础。

二、心智技能形成三段论在技师研修中的应用

(一)心智技能形成三段论

1959年前苏联心理学家加里培林提出了著名的心智活动形成五阶段理论,认为心智活动是分阶段形成的,心智技能是靠实践操作的“内化”而实现的。我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冯忠良认为,加里培林心智活动形成五阶段理论是可以合并、简化的,并提出了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原型内化的心智技能形成三段论。

1.原型定向阶段

原型即事物的原样,心智活动也有其外化的物质原型,即外化了的实践模式、物质化了的心智活动方式或操作程序[6]。原型定向就是通过外部引导与自我建构,了解活动的“原样”,了解这种实践模式,了解原型构成要素及秩序,确定实际操作方向。原型定向为实际操作打下内部基础。

2.原型操作阶段

原型操作即根据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把头脑中建立起来的动作程序以外显方式付诸执行[7]。学生遵循实践模式进行操作,依次完成各阶段操作及内容,并随时检查操作的可行性。学生在此阶段体验程序性知识,并对各个已经掌握的操作技能得到有序应用。

3.原型内化阶段

原型内化即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向头脑内部转化,由物质的、外显的、展开的形式变成观念的、内潜的、简缩的形式过程[8]。借助内部言语进行程序化的心智活动,形成相应认知,并用语言表达出来。原型内化阶段是心智技能的完成阶段,是原型在学习者头脑中形成稳定心理结构的阶段。

(二)技师研修过程中心智技能的形成

技师研修过程是以生产性项目为载体,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各项任务,促进形成了岗位特定职业能力过程。技师研修的目的,不是为了获得物化研修成果,而是为了形成特定的职业能力。学生形成这一特定职业能力的关键要素是掌握项目实施的有效程序与方法。由于项目实施方法与程序具有对象的观念性、过程的内潜性和结构简缩性等特点,故其属于心智技能。虽然,心智技能本身并不是能力,但是通过广泛的迁移,可以逐步地概括化和系统化而发展成为能力[9]。因此,在技师研修过程中应抓住培养职业能力的关键要素,遵循心智技能形成规律,通过项目定向、项目操作、项目内化三个阶段,促进学生心智技能的形成。

1.项目定向

研修项目实施的程序与方法即为心智活动“原型”。项目定向就是明确研修实践活动的步骤、内容与方法。通过项目定向,为学生进行项目实施打下心理基础。这项心智活动“原型”,不是由教师事先给定的,而是学生在学习前人经验的基础上自主建构的。这一“原型”是预设的,通过后续的操作、对比、验证是可以修正的。

2.项目操作

项目操作是依据研修活动实践模式,把预设活动程序与方法以外显的操作方式付诸行动,并验证其有效性。通过完成生产(服务)项目体验、验证自我建构的活动“原型”是否可行,必要时可修正预设的程序及方法。

3.项目内化

项目内化即项目研修成果内化,把研修活动实践模式向头脑内部转化,对研修过程进行梳理、反思、概括变成观念的、内潜的、简缩的经验过程。通过项目内化促其迁移,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取得举一反三的研修效果。

(三)基于心智技能形成三段论的技师研修模式的特征

技师研修是一项由心智活动驱动的实践模式,心智活动的“原型”即项目研修活动的程序、方法。“项目定向”即为“原型定向”,“项目操作”即为“原型操作”,“项目内化”即为“原型内化”。基于心智技能形成三段论的技师研修模式,其内涵是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心智技能形成三段论为理论依据,以技师层阶典型企业项目为载体,以产学研一体化为特征,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开展项目研修,定向建构技师岗位的知识、技能,促进技师职业能力及素养形成的一种教学模式。该技师研修模式呈现以下特点。

1.研修项目具有典型性、复杂性、完整性

一是研修项目具有典型性,它来自于企业生产(服务)一线技师职业岗位的具有代表性的工作任务;二是研修项目具有复杂性,它具有技师层阶与边界,项目构成的各个子工作任务形式多样,子任务与子任务、子任务与总任务之间关系较为复杂;三是研修项目具有完整性,完成项目工作过程的结构完整,项目研修物化成果即“产品(服务)”是完整的、具体的、可评价的。

2.研修以产学研一体化为特征

“产”以项目为载体贯穿始终,项目来自企业生产(服务)一线,项目实施过程中采用的工艺与操作方式来自于企业生产(服务)一线,项目研修物化成果的评价标准来自于企业生产(服务)。“学”以行动为方式习得经验,通过行动验证项目实施方案是否合理,通过行动完成“产品”,通过行动习得经验与素养。“研”以重组、修正为途径开展创新,学生在学习钻研中重组知识、技能,修正“产品(服务)”。重组、修正过程也是对“产品”在模仿基础上创新过程。“研”是高层次的“学”,“学”与“研”皆以“产”为对象融于一体,呈现产学研一体化的特征,这种特征即是以职业活动为导向的创新性学习的特征。

三、基于心智技能形成三段论的技师研修模式的构成要素

基于心智技能形成三段论的技师研修模式是以冯忠良心智技能形成三段论为主要理论依据,并以项目为载体,确定其教学目标、教学流程、实现条件、教學评价等要素。

(一)教学目标

1.“产品(服务)”质量

研修“产品”质量达到项目任务书对各项指标的质量要求,“产品”具有创新性。如机修钳工技师研修的“机电产品设计与制作”项目,其质量主要体现在机电产品的功能、外型尺寸、安全等指标是否达到项目任务书的要求,机电产品结构、功能等方面是否具有创新性。

2.“产品(服务)”完成时间

完成研修项目时间达到项目任务书提出最终时间与分阶段时间要求。如“机电产品设计与制作”项目,不仅是产品最后完成时间与要求相符,同时要求设计、加工、安装、调试、检测、修正等各阶段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基本相符。

3.“产品(服务)”成本

完成研修项目各项消耗达到项目任务书提出的成本要求。如“机电产品设计与制作”,其消耗包括机电产品加工与装调过程使用材料、刀具、标准件、耗电等。

4.职业素养培育

技师研修阶段巩固学生职业规范、职业道德等基本素养,着重培养学生精益求精、勇于创新、执着坚守的工匠精神。

5.项目研修内化成效

项目研修内化成效以项目研修总结报告呈现。研修总结报告,不仅展示研修“产品”,更要总结、梳理完成研修项目全过程。用书面语言表达的项目实施程序、方法,应具有概括性、条理性、有效性,便于直接经验的有效迁移。

(二)教学流程

基于心智技能形成三段论的技师研修模式,其教学操作流程分“定向准备、制订方案、操作实施、对比修正、总结反思、评价反馈”六个阶段。心智技能形成三段论与教学操作流程关系如图1所示。

1.定向准备

定向准备环节即为项目定向而进行准备,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分析项目任务书,在头脑中初步建立起有关这种活动的定向映象。在该环节,学生要做到的是先进行分析,明确完成项目任务、要求、条件、规则等内容;二是熟悉完成项目所涉及的材料、工具、设备及相关知识;三是学习同类项目的实施样例。在定向准备环节,教师需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分析学生已有基础,在学生认知结构与项目结构之间架起桥梁。对学生先前没有涉及结构良好领域的知识进行有效传授,同时指导学生分析项目样例,剖析样例所采用程序、方法的优劣性。通过定向准备,学生掌握相关的程序性知识。在这一过程中,教学策略要有针对性地讲透基本原理、概念等结构良好领域的知识,以便学生能运用已有知识建构结构不良领域的知识。教师应尽量避免对定向准备环节指导的“不及”与“过度”。“不及”是指学生感到研修项目困难大,无从下手;“过度”是指因指导过细,直接呈现一些结构不良领域的知识。

2.制定方案

制定方案就是制定研修活动的实施方案,方案包括项目操作实施先后秩序、各步骤完成内容、达到要求、所需条件、遵循规则、采用措施等具体实施细则。根据项目研修要求,学生通过自主制定合法则的活动方式,初步建立起项目研修活动的自我调节机制,为实施操作提供内部控制条件。教师可采用粗犷性教学策略,对学生拟定项目研修活动实施方案进行粗犷性把关,把握主要步骤与内容,不对细节进行具体指导、修订。

3.操作实施

操作实施环节是学生将研修活动方案以外显的操作方式付诸执行。学生遵循相关规则,分步操作实施,并进行分步检查与修正。在实施操作环节,学生不仅对定向的研修活动方案进行相应的操作,并对做出的操作在头脑中得以反映,从而在感性上获得完备的直接经验。这种直接经验是心智技能开始形成和内化的基础。教师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个别性指导:一是对项目实施受助的学生提供解惑指导;二是对偏离要求较大的学生进行纠偏指导;三是对项目实施较为顺利的学生进行拓展性指导。

4.对比修正

对比修正环节是将项目研修“产品”的功能、外观等指标与目标进行对比,通过修正物化“产品”来建立内在的正确研修活动方式。与操作实施环节的检查对比不同,对比修正环节的对比是对“产品”整体的、全面的检查对比。通过对比修正,使学生确切了解完成的项目结构,在头脑中建立起较为完善的操作映象,进一步获得有效的直接经验,确保研修活动方式的正确性和稳定性。教师在对比修正环节,指导学生分析出现偏差的原因,指导调整项目实施程序、方法,帮助学生纠正“产品”偏差。

5.总结反思

总结反思就是对研修过程进行梳理、反思,通过概括变成观念的、内潜的、简缩的经验过程。此环节学生通过撰写项目研修总结报告得以实现。研修项目总结报告,不仅要准确地呈现项目成果,更主要的是对项目实施过程进行全面的归纳、梳理,借助语言把研修活动展开的全过程变为简缩的书面语言,形成项目实施的理念、程序、方法,实现知识与技能概括化、系统化,为发展技师岗位职业能力奠定基础。教师在总结反思环节,需要对总结报告格式要求、成果呈现方式等进行指导。

6.评价反馈

评价反馈是由教学部门组织评审组对研修项目进行全面评价,并向学生反馈评价意见,促进学生进一步改进“产品”,完善研修项目的实践模式。项目成果评价通过学生自述、现场答辩、项目成果检测等方式进行。教师指导学生展示“产品(服务)”与项目实践模式,参与评价。

(三)实现条件

1.学习对象

学生具有本职业高级工职业资格或相当高级工的职业能力,具有继续学习愿望和能力。

2.指导教师

技师研修项目的指导教师除了具备教师职业资格和高级技师职业资格外,还应具备企业工作经验,具备对类似研修项目的生产(服务)实践经验,能在学生研修项目过程中进行讲解、示范、操作等有效指导。例如,针对“机电产品设计与制作”项目,指导教师应具有独立或主持机电产品设计、加工、安装调试的企业生产实际工作经验。

3.研修环境

研修环境需要针对研修项目而设置综合性的学习工作站。在这一综合性的学习工作站中,应具备学习交流区、信息检索区、工作区、项目成果展示区等。学习交流区是用于项目定向、学习讨论等集中学习的区域。信息检索区供学生在自主学习环节查找有关资料、数据。工作区用于完成项目操作实施、对比修正,它是整个研修占据时间最长的区域。项目成果展示区用来陈列、展示相类似的优秀项目成果,包括产品、图样、程序等不同形式的成果。

为技师研修项目而设置综合性学习工作站通常用于某一类项目的研修。例如,用于机修钳工技师研修的“机电产品设计与制作学习工作站”,可对不同的机电产品进行设计、加工、安装、调试。机电产品设计与制作学习工作站面积可为600平方米左右,各区域功能、设备设施配备如表1所示。

4.学习资源

学习资源是为学生有效开展技师研修项目提供的各类学习素材,通常包括学习工作页、项目样例、微课、手册类工具书等资源。例如,在研修“机电产品设计与制作”项目中,可提供学习工作页、项目案例、零件加工、产品安装过程中关键操作技能点微课、类似产品在实际生产生活中应用的视频及工具书等学习资源。

(四)教学评价

研修项目教学评价是对研修成果及研修过程进行的综合性评价。研修成果包括“产品(服务)”、项目总结报告等。例如,针对“机电产品设计与制作”项目,“产品”应呈现实物形态机电产品,总结报告则以书面形式呈现。研修过程评价根据学生在研修中劳动纪律、7S现场管理、安全操作规程执行、小组成员合作等对职业素养进行日常考核。

1.评价依据

“产品(服务)”评价根据企业对“产品(服务)”质量、创新性、完成时间、材料消耗等要求进行逐项检测评价。研修总结报告以其陈述的明了性、展示的规范性、反思的深刻性等要求进行评价。

2.评价形式

研修成果评价由专业负责人、指导教师、企业师傅组成评审组对研修成果进行全面评价,并组织现场答辩。过程评价可通过日常检查等方式由指导教师组织进行自评、他评。

3.评价权重

产品(服务)、总结报告、日常行为三项评价,以产品(服务)为重,研修项目总结报告及日常行为次之。2019年12月,金华市技师学院牵头针对技师研修评价权重问题在浙江省技师学院进行了调研,认为产品(服务)、总结报告、日常行为权重可分别设置为60%、25%、15%。

将基于心智技能形成三段论的技师研修模式用于金华市技师学院14机电技师班,与以往传统研修模式相比,该班级技师研修呈现了以下变化:从技师研修过程来看,在定向准备环节,通过样例展示与分析,降低了项目研修难度;在对比修正环节,不仅修正“产品”,还对项目实施方案进行修正;在项目内化环节,不仅呈现研修产品结构特点,还总结、概括了操作实施的步骤、方法及修正改进措施。从技师研修成果来看,研修“产品”形式增多、创新性增强;在项目评价的现场答辨中学生对问题阐述的条理性、针对性增强;项目总结报告内容更加丰富,对项目研修过程及方法进行了梳理、概括与反思,促进项目内化。

综上所述,基于心智技能形成三段论的技师研修模式,有助于学生对项目实施与内化,有助于学生习得知识、技能的有效迁移,有助于学生提高解决问题能力与创新能力,有助于学生形成技师层阶的职业能力。

参考文献:

[1-3][6-9]冯忠良.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397,398,164,438,440,442,399.

[4]趙志群.职业教育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43.

[5]人社部.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编制技术规程(2018年版)[M].北京:中国劳动保障出版社,2018:21.

(责任编辑:刘东菊)

作者:陈爱华 朱勇

技师学院内部控制论文 篇3:

中职院校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的现状与思考

[摘 要] 中职院校的固定资产是为社会培养高技能人才,开展教学、教研、后勤保障管理活动提供的物质基础。这几年中职院校固定资产规模在不断攀升,而相对的管理,比如有形资产、无形资产软件的内控有效管理;管理中薄弱之处,如何施展有效的激励方法,运用管理手段使固定资产保值发挥作用。本文从固定资产内控的重要性谈起,分析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的内控程序,提出实现管理上的新看法,希望可以促进中职院校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进程。

[关键词] 中职院校;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现状与思考

国家对人才培养的投入逐年增长,特别是对中等职业教育在经费投入比重是明显提升的。据2018年省教育部门统计数据,其中,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232.67亿元,比2017年增长8.90%。到如今,中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和市场接轨更加紧密,不断配置新型资产设备,培养更多企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这样,在中职院校中资产设备成为了主要的固定资产,管理好这些资产使其发挥作用,是中职院校资产管理的重头戏。诚然,只有面对问题敢于突破,才能获得管理上的成功。
一、中职院校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优势及具体组成

在网络信息化环境下,中职院校固定资产实现信息化管理后,实现了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相结合、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思想。帮助财政部门、主管部门、各单位在预算编制阶段、预算执行阶段与预算报告分析阶段做好资产的配置管理、资产的增量和减量管理、资产的分析报告等工作;协助资产使用单位有效地对资产进行管理,使得资产数据在各使用单位的部门间实现了互通共享。新型条形码技术、移动扫码盘点的采集技术不断成熟,为中职院校固定资产管理带来了新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方向。现今的固定资产管理,由以往手工管理被信息化管理主导;同时,新的管理技术的出现,为中职院校固定资产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高效性带来了新的挑战[1]。

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的管理流程中,在用户管理、基础数据、资产账、财务账、处置管理、实物管理、统计分析、物业管理以及报表上报等,资产管理人员可在较短时间里熟悉掌握操作。资产在信息化管理下,有利于监督、数据互通共享、提升管理效能、提高工作效率。
二、通过C技师学院发展看中职院校固定资产管理

1.C技师学院的发展和固定资产变化

C技师学院由最初30多年前的XX技工学校,到XX高级技工学校、“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再到现在的技师学院,固定资产也由原来的几千万元增加至目前的2.9亿元之多,分布在二十几个大小部门,由各使用部门兼职资产管理员进行分管。固定资产实行统一领导、归口分级管理和管用结合原则,实行分级管理模式。

2.国家教育政策对中职院校固定资产影响

2017年C技师学院在校生7200余人,开设有20多个专业。这些专业学制不同,专业各异,要配置不同的资产设备,同时也得到了国家对应的投入。在现代学徒制教学管理理念下,C技师学院采用的校企合作教学模式,生源大幅增长,教学设备的固定资产也在快速增加。如何科学管理保障固定资产的安全、增值、保值,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如何提升有效的内部控制管理,是中职院校探究的问题,下表是C技师学院近年来购置教学设备的数据[2]。

3.现阶段C技师学院固定资产管理

从上图的数据看出C技师学院每年购置资产的数量波幅较大。学院当前的管理模式是:对资产的使用状况、报废情况、闲置情况、维修情况及设备完好率等管理,一年进行一次资产检查且是停留在账、卡、物相符的层面上。

(1)统一领导、归口分级管理和管用结合的原则,实行“三级管理机制”即学院财务部门为一级管理机构,负责资产的统一管理,包括入账、计提折旧、定期或不定期核对、组织清查盘点、资产处置等账务工作;资产归口管理科室为二级管理机构,负责资产购置申请、验收、调剂、建卡、登记账、库存资产的保管;各资产使用部门为三级管理机构,负责实物的保管、使用和维护。

(2)学院归口管理科室归管的资产划分为:总务处负责固定资产管理和校舍零星修缮工程;基建处负责新建工程;图书馆负责所有图书资料方面资产的管理;仓库负责存货管理。

(3)C技师学院的资产表现形式为:流动资产、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和对外投资等。存货,是指本院在开展教学业务活动及其他活动中为耗用而储存的资产,包括维修材料、消耗品、低值易耗品。
三、C技师学院固定资产管理中的不足

1.内控管理

学院固定资产的内控管理不全,在日常管理中,内控管理要实现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财务管理与资产管理相结合、价值管理与实物管理相结合。由于市场需求的缘故,生源喜欢扎堆选择专业;加之学院在购置具体设备时调研及预算管理不充分,导致某些专业的设备购买后使用了两三年后就闲置放坏。这样,很大程度上占用了资金以及存放的空间,故固定资产在有效期内难发挥应有的价值,从而造成浪费;闲置的資产设备需要定期养护,又提高了学院的管理成本。

2.报废处置的问题

在固定资产中的家具资产:如台、椅等木质资产,因学生的使用率高、磨损程度大的影响,还没到使用年限已难以正常使用。由于受报废年限的规定,难提前报废处置,而资产的使用状况,有损坏的但已无法修复,只能搁置一边等年限到才申报处置。这样,致使资产管理的账实不完整情况存在;当前,市场专业技术发展太快,导致专业设备更新换代时间缩短,一些资产很难达到文件规定报废期限,导致资产闲置,难于管理。

3.无形资产中计算机软件使用管理存在的问题

主要是使用不充分,学院快速发展和管理信息化水平的提高,教学教研用的软件资产种类和数量也在增长。第一方面:软件改良升级密切,致使购置资金的增加;第二方面:在管理中不重视软件使用的管理,只将申购的电子狗、光盘软件装置到业务部门中使用,且自成管理,并没有统一的监管其使用状况,导致软件的实用性管理低;第三方面:信息化管理手段薄弱,特别是创新管理不足,对一些已不适用的、已计提完折旧的软件资产,没有及时清查、处置,这样难以保证固定资产账实相符;第四方面:开设的某些专业受生源的影响,计划开设的课程与实际有距离,所配置教学用的软件资产使用率低下,形成闲置。

4.教学用机械设备的维修保养不给力

学院的部门资产管理员都是兼管,且担任繁忙的教学工作,在日常的使用中较难用心管理,难界定其责。设备日常维修保养制度不完善,监督力不足,影响设备的寿命,降低了设备运行效率以及价值。资产使用状况中,出现损坏情况但没及时有效修护,常搁置一边,时间长了再无修复价值,待年限到申请处置。这样,致使资产管理的账实不符。

5.在日常资产管理中思想的认识不够

存在“重采购轻管理”的思想意识。遇到界定责任时,不敢担当;要求待遇补贴;资产管理员技能培训欠缺,交流不主动;存在管理不规范,资产信息变动不及时向归口部门反馈;资产管理中亏损的追责赔偿制度欠缺。
四、新形势下如何创新固定资产管理的内部方法

1.建立有效的绩效考评与完善内控制度

(1)制定有效考评方法

绩效是考评工作成绩的主要指标,更是落实工作的基本依据。制定能够量化、操作性强的考评方法,力求规范、客观、准确。具体指标有:制度执行情况、安全责任情况、资产标签完好率、仪器设备完好率、资产使用达到预期目标情况等。无论使用怎样的考评方法,都要以事实为依据,奖惩有度;提高管理责任意识,达到科学管理的目的。

(2)完善内控制度

一是加强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预算管理的衔接,构建有机联系相互制衡的内部工作机制,提升管理效能。对资产配置、使用、处置等事项,按照规程报经主管部门或财政部门审批。

二是强化内控管理,要求财务建立预算系统,实现各部门成本控制,且以此建立绩效制度,鼓励节约。对内部资源进行优化调整,使资源得到最合理配置,做到人财物的一一对应;对项目或设备建立成本核算,确保资源利用率最高。

三是使用部门要按照“配置科学、使用有效、处置规范、监督到位”的创新管理目标,对资产进行管理。将责任落实到人,部门间发生资产变动要建立明确的对接手续,并在信息管理系统中及时体现。

四是采购入库工作中,要健全重大资产购建审批、资产入库验收登记、资产保管清查、资产领用变动等日常管理细则。

五是财务、资产管理部门做好资产建账、核算和录入工作,充分利用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定期或者不定期进行核查,保证账实相符、账卡相符。年度终了,进行全面的资产清查盘点,及时处理资产的盘盈、盘亏;实际中需提前报废的资产要严格按流程处置。

2.规范资产信息化管理

高度重视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它是资产管理工作的重要载体。强化资产管理系统的数据填报工作,通过制定《固定资产管理考评办法》、实施交叉清查管理。使用部门资产管理员负起对资产在寿命周期内的动态管理,资产出现问题及时上报归口部门处理。这样,方能提高资产的使用率、提高投入运行效率,同时盘活资产使其发挥应有的价值功能。

资产管理系统数据将作为财政部门、主管部门统计上报资产信息时收集各单位资产数据的主要渠道。所以,建立健全的资产管理长效机制,方能使资产管理负责人和分管人员荣于担责、乐于管理[3]。

3.制定无形资产的计算机软件资产管理制度

无形资产是中职院校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由院校所拥有的、不具有实物形态而能为学院校创造价值的资产,包括专利权、商标权、专有技术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特许经营权、校名校誉以及其他财产权利等。

(1)采购环节:使用部门做好专业长远规划,在购置软件要从符合实际需求出发,制定合理的、科学的、细化的软件配置计划。

(2)使用环节:加强软件资产的日常管理与维护,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发挥软件资产的价值;按财务准则对软件资产进行核算、计提折旧。长期闲置的软件资产及时调配使用,提高利用率;对正版软件资产制定档案式管理标准。

(3)管理环节:建立实行“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的无形资产管理制度。

(4)处置环节:软件资产每年至少全面清查一次,不能给学院带来效益;没有使用价值、无法升级整合再用的软件资产,经技术鉴定后,严格按照国有资产报废处置程序进行处理,且应及时销账处置。加强清查和财务检查监督,防止损失浪费,保证软件资产安全、完整,发挥使用效益。

4.建立健全的机械设备维修保养管理制度

目前,要完善这一制度,必须建立科学的内控机制。使用部门作为第一使用人和管理人,自然第一时间发现问题,严格实施和监督维修保养规程。

一级维保:日常对机械設备普遍清洁、加固和润滑,维护机械完好使用状况。使用部门资产管理员根据维保计划,协同维保技术人员按规程操作完成,分管责任人检查监督[4]。

二级维保:包括一级维保的规程内容,以检测、完整为目的,保持机械设备的各组机件处在良好运行性能。由使用部门资产管理员根据规程要求,发出维保通知,由专业技术维保人员操作完成。资产管理员、技术分管人、分管责任人检查监督。

转季维保:更换适合季节的润滑油料,采用防潮、防冻方法增加防护设施等。由使用部门组织安排,资产管理员、维保技术人员操作;分管责任人检查监督。

闲置保养:闲置停用的机械应进行养护,一是保洁、防锈、防潮等,减少故障提高机件完好率,停用机械由资产使用部按规程保养或委托保养。所有的计划维保级别,按规程完成后,需经过严格检查和验收,并编写维保详细情况且报送归口部门备案;记录齐全、真实,确保机械设备常处在良好的可运行状态。
五、结束语

当今,中职院校实施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的方法,应遵循系统化、信息化、资产管理内部控制的原则。实施管理不断创新,在管理中像关注教学质量的提升一样,去管好资产用好资产。这样,资产的安全完整运行;实现增值保值的作用就自然发挥其意义,从而促进整体教育教学质量的活力。
参考文献:

[1]鲁慧勤.浅谈固定资产的信息化管理[J].电信建设,2003(1).

[2]郭世魁.技工院校固定资产管理模式创新探析[J].设备管理与维修,2015.

[3]沈秀丽.加强高校资产管理内部控制的探讨[J].知识经济,2015(24).

[4]赵文淼,宋胜菊.基于反馈控制谈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体系改进[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16(4).
[作者单位]

广东省城市建设技师学院,广东 广州 510520

作者:陈少兰

上一篇:变革创新管理会计论文下一篇:企业文化物业管理论文